Ⅰ 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分析與防範論文
摘 要: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擴大生產規模,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獲得節稅效益,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降低綜合資金成本;同時,負債經營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制定出合理的負債財務計劃;對於籌集外資帶來的風險,應從預測匯率變動的趨勢入手,制定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我國目前階段,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籌資就成為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渠道。負債籌資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籌資方式之一,也是企業普遍採用的籌資方式。有負債就會有籌資風險,因此,因負債而引起的風險也是每個企業都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一 籌資風險的來源
籌資風險,是指與企業籌資相關的風險,一般是指由於資金供需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企業籌集借入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負債籌資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負債籌資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的風險。
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性。當企業投資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一部分借入資金,可以因財務杠桿的作用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當企業投資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借入資金將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則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2.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於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麼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3.負債結構。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與企業財務上的利益和風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財務杠桿作用下,當投資利潤率高於利息率時,企業擴大負債規模,適當提高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之間的比率,就會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資利潤率低於利息率時,企業負債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同時,負債規模一定時,債務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於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4.利率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在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增加,貸款的利息率降低,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反,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5.匯率變動。企業倘若籌借外幣,還可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於借入時的價值。當匯率發生反方向變化時,即借入的外幣變軟(貶值)時,可以使借款企業得到「持有收益」,即由於借入外幣的貶值,到期仍按借入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
6.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並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二 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負
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用負債籌集來的資金從事生產經營的活動,即負債經營。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由於負債經營的作用,當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對企業來說,採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因此,研究負債經營對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1.負債經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成敗除了與競爭方式等有關外,還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實力,即企業的資金規模。企業通過舉債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足夠的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2.負債經營可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提高企業股東的收益。在投資利潤率大於債務利息率的情況下,由於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3.負債可以使企業獲得節稅收益。企業負債應按期支付利息,根據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有關規定,負債利息應在稅前支付。在同樣經營利潤的條件下,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企業相比,由於上繳的所得稅減少,企業可獲得潛在的利益。
4.負債經營可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利用舉債擴大再生產比自我積累資本更有利,因為通貨膨脹可以導致貨幣貶值,借款與還款時的利率差,使債務人償還資金的實際價值比沒發生通貨膨脹時的價值要小,實際上債務人將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稼到債權人身上,減少了由於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5.可以降低綜合資金成本。企業借入資金,不論盈虧均應按期償還本息,對於債權人來說風險較小。同時,企業除還本付息外,不再承擔其他經濟責任,不象發行股票那樣,在稅後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股利,而且企業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負擔所得稅。因此,比較而言,債務的資金成本一般低於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有利於降低綜合資金成本。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Ⅱ 求一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畢業論文8000字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 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外部宏觀經濟變化對其影響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其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隨著我國加入WTO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本文在企業財務管理相關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並就其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其管理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大綱 一、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理論概述....................................................1 二、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2 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3 四、中小企業改善財務管理的對策..................................................4 參考文獻.......................................................................8 參考文獻 1.李現宗,《高級財務會計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谷祺 劉淑蓮,《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成棟 姚賢濤,《中小企業管理事物與實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王蕾,「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思考」,《商業現代化》,2007年第6期 5.秦少卿,「化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困境的思考」,《會計之友》,2007年第2期 6.徐國濤,「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財會研究》,2007年第 3期。 7.李惠萍,「論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商業現代化》,2007年第7期(下) 8.李永寧,「現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規范與優化研究」,《會計之友》,2006年第8期 9.黃麗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特區經濟》,2006年第3期 10.金春芳,「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議」,《財政監督》,2008年第12期 11.黨青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財會通訊》,2006年第2期 12.張瑞傑,「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科技與經濟》,2006年第19期 以上答案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1-5/5460.htm
