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大病保險統籌層次低不利風險均攤

大病保險統籌層次低不利風險均攤

發布時間:2021-07-24 00:30:48

『壹』 什麼樣的情況可以申請大病醫保,如何辦理大病醫保

接下來奶爸為您解答。
大病保險也算是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有多種,如何搭配好才能獲得全面你的醫療保障呢?請看這篇文章《醫療保險正確的配置方式應該是這樣!》

一、申請大病救助需要什麼資料
1、個人申請;2、家庭收入狀況證明;3、醫療診斷書、病史病歷資料復印件;4、醫療報銷憑證、醫療費用收據;5、申請人身份證、家庭戶口本復印件;6、農村商業銀行存摺復印件。
可到鄉鎮民政辦詳細咨詢辦理醫療救助事宜。醫療救助隨時申請,按季度審批,經財政局審核無誤後通過農村商業銀行社會化發放到申請人提供的存摺上。

二、為什麼要買大病保險?
1、可以提高醫療條件
假如一個人不幸患上重疾,但他有重疾險保障,就可以自由支配這筆賠償金,可以選擇更好的治療手段和休息環境。
患者的家庭也不至於因為病情,給經濟狀況造成太大的壓力,讓患者可以有更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2、作為一種經濟補償
患上重疾後的康復過程比較漫長,不是說治好了,就能馬上開始工作。如果在康復期間內沒有收入,對於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的家庭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
如果買了重疾險,即使病沒有治好,最終還不幸離開了這個世界,一筆可觀的賠償金也能彌補家庭經濟狀況的不足,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可以保證家人的正常生活。

