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保險理賠的案例分析(急……用)
建議還是找個專業理賠師幫你解釋吧
2. 信用風險的相關案例
唐建自擔任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助理起便以其父親和第三人賬戶,先於基金建倉前便買入新疆眾和(上海交易所代
碼:600888)的股票,(其父的賬戶買入近6萬股,獲利近29萬元,另一賬戶買入20多萬股,獲利120多萬)總共獲利逾150萬元。這即是民間俗稱的「老鼠倉」,也是典型的涉嫌內幕交易刑事犯罪的行為。
新疆眾和是2006年市場有色金屬熱背景下的基金業投資寵兒。上投摩根的多隻基金持有新疆眾和,包括上投摩根雙息平衡混合型基金、阿爾法股票型基金、中國優勢基金,及2006年9月20日成立的成長先鋒基金等。唐建在出任成長先鋒基金經理之前,正為阿爾法的基金經理助理。新疆眾和股價在2006年9月底為每股17元左右,後一路飆升,直至每股28元上下。
2007年初,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下發2007年一號文,其中要求基金公司申報員工自己和直系親屬的身份證號碼、證券賬戶,稱如果出現瞞報、不報或者用隱藏身份炒股的行為將嚴加制裁。這雖被外界解讀為是監管當局正在建立對基金經理「老鼠倉」的監控體系,但並未引起基金業內部的足夠重視。事實上,正是從此時開始,唐建等人的行為逐漸被納入了監管視野。
2007年5月16日下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聲明稱:原任上投摩根成長先鋒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進行違規投資活動,未如實申報個人及家屬的投資行為,欺騙公司,嚴重違反了公司制度。2007年5月15日,公司免去唐建擔任的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及其他一切職務,並予以辭退。
3. 人壽保險公司風險分析具體職責是哪些,工作內容是如何的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是偏數量還是如何
一, 人壽保險狀況概析
所謂人壽保險是指以人的生命為保險標的,以生、死為保險事故的一種人身保險。隨著國民生產總值的逐年提升我國城鄉居民對人壽保險的關注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密切。到底什麼是人壽保險呢?
壽保可以理解為當被保險人的生命發生了保險事故時,由保險人支付保險金。最初的人壽保險是為了保障由於不可預測的死亡所可能造成的經濟負擔,後來,人壽保險中引進了儲蓄的成分,所以對在保險期滿時仍然生存的人,保險公司也會給付約定的保險金。人壽保險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是以人的生命身體為保險對象的保險業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死亡、年老、傷殘、疾病等都是生活中的危險,我們叫做人身危險。
從社會角度來分析,總會有一些人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總會有一些人患病,各種危險隨時在威脅著人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必須採用一種對付人身危險的方法,即對發生人身危險的人及其家庭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物質幫助,人壽保險就屬於這種方法。它的特點是通過訂立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對參加保險的人提供保障,以便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編制家庭理財計劃,為城鄉居民家庭構築心理的防線,構建創造和諧的生活空間。人壽保險作為一種兼有保險、儲蓄雙重功能的投資手段,越來越被人們所理解、接受和鍾愛。人壽保險可以為人們解決養老、醫療、意外傷害等各類風險的保障問題,人們可在年輕時為年老做准備,今天為明天做准備,上一代人為下一代人做准備。這樣當意外發生時,居民的生活才有經濟保障,可以老有所依,病有所仗。
我國人壽保險事業發展到今天,種類與機制已經越來越健全,包括定期人壽保險、終身人壽保險、生存保險、生死兩全保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如果將其按風險收益結構細化,還可將人壽保險劃分成風險保障型人壽保險和投資理財型人壽保險。盡管人壽保險在眾多保險業務中佔了很大的比重,但相對發展稚嫩的中國保險市場,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同時,也給壽保也帶來了各方面的阻力。
二,壽險存在的風險
(一)從行業自身角度來分析,人壽保險存在以下四點突出風險:
1.現金流風險
即由新業務大量減少和大量保單退保造成的風險。由於資產和負債的長期特性,這類風險對壽險公司的影響遠大於非壽險公司。2003年,部分壽險產品大量退保,而新增保費增長緩慢,潛在現金流風險正在加大。
2.投資風險
《保險法》頒布以前,我國保險公司的投資活動非常混亂。保險公司大量投資於三產、房地產、拆借,結果造成大量呆賬、逾期貸款。1995年以後這類投資活動得到抑制,但受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無論是委託證券公司或其他機構理財,還是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理財都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近兩年來股票市場一路下行,證券業風險已經波及保險資產。2004年10月中央銀行上調利率前後,國債等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而2004年保險公司持有債券比重已達到總資產的38%,投資風險顯然還在加大。投資效益低下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成為我國保險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
