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基金會怎麼注冊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英國屬地中的百慕大、英屬維爾京、傑西及英聯邦成員中的巴哈馬、薩摩亞、塞席爾、模里西斯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都是世界著名的離岸中心和金融中心。英國更是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市場體系成熟,經濟發展程度高。英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對國內經濟有重要影響。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是英國提高就業,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的重要戰略。近年來英國經濟克服了世界經濟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保持了穩增長、高就業、低物價、福利改善的運行態勢,實現了過去200年英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個最長的經濟持續增長期。
英國基金會的注冊有什麼要求呢?怎樣才能注冊?可以不用去到英國就能注冊嗎?相信有想注冊英國基金會的朋友肯定都有這些疑問,讓我們慢慢來講講這些疑問吧!
首先,可以不用去到英國在國內就能直接注冊英國基金會,找個代理注冊,很簡單只用提供本人資料即可。
注冊英國基金會需要的資料:
基金會名稱
名稱標准格式為: XXXXX FOUNDATION
基金會注冊性質
基金會的注冊性質為非盈利公司
基金會注冊資金
注冊資金政府要求為10英鎊(非盈利不能超過10英鎊)
基金會注冊時間
從遞交文件辦理到文件到大陸約10-15工作日
基金會注冊資料
至少提供一位注冊自然人成員的身芬正 hu照 (無國籍限制,滿18周歲即可)
基金會注冊流程介紹
查名--> 提供自然人信息 ---> 法務做合同 ---> 預交50%定金 --->寄出文件---> 收到文件付餘款
注冊完成後資料文件:
1:注冊證書2:CAR 3:公司登記冊4:股票頁5:IN01 6:章程 7:次會議記錄 8:查冊報告 9:代理人證明10:印章(公章/鋼印/圓章)11:精美文件盒。
❷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什麼
世界自然基金會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過去叫做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於1961年9月11日成立於瑞士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莫爾各斯(Morges),創始人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標是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40多年來,在多方的支持下,WWF成長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獨立性非政府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我們擁有47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12000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使命
WWF's mission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1980年,WWF正式來到中國,1996年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此後陸續建立了七個項目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70多名員工,開展了包括物種、森林、淡水、能源與氣候變化、環境教育和野生物貿易等多方面的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最終目標是制止並最終扭轉地球自然環境的加速惡化,並幫助創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為達到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意欲通過以下途徑以達到保護自然及生態進程的目的。為此WWF致力於: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❸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中國項目
WWF在中國的工作開始於保護大熊貓。1980年,WWF作為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開始在四川進行大熊貓的研究工作。1985-1989年,WWF和國家林業局成功合作開展了第二次全國大熊貓調查,隨後制定了全國大熊貓保護計劃,並經國務院批准實施。1999年,WWF與國家林業局又共同啟動了第三次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調查,所獲得的科學詳實的數據為中國日後大熊貓保護奠定了基礎。此外,WWF還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及西部開發對熊貓棲息地影響等研究項目,這些研究為WWF的實地保護項目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1997年,WWF在四川省的平武縣啟動了「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ICDP)。項目在幫助當地機構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的同時,還試行了當地社區發展替代生計的開發,以減少社區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的壓力。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王朗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和反偷獵巡護、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和保護區管理、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以及周邊社區的發展等方面,已成為保護區管理的典範,,並為大熊貓的野外保護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在2002年,WWF將平武ICDP項目擴大到整個岷山景觀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使大熊貓保護工作由單一點上的保護,發展到跨越行政地域界限、以整個岷山的區域性大熊貓棲息地及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為目標的新階段。同年,WWF還啟動了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限秦嶺山系的保護。秦嶺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可持續經濟發展項目覆蓋了整個秦嶺地區,項目旨在探索和建立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有效手段和機制,以及可持續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模式。 濕地與淡水保護
