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供應鏈金融有什麼優勢
供應鏈金融優勢:
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信貸相比,不只是"個性化解決方案"的營銷口號,而是在思路、實現模式和管理方法都不同。
傳統信貸的評估聚焦於單個企業節點,貸款質量基本上由企業經營情況決定。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關鍵在於鏈條的穩定性,對於供應鏈的評價不僅優先,而且更加復雜。
譬如供應鏈節點之間的關系是否"健康",這一超出經營數據之外的因素在供應鏈金融中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單個節點的信用對供應鏈的貢獻或破壞性,沒有節點之間的業務聯系重要,因為良好的交易模式加上嚴格的監控流程可以消化單個節點的信用波動。
在實現模式上,傳統信貸評估的是企業綜合信用,這一動態指標相對難以掌握,這也是資產支持型融資成為主流的原因。
但供應鏈金融強調的是交易確定性和資金封閉性,要求資金與交易、運輸、貨物出售嚴格對應,對供應鏈信息流的掌控程度,決定了供應鏈金融方案的可行性。傳統信貸依賴報表和貨權,在供應鏈金融中還要加上動態信息,因為風險已經從單一節點沿著供應鏈上移。
❷ 供應鏈金融風險有哪些
供應鏈融資雖然能有效的規避單一的企業的信用風險,但是不能消除信用風險,另外金融產品的單一,不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
供應鏈由於參與者眾多,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可能會產生混亂,增加自身供應鏈風險。
❸ 誰能簡單的舉例說下供應鏈金融具體是什麼銀行在該過程中如何保證商家信用
我所理解的供應鏈金融就是供應商與零售商在商品流轉環節實現的資金融通。商家的信用需要商家自己負責,比如按時還款、不要出現逾期,避免虛假交易等。銀行可以在服務期內提供提醒服務,多與商家溝通。
❹ 當下,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什麼風險
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供應鏈斷裂風險。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銀行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融資的金融解決方案,核心企業一般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融資的整體安全性。
(二)道德風險。參與供應鏈融資的主體有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這些主體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既有共同的利益取向,也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當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一些主體便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而出現道德風險。核心企業在實力不足或累計或有債務超出其承擔極限,無法有效履行向下游發貨和擔保責任時,可能會利用強勢地位串謀下游經銷商利用虛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引發道德風險。
(三)操作風險。由於目前我國信用系統比較薄弱,還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扭曲現象,涉及國際貿易的供應鏈融資時,對國外核心企業信用狀態的了解則更為薄弱,因此對供應鏈上的動態風險監控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
❺ 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信用評估,我個人覺得還是主要以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為主,供應鏈金融的話,推薦帝友
❻ 如何從法律層面解決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
國家必須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國國情和國有商業銀行運作環境的宏觀調控制度以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規避信貸風險。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政府宏觀管理,商業銀行自主經營。
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是政府為代表,是主要力量。由於這一性質,要想加強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意識,建立、健全新的銀行經營體制,我們必須要從商業銀行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繫上進行改革。
首先是政府,政府部門是推動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的第一動力。政府要主導商業銀行的改革,並且不能停留在組織機構的層面上,而是進行更加深層次的金融產權改革,改變原來的產權界限,用法律明確商業銀行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政府要從對商業銀行管理的職能認識上進行轉變,具體的是政府要從商業銀行的經營中撤出來,使商業銀行能夠自主經營,政府不再對商業銀行的運作進行直接參與而是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用國家政策來引導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用法律法規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
其次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根據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自主經營,那麼商業銀行就必須能夠自負盈虧、自己承擔風險、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自我約束,形成獨立的法人實體。
國家在宏觀上對商業銀行進行管理,商業銀行不再是政府的下屬部門,真正的實行政府與銀行分開。這樣在金融市場上商業銀行才能成為競爭主體,其自身的金融風險意思才能加強。
(2)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根據我國現在的金融市場的制度和環境,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需要從政府、銀行和社會層面上三管齊下,進行有效的整合資源和權益分配。通過政府、銀行和社會三方面進行金融監管來完善健全金融監管體系,使國民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降低信貸風險,實現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
