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保中心對於符合受理條件的保險糾紛案件以調解方式進行處理調解方式不包括
1)協商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在自願、互諒、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對出現的爭議直接溝通,友好磋商,消除糾紛,求大同存小異,對所爭議問題達成一致意見,自行解決爭議的辦法。協商解決爭議不僅可以節約時間、節約費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協商過程中,增進彼此了解,強化雙方互相信任,有利於圓滿解決糾紛,並繼續執行合同。
(2)仲裁
仲裁指由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對當事人雙方發生的爭執、糾紛進行居中調解,並做出裁決。仲裁機構實行「一裁終局」制,其做出的裁決,由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製作仲裁決定書,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申請仲裁必須以雙方自願基礎上達成的仲裁協議為前提。仲裁協議可以是訂立保險合同時列明的仲裁條款,也可以是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時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
(3)訴訟
指合同雙方將爭議訴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解決爭議、進行裁決的方式。保險合同糾紛案屬民事訴訟法范疇,法院在受理案件時,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和選擇管轄相結合的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我國現行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件與其他訴訟案一樣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且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的,可以在法定的上訴期內向高一級人民法院上訴申請再審。第二審判決為最終判決。一經終審判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否則,法院有權強制執行。當事人對二審判決還不服的,只能通過申訴和抗訴程序。
❷ 保險糾紛調解得特點是什麼
保險糾紛調解的特點:
是糾紛的矛盾對立與復雜多變。進入訴訟程序的保險合同,多為損失大、標的額高且當事雙方存在重大分歧,矛盾處於激化狀態,調解合意的基礎欠缺。實踐中新情況新特點案件不斷涌現。
是保險公司內部治理的局限。在正常的理賠過程中,保險公司程序繁瑣、材料苛刻、服務不到位等情形,促使矛盾進入訴訟程序。保險公司現行理賠模式中,層級之間管理僵化,許可權設定僵化,請示匯報手續繁瑣且效率不高,特別是近年來下級公司調解許可權被上級公司收回,導致下級公司出庭難以有效推動調解。
是基層保險公司訴訟參與不充分。基層保險公司法務團隊訴訟能力不足,甚至無專業應訴人員,理賠人員直接應訴,依賴法院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部分出庭人員存在對法律理解的偏差,擴大免責條款,導致雙方分歧較大。部分保險公司將出庭承包給代理律師,以案件數計費,出庭律師乾脆不調解只等判決。
是保險公司追求自身利益。保險公司擔心應訴人員與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公司利益,應訴人員面臨公司評查調解案件的風險,即使調解有利也不願調解。或者保險公司要求對方做出很大讓步作為同意調解的前提,導致調解不成。
是交強險與商業險未有效銜接。保險合同的理賠依據為法院此前的處理結果,商業險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處理中不參與訴訟,特別是交強險與商業險不在同一家保險公司投保的情形,導致商業險保險公司對於此前的判決結果持有異議,對於此前的調解也不予認可。特別是部分交強險公司未出庭參與交強險的處理,案件被缺席判決,商業險的保險公司存有抵制。
❸ 交通事故一體化調解中心調解保險公司賠付的錢,保險公司過了三個月還是不賠付,怎麼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交通事故一體化調解中心調解保險公司賠付的錢,如果保險公司接受了調解結果,過了三個月還沒賠付,可以憑調解書催促保險公司賠付。如果保險公司沒接受調解,或接受了卻不願賠付,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❹ 保監會是國家權威機構嗎調解時 發現好像是保險公司的一個機構了
保監會當然是國家機構,現在和銀監會合並,統稱為銀保監會。監管銀行和保險公司,非常牛的單位。還有一個是保協,保險行業協會,這個權利就小很多。
❺ 最高法院關於保險糾紛調解是怎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意見》
在加強訴調對接平台建設方面,《意見》要求,開展地區法院要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平台建設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結合起來,有條件地區法院要積極設立保險糾紛調解室。保險監管機構要結合轄區實際,指導當地保險行業協會建立健全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第三方保險糾紛調解組織。保險行業協會要健全調解組織各項制度,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實現調解組織規范化、標准化。
❻ 新疆保險糾紛調解地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保險行業調解組織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明確調解組織經費來源;完善調解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強對調解員的培訓。試點地區法院可建立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員名冊,引導當事人通過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解決糾紛;有條件的法院可設立保險糾紛調解室。
❼ 保險行業協會調解時限
開展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下稱訴調對接)機制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自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保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建立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法〔2012〕307號)以來,試點地區人民法院與保險監管機構加強協同運作,發揮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積極作用,促進保險糾紛依法、公正、高效解決,有效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圓滿完成各項試點任務。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發〔2014〕10號)有關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精神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法發〔2016〕14號),現就進一步推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組織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保險糾紛,不斷提高調解公信力,為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糾紛解決途徑。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依法公正。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應當依法、公正進行,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的程序,不得損害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二是堅持調解自願。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必須充分尊重各方當事人意願,不得強制調解,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三是堅持高效便民。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應注重工作效率,根據糾紛的實際情況,靈活確定調解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盡可能方便當事人。
(三)目標任務