WWF在全球50多個流域開展濕地與淡水保護及流域綜合管理示範工作。在1998年洪水之後,濕地和淡水生態系統保護也成為WWF在中國的主要工作領域之一,通過與國家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合作,先後在濕地恢復、濕地替代生計、濕地保護區網路建設、重建江湖季節性生態與水文聯系、提名國際重要濕地、濕地宣傳教育、流域綜合管理政策倡導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1999年,在WWF荷蘭分會的支持下,「攜手保護生命之河」長江項目首先在湖南啟動,在西洞庭湖、青山垸(湖)、西畔山洲等開展濕地恢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工作,通過發展濕地替代生計、促進社區共管、協助建立保護區並不斷提高其能力、宣傳教育等途徑,推動洞庭湖地區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同時,支持江西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總結鄱陽湖流域綜合管理的經驗與教訓,以此推動洞庭湖流域、赤水河流域的流域綜合管理工作。
在此項目的影響下,2002年匯豐銀行(HSBC)通過其「投資大自然」項目支持WWF在湖北啟動了以「重建江湖聯系,恢復長江中游生命網路」為目標的「恢復長江生命之網」——WWF-HSBC長江項目,開展了湖北省濕地保護網路建設、推動「灌江納苗」工作以重建江湖聯系、實施基於社區的濕地保護與恢復示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作為白鱀豚和江豚棲息地的天鵝洲故道群濕地保護等項目,這些工作將為恢復江湖聯系、探討長江中游湖泊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建設長江中下游的濕地保護網路與白鱀豚江豚等珍稀物種保護網路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與此同時,WWF建議並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共同資助成立了「國合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該課題組於2004年10月向國務院提交了《推進流域綜合管理,恢復中國生命之河》的政策建議報告,為促進中國流域水資源、流域生態系統的「良治」出謀劃策。報告中建立「長江論壇」的建議已被27家單位採納,首屆長江論壇於2005年4月在武漢成功舉辦,通過了《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一致贊同通過對長江流域實施綜合管理,來確保實現防洪安全、飲用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等三大目標。
WWF一直與國家林業局等合作,推動《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制訂與優先項目實施等,提名國際重要濕地、支持濕地類保護區的基礎調查、保護區管理人員培訓、濕地類型保護區的管理等。在WWF的協助下,2002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和2005年2月2日,中國兩次新增23個國際重要濕地,其中2002年新增的14個國際重要濕地被WWF總部評為來自中國的第一份「獻給地球的禮物」;與國家林業局、上海市農林局合作開展「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管理項目」,探索「國際重要濕地」的建設與管理;與國家林業局等合作,組織了2004年、2005年長江中下游六省市的同步水鳥調查,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保護區網路建設和國際重要濕地的提名工作準備了詳實的基礎數據。
WWF還與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共同合作,自2001年以來連續組織「濕地使者行動」,分別以「把知識帶回家鄉」、「走進國際重要濕地」、「追尋通江湖泊」、「生命之河:從高山到大海」、「還長江生命之網——長江行動」等為主題,在全國各地系統地開展了濕地科普與宣教活動和調查工作。累計參與競標社團有226個,有131個大學生環保社團、1500多名師生成為濕地使者直接參與到該活動中來,足跡踏遍中國黑龍江、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的20個省、市、自治區和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緬甸5國境內的湄公河流域,直接將濕地保護、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知識傳遞給數百萬濕地地區的基層幹部與群眾。 森林的發生和發展時代,距今已有6億年的歷史,經歷了裸蕨類草叢、小型森林和蕨類森林,最終發展到今天被子植物佔主要地位的新生代森林。
中國疆域廣闊,自然條件復雜,森林資源豐富,但是,森林自由生存的生態環境始終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侵害。在距今8000-7000年前原始農業出現時,森林的砍伐即已開始。隨著農田的開墾、生活需求的增加以及不斷發生的戰亂和社會動盪,在中國國土范圍內,森林覆蓋率從距今四五千年的60%下降到明末清初的12。5%。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森林資源得到一定的恢復,1973年到1998年開展的五次森林資源清查報告反映出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從12。7%增加到16。55%,森林蓄積
量從86。56億立方米增加到112。67億立方米。但是,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仍在世界排名120位以後,並且與森林密切相關的生態問題表現十分突出,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江河斷流、地質災害頻發、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生態惡化的現狀,增加森林資源及其質量,中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相繼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程在內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中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其對中國生態建設的長期影響將不斷體現。
WWF北京辦事處林業項目結合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在長江上游岷山地區以及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開展了大熊貓和東北虎棲息地森林保護和恢復項目,向國內介紹並引進了最新的景觀保護理念和方法,通過建立保護區、提高保護區管理有效性,及探索社區和企業參與的共管機制,使呈現破碎化的棲息地得到連接和恢復。同時,為了提高中國森林資源的質量和可持續利用,把森林認
