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制度的三個階段
企業管理的演變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變化必經的過程,通常演變由三個階段構成,經驗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階段、文化管理階段。 經驗管理階段: 企業規模比較小,員工在企業管理者的視野監視之內,所以企業管理靠人才就能夠實現。所以在經驗管理階段,對員工的管理前提是經濟人假設, 認為人性本惡,天生懶惰,不喜歡承擔責任,被動,所以有這種看法的管理者採用的激勵方式是以外激為主,激勵方式是胡蘿卜加大棒,對員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為。 科學管理階段: 企業規模比較大,靠人治則鞭長莫及,所以要把人治變為法治,但是對人性的認識還是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靠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其對員工的激勵和控制還是外部的,通過懲罰與獎勵來使員工工作,員工因為期望得到獎賞或害怕懲罰而工作,員工按企業的規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揮下行動, 管理的內容是管理員工的行為。 文化管理階段: 企業的邊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會人假設,認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歡接受挑戰,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向上。這時企業要建立效應的以人為本的文化,通過人本管理來實現企業的目標。 文化管理階段時並不是沒有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是實現文化管理的基礎,經驗仍然是必要的,文化如同軟體,制度如同硬體,二者是互補的。只是由於到了知識經濟時期,人更加重視實現個人價值的實現,所以,對人性的尊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企業管理要以人為本。
『貳』 企業管理三個階段及特點
企業管理至今走了(走著)三個大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是從泰勒開始經過了好長時間,後來到上個世紀初,就是企業文化沒誕生以前。那個時候的企業管理基本上就是福特講的那個話:「我要的是一雙手,你怎麼帶著腦袋來了?」福特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就是把人不當人,當作工具。這個觀念到現在好多人也沒有真正的滌盪清楚。比方說,人們喜歡說的我們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如果你反問他你為什麼要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他說「因為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這就是丹尼爾講的那個「牛奶社會學」——我給牛多加一點草料,就是他給我多產一點奶。
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在企業文化誕生以後。這時候就不一樣了!對此,美國人是深有體會的。企業文化最先是由日本人搞起來,但是真正的出書是包括威廉·達內在內的好多美國人寫出來的。他們深深地感到,他們的那個理性主義,也即拿人不當人肯定是不行的。後來甭管是韋爾奇,還是後來的伊梅爾特、郭士納,這些人最重要的就是跟工人打成一片了,這里最重要的就是企業文化誕生了。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把人的價值追求放在第一位。
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從1995年開始的。這個階段又發生變化了,就是客戶經濟階段到來了,企業的命運掌握在客戶手裡邊,不是企業內部決定了。原先不是企業內部人控制老闆嘛,信息不對稱,瞞著股東股東也沒辦法,這叫公司經濟。後來乾脆叫做客戶經濟,客戶說了算,客戶買你就有利潤,客戶不買你就沒有利潤;客戶買得多你的利潤就大,客戶買得少,你的利潤就少。
『叄』 企業的發展主要經歷為那三個時期
1、資金積累階段。
這一時期企業組織人員比較少,企業組織的共同價值觀以老闆的思想為核心。企業組織的員工大多數都是老闆的跟隨者,企業組織的共同價值觀的建立是以情感為基礎,企業組織存在的管理危機是資金危機。
企業組織的人才標準是聽話、好用、待遇要求不高。在這一階段企業組織的戰略管理重在以員工的第一需求為理念來引導員工,與企業形成合力共同賺錢。使企業組織得到生存與發展。
2、人才資源積累階段。
企業組織進入人才資源積累階段,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在這個時候企業組織共同價值觀不能夠與老闆的思想為核心,它必須以行業龍頭企業管理理念與模式來學習建立自己企業的價值觀。
老闆要學習,在這個階段由於企業需求人才,可是企業要滿足人才的各個層級需求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3、企業發展的成熟階段。
企業組織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時候,企業組織的人力資源、市場資源大部分都在企業可控范圍內。
這個時候企業管理的危機是高層管理者的官僚主義、高層管理者的官僚主義,他們會建設企業組織的共同價值觀,但是他們不會認真、塌實地去實踐。
(3)保險企業管理經歷過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1、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在現代社會,政府越來越演變為社會的服務機構,扮演著為公民和各類社會組織服務和實施社會公正的角色。
在這種制度框架下,要求企業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其他責任和義務,並接受政府的監督和依法干預。
