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劉園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查詢

劉園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查詢

發布時間:2021-07-17 02:26:09

⑴ "杜宇"是什麼意思

"杜宇"是一個人名,具體有以下人物:

一、杜宇(古蜀國國王)

杜宇為傳說中的古蜀國開國國王。公元前1057年,魚鳧王杜宇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號稱蜀。

二、杜宇(演員)

杜宇,中國內地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6級表演系,主要作品有《神奇E檔案》、《鐵人》、《城市三部曲》。


傳說:

原來,這裡面還有一段神奇而又曲折的故事。包含酸甜苦辣,回味無窮。 傳說,當時的四川,在三峽一帶尚處淤塞,四川盆地是一個近乎全封閉的圍嶂。川內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過來的大水無處排泄,於是盆地內經常洪水橫流,巴蜀人民終年掙扎在避水逃難中。

杜宇雖然竭盡心力,築堤開堰,又帶領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標不治本,依然不能平息災難,杜宇因此憂心忡忡。 後來,從下游的湖北地區,來了一個叫鱉靈的人。他胸懷大志,膽識過人,才略出眾。望帝杜宇見了非常高興,於是任命他為相。

⑵ 全國有幾個彭紹紅這個姓名

有我一個,還有一個
彭紹紅
目錄彭紹紅人物簡介主要研究方向曾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術獲獎論文著作專利申請在研課題展開彭紹紅人物簡介主要研究方向曾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術獲獎論文著作專利申請在研課題展開
男,1969年9月出生,江西省宜春市人,副教授,博士,中共黨員,是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1994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分配到中國石化集團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三十萬噸乙烯工程建設指揮部安全環保部,參加了茂名乙烯的建設和投料試車工作。1998年至2000年在茂名石化高壓聚乙烯車間從事塑料生產工作,2000年至2003年在乙烯公司橡膠塑料研究所從事橡塑產品的加工應用及新產品開發工作,先後參加並完成了《耐黃變充油SBS鞋用專用料開發》、《低密度聚乙烯塗覆專用料研製》及《高壓低密度塑料花專用料研製》等新產品開發工作,並多次獲得茂名石化科技成果、優秀管理成果以及公司先進職工等獎項。2003年至2006年在華南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學習期間完成了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電子線路板等危險固體廢棄物熱化學處理技術研究》,提出了廢舊電路板新的利用工藝。在茂名石化公司工作期間,被評為高級工程師。
2007年起任職於茂名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由高級工程師轉為副教授。負責高分子化學、分離過程與技術、環境監測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應用及廢舊塑料的再生。先後參與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等多項省部級研究課題,目前承擔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茂名學院人才引進等科研項目,經費近10萬元。已在《化工學報》、《煤炭學報》、《環境工程學報》、《合成樹脂及塑料》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被EI收錄6篇,申請發明專利5項,獲授權2項。
編輯本段彭紹紅青島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男,教授,博士,青島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青島大學特聘教授工程二層次教授,青島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1964年2月生於江西。1981.9-1985.7江西師范大學本科,獲學士學位。1985.9-1988.6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2001.9-2004.6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2004.9-2006.8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2年11月被評為講師。1994年11月被評為副教授。1999年11月被評為教授。2005年以來每年被評為青島大學特聘教授,現為二層次特聘教授。1988.7-1988.9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2007.8至今為青島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2001年10月開始成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可拓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神經網路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目前主講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神經網路等課程。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慧及其應用、智能系統、創新設計、模式識別、智能控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可拓模式識別」、「基於高維仿生信息學的低數據量面像識別技術」、 「鞋類產品和諧智能CACD系統研究」、 「基於物元動態系統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設計研究」、「人工生命」、「人工腦的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研究」、 「人工生命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 「創新設計思維模型和基於該模型的智能CAD軟體」、 「人工腦的新聯想記憶神經網路模型及其設計方法」和 「鞋楦和諧智能3D-CAD系統開發」等。
曾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物元動態系統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設計研究」60375014、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新設計思維模型和基於該模型的智能CAD軟體」Y2002G16、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人工生命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2005038111,等項目。目前正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鞋類產品和諧智能CACD系統研究」2006AA04Z1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腦的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研究」 60673101、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腦的新聯想記憶神經網路模型及其設計方法」 Y2007G30和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鞋楦和諧智能3D-CAD系統開發」2007GG3WZ04016,等項目。
學術獲獎曾獲青島市首屆青年科技獎(不分級)、「高效數據壓縮方法研究及其應用、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人工生命信息處理模型及其應用,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等獎勵。
論文著作近三年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和諧智能CACD系統」、「人工生命模型」2本專著;公開發表「楊國為,塗序彥,王守覺,時變容錯域感知聯想記憶模型及其實現演算法,計算機學報, Vol.29,No.3, 2006, 431-440」、「楊國為,王守覺,閆慶旭,分式線性神經網路及其非線性逼近能力研究,計算機學報,2007,Vol.30, No.2, 189-199」、 等9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30餘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被SCI、EI檢索。
專利申請已申請「發明人:楊國為、塗序彥、王守覺,發明名稱:分式線性神經網路模型,申請號:200410098994.1」、「發明人:楊國為、王守覺,發明名稱:基於虛擬信源和神經網路的無損數據壓縮方法,申請號:200410098954.7」、「發明人:楊國為,發明名稱:時變容錯域的感知聯想記憶模型,申請號:200510073772」等5個發明專利。
在研課題國家863計劃項目「鞋類產品和諧智能CACD系統研究」、 國家863計劃項目「基於高維仿生信息學的低數據量面像識別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腦的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腦的新聯想記憶神經網路模型及其設計方法」和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鞋楦和諧智能3D-CAD系統開發」,開展研究工作和申請新的國家重點科技項目。