證和產銷監管鏈認證引入中國,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的國內標准,幫助森林經營單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了減少中國進口木材需求增長對南美、東南亞等天然林豐富地區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WWF北京辦事處成立了中國森林貿易網路(CFTN), 鼓勵在中國(包括香港和台灣)的從事木材貿易和生產的廠商,通過加盟全球森林貿易網路組織,促進合法採伐和貿易,推動可持續森林經營和可信賴的森林認證。與此相關的大豆和棕櫚油圓桌會議(RSPO)也是林業項目的工作重點,旨在鼓勵有影響力的廠商通過參加圓桌會議承諾促進有利於森林土地可持續發展的經營。 「人類是可持續性發展關注的中心,他們有權利與自然和諧相處,過一個健康而有價值的人生。」——《里約熱內盧宣言》(1992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頒發的活動證書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被正式提出後,即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這一戰略的實施意味著人類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和對變革的呼喚,意味著人類需要重新認識和調整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而這種調整即意味著人的思想與行為的深刻變革。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為全世界人民把一個聽起來抽象的概念——可持續發展——轉為現實」 ,這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教育的任務。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它提供了人們將社會理想轉為現實的能力。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了解到威脅人類未來的世界問題:如貧困、環境惡化、健康、沖突和人權的侵害等之間的復雜而互相關連的關系;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人們將掌握為了可持續的未來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並具備進行積極的社會變革所需的價值觀、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建設一個認知人類尊嚴的人道的、平等的、和關懷的和諧社會。」
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在中國的開展,以實現WWF的最終使命,1996年,WWF在北京正式設立辦事處之時,就創建了教育與能力建設項目(原環境教育項目)。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與發展,該項目始終貫徹「能力建設、資源開發、政策影響和網路構建」的工作策略,並通過與中國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等政府部門,高校學術科研機構,社區,宗教團體以及地方相關NGO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項目,成功地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理念、內容和方式方法引入中國的正規教育和社區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
教育與能力建設項目在中國開展的項目有「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青少年愛水行動」、「香格里拉河流與湖泊」、「巴珠可持續社區」、「滇西北社區能力建設」、「藏東社區保護與和發展」、「地球的孩子」 等。同時,該項目也為WWF 在中國的其他項目提供教育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支持,並承擔資源開發、經驗總結和成果分享的職責。 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
「我們現在對減緩氣候變化採取的行動越少,未來需要適應氣候變化的難度就越大。」 --Stern Review
在過去的100年裡,地球溫度已經上升了0。74攝氏度;北極氣溫升高是全球
平均值的兩倍,北極海冰每10年以3%的速度消失;地中海、非洲南部和部分南亞地區的乾旱趨勢加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乾旱的時間和強度增加,強降水和熱浪發生的頻率增加,熱帶颶風的強度加大;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地球65萬年以來的最高值,比工業化前約高35%。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再次證明了全球氣候變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90%是因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所致。眾多獨立的研究表明,人類只有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才能避免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人類和全球經濟產生災難性影響。我們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前提是一些必要的決定必須在近幾年內達成。
緊迫性:需要在未來五年內,真正落實推動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政策和措施;任何延遲都會加大減緩氣候變化的難度和成本; 野生物貿易項目
TRAFFIC (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創建於1976年,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合作支持成立的野生物貿易研究項目,其目標是確保野生物貿易不會對自然環境構成威脅。
TRAFFIC 總部在英國,全球共設立了21個辦公室,形成一個全球性工作網路,是全球最具規模的野生物貿易監測組織。TRAFFIC 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協助CITES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開展工作。在這方面,TRAFFIC已積累了近30年的經驗。
1996年,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 East Asia)開始在中國開展工作,並於2001年在WWF辦公室設立中國項目,即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TRAFFIC East Asia - China Programme)。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在中國的項目力求以葯用動植物資源保護為切入點,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醫學界、高等院校以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使葯用動植物的使用逐漸找到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又有效地遏制非法的野生葯用資源貿易。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強調TRAFFIC在野生物貿易過程中的預警作用,通過定期的市場調查,對可能因貿易導致瀕危的野生物種,提前向有關部門發出預警,以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貿易不造成物種的瀕危。
每年,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將定期出版通訊,介紹瀕危動植物資源的現狀,探討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法,交流國內外野生動植物貿易及其控制的信息。