1。建立完善的保險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為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更多可選擇的糾紛解決渠道,實現訴調對接工作制度健全,機制運轉順暢,調解組織管理規范,調解程序合法公正,調解隊伍專業穩定,依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切實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積極擴大開展地區范圍。除前期試點地區繼續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外,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擴展至所有直轄市和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保險監管機構應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適時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擴展到有糾紛化解需求、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
二、加強平台建設
(四)完善平台設置
開展地區法院要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平台建設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設立保險糾紛調解室,供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開展工作;要建立特邀調解組織名冊、特邀調解員名冊,向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完整、准確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信息,供當事人自願選擇。保險監管機構要結合轄區實際,指導當地保險行業協會建立健全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第三方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推動調解組織的規范化、標准化。保險行業協會應將本地區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員名單報當地保監局、保監分局備案,並由保監局、保監分局提供給對接法院建立本轄區調解組織、調解員名冊。
(五)規范調解組織建設
保險行業協會要制定調解組織管理制度,建立調解組織的評價機制;籌集並管理調解組織運行經費,制定經費使用規范及費用支付標准;指導調解組織制定並完善調解組織的調解規則、檔案管理、報表統計等制度,加強調解組織軟硬體建設,實現調解組織規范化、標准化。
(六)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
調解組織要建立和完善調解員的遴選、認證、培訓、考核、獎懲、退出等制度;挑選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人員專職負責調解工作的組織和實施;組建調解專家庫,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為具體糾紛調解工作提供指導;將調解員培訓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提高調解員的職業道德、法律知識、保險知識和調解技能水平。開展地區法院要加強對調解員的指導,並通過觀摩法庭審判、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等形式對調解員進行培訓,促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持續開展。
(七)積極推動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
開展地區法院和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積極推動引導交通事故糾紛處理、醫療糾紛處理等領域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推進糾紛的快速處理,切實減輕當事人負擔。
三、規范運作程序
(八)明確案件范圍
開展地區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法發〔2009〕45號)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的相關規定,有序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的案件范圍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法〔2011〕41號)中規定的保險糾紛以及其他與保險有關的民商事糾紛。開展地區可視情況在上述糾紛案件范圍內開展訴調對接工作。
(九)完善立案前委派調解對接流程
1.訴前引導。在收到保險糾紛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後、登記立案之前,人民法院立案部門應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當事人同意進行訴前調解的,應填寫《立案前(訴前)調解申請書》等並簽字確認,或者由人民法院向當事人出具《立案前(訴前)調解建議書》、《立案前(訴前)調解確認書》等文件並由當事人簽字確認。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同意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登記立案。
2.委派調解。人民法院向保險糾紛調解組織發送立案前委派調解函及相關材料。
3.組織調解。調解員根據調解程序依法開展調解工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調解組織應製作調解協議書,由調解員和雙方當事人簽字確認;調解不成的,調解組織應及時函復人民法院,其中當事人申請立案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登記立案。
4.司法確認。當事人申請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以及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十)完善立案後委託調解對接流程
1.委託調解。保險糾紛已經登記立案的,開展地區法院根據案件情況,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委託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由人民法院出具委託調解函,寫明委託法院和承辦法官、雙方當事人、案由及案情簡介等,連同起訴書、答辯狀、主要證據材料復印件及清單等材料移送調解組織。
2.組織調解。調解員根據調解程序依法開展調解工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由調解組織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員和雙方當事人簽字確認。調解組織應將調解結果及相關文件及時書面報送委託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審查後出具民事調解書。調解不成的,保險糾紛案件應及時恢復審理。
(十一)嚴格調解時限
人民法院委派或者委託調解的保險糾紛案件,調解組織應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調解完畢(不包含傷殘鑒定、損失評估等時間)。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七個工作日。
四、健全工作機制
(十二)構建多層次的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溝通聯系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等相關方應當定期召開保險糾紛訴調對接聯席會議,溝通工作情況,協調重大典型保險糾紛案件調解,推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深入有效開展。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當加強日常性聯系溝通,及時就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協調,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十三)建立保險糾紛訴調對接信息共享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健全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信息和數據的統計匯總制度,並定期交流信息和數據。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保險糾紛共性問題,人民法院應向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
(十四)建立疑難糾紛指導機制
保險糾紛調解組織可以就保險糾紛調解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和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向人民法院提出咨詢,人民法院應及時予以指導和答復。