『貳』 在醫療保險風險管理中,醫療保險調劑能力和統籌層次低屬於政策風險嗎

醫療保險調劑能力和統籌低層次滴是屬於政策風險的

『叄』 養老保險金統籌層次太低是目前社保制度

養老保險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為什麼錢不夠花
核心提示: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
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新一輪養老保險改革大幕徐徐拉開。
按照今年全國「兩會」定下的時間表,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年內出台;延遲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報,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現已發布的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機關事業單位並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等三項方案,這五項改革構成了未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框架。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將這一攬子改革視為繼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養老保險改革的新階段。
然而,自1997年我國正式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至今,去年出現了當期繳費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萬億的支出來測算,若不注入新的資金入池,以目前3.5萬億養老金存量,十幾年後就會用光。
並軌沖擊
2004年,由於當地國企改制,李莉(化名)從已工作了16年的繅絲廠下崗,進入一家民營企業再就業。她只記得當年退休時領出了一張社保單,但到自己退休時究竟能換出多少錢,她也摸不著頭腦。
李莉只是制度轉型浪潮中的一個個體,但不清楚這筆賬該怎麼算的人絕非她一個。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濟體制改革導致大量國企倒閉,所謂「單位」不復存在,原有依靠單位保障的制度難以為繼,養老保險制度便從單位保障轉為社會保障,並由此建立了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簡稱統賬結合)的制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中國通脹結合養老保險現狀、問題與出路》一文中將現行制度建立的原因總結為,正是「國企改革催生了中國社保體系的誕生」。
當時,通過個人繳費的引入,建立了養老保險三支柱模式;並通過其後1995年、1997年的兩份文件,正式確立了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的統賬結合制度。
按照制度設計的預想目標,社會統籌部分是要體現公平,實行現收現付制;個人賬戶部分是要體現激勵,實行積累制。
「一個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了20年目標都沒達到。」鄭秉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評價說,因為看不見個人賬戶的影子,實際個人賬戶也變成了社會統籌的一部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國企改革而建立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對於後加入體系的私營企業等非國有部門,以及處於流動狀態的農民工來說,適應性較弱。
隱形缺口有多大?
李莉在臨退休之際也陷入了困惑:企業和自己已經繳納了養老保險,大家都在說財政每年還會補貼養老保險,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不時有資金缺口這一說法?
來自人社部公報等資料顯示,自1997年統賬結合制度確立以來,國家財政就開始補貼養老保險,從當年的2億,到1999年的168億,再到2007年的1157億,截至2014年的這18年內,各級財政共為養老保險補貼了近2.2萬億。
另一端,在賬戶的收支結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180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845億元,兩者共計約3.5萬億。
總盤子似乎結余很多,但從當期收支來看,實際2014年拐點已經出現,當期養老金首現收支赤字(詳見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19日5版《養老金年度收支現赤字,不改革十幾年後耗盡結余》)。這昭示著當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資金運行。
然而,更令學者們擔心的是,養老金明賬之外的隱形債務問題。所謂隱形債務,意味著真正的支付壓力只是被延後了而已,尤其是當擴面征繳的人群進入退休階段時,支付缺口將更加顯現。
中國社科院2014年發布的《現行統賬結合模式下隱形債務預測與測算》報告顯示,以2012年為基準,社會統籌賬戶的隱形債務為83.6萬億元,個人賬戶的隱形債務為2.6萬億元,合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下的隱形債務為86.2萬億元,佔2012年GDP的比率為166%。
「不管怎樣,一個事實是現有隱形債務依然很大。」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這么大規模的缺口償付不起的話,只會導致「大規模違約」,要麼就是延遲退休,減少領取養老金年限;要麼就是通脹,拿到手的退休金縮水。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存在隱形債務問題,一方面是待遇確定型支出所帶來的新成本,簡單理解就是不管當期收入結余多少,但養老金支付還是要以即期社會平均工資為發放基準。這也就帶來了退休金支付單位金額上的增加;此外,由於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加,相應領取水平和領取人數雙雙增長,無疑加大了總體支付壓力。
而在聶日明看來,另一個更深層次問題,則是1997年制度轉軌時的歷史遺留成本,拖到了現在。
企業員工在制度轉軌前,養老保險採用現收現付模式,單位和個人都未曾繳納養老保險,當從企業支付養老金向統賬結合模式轉變的過程中,並未補償這部分錢。
國家一度試圖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先後在13個省市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但是效果甚微。
多措並舉籌資金
原本寄望歷史轉軌成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縮減,然而,隨著新進入養老保險體系繳費人群增速放緩,目前來看,隱形缺口在不斷膨脹。
這一點在省份結余上更為明顯。財政部200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告顯示,當年在扣除財政補貼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收支出現赤字的省份為13個;轉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個。這意味著,全國近七成省份已出現虧空預警。
在聶日明看來,之所以資金吃緊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錯過了改革時機。
按照胡繼曄的分析,從1997年一直到現在,養老保險都處於擴大征繳面的過程,現在基本覆蓋了勞動人口。
