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區別
宏觀管理是指國家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對人力資源的計劃、組織、控制,目的在於調整和改善人力資源狀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微觀管理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法,與宏觀管理的理念相反。
2. 簡述保險公司的宏觀功能
保險是保險人通過收取保險費的形式建立保險基金用於補償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在人身保險事故(包括因死亡、疾病、傷殘、年老、失業等)發生時給付保險金的一種經濟補償制度。保險業屬於第三產業,其服務具有自身的特性,它可為行政機關、企事業提供防災防損、經濟補償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服務,還可為個人提供生命保障和生活福利服務。自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實踐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不斷的擴展,保險已滲透到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保險是「精巧的社會穩定器」,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保險,越發展就越需要保險,保險的優越性更多地體現社會管理功能上,它不僅可以彌補其他社會服務的缺陷,也可以減少政府在社會保障、公共秩序管理和經濟後備方面的不足,促進社會經濟良性運轉。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是多層次的,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它主要包括社會穩定功能、經濟調節功能、經濟發展功能、公共管理功能和社會進步功能。
(一)保險對社會的穩定功能
保險具有經濟補償和防災防損的功能,以其良好的恢復機制實現對社會資源的保護作用。保險可以幫助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的企業及時恢復生產,幫助個人及時恢復身體健康,促進勞動力的正常再生產,短時間內恢復社會資源,保證社會和個人機體的正常運轉。在發生經濟危機時,保險還可以通過降低失業、保證政府稅收和分擔政府負擔實現金融的穩定。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推進,國內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和化解國際風險的沖擊,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
(二)保險對經濟的調節功能
保險對經濟的調節功能,一方面體現為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體現為對市民的消費引導。
1、保險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功能。現代經濟是建立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環節的高度協作和保持連續性的基礎之上,經濟程度越發達,對此基礎的要求就越高。保險可以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協調發展社會經濟各部門。如果沒有保險對各個環節的損失進行補償和保持經濟運行的連續性,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阻礙。同時,保險將社會上閑散貨幣資金集中起來,形成雄厚的保險基金,然後通過銀行存款、債券、股票以及發放貸款等方式進行「二次分流」,將資金轉入投資領域,充分發揮資金的效用,大力支援社會經濟建設。
2、保險對市民的消費引導功能。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消費市場以買方市場為主,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尚不具備完全意義上的理性化,市場經濟由原來的資源約束和供給約束逐步轉變為需求約束和結構升級的障礙。引起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因素是保險功能未充分發揮,居民因對未來支出的預期不確定,消費信心不足,常通過儲蓄金錢的方式以備不測。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不斷改革原有的醫療制度、住房制度、退休制度等職工福利制度,調整了原有的固定、可預見的福利,因此,職工必須加強自身資金籌劃,調節自有資金在消費和儲蓄之間的比例,壓縮即期消費,增加儲蓄存款,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費市場疲軟,未能有效地實現穩定市場、穩定經濟、促進社會生產正常發展的目的。在這種情形下,保險可以發揮其功能,開發消費保障型產品,在消費者消費能力損失時給予補償,分解消費者過剩的消費能力並轉至補充未來的消費能力,保證均衡的消費能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
(三)保險對經濟的發展功能
保障經濟良性運行,促進經濟進步,這是保險業存在和發展的要求,也是保險業發展後勁的根本所在。保險對經濟的發展功能主要包括企業有效運行、資本市場聯動及生產要素市場效應。
1、促進企業有效運行。企業投保保險產品,目的是通過保險直接減少和控制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賠償責任帶來的經濟損失。保險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減少企業由於風險損失帶來的財務波動,使企業更加有競爭力,其產品和服務由於穩定而價值更高。保險公司通過督促企業加強風險防範,向企業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合理建議;通過費率的區別對待,對多年無賠款的企業採用優惠費率,對賠款記錄較多的企業提高費率,以鼓勵企業加強防災防損工作。通過規定出險賠款免賠額,促進企業自覺加強風險管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控制企業的風險損失,進而減少整個社會的經濟損失。