2、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現代社會,股東隊伍越來越龐大,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首先,企業應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股東的資金安全和收益負責,力爭給股東以豐厚的投資回報。其次,企業有責任向股東提供真實、可靠的經營和投資方面的信息,不得欺騙投資者。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作為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來獲取利潤的組織,提供物美價廉、安全、舒適、耐用的商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企業的天職,也是企業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
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對提供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承擔責任,履行對消費者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承諾,不得欺詐消費者和謀取暴利,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方面自覺接受政府和公眾的監督。
『肆』 簡述企業管理的演變過程及經歷的階段。
企業管理的演變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變化必經的過程,通常演變由三個階段構成,經驗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階段、文化管理階段。
經驗管理階段:
企業規模比較小,員工在企業管理者的視野監視之內,所以企業管理靠人才就能夠實現。所以在經驗管理階段,對員工的管理前提是經濟人假設, 認為人性本惡,天生懶惰,不喜歡承擔責任,被動,所以有這種看法的管理者採用的激勵方式是以外激為主,激勵方式是胡蘿卜加大棒,對員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為。
科學管理階段:
企業規模比較大,靠人治則鞭長莫及,所以要把人治變為法治,但是對人性的認識還是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靠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其對員工的激勵和控制還是外部的,通過懲罰與獎勵來使員工工作,員工因為期望得到獎賞或害怕懲罰而工作,員工按企業的規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揮下行動, 管理的內容是管理員工的行為。
文化管理階段:
企業的邊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會人假設,認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歡接受挑戰,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向上。這時企業要建立效應的以人為本的文化,通過人本管理來實現企業的目標。
文化管理階段時並不是沒有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是實現文化管理的基礎,經驗仍然是必要的,文化如同軟體,制度如同硬體,二者是互補的。只是由於到了知識經濟時期,人更加重視實現個人價值的實現,所以,對人性的尊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企業管理要以人為本。
『伍』 企業制度的發展和變化經歷了哪三個階段,其基本特徵分別是什麼
企業制度的發展和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那麼初級階段中體階段和高級階段每個時期都有它的不同的特點。
『陸』 企業管理模式經歷了哪些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傳統企業管理經歷的四個階段
粗糙管理階段:
其實這個階段稱為混亂管理更為確切。
晚清以降,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
隨著知識界眼界的開闊,中國的商業管理模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批新式工廠(比如張謇的實業救國,榮氏的麵粉工業)建立起來。
但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企業終究沒有發展起來。
這裡面有多重因素的制約:戰亂頻仍,黨爭不斷、日本侵略……中國的企業家雖然嘔心瀝血,依然難撐危頹大廈。
國難當頭,民生凋敝,這些企業家根本沒有時間系統思考管理經營問題
政治管理階段:
新中國建國後,整個國家迅速實現一大二公。
企業只是一個單純的生產車間,生產銷售全由政府統管。
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中國的企業也進行過一些管理方面的探索,比如邯鋼經驗、大慶精神等等。
但是由於一切以政治為中心,企業管理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就並不多。
直到現在為止,那個時代的一些思維意識還在影響著我們的一些企業管理
制度管理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表現為,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各個方面都有成套科學、規范的制度和程序,企業像一部高效運轉的機器。
在這種管理方式下,部門職能、崗位職責、行為准則、運作程序都實現了規范化;信息傳遞、各項工作實現了程序化;人才、資金、物資、時間等資源的利用實現了科學化。
這個階段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打地基階段,企業大廈能蓋多高,取決於這個時候地基能打多深多牢
當然這個階段也存在問題:企業里仍然有許多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管不了的地方,這是因為管理常常滯後於企業發展的特質所決定的。
就像韋伯指出的那樣:太多的規章制度對人的創造性、積極性有一定的壓制,既增大了管理成本又降低了運行效率。
我國目前大部分企業處於制度管理階段
文化管理階段:
企業文化營造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工作氛圍和共同奮斗的願望,有著強大的凝聚力,使員工忠於企業和企業所從事的事業。
企業文化內化為員工行動的自覺。
我國有一些企業已經從制度管理層面向文化管理階段跨越,但是還遠遠沒有完成
二、各階段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①粗糙管理階段的管理模式是人治. 顧名思義,人治模式就是使用強人治理。
中國的儒家思想特別強調人治,主張為政在人,以身作則,通過使用賢人來治理國家。