通過在中國開展的各項工作,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希望能夠為制止非法野生物貿易、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物多樣性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教訓,與國內外各個不同的組織一同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更多的貢獻。 全球協作,走向哥本哈根,實現中國的低碳未來
WWF
氣候變化給人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在未來50年內,全世界必須改變生產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如此巨大的變化需要我們的領導人制定良好的政策,並迅速行動。
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一份為工業化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設定具有約束性目標的國際法律文件。所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成員國將於2009年12月齊聚丹麥哥本哈根,就2012年之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進行協商。這次的全球新協議是我們使全球氣候變化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的重要機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在與許多合作夥伴——民間社團、政府、社區和私營部門共同努力,以實現公正、有效、科學的全球氣候協議。
WWF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協議的期待
WWF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協議為使全球實現清潔能源經濟,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性影響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WWF希望看到我們的領導者們就形成一個公正、有效以及科學的氣候變化協議達成共識,此協議應包括:
# 到2050年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0%
# 202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
# 到2020年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
# 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脆弱的國家採取措施適應氣候變化
# 為向低碳經濟過渡提供便利
# 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技術,以及足夠的資金和能力建設
# 支持WWF的零砍伐森林目標 黃海——生物多樣性之海。在2006年12月發表的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的指導下,中國和韓國當地社區即將擔當起黃海生態區的保護義務。2007年9月7日,為期7年的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在北京啟動。
保護黃海里的生命
廣闊的黃海海域被中國和朝鮮半島環繞著,其大陸架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享受著黃海豐富的漁業資源。WWF將包括黃海、渤海和東海北部在內的460000平方公裏海域劃定為「黃海生態區」,該生態區被確定為WWF全球最優先保護的200多個生態區之一。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的目標是使海洋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完整,並使海岸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松下電器為本項目提供了全部資金保障。
2008年9月7日,WWF與韓國海洋研究院(KORDI)正式公開接受小額基金的申請,這些小額基金將用於支持地方社團和組織的宣傳保護活動。
以優先保護區為基礎的行動計劃
2002年7月,WWF、韓國海洋研究院(KORDI)及韓國環境研究所(KEI)三方啟動了黃海生態區規劃項目,通過科學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需的關鍵棲息地,來確定優先保護區域。作為該研究項目的成果,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於2006年12月被公布。該圖已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採納。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將以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以黃海生態區為基礎,支持中國和韓國的當地社區開展具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
願景宣言:黃海生態區支援項目將與合作夥伴攜手實現如下願景:到2020年,讓黃海中所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棲息地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讓最有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的物種種群得到恢復和發展,並改善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使之發恢全部服務功能,造福沿海社區。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獨立的環保組織,WWF在淡水保護、森林保護、氣候變化、野生動植物貿易等方面已經具有相應的領導力和影響力。WWF也開始拓展其傳統的業務領域,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與上述保護項目密切相關的跨項目的政策領域工作。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項目(簡稱為政策項目)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科學發展」即可持續發展,也承擔WWF全球網路之間與中國相關的政策工作的溝通、協調和實施。
啟動與開展政策領域的工作,一方面來自於WWF相關保護項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實現WWF在2007年北京年會上發布的有關生物承載力和生態足跡這兩大目標的保證措施之一。我們期望通過加強對政策的影響和關注,注重各領域間的相互聯系,使得政策項目為WWF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務,進而提升WWF的影響力,為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按照WWF中國項目辦公室「五年保護發展計劃(2005~2010年)」,為應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政策項目將著力於以下三個主要方向:即貧困與環境(包括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消費或可持續生活方式(生態足跡)和貿易、投資與金融(是對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方式方面的有力補充,目的在於「綠化」供應鏈環節。此外,政策項目也承擔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的聯系和合作事宜。