⑶ 王立的研究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新型二茂鐵基環氧化合物的合成、交聯及應用」(項目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二茂鐵基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水相離子識別中的應用」(項目負責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新型二茂鐵基樹枝狀大分子的合成及基於氫鍵的組裝和離子識別」(項目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非對稱茂鋯的設計合成及在 α-烯烴立構可控聚合中的應用」(項目負責人);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熱開環共聚合制備新型主鏈含金屬、硅和硼的聚茂金屬」(項目負責人);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反應型納米級磁核聚烯烴類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從單一乙烯單體出發用茂金屬催化劑制備新型支化聚乙烯」(項目負責人);
8、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納米改性環氧粉末塗料及其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9、中-意政府間合作項目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of polypropylene prepared by metallocene catalyst」(項目負責人);
10、中-荷政府間合作項目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gneti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Prepar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in situ」(項目負責人);
11、中-法政府間合作項目 「Functional Nanocomposites」(項目負責人);
12、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新型降噪增強瀝青改性劑的制備及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13、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 「異形金屬納米材料軟溶液形狀控制規模化制備」(項目負責人)。
已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 收錄論文160餘篇
近期發表的論文: 1.Yulai Zhao, Li Wang, Anguo Xiao, Haojie Yu. The synthesis of modified polyethylene via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followed by ATRP, RAFT, NMRP or ROP. Prog. Polym.Sci., 2010, 35, 1195-1216. (2009年影響因子23.753)2.Jia Huo, Li Wang, Elisabeth Irran, Haojie Yu, Jingming Gao, Dengsen Fan, Bao Li, Jianjun Wang, Wenbing Ding, Abid Muhammad Amin, Chao Li, Liang Ma. Hollow ferrocenyl coordination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micropores in shells prepared via ostwald ripening. Angew. Chem. Int. Edit., 2010, in press. (2009年影響因子11.829)3.Anguo Xiao, Li Wang, Qingquan Liu, Haojie Yu, Jia Huo, Qiaohua Tan, Jianhua Ding, Jianjun Wang, Wenbing Ding, Abid Amin. A novel linear-hyperbranched multiblock polyethlene proced from ethylene monomer alone via chain walking and chain shuttling polymerization. Macromolecules, 2009, 42, 1834-1837. (2009年影響因子4.539)4.Qiaohua Tan, Li Wang, Liang Ma, Haojie Yu,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anion recognition of ferrocene modified hyperbranched polyether. Macromolecules 2009, 42, 4500-4510. (2009年影響因子4.539)5.Qingquan Liu, Li Wang, Anguo Xiao, Haojie Yu, Qiaohua Tan, Jianhua Ding, Guoqing Ren. Unexpected behavior of 1-chlorodecane as a novel porogen in preparation of high porosity poly(divinylbenzene) microspheres. J. Phys. Chem. C, 2008, 112, 13171-13174. (2009年影響因子4.224)6.Jianhua Ding, Li Wang, Haojie Yu, Jia Huo,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Well-controlled formation of nanofibers and double wall vesicles through the electrostatic-assisted assembly of a couple of star polyelectrolytes-complementary. J. Phys. Chem. C, 2009, 113, 5126-5132. (2009年影響因子4.224)7.Jianhua Ding, Li Wang, Haojie Yu, Jia Huo,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Controllable formation of nanorods through electrostatic-assisted assembly of star poly(methacrylic acid) inced by surfactants. J. Phys. Chem. C, 2009, 113, 3471-3477. (2009年影響因子4.224)8.Qingquan Liu, Li Wang, Anguo Xiao, Jingming Gao, Wenbing Ding, Haojie Yu, Jia Huo, Mårten Ericson. Templated preparation of porous magnetic microsphe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emoval of cationic dyes from wastewater. J. Hazard. Mater., 2010, 181, 586-592. (2009年影響因子4.144)9.Guohua Jiang, Li Wang, Tao Chen, Xiaochen Dong, Haojie Yu, Jianfeng Wang, Chang Chen.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ith benzoyl terminal arm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5, 43, 5554-5561. (2009年影響因子3.971)10.Wenqin Wang, Li Wang, Jianfeng Wang, Jianjun Wang, Zhenli Ma. Novel polymer-supported zirconocene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its catalytic kinetic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5, 43, 2650-2656.(2009年影響因子3.971)授權專利 1.王立,葉朝陽,江山,馬振利,范志強。球形催化劑載體 MgCl2-醇-有機絡合劑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02136543.12.王立,俞豪傑,江山,石全。原位及包裹聚合制備納米微粒/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工藝。專利號:ZL02150926.33.王立,俞豪傑,石全,江國華,陳濤。 納米微粒改性環氧樹脂的制備工。專利號:ZL 200410016267.64.王文欽,王立,王劍鋒,董曉臣。聚苯乙烯負載的固態均相茂金屬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410067668.45.葉朝陽,王立,馬振利,王劍峰。球形MgCl2-醇-有機絡合劑載體負載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410017269.76.王劍峰,王立,趙振榮,陳濤,俞豪傑。聚乙烯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410017171.17.董曉臣,王立,孫天旭,俞豪傑,周峻峰。用TiCl4/MCM-41催化體系擠出聚合制備納米聚乙烯纖維的方法。專利號:ZL 200510050800.5.8.王立,王葦,孫天旭,俞豪傑。低載鈦MgCl2/AlCl3復合載體丙烯聚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 ZL 2005 1 00 49657.89.王馳亮,王立。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類壓敏膠粘劑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 60865.810.周峻峰,王立。一種長鏈烷基防水加脂劑及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 60866.211.董曉臣,王立,孫天旭,俞豪傑。常壓擠出聚合制備納米聚乙烯纖維的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 50799.612.王立,陳昌。一種銀納米線的合成方法。專利號:ZL 200506064.313.王立,陳昌,陳旭。加入銀納米線的導電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6 1 00 50523.214.王立,陳召珠,陳彩亞,俞豪傑,石全,江國華,陳濤。納米改性環氧粉末塗料的制備工藝。專利號:ZL200310109448.915.王立,陳召珠,陳彩亞,俞豪傑。納米改性環氧樹脂粉末塗料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 03116963.516.胡小良,王立,陳旭,陳濤。新型復合型電磁波屏蔽塗料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 50031.917.王立,董曉臣,侯悅,孫天旭,俞豪傑。低載鈦MgCl2/MnCl2復合載體Z-N丙烯聚合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6 1 00 50485.018.王立,王葦,俞豪傑,汪立波,周永龍。水相懸浮法生產氯化聚丙烯的方法。專利號:ZL0510062019.X19.楊強,王立,俞豪傑,周峻峰。一種採用表面接枝改性性制備水分散性炭黑的方法。專利號:ZL 200610155008.020.封麟先,王立,謝濤,王浩,張培娟。用於制備磁性α-烯烴聚合物的催化劑。專利號:ZL97106208.021.封麟先,王立,謝濤,王浩,張培娟。磁性α-烯烴聚合物及其制備工藝。專利號:ZL97106354.022.錢延龍,黃吉玲,李政,王立,封麟先,袁幼菱。雙核茂鈦亞胺型烯烴聚合催化劑。專利號:ZL99124191.6

⑷ 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哪個好

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三所學校綜合實力差不多,下面多角度進行二者對比:

一、學校榮譽對比

1、青島大學:該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單位,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華文教育基地。

2、青島科技大學:該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曾先後隸屬國家輕工業部、國家化學工業部,現為山東省屬重點建設的大學和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和「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3、山東師范大學:是中國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該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培計劃」、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111計劃」。

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屬重點大學。



二、師資力量對比

1、青島大學: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3897人。其中,專任教師263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28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

發達國家院士9人,國家「萬人計劃」傑出人才3人,教育部學者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

專職院士:張嗣瀛(中國科學院院士)、謝立信(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祖華(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李長明(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葛樹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趙春華(歐洲科學院院士)、申有青(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2、青島科技大學:截至2021年5月,有教職工2800餘人,其中院士2人、雙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2人。

學者1人,國家傑青3人,國家優青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6人,「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團隊領軍人才」2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教授)、海外特聘專家和青年專家43人。

省級教學名師17人,山東省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4人,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3人,山東省傑青1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8人。

3、山東師范大學:現有專任教師199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010人,正高級職稱361人、副高級職稱712人,博士生導師195人。有6名雙聘院士。

雙聘院士:徐至展、郭柏靈、佟振合、朱健康、曹進德、張勇民。

國家「萬人計劃」:商志曉、萬光俠、唐波、張春陽、魏建、徐繼存、呂文明。

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吳義勤、張文新、劉希玉、馮獻忠、董育斌、王敦友、於天龍、胡斌、張磊、馬長樂、鄭元傑、王傳奎、江林昌、何洪彬、徐繼存、李平。

三、學術研究對比

1、青島大學: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111」計劃),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餘個。

「十三五」以來至2019年4月,學校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43項。

其中, 2017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6項,列全國高校第74位;2018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5項,列全國高校第56位。發表SCI收錄論文5300餘篇,其中2017年發表SCI論文1878篇,列全國高校第69位,增長率列全國高校第5位;2018年已發表SCI論文2400篇。

