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華爾街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監管的借鑒作用
文檔格式的不好弄,給你一個在線的文章吧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31654784&SUID=
另外還有銀監會副主席的一篇講話,你可以參考一下
---------------------------------------------------------------------金融監管的趨勢和變化將直接影響未來金融業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模式。眼前的這場金融危機過後,金融監管將會有哪些重大的調整和變化?金融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在此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借鑒和參考,以更好地適應監管環境的變化,在復雜的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監管框架下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提高競爭力。
第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趨勢是金融監管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輪回,監管的廣度和深度都會進一步擴展。
19291933年間的大危機中,一大批銀行機構破產、倒閉,引起金融業的恐慌,並帶來經濟蕭條。危機後出現大反思和大變革,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金融業開始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嚴格分離。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金融業基本上是在分業經營和嚴格管制的路徑、框架和模式下運行的。
到上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分業經營的監管模式嚴重損害了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限制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降低了金融市場的效率;由於無法向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實際上也減少了金融消費者效用。於是,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金融業進入新一輪的大松綁、大創新時期。
首先是金融業開始相互購並和滲透,商業銀行並購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下設資產管理公司,並將觸角延伸至創投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等非傳統領域,混業經營迅猛發展。1999年,美國出台《金融現代化法案》替代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金融業進入了全面混業的時代,出現了以花旗為代表的一大批金融超市和金融集團。
其次是金融創新的涌現。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金融創新還處於初級階段,風險相對可控。但在世紀之交前後,金融創新開始升級,大量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充斥市場。金融資產被廣泛證券化,期權、期貨、互換交易盛行,並出現了以信用違約互換協議(CDS)為代表的信用衍生產品,而且產品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以至於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
最後,混業經營和復雜的衍生產品創新帶來了「太大而不能倒閉(too big to fail)」和「太復雜而不能倒閉(too complex to fail)」的問題,大量復雜的金融產品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金融體系就有可能崩潰。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再加上流動性泛濫和次級貸款的推動,最終釀成了2007年下半年的這場金融危機。至此,金融發展與監管模式完成一個完整的輪回:大危機觸發大反思、大調整,大松綁引來大泡沫,大泡沫再次導致大危機。
這場危機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反思就是,金融監管的深度、廣度、嚴厲程度將會進一步加強。原來不受監管的和只受到輕度監管的金融機構,包括對沖基金、股權基金、評級公司等,都要納入監管范圍,以往的監管真空將得到彌補和覆蓋;從監管的深度來看,會進一步深化相關監管標准,完善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監管指標,提高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風險透明度要求;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和內部風險管控將有更深程度的介入和干預。
第二個變化和趨勢是監管者和商業銀行對風險的關注范圍會進一步擴大。
一是除了繼續關注信用風險外,將更加關注流動性風險。英國北岩銀行被擠提時的資產質量很好,資本充足率也很高,但它卻成為英國銀行業近150年歷史中第一家由於擠提而被政府接管的銀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到流動性的沖擊。因此,監管者和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強對流動性的監測和監管,建立流動性應急處理機制。
二是市場風險,這是一個更大的風險源和危機源。此次危機中,正是「一房」和「二房」的「合謀」導致了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最後崩潰。「一房」是指數量龐大的房貸公司,他們向那些沒有收入來源、僅僅依靠高房價支撐的借款人發放了低標準的按揭貸款(即次級貸款),然後把這些貸款賣給了「二房」,即具有政府背景並獲得財政隱性擔保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二房」將購入的貸款進行重組、打包,然後再發行以政府信用為支持的債券,大部分被投資銀行購買用於進一步的金融創新。投資銀行用「二房」發行的債券構建資產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分拆和整合,即資產證券化的平方,甚至n次方,使重新分配後的現金流更好地迎合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不同投資者的偏好。這些經過多道「加工程序」的產品已經極其復雜,投資者根本不清楚它內部的結構,也搞不清它的風險,主要依據評級公司的評級進行投資決策。由於「二房」具有政府擔保背景,評級公司就給了所謂的「AA」和「AAA」評級。政府背景加上高評級使這些證券化資產備受追捧。