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響股票市場價格的因素
(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因素
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經濟從來不是單向性的運動,而是在波動性的經濟周期中運行。股票市場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將提前反映經濟周期。
②通貨膨脹。適度的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有利,過度的通貨膨脹必然惡化經濟環境,對證券市場將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
③利率水平。
④幣值(匯率)水平。本幣貶值,資本從本國流出,從而使股票市場下跌。
⑤貨幣政策。當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時會促使股價下跌。
⑥財政政策。當政府通過支出刺激和壓縮經濟時,將增加或減少公司的利潤和股息,當稅率升降時,將降低或提高企業的稅後利潤和股息水平,財政政策還影響居民收入。這些影響將綜合作用在證券市場上。
(2)行業因素
①行業周期。
②其他因素。
(3)公司因素
公司因素一般隻影響特定公司自身的股票價格,這些因素包括: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的盈利能力、股息水平與股息政策、公司資產價值、公司的管理水平、市場佔有率、新產品開發能力、公司的行業性質等。
(4)市場技術因素
所謂市場技術因素,指的是股票市場的各種投機操作、市場規律以及證券主管機構的某些干預行為等因素。其中,股票市場上的各種投機操作尤其應當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5)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公眾特點即投資者的心理變化對股票市價有著很大影響。
(6)市場效率因素
市場效率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信息披露是否全面、准確。
②通訊條件是否先進,從而決定信息傳播是否快速准確。
③投資專業化程度,投資大眾分析、處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速度及准確性。
(7)政治因素
所謂政治因素,指的是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政治活動、政局變化、國家機構和領導人的更迭、執政黨的更替、國家政治經濟政策與法律的公布或改變、國家或地區間的戰爭和軍事行為等。
2.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因素
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
②利率水平。當利率上升時,要求收益率上升,價格必須下跌;反之則反。
③通貨膨脹。
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2)發行人因素
(3)期限因素
3.股票交易價格與債券交易價格特點比較
影響股票和債券價格的因素基本相同,但是這些影響因素對股票和債券價格的影響力度有很大差別,這些差別使得它們的價格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對影響因素變動的反應程度不一樣。
(2)價格波動幅度不一樣。
宏觀經濟變動與證券投資
1.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合理趨於平衡,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從而表明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這時證券市場將基於上述原因而呈現上升走勢。
(2)高通脹下GDP增長
當經濟處於嚴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的通貨膨脹率,這是經濟形勢惡化的徵兆,如不採取調控措施,必將導致未來的"滯脹"(通貨膨脹與增長停滯並存)。這時經濟中的矛盾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企業經營將面臨困境,居民實際收入也將降低,因而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GDP減速增長
當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可能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減緩GDP的增長速度,如果調控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GDP仍以適當的速度增長未導致GDP的負增長或低增長,說明宏觀調控措施十分有效,經濟矛盾逐步得以緩解,為進一步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證券市場亦將反映這種好的形勢而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轉折性的GDP變動
如果GDP一定時期以來呈負增長,當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表明惡化的經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
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表明低速增長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經濟的"瓶頸"制約得以改善,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2. 經濟周期與股價波動的關系
3. 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B. 財政政策中,政府債券如何對經濟進行調節
政府主要通過債券來調節經濟市場中的貨幣存量,如果覺得貨幣有貶值的危險,那就通過發行債券來收回一部分流通的錢。
當政府為債券進行支付時,更多的資金流入了市場,人們手中的錢也就多了,這時人們有兩種選擇——存儲或者消費,如果選擇消費,那麼市場的總需求就增加了,這樣會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如果選擇存進銀行,那麼由於資金總供給的增加,會導致銀行利率降低,這樣就鼓勵人們貸款,人們貸款是為了購買資本存量或者買房,因而同樣促進了總需求,也降低了失業率;如果人們選擇購買股票或者基金(注意,購買股票和基金也屬於儲蓄),那麼進入股票市場的資金增加,自然也就提高了股價
C. 作為一種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公債管理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關系是怎樣