ESI高被引論文120篇。獲國家科技獎二等獎1項(合作)、省部級以上獎勵84項、2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授權專利1179件。

在2019USNews最佳大學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國高校第82位,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中列全球第701-800位、全國高校第80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連續五年位列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百強,從入圍百強到2018年的第69位,成為山東省上升勢頭最為顯著的一家醫院。

2018年,學校獲5項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獲有5項成果獲得2017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5項成果獲山東省第三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2、青島科技大學:據2016年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科技廳),7個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實驗室(教育廳),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發改委),5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10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據官網2016年8月顯示,該校先後獲得1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杜邦科技創新獎,2011年以來科研經費連續5年過億元,累計達到9億元。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已經達到了7個。

分別是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煙台萬華集團有限公司、賽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金王集團、青島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高校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校於2009年、2011年在山東省產學研工作會議上,連續兩次被評為「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青科大模式」,並被國務院研究室《決策參考》、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以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報道。

3、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項目71項,36項成果獲山東省第三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4項。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科生共發表475篇,其中2017-2018學年有200篇,多篇論文發表在高水平SCI期刊和國際頂級期刊。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5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山東省理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青島大學、網路——青島科技大學、網路——山東師范大學

⑸ 吳斌的論著成果

1. 大型建築及橋梁結構動力損傷過程的實時混合試驗方法與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08年1月-11年12月),負責
2. 城市建築地震破壞的控制原理與方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08年1月-09年12月),負責
3. 結構控制實驗的實時子結構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06年1月-08年12月),負責
4. 實時擬動力實驗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06年1月-08年12月),負責
5. 耗能減震及智能控制裝置的定型化、檢測標准及設計指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年1月-2010年12月)項目子課題,負責
6. 村鎮建築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年11月-2010年12月)項目子課題,負責
7. 新型平台結構智能阻尼減振隔震控制技術,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子課題(02年1月-06年6月),負責
8. 現代結構擬動力地震模擬協同試驗方法與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項目(04年1月-07年12月),負責
9. JZ20-2NW海上平台磁流變阻尼減振裝置,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項目(04年11月-06年10月),負責
10. 耗能減振的新型裝置、結構性能與設計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9年1月-02年12月),負責
11. 實時子結構試驗技術及其在結構被動控制試驗中的應用,教育部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05年3月-06年3月),負責
12. 結構損傷性能的可靠度設計與耗能減振控制,哈爾濱工業大學科學研究基金(01年1月-02年12月),負責
13. 鋼筋結構損傷性能的可靠度設計與耗能減振控制,黑龍江省出站博士後科研啟動基金(01年1月-02年12月),負責
14. 北京飯店耗能減振加固試驗研究,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98年11月-99年1月),負責
15. 上海磁懸浮鐵路橋抗震設防與減隔震研究,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01年3月-01年7月),負責 1. 2005年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 200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三):結構振動控制與應用
3. 2009年黑龍江省青年科技獎 1. 可變摩擦耗能器(實用新型),2003.8,專利號:ZL02211645.1,排序第1
2. 多層粘彈性耗能器(實用新型),2003.10,專利號:ZL02211643.5,排序第1
3. 壓電摩擦減振器(實用新型),2004.5,專利號:ZL03212922.X,排序第3
4. 多層T形芯板摩擦耗能器(實用新型),2003.8,專利號:ZL02211644.3,排序第2
5. 固定導管架式海洋平台隔震裝置(實用新型),2003.10,專利號:ZL02280696.2,排序第2
6. 錐形形狀記憶合金阻尼器(實用新型),2004.1,專利號:ZL03211544.X,排序第3
7. 全形鋼式防屈曲支撐構件(實用新型),2009.2,專利號:ZL200820089959.7,排序第2 趙俊賢, 吳斌, 歐進萍. 新型全鋼防屈曲支撐的擬靜力滯回性能試驗. 土木工程學報. (已錄用) (EI)
許國山, 吳斌. 彈性試件的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 振動與沖擊.(已錄用) (EI)
馬寧, 吳斌, 趙俊賢, 李惠, 歐進萍, 楊蔚彪, 吳勇. 十字形內芯全鋼防屈曲支撐抗震性能構件及子系統足尺試驗. 土木工程學報..(已錄用) (EI)
李妍, 吳斌, 歐進萍. 能量守恆逐步積分方法數值解研究. 振動與沖擊.(已錄用) (EI)
李妍, 吳斌, 歐進萍. 基於能量守恆積分的子結構試驗方法. 工程力學. 2010,27(1), 1-7.(EI)
張紀剛, 吳斌, 歐進萍. 海洋平台隔振結構限位器設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9, 41(10): 174-176. (EI)
趙俊賢, 吳斌. 防屈曲支撐的工作機理及穩定性設計方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9, 29(3): 131-139.
王貞, 吳斌. 基於最小二乘法的時滯實時在線估計方法. 振動工程學報. 2009, 22(6): 625-631. (EI)
史鵬飛, 吳斌. 擬負剛度與粘滯阻尼混合減振結構的動力特性與減振效果分析. 振動與沖擊. 2009, 28(11): 163-167 (EI).
史鵬飛, 吳斌. 擬負剛度阻尼減振結構的動力特性與減振效果分析.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 2009, 29(3): 300-305 (EI).
王貞, 吳斌. 隱式動力子結構試驗的穩定性分析.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6(10): 23-28 (EI).
許國山, 吳斌. 採用比例-積分控制的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 工程力學. 2009, 26(9): 251-256 (EI).
王倩穎, 吳斌, 歐進萍. 實時子結構實驗的研究與應用. 世界地震工程. 2008, 24(1): 40-46.
王倩穎, 吳斌, 歐進萍, 田石柱, 張洪濤. 應用MTS控制系統的實時子結構實驗.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8, 40(12): 1895-1899 (EI).
吳斌, 王倩穎. 實時子結構實驗的研究進展. 實驗力學. 2007, 22(6): 1-9.
張紀剛, 吳斌, 歐進萍. 海洋平台結構SMA阻尼隔振振動台試驗與分析.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7,27(6):241-247.
王倩穎, 吳斌, 歐進萍. 考慮作動器時滯及其補償的實時子結構實驗穩定性分析. 工程力學. 2007, 24(2): 9-14,8(EI)
王向英, 吳斌, 王倩穎. 實時子結構試驗的滑動模態控制. 工程力學. 2007, 24(6): 174-179. (EI)
李妍, 吳斌, 王倩穎, 歐進萍. 防屈曲鋼支撐阻尼器的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 2006, 39(7): 9-14(EI)
張紀剛, 吳斌, 歐進萍. 渤海某平台磁流變子能阻尼隔振控制. 沈陽建築大學學報. 2006, 22(1):68-72. (EI)
吳斌, 保海娥. 實時子結構實驗Chang演算法的穩定性和精度.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6, 26(2):41-48.
奚彩亞, 吳斌. 隱式逐步積分法的控制解法. 低溫建築技術. 2006,5:49-50.
冷冬梅, 吳斌. JZ20-2NW平台結構冰振作用下磁流變阻尼半主動控制研究. 低溫建築技術. 2006,5:48-49.
李妍, 吳斌, 歐進萍. 彈塑性結構等效線性化方法的對比研究.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05; 27(1): 1-6.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一種改進的擬粘滯摩擦阻尼器的試驗研究與數值分析. 土木工程學報. 2004, 37(1), 24-30.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三種阻尼減振結構抗震性能的對比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04, 20(1), 75-81.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Pall型摩擦阻尼支撐內力計算方法. 世界地震工程. 2004, 20(2), 6-11.
吳斌, 王倩穎, 歐進萍. 結構參數非匹配不確定性問題的滑動模態控制.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 24(6), 154-159,172.
陸立新, 吳斌, 歐進萍. 非線性結構體系可靠度的重要抽樣方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 24(6), 58-62.
張紀剛, 吳斌, 歐進萍. 錐形形狀記憶合金阻尼器性能分析與試驗研究.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 24(6), 126-130.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基於幾何非線性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滯回特性分析. 工程力學. 2003,20(1),21-26.(EI)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Pall型摩擦阻尼器的試驗研究與數值分析. 建築結構學報. 2003,24(2),7-13.
吳斌, 張紀剛, 歐進萍. 擬黏滯摩擦阻尼器滯回特性及支撐內力分析.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3, 35(7), 834-838, 843, 849. (EI)
吳斌, 歐進萍, 張紀剛. 基於可靠度的結構損傷性能設計. 世界地震工程. 2002, 18(3), 10-18.
歐進萍, 龍旭, 肖儀清, 吳斌. 導管架式海洋平台結構阻尼隔振體系及其減振效果分析.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2年03期.
歐進萍, 鄒向陽, 龍旭, 吳斌, 潘凱雲, 王鳳霞. 張傑民振戎中學食堂樓耗能減震分析與設計(Ⅰ)一反應譜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1年01期.
歐進萍, 何政, 龍旭, 吳斌, 鄒向陽. 振戎中學食堂樓耗能減震分析與設計(Ⅱ)──能力譜法與地震損傷性能控制設計歐進萍.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1年01期.
歐進萍, 吳斌. 組合鋼板屈服耗能器性能及對高層鋼結構減振效果的試驗研究. 建築結構學報. 2001,22(1): 26-32.
龍旭, 吳斌, 歐進萍. 抗震結構的阻尼減振效果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01,17(1),40-45.
王亞勇, 薛彥濤, 歐進萍, 吳斌等. 北京飯店等重要建築的消能減振抗震加固設計方法. 建築結構學報. 2001,22(2).
侯綱領, 何政, 吳斌, 歐進萍.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屈服位移Chopra能力譜損傷分析與設計.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1,21(3),29-35.
吳斌, 張紀剛. 基於幾何非線性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滯回特性分析與試驗驗證.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1,21(4), 60-65.
歐進萍, 吳斌等. 北京飯店消能減振抗震加固分析與設計:時程分析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1,21(4),82-87.
吳斌, 歐進萍, 張紀剛, 呂大剛. 結構動力可靠度的重要抽樣法. 計算力學學報. 2001,18(4), 478-482.
歐進萍, 侯綱領, 吳斌. 概率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結構體系可靠度評估中的應用. 建築結構學報. 2001, (6), 82-86.
歐進萍, 關新春, 吳斌, 隋麗麗. 智能壓電-摩擦耗能器.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0, 20(1), 81-86.
歐進萍, 何政, 吳斌, 龍旭.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震損傷控制設計. 建築結構學報. 2000,21(1),63-70.
歐進萍, 肖儀清, 段忠東, 鄒向陽, 吳斌, 魏津生, 李桐魁, 孫寶倉. 設置粘彈性耗能器的JZ20-2MUQ平台結構冰振控制. 海洋工程. 2000年03期.
歐進萍, 何政, 吳斌, 邱法維.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震損傷性能設計.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1999, 19(1), 21-30.
歐進萍, 吳斌, 龍旭. 耗能減振結構的抗震分析與設計方法. 振動工程學報. 1999, 12(2), 202-209.
吳斌, 歐進萍. 擬粘滯摩擦耗能器的性能試驗與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1999,15(1),1-12.
吳斌, 歐進萍. 高層擬粘滯摩擦耗能結構的試驗與參數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1999,15(2),17-27.
歐進萍, 吳斌, 龍旭. 結構被動耗能減振效果的參數影響.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1998, 18(1), 60-70.
歐進萍, 吳斌, 龍旭. 耗能減振結構的抗震設計方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1998, 18(2), 98-107.
歐進萍, 吳斌. 組合鋼板耗能器¾一種新型耗能減振裝置.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1997, 17(1), 32-39.
吳斌, 歐進萍. Pall摩擦耗能器的設計方法. 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 1997, 30(4), 9-14.
吳斌, 歐進萍. 鋼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應. 世界地震工程. 1997, 13(3), 27-34.
吳斌, 歐進萍. 軟鋼屈服耗能器的疲勞性能和設計准則. 世界地震工程. 1996, 12(4), 8-13.
吳斌, 歐進萍. 軟鋼屈服耗能器的疲勞性能和設計准則. 世界地震工程. 1996, 12(4), 8-13.