開展的政策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貿易與投資、銀行信貸原則和生態足跡等方面。
推動可持續的對外貿易與投資
世界自然基金會
2007年4月,WWF發布了《重新思考中國境外投資》報告。由於中國對外投資飛速發展,整個世界都需要重新考慮現有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報告建議在自然資源供應方、產品和服務生產製造方以及消費方之間建立對話機制,促進全球循環經濟。
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已處於全球前列,但是也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向可持續貿易方式轉變、減少中美與中歐之間摩擦、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等。WWF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在內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合作,旨在尋找可持續性貿易機會,促進外貿結構升級,探索可持續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同時,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公司在海外對自然資源(比如木材)投資時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合作並協調全球網路資源,對經濟和環境效益進行綜合分析,推動海外投資的可持續性發展。
銀行信貸原則
WWF期望與相關的金融研究機構合作,分析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進程及其發展趨勢,通過引入國際上公認的環保信貸原則,提升國內銀行的環境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策略在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服務業的推廣。WWF正在與國內重要的銀行合作,分析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後的發展趨勢,探討引入可持續的信貸原則的可行性,為國內銀行業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生態足跡研究
「生態足跡」是計量人類對生態系統需求的指標,包括人類擁有的自然資源、耗用的自然資源、以及資源分布情況。WWF(中國)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合作開展了「中國生態足跡」的研究。《中國生態足跡報告》將致力於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促進中外專家之間的聯合研究、並為中國高層領導決策提供政策建議。國合會和WWF共同委託總部位於美國的環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來負責研究和分析工作。該項目的中期研究報告將於2007年11月份完成,最終報告將於2008年上半年發布。 對環境的廣泛關注已經改變了商界人士看待世界的方式。與他們的客戶、股東、員工及其家庭一起,他們日益認識到保護自然是符合每個人的利益的。他們相信,為了我們自已的安康,也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行動來保護我們地球上的自然財富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
自然保護的社會呼聲日益響亮,這一外在動力正推動著商界加強與WWF及類似機構的合作。因為這種合作既能為企業帶來收益,也能為自然界帶來益處。
WWF企業合作夥伴正是為設在中國的企業提供的交流與合作平台,我們希望與那些承諾承擔社會責任,並希望成為改善環境而努力的企業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❹ 何深靜的科研項目
1. 「三舊改造政策下的珠三角城市社會空間重塑」,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萬,項目負責人,2012.01-2013.12。
2. 「政體理論視角下的城市更新 及社會空間重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重點培育項目,20萬,項目負責人,2011-2013。
3. 「跨學科視角下的中國新城市空間的生產與演變:國家、市場與社會」, 中山大學985辦公室「青年骨幹教師培養」項目,27.5萬,項目負責人,2011.06-2011.12。
4. 「廣州的兩次紳士化浪潮及其社會空間後果」,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4.5萬,項目負責人,2011-2012。
5. 「大事件對城市社會空間的影響研究,以廣州2010亞運會為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15萬,項目負責人,2010-2012。
6. 「中國大城市紳士化現象研究,以廣州為例」(基金號:40801061),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萬,項目負責人,2009-2011。
7. 「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985科研啟動基金」,15萬,項目負責人,2009-2011。
8. 」揚州市老城區公房改造政策研究」,德國技術合作公司(Deutsche Gesellschaft fu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GTZ)) 委託項目,18.5萬,項目負責人,2010.01-06。
9. 「中國城市社會來臨與智慧城市設計及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0萬,項目組主要成員,2012-2015
10. 「智能化城市犯罪機理研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41171140),60萬,項目組主要成員,2011.8-2015.12。
11. 」中國快速城市化下的移民村落發展:對貧困和貧民窟政策的啟示」(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Villages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Poverty and Slum Policies), 英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基金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以及英國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聯合資助項目,33.3萬 英鎊 (333萬人民幣),項目主持人:英國卡迪夫大學吳縛龍教授、Chris Webster教授, 本人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010-2012
12. 「管治、邊界與城市公民權」(Governability, borders and urban citizenship), 德國科學基金會(DFG) [SPP 1233, no. BR 3546/1-2],9.8萬歐元(98萬人民幣),項目主持人:Werner Breitung 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Luigi Tomba教授,本人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009-2010。