1、公債管理與財政、貨幣政策的同一性。財政政策主要是由稅收政策、支出政策以及赤字彌補政策等三個方面的內容所組成的。就財政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而論,無論稅收政策的調節(減稅或是增稅),還是支出政策的運用(增支或是減支),都與財政的平衡狀況密切相關。而只要財政上發生赤字,就有一個赤字如何彌補的問題。盡管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不少,諸如向銀行借款,增發通貨,直接擴大征稅范圍或提高稅率等。但就由此而帶來的經濟社會效應來說,公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最佳方式。從實際情況看,各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基本上是靠發行公債來彌補的。這就是說,作為彌補財政赤字基本方式的公債,是財政政策得以實施的基礎條件。貨幣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業務、調整貼現率和變動法定準備金率等「三大武器」來影響市場利率的形成和調節貨幣供給量。而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對象就是政府債券,它實質上是通過在公開市場(即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金融市場的一種活動。公債管理就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傳導器」。
2、公債管理與財政、貨幣政策的差異性。盡管公債管理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公債管理並不是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的一部分。它畢竟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經濟活動,有其獨特的運行規則。就作用范圍而論,公債管理既不能直接使公共支出和稅收的規模及相關流量發生變化,也不能直接使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它所面對的僅僅是既定規模的公債,包括已經決定發行但尚未售出的新公債以及已經發行但尚未償還的舊公債。對既定規模的公債,採取有助於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管理活動,乃是公債管理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作用范圍。就政策目標而論,公債管理固然在總體目標上須服從於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基本要求,但直接目標同財政和貨幣政策卻不乏矛盾之處。例如,公債管理的直接目標之一就是盡可能降低舉債成本。為此,在財政政策上應控制公債的發行規模;還有,低利率時期多發行長期公債,高利率時期多發行短期公債,是在公債管理上降低舉債成本的必需途徑。這些通常是會同財政政策的直接目標發生沖突的。就操作手段而言,公債管理的操作主要是通過公債種類的設計,發行利率的決定,應債來源的選擇等來完成的。這既同財政政策主要通過調整稅收和政策支出以及彌補赤字的方式抉擇等去實施有不同之處,也同貨幣政策主要以公開市場業務、調整貼現率和變動法定準備金率「三大武器」加以實施有所區別。
3、可遵循的原則。在總體目標上,公債管理應當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公債管理是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所確定的政策框架內及經濟環境中進行操作的,其作用的力度不能超過兩大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其作用力的方向不能與兩大政策所追求的目標相背。公債管理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各個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補充和加強它們的政策效應。在直接目標上,公債管理應當區別不同情況而分清主次。當公債管理的直接目標和經濟穩定增長的總體目標相一致的時候,公債管理的操作可以盡情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當公債管理的直接目標同經濟穩定增長的總體目標相矛盾的時候,直接目標就要讓位、服從於總體目標。公債管理的操作應當把追求總體目標放在首位,然後再考慮直接目標的實施問題。
D. 金融市場具有的主要宏觀功能是什麼
1、金融市場能夠迅速有效地引導資金合理流動,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1)擴大了資金供求雙方接觸的機會,便利了金融交易,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2)金融市場為籌資人和投資人開辟了更廣闊的融資途徑。
(3)金融市場為各種期限、內容不同的金融工具互相轉換提供了必需的條件。
2、金融市場具有定價功能,金融市場價格的波動和變化是經濟活動的晴雨表。
(1)金融資產均有票面金額。
(2)企業資產的內在價值——包括企業債務的價值和股東權益的價值——是多少,只有通過金融市場交易中買賣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才能「發現」。即必須以該企業有關的金融資產由市場交易所形成的價格作為依據來估價,而不是簡單地以會計報表的賬面數字作為依據來計算。
(3)金融市場的定價功能同樣依存於市場的完善程度和市場的效率。
(4)金融市場的定價功能有助於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
3、金融市場為金融管理部門進行金融間接調控提供了條件。
(1)金融間接調控體系必須依靠發達的金融市場傳導中央銀行的政策信號,通過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化引導各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實現貨幣政策調整意圖。
(2)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內部,各個子市場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
(3)隨著各類金融資產在金融機構儲備頭寸和流動性准備比率的提高,金融機構會更加廣泛地介入金融市場運行之中,中央銀行間接調控的范圍和力度將會伴隨金融市場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加強。
4、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促進金融工具的創新。
(1)金融工具是一組預期收益和風險相結合的標准化契約。
(2)多樣化金融工具通過對經濟中的各種投資所固有的風險進行更精細的劃分,使得對風險和收益具有不同偏好的投資者能夠尋求到最符合其需要的投資。
(3)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也可以使融資者的多樣化需求得到盡可能大的滿足。
5、金融市場幫助實現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
(1)金融市場的發展促使居民金融資產多樣化和金融風險分散化。
