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保險金融學畢業論文

保險金融學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2021-07-19 15:47:25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郵政金融:郵政儲蓄專業論文[郵政資訊網] --
http://www.postinf.cn/dispbbs.asp?boardid=2&id=3074

一、為什麼郵政儲蓄必須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

1.郵政儲蓄和郵政體制都需要改革

中國郵政金融業務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至2002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369億元,市場佔有率為8.48%,僅次於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居第五位;郵政儲蓄機構網點31704個,僅次於農行居第二位;代辦保險、發放工資、代收稅費等各項代理業務合計達到1600多億元。

但是隨著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一些過去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逐漸突出。目前郵政儲蓄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現行郵政儲蓄機構吸收儲蓄存款再轉存中央銀行、獲取高額轉存款利息(目前郵政儲蓄的轉存款利率為4.131%,而在中央銀行連續降低利率之後,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已降為1.89%,兩者相差近2.24個百分點)的做法,使郵政儲蓄享受了「超國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並引發了一些基層機構的違規操作;

第二,因郵政儲蓄未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有關監管部門對基層郵儲機構的違規行為難以監管;

第三,郵儲與郵政攪在一起,為郵政提供隱性巨額補貼,不僅不利於郵政業務的核算,也不利於郵政部門職工專注於主業,延滯了郵政部門自身的結構調整。事實上,由於郵政儲蓄已經成為郵政系統最具獲利能力的部門,很多基層機構都將之作為「吃飯業務」大力發展,而郵政原有的業務能力相對削弱;

第四,轉存款利息與吸儲利息之間的巨大利差由中央銀行承擔,實際上是迫使中央銀行承擔了本應由中央財政負責的出資職能,造成宏觀調控部門之間的職能混淆,同時也加大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成本。

另一方面,郵政體制也迫切需要改革。其問題主要是:

第一,郵電分離後,郵政系統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現象較為突出,服務效率相對較低,虧損嚴重。

第二,東西部居民所享受的郵政公共服務水平相差極大。例如北京、上海郵政業務的發達程度在世界上可以排名23、26位,西寧則列於130位之後。

第三,外資快遞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郵政體系在強敵面前競爭乏力,市場佔有率迅速減少。目前在部分沿海地區,大約90%的市場份額已被外資公司奪去。

此外,在世界一些國家紛紛改革既有郵政體制的大背景下,我國郵政體制改革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2.對現有改革方案的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曾多次醞釀改革。1998年郵政、電信分離後,從1999年開始推出「8531計劃」。即在四年中,分別將國家對郵政的虧損補貼額減少至80億、50億、30億和10億。1999年,有關部門還設計了將郵政儲蓄從郵政分離出來,單獨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方案。但是,上述單兵突進式的改革並沒有解決郵政系統和郵政儲蓄的實質問題。

首先,從單獨改革郵政體制方案的實施情況看,盡管國家財政確實逐年減少了對郵政的補貼,但郵政部門的虧損並沒有減少乃至消失,而是通過不斷擴大郵政儲蓄的規模、用郵政儲蓄的盈利彌補郵政的經營虧損。而郵政儲蓄的盈利又主要來自中央銀行為之提供的高額轉存款利息。由於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利率最高只有3.78%,人民銀行至少要負擔0.4個百分點的利差倒掛損失。隨著郵政儲蓄存款的迅速增加和中央銀行再貸款數量的減少,人民銀行的負擔也不斷加重。以2002年為例,當年郵政儲蓄余額為7373億元,而再貸款余額僅為1374億元,兩者相差近6000億元。再貸款的利差倒掛加上轉存款利率與存款准備金利率之間的利差,人民銀行承擔的損失接近140億元。對於國家來說,相當於按住了左邊衣袋,卻不得不從右邊衣袋掏錢,並無實質意義。

隨著國家補貼的減少,迫於扭虧的壓力,郵政部門為降低成本而收縮了不少網點,造成普遍服務能力(特別是農村)下降和服務質量惡化。例如,某省兩個鄉8000多人口共用一個郵電所,所里只有一個工作人員,且辦公條件十分惡劣。這種狀況不僅與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形象不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令的暢通。