證券化和證券化的n次方方便了「一房」們迅速地回收資金,用於發放更多的次級貸款,泡沫就這樣被不斷吹大。在這個復雜的鏈條中,只要房地產市場不出現大幅下跌,借款人似乎就擁有足夠的資產清償債務,鏈條的循環就會繼續下去。而當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行時,多米諾骨牌就被推倒了。抵押債券的價格一落千丈,變成有毒資產,整個次貸市場迅速凝結,流動性幾乎喪失殆盡,市場風險演化為流動性風險。購買了有毒資產的銀行被迫進行資產減記,出現巨額虧損,資本被蠶食殆盡,流動性風險進一步演變為清償性風險。危機表明,現代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已經不再限於那些傳統的貸款資產,交易賬戶乃至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市場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盈虧狀況和資本的充足程度,這促使我們必須進一步關注市場風險,特別是那些復雜的投資產品、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最後,我們還應更加關注其他類型的風險,如聲譽風險。銀行是典型的公眾性機構,其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眾的信任。如果銀行的信譽受到嚴重損害,導致公眾、投資者不再信任,就會影響到銀行的流動性,進而影響到銀行的生存。總而言之,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監管者,都需要進一步擴展對風險的關注范圍,從單純的信用風險擴展至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國家風險等等。
第三,危機後,監管當局會更加關注金融機構內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平衡性。
商業銀行出現這么大的問題,形成了這么多不良資產,使人們對金融機構決策的科學性、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風險管控的適應性等均提出了質疑。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的治理和風險管控實際被兩類人操縱著:一類是追求短期回報的股東和高管,另一類是精於模型計算的小團隊。股東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高管追求薪酬最大化,並導致過度追逐高風險高收益的復雜金融資產。而很多高管人員和董事會成員並不了解這些資產的風險,投資決策過度依賴只有極少數專家明白的模型,而董事和高管根本就看不懂,也就無法對風險進行有效制約。在只注重效率而忽視風險的治理架構和激勵機制下,整個機構被貪婪的股東、貪婪的銀行家、貪婪的交易員,以及掌握模型的技術官僚所左右和控制。
危機後,美國政府提出一項重要的干預措施——向金融機構注資的同時,嚴格限制接受注資銀行的高管薪金。然而,這僅僅是一項暫時性的干預措施,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重新構建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分配機制,使董事會不成為花瓶董事,使高管團隊不成為花瓶高管,董事和高管的薪酬必須和長期風險而不是短期利潤掛鉤。
第四,要對商業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組織架構進行反思,對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採取相應的有效監管。
這次危機主要是大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興風作浪而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形成嚴重的「too big to fail」和「too complex to fail」的格局。這些機構實在太大了,他們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起系統性危機。所以政府必須要救助他們。正是由於道德風險的存在,商業銀行更加冒險,不斷放大風險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因此政府和監管當局一定要採取措施,阻止這種現象的進一步發生和蔓延,包括運用反壟斷法對一些並購進行干預。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危機中一些小型商業銀行也同樣遭受滅頂之災,美國近9000家商業銀行中,有400500家小商業銀行關門。所以,太大了不行,太小了也不行,對應「too big to fail」的是「too small to survive」。因此,中型可能會成為一種流行的發展模式。但是到底什麼標準是大,什麼標準是小,又是一門很難掌握的藝術,需要監管部門敏銳的經驗判斷,以及必要的風險提示和干預。
如何打造我國金融機構未來的組織架構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問題。現在我國金融業已經出現混業模式的嘗試,商業銀行開始設立或並購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信託公司,最近又啟動了銀行投資保險公司的試點工作。如果資本市場發生問題,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的風險必然會傳染到母公司,進而影響系統穩定性。所以,需要針對混業模式制訂有效的監管措施。
第一,監管部門要適當干預金融機構無限做大的沖動;第二,要督促金融機構設置內部的防火牆裝置,防止利益沖突和風險傳導;第三,要加強內部管控和並表管理;最後,監管也要具備並表監管能力。我認為,在法律法規和內部管控及監管能力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混業經營的速度還是慢一點比較好,否則就可能失控,釀成新一輪的系統性風險,90年代的混業教訓殷鑒未遠。我們應當加快用於規范混業發展模式、銀行組織架構以及相應監管規則方面的制度建設,先定規則再玩游戲。
第五,對金融創新要有正確的把握。
這次金融危機與金融產品業務創新過快、過猛、過復雜,並失於監控有直接關系。產品太復雜了以至於投資者無法有效識別風險、計量風險,也就談不上控制風險。金融創新本身沒有錯,但是金融創新應當建立在有效的風險識別、判斷基礎之上,而超越風險管控能力的創新是極其危險和有害的。金融創新的發展水平應取決於商業銀行及監管當局對創新風險的識別和管控能力。
首先,要提高創新產品的透明度,充分披露產品的結構和風險,進行更有效的投資者教育,使投資者能夠認識和了解產品的結構和風險。其次,監管者也要對創新產品的結構和風險有充分理解,才能允許其進入市場;最後,參與創新的商業銀行要具備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能夠對風險進行識別、計量和控制。
對我國而言,金融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創新仍是金融業發展的主題。如果我們不創新,我們的金融競爭力就無法得到提高。所以,要把握好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建設、投資者風險教育,以及信息披露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穩妥、適度的前提下鼓勵金融創新。
第六,未來的金融監管標准可能出現較大的變化和調整。