Ⅲ 求一篇關於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的論文。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財務管理的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存在著管理者財務觀念淡薄,財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
民營企業財務的最大問題在於整體管理水平的落後。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質不高,不具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素質相對較高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管理者,又普遍存在著長於技術而拙於管理的現象。大部分民營企業主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記賬」、「算賬」上,普遍存在著不依法建賬、兼職做賬、突擊做賬、以票代賬、白條抵現的現象。這勢必會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的無章、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暗箱操作盛行,企業信息失真,給財務工作埋下隱患。同時,更為嚴重的是民營企業的財務主管人員大多也未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由於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營企業由管理者本人的親屬擔任會計、出納,甚至出現出納人員領導財務工作現象。這些隱患的危害在創業初期尚不明顯,但一旦進入資本化、規模化經營後,它們的影響力就會逐步擴大,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退與沒落。
其次,從財務管理的客體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活動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籌資活動方面: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據《產經新聞》2004年9月4日報道,1997年~2002年,我國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由33.1%上升為42.7%,貸款資金由38.9%下降為22.6%。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國做過問卷調查,30%的大型私營企業認為,金融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問題,40%的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信貸標准。而且,相當多的民營企業資信相對較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銀企聯系不強,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
(2)投資活動方面:缺乏科學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老闆懂市場、會營銷、善交際的佔80%以上,而擅長於企業內部管理的只佔36%。換句話說,許多民營企業老闆扮演的角色是高級采購員、營銷員、公關先生,而不是企業家、經理。因此,民營企業在投資中經常表現出輕率和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上,只看到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分散風險作用和將企業規模做大的虛榮成就感,而忽略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區、跨行業乃至跨國的多元化經營是需要條件的,且多元化經營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分散風險的初衷,反而可能導致財務分散、風險增大。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500強中,沒有幾個企業是靠多元化經營安身立命的。
(3)日常經營活動方面:不注重流動資金管理,企業資金沉澱嚴重。
民營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對內對外資金管理不善,致使資金呆滯甚至流失。由於缺乏對客戶經濟實力的調查和信用的了解,草率發貨,產生大額貨款的長期掛賬,催款無門。在供產銷方面,民營企業大多缺乏統一指揮和計劃,形成材料物資超儲、成品庫存積壓嚴重,而且這些不良資產長期掛賬,導致賬實不符、財務狀況虛假。②不注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波動大。很多民營企業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時,企業可選擇的機會多的時候,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匿在盈利光環下。此外,許多企業在擴大規模新增固定資產時,動用日常周轉的流動資金,壓縮了營運資金,使資金緊張愈加突出,進而造成經營資金周轉不靈,使企業無法正常運作。
最後,從財務管理環境的內部構建方面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控制機制薄弱。
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方面,外部環境的構建主要依賴於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關機構的支持,而內部環境的構建,則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民營企業在自身財務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1)沒有建立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性值得懷疑,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內的會計核算程序並不能得到保證,從而嚴重影響到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使財務信息失去應有的經濟價值。(2)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據有關對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財務上的內部控制要麼形同虛設,要麼就根本沒有設置。對會計職責的分工不明確,混崗現象普遍,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的會計職能分工明確,但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和審核程序,也無法形成對財務的嚴格管理,很容易造成資產的內部盜用和流失。
二、改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素質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與「會計」不分,財務管理從屬於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往往僅限於營運資金管理。在財務管理已取代生產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今天,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為此,民營企業應重視財務預算和營運資金管理、財務控制等工作,從大局把握企業經營,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並要在思想上提高對新形勢下財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認識,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時,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還應聘請和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些財務人員的責任不僅限於對企業資金、資產的記錄,其工作重點應放在對已有資金的控制、對各項資產的管理、對企業的投資、籌資進行合理的管理上,應能從較高的理論角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從數字變化的表面分析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活動,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強化信用觀念,提高信用等級,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素。若不盡快解決融資難問題,民營企業就缺乏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出局。民營企業要想擺脫目前融資難的困境,一方面必須強化信用觀念,主動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做到誠實守信,規范經營;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可以加強與大企業的聯系,藉助大企業的信用為其擔保,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不斷向銀行通報企業經營情況,讓銀行能夠把握住企業資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並按銀行信用等級評定標准規范企業的各項制度,積極爭取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
3、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企業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並根據企業財力確定資本支出預算;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並據以確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最後綜合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訂財務預算時,為避免出現預算的差異,還應根據近期較為准確的財務信息資料及時修正財務預算指標。財務部門要按照財務預算目標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的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4、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財務控制
一是合理估計和保證日常的現金流量。現金管理的起點正是估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確定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間,盡可能准確地預測未來的資金需要,並且保證非常及時地提供資金滿足這些需要。這方面常見的錯誤是高估銷售收入,低估了費用開支,或者在現金流量中沒有加入意外開支的准備金。二是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企業一般都會存在大量的賒銷,因此應收貨款問題是屢見不鮮的。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從一開始就需要嚴格把關,把某些付款條件規定清楚,防止客戶在事後故意拖延。如果應收款已經發生,企業就需要制定嚴格的回收政策。三是加強存貨管理。不良的存貨狀態是消散企業資金的一個嚴重威脅。每多花一塊錢用於存貨,就等於少花一塊錢用於生產。所以,對每一種儲存在庫的產品,應盡量需要尋求理想的存貨余額。