2、資本市場聯動。保險資金的積累特性,使得它與資本市場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通常著眼於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以長期性的機構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資本市場,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有利於實現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結構調整,進而推動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
3、生產要素市場效應。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良好的市場機制將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部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市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險對生產要素市場供需、生產要素流動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以生產要素市場中的勞動者為例,大量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的建立,可以免除勞動者的後顧之憂,極大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可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四)保險的公共管理功能
政府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時,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趨於專斷、資源利用率低、服務水平低等。保險作為專門經營風險的行業,在風險處理上形成了專門化的優勢,能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對風險事故的管控,具有降低社會固定成本、替代政府部分公共管理職能的作用,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重要的管理和引導作用。另外,保險作為一種商業行為,能夠提供個性服務以滿足個體需求,使每個社會成員在遵循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實現個人效用最大化。在非典疫情等公共衛生危機突發性事件中,保險的公共管理功能就十分明顯,它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引導市民,化解風險、穩定社會、安定人心,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又如,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比政府財政行為更有優勢,並且會使政府受益。在農業保險上,保險也可以分擔政府的保障壓力。
(五)保險促進社會進步
保險能夠促進高風險行業的發展,由此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一般的企業或其他經濟單位無法獨立承擔其可能發生的巨大損失,但此類行業對社會貢獻度大,需要得到良好的發展,這時就可以通過保險來分散、轉移風險,以解決後顧之憂,推進社會進步。
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實現途徑:
(一)充分介入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社會公共管理
1、保險介入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宏觀調控。各個行業,風險不同,特別是那些高風險行業,由於其不穩定性,資源流入受阻,社會總資源在各個行業的配置也因此呈現不合理的狀況。藉助保險,各行業的風險可以較少的代價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有限的社會資源可以按照社會的需要作出合理的配置,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2、保險介入大型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在建設國家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中,要善於藉助保險的力量分散和轉移項目風險。同時龐大的保險資金充分介入國家大型項目建設和地方建設中,優化資金資源配置,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本來源,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率,增強保險資金的社會貢獻度。
3、保險介入各項改革。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都面臨著風險,有的風險還十分巨大,這時需要藉助保險的力量進行風險的轉移和分散。保險充分介入改革過程,將有助於減少改革的壓力,分散改革的風險,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保險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保險產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社會綜合保障水平,建立起新型的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住房、教育福利、家庭津貼、職業福利與社區服務在內的社會化、多層次的福利體系。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大力推行抵押貸款住房綜合保險,既方便市民購房,也促進了住房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樣,保險有無充分發揮其社會管理功能、充分介入醫療制度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醫療制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
4、保險介入社會公共管理