首先,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會更高,8%可能遠遠不夠,提高資本充足率將有效降低銀行的杠桿率,減弱其擴張能力,抑制金融泡沫的形成,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抵禦。
第二,資本質量要進一步提高。除了提高銀行總的資本充足水平外,資本構成要求也會有很大的調整。要提高核心資本所佔的比重,相應降低附屬資本和債務資本的比例,通過提高資本質量提升銀行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第三,監管者不僅要關注單個銀行的危機和風險,還要關注宏觀風險和系統風險,採取帶有反周期特點的監管措施。單個銀行陷入危機和破產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而監管的重點是避免發生系統性危機和全面危機。所以,監管者要更加關注宏觀和系統性風險,採取有效的措施,在經濟擴張期提高資本要求和監管標准;而在經濟下行期適當放鬆,使經濟運行更加平穩,保障銀行資產安全。
第四,更加關注貸款集中度問題。銀行應避免將過多的資產和貸款集中在某個企業、某個行業或某個地區,過度集中的資產結構一旦在該企業、行業或地區出現大的風險和災難時就會威脅銀行的生存。在我國,很多銀行熱衷於「壘大戶」,貸款集中度過高問題較為突出。一旦大企業、大項目出現問題,就會給放貸銀行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第五,要進一步加強透明度建設。要提高商業銀行的透明度,提高金融產品的透明度,提高金融業務的透明度,提高金融風險和金融資本的透明度,使投資者及交易對手了解其產品,了解銀行的風險狀況和對風險的抵禦能力,這有助於降低危機時刻的恐慌情緒。
最後,金融監管要進一步加強境內不同監管機構之間以及國際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境內不同監管部門要加強合作,盡可能避免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減少投機和風險的蔓延;在國際方面,要注意銀行東道國和母國之間的密切合作。中國的商業銀行在海外設立機構,我們就是母國監管當局;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機構,我們就是東道國監管機構。母國和東道國之間必須建立信息共享和危機處理協作機制,才能夠有效地防止風險的蔓延,避免系統性的危機。最近,歐盟和美國提出要建立一個超級監管機構,專門對那些國際化的銀行進行監管。建立母國和東道國監管當局均參與的監管俱樂部,對銀行的全球風險進行監管。監管的國際合作會越來越密切,G20峰會和金融穩定論壇委員會均將加強國際監管合作作為一個重要議題,也必將對全球銀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⑵ 金融危機對基金公司有影響嗎
肯定有影響,股市行情不好,基金也不好發行了。
買賣基金,簡單的說法就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專家幫我們理財,他們收到一定的管理費,然後把期間投資股票賺到的收益還給投資者,當然基金不承諾最低收益,在牛市中可能收益是本金的數倍以下,在熊市則面臨系統性風險,手中的股票在下跌,但不管如何,基金還是專家理財,風險降低的特點的。
關於基金投資的一點心得(原創)
剛才看了一下基金安信的2008上半年報,這只華安發行的封基確實不錯。對我來說,讀基金,特別是封閉式基金的年報,不僅是一個學習投資知識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1998年發行的基金到2008年上半年為止,累計凈值增長650%,也就是如果是投資者在1998年購買基金安信10萬元,現在的基金價值是65萬,這還不算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分紅復利效應。如果算上復利,這只基金現在的價值至少是90萬。比較優秀的還有基金融鑫,自2002年以來,基金融鑫連續五年超越業績比較基準,截至2007年12月31日,基金融鑫累計回報率達404.76%,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僅為183.29%。其他的基金裕隆,開元等也是投資回報相當高的基金。2004,2005是股市大跌的兩年,這兩年,封閉式基金有的還實現凈值增長,而不少股民手中的股票卻一跌再跌。十年間,購買一部汽車的話,現在早就變成為破銅爛鐵,因為汽車是消費品,時間久了,東西會折舊,再好的汽車也一樣道理。但是如果投資基金,如果置業買樓,則在十年間,至少有3倍以上的回報了。以深圳為例,1998年布吉二線關的很多新樓盤才2200元/平方米,到2008年上半年就算是
二手樓也已經漲到6500元/平方米。我想,大家應該懂得什麼叫投資了,或者有些啟發。誰能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收益?還是股票型基金(包括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基金在這十年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國家也大力扶持基金,險資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結果中國基金業十年來的規模增長率達到了110%以上,遠遠超過了一般的保險和銀行存款率。有些股民喜歡自己炒股,結果是交了學費,有的被套,有的本金嚴重虧損,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多嗎?難道股民朋友為的就是體驗漲停跌停的快感?這是極為危險的!
我們要的是投資理念,而不是投機心態,有正確的投資理念,一萬元可以變成十萬,如果投資理念錯了,就犧牲了時間機會成本,十萬就變成一萬。
要知道很多股民在2006-2007年賺的幾倍利潤,僅購入一個中國石油就把以前賺的錢全部「虧」掉了。想想從48元購買的中國石油,如果跌到20元,要漲到原來48,需要多少時間?投資者一定要有強烈的本金和時間觀念,盡量保持本金和時間上的主動。
雖然在2008年的行情中,不少媒體上報道中國基金利潤虧損上萬億,但是,這是一個誤導。畢竟在下跌70%的市場行情中,有不可避免的市場風險,但是現在基金持有的暫時浮虧的股票,不見得現在就是虧損了,也許下一個年度,這些現在浮虧的股票的價格會像2006-2007年度一樣上漲幾倍。
投資者朋友們是不是應該對一些好的投資品種高看一眼呢?中國現在還沒有FOF基金(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產品發行,但銀行和券商卻有這樣的相關產品,
投資者朋友可以網路搜索一下。其實我們也一樣可以構建一個攻防兼備的FOF基金,比如買入80%的封閉式基金,20%的債券型基金。
不管行情是上漲還是下跌,都將是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看中國基金,股票的中報,年報,對我來說,是人生一大享受!堅定做一個價值投資者,您會盈得更多!
-----------2007年豐和凈值3元,市價1.9元套利分析。
------如果您認為自己能找到股市上的大黑馬,白馬,建議您別再浪費心機!
------如果您認為自己玩股票能跑贏大盤,除非您是天才投資專家!
------如果您有一定的閑錢,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可以考慮在股市中進行投資!
------如果您想在股市中安全穩健地分享投資,建議您選擇封閉式基金!
------如果您想不用錢就買到股票,建議您買入高折價高分紅的封閉基金!