(2)發展金融市場就為居民投資多樣化、金融資產多樣化和銀行風險分散化開辟了道路,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條件。
(3)居民通過選擇多種金融資產、靈活調整剩餘貨幣的保存形式,增強了投資意識和風險意識。
6、金融市場可以降低交易的搜尋成本和信息成本。
(1)搜尋成本是指為尋找合適的交易對方所產生的成本。
(2)信息成本是在評價金融資產價值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
(3)金融市場幫助降低搜尋與信息成本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專業金融機構和咨詢機構發揮的。
(4)債券的宏觀經濟管理功能擴展閱讀:
一個完備的金融市場,應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1)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居民、外商等等,即能向金融市場提供資金,也能從金融市場籌措資金。這是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一項基本因素。
(2)信用工具。這是借貸資本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如各種債券、股票、票據、可轉讓存單、借款合同、抵押契約等,是金融市場上實現投資、融資活動必須依賴的標的。
(3)信用中介。這是指一些充當資金供求雙方的中介人,起著聯系、媒介和代客買賣作用的機構,如銀行、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和經紀人等。
(4)價格。金融市場的價格指它所代表的價值,即規定的貨幣資金及其所代表的利率或收益率的總和。
E. 6,什麼是宏觀經濟政策它有哪些內容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含義
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按照宏觀調控目標的要求而制定的組織、調節、控制經濟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宏觀經濟政策是建立在市場機製作用基礎上的,並同市場運行變數有內在聯系的經濟范疇,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
由於經濟運行的復雜性與調控目標的綜合性,決定了宏觀經濟政策在現實中總表現為互相聯系,取長補短的政策所組成的政策體系,這一政策體系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等。
二、宏觀經濟政策體系的內容
(一)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特定的政治經濟任務和戰略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
財政政策的內容主要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其中財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由稅種和稅率所構成的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主要指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等;財政投資政策如政府購買和公共工程建設,財政補貼政策如政府的轉移支付(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對某些地區、階層及人士實行的津貼和補助等)。財政政策的主要任務,在於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按財政政策在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財政政策可具體分為平衡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三種類型。平衡財政政策是財政支出根據財政收入的多少來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結余,又不要有較大赤字,保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從而對總需求不產生擴張或緊縮的影響。緊縮性財政政策是通過增加稅收、壓縮財政支出以達到抑制或減少社會總需求。擴張性財政政策則是通過減稅而減少財政收入,或通過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來刺激社會總需求。
財政政策作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其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平衡社會需求總量。政府通過財政政策的正確制定和適時調整,可以達到總需求水平與總供給水平基本平衡,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第二,合理配置資源。財政政策通過財政分配職能的有效發揮,調節和影響社會物質利益關系,調節經濟主體行為,從而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第三,優化經濟結構。財政政策通過直接預測安排,稅收政策的制定、調整等,協調社會的投資結構、產業結構,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第四,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財政具有收入分配職能。收入分配的目標是實現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經濟公平和社會公平。經濟公平強調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對稱;社會公平強調收入差距維持在社會各階層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圍。在沒有政府幹預的條件下,市場分配雖然體現出效率原則,但並不能有效地防止因收入分配懸殊所導致的社會矛盾。財政介入收入分配活動,可以通過再分配對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財產收入、股息收入等進行調節,通過轉移性支出,保障每個社會成員維持起碼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代表中央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調節目標而制定的用於調節貨幣供應量及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要量相互關系的指導原則和行為准則。