擴面意味著當期養老保險收入的來源增加。尤其是對於尚未消化轉製成本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內,參保人數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時相應的當期結余每年也都穩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長,其中在這10年中更是有6個年頭結余增速在30%以上。
「在社保黃金(1055.90,-14.10,-1.32%)期,有源源不斷的繳費人進來,這為養老保險提供了穩定的收益;而且當時正處於『入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國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時機。」聶日明說。
他認為,反觀現在,過去10年帶動職工參保人數快速增長的農民工,現在進城速度已開始放緩。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回應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和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在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何文炯看來,要按照公平的原則和「抑峰填谷」的思路,嚴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穩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並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理性的預期。
據悉,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相關新聞:養老金滾存結余超3萬億仍心裡沒底財政補貼超2萬億
日前,財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總體上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超過5萬億元,「家底」還是很厚實。
然而,數據的公布卻引發了社會熱議,特別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表示擔憂,甚至有媒體驚呼「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那麼,養老金收支情況究竟怎樣?到底存在不存在資金「缺口」?百姓未來養老有沒有保障?
養老金待遇連年提高和人口老齡化正在使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隱形債務」加速顯性化。
由於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非常低,雖然成立了省級調劑金制度,但對於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勞動力輸出地區,養老金支出的壓力非常大,必須靠財政轉移支付才能「保發放」。本報近日報道了這一情況之後,引發了民眾對於財政增速下滑之下養老金問題的關注。
剔除財政補貼,養老保險支出高於收入,未來將存在缺口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基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險」。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大頭」,資金量佔到整個社保基金的六成左右。
先來看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數據:
2014年,本年收入2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本年支出19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本年收支結餘347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0376億元。
「算大賬的話,去年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是2.3萬億元,支出不到2萬億元,收支相抵還有結余。」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分析,當年的結余有3476億元,加上往年滾存的結余,總的剩餘資金超過3萬億元,養老金發放應該不成問題。
既然養老金年年有結余,而且「余錢」高達3萬多億元。為啥社會上還會屢屢傳出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
實際上,分歧出在「細賬」上。有觀點認為,雖然去年養老保險總收入是2.3萬億元,但如果剔除其中的財政補貼部分,保險費純收入是1.8萬億元,支出卻是1.9萬億元,明顯「收不抵支」。再有,收入的增速是11.9%,支出的增速是18.4%,這么下去「余錢」會越來越少,終有一天養老金會出現缺口。
「同一個問題,放在不同的時間段或特定條件下考量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白景明認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和財政安排的部分資金構成的。這三部分收入加起來,肯定是「收大於支」。現階段,人們不必過度擔心資金問題。
支出因素增多,現階段不能靠提高繳費實現收支平衡,要推進全國統籌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支出增長比例均明顯高於收入增長比例,意味著錢流進來得慢、流出去得快,即使加上財政補貼,也難以實現自我循環。
造成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養老金支出的因素在增多,養老金的征繳卻並沒有提高。」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我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企業和職工並沒有養老保險繳費,但這些職工進入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後,退休是要從裡面領取養老金的。隨著這部分「老人」逐步進入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多,未繳費造成的缺口開始顯現。還有,這些年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月平均水平2015年達到2200多元,是2010年的1.7倍,這塊支出也在增長。
「我國養老保險的法定費率,是企業繳納工資收入的20%、職工繳納8%,合計達28%,在世界上也屬於較高水平,通過上調費率來平衡收支不現實。而且,上一代人未繳費造成的『窟窿』,全部由下一代人來彌補的話,會造成在職職工繳費負擔過重,出現代際間不公平。」鄭秉文表示。
看來,靠提高繳費來覆蓋支出達到收支平衡,在現階段還難以實現,財政補貼或其資金支持是必要的。在一些地方,出現養老金繳費不足時,為「保發放」都是由財政「兜底」,把差的錢補上。但這樣的「兜底」只能救一時的急,長期來看風險更大。因為養老金每年繳費多少、領取多少、需要財政補多少,沒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差多少補多少、走一步算一步,不但讓財政難以「兜底」,也讓公眾心裡「沒底」。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社會保險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政策設計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需要往後想5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養老保險必須堅持精算平衡,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給公共財政,實際上是留給其他納稅人,否則不僅不公平,也帶來公共財政不可持續。
