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議我國居民個人應如何進行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當前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行為分析
摘要: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組合、調整行為可以定義為家庭對某一種或某幾種資產所產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資傾向,本文對家庭的投資理財的這一行為進行了分析,並對家庭投資理財如何獲取收益和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避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家庭投資理財的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庭投資理財,行為分析,投資收益,投資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理財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家庭投資理財是針對風險進行個人資財的有效投資,以使財富保值、增值,能夠抵禦社會生活中的經濟風險,不管是儲蓄投資、股票投資,外匯、保險投資,由於投資品種日益增多,所需的專業知識也不盡相同,投資方法也很難完全掌握,家庭的資產選擇、組合、調整行為均定義為家庭對某一種或某幾種資產所產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資傾向,本文對家庭的投資理財的這一行為進行了分析,並對家庭投資理財制勝之道和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避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家庭投資理財的實踐有所幫助。
一、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選擇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資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投資方式和領域的選擇,一般應以資產的收益與風險以及相互制約關系為考慮基本點,選擇某種或某幾種資產,並決定其投人數量與比例。改革開放以前,在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裡,「投資理財=銀行=儲蓄所」,個人金融投資給老百姓帶來的僅僅是「存錢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銀」,個人可支配的收人也達到了數萬元。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在眾多的資產選擇方式中,及時引導家庭利用資金市場的不景氣,以較低的成本籌措社會游資,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行理性投資,就是一種不景氣市場條件下的資產選擇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國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頭腦清醒,有遠見的投資者,敢以兩分的利率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和籌集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單,他們將存單用於銀行的抵押貸款,並將貸款和借來的資金存入銀行用於購買股票,由於投資機會把握准確,投資方式選擇合適,結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興旺,他們購買股票的收益率達到100%,獲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報。理論與實證分析表明:家庭對資產的選擇標准大都是以帶來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對量的增加。根據財力和能力使投資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從眾投資、借錢投資。金融投資工具大體分為保守型的如銀行存款,成長型的如債券、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型的如期貨、外匯、房地產等;精專業知識的如郵品、珠寶、古玩、字畫等。盡可能地使投資多元化,但切記不要盲目從眾投資,要發揮個人特長,盡可能多元投資,獲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品種
當前,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現在家庭投資理品種主要有:
1.銀行存款。對普通百姓來講,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資理財方式。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存款的好處在於:存款品種多樣、具有靈活性、具有增值的穩定性、安全性。在確定進行儲蓄存款後,投資者面臨著存款期限結構的選擇。投資者選擇的主要是活期還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還是更長的時間,這主要看將來的收人和支出狀況,以及對未來其它更好投資機會的預期和把握。
2.股票投資。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說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工具之一,特別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沒有一種公開上市的投資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報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自有資本而發給股東的人股憑證,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和股東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己成為家庭投資的重要目標。