13. 「2010廣州亞運會的社會空間影響」 (Social legacy of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三得利-豐田經濟學及相關學科國際中心(LSE Suntory-Toyota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STICERD)) 資助項目,2萬英鎊(20萬人民幣),項目主持人: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申鉉邦博士,本人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009-2010。
14. 「中國城市貧困與財產權變化」(Urban poverty and property rights changes in China),英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基金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及英國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聯合資助項目,260,000英鎊(260萬人民幣),項目主持人:英國卡迪夫大學吳縛龍教授、Chris Webster教授,本人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006-2008。
15. 「城市貧困鄰里及新城市貧困人口的生活機遇」(Urban poverty neighbourhoods and life chances of the new urban po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英國城市與區域研究基金會資助項目 (Foundation of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Research Grant),項目主持人:英國卡迪夫大學劉玉亭博士,本人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005-2006。
16. 「轉型期中國新城市貧困和低收入社區研究」(New urban poverty and changing low-income communities under market transition),英國科學院研究基金項目 (The British Academy Larger Grant Scheme, LRG-37484),項目主持人:英國卡迪夫大學吳縛龍教授,項目組主要成員,2004-2006。
17.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和鄰里變化」(Socio-spatial segregation and neighbourhood change in urban China),英國科學院研究基金項目(The British Academy),項目主持人: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吳縛龍教授,項目組主要成員,2002-2003。
18. 「以房地產開發為導向的舊城再開發--上海的實證研究」(Property-led urban redevelopment in Shanghai),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中國城市研究網路資助項目(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項目負責人,2003。
❺ 自然基金會是個怎樣的機構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52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約12000個環保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作為一個主要的環保項目籌集者、一個值得信賴的資金掌管者、一個高效的經營者,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與各國、各級政府、各國際性機構及其他非政府組織及項目執行地的當地民眾通力合作來達到其環保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創始階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也曾幫助建立了一個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自然保護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1960年,赫胥黎前往東非,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該地區野生動物保護活動的顧問。回到倫敦後,赫胥黎在《觀察家》報上發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國公眾。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類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壞動物棲息地,捕殺野生動物,那麼該地區的野生物種在20年內就會毀滅殆盡。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國引起轟動,公眾們開始認識到自然保護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赫胥黎收到許多公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一位名為維克多·斯托蘭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創立一個國際組織來籌集保護自然的資金,但斯托蘭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適合親自創辦這樣的組織。赫胥黎於是與英國自然保護組織總幹事鳥類學家馬克斯·尼科爾森取得聯系。
1961年,尼科爾森召集了一批科學家和公共關系專家,均贊同成立斯托蘭所建議的基金會。由於新成立的基金會計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攜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總部遷到瑞士日內瓦湖北岸莫爾日的一個小鎮,他們決定將基金會的總部設立於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其十分歡迎。在雙方合作協議書上這樣寫到:「我們將共同努力,去喚起公眾的意識,讓世界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於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為慈善團體登記注冊。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個國家計劃於1961年11月23日在英國建立,愛丁堡公爵擔任主席。12月1日,美國也繼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機構,接著是瑞士。
❻ 英國基金會可以申請嗎
注冊英國基金會需要的資料
1.公司名稱:英國公司名稱取名自由,名稱要英文全部大寫FOUNDATION,結尾
2注冊人信息:1人(年滿18周歲,無國籍限制)。提供身F證或護照
3.注冊資本:注冊資金要求為10英鎊(非盈利不能超過10英鎊)無需驗資,無需到位,不會顯示在公司注冊證書上。
4.注冊地址:英國實際地址
5.注冊時間:7-10個工作日
從事區塊鏈項目注冊非盈利基金會的優勢,非盈利基金會的形象也更符合區塊鏈的精神。非盈利基金會注冊資本這個也代表你後期承擔的責任,不會超過注冊資本。