這時的國家治理,明顯具有秘密性、隨機性和不可預知性等特點
②政治管理階段和制度管理階段管理模式是法治. 建立制度,淡化人治,通過制度化管理來提高效率,這就是法治。
對於國家來說,法治就必須強調法律法規,依法治國。
法律、制度具有剛性、公平性、公開性、穩定性,它不同於人治那樣有很大彈性,法律彈性很小,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包括制訂者和執行者本身。
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沒有任何人或組織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③文化管理階段的管理模式是文治. 有一種意識、思維來引導我們的行為,這就是文治,以文化來管理企業,以文化來治理國家。
對於企業來說,文治強調以人為管理的核心,建立學習型組織,領導靠教育培訓來引導員工,對員工實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三、列舉電子商務對於傳統企業的諸多影響
1、改變傳統營銷方式
傳統營銷信賴層層嚴密的渠道,輔助以大量人力和宣傳投入來爭奪市場,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
在網路時代,由於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商家可以利用這個世界性的網路將商務活動的范圍擴大到全球。
電子商務使買賣雙方在網路上形成簡單易行的良好界面,使供需雙方遠在千里之外,通過網路像面對面一樣地迅速完成交易,使各種網上交易以電子票據進行支付、清算與決算。
企業的原材料采購、生產的組織協調和產品的廣告宣傳、銷售,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2、改變企業競爭形態
通過開展電子商務,網路上信息的公開性使得市場競爭更為公平,產業界限也將變得更為模糊,大企業不僅面臨同行中小企業的競爭,同行企業也面臨著其它行業企業的競爭,因此,如何順應潮流,採取相應策略來再創競爭優勢,已是企業經營面臨的一大挑戰.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全新的銷售方式,企業的生產首先是為信息網路生產,然後再由網路完成商品和顧客的互動.在網路的沖擊下,如果企業沒有創新意識,不及時更新產品和服務,就難以在網路時代生存
3、改變人們傳統的消費習慣
據統計,上網者中6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全球用戶年齡平均在33歲左右,這些人的消費行為往往較為獨立,對商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對商品的質量、規格、式樣、造型以至包裝等會不斷提出自己的新的要求。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顧客的行為、偏好也有新的變化。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每個顧客獲得信息的速度和內容都比以往要快得多、多得多,因此他們求新求變的願望也就越發強烈。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產生,產品的升級換代也不斷加快,從而顧客對消費品的要求也就日新月異。
再加上今後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顧客對購物方便及樂趣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
4、改變市場營銷環境
電子商務使顧客購買行為日趨個性化,生產者對市場機會的反應更加敏捷,生產者與顧客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增加,中介商的作用將被削弱。
同時,顧客在交易中的主導權會更加突出,而生產者的市場營銷戰略會強調如何更方便,及時地滿足顧客的特定購買慾望
5、改變企業營銷模式
電子營銷的模式就是顧客和企業的對話,企業在清楚地了解每個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後,作出相應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策略。
這樣,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營銷關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網路的即時交互、超越時空等特點即成為這種模式的強大技術依託
『柒』 我國近代保險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分析其發展緩慢的原因 答案
中國保險業的形成。 1、伴隨著外國資本輸入而傳入的。19世紀初,西方列強開始了對東方的侵略,外商保險公司作為保險資本輸出與經濟侵略的工具進入中國。 2、最早在我國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是英國商人。於1805年在廣州設立的廣州保險公司。尤其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美、法、德、日等國紛紛憑借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給予的種種特權,在中國設立保險公司,控制中國保險市場。 3、外商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的搶占及西方保險思想的形響,引起華商起而仿效。中國民族保險業的得到發展。 4、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保險業受到沉重打擊。 5、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於正式成立,該公司的基本方針是「保護國家財產,保障生產安全,促進物質交流,增進人民福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始。 6、由於「左」的錯誤思想,1958年10月國內保險業務被迫停辦,中斷20年,直到1980年恢復。 7、88年以前,中國的保險業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獨攬天下,這種壟斷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市場模式,必然阻礙我國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因為這種保險壟斷模式在實踐中顯示出「三重三輕」的弊端: 一,重計劃,輕市場。