5、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不同於大型國有企業,在制定財務會計制度時,應當遵循針對性、操作性和強制性原則,制定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對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強化監督機制。根據各崗位的權利和責任,強化財務人員的責任,規范財務工作程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堅決杜絕不規范、不合法的會計業務和財務行為的發生。通過這些制度的實施,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財務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6、完善企業財務信息系統
隨著民企財務活動的日趨復雜,一方面需要利用網路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支持財務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行。通過網路可以把各職能部門經濟活動的物流和信息流統一起來,使管理當局隨時掌握客觀信息,從而將財務控制科學地滲透到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以及生產業務的全過程和各個經營環節,並將各層次、各過程、各環節的財務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網路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使企業股東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便於股東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營者違背股東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求民營企業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以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潘秀慶。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中財務管理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02(11)
[2]賈明月。改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J].商業時代,2004(32)
[3]王曉東。關於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5(1)
[4]唐紅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J].企業經濟,2005(6)
[5]王珍義。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6]曾健如。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5(1
Ⅳ 求公司理財論文,謝謝了
第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通常贏利能力的評價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數據進行核算,他們不能反映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狀況。銷售利潤率指標。贏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標是銷售利潤率指標。銷售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產品銷售凈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銷售利潤率雖能揭示某一特定時期的獲利水平,但難以反映獲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並且該比率受企業籌資決策的影響。財務費用作為籌資成本在計算利潤總額時須扣除。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由於資本結構不同,財務費用水平也會不同,銷售利潤率就會有差異。同時,投資凈收益是企業間相互參股、控股或其他投資形式所取得的利潤,與銷售利潤率中的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沒有配比關系。同樣,銷售利潤率指標之間以及營業外收支凈額與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也沒有配比關系。因此,銷售利潤率指標不符合配比原則與可比性原則。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經營者對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該指標除了受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還受企業利潤分配政策的影響,同時也未考慮物價變動的影響;二是分子分母為兩個不同時點上的數據,缺乏時間上的相關性,如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應將年初的凈資產折算為年末時點上的價值(或年末凈資產貼現為年初時點上的價值),再將其與年末(或年初)凈資產進行比較;三是在經營期間由於投資者投入資本、企業接受捐贈、資本(股本)溢價以及資產升值的客觀原因導致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的增加,並不是資本的增值,向投資者分配的當期利潤也未包括在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潤」項目中。所以,計算資本保值增值率時,應從期末凈資產中扣除報告期因客觀原因產生的增減額,再加上向投資者分配的當年利潤。資本增值是經營者運用存量資產進行各項經營活動而產生的期初、期末凈資產的差異,若企業出現虧損,則資本是不能保值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東向公司投入資本的報酬率,反映了公司凈資產的增值情況。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年末凈資產」項目中由於已經剔除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的數額,導致採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口徑存在差異;二是由於「年末凈資產」項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內增加的凈資產,而這部分增加的凈資產是在報告年度內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對該部分新增凈資產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後,上述計算公式顯然沒有考慮到這部分凈資產的使用時間,導致「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結果不盡合理。三、財務分析的完善和改進以下試圖從應用企業效績評價結果及評價指標應注意的問題出發,談談常見的償債能力分析指標和贏利能力分析指標的局限性和認識誤區,並提出一些改進。(一)償債能力財務指標分析為彌補流(速)動比率的局限性,較為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建議改用以下三個指標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1.超速動比率。用企業的超速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信譽高客戶的應收款凈額)來反映和衡量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由於超速動比率的計算,除了扣除存貨以外,還從流動資產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與當前現金流量無關的項目(如待攤費用)和影響速動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項目辦信譽不高客戶的應收款凈額,因此,能夠更好地評價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和償債能力的大小。2.負債現金流量比率。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是從現金流動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能力的。我們知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源於現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動負債來源於資產負債表。由於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能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當期流動負債的償還,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實際能力,因此,用該指標評價企業償債能力更為謹慎。3.現金支付保障率。它是從動態角度衡量公司償債能力發展變化的指標,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間實際可動用現金資源能夠滿足當期現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動用現金資源包括期初現金余額加本期預計現金流入額,本期預計的現金支付數即為預計的現金流出量。現金支付保障率高,說明企業的現金資源能夠滿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該比率達100%,意味著可動用現金剛好能用於現金支付,按理說這是一種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證現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該比率超過100%,意味著在保證支付所需後,企業還能保持一定的現金余額未滿足預防性和投機性需求,但若超過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超過滿足支付所帶來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二)營運能力財務指標分析從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會計內涵來看,要提高資產周轉率應合理調整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的比重,使其組合的結果更有利於提高公司資產周轉率。但僅通過存貨周轉率或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析,並不能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好壞。還應通過分析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經濟內涵,以提高對財務比率的分析判斷能力。