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四合院的特點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卧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台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牆隔為前院(外院)、後院(內院),院牆以月亮門相崐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後院為居住房,建築講究,層內方磚崐墁地,青石作階。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佔地面積極大。如果可供建築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崐扇等等均為木製,木製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牆。樑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牆習慣用磨磚、碎磚壘牆,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牆牆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佔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崐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內宅」。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崐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窗戶和檻牆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捲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採用上支下摘的窗戶。
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一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後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
四合院的頂棚都是用高梁桿作架子,外麵糊紙。北京糊頂棚是一門技術,四合院內,由頂棚到牆壁、窗簾、窗戶全部用白紙裱糊,稱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幾年裱一次,有錢人家則是「一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內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個陷入地下的煤爐,爐中生火。土炕內空,火進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熱,人睡熱炕上,頓覺暖融融的。燒炕用煤多產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區別,煤末與黃土搖與煤球,供燒炕或做飯使用。
室內取暖多用火爐,火爐以質地可分為泥、鐵、銅三種,泥爐以北京出產的鍋盔木製造,透熱力極強,輕而易搬,富貴之家常常備有幾個爐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爐火做飯煮菜,不另燒火灶,所謂「鍋台連著爐」,生活起居很難分開。爐子可將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經年不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熄滅,則以乾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婦每天早晨起床就將爐子提至屋外(為防煤氣中毒)生火,成為北京一景。
四合院內生活用水的排泄多採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四合院內一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於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小姐、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B.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區管理
機構管理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建立完善的保護管理機構。為內鄉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設立的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副處級建制,設局長1名,書記1名,副書記1名,副局長3名,中層領導職數7名,行政上隸屬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政府,業務上受上級林業部門指導。主要從事森林管護、科研監測、經濟林撫育、旅遊開發管理等工作。保護區管理局內設科技科、經營管理科(資源保護科)、宣教科、政工科、辦公室、計財科6個科室;下設小紅寺河、大紅寺河、猴溝、七里溝、寶天曼、大石窯、許窯溝、銀壺溝、南陰坡、牧虎頂、螞蟻溝、大趙峪、聖垛山、京子垛、五岈子等15個保護點。依據國家的有關法規,建立了護林防火、野外巡護、勞動紀律、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明確了崗位責任制,並與附近社區建立了森林防火等聯防組織,有效地保護了自然保護區的生物資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方法。
科研監測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立足實際,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及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等地方院校聯合,開展了多項科研課題,並在自然保護區蠻子庄林區建立了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十五」和「十一五」期間,自然保護區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自然科學基金、林業行業公益專項、林業科技推廣等研究15項次,開展了動植物資源調查、昆蟲調查、樹木引種馴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林下高效復合經營技術、天然林保育恢復、森林碳循環等研究工作,取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0餘項,其中有10 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1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保護區建立至今已發表專業論文280多篇,出版專著8部。
野外研究設施也得到了發展,科研儀器設備不斷完善。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國家林業局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展了對自然保護區森林水文、森林土壤、森林氣象和森林植物的持續觀測和研究。目野外設施已經建立了碳通量觀測系統、坡面徑流觀測系統和11個長期的固定觀測樣地。購置了Lico8100土壤呼吸、葉面積指數、CO2/H2O汽通量等大型和先進的儀器設備。
基礎設施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本建設從1992年開始逐步實施,經過30年的建設,完善了自然保護區的野外保護管理、科研監測、科普宣傳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國家林業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經過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一、二、三期工程的實施,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不但購置了一定的野外保護、科研及辦公儀器設備,而且也建設了關鍵物種監測點、野外保護點、林業派出所等保護設施及宣教培訓中心、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訪問者中心、測流堰等科研設施,建築面積達7352m2。同時也完善了自然保護區的巡護道路,架設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林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
合作領域
1979年,河南省林業勘察設計隊在伏牛山考察時,發現該區植被完整,珍稀物種種類較多,建議在內鄉萬溝林場建立自然保護區,河南省人民政府1980年4月批建了河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伏牛山寶天曼、牧虎頂森林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建立後,1990年開始,接待了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專家學者,國內先後接待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中倫、蔣有緒、洪德元、張國偉、許智宏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馮宗煒等;2001年,寶天曼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後,國際交往更加頻繁,先後接待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瑞典、日本、斯洛伐克、加拿大等國家的科研人員來此考察和參觀訪問。2006年,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和加拿大Frontenac Arch Biosphere Reserve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雙方簽訂了五年合作計劃,並進行了多次互訪交流,並與法國楓丹白露生物圈保護區開展了交流活動。國內方面,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聯系更加緊密,雙方合作開展多項研究課題,已在國內外刊物上已經發表論文2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