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評審專家談如何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申報社科課題是社科研究人員最基礎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業的第一步工作,這一步是就像一個人學走路一樣,一定要大膽地學,否則就不會走路。通俗地說,不會做課題申報,就像無米下鍋一樣。一個科研人員總不能一輩子等著、靠著別人去申報課題獲得立項後,把自己加入課題組作為成員之一來承擔課題,而應該學會自己單獨申報課題,當課題負責人,自己主持一個科研課題。因此,學會如何申報科研課題至關重要。下面,我們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例,對如何申報課題進行一些探討。
設計適合自己研究的選題
選題是成敗的關鍵。因此,每年課題指南公布後,要認真研讀課題指南,並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選題盡量與指南緊扣起來。
題目不要過大、過長。申報課題不要追熱門題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較強研究力量「大撞車」。選題時要考慮所選的相關題目資料佔有是否充分,課題組成員前期研究是否有實力、有基礎,研究隊伍構成是否符合選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長的題目不要申報。處理好「自定」題目與「指南題目」的關系。選題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題目,可根據自己所處的地區、所熟悉的領域縮小一些范圍,可以將「指南」的題目化解為申請者要做的題目,因為范圍比較大,大題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評委看不懂,可以寫一兩句話指出是根據哪一類題目或范圍演化而來。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學科特點。
課題指南覆蓋26個學科,題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題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選題?這就需要突出我們的特點,我們有什麼特點?所謂特點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優長學科。以廣西為例,經濟、社會、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能從中找到適合的選題,申報命中率就會高一些。從多年來年,廣西申報課題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類課題。從所申報的課題來看,1984~2007年申報立項的9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有8個是與「民族」有關的,當然不一定在「民族問題」學科申報,有的是在社會學學科申報,如《構建西南民族地區庫區礦區和諧社會研究》;有的是中國歷史,如2007年申報立項的《南海絲綢之路與中國-東南亞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從這兩個課題看,地方性――庫區礦區、南海絲綢之路,在廣西、在西南是比較有特點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區有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民族種類和人口,地域廣闊,中國――東盟跨境民族經濟文化豐富多彩;優長學科――研究民族經濟、民族文化、中國-東盟壯泰族群,這些領域我們在全國是處於比較優長的。
三是考慮課題組成員的前期成果。
選題要考慮好所申報的選題有沒有前期成果,這個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評委容易通過,如果沒有前期成果,論證再好,評委擔心你花費的時間太多,一兩年拿不出成果來。所以這個也要考慮好。對於年輕人來說,沒有前期成果怎麼辦?這就需要組合好課題組成員,找一些有過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師,甚至是院外的老師來合作,藉助的他的成果來增強課題前期成果的份量。這種申報課題、組合課題組成員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師學習的過程。
四是選題要有時代感。
一句話,選題要與時俱進,跟上國內外形勢,不能落後於形勢。
五是貼近理論前沿。
即跟蹤學術前沿,這方面的選題比較有價值,因而容易入圍。如指南這兩年突出「南海問題「、「城鄉一體化問題」、「生態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論問題。
六是選題要有全國性意義。
不能只有本地區意義,或局部意義。當然類似西南地區的范圍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國、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項。
七是與自己研究領域緊密相關。
最好從自己研究的大領域中派生出來若干個子課題作為選題,使自己在這個領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成為這一領域的學術領軍學者
Ⅱ 蔡孝箴教授談如何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一)要在寫好申請書上下功夫 從2003年度開始,對各學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申請將普遍採取新的評審方式,即先進行通訊初評,根據統一的評估體系對申請課題及其設計論證進行評估;經過篩選以後,對入圍課題進行會議評審,即對入圍課題論證作進一步分析比較,並通過申請書了解申請人的學術背景和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與能力,綜合考慮能否立項。從2002年度在哲學、中國文學、經濟理論和應用經濟四個學科組進行試點的情況看,經過通訊初評入圍課題數大約只佔申請數的1/3;而經過會議評審立項課題數又大約只佔入圍數的1/3。兩個階段的評審,決定取捨的唯一依據便是申請書水平的高低。因此,下大功夫提高申請書的水平,包括選題及其設計論證的水平,就成為爭取入圍和立項的關鍵所在。 (二)選好題目 我想以今年經濟理論學科的實例來說明這一問題。今年,經濟理論學科批准了78個題目立項(包括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58項、青年項目12項)。