從經濟角度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的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通過其高低反映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的高低。一般認為,應收賬款周轉率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則小,其質量就高,若處於機制健全、發育完善的資本市場,公司在資金短缺時可以立即實現貼現,否則相反。在分析公司營運能力時,每一級財務比率指標的選用不應追求單一的最優,而應該是相關指標的組合最優。(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進行企業贏利能力評價和分析時,補充和增加評價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能力指標進行評價,顯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這方面的指標供參考。1.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形成業務的收現能力。其公式為: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主營業務收入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銷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2.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其公式為: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營業利潤該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實現的賬面利潤中流入現金的利潤越多,企業營業利潤的質量越高。因為只有真正收到的現金利潤才是「實在」的利潤而非「觀念」的利潤。3.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其公式為: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投資收益該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實際獲得現金的投資收益越高,通過該比率可以反映投資收益中變現收益的含量。4.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表明每一元凈利潤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凈利潤的收現水平。其公式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該指標越高,可供企業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增加量越大,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5.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其公式為: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現金凈流量/凈利潤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反映企業全部凈利潤中收回現金的利潤是多少。6.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表明每一元資產通過經營流動所能形成的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資產的經營收現水平。其公式是: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經營流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值/資產總額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改進和完善現行財務指標體系,對於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深化會計制度改革、規范會計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考文獻:[1]顏光華。企業財務分析與決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2]王化成。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張金昌。財務分析與決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4]張先治。財務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Ⅳ 跪求一篇《論企業理財戰略》論文,不要太專業 但是也不要過於淺顯,字數在8000字左右。
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是重佔有還是重生存?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是什麼,雖然理論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利潤最大化。簡而言之,傳統觀念下的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是重佔有的,企業只有越來越多地佔有物質財富,才算是成功的,才更有價值,才更有社會地位。如果企業理財戰略不以佔有更多的財富為目標,那麼其生存也就一文不值。應當說重佔有的企業理財戰略目標並不是最佳的選擇,雖然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普遍重佔有。筆者傾向於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應當是重生存,即使企業更健康地發展、運轉下去。如果把企業看成一個有生命的結構的話,只有通過健康地發展才能生存下去,只有變化才能存在。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所固有的特性就是使企業更好的成長和變化。單純地佔有無助於企業健康地成長和變化。重生存才能和諧一致,才能更好地發展。在以利潤為取向的社會,企業理財戰略目標—般是重佔有的,這是和私有制密切相連的。事實上—個重佔有的社會,其弊端是很多的。—個只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很難說是—個理想的企業。社會主義企業本質上應該是重生存的,應該是為全社會、全體人民的健康發展服務的,而不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戰略目標的。其實傳統企業理財理論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的,認為人是自利的,是重佔有的。這—假設在一定時期是基本成立的,但它並不代表社會的發展方向,更不能成為企業理財戰略的理論基礎。社會人假設、人的全面發展假設早已出現。因此,企業理財戰略目標更應當建立在社會人假設、人的全面發展假設的基礎上,應當重生存,而不是重佔有。
新思維之二:企業理財戰略思想——貧困還是富有?企業理財戰略思想是制定和實施企業理財戰略的思維成果,是完善企業理財戰略的精神資源。通過對中西方企業財務管理發展史,特別是企業理財戰略思想演變的深入研究,令人遺憾的是,企業理財戰略思想還是比較貧困的。理由如下:(一)企業理財戰略思想的單一性。翻開各種財務管理教科書,很少有專門介紹企業理財戰略的,雖然國內有少數學者以企業理財戰略為題出版過專著,發表過論文,但企業理財戰略思想的單一性的格局並未改變。各種財務管理教科書中也零星介紹—些企業籌資戰略、投資戰略、資產組合戰略、收益分配戰略等,但其指導思想只有一個,即如何實現「最大的收益」,即重佔有,輕生存,似乎只有先佔有了,才有可能談生存。(二)企業理財戰略思想的層次性仍然較低,並未上升到經濟學的,特別是哲學的高度。企業理財戰略思想應該是各種經濟學、管理學觀點的具體體現,應該上升為理財哲學。但現在許多教科書所介紹的理財戰略似乎只是某一種經濟學的思想,並不能體現各種經濟思想,更沒有從哲學的高度,從人性的高度去加以認識和總結。因此,企業理財戰略思想的層次性仍然不高,其內容也顯得比較蒼白。(三)企業理財戰略忽視了對人的重視和研究。教科書上講到企業理財戰略時,實際上就是假設制定企業理財戰略的決策者們是純粹經濟動物,他們的目標就是如何去賺錢,如何去實現低成本、高收益。他們把其他人也看成是經濟動物。不需要去研究豐富多彩的人群及員工的動機,不去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更看不到制度變遷的可能性及人的創造力。企業理財戰略關注的是資金、成本、收益等財務指標,很少關注人力資源及人本身的生存質量,人並沒有成為企業理財戰略關注的熱點問題。四、企業理財戰略思想只重視價值分析,不重視行為分析。我們不幸地發現,所有有關企業理財戰略的教材,在介紹企業理財戰略時,都陷入了純經濟的價值分析的誤區,忽視了理財戰略的本質對象是企業及人活生生的行為,而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改變企業理財戰略的結果和方向。
新思維之三:企業理財戰略是側重於戰術性還是側重於戰略性?戰略應該是和市場、社會、人聯系在—起的,是市場、社會和人的變遷導致競爭、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理財戰略的需求。企業理財戰略是對市場、社會和人的—種積極反應,是降低企業生存風險的—種策略,它需要企業內部和社會各部門及社會有關部門及人士的支持。傳統的理財戰略側重於戰術性,僅僅對各種財務事項進行分析研究,忽視了市場、社會、人本身對理財戰略、戰術的影響,在假定不變的市場、社會和人的環境中,靜態地去分析各種籌資、投資及收益分配的戰術過程。整個企業理財戰略過程顯得平淡乏味,缺乏整體感和生動性,也缺乏其社會價值。企業理財戰略應該側重於戰略分析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戰術分析。理財戰略應當以市場、社會和人為導向,使理財戰略真正上升為動態的、發展的、統領企業理財全局的導航系統。
新思維之四:企業理財戰略是分離於企業戰略管理還是融合於企業戰略管理?傳統的企業理財戰略理論給人—種「獨來獨往」的感覺,有自己界限分明的研究對象,有確定的戰略主體和分析手段,它是財務管理人員自己的事情,似乎與企業其他戰略問題無關。其實企業理財戰略是無法從企業戰略中分離出來的;它是企業戰略的—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必須融合於企業戰略管理才有前途。只有當企業理財與其它管理戰略相配合,相融合時,企業理財戰略才能得到企業管理當局、企業其它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的認同,也只有當理財戰略得到企業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時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因此,企業理財戰略切忌工作本位化、獨立化。
新思維之五:企業理財戰略是重最優化決策還是重較滿意決策?傳統企業理財戰略理論在論述戰略決策時往往強調決策的最優化,無論是籌資戰略,還是投資戰略、成本戰略,利潤戰略、分配戰略,要求企業從方案初選、論證、終選都要按照最優化原則辦事,選擇所謂最優方案。各種戰略決策方法也是按最優化原則設計的,就連風險衡量與計算也充滿了最優化思想。其實「最優化」的提法本身就不夠科學。按照哲學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發展都是相對的,並無絕對的最優化,有利也必然有弊,你按某一指標實現了「最優化」,從另—個方面來看,也許很糟糕。其實真正的企業理財戰略決策是選擇決策者較為滿意的方案。著名管理學家西蒙認為,選擇滿意的決策方案,「則是在不同方向上簡化真實情景,它保留了較多的真實情景細節,但試圖做出滿意的決策,而不是最優的決策。」其實決策者為了進行所謂的「最優決策」,往往要大刀闊斧地簡化真實世界的情景,使之達到決策者能夠處理的地步。這種最優化決策的結果本身就是令人懷疑的。