其次,由於單獨改革郵政儲蓄的方案未考慮郵政體制的現實困難,無法彌補郵政在提供服務中出現的窟窿,在現實中也不具備可操作性。目前郵政系統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儲蓄,而且越是基層比重越高。據介紹,在一些農村支局,郵政儲蓄的收入佔比高達90%,一旦將郵儲從郵政分離又沒有補償措施的話,這些郵政的營業網點將立刻垮掉。因此,該方案必然會遭到郵政部門的抵制。

上述分析表明,將郵政體制撇在一邊,單獨進行郵政儲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慮郵政儲蓄改革,單獨改郵政體制也不行,郵政儲蓄改革必須與郵政體制改革聯動進行。惟此,才有可能兼顧郵政、財政和中央銀行等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使改革能夠順利推進。

二、關於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構想

1.改革的基本前提

近年來,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郵政專營的局面已被打破。郵政部門的高收入領域受到擠壓,而虧損的普遍服務(尤其是農村的信函投遞服務)又不能不做,由此造成郵政部門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

需要指出的是,郵政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的是政府職能。郵政通過提供公共服務支持著國家政權,是傳遞黨和政府聲音、保證我國13億公民通信權利的重要工具。因此,將郵政系統定性於企業,簡單地歸於企業化管理是有問題的。對於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國家有義務給予資金支持。從國外情況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郵政都是給予財政方面支持的。例如美國、英國將郵政定位於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享受免稅待遇;日本、印度的郵政職員均被列入公務員系列,享受與政府雇員相同的待遇。相比之下,我國的郵政事業還很不發達,服務能力和水平都相對低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國土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人口10億,其擁有15萬個郵政網點,25萬個投遞員。而在我國,相對於960萬平方公里和13億人口,卻只有7萬個網點,10萬個郵遞員。除少數大中城市外,公眾享有的郵政服務還遠遠不夠。因此,財政過去對郵政提供的資金相對還是不足的。

基於上述理由,財政對郵政必須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這是改革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2.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方案構想

我們說財政必須支持郵政業務的發展,並不等於要讓財政將郵政全部包下來。郵政業務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通政類服務,主要是保證黨中央聲音的及時傳遞和政令的暢通,具體包括黨報黨刊的發送、機要文件的傳遞、邊防官兵信函的郵遞等等。顯然這類業務的經營虧損是需要財政補貼的;二是通民類業務,主要是保證公民的通信權利,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這類業務也屬於政府職責,應由政府承擔收入無法彌補支出形成的缺口;第三類是通商類業務,主要是利用現有國內郵政網點,為企業和公眾提供商業性服務,包括集郵、快遞、代理收費、匯兌、郵政儲蓄等。這類業務通常是營利性的,無須財政補助。

關於郵政普遍服務的實際虧損額,據郵政部門的測算,每年至少需財政補貼100億元才能自求平衡。其理由是,根據「8531計劃」,中央財政從1998——2002年共補助郵政170億元,加上113億元的建設資金補貼,平均每年補貼70億。如果考慮到郵政收入的水分(2002年估計為30-40億),則合計為100億元。而根據中介機構的測算,該數值為45億,兩者差異較大。由於過去郵政對各類業務沒有單獨核算,不同業務混在一起共用郵政設施和網路,所以要得出准確的數據相當困難,這也是財政與郵政部門產生意見分歧的主要原因。考慮到2002年在中央財政補貼10個億的基礎上,郵政儲蓄還劃撥了盈利100餘億用於彌補郵政虧損,在郵政現有經營水平下,100億的估計可能比較接近現實。但是現實並不等於合理,通過改革,郵政部門應該能夠在改善服務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改革的目的。

根據郵政的業務特點和發展現狀,我們提出「兩步走」的改革設想:

第一步改革的目標是將通商類業務與其他兩類業務剝離出來,准確核算各類業務的收入和成本。在這一階段,郵政儲蓄等通商類業務仍留在郵政體制內,但須獨立核算,同時逐步放開其資金運用領域,培養經營能力。這一階段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

第二步改革的目標是實現通商類業務的市場化運行。在這一階段,通商類業務與郵政體制完全脫離,自主進行市場化運作。同時郵政體系應通過運營機制的改善,進一步提高郵政體系的效率和服務能力。