政府監管方面,政府成立獨立的金融管理監管機構,不對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進行直接參與,而是監管機構結合國家的宏觀政策、法律、法規制定出保障金融體系良性運轉的一系列合理、嚴密、透明的監管措施,形成一個有效的政府監管系統。政府監管機構根據這個系統對商業銀行進行服務、監督和管理,及時有效掌握各金融機構的運營情況、反饋信息、減少不良貸款,最大限度降低信貸風險。
銀行監管方面,結合我國的金融環境和實際情況,實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監管和商業銀行對企業監管的「雙線』』監管機制。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有一個核心和兩個重點,核心是提高資本充足率、兩個重點是資產負債率和資本運營率。
通過這一個核心和兩個重點,央行通過商業銀行的各項指標進行有效的監管。商業銀行對企業的監管主要對企業的貸款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管,減少不良貸款,降低貸款風險度。在有效利用「雙線』』銀行監管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央行和商業銀行的相對獨立性質,需要理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關系,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嚴密、透明、合理的監管體系,培養優秀的監管人員,創新監管方法,加大監管力度,提升監管質量,使商業銀行能夠有效、安全、合理的自主經營。
社會監管方面,根據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質量進行監管,通過賬務審核、財務審核等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的運行情況及時有效的監督,保證商業銀行財務真實合法,提高信貸資金質量。
(3)推進信用體系的建立
「信息不對稱"是信貸市場最為典型的特徵,特別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上表現的尤為嚴重。商業銀行在信貸交易之前缺乏對融資企業財務信息的准確鑒別和科學評估,商業銀行對融資企業存在「逆向選擇"的行為--越想貸款的企業往往信貸風險越大。商業銀行在信貸交易之後又缺乏對融資企業經營活動有效的監控方法,企業貸款之後可能從事不是信貸交易約定的經營活動,從而加大了銀行的信貸風險。所以我們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降低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維護我國信用秩序。
第一,加強對企業會計制度的監督。從法律法規層面上對企業會計制度進行監管,嚴厲制止企業做假賬、假報表的行為。許多企業為增加自己的信用,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在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中作假,沒有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執行:企業在從銀行貸款之後有的也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掩飾其真正財務狀況,這些都會增大銀行的信貸風險。所以加強企業會計制度的法律監督特別重要。
第二,資信評估機構、審計機構應對企業財務狀況、信用狀況進行真實准確的評估。資信評估機構、審計機構為商業銀行提供的企業財務信息是商業銀行做信貸交易判斷時重要的依據,如果其提供的信息不準確、不真實,那商業銀行很難做出正確的信貸決策,信貸風險肯定會加大,商業銀行的潛在損失就會加大。
所以我國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降低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維護我國信用秩序。
(4)建設符合我國信貸環境的信貸保險制度
信貸保險制度是指貸款企業對從銀行中貸出的貸款和其貸款的抵押品等向保險公司投保的方式來降低信貸風險的一種制度。貸款企業在信貸交易發生後發生經營風險事件時,可以通過保險公司對其賠償,以保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這樣對貸款企業來說能通過保險公司的投保來增加企業的信用,使貸款更加容易;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實際上是信貸風險的一種分擔和轉移,通過保險公司的參與,銀行可以減少很多在信貸交易中的擔憂,提高銀行資金使用率和收益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擴大業務范圍,能增加保險公司資金和整體競爭力。
信貸保險制度對於我國來說是一種創新的信貸模式,這個模式中會涉及到在金融信貸市場中的很多的參與者:政府、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融資企業和評估審計機構等,這些參與者相互協調、配合、監督來優化信貸資金質量,降低信貸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政府制定信貸保險政策,可以成立新型的專業從事信貸保險業務的保險機構,也可以對現有的保險公司增開信貸保險業務,由現有的保險公司直接參與。
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權威性的,嚴密性的政策、健全信貸保險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各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以引導我國信貸保險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依據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完善信用評估機制:對信貸保險的保險范圍、賠付比例、免賠金額、補償機制、賠付流程等方面進行規定,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信貸保險系統;加大對信貸保險方式模式的創新,提升各信貸主體之間的透明度,在保障信貸資金體系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實現各信貸主體的共贏。
❼ 農業供應鏈金融是什麼 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構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核心企業道德風險。二是中小企業物權擔保風險。三是農戶的信用風險。四是供應鏈金融的操作風險。
未來在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方面,應注意的是:
•強化信用建設、營造信用生態系統,通過信用系統來制約供應鏈違約雙方行為。探索建立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
•增強涉農保險業務的覆蓋面,將農業保險機構納入到農業產業鏈貸款中,解決農戶、龍頭企業、銀行的後顧之憂。
•在國內銀行當前技術手段和管理結構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在地區或城市分層次設置供應鏈金融集中操作平台,以統一對不同客戶服務的界面,保證操作的規范性,促進產品的標准化,以減少供應鏈金融的操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