3.投資基金。不少人想投資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託專家代做投資選擇,這種投資方式便是基金。投資基金是指通過信託、契約或公司的形式,通過發行基金證券,將眾多的、不確定的社會閑散資金募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信託資產,交由專門機構的專業人員按照資產組合原則進行分散投資,取得收益後按出資比例分享的一種投資工具。與其它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基金的優勢是專家管理、規模優
勢、分散風險、收益可觀。家庭購買投資基金不僅風險小,亦省時省事,是缺少時間和具有專業知識家庭投資者最佳的投資工具。
4.債券投資。債券介於儲蓄和股票之間,較儲蓄利息高,比股票風險小,對於有較多閑散資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較適合。債券具有期限固定、還本付息、可轉讓、收人穩定等特點,深受保守型投資者和老年人的歡迎。
5.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是指房產與地產,亦即房屋和土地這兩種財產的統稱。由於購置房地產是每個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資,所以家庭要投資於房地產應該做好理財計劃;合理安排購房資金並隨時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以便價格大幅度看漲時,賣出套現獲取價差。在各種投資方式中,投資房地產的好處是其能夠保值,通貨膨脹比較高的時候,也是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時期;並且,可以房地產作抵押,從銀行取得貸款;另外,投資房地產可以作為一份家業留給子女。
6.保險投資。所謂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按規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險費,建立專門的保險基金,採用契約形式,對投保人的意外損失和經濟保障需要提供經濟補償的一種方法。保險不僅是一種事前的准備和事後的補救手段,也是一種投資行為。投保人先期交納的保險費就是這項投資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賠權利之後,一旦災害事故發生或保障需要,可以從保險公司取得經濟補償,即「投資收益」;保險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有當災害或事故發生,造成經濟損失後才能取得經濟賠償,若保險期內沒有發生有關情況,則保險投資
全部損失。家庭投資保險的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目前,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扮資連結或分紅等類型壽險品種,使得保險兼具投資和保障雙重功能。保險投資在家庭投資活動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必要的。
7.期貨投資。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交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通過交易所進行,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某一特定品質、規格的商品的標准化合約的交易形式。期貨交易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兩大類,對期貨交易的選擇要謹慎行事。
8.藝術品投資。在海外,藝術品已與股票、房地產並列為三大投資對象。藝術品與其它投資方式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投資風險小。藝術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極強的保值功能,其市場波動幅度在短期內不很大,所以投資者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安全性強。
二是收益率高。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導致藝術品具有極強的升值功能,所以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但同時,藝術品投資缺陷也較突出:一是缺乏流動性,一旦購進藝術品,短期內不一定能出手,其購人與售出之間的期限可能長達幾年、幾十年、上百年,對於資金相對不太寬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現實的。二是一般情況下藝術品的鑒別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不具有鑒定能力的家庭和個人還是謹慎行事。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組合
不管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還是實業資產,都有一個合理組合的問題。從持有一種資產到投資於兩種以上的資產,從只擁有非系統性的單一資產變成擁有系統性的組合資產,這是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行為成熟的重要標志,許多家庭已經認識到具有實際經濟價值的家庭投資組合追求的不是單一資產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體資產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為資產間具有替代性與互補性,資產的替代性體現在各種資產間的需求的多少。