新思維之六:企業理財戰略是重經濟還是經濟與文化並重?傳統的企業理財戰略理論在討論問題時,主要是站在經濟的角度來分析說明的,強調的是經濟上的最優化,很少結合文化來論證,其實這是很片面的。從七十年代開始,西方企業開始重視戰略管理,企業理財戰略也越來越被人們看重。到了八十年代,人們開始崇尚企業文化管理理論,用價值觀來管理企業。企業理財戰略如果忽視文化環境的研究與分析,不但沒有特色,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筆者認為企業理財戰略應當經濟與文化並重,在系統的經濟分析的同時還應當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企業理財戰略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是根植於一種文化、價值觀、習慣和觀念之中,根植於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的科學,企業理財戰略受到——而且也應該受到——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理財戰略又影響企業、社會和文化。
新思維之七:企業理財戰略認識上的—些誤區。有人認為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理財戰略應當被利益驅動,搞爾虞我詐是可以理解的;搞投機,鑽政策空子,善於避稅是精明的表現;認為國家的宏觀調控是多餘的,企業理財戰略應當有充分的自由;認為要在市場經濟中獲勝,應當捨得花錢造輿論,做廣告,樹金字招牌,甚至不惜做假廣告以提高所謂的知名度。有人認為企業理財戰略就是在流通領域搶天下,把全部心思放在擴大收入上,忽視生產、質量和管理;如此等等。其實上述企業理財戰略的價值觀是錯誤的,鼓吹的是惟利是圖,有損國家、社會利益,有損精神文明建設,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企業任何理財戰略都應當在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上展開,應當明是否,講正氣,有原則。企業理財戰略學說作為社會科學的—部分,所關心的無一例外的都是人類對其環境的行為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如果企業理財戰略學說本身是以錯誤的理論為基礎的話,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將是有害的。
新思維之八:關於企業理財戰略主體的—些思考。按照企業理論的—般常識,企業可以分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制企業。獨資企業的理財戰略主體是業主本人,合夥企業的理財戰略主體是合夥者群體,公司制企業的理財戰略主體是以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代表的管理階層。對前兩項似乎已經沒有什麼疑義。對公司制企業的理財戰略主體的看法還有分歧,即公司的出資者或投資者集團能否成為企業理財戰略主體?我的看法是要看投資者與經營者的關系,以及投資者的談判能力及國家的法律政策。投資者可以採取各種策略(也是一種理財戰略)去激勵和約束經營者的財務行為,可以在企業重大理財戰略方面最後表態。因此,投資者集團有時就是企業的理財戰略主體。至於經營者能否成為企業理財戰略主體,也要看經營者的力量是否能左右企業的局面,以及國家的法律政策。經營者可以擁有一定限度內的財務決策權,但他們還是以執行公司的重大財務戰略為己任的,不應當成為企業理財戰略的主體。有人把誰擁有財務決策權看成是理財戰略主體的標志,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財務決策權是分層次的,有出資者財務決策權,有經營者財務決策權,有財務經理財務決策權,還有其它部門經理及管理人員的財務決策權。如果他們都成為企業理財戰略主體,不但道理上說不通,事實上也不可行。
Ⅵ 企業籌資風險研究論文
淺談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與防範
論文關鍵詞:籌資風險 資本結構 防範措施
論文摘要:籌資風險是市場經濟環境中關繫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風險之一,各類企業都不同程度的面對著籌資風險,籌資風險可以為企業所用,運用與控製得當可以為企業帶來收益,控制不當就將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是災難。所以籌資風險分析尤為重要,從籌資風險的成因入手進行分析,重點探討了籌資風險防範體系的構建。
在我國,幾乎所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但是通過自身積累等方式籌資是極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過舉債籌借一定數量的資金,維持企業經營活動,即負債經營。這樣就會導致一定的風險。企業籌資風險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從而決定財務管理在籌資過程中必須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強對風險進行控制和處理,針對不同的籌資風險類型,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規避其風險。
1籌資風險的含義及特徵
1.1籌資風險的含義
企業籌資風險又稱財務風險,它是指企業因借人資金而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一般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企業為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籌資,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籌資負擔,由於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從而會使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高於或低於借款利息率。
1.2籌資風險的特徵
1.2.1客觀性。籌資風險根源於企業內外環境及一些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這些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決定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風險的存在是無法迴避和消除的,只能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來應對,從而減輕或避免費用、損失的發生。
1.2.2不確定性。籌資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具有可變性,即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以及發生的范圍和影響程度等是一種偶然的、不確定的結果。
1.2.3可控性。籌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它的發生並不是純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企業可以根據以往類似事件的統計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可能產生的籌資風險的發生時間、范圍和程度進行預測,並採取相關的措施防範和控制。
1.2.4雙重性。籌資風險具有兩面性,既可以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可能引起籌資風險,是一把雙刃劍。而且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例關系,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
2籌資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2.1負債經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企業進行負債經營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於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或發生虧損,降低了償債能力。在負債數額不變的情況下,虧損越多,以企業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低,財務風險也就越大。過度的高額負債,使籌資風險增大,不僅需要支付巨額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業的安全性和競爭能力,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終將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破產倒閉。終極的財務風險表現為企業破產清理後的剩餘財產不足以支付債務。
2.2過度負債降低了企業的再籌資能力
企業過度負債,導致債務負擔過大。企業債務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額的還本付息,就會影響到企業的信譽。若是信譽好的企業,可以很容易地舉新債還舊債;但是信譽不好的企業,金融機構或其它企業就不願再給此企業提供資金,再籌資能力也就降低了。
3籌資風險的防範措施
3.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建立防範機制
建立財務「預防」機制,正確把握企業負債經營的「度」。企業進行負債經營決策時,應該考慮企業舉債的規模和償債能力。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的「診斷」機制,要對企業的負債進行分析,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負債經營有利於提高經營者業績,使企業獲得負債資金效應,降低資金成本,提高權益資本收益水平。第二,負債經營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增強經濟實力。第三,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和破產的危機。因而,在建立企業財務預警制度時,應把握好負債經營的「度」。估計可能籌集的資金量,並以此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把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籌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避免由於兩者脫節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防範企業的籌資風險。
3.2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永遠保持資產流動性不低於警戒水平。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於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3.3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當利率處於高水平時或處於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採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於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於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採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另外,因經濟全球化,資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應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籌資方案。