合理有效的社會秩序是社會文明的表現,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保險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減少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對其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工作直接關繫到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由於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的保險標的上具有利害關系,保險公司就會監督被保險人加強防災防損工作,避免由於被保險人自身的過失行為導致風險增加,從而約束了被保險人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風險。保險介入社會公共管理,可以減少社會糾紛,維護合理有序的公共秩序。如在車輛保險中設置免賠率、無賠優待比例,可以鼓勵行車人員遵守交通規則,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促進社會公共管理的實現。
(二)充分介入企業的經濟運行
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積極開發、設計險種,增強企業防災防損的能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通過提供責任保險等產品,保障商品的正常生產和銷售,以減少因過失而造成的損害。通過提供信用保險等產品,提高企業信用度,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大膽開拓市場。
保險還可以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空間。企業的經營會面臨各種風險,而風險的存在會阻礙市場的自由競爭。這是因為經營者風險偏好有差異,風險偏好低者會規避風險高的行業,使某些風險高的行業被風險偏好高者所壟斷。在同一行業中,也有類似情況。保險充分介入企業經濟運行,可以消除許多不確定因素,使企業的競爭趨於合理和公平,突出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
(三)充分介入個人的生產、生活
保險充分介入個人的生產、生活中,能夠實現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生命保障和消費調節兩個方面。個人通過購買保險產品,以較小的保費成本換取對未來的保障。保險產品充分保障了個人的生命和身體,使得個人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得以延續,體現了社會文明,這也是社會管理的直接目的。保險可以保障個人的消費能力,人們在免除了對未來的擔憂之後,可以大大減少個人對未來不確定事件而作的資金儲備,保證了個人的生活質量。當個人在資金出現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寬期限條款、保單質押貸款條款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資金融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因之而得到了促進。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為什麼要進行宏觀管理宏觀管理有哪些主要手段為什麼要進行宏觀管理宏觀管理有哪些主要手段
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企業戰略管理是對企業戰略的設計、選擇、控制和實施,直至達到企業戰略總目標的全過程。戰略管理涉及企業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諸如企業的經營方向、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技發展、機制改革、組織機構改 組、重大技術改造、籌資融資,等等。企業戰略管理強調整體優化,而不是強調企業某一個戰略單位或某一個職能部門的重要性。企業戰略管理通過制定企業的宗旨、目標、戰略和決策來協調企業各個戰略經營單位、部門的活動。
它可以使企業長期、穩定、高速發展,使企業能夠適應、利用環境的變化。
實施的主要原則:
一)適應環境原則 來自環境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方向。戰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業與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互動性。 (二)全程管理原則 戰略是一個過程,包括戰略的制定、實施、控制與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各個階段互為支持、互為補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個階段,企業戰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三)整體最優原則 戰略管理要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來處理,要強調整體最優,而不是局部最優。戰略管理不強調企業某一個局部或部門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制定企業的宗旨、目標來協調各單位、各部門的活動,使他們形成合力。 (四)全員參與原則 由於戰略管理是全局性的,並且有一個制定、實施、控制和修訂的全過程,所以戰略管理絕不僅僅是企業領導和戰略管理部門的事,在戰略管理的全過程中,企業全體員工都將參與。 (五)反饋修正原則 戰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時間跨度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戰略的實施過程通常分為多個階段,因此分步驟的實施整體戰略。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環境因素可能會發生變化。此時,企業只有不斷的跟蹤反饋方能保證戰略的適應性。 (六)從外往裡原則 卓越的戰略制定是從外往裡而不是從里往外。
為了有效執行企業制訂的戰略,一方面要 依靠各個層次的組織機構及工作人員的同配合和積極工作;另一方面,要通過企業的生產經營綜合計劃、各種專業計劃、預算、具體作業計劃等等,去具體實施戰略目標。