⑹ 井潤田的科研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金號:70872017):「科研團隊領導行為及其對團隊績效影響機理的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
2. 主持教育部聘請外籍教師重點項目(教外司專[2008]271號):基於管理決斷權的國有企業組織變革理論與實證研究(2008年1月-2008年12月)。
3. 連續三年主持四川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託項目:「四川國有經濟發展研究」(2006年3月-2008年12月)。
4. 主持企業委託項目:「四川路橋集團企業信息化總體規劃管理咨詢」(2006年8月-2006年11月)。
5.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基金號:L0622109):「適應未來科學基金發展的內部組織機構調整、崗位激勵和約束機制課題研究」(2006年7月-2006年12月)。
6. 主持電子科技大學「自籌經費學科建設」項目:「組織與戰略研究的平台建設」(2006年7月-2007年12月)。
7.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金號:F0524001):「信息科學部資助的科研項目與團隊的綜述研究」(2006年1月-2006年12月)。
8.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金號:70372032)「跨文化高層管理團隊的文化沖突及協商機制研究」(2004年1月-2005年12月)。
9.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基金號:79900022)「談判的多元收益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
10. 主持電子科技大學「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計劃」項目:不確定環境下的高層管理者認知行為研究(2005年7月-2008年6月)。
11. 主持電子科技大學青年科技基金項目:信息經濟時代的跨文化管理理論研究(2002年9月-2003年9月)。
12. 主持企業委託項目(項目代號:W110525):長風企業薪酬體系與薪酬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建設(2005年2月-2005年11月)。
13. 主持企業委託項目:紫雲生物科技公司的企業文化診斷與分析(2005年2月-2005年8月)
14. 主持企業委託項目:拉法基中國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員工滿意度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3月)。
15. 主持企業委託項目(項目代號:W110422):成都旭光電子股份公司經營者薪酬方案研究(2004年9月-2004年11月)。
16. 此外,還曾經主持「江蘇省長江電器集團管理咨詢與企業形象設計」等20多項企業委託研究項目。