------如果您想以小博大,建議您放棄股票,選擇入高折價高分紅的封閉基金!
------如果您想基金不跌不漲都能享受25%收益,建議現在就買入基金豐和。
------如果您以投機的心理進入股市,建議您現在就退出!
------如果您天天想著捕捉漲停板的股票,您將浪費更多的精神與時間!
------如果您天天想著捕捉漲停板的股票,您手上的資金離被套已經不遠!
------如果您天天想著捕捉漲停板的股票,您將錯過享受投資理想收益的機會!
------如果您想簡單地享受投資樂趣和回報,建議您選擇封閉基金或指數基金!
-------下面就以一個基民買入10000股豐和為例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投資封閉基金豐和的基民可以用2元買入3元凈值的基金,享受30%打折。
------投資封閉基金豐和的基民可以用2元得買入3元凈值的基金後,在年底分1.5元的紅利。
------投資封閉基金豐和的基民分了1.5元後,還有1.5元的凈值(市價1元左右)
------投資封閉基金豐和的基民分了1.5元後,每股成本只剩下0.5元。
------投資封閉基金豐和的基民每股成本只剩下0.5元,相對應的是1.5元的凈值(市價1元左右)。
------封閉基金豐和的1.5元的凈值中有0.5元是債券和現金(占凈值30%)。
------封閉基金豐和的1.5元的凈值中有1元是基金團隊精選的優質股票(占凈值70%)。
------讓我們啟用小學的算術:用0.5元債券和現金-0.5元成本=0
------經過0.5元的債券現金扣除成本後,原來的2元成本已經全部收回。
------這個時候還有1元的股票,不等於是白送給這個投資豐和的基民嗎?
------此時,投資封閉式基金豐和的基民還擁有10000股豐和基金。
------股票,開放式基金如果不漲不跌,收益將為0!
------基金豐和(面值3元,市場價2元計算)如果不漲不跌,收益將為25-30%!
------所以,如果您看懂,就明白一些投資者為什麼選擇封閉式基金了!
在行情不明朗的時候,可以配置一些債券型基金,每年可以獲得5-20%的穩定收益,在行情較好的時候,則持有指數基金,則會有較好的回報,另外高折價的封閉式基金,其中的基金安信,安順,漢盛,裕陽等都是不錯的,值得關注。
今年還是有機會的。 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衷心祝您投資收獲!
建議購買老基金,特別是有高折價的基金。我可以給你簡單做個套利演示。
1、A投資者用一元市價買1.5元市值的封閉式基金10000元,也就是10000股,如果5年後不跌不漲,到時封轉開可以得到15000元,收益率是50%。
2、B投資乾用一元市價購買一元市值的開放式基金10000股,如果5年後不跌不漲的話,到時只能得到10000元,收益回報率是0.
而投資,還是要重視價值投資的。一比較,就能看出封基和開基的價值所在。
基金安信從98年到現在的凈值回報率是7倍多,如果加上相關復利,估計十年10倍收益,所以從長遠來說,投資封閉式基金是較好的選擇。
最後希望以上的解釋,有助於新股民對基金的認識,祝大家投資收獲!
⑶ 基金不準空倉是什麼意思,金融監管部門對基金的艙位是不是有標准要求
基金公司審批時都有持有股票百分比的規定,不過也不能怪他們,現在的基民都在贖回,他們必須大量拋出手中籌碼才能應對,這一切就是惡性循環。
⑷ 如何理解中央銀行必須重點加強對存款貨幣銀行的金融監管
有效的金融監管是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
證。而一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制正是進行有效金融監管的必要條件。本文結合金融業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首先闡述了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發展概括,從法律法規、監管方式、內控機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提高金融監管體制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監管;體制;有效性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他又屬於高風險行業,金融體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很容易誘發金融危機。在金融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建立經濟有效的監管體制,對於確保我國金融業的安全性、效率性與高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概述
金融監管所涉及的領域主要有:對存款貨幣銀行的監管;對資本市場和證券業以及各類投資基金的監管;對短期貨幣市場的監管;對保險業的監管;對非存款貨幣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對外匯市場的監管;對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監管等。
二、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雖然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信託法》等基本法以及一系列有關金融監管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對金融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①]。但是這些立法中存在著眾多的原則性規定,缺乏實際可操作性,而且監管內容簡單化,滯後於金融業發展現狀,並且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對一些新興的金融業務、金融產品還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制,在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方面也缺乏法律規范。在法律法規協調方面,大量的行政法規和規章與基本法有眾多不協調之處,甚至有沖突和抵觸。
(二)監管的空缺和不協調
科技的不斷創新,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新型的金融業務(如網上銀行業務等)和金融的信息化(如電子貨幣、網上證券、網路保險等),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國目前對這些方面的監管基本上處於空缺狀態。三大監管主體各司其職,各自為戰,業務交叉較少,這種現象在基層表現得尤為突出,在監管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和局限性。目前的金融監管體製表明金融監管未實現信息共享,監管不協調,存在著重復監管和監管真空,這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有限的監管資源,也影響著監管的效果和質量[②]。
(三)內控機制不健全,自律性監管不完善
金融監管機構獨攬大權,導致了金融機構內部的自我控制的缺乏,容易造成監管越位甚至出現行政性的干預,而且易於形成「監管依賴」———完全依賴於監管機構的監管[③]。然而金融機構內部的自我控制對金融機構的管理有重大意義,它能有效地防範由於金融機構內部的原因而導致的金融風險,也有利於配合金融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在我國目前的金融業中,存在著一部分金融行業組織。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信息披露是指金融機構及時向公眾發布其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有關信息。金融信息的適當披露,對增強金融系統安全與穩定能起到積極作用。它有利於增強金融機構經營和金融監管的透明度,有利於強化市場約束,有利於保護存款人及投資人的利益。而在我國,金融機構一般不會主動披露經營信息,這將對我國的金融穩定有重大的影響。