做出這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在不對現有利益格局產生巨大沖擊的前提下平穩推進郵政體制和郵政儲蓄的改革。一方面,要使有關各方都能承受,即財政少拿一點、郵政不致失衡、中央銀行負擔得到減輕;另一方面,也要促使郵政體系向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方面轉變。

3.改革的基本內容

第一步改革的要點可以用五句話歸納:「分離業務,獨立核算,以盈補虧,調整結構,加強監管」。

分離業務:即將郵政的普遍服務運營與通商類服務運營分離開來,在國家郵政局下分設快遞、郵儲、代理等獨立運作的業務實體。將目前混用的辦公設備一律劃給普遍服務部門,通商類業務部門仍需借用的,普遍服務部門可以按合理的價格收費。

獨立核算:即對分離後的經營主體採取獨立核算、分別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辦法進行管理。通過幾年的試運行,就可以大體搞清楚各類業務的成本及其他核算數據,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據。

以盈補虧:即下面分開經營,上面並賬補貼。國家郵政局用下屬通商類業務部門的盈利和繳費來彌補普遍服務的虧損,如果仍有缺口,則由財政給予補貼。

調整結構,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郵政部門自身要調整業務結構,將發展業務的重點從郵政儲蓄轉向郵遞的本業,努力提高郵政領域的競爭力。郵政屬於規模經濟行業,只有擴大信函數量,現有的投遞網路和設施才能充分發揮效用。美國每年人均信函達到700封,英國為300封,而我國只有15封,差距之大說明郵政系統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特別在銀行賬單、廣告等方面還大有拓展的餘地。

二是郵政儲蓄部門要調整資金運用結構,隨著其他業務的展開,逐步減少向中央銀行的轉存款,提高郵儲資金的使用效率。

加強監管:應明確郵政儲蓄機構的金融機構屬性,使其在業務上接受有關監管機構的監管,消除經營活動中的違規行為。

第二步改革的要點是,「分離機構,市場化運作」。

分離機構:可在適宜的時機將郵政儲蓄從郵政部門脫離,成立完全獨立、自主經營的郵政儲蓄銀行。其他通商類業務如快遞,也可以分拆上市,或吸收外部資本進行重組。

市場化運作:脫離郵政體系機構將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行,其盈利不再用於虧損部門的補貼,而是依法納稅。獲得專營權的,政府還可以考慮收取合理的專營費。

機構脫離後,郵政系統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全部由財政補貼,但隨著郵政體系的分拆、業務結構的調整以及業務發展,財政承擔部分應比改革前的虧損相對要小得多。

4.有關政策配套

實現上述改革需要一些政策配套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對郵政實行減免稅政策。如前所述,由於郵政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屬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部門,財政理應給予免稅,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通過免稅,估計可以使郵政增收20億左右。

第二,允許郵政部門適度擴大通商類業務的范圍。例如開辦簡易養老保險,代辦養老金發放等等。如果這類業務能夠開展起來,每年為郵政提供數十億的盈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第三,人民銀行不要一次性將轉存款利率降到存款准備金利率的水平,而應制訂一個逐年降息的計劃,以使郵政儲蓄機構對未來幾年能有一個明確的預期,並據此安排資金運用結構的調整。隨著郵政儲蓄資金運用范圍的拓展,人民銀行可逐步取消對郵政儲蓄轉存款的優惠政策。這樣既使郵政能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時期,保證正常運轉,也使財政不至於面對過重的補貼壓力。

第四,適當放鬆對郵政業務的價格管制,使郵政部門有權根據市場競爭的狀況及時調整價格,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五,目前國家郵政局隸屬於信息產業部,對郵政行業管理不具備權威性。建議將郵政局設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賦予其執法權。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現存信函市場的過度混亂狀況進行整頓,整頓的核心是提高經營信函業務的門檻,確保郵遞公司的資質,制止不合理競爭。

通過以上措施,力爭做到在財政少出錢甚至不出錢的情況下啟動和推進郵政和郵政儲蓄第一階段的改革。

三、未來郵政金融改革的理想模式

1.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

我們認為,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不應當是一個普通商業銀行,而應定性於以批發為主的特殊商業銀行。即郵政儲蓄銀行不做直接面對企業的貸款業務,將資金批發給其他金融機構獲取利差。理由如下:

第一,從郵政儲蓄的現有人員構成、知識結構以及運作方式來看,郵政儲蓄部門根本不具備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一旦開展零售業務,必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

第二,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任務十分繁重,面對的困難不少,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建設第五個國有商業銀行。

第三,郵政儲蓄由於得到民眾的普遍信任,與農村信用社相比,在吸收存款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農村資金流出的原因,近年來已經引致不少批評。如果將郵政儲蓄銀行建成一個普通商業銀行,從商業利益出發,其必定不會願意向農戶和小型企業發放貸款,從而進一步加大農村的資金缺口。這一點已經從我國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的發展軌跡得到驗證。

如果郵政儲蓄銀行在資產運用方面採用以批發為主的模式,則不僅可以省去大量貸款審查和風險管理人員,避免不良貸款出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調控經濟的需要選擇資產運用方向,成為國家調控經濟的工具。

2.如何與農村金融改革配套

由於郵政網點的普及性,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農村。為使來自農村的資金能夠用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考慮通過某種制度設計讓郵政儲蓄吸收的部分存款能夠在農村留下來。例如,目前農村信用社已經交給省級地方政府管理,是否可以在省政府協調、提供某種保障的情況下,將一定比例的存款交給農村信用社運用。至於資金運用的期限、利率等條件都可以通過談判決定。

另一方面,郵政儲蓄通過為農村居民開辦簡易人壽保險,不僅可以為游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農村為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生存保障,而且還可以探討用保單到金融機構質押貸款的新業務,從而為農民和鄉鎮小企業開辟一條新的融資途徑。

3.郵政儲蓄銀行的資金運用范圍

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似應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批發業務:

第一,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特別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過程中,可以考慮利用郵政儲蓄的一部分資金參與國有銀行的改組改造。第二,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作為資金的富裕者向短缺方提供資金。第三,購買國債獲得長期穩定收入。第四,購買部分信用等級高的大企業發行的債券。第五,委託國家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運用資金。第六,購買證券投資基金。

建議在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時,為之設置專門的法律,對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給出明確的定義,並在資金運用的結構比例方面作出規定。

⑵ 保險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下面學術堂整理了幾個保險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我國壽險市場競爭方式探討
2、也談保險信用問題
3、保險營銷方式創新談
4、試論我國壽險產品發展趨勢
5、車險費率市場化之我見
6、試論我國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模式
7、也談保險創新
8、銀保合作方式新探
9、中資保險公司競爭能力分析
10、也談保護我國民族保險業
11、如何提升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
12、構建戰略聯盟提升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
13、也談網路保險
14、我國保險監管趨勢探討
15、略論中資保險公司應對外資保險公司入侵的對策

⑶ 保險業畢業論文,求範文

您好,我可以幫你寫論文

⑷ 我是金融保險專業的,什麼畢業論文題目哪個方向比較比較好寫啊

你好,希望我們可以幫你。金融保險專業論文是我們特長,我們的服務特色:
支持支付寶交易,保證你的資金安全。3種服務方式,文章多重審核,保證文章質量。附送抄襲檢測報告,讓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數,再刁難的老師也能過。

⑸ 求6000字的保險或金融類的專科畢業論文

摘要
本文首先通過對我國加入世貿以後,外資銀行與我國內資銀行的相對比較進行分析。列舉出了幾大優勢。而後本論文從目前我國未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是由國家股或國家有法人股構成,股權結構不甚合理,缺乏社會公眾股,經營管理得不到社會公眾的有效監督這一觀點進行分析闡述。本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對能否建立起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決定我國仙資銀行能否提高警惕核心作用競爭力,能否在日後的競爭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行詳細闡述。論文的第四部分是對內資銀行怎樣開展競爭策略進行描述,而後給出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競爭,策略,決策機制