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在地方政府的「賬面」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披露,2014年河北、黑龍江、寧夏三省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支出大於收入,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而在廣東、山東、北京、浙江、江蘇等省市,養老金累計結余則超過了1000億元。
鄭秉文表示,在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的條件下,每年的結余都沉澱在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收不抵支,這讓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承受更大壓力。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實現收支平衡的主要途徑之一,應當加快推進。」鄭秉文認為,按照目前的管理體制,養老保險基金分布在省、市、縣三級,其中市縣兩級統籌單位有1000多個。統籌層次太低,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它帶來很多弊端,比如養老金區域分化嚴重,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困難,局部保障風險加大等。
13年財政補貼養老金超2萬億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0日在回應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記者查閱歷年統計公報得知,自2002年至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佔主要部分。
李忠表示,從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支出情況看,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余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
李忠在20日表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賬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國家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
自1995年「統賬結合」的養老金制度地方試行、1997年全國統一實行以來,政府一直試圖用維持高費率和設立過渡性養老金這兩種「體制內消化」的方法來償還轉製成本。從目前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來看,留給這種辦法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雖然全國有22個省份當期征繳收入不足以支付當期支出,但不會直接影響到養老金的當期發放,其原因在於財政補助是養老金的法定籌資渠道,征繳收入必須加上各級財政補助,養老金的收支才能保持平衡。
人社部從2002年開始在年度的統計公報中單列各級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情況。統計公報顯示,2002年中央財政補助為408.2億,到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達到3548億元。
根據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計算,從2002到2014年這13年間,各級財政的補助養老金金額達到了20748億元。
從補助金額增長的情況來看,從400億元到2000億元用了9年,2011年突破2000億(2272億元)後,2013年就突破了3000億元(3019億元元)。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今年預算的財政補助為3671.2億元。
從財政補貼的結構來看,中央財政是絕對主力。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占整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比重保持在12%~13%,地方財政佔比為1%到3%。
從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與中央財政補助大幅增加不同,地方財政對養老金的補助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2009年為318億元,2014年降為282億元。
報告顯示,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地方補助為282億元,占總收入1.2%,地方財政投入在10億元以上的有重慶、上海、遼寧、天津、江蘇、湖北、湖南七個省份。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表示,下一步要豐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來源渠道,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此外,還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從「暗補」到「明債明還」
「統賬結合」制度建立之初,這種應對轉型成本的方式被稱為「體制內消化」。
一位參與制度設計的人士稱,當初選擇「統賬結合」制度模式時曾經充分考慮過轉製成本的問題,並提出三種償還模式:一是完全由財政負擔;二是劃撥部分國有資產;三是體制消化。鑒於當時的財政狀況不佳,劃撥國有資產在操作上缺乏手段,最終選擇了第三種方式,通過高費率來增加基金收入和過渡性養老金對個人空賬進行補償。
從目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這種「體制內消化」的模式已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早在2008年,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與全國200多位專家教授和200多位各級官員共同參與完成了《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下稱《戰略》)。當時,他們已經提出,轉製成本是制約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改革與健康發展的瓶頸。
《戰略》稱,在確保養老金發放的前提下,轉製成本沒有顯性化,但卻給國家財政帶來了長期的隱形壓力,雖然現階段各級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程度的補貼,客觀上化解了一部分轉製成本,但沒有在性質和目的上給予明確,是一種「暗補」而不是「明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教授李珍認為,雖然財政從2000年就開始由少到多補貼養老保險制度,但是轉製成本已然是一筆糊塗賬,沒有人說得清這筆補貼是不是足夠履行政府的義務。
李珍建議,應盡快明確政府對經濟體制轉型引起的養老成本的責任,計算政府責任總量並建立償付的機制,「明債明還」。
《戰略》建議,盡快明確財政資金對消化轉製成本的責任,使財政補助從暗補變為明補,同時利用國有資產收益來拓寬化解渠道。(完)(國搜財經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人民日報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大病醫保怎麼辦理