三、推進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有效性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有效的金融監管需要完善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隨著金融領域對外全面開放,我們需要借鑒國際金融監管的成功經驗和理論基礎,根據我國金融監管未來發展方向,系統規劃我國金融監管法律體系,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權責,實現各方協作,消除監管空白與重疊,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並且相對穩定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創新金融監管方式,改善金融監管手段
由於經濟是發展的,所以金融也要相應發展。在金融發展中,需要不斷改變金融監管方式,加強金融監管。需要改變金融監管方式,由服務型金融監管代替傳統體制下的直接行政審批。從監管手段上看,傳統的金融監管手段長期依賴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金融監管以計劃、行政命令和適當的經濟處罰方式進行。適應金融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改革金融監管體制,需要使用現代化的金融監管手段從以行政命令為主的金融監管向更多地依賴經濟手段監管轉變,特別是由傳統的手工檢查向手工檢查和現代化的計算機檢查互補、以計算機檢查控制為主的方向發展。改善金融監管手段,充分利用各種電子化、信息化操作的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和金融監管水平。
(三)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
2003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了由國務院組織建立金融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幾年來,地方對金融穩定協調機制進行了初步探索,但只有從更高層次上建立穩定協調機制,才能提高穩定協調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更有力地維護金融穩定。從金融宏觀調控看,中國人民銀行與金融監管部門在宏觀調控中也有明確的職責許可權劃分,但還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適應混業經營的要求,成立較高層次的中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管理和協調三大監管主體的監管工作,三大部門相對獨立,在業務上協調監管,信息共享,高層次聯合協調,統一政策,應加強金融監管的合作與協調,逐步形成專業金融監管機構和宏觀經濟調控部門共同組成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
(四)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伴隨著混業經營的加速,跨市場金融創新產品的開發,整個金融市場的協調發展基礎受到很大沖擊,金融監管協調機製作為在新的金融市場環境下的一種制度安排,將對金融監管有效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可以成立一個聯合監管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央行負責人組成,並且從法律上授予該委員會一定的決策權力以協調各監管機構之間在監管工作中可能產生的矛盾。該委員會除了定期組織論壇會議以加快各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外,還需協調各個機構的監管事項,例如安排聯合檢查活動等。
(五)提高金融監管人員素質
金融監管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來講,有待於整個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因為,再完備的制度也需要有人來履行,面對一個基本素質低下的群體,任何制度與規章的約束力與效力都是極其有限的。
四、結語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與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金融體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一個與金融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制正是組成一個功能健全的金融體制的一個重要要素。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業還存在很多問題,究其原因,金融監管體制的有效性不足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國可以採取以下措施構建我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創新金融監管方式,改善金融監管手段;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提高金融監管人員素質,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定會提高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有效性,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穩定和發展。
⑸ 私募基金的發展對金融業有什麼影響
經過多年的快速成長,全球私募基金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高和金融市場的逐步深化,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標市場,同時本土私募基金也顯示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私募基金在全球及我國境內的深入拓展對全球金融資源配置、金融安全、市場穩定和投資者收益都形成了較大影響。
從國際經驗看,傳統類型的私募基金以股權投資基金為主,證券投資基金為輔。但在私募基金的演化與國際化擴張進程中,私募基金經營范圍的綜合化趨勢愈加明顯,私募基金的投資范疇涵蓋了從股權投資到證券市場投資、甚至包括房地產投資等的全方位投資領域。我國私募基金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其雛形是以政府為主導,主要為高科技企業融資的風險投資基金,真正意義上的私募基金發展相對滯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非正規私募基金發展迅速,先期進行風險投資的公司也有相當部分轉為私募證券基金。據2005年人民銀行的一項調查,投資中國證券市場的私募基金總額在7000-9000億元人民幣之間。2006年以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趨向活躍。清科集團發布的2006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當年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基金市場。與國際實踐相比,中國私募基金市場在基金類型、基金資本構成、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等方面都有顯著不同,其主要特點概括如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緩慢,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迅速;外資及中外合資基金占據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主要份額;傳統行業成為私募基金關注的焦點;外資私募基金對中國傳統國有企業和行業龍頭並購案例逐步增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存在方式、運作方式和操作策略較為靈活,但運作不規范的現象較多;私募基金對於擬上市企業項目的競爭十分激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為所投資企業公開發行上市,且以境外上市為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的投資回報率較高,普遍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對私募基金的有效監管滯後。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本土私募基金的發展路徑與國際實踐並不相符,大量的私募基金選擇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形式進入資本市場,偏重於投機套利等資本炒作行為,而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等有助於國民經濟整體福利提升的產業支持不夠,這也直接導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發達現象的發生。