(十五)探索建立在線調解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和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積極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對訴調對接機制建設的支持作用,依託互聯網探索建立保險糾紛在線調解模式,促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信息化發展。
五、強化措施保障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要加大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力度,根據具體實際聯合制定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細則。開展地區法院所在轄區的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應指導、督促轄區內的訴調對接工作,推動訴調對接工作順利開展。開展地區法院應明確由一個庭室統一負責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對外協調,各相關庭室要積極參與配合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注重溝通協作。保險監管機構應加強對調解組織的指導和監督,鼓勵保險公司建立調解許可權動態授予、異地授權、及時應調、快速審批等機制,保障基層分支機構能夠通過調解解決保險糾紛。保險行業協會應通過組織會員公司簽訂行業自律公約的形式督促保險公司各級機構積極參與調解並及時履行調解協議。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和保險行業協會可以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宣傳。
(十七)保障經費來源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支持,將訴調對接工作納入當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經費保障范圍。鼓勵保險行業協會依法採取增加專項會費或者根據各會員公司調解案件數量收取費用等方式落實訴調對接機制經費保障,確保訴調對接工作有效進行。
(十八)完善司法確認程序
經保險糾紛調解組織主持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調解協議,當事人可以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依法申請確認其效力。登記立案前委派給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由調解組織所在地或者委派調解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六、加強政策引導與宣傳教育
(十九)注重政策引導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解決矛盾糾紛。人民法院要向當事人告知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的相關情況。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應督促保險公司在投保提示、索賠告知書、投訴處理告知書及保險合同中添加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內容,保險監管機構應在投訴處理告知書中添加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內容。
(二十)重視宣傳教育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要加大宣傳力度。人民法院應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納入法律宣傳活動體系,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應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納入消費者教育體系,提升保險糾紛當事人以及社會公眾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知曉度和信任度,增進社會公眾對訴調對接工作的參與度,形成有利於推進訴調對接工作的良好氛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❽ 保險公司從哪幾方面來有效調解解決保險訴訟案件,提高保險業服務質量
辦公司嗯,有效的調解解決保險訴訟案件主要就是看你的嗯,產生的費用
❾ 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一般需要來嗎
調解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在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有關組織主持下,自願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辦法。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涉及交通事故調解的,當事各方當事人或代理人均必須在場,除非某方當事人在調解之前已經委託代理人,由代理人代表到場處理。如任何一方無故不到場的,交警則不予調解或者由交警另行約時間進行。若當事人不在場原則上不能調解,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通過電話方式談好的,事先約定好的,直接簽署調解協議的可以例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受理了當事人的調解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對交通事故進行調解。第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並於調解時間3日前通知當事人。第二、通知有關人員進行調解。通知一般採用書面形式,採用口頭形式的要計入調解筆錄。第三、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進行調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
❿ 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具體是需要做什麼工作,單位職能是什麼
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具體負責本區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費的征繳,社會保險登記、變更、注銷,管理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繳費信息。
職能 :
負責組織指導全省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要求,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和運營以及監督基金的儲存、增值工作。
負責制定和完善全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加強財會基礎性工作建設,搞好財務電算化。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財務檢查,對社會保險基金實施監督檢查。
負責組織開展全省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的會計核算工作,搞好各項基金的收支平衡與調度,確保基金支付需要;編報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和年度基金財務報告,匯總各種財務報表,並按時向省勞動保障廳和其他有關部門報送。
負責制定和實施全省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業務工作的管理辦法和指導性意見,失業保險經辦業務的操作規程和工作方案,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業務操作規程、工作方案和有關規定以及全省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經辦業務的工作。
負責全省企業養老保險業務的檢查、指導和督促工作。
負責全省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機關事業單位、農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工傷、生育保險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10)規范管理保險調解中心擴展閱讀:
統籌范圍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職工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的基金結算和靈活就業參保人員養老、醫療保險的參保結算;少年兒童住院大病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的申報繳費,城鎮老年居民養老補貼業務經辦及發放;對困難人群實施醫療救助;參保人員繳費記錄、個人賬戶管理以及各項社保待遇的審核結付、社會化發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