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風險百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和無法度控制的因素,使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所獲取的最終財務成果與預問期的經營目標發生偏差,從而形成的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或更大收答益的可能性。企業的財務活動貫版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籌措資金、長短期投資權、分配利潤等都可能產生風險。
望採納點贊
Ⅱ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單位財務規則》(1998年1月9日財政部令第9號)
第三條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量入為出,保證重點,兼顧一般;注重資金使用效益。
《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年2月7日財政部令第68號)
第三條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事業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
Ⅲ 事業單位都需要哪些財務管理制度
比較常見的:
首先要遵守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如果你是特殊行業,比如學校,還應執行具體細分的事業單位行業會計制度
其次,應遵守財 政部等中央部門制定的制度,如差旅費管理辦法、因公出國經費管理辦法等。
第三,單位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及上述國家層面的制度,制定自己的財務制度及審批流程。
第四,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應有其他相應的制度,比如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貨幣資金管理制度等
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
Ⅳ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有哪些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預算執行方面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
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方面有如下問題:
(1)有的預算單位在資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嚴,超支浪費現象嚴重,超標購買小汽車、公款旅遊、公款吃喝、公款進行高檔消費,致使單位的會議費、招待費、車輛燃油維修費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公眾形象。
(2)有的預算單位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的不足,用於維持日常公用支出,沒有做到專款專用。
(3)有的預算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樹立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重撥款而輕管理,重預算審核而輕實際效果,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績效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考核。
2、內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
(1)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制度,保證部門、單位內部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如電子信息系統控制、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
(2)沒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制度,促使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保證會計核算真實反映經濟活動內容。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夠合理,業務交叉過雜,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確。會計事前、事中、事後審核監督流於形式。也有相當一部分單位未設立內審機構,已建立內審機構的單位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單位內控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單位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已建立了內控制度的單位,部分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缺乏合理性。但更多的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制度「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在執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體問題時過分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名存實亡,失去了應
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3、財務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1)專項資金的管理。把關不嚴,供應范圍過寬。由於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在核撥專項
資金前,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使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從而在各級財政的預算、決算中幾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專項經費,使用范圍帶有極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資金分配存在嚴重的隨意性。
2、往來款項的管理。據調查,現在事業單位往來款項的賬面余額占流動資產的50%以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呆賬、壞賬。主要表現在:采購財產物資商品的預付貨款因不及時清算或貸款擔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壞賬;單位購車、買設備或其他物品,轉付商家的錢多,購物金額少,因結算不及時,產生債務糾紛,無法收回形成呆賬。
(3)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年度終了對全部會計核算進行清理結算和賬務結賬是編報年度決算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單位決算報表准確、真實、完整的一項基礎工作。突出表現在:單位財務沒有及時清理結算,往來款項往往由於跨年度導致責任不清,形成呆賬壞賬。
4、固定資產管理重使用輕管理
(1)按規定應納入政府采購通過財政直接支付的各類固定資產,各預算單位自行采購,逃避政府采購。
(2)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重使用輕管理。由於各預算單位固定資產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單位佔有固定資產沒有代價,一方面不斷向財政申請經費,興建或購置資產,一味追求高標准、高品質,對一些尚能使用的資產提前更新,造成國有資產的低效使用; 另一方面,對已購入的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長期不進行清查盤點,固定資產處置不規范,有的固定資產去向
不明,導致家底不清,賬實不符,造成國有資產的閑置和流失。
5、固定資產核算不合理
我國事業單位不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固定資產的更新是從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修購基金來補充的,這樣勢必會出現以下四方面的缺陷。