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穩定幣值與發展經濟。根據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矛盾的狀況,與財政政策相配套,貨幣政策可具體分為三種類型,即均衡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均衡性貨幣政策是保持貨幣供應量與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的大體平衡,以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緊縮性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利率、緊縮信貸規模、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降低利率、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給量,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長。貨幣政策目標是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來實現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三個,即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國家法律規定的、各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占各商業銀行所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這一比率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改變法定準備金比率,控制貨幣供應總量的變化。
再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因再貼現而向中央銀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利率。在商業銀行資金不足時,可以向中央銀行籌資。在信用關系發達的情況下,各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從中央銀行貸款:一是將各種票據,如國庫券、國債等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二是用自己所擁有的政府債券、其他財產作擔保從中央銀行貸款,這兩種貸款方式都叫再貼現。由於進行再貼現而向中央銀行支付的利息率就是再貼現率。這樣,中央銀行就可以通過調節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借款成本,從而達到調節商業銀行貸款規模,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又稱公開市場)上買賣各種政府債券,以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公開市場業務要逆經濟風向行事。當總需求不足,失業增加,經濟走向衰退時,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放出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迫使利率下降,進而引起投資增加和需求擴張,推動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反之,當總需求膨脹,價格水平上升時,中央銀行則賣出政府債券,收回貨幣,從而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導致利息率上升,以抑制需求擴張和通貨膨脹。
貨幣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實施的,它能夠間接地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調節資金供求。在宏觀調控中,正確靈活的貨幣政策對於穩定物價水平、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從增加有效供給方面促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平衡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總和。產業政策由產業布局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組織政策等組成。一項完整的產業政策,包括政策主體、政策目標、政策手段三個構成要素。政策主體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國是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政府。政策目標即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趨勢及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確定的發展目標。主要有:規劃產業結構演進的方向、步驟及各產業發展順序;確定支持什麼產業,限制什麼產業;選擇重點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妥善處理各產業之間的關系,最終促使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按比例協調發展。政策手段是指為了實現政策目標,從實際出發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如在稅收、財政撥款、信貸、投資、價格等方面對不同產業給以優惠或限制,以及採取相關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場調節措施。
產業政策目標及手段的確定,必須充分考慮經濟運行的實際環境,既要充分地考慮經濟體制條件,又要考慮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資源狀況等多種因素,同時要充分反映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這些要求包括:要使產業發展服從於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滿足人民需要的目的;要使產業的發展符合按比例有效配置資源的要求,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要使產業結構與技術結構協調發展等等。
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相比,產業政策以調控供給為主。產業政策主要通過對供給的源泉和基礎即產業活動的調控,使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都能滿足社會需求。同時,產業政策的時間跨度長,主要涉及經濟的長期發展與平衡。
產業政策的主要作用概括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保護和促進主導產業、新興產業、朝陽產業以及幼小產業的發展,加快資源配置的優化過程。第二,為市場發育和市場運行提供導向,促進市場機制和市場結構的完善。第三,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透明度較高的發展環境,有利於各市場主體明確市場環境變化方向,增強長期投資信心,促進市場主體行為的長期合理化。第四,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地適應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潮流,提高產品競爭力和本國經濟在世界市場的參與度,加快產業結構高度化,實現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價格政策