從是重計劃國家總的計劃下達到層層分解、落實和考核等,各級保險企業都抓得很緊,而在市場對保險需求的變動方卻漠不關心。 二,重發展,輕服務。不少基層保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遇到困難,總希望上級領導出面講話,上級領導部門發文,忽視經驗總結與改進服務質量。 三,重眼前,輕長遠。即只注意當前展業、續保,輕市場變動、業務發展趨勢與規模研究等。 8、80年至88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保險市年場唯一的經營者。進入代後期,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社會對保險的需求,我國保險市場逐漸開放,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新疆兵團保險公司、上海友邦保險公司、安田火災保險株式會社等商業保險公司。保險市場獨家壟斷的格局被打破。 9、96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建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重組機構;泰康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大眾保險公司、天安保險公司、華泰保險公司、永安保險公司、華安保險公司紛紛成立開業。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東京海上保險公司、香港民安保險公司、加拿大宏利保險公司先後獲准在中國個別城市營業…… 群雄逐鹿中華保險市場,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一道璀璨的風景線。 10、截止2007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107家,其中中資公司62家,外資公司45家。此外,還有專業保險中介機構2297家。2007年,中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7000億元。2008年上半年我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5617.91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費收入1299.27億元,人身險原保費收入4318.64億元。原保險賠付支出1543.88億元,保險業資產總額達到30235.89億元。 從經濟,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來看,中國的壽險市場潛力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好,根據保監會統計,中國保險業總保費收入從1999年的139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492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43%, 其中壽險業快速增長尤為明顯。中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從872億元增加到3,69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7.22%。按目前保監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06年1至11月份全國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731.5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66%;而1至10月份保費收入則為3380.12億元。而根據2006年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到2010年保險深度(指保費收入總額佔GDP的比重)將要達到4%,保費收入超過1萬億元。保險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保險業已全面對外開放,吸引了國外競爭者蜂擁而至,但外資保險所佔市場份額依然較小。對民族保險業來說,外國公司的進入,既是壓力又是挑戰,為爭奪保險市場,保險公司間競爭很激烈。中國保險業應抓住這個機會,學習外國保險公司的先進經營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自身服務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積極發展我國的保險事業,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捌』 企業管理三個階段及特點有哪些
管理學的三個發展階段:
(一)興起階段:二戰後初期到1973年,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注重從概念體繫上建立比較管理學的理論模式,著重研究如何把先進國家的管理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促進其經濟的發展。
(二)低潮階段:1973年到70年代末。這一時期由於受世界性石油危機極其觸發的經濟危機的影響,使研究經費來源枯竭;還有由於比較管理學受當時流行的一般系統論的影響的啟迪,而一般系統論的衰退,對比較管理理論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高潮階段:80年代初—?。以四部管理著作:《Z理論》《日本企業管理藝術》《公司文化》《成功之路》為標志。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些與前兩個階段不同的特點:運用企業文化理論進行比較管理理論研究,並取得重大成果;對企業內部管理要素和方式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並探討設計了分析內部管理要素的模型,試圖為比較研究理論研究提供新的科學的分析工具;研究重點由過去的以概念分析為主轉向以實踐為主,增加了研究成果的價值。
管理學的特點:
一般說來,管理學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1)一般性。管理學作為一般管理學,它區別於"宏觀管理學"和"微觀管理學"。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動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礎理論學科,無論是"宏觀管理"還是"微觀管理",都需要管理學的原理作為基礎來加以學習和研究。管理學是各門具體的或專門的管理學科的共同基礎。?