1 外資與國內銀行現狀分析
2002年3月26日,位於上海浦東的花旗銀行率先辦理了第一筆面向中國境內客戶的外匯業務,對於我國的金融市場來說,這筆數額不大的外匯業務標志著外資銀行與內資銀行正式展開了交鋒。入世幾年來,我國根據世貿組織協議中有關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步驟,已履行了取消外資銀行外匯業務的客戶對象限制,擴大人民幣業務范圍、允許設立同城營業網點等各項承諾,2002年12月1日在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人民幣業務。截至目前,外資銀行在華的營業機構已超過1200家,其中外國銀行分行300多家,有120家已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3520億美元,其中外匯貸款余額近1800億美元,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650億元。顯然,我國金融業原有的市場格局已經被打破,內外資銀行新一輪的競爭已日趨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內資銀行必須強化競爭意識,增強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危機感和歷史責任感,加快金融創新、努力提高經營效益、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才有可能與國外跨國大銀行相抗衡,我國銀行業才可能走向世界,在全球金融業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中國有朝一日成為金融強國作出貢獻。
我國銀行業的競爭對手大多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外資銀行,較國內中資銀行,他們存在幾項明顯的競爭優勢。
(一)體制優勢
外資銀行的經營遵循的是國際慣例,其運作基本上不受政府幹預,額外負擔輕,能夠適應靈活多變的市場經濟;但是目前我國內資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歷史遺留下的包袱沉重,或多或少地承擔著一些政策性信貸業務,並且,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無法擺脫政府的干預,在經營上顯得束手束腳。另一方面,由於中期內人民幣在資本項下不可兌換,本外幣之間將存在嚴格的隔離,而在華的外資銀行因為不受體制約束,能夠很方便地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拆借資金,體現出籌資能力強、籌資成本低的優勢,同時還能擺脫「以存定貸」的限制。
(二)管理優勢
外資銀行大都具有健全的管理體制、科學的決策機制和靈活的經營機制,在組織結構安排、人力資源開發、委託代理許可權、激勵約束制度等方面都比較成熟,因此,外資銀行具務較強的業務開拓能力和風險化解能力。相開之下,內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在治理結構上存在明顯的缺陷。有些銀行尚未成立監事會或董事會,缺乏科學、高效、透明的決策機制;所有權、決策權和經營管理權仍未有效分離,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經營機制還不夠,內部控制也比較薄弱,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尚不健全,銀行管理劣勢較為明顯。
(三)經營優勢
外資銀行經百年發展,完成了從被動放款向主動服務轉變,已從經營傳統銀行業務轉為以現代銀行業務經營為主,特別是風險小、成本低、利潤高的表外業務已經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有關資料統計,許多大型跨國銀行,其利潤來自表外業務的部分佔40%甚至60%以上,以德意志銀行為例,它可以向不同客戶提供債券、期貨與期權、項目及資產交易、產權交易及基金管理、並購、重組、股票上市、項目融資、外幣往來賬戶、國際結算、托收、流動資金融資、貿易融資、保管、經紀人清算等數以百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伴隨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外資銀行將憑借其操作規范、管理先進、善於把握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優勢以衣與國際跨國公司間的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很可能在短期內搶走大量優質客戶群,分流內資銀行的資金來源,擠占內資銀行的市場份額。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例如南京愛立信投奔花旗銀行事件,就已經為我國內資銀行敲響了警鍾。
手寫版,不過論文字數太多。這里放不下,如果需要加我好友,發給你。

⑹ 求5000字金融保險畢業論文,

那我們就來說說平安,剛才我們說,平安是唯一一個能夠做成真正意義上綜合金融的企業,為什麼平安可以,別人不可以?我認為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也是首要的,與中信啊、光大啊,甚至匯豐最大的不同,我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銷售渠道的優勢,作 為我們以保險公司起家的公司,我們有兩大渠道,一個是對公法人業務的財產保險,一個是個人的人壽保險的銷售隊伍。這兩個渠道呢,剛開始為集團創造了很多的利潤,做了很多業務,進來很多資產,這僅僅是剛開始,渠道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一個客戶,多個產品」,我們如果沒有這支銷售渠道,我們就跟光大、中信等都一樣,我們可能還不如它們,因為他們的銀行做的比我們大,我們就是做保險起家的,所以我們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銷售隊伍,這支隊伍是集團的寶貴財富,因為有了隊伍才可能去賣別的東西,今天可以賣保險,下一步這支隊伍還可以賣證券、銀行的產品,這支隊伍可以賣所有平安的產品和服務,這點優勢是其它的金融公司包括匯豐和花旗都不具備的。這一點是馬總心裏面最重的一塊砝碼。
第二個優勢呢,我們把它叫做牌照優勢,也就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畫個圈,圈外的都不允許,那圈內的就是優勢,大家會發現,平安擁有了金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平安與新加坡合資的大華基金將在近兩個月批下來),這樣的話,我們從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第三方資產管理、小額消費信貸,甚至貨幣經紀等,是名副其實的全牌照金融企業,是中國獨一無二的!