更需要指出的是,曾經興盛一時的風險投資基金也有相當部分並沒有始終堅持其主業,而進入了"短、平、快"的證券市場來獲得短期收益。因此,中國私募基金市場仍是一個不對稱的畸形市場,市場上尚缺乏真正意義的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且由於法律真空使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健康發展受到較大限制。但由於社會信用環境、法律環境已經趨好,證券市場日趨理性規范發展,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的不對稱和不規范的色彩將逐步減輕。
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對未上市企業的投資,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股權融資渠道,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並提升企業整體形象。預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將會繼續提速,同時預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將逐步規范化發展。信託制和有限合夥制將成為私募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私募基金在基金市場分額的比重逐步提高,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將逐漸成為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將成為私募基金的重要投資對象,本土私募基金發展將逐步提速,政府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將逐步規范化。
私募基金市場發展也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在某種意義上也填補了銀行信貸與證券市場的真空,推動了資本市場"脫媒化"的進程。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迎來了業務拓展的新機遇。
首先,可以財務顧問業務為切入點,發展私募基金類中間業務。目前,財務顧問業務已成為各家銀行介入資本市場、開拓投資銀行業務的突破口。其次,開展私募基金託管業務。相對於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投資者對於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作為第三方為私募基金提供基金託管業務,可以有效防止基金管理人違規交易、欺詐客戶及挪用基金資產等行為的發生,因此該項業務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第三,商業銀行應在分業經營的政策框架內,借鑒國外模式研究發起成立獨資或者是控股投資公司的可行性方案。具體可與信譽較好且有全球化運作經驗的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同出資成立投資公司,在國內先行開展私募基金業務。第四,防範商業銀行銀行貸款通過各種渠道流入私募基金的風險。
⑹ 金融監管對貨幣基金有什麼影響
目前的監管政策會讓貨幣基金運作更安全、平穩、預防風險的發生,最直接的體現是:流動性好的收益會變低,還有就是避免盲目擴大貨幣基金規模,貨幣基金規模要與風險保證金相匹配,不然不能新發貨幣型基金。
⑺ 金融危機對基金有哪些影響
我國的基金大部分的投資方向在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
所以 金融危機引發的是股市波動加劇 股市泡沫波滅後 大批股票下跌 基金資產縮水 收益率下降
房地產市場被壓制 以穩定整個國民經濟 所以基金也不賺錢
即便投資實業的基金 金融危及使得企業資金鏈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 企業不會大量投資 而是盡量保留資本 基金收益率下降
⑻ 證券業和投資基金這一領域的金融監管有誰負責
證券業和基金業,目前都屬於證監會監管。請採納啊
⑼ 大資管統一監管時代,對銀行理財和私募基金有哪些影響
【大資管觀察】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分析與展望
隨著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釋放、監管政策的放鬆以及各中介機構的重視,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蓬勃發展,大資管時代到來。整個行業參與機構眾多,資管產品多種多樣,監管標准不一,未來會向著統一監管、市場集中的趨勢發展。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春秋戰國時代
資產管理從廣義上來說,是指投資者將資產投資於相關市場的行為和過程,既可以是投資者管理自己的資產,也可以是受託人管理他人的資產。本文所指資產管理是金融機構等各類中介機構接受客戶委託,本著保值增值的目的,按照與客戶的約定對其資產進行投資,並收取管理費用及業績報酬的行為。資產管理業務起源於18世紀的瑞士,工業革命後經濟格局的變化帶來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上層富裕家族對資產管理的需求劇增,瑞士的金融機構開始向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財富、資產管理服務。
我國資產管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3年以前,這一階段資產管理行業仍處於蠻荒時代,居民資產管理需求不高,只有證券、信託公司、公募基金等少部分機構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市場規范制度供給不足,行業發展並沒有得到重視。第二階段為2003年至2012年,2003年我國保險公司開始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專業化資產投資管理,2004年光大銀行首發人民幣理財產品,銀行理財規模日漸擴大;2005年廣發證券發行了證券行業首支集合資管計劃,券商資管業務逐步開始走上正軌;信託公司在2002年首次試發信託計劃後自2007年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一時期我國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各機構在各自投資領域范圍內從事資管計劃,因此資產配置范圍成為資管產品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信託公司明顯受益於分業監管體系的混業經營模式。第三階段為2013年至今,證監會、保監會相繼擴大券商、基金公司、期貨、保險機構資產配置范圍,各個金融機構資產配置范圍趨同,正面遭遇戰一觸即發,資管行業進入百家爭鳴的新時代。