3.4先內後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後外、先債後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後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後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3.5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和財務信息網路,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對事態發展的形式、狀態進行監測,定量測算財務風險臨界點,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負債比率,從而控制投資風險;採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總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進行現金流量分析,保證償還債務所需資金的充足;通過控制經營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於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Ⅶ 急需一篇關於企業理財的論文
企業財務目標的三個理論解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摒棄一個被認為有缺陷的目標而選擇其他目標,決策者似乎應該很容易做到,不過正如前文所說的:(1)所有的財務目標都有缺陷,對特定企業而言,現實的理財環境和理想的目標作用環境存在差異,只是缺陷的程度不同而已;(2)新目標的環境契合程度可能更差,要彌補該缺陷的成本可能更高;(3)不僅目標的作用慣性很難克服,而且現有的運行機制無法立即適應財務目標的更新。因此,對財務目標「見異思遷」所產生的成本不可小視。
企業財務目標及其實施機制都存在優化的客觀需要,實施機制只有在企業的理財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較好地實現財務目標的功能,也才能反饋財務目標的缺陷,並通過特定機制加以彌補。從企業經營的較長時間來看,實施機制存在不斷優化的過程,從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來看,這也是企業管理成熟化進程的一部分。
(二)財務優化的診斷分析
企業對於財務目標的選擇是戰略性的,它是企業財務有效運行的前提,定位錯了代價會很大。基於有限理性,企業的決策者無法一次性地確定最適合(即最優)③企業理財環境的財務目標,而存在選擇不同層面財務目標的可能。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建立相對於所選財務目標最適合、最完善(即最優)的實施機制,因而也存在不同完善程度的實施機制,並存在優化的必要。財務目標的優化,包括目標本身的優化和目標實施機制的優化。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優化財務目標實施機制的作用,因為在經營者財務目標與所有者財務目標產生沖突時,它可以起到化解和調和的作用。在管理層持股制的作用下,經營者身份被附加了所有者的成分,從而化解了二者在根本目標上的沖突,它實質上是維護了所有者至上的公司治理規則。企業決策者在管理實踐中尋求更高級財務目標的努力,使得財務目標得以優化,但只有同時改善實施機制,才會有良好的理財效果。
在圖1的財務優化九區間診斷矩陣中,筆者試圖說明財務目標選擇與財務目標實施機制各種可能的組合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理財效率,同時也試圖說明存在財務目標及其實施機制所體現的財務優化現象。
在強有效區間內,企業選擇了最優④的財務目標,而且能很好地實施這個財務目標(即最優實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財務管理適應了企業內外部理財環境,並能夠正確而成功地選擇與實施財務目標,財務管理職能得到有效地發揮,企業理財處於強有效的狀態並取得理想的理財效果。
半強有效的財務存在於次優目標和最優實施、次優實施和最優目標兩種組合所在的區域。次優目標和最優實施組合的效果證明,實施機制可以適當地修補目標缺陷。次優實施和最優目標組合的效果證明,目標的缺陷極少,且無法通過實施機制充分體現出來。上述兩種組合基本上可以取得相似的半強有效理財效果。
弱有效發生在次優的目標和次優的目標實施組合中,即目標客觀上存在一些並不嚴重的缺陷,但未利用實施機制進行彌補,實施機制雖然不夠完善,但仍可維持。因此,該組合使企業財務工作處於弱有效狀態。
在搖擺區間內,環境的契合程度較差,企業財務目標很不完善,但目標實施工作卻系統而周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兩種局面:一種局面是,企業認真地實施這個不完善的財務目標,結果導致理財困難,甚至產生財務危機;另一種局面是,企業在理財活動中很好地執行目標,彌補了固有理財目標的不足,如在「利潤最大化」目標下,公司的高層或財務經理對短期行為有所預見,或制定了防範管理層短期行為的制度,使原有財務目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正面作用,「利潤最大化」目標並不必然導致短期行為。企業若能在這兩種情況下及時、准確地分析並判斷出財務目標的缺陷和理財後果,並主動採取措施加以改進,企業就可以維持,但從長遠來看,鑒於環境的契合程度較差,企業財務目標存在著改變的內在要求。
在陷阱區間內,企業雖然制定了很好的財務目標,但實施效果很差,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企業財務經理過分注重財務目標的制定而忽視目標實施所致,因為再好的目標也要通過理財過程中實施機制的作用才能實現。企業在理財效率不高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財務目標是否合理,而是財務目標指導下的財務計劃、財務決策等是否科學,以及財務控制制度是否完備等實施層面的問題。此外,在外在「廣告式」財務目標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損害企業價值的經理人機會主義行為和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因而外在財務目標往往是個陷阱。
在乏力區間內,壞目標無法指導理財活動,次優的實施只能勉強支撐,其結果是財務管理工作處於乏力狀態。
在失控區間內,次優的目標在指導和約束財務工作中並非十分理想,而目標的實施機制幾乎不起作用,無法保障財務目標具有的部分合理性得以發揮,因而財務管理工作處於失控狀態。
在失敗區間內,企業財務面臨的困境是財務目標本身不完善且沒有很好的執行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理財人員很難把目標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財務目標不合理,實施又不力,一切都亂了套。企業若想保留原有財務目標而改變實施方式,或者改變實施方式而保留原有的財務目標,都無法取得好的結果,除非能在短期內及時地在目標確立和目標實施兩個層面動大手術,否則,其結局都是失敗。
五、結論
本文探討了財務目標基礎理論問題,並提出了財務目標的三個基本理論解說。在現有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財務目標是多種多樣的,這主要是因為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理財環境差異。「縱向環境差異」對財務目標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這即是財務目標差異說。財務目標的缺陷說表明,任何財務目標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條件,因而現實的財務目標會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同時也存在建立缺陷彌補機制的需要。財務目標優化和財務優化說是建立在財務目標選擇與目標實施優化相互關聯和耦合的基礎之上,即企業存在優化的動機和現實的行為,並由此形成不同的理財狀態,財務優化九區間診斷矩陣能較好地說明動態的財務目標優化和財務優化現象。
注釋:
①財務目標的差異性除了本文研究的環境決定差異外,還可能產生於研究者和信奉者對於財務目標的認識偏差,即存在有限理性的影響。
②Damodaran的假設1、假設2和假設3都是對於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
③本文所謂的最適合(或最優)的財務目標是指:(1)相對於理財環境來說是最為恰當的總體財務目標;(2)雖然總體財務目標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缺陷可以被實施機制完全彌補,其負面效應可以最小化。各類企業最適合(或最優)的財務目標可能並不一致,關鍵是看現實理財環境的決定情況。
④最優的財務目標實施,主要是指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落實既定財務目標,尤其是能否很好地彌補既定財務目標的內在缺陷。
[參考文獻]
[1]陳東輝。企業財務目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J].會計研究,1999,(11)。
[2]華金秋。企業財務目標新論:現實與理論的偏差[J].財經問題研究,2004,(5)。
[3]塗建明。財務目標的實施機制分析[J].財會月刊,2001,(11)。
[4]王慶成。財務管理目標的思索[J].會計研究,1999,(10)。
[5]伍中信,楊碧玲。論企業財務目標的產權基礎[J].財會通訊,2003,(11)。
[6]周首華,楊惠敏。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J].會計研究,2000,(9)。
[7]王化成。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AswathDamodaran.應用公司理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9]程 廈。走出財務目標的誤區[J].財務與會計,2000,(6)。
[10]譚勁松,王朝曦。論國有企業的財務目標[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9,(6)。
[11]干勝道。解析企業財務目標三大誤區[J].會計師,2004,(5)。
[12]陳彩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J].商業時代,2004,(3)。
[13]馬待林,陳曉坤。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目標再認識[J].商業時代,2003,(15)。
[14]荊 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5]王棣華。關於企業財務目標問題的探討[J].稅務與經濟,2001,(1)。
[16]許義生。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探析[J].財政研究,2003,(7)。
[17]任藹堂。再論效率與公平:企業財務目標的歸屬[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11)。
[18]程干祥。企業理財目標新探[J].財會月刊,2001,(20)。
[19]楊 超,何進日。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目標淺論[J].財會月刊,2001,(8)。
[20]劉世雲。論企業財務目標實現中的沖突與協調[J].商業時代,2005,(24)。
[21]康躍飛。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J].財會研究,2003,(3)。
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07/18783_2.html