⑺ 王建國的研究成就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城鎮環境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城市設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2005,項目批准號:50125820
2、「發達地區小城市物質形態演變規律及其形體環境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991-1993,項目批准號:59008494
3、「基於可持續發展准則的綠色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助金額:1998-2000,項目批准號:59778004。
4、「後工業時代中國產業類歷史建築保護性再利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6-2008. 項目批准號:50578040)
5、基於城市設計的大尺度城市空間形態演化機理和優化控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0-2012. 項目批准號:50978052)
6、基於數字技術的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董衛,王建國,王伯偉,趙冰等,2003-2006,項目批准號:50238010
7、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築環境的保護與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吳良鏞、齊康、陶松齡等,王在東南大學課題組排名3),項目批准號:59238150
二、科技部支撐計劃:
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既有建築保護技術研究(2006BAJ03A04-01)
課題負責人:王建國,董衛、陳薇、龔愷、張宏、傅秀章、石邢、彭昌海、錢敬平、吳雁2007-2010
2、城市舊區土地節約利用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4B067)(趙萬民、王建國、湯羽揚、陽建強、楊俊宴、吳曉、孫世界等),2007-2010
三、國際合作項目:
1 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院資助項目:國際研究網路:城市歷史與多尺度的空間整體規劃。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UK-Chin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2007-09 中方七校參與,王為東南大學負責人,2007
2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輔助金(基盤研究,海外調查A):關於中國型居住空間規劃技術的研究,合作單位:日本·京都大學,中國·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研究期間:2008.4-2011.3。宗本順三, 項目主持,京都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合作方:王建國、錢強、張宏,唐芃、傅秀章等.
四、國外演講:
1.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take China as an exampl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USA . 199105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tlanta, USA . 199610
3. PRESER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QUARTER IN NANJING, Second Urban Design Forum, Yokohama, Japan, Nov.19-24, 1998
4. 法國,拉維萊特建築學院,南京城市和建築高度形態控制,巴黎,2005
5.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Housing Symposium. Hosted b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oul, Korea, 2005
6. DIGITALIZED MULTI-FACTORS ANALYTIC APPROACH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 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workshop, financed by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UCL, Oct.11-16, 2007, London, UK
7. 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TAKE CHINA AS AN EXAMPLE,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20091005)
8. MULTI-FACTORS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MIT,Cambridge,USA , 20091009
五、專著、論文
1. 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1。1996年由台灣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購買版權出版繁體字版本。
2. 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第二版)[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楊廷寶建築論述與作品選集,王建國主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4. 國外著名建築師叢書-----安藤忠雄(王建國、張彤) [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5.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6. 城市設計(第二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7.可持續的城市環境和建築設計[M],董衛、王建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8、國外著名建築師叢書----阿爾瓦羅·西扎[M],蔡凱臻,王建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9、安藤忠雄研究室編,建築師的二十歲[M],王靜、王建國、費移山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0. 後工業時代產業建築遺產保護更新[M],王建國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11. 大學校園文化內涵的營造和提升,王建國、陽建強主編,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12、綠色城市設計----基於生物氣候條件的生態策略[M],徐小東、王建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13、普通高等教育與土建學科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城市設計》、王建國主編,劉博敏、陽建強副主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14、城市設計(第三版)[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六、論文和書中章節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發表的部分論文:
1. 王建國,高源,胡明新. 基於高層建築管控的南京老城空間形態優化[J]城市規劃,2005(1):45-51
2. 王建國,張彤. 上海世界博覽會規劃設計[J]世界建築導報,2005(4):66-67
3. 王建國. 上海世界博覽會產業歷史遺產保護和浦西內港碼頭區設計[J]世界建築導報,2005(4):78-79
4. 王建國、陳宇. 鹽城中學南校區規劃和建築設計[J]建築學報2005(6): 34-37
5. 王建國. 21世紀初中國建築和城市設計發展戰略研究,建築學報2005(8):5-9
6. 王建國. 山水相依、清雅素裹――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建設印象[J],時代建築2005(4):112
7. 王建國,徐小東. 基於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J]「建築與文化」2006(8):11-19
8. 王建國,彭韻潔,張慧,王彥. 瑞士產業歷史建築及地段的適應性再利用[J],世界建築2006(5):26-29
9. 王建國,蔣楠. 後工業時代中國產業類歷史建築遺產保護性再利用[J],建築學報2006(8):8-11
10. 王建國,程佳佳. 海峽兩岸大學校園規劃建設比較研究[J],城市建築,2006(9):6-10
11. 王建國, 安寧. 繼往開來,把握機遇 回應新世紀挑戰――記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十年發展,[J]建築與文化,2007(10):19-24
12. 王建國. 江寧區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園公共教學樓設計[J],建築與文化,2007(10):38-39
13. WANG Jianguo, JIANG Nan.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al instrial building in China in the post-instrial era. Frontier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07,1(4):474-480 (Translated from Architecture Journal, 2006,(8):8-11)
14. 王建國,張愚,沈瑾. 唐山焦化廠產業地段及建築的改造再利用[J],城市規劃2008(2):88-92
15. 王建國,徐小東. 基於可持續發展准則的綠色城市設計交通策略[J],城市發展研究,2008增刊,8-13
16. 王建國,王湘君,徐寧。 江寧博物館[J],建築與文化,2008(10):30-31
17. 王建國,龔愷. 關於建築學辦學國際化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育,2009(1):29-31
18. 王建國. 城市再生與城市設計[J],城市建築 2009(2):3
19. 王建國. 基於城市設計的大尺度城市空間形態研究,中國科學(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Technological Sciences, Vol 39(5)830-839)E輯:技術科學,2009年39卷5期,830-839
21.Wang J.G. A research into the large-sd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based on urban desig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 52(9)2486-2496),SCI,
22. 王建國. 如何欣賞城市天際線[J],中國國家地理,天際線增刊,134,2009
23. 王建國、冷嘉偉、楊俊宴. 特大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的思考――以鄭州二七中心區為例. [J]建築學報2009(12)第1-6。
24. 王建國,魏羽力. 南京2007-2009,[J]建築創作,2010(2):29--30。
25. 王建國,趙燁. 無錫惠山森林公園景觀修復規劃探討――在空間疏理中提升環境價值[J]規劃師2010(4):30-35
26. Wang J G, Zhang Y, Feng H, A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intensity based on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ttributes intervened by urban design. Sci China E-Tech Sci,2010,53(7):1743-1754, SCI, Springer庫檢索
27. 王建國,張愚,馮瀚。 城市設計干預下基於用地屬性相似關系的開發強度決策模型,中國科學 技術科學,201040(9):983-993
28. 王建國、王鵬、徐小東、孫海霆、姚欣悅. 綿竹市廣濟鎮文化館[J],建築學報2010(9):74-76
29. 王建國. 中國產業類歷史建築及地段現狀及其可能性[J],城市中國,44期,106-108頁