價格政策是指國家通過對市場總供求的干預來影響價格總水平,以及用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對重要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形成施加影響,以理順供求關系,保證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和協調的政策與措施的總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價格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價格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實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價格總水平,保證價格總水平的相對穩定,減輕市場經濟自發波動引起的價格波動幅度,縮短價格波動的持續時間,為經濟增長創造適宜的宏觀環境。第二,國家對少數重要商品與勞務的直接定價及有關補貼,可以避免市場不完全競爭帶來的壟斷與供求失衡,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居民生活水平的穩定提高。第三,通過對放開商品價格的間接調控,避免市場商品價格大起大落導致的市場信號失真,矯正市場調節的偏差,並可為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對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進行調節的政策,是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針和原則。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標選擇和具體實施措施兩個部分。收入政策目標選擇可分為收入結構政策目標選擇和收入總量政策目標選擇。前者是政府考慮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做出選擇。當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分懸殊、影響社會穩定時,政府的收入結構政策就側重於縮小收入差距,增進公平;反之,如果勞動者缺乏積極性,經濟效率低下,政府的收入結構政策則側重於提高經濟效率。為了促進收入政策目標的實現,需要採取實施措施。一般有以下幾種:(1)以法律形式規定最低工資標准。這是為了保障社會成員的最低生活水平,維持社會穩定。(2)稅收調節。稅收是實施收入政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實行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積極性、提高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時,對個人收入徵收累進所得稅,徵收高額財產稅和遺產稅等,可抑制一部分人收入過高,有利於實現分配的社會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過分拉大。同時,將徵收的稅收用於公共投資,也有利於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提高某些個人和階層的收入。(3)實施工資和物價管制。這是政府在特定情況下為實現收入政策目標而實行的非常措施。(4)增加轉移支付和其他各種福利措施。例如,政府對貧困地區撥付扶貧款,對科技專家支付政府津貼,對失業者和低收入階層發放失業補助金和救濟金等。
收入分配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變動國民收入最終分配量(即總需求)調節社會總供求關系,從而達到對市場經濟運行的有效調控。第二,通過對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影響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作用,對預期供給發生間接調節作用,最終通過供給方面來調節總供求的關系。第三,通過變動收入分配,同時從供求兩個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總供求關系,調整收入分配比例,兼顧積累與消費,改善供求關系,促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大體平衡。
社會主義經濟中實施收入政策的目的,是促進國民經濟的總量平衡,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促進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針對我國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收入分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在運用收入政策進行調控時,要盡可能做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在初次分配上更多地體現效率,又要在再分配時更多地體現公平;既要鼓勵一部分人和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並最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又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特別是要防止由非勞動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懸殊。
F. 簡述國債的功能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6)債券的宏觀經濟管理功能擴展閱讀:
購買國債注意事項:
1、盡量早買。國債的發行期限長達10天,每次國債開售之後都會比較搶手,尤其是國有大行網點都會排起長隊,所以大家不要拖到後面幾天買,最好在前一兩天去買。今年3月10日是周六,除了大爺大媽之外,一些上班族也有時間去網點購買了,所以預計會比較火熱。
2、只能銀行櫃台購買,不能在網上買。老百姓平常買的國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台購買,一種是電子式國債,既可以在銀行櫃台購買,也可以在網上銀行購買。本次發行的是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台購買,大家要持身份證至銀行網點辦理。
3、去中小銀行購買。很多人以為國債只能在國有銀行購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實大家搞錯了,很多中小銀行也可以購買,包括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每家銀行分配的額度不同,小銀行由於不太受關注,所以更好買一些,完全沒必要去國有大行搶購。