1、被保險人親自填寫《特殊疾病門診醫療證個人申請表》,注意是一式兩份;

2、將已填寫申請表、近次出院記錄、門診病歷、相關檢査檢驗材料及一張一寸照片交給所在單位;

3、所在單位蓋章確認並報市醫保中心審批。

報銷大病醫療保險的手續:

1、大病保險待遇如果在本地就醫直接劃卡結算,無需另行報銷。

2、若是在異地報銷,需要選擇當地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出院後3個月內,持醫療證、身份證(或戶口本)、診斷證明、出院證明、發票、費用清單(原件)到各地有關部門辦理理賠手續。

(4)大病保險統籌層次低不利風險均攤擴展閱讀:

辦理大病醫療保險所需的資料:

1、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

2、填寫《慈善救助大病患者申請表》;

3、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出具的正規醫療費用票據和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部門出具的報銷結算原件及復印件;

4、社會困難家庭需要由單位或者居委會開具收入證明;

5、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市三無、孤兒等都在需要的時候需要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一份、《農村五保供養證》一份等有效證件或者證明;

6、其他申報材料。

『伍』 大病醫保新政何時實施

國家出台大病醫保新政 報銷比例不低於50%2012年08月30日17:09發改委網站
[導讀]國家出台大病保險新政,在基本醫保已報銷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次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8月30日正式公布。為什麼要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大病保險如何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什麼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如何確保取得實效?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國家出台大病醫保新政 報銷比例不低於50%所屬分類:新聞新功能放大觀看一、為什麼此時出台關於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文件?近年來,隨著新醫改的持續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11年底,城鄉居民參加三項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人,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其中,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參保(合)人數達到10.32億人,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人民群眾「病有所醫」有了基本保障,老百姓敢去看病了。但我們也看到,目前我國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制度還不夠健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人民群眾患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後個人負擔仍比較重,存在「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現象。大病醫療保障是全民醫保體系建設當中的一塊短板。與此同時,基本醫保基金存有不少結余,累計結余規模較大。有必要設計專門針對大病的保險制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使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大病保障。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十二五」醫改規劃專門作了明確要求。根據這些要求,國務院醫改辦會同相關部門經過充分調研和測算,認為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非常必要、時機成熟,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可以進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醫療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對基本醫療保障的有益補充。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有利於切實減輕人民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有利於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有利於促進政府主導與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的水平和質量;有利於進一步體現互助共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要解決什麼問題?開展大病保險,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報銷,目的是要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使絕大部分人不會再因為疾病陷入經濟困境。大病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人,所需要的資金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不再額外增加群眾個人繳費負擔。在設計大病保險的保障范圍和目標時,我們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的定義。總的想法是,在平均水平上,使個人不得不支出的醫療費用低於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的標准。經測算,各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可作為當地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的標准。當參保患者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超過這個標准時,很可能使家庭在經濟上陷入困境。大病保險對這小部分人群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已經報銷的基礎上再次給予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這里的合規醫療費用不局限於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但為避免浪費和過度負擔,不是基本治療所必須的項目不列入報銷范圍。當然,由於每個人家庭能夠負擔的醫療費用有所差異,開展大病保險,並不能完全確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發生災難性支出。極少數低收入或發生巨額醫療費用的人,還有可能面臨困境。要切實解決這些極少數人的個性化困難,需要通過救助的辦法加以解決,在醫院、醫保和醫療救助機構之間形成信息順暢、快速應對的工作機制,爭取做到發生一例、救助一例、解決一例。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這方面的政策措施。三、為什麼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以往,基本醫保經辦通常有兩種形式,主要是事業單位直接經辦,也有些地方委託一些專業機構提供部分環節的服務,如審核單據、稽查服務行為等。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公共服務管理,提升服務效率,新一輪醫改明確提出要探索「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近幾年,不少地方(例如廣東湛江、江蘇太倉、河南洛陽等地)積極探索了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創新形式,拿出部分資金,由政府制定基本政策,進行大病保險,商業保險機構以保險合同方式承辦,自負盈虧。實踐證明,不僅這些地方的群眾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大病報銷待遇,醫療保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有所提高,由於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的管控更為嚴格,醫療服務行為也更趨合理,總體看放大了基本醫保的保障效用。在總結地方經驗和反復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採取了政府主導、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的方式。相比而言,商業保險機構以保險合同形式承辦大病保險,主要具有幾個優勢:第一,能夠充分發揮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特點,加大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費用的制約。第二,可以藉助商業保險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統籌核算的經營特點,間接提高大病保險的統籌層次,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服務水平,放大保障效應。第三,利用商業保險機構專業化管理優勢和市場化運行機制,有利於促進提高基本醫保的經辦效率。此外,這也有助於促進健康保險業發展,推動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大病保險的這種承辦方式,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下,結合中國當前國情,對公共服務管理和運行模式所作的大膽探索與創新,國際上先例並不多。採用這種方式的基本想法是,在以保公平為基礎和目標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市場競爭在提升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四、對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有哪些明確要求?為保障大病保險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商業保險機構為參保群眾提供優質的大病保險保障,《指導意見》指出,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堅持政府主導,政府負責基本政策制定、組織協調、籌資管理以及監管指導。商業保險機構按照政府的要求,為參保群眾提供大病保險保障。對商業保險機構的要求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制定了商業保險機構的基本准入條件。要求承辦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機構必須在中國境內經營健康保險專項業務5年以上;具備完善的服務網路和較強的醫療保險專業能力;配備醫學等專業背景的專職服務人員;能夠實現大病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等等。二是規范大病保險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要求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合理控制商業保險機構盈利率,建立起以保障水平和參保人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辦法。三是要求商業保險機構不斷提升大病保險管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確保群眾方便、及時享受大病保險待遇。發揮商業保險機構全國網路等優勢,為參保人提供異地結算等服務。五、如何實施有效監管?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惠及全民,要把這件好事辦好,加強監管尤為重要。這項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多方利益,要形成部門聯動、全方位的監管機制。第一,加強行業監管。保險監管部門要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做好從業資格審查、服務質量與日常業務監管等行業監管。對無故拒絕賠付等情況,要堅決加大查處力度。第二,注重部門協同。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配合協同,加強對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的監管。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督促商業保險機構按合同要求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並維護參保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外泄和濫用。財政部門要制定相應的財務列支和會計核算辦法,加強基金管理。審計部門按規定進行嚴格審計。第三,加強社會監督。將與商業保險機構簽訂協議的情況,以及籌資標准、待遇水平、支付流程、結算效率和大病保險年度收支情況等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第四,強化醫療費用管控。相關部門和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加強監督管理,防控不合理醫療行為和費用,並保障醫療服務質量。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行為和質量的監管。商業保險機構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險機制的作用,與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相關醫療服務和醫療費用的監控。六、如何開展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考慮到大病保險是一項創新的工作,且我國區域差異較大,《指導意見》對開展大病保險工作的原則、資金來源、保障內容、承辦方式和監督管理等只是提出了原則性、框架性要求,具體工作需要充分結合地方實際,以地方為主,發揮地方的能動性。例如,出資金額、分段報銷比例等都要進行科學測算和細化,對商業保險機構招標、合作與監督辦法,更需逐步摸索與完善。因此,為保障大病保險工作的有序推進,有幾項工作要求:第一,必須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大病保險工作的重要性。這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事,是健全全民醫保體系的重要工作。要求各地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第二,要加強協作,各地要建立由多部門組成的大病保險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細化配套措施,並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合力。中央有關部門將加強對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協調。第三,要先行試點,逐步推開。已經開展大病保險試點的省份要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擴大實施范圍。尚未開展試點的省份可以選擇幾個地(市)進行試點。第四,加強對大病保險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增強全社會的保險責任意識,為大病保險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陸』 養老保險統籌層次過低

