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根據我國《保險法》規定,我國保險公司組織形式之一是相互保險公司,這句話是對是錯
相互保險公司(Mutual Insurance Company)是指未上市,並沒有股票股東的保險公司。作為現代保險業常見的兩種公司組織形式,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保險公司各有優勢。這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概念。
各個法律之間規定有沖突,或者是新法舊法之間有沖突,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法律的修改相對有滯後性。所以在使用法律的時候,規定了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但這並不是說哪部法律就規定錯了
② 參考國外發展經驗,如何看待相互保險組織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競爭和互補關系
在兩家相互保險社開業的同時,他們的業務模式也成為了各方關注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眾惠相互和信美相互雖然在業務上分屬於財壽險兩個領域,但在業務發展的思路方面,卻都選擇了以互聯網為依託,專注細分領域人群。
「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生產力工具,更深層的精髓則是互聯網思維。」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的開放、共享、用戶至上等理念和相互保險在精神內核上一致,而且這種新技術還可以幫助相互制解決一些短板,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
依託互聯網專注細分領域
相互保險作為一種古老的保險組織形式,其在一定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並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升級發展。早期的相互保險基本上不存在法律的明確約束,而是通過互助保險組織的章程或合同條款來確立投保人與公司間的關系。
在20世紀初至中葉,相互保險步入黃金時期,德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相繼確定了相互保險的法律地位,從業機構不斷增多。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輝煌後,在20世紀末,相互保險公司逐漸式微甚至出現了非相互化浪潮,許多大型相互保險公司轉制為股份制的保險公司。
促成這一轉型的原因很多,如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下,保險公司的規模化經營對資本市場的需求、新技術的出現、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合並熱、企業經營行為模式的轉變、對管理層的激勵等。
如今,這一模式引入到中國,從業機構在開展業務的時候也相應地進行了一些創新。根據兩家相互保險社公開發布的資料可知,二者不僅都專注於細分領域,還都確定了依託互聯網開展業務的模式。
首先,專注細分領域。公開信息顯示,眾惠相互主營業務為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短期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信美相互的業務范圍為普通型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
二者也確實把業務定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聚焦特定的人群。如眾惠相互,該機構就是針對特定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開展信用保證保險等特定業務,如針對大貨車司機群體風險高卻鮮有機構承保的現象,眾惠相互推出「車旺大卡司機意外傷害相互保險計劃」。
其次,依託互聯網開展業務。二者均引入了大數據風控手段和大數據平台,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分析會員數據和風險偏好。如信美互助從籌備初期,就選擇了輕資產模式,不再自建IDC機房,而是選擇與阿里雲合作,包括財務、精算等幾乎全部核心系統都部署在了阿里金融雲平台。
「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生產力工具。」信美相互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的開放、共享、用戶至上等理念和相互保險在精神內核上一致。此外,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相互保險在更大范圍內、更便捷地去發掘同質風險人群、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減少道德風險,讓保險產品設計更具個性化、定價更科學。同時,新技術還可幫助相互制解決一些固有短板,提升治理能力,提高經營效率。
將與股份制保險良性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相互保險社開展的業務以及其利用互聯網進行精算、數據積累等手段,保險市場上的傳統機構也早已有之,而且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的股份制保險機構的「觸網」熱情也在不斷高漲。
那麼,隨著相互保險機構的加入,其對原有股份制保險機構的業務是否會造成沖擊?二者又會形成怎樣的發展模式呢?