30. 王建國,王興平。 綠色城市設計與低碳城市規劃――新型城市化下的趨勢[J],城市規劃,2011(2):20-21
31. 王建國,魏羽力、汪堅強. 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時序問題――以南京東山新市區中心為例[J]. 城市規劃,2011(2):64-67
七、代表實踐項目
1. 1991,南京郵政大樓設計,方案主要參加者,1997年獲江蘇省優秀工程一等獎。
2. 1992,河南博物館方案設計, 方案參加者之一, 2005年建設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二等獎。
3. 1994,江蘇省國稅大廈設計, 2000年江蘇省優秀建築工程二等獎(排名3)。
4. 1995, 福建長樂冰心文學館設計,建築負責人,1995,3000平方米. 1998年獲福建優秀建築工程一等獎(排名3)
5. 1997,泰州市新區商貿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中標,合作:孔令龍、權亞玲、胡渠等
6. 1997,江蘇常熟市老縣場17號地塊商業中心設計競賽一等獎, (合作:徐怡濤等)
7. 1998, 南京市城東幹道兩側地區城市設計,(合作:黃翼、魏羽力等)
8. 1998,江蘇東台市信用合作聯社綜合營業辦公樓建築設計中標實施。(合作:戎俊強)
9.1999,徐州市中心區城市設計、徐州市中山路城市設計,通過鑒定並實施。(合作:陳宇、高源、裴釗、黃翼等)
10、1999,徐州市彭城南路步行商業街規劃設計,(合作:王湘君、呂志鵬、戴琦)
11.2000年,徐州市市民廣場規劃設計咨詢第一名,(合作:陳宇、高源、裴釗、黃翼、沈欣榮)
12. 2000~2001 ,海口市總體城市設計(合作:董衛、陳宇、胡明星、王湘君、呂志鵬、戴琦、嚴錚、吳雲一等)
13. 2000,廣州市傳統中軸線城市設計方案競賽第一名(合作:韓冬青、董衛、費移山等).獲2004年廣州市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2005年度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1)
14. 2001,金壇市舊城改造暨市民廣場規劃設計投標中標實施。(合作:高源、陳乾、費移山、何嘉寧、許軼)
15. 2001, 江蘇宜興團氿濱水地區城市設計並實施;(合作:徐小東、周小棣、高源、魏羽力、張愚、李琳、韋峰等),2008年度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風景園林)三等獎。
16. 2002,常熟新城市中心概念性全國城市設計競賽第一名 (合作:陽建強、高源)
17. 2002,江蘇鹽城中學規劃設計競賽中標實施,合作:陳宇、許軼、何嘉寧、林峰等),2005年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2007年江蘇省優秀建築工程三等獎
18. 2002,廈門鍾宅灣概念性城市規劃設計國際競賽第一名(合作:陽建強、王曉俊、王玉、王湘君、魏羽力、周傑、黃治等)
19. 2002,南京老城形象特色和空間形態控制研究(20020-Q-13), (合作:高源、胡明新等)。
20. 南京總統府、煦園歷史地段及周邊地區空間形態控制與引導研究(2003-Q-3)(合作者:高源、周立等
21. 2002,江蘇連雲港博物館新館全國設計競標第一名(合作:徐小東,韋峰、廖方等)
22,2003,徐州市淮海路城市設計,(合作:徐小東、歐陽之曦,徐寧、彭韻潔、李琳琳、鄒維治)
23. 2003,廣州海鷗島地區旅遊策劃和城市設計研究,與美國景觀設計公司SASAKI合作(合作者:董衛,陽建強,王湘君、王曉俊、魏羽力、黃羊山等)
24. 2003, 青島市中國海軍博物館規劃設計全國競賽,(合作者:冷嘉偉、夏冰、龔曾谷、劉彌、張婧等)
25. 2003,浙江大學紫金港西區概念規劃設計國際競賽(合作者:冷嘉偉,陳宇,韋峰、徐寧、孫振華、沈芊芊、張愚等), 榮譽獎
26. 2003,宜興城東新區概念性發展規劃研究並實施(合作者:徐小東、王曉俊等)
27. 2004,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園公共教學樓設計方案徵集中選實施,與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
院合作,合作:王湘君、張航、李大勇、張婧等),獲2008年度江蘇省優秀設計二等獎,2008年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設計)三等獎。
28. 2004,常州市萬福路-常澄路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合作:高源、李琳、張婧,常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2007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表揚獎。2007年度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29. 2004,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規劃設計方案徵集(合作:劉博敏、韓冬青、冷嘉偉、F. Schwartz,R. Stern、孫業楊、董衛、楊濤、雒建利、葛明、張彤、吳曉、孫世界、王曉俊等),第4名。另榮獲2004年國際建築學術期刊《建築評論》城市景觀設計(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二項大獎(總體規劃獎,建築綜合利用獎,2004年共有248個項目申報該獎項,13項獲獎)
30. 2004,沈陽故宮-張氏帥府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合作:陳薇、朱淵、沈煬等)
31. 2004,常州市城市特色研究(合作者:張嘯馬,王興平,王彥等)
32. 2003,中國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CIPEA)場地規劃(合作:加拿大Ekistics公司,魏羽力)
33. 2005,南京江寧區百家湖-九龍湖軸線地區城市設計(合作者:陳宇,王興平,蔡凱臻,朱淵,蔣楠,程佳佳,徐偉,楊志等)
34. 2005, 常州城市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合作主持,龔愷,合作者:張嘯馬、張愚、白小松、冷天翔、王彥、楊宇、趙婧等;合作單位:常州市規劃設計院、規劃局信息中心,常州市測繪院),。2007年度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2008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
35. 2005,重慶大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二等獎(合作主持:陽建強,合作者:吳曉、孫世界、王興平、高源、王曉俊等)
36. 2005,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規劃設計競賽第一名實施,合作主持:陳宇,合作者:蔣楠,程佳佳,彭韻潔,李琳琳,王彥,馬亦鳴等),2009年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2009年江蘇省優秀工程三等獎。
37. 2006,南京中山陵博愛園和天地科學園詳細規劃設計(聯合主持:韓冬青,技術負責:陳薇、馬曉東、周武忠、王曉俊、孫世界、胡明新;參加:王正、徐小東、蔡凱臻、徐偉、楊志、徐寧、楊宇、鄧艷、李娟等)
38. 2006,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聯合主持:陽建強,合作:楊俊宴、吳曉、孫世界,王興平、王曉俊、費移山、蔡晶等)
39. 2006,唐山焦化廠改造規劃設計(合作:張愚、趙婧、楊宇)
40. 2006,浙江桐廬城市空間形態研究(合作:張愚、李娟、劉園、鄧艷、汪堅強)
41. 2007,南京江寧博物館設計(合作者:王湘君、徐寧、朱淵等)
42. 2007,江寧東山新市區城市設計整合(合作:魏羽力、汪堅強、張建波、楊志、蔡晶)
43. 2008,江寧小龍灣地區城市設計(合作:魏羽力、張建波、楊志、蔡晶)
44. 2007,江寧區悅恆大廈建築設計(合作主持:冷嘉偉,合作:鄧艷、李娟等)
45. 2007,南京市7316廠地塊城市設計和廠房改造設計(合作:蔣楠、周煒等)
46. 2007,杭州市《創新創業新天地城市設計》(入圍優勝)(聯合主持:陽建強)
47, 2008, 鄭州老城商業中心控規及城市設計,聯合主持:冷嘉偉,合作:楊俊宴、李旭宏、朱彥東、徐寧、蔡晶、張建波等
48. 2008,杭州西湖東岸景觀提升工程國際競賽第一名,合作:楊俊宴、陳宇、徐寧、孔祥恆、劉迪、趙燁、楊楊、江天、李京津等
49. 2008,無錫惠山森林公園概念規劃,合作:楊俊宴、陳薇、徐寧、趙燁、秋飛等
50. 2008,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聯合主持:陽建強,技術負責:熊國平、吳曉、孫世界、徐小東、王曉俊、朱彥東:參加:蔣楠、許昊、鄧艷、李娟、鄭國等
51. 2008,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南京市規劃局、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南京市規劃編研中心合作(東南大學方參加:王建國、陽建強、董衛、陳薇、吳曉、王承慧、孫世界等)
52. 2008, 南京市總體城市設計專題,王建國、陽建強、董衛、高源、吳曉、王承慧、孫世界、劉迪、劉坤等
53. 2009,四川綿陽市廣濟鎮文化站建築設計(合作:徐小東;參加:王鵬、萬邦偉、孫海霆、姚昕悅等),2010年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54. 2009,四川綿陽市廣濟鎮便民活動中心(鎮政府)建築群設計(合作:徐小東、王鵬、姚昕悅、孫海霆),2010年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55. 2009,浙江龍泉夏侯文陶瓷藝術大師館(合作主持:徐小東、參加:孫海霆等),2009
56. 2009,常州市國棉三廠(名力集團)地區改造規劃設計,合作:蔣楠、許昊等
57. 2009, 西安交通大學曲江校區建設規劃設計國際競賽第一名,;合作主持:程泰寧、王建國,參加:冷嘉偉、唐斌、徐春寧、王幼芬、孫海霆、姚昕悅、劉坤等)
58. 2009,南京明外郭沿線地區規劃(政府指名委託,2009-,合作主持:陳薇、王建國;技術負責:諸葛凈、王曉俊、高源、蔡凱臻、沈煬;參加:是霏、戴薇薇、張馳、趙效鵬等)
58. 2010, 鎮江甘露寺地宮及唐代遺遺址展示館,(合作:姚昕悅、張馳、趙效鵬)
59. 2010, 南京東山副城區政府周邊地段城市設計,合作:魏羽力、李京津、潘瓊宇、孫海霆等)
60. 2010,南京東山副城總體城市設計(2010,合作:楊俊宴、高源、王曉俊、盧華興、劉坤、趙燁、潘瓊宇、景文娟)
61. 2010, 淮安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園規劃設計競賽,第一名;聯合主持:陳宇,合作:姚昕悅、孫海霆、張弛、趙效鵬、盛吉、柴文遠、景文娟),
62. 2010,南京外郭沿線重點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201009-),合作主持:王建國、陳薇;技術負責:王曉俊、陳寧、高源、沈暘、蔡凱臻、俞海洋、周武忠、朱彥東;參加:張弛、凌潔等
63. 2010,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保護規劃,主持:陳薇;合作:王建國、諸葛凈、白穎、魏羽力等)
64. 2010,揚州古城北門保護規劃設計,(合作:陳薇、陳宇、徐偉等)
65. 2011,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王建國、陽建強、熊國平、陳薇、姚昕悅、趙燁等)
八、榮譽、獲獎
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2003,排名2)、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1998,2000,排名2和13)、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1992,排名2),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2);建築設計成果先後獲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國際獎二項;全國優秀規劃設計和建築設計三等獎2項,表揚獎1項;部省優秀建築工程和規劃一等獎4項(排名1、3,主要參加者),二等獎6項(5項排名1,一項排名3);省部優秀規劃設計三等獎5項(排名1)。《城市設計》和《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論著成果分別獲省優秀圖書二等獎(排名1,2001,2004)。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9)、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建築設計」國家精品課程(2008),全國模範教師(2004),寶鋼優秀教師獎(2004),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2009,2006)、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創新團隊(2009)。