❼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政策項目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創始人認為,組織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各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於是該組織展開了國家計劃項目,在各國所籌集的基金的三分之二轉交給瑞士莫爾日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以此來開展國際間的項目活動,其餘的則歸各國分支機構支配。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起初的三年裡,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各種生態保護項目籌集並捐助了大約一百九十萬美元,其中大多數是由個人捐贈的。例如,在英國《每日鏡報》上登載的一篇關於這個組織的文章,使得英國公眾在一個星期內就捐款達6萬英鎊。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大多數資助項目都比較小。世界自然基金會早期還為肯亞馬薩馬拉禁獵區提供了一個推土機和旋轉割草機;資助哥斯大黎加對白蝴蝶猴的調查;幫助國際鳥類組織韓國分會主席金教授參加在紐約的國際會議和在西雅圖舉行的世界國家公園大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對諸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組織這樣的國際性組織捐贈資金的數目都比較大,它同時也資助查爾斯.達爾文基金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開展的一些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仍在支持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態保護工程,並幫助厄瓜多政府建立了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以控制新的物種對島上原有物種的侵害,同時建立了研究、訓練和教育計劃。加拉帕戈斯群島可以作為生態旅遊與科研、保護和諧發展的一個典型例子。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的科托多納納國家公園是西班牙帝鷹和山貓最後一片生存地,世界自然基金會始終支持著這片濕地的保護,並強烈反對給沼澤地進行排水,用來灌溉海岸農田和擴大旅遊設施的建議。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幫助下,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已發展成為跨越五大洲,擁有15個分支機構的網路團體。它在說服各國政府保護物種,加強控制野生動植物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作為一個各國政府願意與之合作的民間團體的形象表明,這個組織在為政府各項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所施加的影響和力量恰當分寸。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各國政府的和善關系使其能夠開展「債務換自然」的交易。在此交易中,許多國家的債務款項被轉而用來作為該國自然保護活動的資金。這種債務換自然的交易已在許多國家進行,其中包括厄瓜多、菲律賓、波蘭、尚比亞。
·1986年,作為該組織25周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世界自然基金會邀請了世界五大宗教的領袖來到義大利的歷史名城阿西西進行為期兩天的聚首。之後,宗教領袖們宣布自然保護是他們各自信仰中的一個基本要素。這導致了一個國際保護網路的建立,包括七個宗教在內。通過這一網路,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宗教團體一起去實現共同的目標。
❽ 注冊英國非盈利基金會需要哪些條件
現在很多人在英國注冊公司的,注冊英國公司需要的條件有
董事股東信息:注冊要求必須一位以上大於等於18歲自自然人擔任董事股東,但無國籍限制;
注冊資本:注冊資本無限制,必須在1英鎊以上,注冊資本無需驗資
董事股東的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
注冊公司的名稱。公司名稱必須只能是英文。(提交與我司名稱可以在3個以上,以便查詢是否可以注冊,名稱的結尾可以是limited、co.,ltd、co.,limited,不可帶有銀行、信託公司相似的意思結尾)
而注冊非盈利基金會的條件是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差別還是名稱上的下別,基金會的名稱是FOUNDATION結尾的。
還有基金會的注冊比普通個是注冊價格高。需要詳細了解的可追問。
❾ 怎麼注冊英國基金會
可以不用去到英國在國內就能直接注冊英國基金會,找個代理注冊,很簡單只用提供本人資料即可。
注冊英國基金會需要的資料:
基金會名稱
名稱標准格式為: XXXXX FOUNDATION
基金會注冊性質
基金會的注冊性質為非盈利公司
基金會注冊資金
注冊資金政府要求為10英鎊(非盈利不能超過10英鎊)
基金會注冊時間
從遞交文件辦理到文件到大陸約10-15工作日
基金會注冊資料
至少提供一位注冊自然人成員的身芬正hu照 (無國籍限制,滿18周歲即可)
基金會注冊流程介紹
查名--> 提供自然人信息 ---> 法務做合同 ---> 預交50%定金 --->寄出文件---> 收到文件付餘款
注冊完成後資料文件:
1:注冊證書2:CAR 3:公司登記冊4:股票頁5:IN01 6:章程 7:次會議記錄 8:查冊報告 9:代理人證明10:印章(公章/鋼印/圓章)11:精美文件盒。
❿ 趙長穎的科研項目
獲科研項目多項,近期代表性科研項目有 :
1. 2013-201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課題),「多形態余熱高效儲存新原理和新技術研究」,負責人。
2. 2015-201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梯度塗層內的微納尺度傳熱機理研究,負責人。
3. 2012-20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熱障塗層微觀結構熱輻射特性研究,負責人。
4. 2011-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金屬泡沫催化反應的復雜流動傳熱特性研究,負責人。
5. 2011-2013, 上海東方學者 特聘教授支持計劃,「相變蓄熱中的熱物理問題」, 負責人。
6. 2008-2012,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重點基金項目,「Thermal Conctivity Enhancement of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Stores For Use with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 負責人。
7. 2007-2010,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和Buro Happold聯合項目,「Thermofluids behaviours in Energy storage systems」,負責人。
8.2004-2007,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項目,「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Ultra-Light Metal Foams」, 負責人。
9. 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屬泡沫中的流動沸騰研究」, 負責人。
10.2005-2009,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課題,「金屬泡沫中的傳熱及阻力特性研究」,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