(2)多科性,或綜合性。管理學的綜合性表現為:在內容上,它需要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組織的管理活動中概括和抽象出對各門具體管理學科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它需要綜合運用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成果,來研究管理活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管理活動是很復雜的活動,影響這一活動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搞好管理工作,必須考慮到組織內部和組織外部的多種錯綜復雜的因素,利用經濟學、數學、生產力經濟學、工程技術學、心理學、生理學、模擬學、行為科學等的研究成果和運籌學、系統工程、資訊理論、控制論、電子計算機等最新成就,對管理進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預測,從中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論,並用以指導管理的實際工作。所以從管理學與許多學科相互關系來看,可以說,管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但從它又要綜合利用上述多種學科的成果,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來看,它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3)歷史性。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實踐和歷史的產物,管理學尤其如是。管理學是對前人管理實踐、經驗和管理思想、理論的總結、揚棄和發展。割斷歷史,不了解管理歷史發展和前人對管理經驗的理論總結,不進行歷史考察,就很難理解建立管理學的依據。
(4)實用性,或實踐性。管理學是為管理者提供從事管理的有用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的實用性學科。管理的實踐性表現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可行性標準是通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加以衡量的。因此,管理學又是一門實用學科,只有把管理理論同管理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這門學科的作用。
『玖』 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哪些特徵
管理活動源遠流長,人類進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管理理論,但從管理實踐到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則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回顧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了解管理先驅對管理理論和實踐所作的貢獻,以及管理活動的演變和歷史,這對每個學習管理學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一般來說,管理學形成之前可分成兩個階段:早期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階段(從有了人類集體勞動開始到18世紀)和管理理論產生的萌芽階段(從18世紀到19世紀末)。管理學形成後又分為三個階段:古典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行為科學學派出現前)、現代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指行為科學學派及管理理論叢林階段)和當代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發展階段:
科學管理
工人是機器,改善工作程序來提高效率
人際關系
工人是人,有需求,要激勵。高效率工作來自好的人際關系
系統理論
企業整體是一個系統,有人、組織結構、技術和環境等因素。分為短版和長版。
權變理論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應據當前實際情況,順勢應變。沒有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適的管理。
以人為本
管理從人性出發,建立和諧組織和企業。
管理思想
從人類社會產生到18世紀,人類為了謀求生存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管理活動和管理的實踐,其范圍是極其廣泛的,但是人們僅憑經驗去管理,尚未對經驗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論。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見於埃及、中國、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等國的史籍和許多宗教文獻之中。
萌芽階段
18世紀到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以機器為主的現代意義上的工廠成為現實,工廠以及公司的管理越來越突出,管理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學開始逐步形成。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衛·李嘉圖(1772-1823)等。亞當·斯密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創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國富論》。亞當·斯密發現,分工可以使勞動者從事某種專項操作,便於提高技術熟練程度,有利於推動生產工具的改革和技術進步,可以減少工種的變換,有利於勞動時間的節約,從而提出了分工理論。大衛·李嘉圖是英國資產階級金融家,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出版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拾』 1. 企業管理理念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什麼特點
1 數量--成本--質量--服務--全面質量--客戶增值性--文化/感受
2 事物--人--方法--工具--系統--文化/哲學
3 原始管理--勞動分工--科學管理--SPC--TQC--TQM--BPR--ISO9000--更細分的專業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