養老基金的籌資范圍窄
就我國人口結構而言,我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了能夠使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當務之急是如何籌集到更多的養老資金。盡管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文件中確定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建立資金來源多渠道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依然狹窄,主要來源是國家預算和企業營業外列支的生產性收益。並且,國家並不鼓勵人民多存養老金,而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則鼓勵多存養老金,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如果不採取措施,我國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
行政管理體制與養老金制度不相匹配
首先,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主要原因是我國對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屬地化管理,即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由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必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的首選目標。省級政府的統籌目標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市(縣)、各行業部門之間的利益,所以便出現了省級養老保險機構與市(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利益的沖突,使得省級統籌難,全國統籌難,全國高度統籌更是難上加難。2011年7月1日,國務院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目標是覆蓋全國60%的地區,至2012年的時候覆蓋全國。很明顯,在「量」上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將是完美的蛻變,但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分級行政管理體制使得省級統籌、全國統籌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其次,由於徵收、支出、管理全部由社保部門負責,造成了行政工作人員的浪費。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管查處都是由社保部門負責。社保局通過單獨組織一批專業人士對企業進行財務核算、監控企業員工工資,通過專業征管軟體對各個企業進行調查、稽核、收繳。這一過程造成了社保基金的額外支出,甚至有些地方的社保基金40%以上被當作行政費用浪費掉了。與我國相比較,在智利、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對養老金的徵收都是由稅務部門操作,獨立的政府或者私營的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最後統一由社保部門負責養老保險金的支出及政策標準的制定。
雙軌制的存在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在設計與運行上大相徑庭,出現了雙軌制現象。20世紀90年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初步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當代人養老費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即代際轉移支付,另一部分由當代人工資的一定百分比部分儲蓄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保持著現收現付制模式,即用年輕在職一代人的收入來支付當代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代際轉移)。由於制度的不統一,雙軌制也造成了在城鎮企事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兩部分人員在參保義務及待遇水平不平衡,引發了社會矛盾。更有專家表示,社會保險的雙軌制是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養老保險基金違規挪用現象嚴重
企業繳納的20%的養老金納入社會統籌賬戶中,而養老基金的徵收、支出、管理監督均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這不免會出現「左手監管右手」的現象。統籌賬戶中的社會養老基金在被使用時,各省各市沒有任何的披露,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不會匯報基金的投資用途、投資回報率,造成了基金違規挪用現象愈演愈烈,進而將影響擴散到全國。這種缺乏制約與監管的管理體制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最終可能成為沉沒成本,得不到任何投資回報。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在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情況下,這種違規挪用保險基金的行為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打擊。
養老金的收益性較低
從遼寧省做實個人賬戶的實踐結果來看,我國養老金投資於銀行協議借款和國債的投資回報率低於2.5%,遠遠低於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養老基金的低收益難以支撐我國老齡人口的正常生活。以美國為例,美國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對接,養老金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三大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美國逐漸科學地協調養老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運用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風險一定(盡量低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養老基金投資高收益。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養老金投資收益均在10%以上(扣除通脹因素後)。在中國對養老基金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借鑒美國的養老保險體制,以部分積累制為根本,實現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模式。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該法於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十二五」規劃,基本養老保險有望在五年內實現全國統籌。在我國養老金體制實現由市(縣)統籌到省級統籌,最終達到全國統籌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以上種種問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形成一種趨勢,因此我們應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回答委員詢問時表示,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五險一金」已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他透露,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有關文件近期將印發,並將進一步部署。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全省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50以上是什麼意思