從歷史縱向軌跡來看,百年間相互制和股份制至少出現過3次明顯的轉化消長,這些過程的發生,都有其特定而深刻的時代背景原因,都是保險行業在一定社會和經濟發展背景下的順勢選擇,代表了當時人們對保險行業發展趨勢的理解和認知。
從當前橫向分布來看,在某些地區,相互保險依然是主流。比如,芬蘭的相互保險份額佔比超過70%;奧地利佔比為60%;德國和法國等主要國家也超過了40%。在某些特定風險領域,如農業保險,相互保險仍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在日本農業保險100%是以相互形式開展的,法國這一比例超過70%,美國則為47%。
可見,相互保險和股份制保險兩者之間的關系,並不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那樣,只是簡單的市場爭奪、消費替代關系,他們彼此間的相互轉換、相互競爭和相互借鑒,客觀上促進了保險經營和產品形態的不斷向前發展。
「就我國而言,相互保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很多領域,尤其是股份制保險公司服務還沒有觸達的領域,更有用武之地。」眾惠相互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這個角度理解,相互保險確是對我國現有保險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所以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去解讀兩者的關系,更為科學。
保監會也曾表示,從全球保險市場發展歷程看,股份制保險和相互保險是相互促進、相互競爭的良性互動關系。相互保險可以促進股份制保險更加註重長期利益,股份制保險可以帶動相互保險更加註重經營效率,兩者共同推動著保險業不斷向前發展。引入和發展相互保險,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保險市場與國際接軌,扭轉當前保險組織形式單一的現狀,促進保險市場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多樣化發展。
③ 國內的相互保險組織
互助保險比社會保險要早誕生200多年。17世紀初,資本主義還處於工場手工階段,勞動條件惡劣,勞動強度大,勞動者遭遇疾病、工傷和死亡的風險後,得不到救助和保障,於是工人門自發組織起來互相救濟,從而萌發了互濟運動和互助保險。
互助保險即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臨同樣風險的人自願組織起來,是預交風險損失補償分攤金的一種保險形式。這種互助形式曾存在於古今各種以經濟補償為目的的互助合作組織之中。如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石匠中的互助基金組織、古羅馬的喪葬互助會;中世紀的工匠行會、商人行會、宗教行會、村落行會等各種行會。保險與互助保險既有共同性的一面,更有其差異性的一面。
互助保險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群體行為,它的起源與擴展都是集中了許多人的共同意願,是把每個參保人的個人需要匯集成群體的共同需要。保險項目的選擇和確定都需要適合大多數參保者的共同願望。但是它在動員個人參保是又完全自願,不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迫,因此它的產生和發展具有官方的群眾基礎。
它是群眾自發興辦的、自籌資金互濟互助的組織,它的基點在於互助而不時自助,這種互助既不同於國家法規的強制,也不同於主觀上的自保,而是運用「大數法則」的規律,多數人共濟少數特定人的損失,這是互助保險得以存在的基礎。
互助保險是由民間團體主辦,始終本著自辦為主、政府鼓勵的形式,資金的管理與運營以社會公益為目的,是為職工謀取福利的一種形式。
互助保險是當今世界保險市場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總共承保了世界頭五大保險市場42%的份額,擁有約2/5的全球市場份額。在美、日、英、德、法這五個最重要的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公司佔了日本保險市場份額的近3/4、美國的1/3、法國的1/6、英國的1/4。
互助保險和商業保險各有利弊。前者更有利於投保人的利益最大化,後者更有利於保險公司的生存和壯大。
而中國國內由於長期以來政策空白,互助保險在國內發展較為緩慢。目前,真正以組織形式出現的僅有1993年成立的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和2005年成立的陽光農業互助保險。伴隨著互助保險監管新規的出台,一大批相互保險組織紛紛湧出。代表性組織有同心互助、互助家、必互保險、17互助、人人互保等。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④ 相互保險的組織簡介
相互保險在全球保險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Sigma雜志1997年統計,在美、日、英、德、法這五個最重要的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公司佔了日本保險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三,美國的三分之一,法國的六分之一,英國的四分之一。總體而言,相互保險公司總共承保了世界頭五大保險市場42%的份額,擁有約五分之二的全球市場份額。相互保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業績主要在於和股份保險公司相比,它擁有以下優勢:
相互保險採用「自己投保自己承保」的方式,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身份合一,從而規避了投保人和所有者之間的矛盾,降低運行成本。
相互保險組織作為一個互助性團體,成員往往對該團體的風險比較了解,能很好地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此外,成員之間彼此了解、利益相關,產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 保費繳納優惠。相互保險公司由於上述的優點使得其營運成本較低,從而可以制定出較低的保費率。然而股份制保險公司由於營利性的要求,保費率相應的較高。與股份保險公司相比,相互保險公司不僅投資回報率、業務收入增長率、賠付率都較高,而且綜合成本率相對較低。
⑤ 馬雲的相互保年齡怎麼規定
參保年齡30天—60周歲,39歲以下每年30萬,40-59歲10萬,理賠自動退出不能再次加入,60歲也自動退出。
加入時無需花費任何金錢,但當有人發起賠付時,有必要參與成本分配。如果您自己啟動賠付,則可以同時接收所有300,000保障金。
這相當於加入一個10人的互助小組。 10個人中的一個需要理賠,因此它產生的成本需要在10個人之間平均分配。沒有人發起過理賠,一分也不需要出。這與通常的每月付款保費過程完全不同。
上線3天,參與人數突破330萬!支付寶近日推出的會員大病互助計劃「相互保」,僅用不到三天時間就達到最小團體目標。幫助他人,守護自己,社會的互助保障和公益意識正在被喚醒。
據了解,支付寶「相互保」是一種互助型健康保障服務: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內)可0元加入,享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生病時參與費用均攤,在自己生病時一次性領取30萬(40~59歲可領取10萬)的保障金。
不同於一般的商業健康保險,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讓用戶先行支付固定保費。「相互保」讓滿足條件的用戶,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後參與分攤,且分攤金額按照實際出險並通過核賠公示無異議的情況來計算。
但也有不少網友疑惑,分攤以實際情況為准,那一年下來自己到底要付多少錢?
對此,信美相互總精算師曾卓表示,「相互保」的分攤額度與相互保成員的實際重疾發生率高度相關,而實際重疾發生率受人群的年齡分布、性別分布、地域分布等多種因素影響。基於國內的重疾發生狀況,預計第一年參與的成員每人需分攤的實際金額僅需一兩百元。
門檻低、透明度高、還有著「一人有難眾人幫」的互助理念,一時之間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很多網友評論,「相互保」是無病作公益,生病有保障。
也有細心的用戶發現,根據「相互保「規則,運營3個月以後成員數少於330萬,運營方有權終止相互保。因此,不少用戶擔心這項互助保障服務有隨時終止的可能。而按照目前「相互保」已經在短短3天內迅速達到成團標準的情況,已經沒有必要擔心用戶數量的規則限制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用戶參與熱情高,也是因為對大病保障有真實需求,數據顯示,癌症治療平均費用為50-60萬,全國因病返貧占貧困人口42%以上。互聯網平台強大的用戶觸達能力,和信美相互保險的正規軍持牌經營,看好其後續長遠持續運營能力。讓更多人獲得基本的大病保障對於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會帶來積極幫助。
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表示:「感謝大家的信任和參與,讓用戶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保障,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守護自己,這是我們推出相互保的初衷。我們將和合作夥伴信美相互一起,用技術搭建一個普惠、透明、便捷的平台,不斷提升產品服務和體驗。相互保,讓每個家庭都有溫暖的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相互保」創新普惠,但它並不能替代現有的重疾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相互保」更多是對現有的大病重疾保障提供了補充,可以惠及更多缺乏商業健康保障的群體,另外其產品形式便捷簡單,門檻低,易於年輕群體及保險小白接受,也是在為整個保險行業教育用戶,提升大眾健康保障意識,最後擴大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空間。
尹銘也表示,「相互保」跟傳統的重疾險絕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一種補充和前期用戶教育的過程。希望可以通過「相互保」這種更有體感的方式,培養用戶的健康保障意識,推動整個中國的保險用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