從立項題目和課題指南的關系來看,根據我個人的粗略分析,包括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立項題目與課題指南完全一樣。屬於此類的有12項,約占立項總數的15.4%。第二種情況:立項題目不脫離課題指南,但只是著重研究其中的某一個問題。例如,課題指南是《工業化、信息化與跨越式發展研究》,立項題目是《信息化時代的新工業化與產業結構跨越式升級----工業化、信息化與跨越式發展研究》。又例如,課題指南是《農民收入問題研究》,立項題目是《農民收入問題研究----提高農民收入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研究》。還例如,課題指南是《西方經濟學最新發展研究》,立項題目是《西方經濟學最新發展(制度與演化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屬於此類的有62項,約占立項總數的79.5%,這表明,在不脫離課題指南的前提下,選題的空間和自由度是很大的。同時,單就題目本身看,此類立項選題,具有三個特點和優點:一是開拓創新,即選題提出的是前人未曾研究或很少研究的問題;二是意義重大,即選題在理論上或實踐上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三是重點突出,利於深入。第三種情況:立項選題是課題指南所沒有的。屬於此類的有4項,約占立項總數的5.1%。這4項中,3項是中國經濟史方面的,1項是民族地區殘疾人社會保障方面的,由於它們的選題及設計論證均優,其立項可以看成是特例,是對課題指南的補充。 上述第一、第二兩種情況尤其是第二種情況,在經濟理論以外的其他學科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普遍性,可供選題參考。 (三)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設計論證水平 1、 關於研究現狀的論證 我認為,對選題相關領域研究現狀的論證,應能達到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熟悉該領域已經做過的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包括:提出了哪些問題,如何研究這些問題,以及研究的主要內容和觀點,等等。第二,對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包括:對已提出問題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學和完善;形成的理論、觀點或對策是否正確或是否深入;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有沒有尚未被提出研究的新問題,等等。第三,在上述基礎上,准確把握研究工作的新起點和突破點。 無論社會科學研究還是自然科學研究,把握研究動態都是不可或缺的起始性和基礎性工作;也是保證研究工作開拓創新,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的重要前提。所以,對申請書的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視,努力寫好。 在我看過的許多申請書中,研究現狀的論證往往是比較薄弱的部分。比較常見的不足之處有二:一是對相關的研究狀況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譬如,明明是已經有人做過的重要研究工作,申請書里卻沒有反映;或者,本來是已經被別人提出過研究過的問題,卻被武斷地說成是從來不曾被提出過研究過的問題,意在表明他是首創者。二是雖然了解相關的研究現狀,但往往只是將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或觀點加以資料匯編式的歸納和羅列,缺少分析與判斷。這樣,自然就很難准確地找到新的起點和突破點,也很難使人相信他要做的研究工作是開拓創新的、高水平的。 2、 關於選題的設計論證 這一部分的論證,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內容、重點、預期突破點、難點等方面的內容。我體會,這一部分的論證,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能夠以寬廣的眼界,敏銳的目光及時發現社會變革與發展中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以前瞻的思考、戰略的思維,探索和把握其中的內在規律;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使研究工作緊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使理論不斷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所以,在設計論證中一定要樹立創新意識和精品觀念。如果在基礎研究中不能站在理論和學術前沿,不能提出比較重要的新觀點,或者在應用研究中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措施,是不可能被立項的。 3、 關於學術背景 在申請書中,這一部分除了包括申請人及其合作者的簡歷以外,主要的是他們近期做過的和正在做的相關研究工作、他們的近期相關研究成果、以及他們的研究工作條件。我體會對這一部分評審的目的,在於判斷申請人是否具備高質量完成選題研究工作的能力、水平和條件。 根據多年來我從看申請書中發現的問題,我以為樹立實事求是的好學風十分重要。一是填寫的人員狀況、研究工作狀況、研究成果狀況等等務必真實,不可含混不清,更不可弄虛作假;二是對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評價,務必恰如其分,不可言過其實,自我吹噓。 (蔡孝箴是我國著名的城市經濟學家,南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Ⅲ 如何申報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申報社科課題是社科研究人員最基礎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業的第一步工作,這一步是就像一個人學走路一樣,一定要大膽地學,否則就不會走路。通俗地說,不會做課題申報,就像無米下鍋一樣。一個科研人員總不能一輩子等著、靠著別人去申報課題獲得立項後,把自己加入課題組作為成員之一來承擔課題,而應該學會自己單獨申報課題,當課題負責人,自己主持一個科研課題。因此,學會如何申報科研課題至關重要。下面,我們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例,對如何申報課題進行一些探討。
設計適合自己研究的選題
選題是成敗的關鍵。因此,每年課題指南公布後,要認真研讀課題指南,並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選題盡量與指南緊扣起來。