⑻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下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葯學與制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實驗教學中心,四個教學、科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7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5人,雲南省「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學院專任教師中82%的人具有博士學位,業已形成一支高學歷、高層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雲南省二級重點學科,「昆明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省校共建重點學科,四個校級重點學科。擁有「環境生物學」、「生物冶金」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生物學」所屬十二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葯物化學」、「生物化工」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工程」、「制葯工程」二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學院現有在讀博士生32人,碩士研究生300多人,生物工程、制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共計本科生近480人。 碩士導師介紹
李昆志:男, 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984 年、 1988 年分別獲得 廣西農學院(現廣西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分析專業和作物學專業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1996 年為日本京都大學作物學研究室共同研究者。 1997-2001 年期間在該研究室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持續農業方面的研究。畢業後兩年被聘為日本京都大學生態學研究室外國人學者,從事廢棄農業有機物再利用項目的研究工作。 2003-2004 年間,先後在日本國立蔬菜茶業研究所作研究員,從事轉 Bt 基因蔬菜及生物學特性鑒定的研究;日本京都大學分子代謝制御學研究室博士研究員,參加古細菌 PEPC 的分子特性鑒定,植物四碳代謝、一碳代謝途徑的遺傳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植物營養基因工程。主持和參加縱橫項課題十二項,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 SCI 收錄 10 篇)。
白潔: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88 年畢業於昆明醫學院醫療系, 2003 年獲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3-2005 年期間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部做博士後。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分子神經生物學。
李蓉濤:女,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93 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生物系, 1996 年、 2004 年分別獲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學碩士學位 和 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環境對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響研究,發現了系列結構新奇的高氧化度的降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它 新的骨架類型 ,還發現了有望作為治療艾滋病的候選葯物——「五味子素」。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雲南省科技廳新葯研究專項一項和參加多項其它課題。現已發表學術論文 54 篇 , 40 篇為 SCI 收錄論文 , SCI 影響因子總計為 94.974 ( 其中 10 篇 論文的 SCI 影響因子在 4.0 以上 ) 。申請中國專利 5 項 。
陳麗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99-2004 年間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在農學研究科植物生理學研究室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生命科學研究科分子代謝制御研究室做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從事 2 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主要從事植物代謝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通過遺傳工程操作在世界上首先開創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謝途徑同化甲醛的理論和方法,並成功申請了專利;完成了耐熱籃藻 PEPC 分子特性鑒定及其在植物中表達的生理生化效應分析,植物甲醛同化作用的遺傳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錄 6 篇)。
魏雲林:男, 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微生物學 學科帶頭人,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兼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 1991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 1995 年獲協和醫科大碩士學位。 1997 至 2004 年間,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在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低溫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構建了世界上首個以低溫菌為宿主的低溫蛋白質表達系統,申請有國際專利兩項,國內專利一項。主持和參與國家 86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已先後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獨撰出版專著一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
井申榮: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0 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生物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3 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2000 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專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2001-2004 年間在第三軍醫大學檢驗系進行博士後科研工作訓練。 2004 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先後從事過細菌、噬菌體和病毒的分離培養、細胞培養、葯物毒理、實驗動物以及基因工程葯物的構建、表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省級和國家級科研項目 3 項,申請專利 2 項,發表論文 20 余篇。
柳陳堅: 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0 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動物科學系獸醫專業,先後在上海楊浦區園林管理局及上海和平公園的公園管理科從事野生動物的獸醫臨床、疾病防治與飼養繁殖等工作。於 1994 年 5 月赴日留學,先後在日本國立岐阜大學的獸醫人獸共患傳染病教研室和食品微生物教研室與應用微生物教研室從事狂犬病、傳統發酵食品中的有用微生物及應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領域研究,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與 農學 博士學位。此後,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鸚鵡熱衣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測體系的確立的研究。 2006 年 9 月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應用微生物計食品安全。發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收錄文章 2 篇。
林連兵: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2000 年在雲南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 此後在昆明理工大學任教,被評為學校課堂教學十佳青年教師。 200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訪問學習, 2004 年至今為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教學人員。 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目前主持國家基金項目「騰沖熱海高溫噬菌體及其宿主多樣性研究(項目號: 30660009 )」,參加國家基金項目(項目號: 20567001 )和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 2005E 0068M )。已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 3 篇為 SCI 收錄,主要從事騰沖熱海高溫菌多樣性、高溫噬菌體多樣性、高溫菌酶學及高溫細菌冶金等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究。
陳朝銀: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1985 年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碩士畢業 ,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籌建食品生物工程學科 , 歷任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後主講《微生物學》、《發酵食品與發酵飲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檢測技術》、《葯理學》、《受體生物學》、《現代葯理及實驗》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1992 年赴泰國 Kasetsart 大學學習、 1998 年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博士、 2003 年赴德國 Gottingen 大學學習。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與酶工程、生物資源開發、生物醫葯。曾主持國家和省級等科研項目 30 余項 , 發表論文 100 多篇 ( 其中 SCI 、 EI 收錄 10 余篇 ) 。登記基因 16 個 , 獲省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各一次,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省校級教學成果獎 5 項次。
孟慶雄: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2000 年 2 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方向。在神經毒與受體結合的模型、突觸後神經毒性中毒治療葯物、神經毒蛋白入葯利用、分子結構與功能改造設計等方面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數篇,在多肽葯物研發、高通量葯物篩選與分子設計等方面有一定造詣,並在生化葯物的研發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 工程系系副主任 。 1992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9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6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葯源微生物資源及其開發。主要從事葯用植物內生真菌的分離、鑒定、抗腫瘤活性菌株的篩選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以及中草葯的生物轉化及其抗腫瘤活性產物的分離純化及結構鑒定工作。
余旭亞: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2 年畢業於雲南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7 年 -2000 年間在職就讀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獲發酵工程工學碩士學位, 1999 年 -2000 年間在清華大學進修、合作研究。主持過昆明理工大學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專題、雲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各一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向課題多項;指導校學生課外科技活獲雲南省三等獎;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 10 篇,其中 EI 收錄 1 篇;第一作者發表教改論文 3 篇。
夏雪山: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昆明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1999 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2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學與細胞免疫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至今,曾擔任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2004 年 10 月— 2006 年 12 月),赴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進行合作研究( 2006 年 1 月— 7 月)。主要從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從 2003 年起開始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雲南省科技廳高科技園區專項項目、平台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在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診斷方法學、病毒變異與免疫逃逸機制、病毒培養體系與動物模型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錄,獲授權專利 1 項,申報發明專利兩項。同時,任雲南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雲南省免疫學會理事。
魏大巧:女,碩士,講師。 1998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污染生態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至今, 曾從事過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仙人掌及核桃開發利用研究、動物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植物組織培養、生物塑料的開發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劉麗:女,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6 年 7 月畢業於南京林業大學化工學院林產化學加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6 年至今任教於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無污染漂白 TCFP 的研究》和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1999 年遴選為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並被選派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技術系作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植物化學、生物工藝學、微生物學等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 EI 收錄 2 篇, ISTP 收錄 1 篇)。
葛鋒: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植物細胞工程。 2001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2006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生物化工專業,獲博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主要從事有關珍稀瀕危植物的離體大規模細胞培養、組培快繁以及對植物次生代謝途徑的遺傳改造和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並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植物細胞培養反應器及細胞聚集體調控研究」以及國家「 863 」等多個基金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 1 項,發表論文 7 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錄, 2 篇被 EI 收錄。
李寶才:男,博士,教授, 碩士生導師, 制葯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1982 年 2 月畢業於雲南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6 - 1997 年,受邀到英國 Bristol 大學生物有機地球化學中心做訪問研究員。 2002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獲博士學位。主持完成雲南省、煤炭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省教委重點基金等二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獲曲靖地區科技進步獎一項。至今,已發表 60 余篇論文,其中 4 篇被 SCI 和 EI 收錄, 20 篇被 CA 收錄;指導研究生 9 名。同時,任《 腐植酸》編委,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
楊亞玲:女,博士,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制葯工程系系副主任。主要從事葯物分析、天然產物分離、分析、活性及其應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進行新分析試劑的合成、篩選,同時在樣品前處理方面進行研究,建立新葯物分析體系,達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選擇性、靈敏度及分析速度的目的,另對天然產物進行活性如抗氧化、抗過敏等的篩選,主要用於保健食品、化妝品中。先後主持省部級、市廳級、校企合作項目多項,以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 50 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 5 項,其中 2 項已授權,獲得過雲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昆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
楊波: 男,在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制葯工程系系主任。長期從事天然產物如澱粉、環糊精、殼聚糖等大分子的修飾改性及其在醫葯、化工、環境等方面的應用研究。現從事天然產物的主客體化學及超分子化學研究, 並在我國一流超分子化學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被 EI 全文收錄。 近年來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余篇。先後主持完成省級、廳級基金項目近十項,與企業合作完成校多項企校項目。另外,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制葯工程學科 多媒體課件項目和教改項目,獲得昆明理工大學第七屆伍達觀教育基金教師先進教師獎 。
楊健: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葯學技術工作,熟悉葯品的科研及其生產、質量等技術工作和有關技術管理工作。先後參與進行過新葯洛美沙星膠囊、雙清口服液、碘散等技術生產轉化,原料葯潑尼松龍、潑尼松龍磷酸酯鈉鹽、潑尼松龍片、注射液的研製和獨立開展輔酶 Q 及其類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於輔酶 Q 、紫杉醇等化學葯物、天然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半合成研究以及新葯先導化合物的結構修飾、構效關系研究。發表研究論文兩篇( SCI 及核心期刊各一篇),
劉謀盛: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8 年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葯用植物栽培及應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項目兩項,參與研究及完成項目九項。其中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及校青年基金項目各一項。申請專利一項,獲雲南省技術發明獎等獎項四項,發表論文 12 篇。
徐軍偉,博士/博士後,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工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9年-2011年於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作為雲南省高層次引進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應用微生物和代謝工程。