Ⅷ 急需一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3000字以上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財務管理的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存在著管理者財務觀念淡薄,財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
民營企業財務的最大問題在於整體管理水平的落後。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質不高,不具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素質相對較高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管理者,又普遍存在著長於技術而拙於管理的現象。大部分民營企業主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記賬」、「算賬」上,普遍存在著不依法建賬、兼職做賬、突擊做賬、以票代賬、白條抵現的現象。這勢必會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的無章、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暗箱操作盛行,企業信息失真,給財務工作埋下隱患。同時,更為嚴重的是民營企業的財務主管人員大多也未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由於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營企業由管理者本人的親屬擔任會計、出納,甚至出現出納人員領導財務工作現象。這些隱患的危害在創業初期尚不明顯,但一旦進入資本化、規模化經營後,它們的影響力就會逐步擴大,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退與沒落。
其次,從財務管理的客體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活動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籌資活動方面: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據《產經新聞》2004年9月4日報道,1997年~2002年,我國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由33.1%上升為42.7%,貸款資金由38.9%下降為22.6%。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國做過問卷調查,30%的大型私營企業認為,金融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問題,40%的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信貸標准。而且,相當多的民營企業資信相對較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銀企聯系不強,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
(2)投資活動方面:缺乏科學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老闆懂市場、會營銷、善交際的佔80%以上,而擅長於企業內部管理的只佔36%。換句話說,許多民營企業老闆扮演的角色是高級采購員、營銷員、公關先生,而不是企業家、經理。因此,民營企業在投資中經常表現出輕率和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上,只看到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分散風險作用和將企業規模做大的虛榮成就感,而忽略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區、跨行業乃至跨國的多元化經營是需要條件的,且多元化經營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分散風險的初衷,反而可能導致財務分散、風險增大。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500強中,沒有幾個企業是靠多元化經營安身立命的。
(3)日常經營活動方面:不注重流動資金管理,企業資金沉澱嚴重。
民營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對內對外資金管理不善,致使資金呆滯甚至流失。由於缺乏對客戶經濟實力的調查和信用的了解,草率發貨,產生大額貨款的長期掛賬,催款無門。在供產銷方面,民營企業大多缺乏統一指揮和計劃,形成材料物資超儲、成品庫存積壓嚴重,而且這些不良資產長期掛賬,導致賬實不符、財務狀況虛假。②不注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波動大。很多民營企業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時,企業可選擇的機會多的時候,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匿在盈利光環下。此外,許多企業在擴大規模新增固定資產時,動用日常周轉的流動資金,壓縮了營運資金,使資金緊張愈加突出,進而造成經營資金周轉不靈,使企業無法正常運作。
最後,從財務管理環境的內部構建方面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控制機制薄弱。
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方面,外部環境的構建主要依賴於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關機構的支持,而內部環境的構建,則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民營企業在自身財務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1)沒有建立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性值得懷疑,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內的會計核算程序並不能得到保證,從而嚴重影響到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使財務信息失去應有的經濟價值。(2)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據有關對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財務上的內部控制要麼形同虛設,要麼就根本沒有設置。對會計職責的分工不明確,混崗現象普遍,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的會計職能分工明確,但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和審核程序,也無法形成對財務的嚴格管理,很容易造成資產的內部盜用和流失。
二、改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素質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與「會計」不分,財務管理從屬於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往往僅限於營運資金管理。在財務管理已取代生產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今天,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為此,民營企業應重視財務預算和營運資金管理、財務控制等工作,從大局把握企業經營,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並要在思想上提高對新形勢下財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認識,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時,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還應聘請和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些財務人員的責任不僅限於對企業資金、資產的記錄,其工作重點應放在對已有資金的控制、對各項資產的管理、對企業的投資、籌資進行合理的管理上,應能從較高的理論角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從數字變化的表面分析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活動,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強化信用觀念,提高信用等級,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素。若不盡快解決融資難問題,民營企業就缺乏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出局。民營企業要想擺脫目前融資難的困境,一方面必須強化信用觀念,主動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做到誠實守信,規范經營;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可以加強與大企業的聯系,藉助大企業的信用為其擔保,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不斷向銀行通報企業經營情況,讓銀行能夠把握住企業資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並按銀行信用等級評定標准規范企業的各項制度,積極爭取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
3、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企業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並根據企業財力確定資本支出預算;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並據以確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最後綜合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訂財務預算時,為避免出現預算的差異,還應根據近期較為准確的財務信息資料及時修正財務預算指標。財務部門要按照財務預算目標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的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4、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財務控制
一是合理估計和保證日常的現金流量。現金管理的起點正是估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確定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間,盡可能准確地預測未來的資金需要,並且保證非常及時地提供資金滿足這些需要。這方面常見的錯誤是高估銷售收入,低估了費用開支,或者在現金流量中沒有加入意外開支的准備金。二是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企業一般都會存在大量的賒銷,因此應收貨款問題是屢見不鮮的。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從一開始就需要嚴格把關,把某些付款條件規定清楚,防止客戶在事後故意拖延。如果應收款已經發生,企業就需要制定嚴格的回收政策。三是加強存貨管理。不良的存貨狀態是消散企業資金的一個嚴重威脅。每多花一塊錢用於存貨,就等於少花一塊錢用於生產。所以,對每一種儲存在庫的產品,應盡量需要尋求理想的存貨余額。