3.利差損風險
據測算,1999年以前的保單會導致我國壽險業利差損每年增加約20億元,到2004年底壽險業利差損總額將超過720億元,佔到行業總資產的9%左右。即便各壽險公司將全部業務盈餘都用於彌補利差損,也需要10年的化解時間。[1]若投資收益不理想,化解時間還會延長。
盡管在進入升息周期後利差損的壓力會有所減輕,但由於1999年以前保單平均預定利率高達7%、保單平均期限長達35年,無論是升息周期的長度還是升息幅度都很難使利差損自然消除。這意味著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期內,我國壽險業特別是老公司都將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由於保險公司普遍存在財務數據失真現象,真實的利差損風險可能被大大低估。
4.資產負債匹配風險
由於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我國壽險業資產負債失配問題相當突出。特別是一些公司為追求高速增長,在壽險產品定價時,往往不能全面考慮資產的期限、收益、利率、匯率未來的可能變動等因素,而僅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出發,甚至簡單模仿其他公司的產品定價。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5年以內的資產負債匹配程度高於50%,但5年以上中長期資產與負債的匹配程度卻遠低於50%,資產負債失配狀況已相當嚴重。
(二)從市場發展分析,壽險業的共性風險有三點:
1.資產過度集中風險
當保險公司資產高度集中於某一單項資產或某一類別資產上時,資產價值的波動極易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這類風險本應通過資產多元化途徑規避,但在目前保險資金投資渠道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制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資產多元化將很難實現。2003年我國保險公司9122.8億元的總資產中,銀行存款就佔了49.9%,集中度顯然過高。2004年這一狀況雖有改善,但改善的程度還十分有限。
2.管理風險
部分公司的增長模式仍相當粗放,有章不循、違章操作、重要憑證管理混亂等現象普遍,導致企業財務信息失真、資金流失或串賬使用。因管理失控,一些公司應收保費和未決賠款漏洞很大,成為主要風險源。
3.股東風險
目前大股東利用控股地位侵佔企業資金的潛在風險已經出現。而外資保險公司通過再保險等關聯交易的形式,向海外關聯企業轉移利潤以逃稅避稅的做法,也有可能導致其在華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償付能力不足(例如2003年美國友邦在中國設立的7個分公司中,就有5個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負。)。此外,目前許多熱衷於保險公司的民間投資者並不懂保險。成為股東之後,他們很難有耐心等待數年才獲取投資收益(壽險公司通常需要7-8年才能進入獲利期。),而股東的分紅壓力往往是造成經營者短期行為的重要原因。
總之,除上述明顯風險外,現階段我國人壽保險還存在很多方面問題: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規滯後 、民眾保險意識不足、保險公司認識有誤,經驗不足、風險控制能力弱、專業人才與技術缺乏、組織構架與管理方式不足等。
三, 應對風險的積極對策
(一)壽險業系統風險分析
我國壽險業的基本特點有三:一是壽險自身特點決定了產品大多為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產品;二是以個人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三是在前些年高速發展時期,為追求規模擴張,推銷了大量躉繳的投資型產品。2003年,投資連結產品和分紅產品的市場佔比達到58%,傳統壽險產品比重只有30%。這三個基本特點使得壽險公司的經營活動必然面對以下問題:
第一,壽險資金的長期性使得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巨大,而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健全性(包括資本市場規模過小、可交易金融商品種類不足、市場秩序紊亂制度缺陷嚴重、市場缺乏活力和效率等等)必然會大大影響壽險資金的投資效益和安全性。這種不健全性在短期內還看不到改善的前景。
第二,壽險產品的長期性使得資產負債匹配程度對壽險公司影響重大。無論是期限、利率方面的不匹配還是由市場匯率、利率等因素波動引起資產價值變動而產生的與負債價值不匹配,都可能給公司帶來不能及時將資產變現支付到期賠付的風險。
第三,與期繳產品相比,躉繳產品比重過大不利於保險公司建立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從內含價值角度分析,投資型的銀行保險產品盡管保費佔比較大,對內含價值量的貢獻卻非常小。因此壽險產品結構的不合理,往往會掩蓋保險業的潛在風險,最終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第四,以個人客戶為主的服務特性使得壽險公司業務比較容易受到退保等行為的沖擊,同時壽險公司經營失敗的社會成本也較高,對壽險業的社會形象會產生較大沖擊。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從中長期看,最可能引發壽險業系統風險的因素是投資失敗和資產負債失配;從短期看,最可能引發系統風險的因素是現金流風險。同時壽險業的系統風險明顯大於非壽險業,對外部環境變動的敏感度也更高,需要加以充分重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後2-3年,由於大批躉繳投資類產品即將到期,屆時保險公司不僅將面臨集中兌付壓力,而且面臨兌付後資金外流壓力,現金流風險會明顯增加。
(二)長期健康穩定的市場策略
