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防範財務風險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防範財務風險,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2、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
3、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 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資產獲利能力的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反映償債能力的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經 濟效率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反映企業發展潛力的有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
4、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內控程序,降低或有負債的潛在風險。如訂立擔保合同前應嚴格審查被擔保企業的資信狀況;訂立擔保合同時適當運用反擔保和保證責任的免責條款;訂立合同後應跟蹤審查被擔保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少直接風險損失。
5、科學地進行投資決策。
拓展資料:
財務風險是包含有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和股東收益的可變 性。隨債務、租賃和優先股籌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佔比重的提高,企業支出的固定費用將會增加,結果使企業喪失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另一方面涉及股東可能得到的收益的相對離差。總之,企業的財務風險包含了股東未來收益的可變性和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這兩方面都同企業的經營風險,即預期營業收益離差直接相關。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主要表現有:
(1)無力償還債務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以定期付息、到期還本為前提,如果公司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並取得預期收益,公司必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其結果不僅導致公司資金緊張,也會影響公司信譽程度,甚至還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滅頂之災。
(2)利率變動風險。公司在負債期間,由於通貨膨脹等的影響,貸款利率發生增長變化,利率的增長必然增加公司的資金成本,從而抵減了預期收益。
(3)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使公司負債比率加大,相應地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從其他渠道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
參考資料:網路--財務風險
㈡ 保險公司如何防範財務風險
保險公司一個「互保」過程,就是各個保險公司之間都有相互擔保的情況在里邊。當一家公司出現風險的時候多家保險公司一起承擔,另外,根據國家<保險法>的相關規定,經營壽險的公司是不容許破產和倒閉的,如果有一天公司實在無力經營了,可以交出經營權,由同行業的其他公司接管,繼續經營。若沒有公司接管的話,可以像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申請,讓中國政府接管!
㈢ 論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策略txt全集下載
論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策略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㈣ 寫論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範課題的基本內容
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企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來自市場的各種風險。財務管理系統作為企業風險預警器的作用愈來愈顯示出其重要性,企業經營者應經常進行財務分析,防範財務危機,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決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了解風險的來源和特徵,正確預測、衡量財務風險,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範,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將損失降至最低,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企業的財務風險來源多樣,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跟不上企業所處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人文環境、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等眾多因素。外部環境的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新的機會,但也可能是某種威脅。如果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快速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給企業帶來某種風險。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在於: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專業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等。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時,沒有預見性,反應滯後,應對措施不力,由此產生了企業財務風險。
第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存在的客觀性認識不足。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理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但在現實工作中,只要企業有經營活動、財務活動,就一定會存在財務風險。
第三,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而導致決策失誤的經常發生,從而導致財務風險。
第四,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的資本結構一般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正常的資本結構類型,也就是用流動負債來購置流動資產,用自有資本來購置固定資產。第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出現了紅字,表明自有資本減少,其在總資本中的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第三類是自有資本全部被虧掉,而且負債也被虧掉了一部分,這種情況屬於資不抵債,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防範這種情況的出現。
針對以上原因,企業應根據自身面臨的風險,採用正確的風險管理方法,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系統,以有效應對企業風險,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首先,以指標分析為基礎,確立完善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這其中,財務預警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財務預警系統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最具有代表性。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後者反映每耗費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潤,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則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潤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兩個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兩大部分。
從長遠看,良好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前提,也是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有效措施。盈利能力越強,企業的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的能力才能越強。相關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銷售凈現率等。雖然上述指標可以預測財務危機,但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於舉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於後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和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標有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資產留存收益率以及債務股權比率。
其次,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合適策略。
企業在建立了財務管理系統尤其是擁有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要及時分析產品積壓、應收賬款增大、成本上升等風險信號,並根據其形成的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如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分散風險等,以降低危害程度。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的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後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採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市場經濟中,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最後,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籌資活動是企業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過程,對籌集資金的使用、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包括企業所有者投資和借入資金兩類。對於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資金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於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上。而對於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將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在使用籌集資金投資時,一個重要原則是既要敢於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追求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
企業財務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形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因素,它雖使企業產生利潤,然而企業資金並未增加,相反企業還要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於應收賬款管理,應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並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終環節,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合理分配收益。如果企業正處在發展和擴張中,需要購置大量資產,那麼稅後利潤應大部分留用;如果企業利潤率很高,就應該以一部分收益作為分紅或股息派發,防止形成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企業在經營中,應對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詳細分析,建立適合自身的財務管理系統,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為企業在市場中不斷發展夯實基礎,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