相對價格、大眾投資偏好,甚至收益預期的變動均可能呈現出彼消此長的關系。資產的互補性表現為一種資產的需求變動會聯動地引起另一種或幾種投資品的需求變動,如住宅和建材、裝修業的聯動關系等。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不難證明,過多地持有一種資產,將產生逆向效應,持有的效用會下降,成本上升,風險上升,最終導致收益的下降。這不利於家庭投資目標的實現,而實行資產組合,家庭所獲得的資產效用的滿足程度要比單一資產大得多,這經常可以從資產的持有成本,交易價格、預期收益、安全程度諸方面得到體現。比如,市場不景氣時,一般投資品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同時處於不景氣狀態,但房市、郵市、卡市、幣市、股市、黃金首飾、古玩珍寶的市場疲弱程度並不相同,有的低於面值或成本價,有的維持較高的價格,也是有可能的,這時頭腦清醒,有鑒別能力的投資者,會及時選擇上述形式的資產中,哪些升值潛力大的品種進行組合投資,也會獲得可觀的效益。我國已有不少家庭不僅可以較自如地運用資產組合的一般投資技巧,在投資項目上注重資產澡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做到長短結合,品種互補,長期投資與短期投機互為兼顧,並且在市場的進人與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運用。自有資金與他人資金互相配合,從而使家庭投資理財的效益大力提高。這是效益較佳的資產組合方式。
資產投資需要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開風險,許多家庭已懂得這一道理
2. 求《淺議我國居民個人應如何進行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1、既然是投資規劃,注重「規劃」二字,目的在於實現個人財務目標,這是投資目的。
2、家庭或個人投資的資本來源:1、結余;2、通過負債。
3、風險管理。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收益與風險均衡、尊重市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一個投資活動都需要與家庭類型及風險承受能力想匹配。
4、投資產品的選擇。針對大多數的居民而言,常見的投資品種有:銀行儲蓄及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產管理,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固定收益類、票據等等(很多)
5、投資規劃中資產配置的定期檢查,剔除或改變投資產品不適合的資產配置。
3000字的論文我想我應該能寫出來,但是沒有時間,見諒。
3. 證劵投資學自定義論文題目,寫哪方面的比較好
投資理財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
1.試分析我國現階段貨幣政策調控的作用
2.論通貨膨脹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
3.淺論政府投資與市場投資的博弈現象
4.淺析取消出口退稅制對外向型上市公司的影響
5.論新會計制度准則下公司理財的發展
6.試分析我國目前人民幣流動性過剩的解決方法
7.對我國財政分權理論發展的思考
8.淺議現階段政府對股市調控政策的利弊
9.論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現狀及其未來創新趨勢
10、試析全面股改對我國現階段股市發展的影響
11.淺議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前景
12.論家庭或個人理財行業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13.關於當前證券投資基金熱銷現象背後的思考
14.試分析基金重倉股對市場產生影響的利與弊
15.試論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16.淺析我國百姓金融理財發展新趨勢變化
17.試分析人民幣連續升值對股市產生的影響
18.淺議我國居民個人應如何進行投資理財規劃
19.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0.關於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制度的建設
21.資產證券化:解決商業銀行資本約束的新路徑
22.試分析解決保險風險證券化存在的障礙及對策
23.對當前我國股市投資過熱現象深層次的思考
24.關於金融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的分析
25.試分析資產證券化與金融資產管理對策
26.實施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理性分析與現實選擇
27.未來金融創新新領域:資產證券化
28.對我國推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思考
29.關於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難點及對策研究
30.對國有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發展前景探討
31.試析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社會作用及其發展
32.論保險業在資本市場的創新工具——保險證券化
3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研究的探討
34.股權改革後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前景的探討
35.我國銀行資產證券化關鍵環節及制度條件的思考
36.針對目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應如何解決方法問題的探討
37.試論國際投資基金在跨國流動中帶來的危害及其對策
38.試分析我國當前存在的金融危機潛在威脅及其對策
39.關於固定資產投資反復出現過熱現象的思考及其對策
40.對我國證券市場大力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方向的探討
41.試分析對實物資產投資與金融資產投資的各自優缺點
42.對投資理財專業進行模擬實訓方式的探討及其改進
4. 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理解當前的證券、基金政策導向,做好個人的理財品種。以下是本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1、人民幣升值周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持有人民幣資產和票據是世界話題,外幣大肆進入中國的趨勢很難改變,長牛市場格局不變;
2、居民存款搬入證券市場,造成所謂的「流動性泛濫」,給政府出了很大的難題。針對這一問題,政策導向明確告訴大家,一定要打擊股市投機,樹立投資理念,事實上市場已經有了回應;
3、外匯儲備暴庫、「全民炒股」和中外機構博弈己經影響了金融平衡,出口退稅政策、QDII等新政,告訴大家國家己實質性考慮外匯平衡問題,有時會犧牲局面利益,才能保證大局健康發展;