(1)容易導致資產信息的失真。單位的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從固定資產購置直到報廢的整個時間段內,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的數值都不發生變化。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會發生合理損耗,這樣就虛增了資產和凈資產總量,造成資產信息的失真,不利於報表使用者正確了解資產、凈資產的使用情況。
(2)影響固定資產的及時更新改造。按規定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是通過修購基金來支付的,而修購基金是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這樣會導致收入多時多提,收入少時少提,使得修購基金的提取數量極不穩定,不利於固定資產的及時更新改造。
(3)不利於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由於不計提折舊,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原值與凈值相差越來越大,發生價值背離。固定資產在報廢、毀損、丟失時,按原值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損失,難以劃清責任。
(4)不能正確體現收入與支出的配比原則。事業單位從事日常業務活動和經營活動,必然會發生固定資產的損耗,企業是通過計提折舊的方法計入成本,收入和支出相配比。由於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損耗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以體現,人為地降低了取得相應收入的成本,虛增了盈餘。特別是改革後,單位經營收入比重增加,成本核算越來越重要。折舊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不能得以體現,會直接影響到單位的切身利益,使資產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Ⅵ 一般普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該如何理財
按照我姐的做法是,一部分伙食費,一部分存款,一部分投入定額理財,剩下的就平時花銷。
Ⅶ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原則:
系統原則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統構成。在財務管理中堅持系統原則,是理財工作的首要出發點,具體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整體優化只有整體最優的系統才是最優系統。理財必須從企業整體戰略出發,不是為財務而財務;各財務管理子系統必須圍繞整個企業理財目標進行,不能「各自為政」;實行分權管理的企業,各部門的利益應服從企業的整體利益。
(2)結構優化任何系統都是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層級系統。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面,應注意結構比例優化,從而保證整體優化,如進行資金結構、資產結構、分配結構(比例)優化。
(3)環境適應能力強財務管理系統處於理財環境之中,必須保持適當的彈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達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境界。
現金收支平衡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客觀上要求在理財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企業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發生,是因營業收入與營業支出產生的,同時又受企業籌資與投資活動的影響。獲取收入以發生支出為前提,投資以融資為前提,負債本息的償還支付及紅利分配要求企業經營獲利或獲得新的資金來源。企業就是要在這一系列的復雜業務關系中保持現金的收支平衡,而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制的有效工具。
成本、收益、風險權衡原則
在理財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同時面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財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1)成本、收益權衡在財務管理中,時時刻刻都需要進行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在籌資管理中,要進行籌資成本與籌資收益的權衡;在長期投資管理中,要進行投資成本與投資收益的權衡;在運營資金管理中,收益難以量化,但應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應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各種財務關系。
(2)收益、風險權衡收益與風險的基本關系是一個對等關系,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但應注意的是,高風險並不必然帶來高收益,有時甚至是高損失。可見,認真權衡收益與風險是很重要但也是很困難的。在籌資管理中,要權衡財務杠桿收益與財務風險;在投資管理中,要比較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在分配管理中,要考慮再投資收益與再投資風險;在分配管理中,要考慮再投資收益與再投資風險。在整個理財中,收益與風險權衡的問題無處不在。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總是相互矛盾的,為追求較大利益,往往要冒較大風險,如果風險過大會減弱企業未來獲利能力,如果收益過小也會增加企業未來風險。因此,財務管理的原則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使收益達到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將風險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3)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綜合權衡在理財過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權衡與收益、風險權衡,而應該將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綜合權衡,用以指導各項財務決策與計劃。權衡即優化,決策的過程即優化的過程。財務管理中,各種方案的優選、整體(總量)優化、結構優化等,都體現了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的綜合權衡。
管理原則
在全面協調、統一的前提下,按照管理物資與管理資金相結合、使用資金與管理資金相結合、管理責任與管理許可權相結合的要求,實行各級、各部門共同承擔責任的財務管理,以調動全體員工管理的積極性,將各項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務求有效。
委託代理關系原則
現代企業的委託代理關系一般包括顧客與公司、債權人與股東、股東與經理以及經理與雇員等多種關系。企業和這些關系人之間的關系,大部分居於委託代理關系。這種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沖突的利益關系,需要通過「合約」來協調。在組成合約集的眾多關系中,都會出現代理難題和代理成本。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會有多次利益背離,委託人為了確保代理人的行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有必要進行激勵、約束、懲罰和監督,而這些強制措施都會帶來代理成本。為了提高企業的財務價值,可以預見,企業將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如員工持股、利潤分成、高層管理人員股票期權以及靈活的福利制度等,來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同時也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另外,對於財務合約中的債務合約、管理合約等的執行情況要進行監督,建立健全完善的約束機制。
Ⅷ 規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遵循哪些
根據新《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第三條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
1、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
2、堅持勤儉辦事業的方針;
3、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