如何在人壽保險這樣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需要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一連串排好優先次序的過程,使當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損失及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處理、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則押後處理。
但現實情況里,這優化的過程往往很難決定,因為風險和發生的可能性通常並不一致,所以要權衡兩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對人壽保險的風險管理亦要面對有效資源運用的難題。這牽涉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資源用於風險管理,可能使能運用於有回報活動的資源減低;而理想的風險管理,正希望能夠花最少的資源去去盡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機。[2]
對於現階段人壽保險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人壽保險業可能遇到的風險,以獲得壽保健康發展經濟保障。這就要求壽保公司經營過程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各種風險發生後對資源及生產經營造成的消極影響,使生產能夠持續進行。可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可行性措施:
1深入了解經濟周期變動,如果我國經濟出現增長率減慢、失業率增加、惡性通貨膨脹等情況,將直接影響到保險業。一方面,保險公司保險費收入增長率會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退保率會一路攀升,兩者結合就很容易造成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困難和償付危機。根據經濟周期制定相關策略,平衡經濟周期帶來的壽保業惡性循環。
2時刻關注是否有金融市場形勢惡化或境外金融危機傳導,風險和危機都具有傳導性由於金融行業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其他金融行業一旦出現危機也會很快傳導至保險業。
3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協調,政治因素和經濟政策的較大調整對人壽保險也影響很大,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較緊,是國內人壽保險業與其他地區壽保業的顯著不同,因此,要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尋求地方政府支持。
4注重服務創新,提升公司信譽,積極倡導人性化、信息化服務新理念,努力形成社會化、理性化服務新格局。
發展預期
由於我國壽保業情況復雜,短期內如果沒有本質性的改革,壽保業狀況不會有很大的改觀,但是如果能按文中分析的有效措施進行經營,至少會給國內壽保也帶來一給良性競爭空間,一個和諧發展的空間。同時能夠有效地管理風險,實行盈利。
4. 跪求保險公司資金運營風險的案例
保險公司都很平穩的,哪有什麼案例可找的……
5. 歷史上因信用風險導致失敗的案例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破產案
6. 信用證風險的信用證風險的案例評析
信用證軟條款風險案一
案情:1994年10月,國內某銀行(甲銀行)收到香港某銀行開來的信用證,金額60萬美元,受益人為某地貿易公司(簡稱A公司),開證申請人為香港某公司(簡稱B公司)。貿易背景是B公司購買A公司的干蛇皮。該信用證在所需其他單據欄目中規定:檢驗證書需由第三家貿易公司出具並由開證申請人會簽,且雙方簽字必須與開證行所持有之簽字樣本相符,檢驗證書需證明貨物在裝運前品質狀況良好。鑒於該條款對A公司不利,在實施中極有可能出現問題,且提交單據時議付行也無法證明所出具檢驗證書之簽字是否與開證行所預存之簽字樣本一致,甲銀行遂建議受益人修改信用證,刪除該條款,改由我方商檢局出具檢驗證書。經A公司與B公司聯系,開證行將條款改為:「檢驗證書之簽字須與通知行所持有之簽字樣本相符」並隨後將簽字樣本寄給甲銀行。
A公司由於自身資金不足,憑該信用證向做為通知行的甲銀行提出打包放款要求。該行認為該證雖經修改,但修改後之條款對A公司仍然不利,一旦提供之檢驗證書有問題,或需要更換則會延誤時間,導致信用證過期,因此拒絕提供打包放款的要求。事後A公司又求助於另外一家國內銀行(乙銀行)要求融資。乙銀行為了爭攬業務,予以此信用證打包放款。
因為修改後的信用證條款規定,檢驗證書必須由B公司授權簽字人簽字,且該簽字必須與通知行(甲銀行)持有的簽字樣本相符,故受益人在取得由B公司派來的檢驗人員對貨物檢驗後出具的檢驗證書後送到甲銀行核對印鑒,甲銀行經核對發現簽字與原印鑒不符,遂建議A公司暫緩發貨,以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待將新的帶有符合印鑒樣本簽字的檢驗證書重新提交給甲銀行核對簽字時,原信用證效期已過。A公司在聯系B公司展證時,B公司不予理會,顯然不想要貨了。事後由於A公司收購的干蛇皮存放時間過久,發生霉變,受到損失,而乙銀行的貸款資金也變得難以收回。
評析:出口信用證內加列潛伏著風險的軟條款時,上策是聯系開證申請人修改信用證,刪除此類條款,否則事後受益人將處於極被動地位。加列軟條款的進口商往往都有「拖受益人下水」之嫌。
在這個案例中,進口方加列此類條款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但倘受益人冒然出貨,很可能會出現進口方以單證不符為由進行要挾的局面,而導致出口商不得不降價或承諾其他條件了結。
甲銀行在處理該業務中,充分地預測到了潛在的風險,未接受A公司的融資要求,避免了風險的發生;而乙銀行只是從爭攬業務角度考慮,未採取相應保護性措施,從而導致損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