1.市場導向,需求驅動,盡力滿足社會需求。隨著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運轉的軸心不再是國家計劃,而應該是市場,企業要圍繞市場運轉,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千方百計滿足市場需求,努力提高市場佔有率。 2.依靠品種、質量、成本取勝。適應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企業要改變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 3.實現系統整體優化。企業是一個由各個方面有機結合而成的復雜系統,要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諸要素進行優化組合與合理配置,實現系統整體優化,協調和平衡各個局部與局部之間、局部與整體之間相互適應關系,盡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4.善於競爭,優勝劣汰。企業要進入市場競爭體系,適應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充分調動和運用自己的各種資源,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5.長遠觀點,放眼未來。制訂和實施企業戰略都必須具有長遠觀點,切忌急功近利。不斷改造內涵,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強企業後勁。 6.以人為本,依靠全體職工。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真正體現尊重人、理解人和關心人,充分依靠和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去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4. 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定義
1 宏觀管理
是指國家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對人力資源的計劃、組織、控制,目的在於調整和改善人力資源狀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促進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
2 微觀管理(英語:Micromanagement),亦作微觀管理學、微管理學、微管理或顯微管理學,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法,與宏觀管理的理念相反。在這種手法里,管理者透過對被管理者(員工)的密切觀察及操控,使被管理者達成管理者所指定的工作。相對於一般管理者只對較小型的工作給與一般的指示,微觀管理者會監視及評核每一個步驟。這個名詞一般在使用上帶有負面的意思。
5. 保險具有哪些宏觀作用
1.從微觀看保險的意義:保險通過賠償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幫助個人或機構減少經濟危害,增強其風險管理意識,保證其在受到損害時及時的恢復和轉移風險,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個人或家庭消費的均衡,幫助企業加強經濟核算。加強人們對保險的意義與功能,不僅對個體發展帶來良好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發展影響不可忽視。
2.從宏觀看保險的意義:保險在保障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及對外貿易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可以保障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積極推動商品的流通和消費,同時有利於財政和信貸收入平衡,增加外匯收入,增強國家支付能力。
3.經濟補償功能。經濟補償是保險的立業之本,最能體現保險的意義與功能,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財產保險的補償和人身保險給付。在災害發生後,保險人及時的補償功能對於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
4.資金融通的功能。將形成的保險資金中的閑置的部分重新投入到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而保險人為了使保險經營穩定,必須保證保險資金保值和增值,這就要求保險人必須對資金進行運營,從而保證了資金融通存在的可能及增強資金融通中的風險意識,這也是保險的意義與功能相融合的表現之一。
5.社會管理的功能。通過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對整個社會及各個環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目的就在於正常發揮各系統、各部門、各環節的功能,從而實現社會關系的和諧穩定。
6.轉移風險並非災害事故真正離開了投保人,而是保險人藉助眾人的財力,給遭災受損的投保人補償經濟損失,這實際上是把損失均攤給有相同風險的投保人。
7.分攤損失是實施補償的前提和手段,實施補償是分攤損失的目的。此外,一些人壽保險產品不僅具有保險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就是說如果在保險期間沒有發生保險事故,那麼在到達給付期時,所得到的保險金不僅會超過過去所交的保險費,而且還有本金以外的其他收益。因此保險既是一種保障,又兼有投資收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保險行業宏觀經濟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財產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假如未來5年,中國GDP保持7.5%的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率保持3.5%的水平,人口出生率每年自然增長率保持5‰的增長速度,那麼到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保費平均收入有望超過5萬億元。