G. 簡述金融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金融宏觀調控是以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為主體,以貨幣政策為核心,藉助於各種金融工具調節貨幣供給量或信用量,影響社會總需求進而實現社會總供求均衡,促進金融與經濟協調穩定發展的機制與過程。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金融宏觀調控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力爭達到金融宏觀調控的目標,這就需要運用恰當的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金融宏觀管理主要運用以貸款限額管理為主的行政手段,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實踐證明,這種調控手段雖有一定的成效,但由於缺乏彈性,容易產生「一刀切」的弊病。因而,這N,iN控手段被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工具所代替。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一般來說,金融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業務、法定準備金率政策和再貼現率政策等。這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被稱為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如果運用恰當,可以大大提高金融宏觀調控的效率。
公開市場業務(0pen Market Operations),就是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國家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從而調節貨幣供給的一種金融政策。
當金融市場銀根緊縮、利率上升時,中央銀行通過公開購買政府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投放貨幣以此緩和金融市場的資金需求。反之,以此抽緊銀根。公開市場業務每天都在進行,不會導致人們的不良心理預期,貨幣政策易於達到理想的效應。由於中央銀行可以根據貨幣政策目標每天在公開市場上買賣證券而對貨幣供給量進行微調,便於為中央銀行及時運用來改變貨幣供給變動的方向,立即有可能使貨幣供給增加或減少。不僅如此,中央銀行還可以連續地、靈活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自由決定債券的數量、時間和方向,而且中央銀行即使有時會出現某些政策失誤,也有可能及時得到糾正。它不像存款准備金率與再貼現率政策那樣,對貨幣供給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這一手段有著比其他手段更多的靈活性,是中央銀行經常使用的工具。
法定準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s Rate)政策,是各商業銀行和存款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在法律上規定的占其存款總額的比率。
法定準備金率的調整有較強的告示效應。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實際上是中央銀行的一種有效宣言。它的升降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預示器。中央銀行視經濟發展狀況而提高或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可以成倍地收縮或增加全社會的貨幣供給。這一手段通常被認為是貨幣政策中作用最猛烈的工具。通過貨幣乘數作用,它引起貨幣供給更大幅度地變化。即使是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給量的巨大波動。於是,這一政策一般幾年才改變一次法定準備金率。如果法定準備金率變動頻繁,會使商業銀行和所有金融機構的正常信貸業務受到干擾而感到無所適從。由於法定準備金率的調整會產生心理預期效應,會使得貨幣金融領域中的其他經濟變數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這一手段的固定化傾向非常明顯。在一般情況下,金融宏觀調控不宜將之作為中央銀行經常性的貨幣政策工具。
再貼現率(Rediscount Rate)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金融市場的貨幣供求,從而調節貨幣供給的一種金融政策。
這是美國中央銀行最早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目前,幾乎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在進行金融宏觀調控時都在使用這一政策工具。由於商業銀行可以憑借商業票據對企業進行貼現放款,因此商業銀行經常持有大量的商業票據。如果商業銀行感到資金短缺,可以用這些票據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以獲得所需要的資金。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再貼現率擴大或收縮對商業銀行的信用。當然,商業銀行是否進行再貼現,中央銀行只能等待商業銀行向它借款,而不能要求商業銀行這樣做。可見,通過貼現率的變動來控制銀行准備金效果是相當有限的。再貼現率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給商業銀行及其他存款機構的貸款利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的政策,往往作為補充手段而和公開市場業務政策結合在一起執行。
在上述三種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工具中,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經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一種很有效的調控手段;法定準備金率政策通常被認為是最猛烈的工具之一而較少使用;再貼現率政策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只不過其主要缺陷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調控沒有足夠的主動權。正因為如此,在金融宏觀調控中,採取何種政策工具,要根據當時的經濟狀況和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進行正確的選擇。選擇恰當,就十分有利於金融宏觀調控效率的提高。
H. 為什麼說公債管理也是一種宏觀經濟調控手段
所謂宏觀經濟調控的最大特點即是目標對象為國民收入,是針對整體概念,而公債管理就是通過發放國家債券等方式調整國民當前收入的有效方式,你要知道,國民收入有四大組成部分,其中便有購買公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