4、保持證券市場的穩定,對大型國企IPO和全流通有利,政府既不希望證券市場大幅漲跌而造成對政治、經濟的傷害,但又擋不住瞄準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的沖擊,只能用政策來調控這個市場;
5、大力發揮基金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將是今後的主流方向,現在大批股民的熱錢將不斷回到基金市場,符合政策導向,選擇好的股票將成為基金公司的事,而選擇好的基金品種,將成為今後的主要社會話題。
我的最後結淪:少碰股票、選擇好的時機和基金品種,分享證券市場帶來的財富。
5. 淺析我國百姓金融理財發展新趨勢
百姓關注理財 金融理財師尚缺20萬
有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國際金融理財師CFP缺口在20萬以上。
股票瘋漲、基金熱賣,黃金投資正是時候。據相關機構調查,年收入超過30萬元以上的家庭在國內超過2000萬戶,投資成為時下最為流行的詞彙。記者在街頭采訪中發現,面對越來越多投資領域,眾多市民有點犯迷糊。
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金融理財產品,使投資人群就需要專業人才指導。在發達國家,聘請一位投資理財師是普遍的選擇。而金融理財師在中國剛剛處於起步階段。何女士長期在銀行工作,三年前考取了國際金融理財師資質認證,職業生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何女士:有一次一個私企老闆讓我給他算一下保險缺口,我突然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很欠缺,這件事對我觸動蠻大的。當時中國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推出認證,我就第一批參加了學習。通過理財的學習,有一個很完善的體系,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是獲取資質以後最大的改變。
作為中國第一批職業金融理財師,何女士由一個小小的銀行職員一躍躋身金領人群;而金融理財師在中國屬於新興職業,市場需求巨大,五年之內依舊缺口20萬人。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助理 高磊:金融理財師是經過教育考試,從業經驗認證,繼續教育的這樣一群專業人士一種綜合性的個人理財服務,不是一個單純的銷售金融產品。金融理財師目前供給遠遠小於需求。
金融理財師提供的是全方位綜合性的理財規劃,規劃涵蓋了客戶的一生,包括理財目標的設定,家庭財務的分析,投資、保險、退休計劃和遺產規劃等等。目前金融理財師已經被納入商業銀行人才戰略,成為各大商業銀行熱門職位。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助理 高磊:現在全世界拿到金融理財師CFP證書的只有十萬人,專業門檻比較高,需要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和從業經驗,普通老百姓有想法,還是要有一些前期的准備工作的。
據了解,想要成為金融理財師,要通過證券、保險、稅務、職業道德操守等諸多課程,並且對於從業經驗有著極為苛刻的規定。同時,普通消費者要想聘請金融理財師打點自己的投資計劃時,資產門檻也處於較高的位置,至少三十萬元的資金。專家表示,隨著市場進一步擴大,交易雙方門檻會逐漸降低。
自己用專業用語潤色一下就可以了
6. 對金融理財發展趨勢的幾點探討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7. 淺議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前景 提綱怎麼列啊
1)理財有很多種,外幣的理財種類更多些,可以與各式各樣的指標掛鉤,但我們現在定價能力有限,這種產品多半是從國外的銀行那裡買來,中間吃個小點,再賣給客戶,最賺錢的是外資行,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比如投資者負收益啊什麼的),都是國內銀行在擦屁股.這個理財產品也有人民幣的,但通常會和個外幣的指標掛鉤,這兩年個人手中的外幣大都結匯了,這種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主要是對公客戶,去年金融危機折了很多客戶,今年基本消聲滅跡了.
2)我們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產品,主要是人民幣利率有管制,銀行提高吸存利率的一種方式.目前銀行通常是把籌到的資金(負債)以及銀行自己的部分資產(通常是信貸資產,還都是比較好的那種)交給信託公司或證券公司管理,銀行僅賺取固定的手續費收入,利潤的大頭被信託公司或證券公司賺去了.但銀行也能有好處,固定的手續費收入,也可以騰出些額度多發些貸款.對私的理財大多數是這種的,因為對私客戶對流動性要求不高,但是追求高收益.信貸資產變理能力差,以信貸資產為依託的理財產品,一般都對投資者投前贖回有較嚴格的規定,甚至不允許提前贖回.
3)也有以資產池為依託發售的理財產品,銀行要承擔風險的,有點類似一個小基金了,銀行要有牛人操作得好才能掙到錢,還要有一套制度和流程保證客戶資產與銀行自有資產的分離操作.這個應該是銀行理財發展的大趨勢,因為這樣銀行賺得錢最多.現在對公的人民幣理財經常是以債券資產池為依託發售的,因為對公客戶對流動性要求比較高,收益率只要高過同期存款就好,目前銀行大都是靠期限錯配掙錢的,在利率上升期間銀行擔了不小的市場風險.當然可能也有牛的,靠交易能力掙錢,但估計是少數中的少數.
4)如果以後放寬了人民幣利率管制,目前的很多理財可能就名正嚴順地變成了存款.而理財,也會回歸到真正意義的理財上面來,也就是類似基金的那種理財,要靠職業人士對市場的把握和理解掙錢,而不是現在這樣,靠管制利率的差掙錢.
這個問題還是有研究意義的,利率放開的前期,這種JI形的理財出現有它的必然性,雖然終究被正規的理財所替代,但對於我們研究利率改革的措施,步驟等,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內容嘛,你可以講講國外銀行的理財一般是什麼,我們現在的是什麼,兩者的差異是什麼,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政策,投資習慣,市場同類產品等方面).你認為下一步理財產品會往什麼方向走等等.
重點難點...制度建設啊,銀行內部的制度以及外部監管制度,都要加入相應的內容,保證能控制好風險,且不會出現銀行把自有資產的損失(或收益,這個情況理論上較少,但現實中有)從理財轉到客戶頭上.以及銀行內部人員的交易能力要提高啊,原來牛的交易員都在銀行,現在都跑證券公司去了.
提綱就不列了吧,我也就是隨便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