從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格局看,多元化特徵明顯,我國資產管理監管部門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三個部門;參與機構包括接受正規監管的銀行、信託公司、券商、公募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逐步納入監管體系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私募基金公司,以及完全游離於監管體系之外的各類理財投資公司、民間借貸等;資管產品涵蓋銀行理財、信託產品、集合資管計劃、公募基金、基金專戶、期貨資管、各類保險資管等。
從各類資管模式看,投資范圍方面,信託計劃、銀行理財、基金公司專戶等投資范圍較廣,幾乎覆蓋所有重要資產類別,券商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公募基金、期貨資管計劃主要以標准化證券投資產品為主;投資門檻方面,信託、券商、保險資管等均為私募產品,門檻高,均為100萬元,銀行理財享有公募資管待遇,投資起點為5萬元,門檻較低;公募基金產品最低。投資者人數限制方面,集合信託300萬元以下投資者最多不超過50人,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基金公司是不超過200人,銀行理財、期貨資管計劃等無特定人數限制。產品流動性方面,信託計劃、銀行理財一般要持有到期,流動性較低,公募基金、期貨資管、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都可以定期申購贖回,流動性較高。監管要求方面,信託計劃、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一般需要事前報備或者審批,其他資管產品一般都是事後報備,同時信託計劃、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銀行保本理財等均需要佔用一定資本金,而基金資管、保險資管計劃無資本金監管要求。監管規則以及模式的差異使得各資管機構及產品市場競爭存在不一致性,而且容易形成監管套利。
目前,中國資管行業的多元化、嚴重分割格局既有利於促進行業發展和效率提升,也會因為監管盲區等因素引發監管套利、風險傳染等風險隱患,值得關注。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招商銀行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5年我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到129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16%,居民對於財富的保值增值願望日漸上升,也逐步認可了銀行、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金融服務,雙方信任關系逐步加深。監管部門逐漸放寬資管行業門檻,除了傳統的資管機構,互聯網金融等也開始涉足資管領域,使得整個行業活躍度更高,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投資者所選擇的餘地更大,提升了市場效率。同時,各類中介機構也更加註重布局資產管理行業,這是一類輕資本業務,也各類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重點方向,美國銀行、渣打銀行等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板塊收益貢獻佔比一般在10-30%,相比而言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佔比仍較低,券商資管收入佔比僅為5%左右,未來提升空間依然較大。總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
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國資管行業資產管理規模約為88萬億元,同比增長45%,繼續保持較快增速,預計2016年我國資產管理規模有望達到110萬億元;根據BCG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規模為74萬億美元,2015年有望達到81萬億美元,中國佔比約為16.7%,我國有望成為美國、歐洲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資產管理國家。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資產管理行業交叉持有的問題突出,除了公募基金、保險資管計劃投資限制較嚴外,銀行理財、基金專戶資管、券商資管計劃、信託計劃均可以相互投資和持有,由此各個資產管理產品之間統計數據簡單加總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有的資管產品可能多次相互嵌套,從而上述數字高估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情況,預計上述交叉持有的比例占資管行業總規模的10%左右,不過這不能掩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較快發展的趨勢。
從資管規模/GDP衡量的行業發展深度看,2014年和2015年我國資管規模/GDP比率分別為0.96和1.30,相比較而言,2014年歐洲國家該比率平均為1.24,2013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分別為1.89、0.9和1.18,目前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深度已經逐步與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當,不過仍落後於美國。
就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結構看,2015年末,銀行、公募公司及子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私募基金公司、期貨公司、P2P機構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分別為20萬億元、21萬億元、13.7萬億元(保險資產12.36萬億元,來自第三方的受託資產1.34萬億元)、11.89萬億元,佔比分別為22.7%、23.8%、15.6%、13.5%、17.7%、5.9%、0.1%、0.6%。與2014年相比,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貨資管、私募基金均實現翻番,而信託行業資產管理增速顯著放緩,銀行理財、信託資管在整個行業中的佔比也呈現下降態勢,顯示出整個資管行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的銀行理財、信託資管逐步面臨其他資管機構的趕超。但是,需要看到券商資管、信託資管、基金子公司中的大量資金均來自於銀行以及銀行理財,上述數據低估了銀行資管在整個行業中的重要地位,目前銀行仍是資管行業核心力量和主導者。
資產配置以非標為主
資產管理實質也是一種中介渠道,受託社會閑置資金,用於投資於金融市場、實體經濟等領域,滿足社會資金需求者,從而為社會資金供需兩端搭建橋梁。從資金來源看,主要分為個人客戶資金來源和機構客戶資金來源,個人客戶主要是一般居民客戶和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主要是企業、養老金機構、銀行、財務公司等,受限於統計數據限制,現在仍無法准確估計兩類客戶比例情況,不過機構客戶可能更高,尤其是來自銀行的資金應該是佔比較高。相比較而言,發達國家機構客戶資金來源仍是主流,這與老齡化社會保險、養老金機構資產規模龐大等因素有很大關系。以歐洲為例,個人客戶資產佔比約為24%,機構客戶資產佔比約為76%,機構客戶明顯是資產管理行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從個人投資者資產配置情況看,個人投資者持有的現金和存款比例較高,截至2015年末我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3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這部分存款資金未來仍有投資和財富管理需求;公募基金等資本市場產品近兩年在居民資產配置中佔比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各類貨幣基金因其投資門檻低、流動性好等特點得到青睞;其他資管產品在個人投資構成中佔比仍不是很高,這可能與各類資管產品門檻仍較高、個人投資者不了解等因素有較大關系。