馬總說你給我時間,我給你做個樣本出來。將來我這只隊伍就是有基本保障的。底薪加傭金,三險一金都可以有。他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他們如果只賣保險,你給不了底薪、三險一金,因為你成本夠不上。但是如果你提供的是綜合金融產品,業務量產能就能提高,產能提高公司的成本就夠得上,就能帶出非常優秀的、穩定的專業化的銷售隊伍。你給我時間,我就給你走出一條路,這條路就是我們平安這支個險代理人隊伍的未來出路。
後來我想馬總是什麼都敢想啊,而且什麼都敢講,這個事情最好是想而不要講,講了之後,恐怕很多的同業都睡不著覺。如果這一天真的實現,這個市場就沒有別人的路可走了。因為同樣是賣保險,到你這里來賣保險同時可以賣很多東西,賣的多,收入也多,那我幹嘛去另一家保險公司只賣保險呢。那這個市場上競爭就不對稱了,變成了人往高處走都走你這里來了,到招聘的時候你跟別人的不一樣,別人招的是保險代理人,你招的是綜合金融的客戶經理,因為你有一個綜合金融的牌照,你有一個合法銷售所有金融產品的金字招牌,到那個時候你招人和別的保險公司招人的難度能一樣嗎?慢慢就會把別人擠的無路可走了。這個未來的前景是擺在這里的,但是這個前景對同業的威懾和震撼力超出想像。馬總看到這樣一個展業的模式,現在請了麥肯錫做這樣的項目,我們劉家亮總就在做這樣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核心,就是怎麼讓我們現在的這支銷售隊伍也能夠銷售銀行所有的產品。就像印度這家銀行一樣,如果這樣能實現,在濟南我們就會開展與深圳發展銀行的全面的合作,到時候劉家亮總就會回來在銀行工作,跟我們做交叉的綜合開拓。
第四個例子,我們說平安信託,平安信託目前是中國第一大信託公司,注冊資本金42個億,是中國注冊資本金最多的信託公司。
 綜合金融,渠道為王!綜合金融靠得是金融牌照嗎?不是。其實馬總的綜合金融夢想是建立在我們有一個強大的銷售渠道之上的,這個強大的銷售渠道就我們各位掌握著的個人營銷的這個渠道!平安與其他金融企業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隻業內最優秀的個人銷售隊伍。我曾經私下裡講,我們這只隊伍,保險都能賣的出去,沒有什麼賣不出去,太了不起了!我們賣銀行的東西,那簡直小兒科一樣。保險能賣的出去的人,沒有什麼賣不出去,只是我們還沒有把這個渠道優勢發揮到最大而已。我們這支銷售大軍,不僅僅是平安壽險的,原來我們總定位自己是一支保險代理人隊伍,是一支賣保險的隊伍。我們眼光太窄了,我們還把自己定位在保險這個小圈子。其實我們不單純是屬於壽險的,我們更是集團綜合金融的根基,我跟銀行的同事講,沒有我們這支銷售隊伍,根本沒有哪家銀行會看得起你平安銀行。上次去跟濟南深發展的行長交流,行長說,真的太了不起了,原來深圳商業銀行變成平安銀行,太不一樣了,原來深圳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哪有影響力,在市場上根本就沒名,一點市場影響力都沒有。現在看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先不說它的消費量有多少,刷卡量多少,發卡量多少,現在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在市場上有影響力,所有銀行界的人都知道、都害怕,這就是影響力!所有這些誰搞出來的,我們這支銷售隊伍!沒有這支銷售隊伍,馬總的綜合金融那就是空想,永遠不會落地。所以綜合金融,渠道為王!我們掌握這個渠道,我們就是整個集團最有價值的人!
在平安到底什麼是主業,原來我們說,壽險是主業。現在跟大家講,可能壽險在平安集團的整體的框架中的地位會逐漸下降,壽險在發展,但是銀行、資產管理、信託都在發展,平安集團整個的發展速度更快,保險不能老占那麼大的份額,所以註定壽險的地位是要下降。但是,我們這支銷售隊伍的地位不降反升,我們在集團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因為集團的金融牌照再多,所有的金融產品也都得需要我們這支銷售隊伍送到客戶手裡,才會有「一個客戶、多個產品」構成的綜合金融優勢。
將來招聘的不是簡單的保險代理人了,我們作為國務院批准試點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我們招聘的業務員是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每一個人服務一定數量的客戶,你可以不斷的把平安的所有的金融產品向客戶推薦,這樣的話你就可以享有固定的服務津貼和底薪,就像印度那家銀行一樣,你也可以有底薪。你是客戶經理,是平安與客戶之間的橋梁。你只要服務於這些客戶,在做服務的工作,就應該享受底薪。同時通過對客戶提供平安所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掙取相應的傭金,收入無上限。現在我們講,賣保險越多,掙得越多,而將來賣的不光是保險,各種金融服務都為你掙取傭金,收入水平會比只賣保險至少高一倍。
就像馬總在高峰會上講的,走平安人自己的路,讓別人羨慕去吧。這都不是說明年的事,更不是說十年以後的事。馬總他現在想實現的這個東西,可能就是今年,就是今年後幾個月的事。