據悉,根據我省制定的主要目標,在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將逐步把參保職工納入大病保險,擴大大病保險制度覆蓋面;逐步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水平,到2017年,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有效提高,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顯著減少;與其他醫療保障制度銜接緊密、保障有力,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承辦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大病保險制度更加完善。
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險平穩過渡
為擴大制度覆蓋面,大病保險保障對象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保障范圍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相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覆蓋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有機銜接、政策統一的大病保險制度,推動實現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險平穩過渡。並逐步提高大病保險統籌層次,大病保險原則上實行市級統籌,探索實施省級統籌,統一政策、統一組織實施,提高大病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
人均籌資標准可提高到30元左右
在籌資方面,全省各地將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大病患者醫療費用情況、醫保籌資能力和支付水平等因素,科學測算大病保險籌資標准,建立動態調整的籌資機制。我省規定,現階段大病保險人均籌資標准可提高到30元左右,具體標准根據各統籌地區大病發病率等情況精算後確定。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有結余的地區,可利用歷年結余籌集大病保險基金;結余不足或沒有結余的地區,在年度籌集的基金中予以安排。
全省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50%以上
對於參保人員最為關注的保障水平也將提高。我省規定,參保人員患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由大病保險對經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保障。大病保險起付線以統籌地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主要測算依據,並根據城鄉居民收入變化情況,實施動態調整機制。
按照醫療費用高低分段制定大病保險支付比例,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逐步提高大病保險分段補償比例,分段補償比例最低不少於50%。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部門應合理確定合規醫療費用的具體范圍,並與民政部門共同探索向困難群體適當傾斜的具體辦法,努力提高大病保險制度保障的精準性。2015年,全省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50%以上。
2017年實現大病保險省內異地即時結算
根據新政,到2015年底,統籌區域內大病保險實現即時結報。同時將發揮商業保險機構網路優勢,推動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簡化報銷手續,2017年實現大病保險省內異地即時結算。
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針對職業病高發人群、地方病集聚區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和醫療干預,降低患病率。
商業保險機構將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按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各將應授權承辦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費用管控。
2015-2018年,試行免徵保險保障基金
我省還將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針對大病患者開發和提供新的健康保險產品,分解大病風險,拓展服務功能。對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的保費收入,按現行規定免徵營業稅、保險業務監管費。按照相關規定,2015-2018年,試行免徵保險保障基金。鼓勵各地將新農合「意外傷害」補償業務交由承辦本統籌地區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