來自於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的資產通過銀行等中介機構配置於金融市場、信貸市場、實業投資等各個領域。客戶資產的配置情況一是取決於不同周期下的資產配置偏好,另一個是取決於機構資產配置能力。資產投資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類資產配置的把握,實證研究表明,投資組合收益情況90%以上取決於資產配置戰略。根據美林投資時鍾理論,經濟上行、通脹下行時期,應主要配置股票;經濟上行、通脹上行時期應主要配置大宗商品;經濟下行、通脹上行,應主要持有現金;經濟下行、通脹下行時期,應主要配置債券。另一方面,不同機構資產配置范圍和能力也不同,當前各類金融機構資產配置范圍基本相差不多,即使個別領域有所限制,但是依然能夠通過其他方式繞道實現,諸如銀行無法進行實業投資,但是依然可以通過信託計劃、資管計劃實現,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雖然無法直接進行借貸,仍可以通過投資收益權、債權等方式實現為客戶融資。因此,各類金融機構資產配置能力是其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市場核心競爭力。
從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資產配置狀況看,以股票、債券、現金存款、其他類進行劃分,截至2015年末,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股票資產佔比為8%,債券資產佔比19%,現金存款類資產佔比29%,其他類別資產44%。可以看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資本市場投資佔比不高合計為27%,而其他類主要是實業投資以及非標准化資產投資佔比高。2013年,歐洲資產配置主要為股權類資產佔比33%,債券投資佔比43%,現金存款類佔比為8%,其他類資產佔比為16%。與歐洲資產管理行業資產配置相比,我國資管行業資產配置現金存款類配置比例過高,股權配置略低,這可能源於我國直接融資佔比低,更多資管資金以非標准化金融資產形式實現實體企業融資。
資管行業參與者眾多
實際上,資產管理產品從設計到最終銷售需要經歷產品設計、銷售、監管監督、投資者購買等環節和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有人的參與和掌控。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涉及機構眾多,本文以接受監管的正規機構為對象,研究當前行業參與機構和人員數量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類金融機構2503家,從業人員3415010人;信託公司68家,從業人員16683人;證券公司115家,從業人員222802人;保險公司180家,從業人員904252人;期貨公司153家,從業人員為30000餘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00家,17939人。其他私募基金公司、P2P機構等尚未正式納入監管范疇,信息披露不透明,行業門檻較低,機構數量眾多而且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大資管時代,各金融機構競合是主旋律。競爭方面,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監管放寬,各金融機構仍在加快圈佔市場,搶占市場份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產品同質化較高,特色產品較少。但,長期看,資產管理行業逐步將會向著更加專業化、差異化方向發展,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市場結構也會逐步趨於集中化。從各金融機構稟賦資源看,銀行客戶資源豐富,資管模式逐步成熟,但是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問題突出,理財業務內控、監管等制度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本市場投研實力強大,但是創新發展能力有待提升,國內資本市場運行不給力,導致相關業務開展不順暢;信託公司在實體投融資領域有優勢,但傳統業務領域發展空間收窄,轉型方向、進程仍不明朗;保險公司具有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的優勢,不過保險資管受託資金來源主要是保險資金,資金來源受限,由買房向賣方的轉變需要適應市場檢驗;期貨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時間短,面臨人才、業務模式等方面困擾。
在合作方面,各資管機構也持續強強合作,諸如銀證、銀信、信證合作模式,增強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聚合力和專業化。以資管產品銷售為例,目前,銀行可以代銷各類資管產品,銀行已成為保險、基金等資管產品最重要的銷售渠道,證券公司可以代銷保險產品和信託產品,保險機構也可以代銷公募基金,相比較而言僅信託公司無法代銷除信託以外的其他金融產品。建立更為廣泛的互銷渠道有利於建立更加寬廣的資產管理平台,以更多豐富多樣的產品服務滿足資產管理需求更加多樣化的投資者,提升客戶忠誠度和粘性,也可以進步增加收入來源。
總體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仍處於粗放發展時期,資產管理鏈條扔不完整,專業化程度不足,缺乏資產管理高端專業人才以及資管產品評價和咨詢機構,行業發展透明性低,投資者面臨的投資風險不容忽視。
資管行業的四大趨勢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仍在加快發展,未來四大趨勢值得關註:
第一,資產管理行業頂層設計有望加快。目前,我國資管行業受到分業監管影響,處於分割狀態,還有部分領域未有覆蓋。從目前看,各個資管產品模式不一,標准不一,起點就不同,導致各類之間相互嵌套規避監管要求,形成行業發展虛胖,隱藏了金融風險。因此,監管部門正逐步加快行業頂層設計推動,實現各機構平等競爭,行業有序發展。
第二,資產管理行業專業化發展加快。資產管理行業的專業化主要涉及一是經營專業化,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不斷重視資管業務發展,加快建立資管子公司或者事業部,持續推動資管業務專業化發展;二是定位專業化,各金融機構需要根據自身特色發力特定資管領域,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實現差異定位、特色經營;三是人才專業化,不斷培養和引進更為專業化的資產管理人才隊伍,人才是支撐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核心因素。
第三,資產管理行業產品國際化、標准化、多元化加快。目前,我國資管行業產品較為單一而且同質化,私募業務多,流動性差,產品配置也不夠豐富。未來,資管機構會根據客戶需求進一步加強資產配置的全球化,增強投資分散度,加強標准化產品供給,滿足更多非高凈值人群的投資理財需求,或者針對老齡化趨勢,研究養老理財等,實現產品聚焦和細分市場聚焦。
第四,資產管理市場集中度逐步上升。目前,我國資管行業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在行業逐步開放的背景下,各機構加快搶占市場,做大規模。隨著市場逐步飽和以及競爭水平提升,部分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資管機構逐步被市場淘汰,實現行業優勝劣汰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有效提升行業集中度,促進有效競爭和行業創新發展。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⑽ 金融危機對基金有影響 么~
是定投的好時機
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日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