⑺ 我是金融保險專業的,什麼畢業論文題目哪個方向比較比較好寫

其實你最好根據你大學期間學過些什麼,做過什麼研究,根據自己熟悉的方向來定題目,最好是如果參加了課題,寫起來就容易的多。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寫,建議你網路下:普刊學術中心,有關於畢業論文寫作方法技巧類教程,自己多學習下吧,對你畢業論文絕對會有很大幫助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⑻ 關於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一、前言
保險投資在保險公司的經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現狀並不盡如人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其根本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利潤已不能單純依靠收取的保險費與一定概率下的保險賠付差額,而是越來越倚重於保險投資的有效運營。因為保險與給付之差,其利潤率是一定的,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而保險投資的運營,其預期的利潤率卻是無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各種投資運營才能使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增長,使保險公司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見有效的資本運營是現代保險業的支柱,是保險經營發展的生命線。
二、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和現狀
(一)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企業的資金按規定只能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無任何保險投資可言。經過20年的停辦以後,我國保險業隨著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並積極發展國外保險業務。
1984年11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於加快發展我國保險事業的報告》中指出:「總、分公司收入的保險費扣除賠款、賠償准備金、費用開支和納稅金後,餘下的可以自己運用」。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又從法規的角度明確了保險企業可以自主運用保險資金。這不僅是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強我國保險業活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對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保險企業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發展階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取得投資權後,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總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嘗試性地開展投資(包括貸款)業務,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繼開展保險投資業務。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實行嚴格管理,一是對資金運用規模實行計劃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對人保下達2億元投資額度。二是對資金運用的方式與方向作了嚴格規定。1986年人保的資金運用被限定為投資地方自籌的固定資產項目。1987年批准試辦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和購買金融債券。這一階段的經營效益不大理想,資產運用率和投資收益水平都比較低。以1986年為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匯總的資產運用率只有9.23%,投資收益率僅為0.83%。
2、調整整頓階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於面臨治理整頓的經濟環境和緊縮信貸規模的局面,加之保險業本身經營效益不佳,我國保險投資業務於1988年底進入調整整頓階段。其內容和措施有:總結前幾年資金運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執行信貸計劃,嚴肅利率政策,把資金轉投到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堅持「十不貸」和注意「重點傾斜」並採取了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工作除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對原有投資貸款項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資金運用的范圍被限定為流動資金貸款、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購買金融債券和銀行同業拆借。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5年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整頓,加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保險投資業務於1991年開始進行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保險投資在保險界得到了普遍認同和重視。兩家新成立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先後加入了保險資金運用的行列。保險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達109.46億元。保險投資的范圍有所拓寬,證券投資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投資收益得到提高。
4、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
隨著1995年《保險法》的出台和實施,各保險公司遵照《保險法》調整業務,以符合《保險法》的要求。《保險法》的實施,為我國保險投資業務的規范與健康發展奠定的基礎。
(二)我國保險公司保險投資現狀
1、決策機制薄弱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決策機制,人保財險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專門的保險投資公司。決策的盲目性、被動性、隨意性十分突出,在僅能投資債券的時期,這類決策機制不會體現任何危機,對於資產規模迅速壯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更是掩蓋了其決策的弊端:決策機制落後,決策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在保險公司進入基金市場後會充分暴露出來。
2、保險投資渠道狹窄
1998年以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實行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西方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法定渠道則較廣泛。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
3、保險資金利用率低
保險資金的利用率,在國外基本上達到90%,而在我國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用於銀行存款。據統計,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40%—60%局限於現金和銀行存款,保險資金基本上無「運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還不到20%。為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保險公司將大量資金存於銀行,由銀行進行專業的資金運用,而保險公司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的存款利息,銀行存款的利息已經遠遠不能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了,保險公司必須開拓出投資新領域來保證其資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