5、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不同於大型國有企業,在制定財務會計制度時,應當遵循針對性、操作性和強制性原則,制定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對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強化監督機制。根據各崗位的權利和責任,強化財務人員的責任,規范財務工作程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堅決杜絕不規范、不合法的會計業務和財務行為的發生。通過這些制度的實施,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財務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6、完善企業財務信息系統
隨著民企財務活動的日趨復雜,一方面需要利用網路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支持財務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行。通過網路可以把各職能部門經濟活動的物流和信息流統一起來,使管理當局隨時掌握客觀信息,從而將財務控制科學地滲透到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以及生產業務的全過程和各個經營環節,並將各層次、各過程、各環節的財務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網路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使企業股東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便於股東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營者違背股東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求民營企業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以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潘秀慶。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中財務管理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02(11)
[2]賈明月。改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J].商業時代,2004(32)
[3]王曉東。關於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5(1)
[4]唐紅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J].企業經濟,2005(6)
[5]王珍義。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6]曾健如。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5(1)
Ⅸ 淺談財務管理之籌資管理 論文
1.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2.試論會計法律責任
3.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4.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5.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
6.關於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
8.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9.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
10.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11.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模式的思考
12.關於會計委派制的經濟學思考
13.經營者知識資本權益研究
14.業績衡量標准與管理人員報酬契約
15.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
16.內部控制、審計與組織效率
17.「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應用
18.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19.強化內審工作的思考
20.資本外逃現象探析
21.管理會計及其應用探討
22.淺議「穩健原則」在實際運用中的局限性及其改進
23.論穩健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作用
24.現金流量表與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25.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6.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27.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28.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研究
29.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30.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估價
31.企業財務目標再認識
32.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
33.關於企業價值研究
34.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35.企業集團股利政策研究
36.資本成本決策研究
37.企業/企業集團 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38.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39.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利益沖突與協調
40.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
41.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
42.企業稅收籌劃
43.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44.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
45.論現代企業產權制度變遷與會計的發展。
46.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變革及人才培養戰略。
47.走出財務目標的誤區。
48.面向e時代的財務管理及其軟體。
49.流動性、風險性、盈利性的協調問題的研究。
50.試論籌資管理及籌資風險控制。
51.企業增長財務問題探討
52.產權、治理結構、競爭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
53.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
54. 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
55. 投資決策分析方法
56.關於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
57.預算管理研究
58.責任會計的研究
59. 標准成本的研究
60. 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61. 關於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62. 關於敏感性分析的探討
63. 關於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64. 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65.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6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機制研究
67. 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68.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
69.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70.減值會計研究
71.試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72.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
73.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
74.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75.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76.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77.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78.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探討
79.試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80.應收賬款的管理
81.淺議我國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82.論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83.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
84.論中國特色的財務管理的目標
85.論財務杠桿
86.論投資組合風險的衡量
87.論作業成本法及其現實意義
88.管理會計和控制系統中的激勵行為研究
89.論資本預算及其方法研究
90.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91.完善公司治理與管理會計創新
92.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分析
93.淺談現代企業制度需要建立責任會計
94.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95.產權理論分析與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96.入世與我國企業資本運營
97.論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98.投資決策理論中的會計信息需求
99.企業財務分析評價初探
100.從企業的安全性談償債能力分析
Ⅹ 財務管理專業,論文寫籌資管理,應該怎麼寫,從哪些方面分析
論文寫求職管理應該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