根據上述的保險市場保費總收入規模的預測,假定財產保險的佔比每年提高2%,那麼到2018年,財產保險保費收入規模有望達到2.48萬億元,佔比有望上升到48.50%。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促進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客戶風險管理意識增強、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等。而從細分領域來看,機動車輛保險是促進財產保險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我國保險產業正處於開發和深化的高增長階段。2001年,全國保險公司年保費收入為2109億元。從1997年至2001期間,全國保險公司年保費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8%。這一增長率遠高於同期7%—8%的經濟增長率。同一期間,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量也從1725億元增長到4591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將近2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保險公司的宏觀功能
1.提供保險保障服務,為完善社會保障的必要組成部分;2.融通保險資金,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3.成為解決就業的良好渠道。
8. 什麼是保險管理
作者:胡軍 以有限的人力資源和豐富的可保保險資源達到經營目標即保費收入、利潤、市場佔有率、市場聲譽和美譽度的實現,初步蓋定為宏觀保險管理。 保險管理以通過計劃、組織、監督、協調的諸過程,最大限度的利用可以利用的資 源,以徹底實現即定目標,達到資源共享,出現多贏。 保險管理是人們有組織的努力的結果。保險經營管理是一個活動,即領導者發揮某些職能,以便更加有效的獲取、分配和再利用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一個保險企業所擁有的資源――人力資源、金融資源、物質資源以及信息情報可變資源進行切實可行的計劃組織、領導、指揮和監控,是一個循序漸進、唯實創新的事業。 保險管理可定義為通過全體員工以自己人和社會人的密切合作建立宏大目標並密切實現。"宏大目標"指的是組織的集體目標和團隊間的個人目標,一個組織的成功有賴於並必要實現這兩類目標。"密切合作"則寓示著管理必須促進人與社會的合作。引導大家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管理的確非常復雜,它是人和物的綜合。…可以說,世界就是管理。 保險管理就是你能不能實是求是?敢不敢實事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有兩點很重要:其一是能不能實事求是,即思維方式的改變問題,其二是敢不敢實事求是,即思想境界的提高問題。能不能實事求是的關鍵取決於你能不能有所突破,即改變思維方式,優化思維方式,否則,局限在原有的思維定式,一成不變地看待新問題,或是圖省事,按老經驗、舊本本、死教條去辦,就會脫離實際,必敗無疑。敢不敢實事求是,則是思想境界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有的人問題雖已成堆,但面子要緊,個人前程要緊。於是乎,妙筆生花,巧舌如簧,豆腐渣也成了一朵花。保險公司每個員工,每個幹部,都應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自己人在群體人中高效率地達成即定目標。 保險管理目的在於有效地匯集和使用委託給管理者的許多寶貴財富:人力、金錢、工具、思想、關系、時間、設備及其他資源。 管理是一種魄力,讓一個人干他要乾的事,並督辦他把事辦好。 保險管理是管理者組織他人工作的活動。 保險管理的良好健康狀況是促使公司自下而上延續的因素。無聊的、糟糕的、唯心的管理是企業衰敗的要素和象徵。經濟金融形式、競爭、保戶、市場的反復無常,千變萬化等,都不是經營失敗的決定要素。 對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說,管理的精髓是管理藝術與科學的最佳結合。管理應該是件有來自經驗的直覺視角判斷和科學方法分析技術的混合。 優秀的管理是保險優勢競爭的根本。保持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強有力管理隊伍,是保險成功的法寶。 保險最成功的統御:讓人樂於拚命而無怨無悔。 保險最衰敗的象徵:結論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保險管理是建立在合法基礎之上,以東西方傳統文化中西合壁,有報酬、有強制力、和下屬人權利和義務對等,對下屬人指明勝事和算事的方向。 保險管理投入多少,收獲多少,參與多深,領悟多深。 未曾經歷,不成經驗。 管理的合理化不在於大刀闊斧,而在於細膩溫馨。合理化亦非打破傳統,而在於突破現狀。合理化無須一步登天,而關鍵在於天天進步,貫徹始終。 保險管理可分四個部分:即承保資源的優化組合,運行機制的有效補充,信息與物流的縱橫延伸、服務內容的多元化拓展。 有效的管理是一種因地制宜、視情而異的管理,也就是管理是變化的。 保險管理乃是一個企業中的經營管理人員研究如何運用良好的計劃、健全的組織、適當的人員配備、正確的領導方法、有效的內部協調,快速而正確的報告系統,嚴密而合理的控制,對你的企業或對你的管轄的部門、團隊的資金、人力、原料、技術、時間、市場等作出最佳的組合,以達到預期目標。 無效管理導致無效勞動,諸多無效的勞動就在我們的身邊,但可能在"驚醒"之前我們已熟視無睹或謨然置之了。正是這樣,無效的勞動才會不斷增長;或者我們對無效勞動採取的是應對的對策,而問題像一群狼,作為管理者,扔給狼一塊骨頭,問題得以暫時解決,但狼啃完骨頭後又有了精神,倒回頭來還會再追你,結果問題重復出現,導致無效管理越來越嚴重,要使我們工作高效率的運作,就必須把狼打死。 無效管理和有效管理是一對永遠存在的矛盾,所以無效管理、無效勞動並不是在一個會議上講一下,排查一次就徹底解決了的。所以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最保險你們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 無效管理的主要責任在管理者身上。因為導致無效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思路,而管理思路出自管理者。所以解決無效管理就首先要求管理者自己要有一個不斷產生有效管理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