保險投資涉及到存款、國債、證券等多個領域,因此保險投資人才必須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遠見,對各行業發展有底數,才能有膽略,有靈活性,善於捕獲商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我國保險公司由於歷史原因,現有員工基本上由軍轉幹部、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調入和正規大學畢業生三部分組成,且前兩部分約占公司員工的70%,年齡大都在40周歲以上。這樣的人力資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即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造力。保險公司要想從保險投資中獲益,就必須引進相應人才,同時注重公司內部年輕人才的培養。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5、保險公司管理水平落後,影響保險投資收益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體制落後,投資缺乏科學決策,許多公司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由此出現了許多領導項目貸款、人情貸款等。這些項目貸款很多無法收回投資本息,甚至成為呆賬、壞賬。管理水平的落後,影響了投資收益。
中國的保險公司要生存,保險事業要發展,客觀上要求保險資金實現有效運用,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馬上就完全放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還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建立我國保險投資體制的構想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體制
所謂保險投資體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徵,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和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後,在承保業務上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英鎊,盈虧相抵後,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
由於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
第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三)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是關繫到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加之其它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太小;保險公司無法控制入市資金的風險;在目前封閉式基金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被動的分紅,其變現很難實現;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過窄;保險資金中短期性行為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加快資金入市步伐,使我國保險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
1、保險資金入市
(1)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運用得當,還可有效解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利差損」問題。在《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僅每年的利差損就有3至6個百分點,這為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在銀行存款的利率為2.25%,國債的買賣收益最多不過6%-7%,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因資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平均收益達12%。因此,保險資金入市,從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決「利差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2)保險資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如果允許保險資金按嚴格的比例進入證券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閑置的壓力。因為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是進行股權的交易,在證券市場機製作用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公司必然將資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中去,這樣客觀上就使保險資產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3)從長期來看,保險資金入市對於啟動保險消費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險資金入市無疑使國家找到一種對資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從而使部分社會資金與證券市場之間形成紐帶。在這個紐帶的連接過程中,不但可以改變整個社
資金的結構,還可以使經濟發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國家、企業、個人以及保險公司更好的發展。
(4)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WTO,保險業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保險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務質量來爭取保單,擴大客戶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費收入如何獲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關鍵問題。在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較我國暢通的多,除了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外,還可涉足證券市場甚至房地產業。所以,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後的經濟基礎。
(5)保險資金入市可有效緩解證券市場中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助於穩定證券市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必將會改善證券市場的資金結構,它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
2、保險資金進入短期拆借市場。
盡管保險公司都有較高的信譽,但上前還不能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而須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可以為保險公司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供方便。
3、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
目前保險資金只可購買鐵路債券、電力債券和三峽債券,應擴大到其他的企業債券。盡管企業債券質地有好有壞,或者說存在風險,但應相信保險公司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4、進行資產委託管理。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資產委託就是保險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資金委託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它的最大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親,同時由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也可確保較高回報。
(四)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准備,採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於目前保險公司幹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採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後備幹部和後備人才的儲備。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圍繞加快效率的長遠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以及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後備幹部隊伍,構建既有長期培養對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崗的人才儲備庫《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論保險公司保險投資 (1)》來源於免費範文網

閱讀全文

與保險金融學畢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