題目不要過大、過長。申報課題不要追熱門題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較強研究力量「大撞車」。選題時要考慮所選的相關題目資料佔有是否充分,課題組成員前期研究是否有實力、有基礎,研究隊伍構成是否符合選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長的題目不要申報。處理好「自定」題目與「指南題目」的關系。選題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題目,可根據自己所處的地區、所熟悉的領域縮小一些范圍,可以將「指南」的題目化解為申請者要做的題目,因為范圍比較大,大題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評委看不懂,可以寫一兩句話指出是根據哪一類題目或范圍演化而來。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學科特點。
課題指南覆蓋26個學科,題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題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選題?這就需要突出我們的特點,我們有什麼特點?所謂特點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優長學科。以廣西為例,經濟、社會、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能從中找到適合的選題,申報命中率就會高一些。從多年來年,廣西申報課題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類課題。從所申報的課題來看,1984~2007年申報立項的9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有8個是與「民族」有關的,當然不一定在「民族問題」學科申報,有的是在社會學學科申報,如《構建西南民族地區庫區礦區和諧社會研究》;有的是中國歷史,如2007年申報立項的《南海絲綢之路與中國-東南亞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從這兩個課題看,地方性――庫區礦區、南海絲綢之路,在廣西、在西南是比較有特點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區有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民族種類和人口,地域廣闊,中國――東盟跨境民族經濟文化豐富多彩;優長學科――研究民族經濟、民族文化、中國-東盟壯泰族群,這些領域我們在全國是處於比較優長的。
三是考慮課題組成員的前期成果。
選題要考慮好所申報的選題有沒有前期成果,這個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評委容易通過,如果沒有前期成果,論證再好,評委擔心你花費的時間太多,一兩年拿不出成果來。所以這個也要考慮好。對於年輕人來說,沒有前期成果怎麼辦?這就需要組合好課題組成員,找一些有過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師,甚至是院外的老師來合作,藉助的他的成果來增強課題前期成果的份量。這種申報課題、組合課題組成員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師學習的過程。
四是選題要有時代感。
一句話,選題要與時俱進,跟上國內外形勢,不能落後於形勢。
五是貼近理論前沿。
即跟蹤學術前沿,這方面的選題比較有價值,因而容易入圍。如指南這兩年突出「南海問題「、「城鄉一體化問題」、「生態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論問題。
六是選題要有全國性意義。
不能只有本地區意義,或局部意義。當然類似西南地區的范圍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國、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項。
七是與自己研究領域緊密相關。
最好從自己研究的大領域中派生出來若干個子課題作為選題,使自己在這個領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成為這一領域的學術領軍學者。
Ⅳ 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要注意什麼呀請貴人指點
有人
Ⅳ 承擔了國家社科子項目可以申報一般國家社科項目嗎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發布了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不限項且沒有課題指南。
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通知尚未公布,預計將繼續實行限項申報。
為統籌做好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現對相關工作做出安排如下:
1.第一階段(9月5日前):明確意向。各單位對具有申報資格的人員進行摸底清查,針對性進行組織動員,填寫《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教育部一般項目申報意向調查表》,確定本單位教育部一般項目預評審方案並上報文科辦(電子版發送到工作郵箱);
2.第二階段(9月11日-9月18日):專家論證。各單位組織同行專家進行預評審及修改工作,申請者根據專家預評建議修改申報書;
3.第三階段(9月19日-9月23日):系統申報。申請人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台項目申報系統」上傳提交《申請評審書》定稿電子版,完成網上申報;
4.第四階段(9月24日):提交材料。申請人提交紙質版一式兩份(A4紙雙面列印)按照要求簽名後報送文科辦。
理工科學院及其它單位的教師可直接發送《調查表》至工作郵箱,可以參與相關社科類學科的申請書論證會。
承擔過我校國家社科基金校內培育項目的教師必須申報。
Ⅵ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從立項到在研到最後的結題一般要多久
社科基金項目從立項到研發最後結題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Ⅶ 碩士研究生可以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嗎
可以參加這個項目,但是不能夠作為申請人。申請人要求至少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