據報道,「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社保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據了解,與「十一五」規劃相比,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社會保障」部分著墨甚多,要求明顯細化、充實。這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限緊密相扣。
日前,記者為此專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所所長何平。他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將從大規模的制度建設階段,轉入扎實推進制度精細化、做實顯效的新階段。同時,社會保障發展所面臨的攻堅性難題也愈加凸顯。
硬要求與硬指標
「從制度全覆蓋的角度來看,『十一五』期間大規模的制度建設,大幅度彌補了原有的制度空白」,何平說,現在還剩下一個空白點———城鎮非就業老年居民的養老保障。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40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實行城鎮非就業老年居民養老保障辦法,只是中央層面還沒有統一出台文件。「『十二五』期間只需再補上這一個制度安排,因此在制度建設上壓力已經不大了」,何平說。
據了解,「一卡通」是「十二五」期間提升社保經辦機構管理服務能力的指標性要求。
人保部部長尹蔚民公開表示,將重點大力推進標准統一、功能兼容的社會保障卡的應用,在2010年底預計發卡1億張的基礎上,爭取「十二五」期末全國發卡8億張,並爭取早日實現「一卡通」。
「『十二五』期間,『一卡通』是個硬指標」。何平說,社會保險卡按規劃到「十二五」末,8億參保人的養老、醫療、失業、生育等社保信息都將統一在這張社保卡內。在有條件的城市,社保卡還將成為「市民卡」,以實現更為廣泛的電子結算功能。
地方分割亟待打破
「一卡通」的「通」,是指各項社會保險信息「通」用一張卡,方便參保者隨時隨地查詢自己的權益記錄,方便、快捷地享受社會保障服務。另一方面,這個「通」也還遠遠不是「通天下」的「通」,而是「本地通」的「通」——跨省市的社保「通」仍面臨統籌層次低的老大難問題。
醫療保險目前多數地方實行的還是地市級統籌,省級統籌的目標看似相當遙遠。目前跨省市的醫保「漫遊」多以「城市間協議」的方式「批量處理」。省級統籌最大阻力來自於地方利益的平衡,涉及到上下級政府財政「受益受損」的利益博弈。
因此,跨省市、跨地區的醫保「漫遊」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制度問題、利益問題。但是,隨著「十二五」期間人才流動的進一步活躍,更多獨生子女異地就業後父母異地養老看病的情況也將增加,醫保不能異地漫遊的現實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地擺在各級決策者面前。
社保五大難題待解
何平表示,對照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社會保障發展前路依然艱巨,至少有五大難題需要攻克,而且每一個都是「硬骨頭」。
首先,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做實。在我國統賬結合制度確立後,個人賬戶的資金被用於支付當期養老金,由此形成規模巨大的「空賬」。一旦「現收現付」模式出現拐點,空賬將極大威脅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其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08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五省市開始試點。牽涉3000萬「事業人」的養老改革由此啟動。
這一改革由於牽涉到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多項大部頭制度變動,且改革對象涉及中國大多數「專業技能人才」,因此改革阻力和難度甚大,相關制度設計仍需磨合、完善。
其三,以農民工、靈活就業群體為代表的特殊群體。
其四,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回報率偏低。一些地方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回報率不足2%,老百姓的養命錢如何保值增值,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辦法。
其五,有效縮小城鄉保障差距。「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保障差距,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才能有效縮小。」何平說,一般來說在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民佔15%-20%的情況下,才能夠承擔得起對農村的大幅度補貼,以填平城鄉保障水平的鴻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大病保險統籌層次低不利風險均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