⑼ 武漢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我皇家大理工號稱984.5,70餘年來共培養了50餘萬名高級專門人才,雖然不算家喻戶曉,但也算走出過很多名人了。我看大家普遍回答都是斗魚老總等等一些企業名人,那我現在再來為大家盤點幾位從武漢理工大學走出的你們不熟悉的院士校友。

姜德生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聯盟,功能梯度復合材料專家,對!不要懷疑!你沒有看錯!又是材料!就不再贅述了,我們學校的材料專業實力真的很強,國內最頂尖的教授都在我們學校,真的很厲害。

最後不得不提一嘴張文明,他是斗魚直播聯合創始人、CEO,他的傳奇一直被武漢理工的學子津津樂道。飲水思源,斗魚嘉年華每年都會向武理學子免費發放大量門票,公司每年也都會向我們學校提供大量的實習工作崗位。

⑽ 張東旭的科研項目

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863重點項目等。作為骨幹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其中代表性的科研項目如下:
1. 谷氨醯胺轉胺酶參與鏈黴菌分化的分子機制,2011.1-2013.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 鏈黴菌谷氨醯胺轉胺酶參與分化的生物學機制,2010.6-2012.6,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3. 紡織精煉高效生物催化劑技術,863項目。
科研成果及獎勵
曾獲江蘇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輕工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獎等獎項。申請專利9項,其中授權3項。代表性的成果和獎勵如下:
1. 發酵法生產用於紡織品染整加工的鹼性果膠酶和過氧化氫酶, 中國輕工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 2009年, 第四完成人;
2.工業微生物生理特性與代謝功能研究,江蘇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年,第八完成人。
榮譽與獎勵
2008年7月獲學校崗前培訓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第一名。2009年獲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科技創新優秀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2010年指導本科論文獲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二等獎。

閱讀全文

與劉園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查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