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校負債的籌資的風險及對策
高等教育經費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負債籌資是高校發展解決資金缺口的重要來源,因此需要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促進高校持續穩定的發展。但同時我們應看到,貸款高校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高校到期一旦不能償還銀行貸款,甚至資不抵債,財務風險就會轉化為財務危機,嚴重影響貸款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防範高校財務風險是政府和高校的共同責任。
(一)宏觀上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制定一套高等學校籌資的配套政策,優化高等教育的籌資環境。需要強化政府財政投入責任,保證貸款高校正常運轉。高校是提供准公共產品的事業單位,高等教育擴招後所面臨的問題和整個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政府應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日常維持投入和發展投入,是貸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還要完善高校利用信貸政策,保持高校利用貸款辦法的可持續性:建立專門為高校提供融資擔保的分級擔保機構;政府應對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及教學設備等教學基本設施的貸款項目進行全額貼息,減輕貸款高校付息壓力;規范和完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配套政策,允許社會閑散資金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在高校與高校之間引入競爭機制。也可以考慮組建地方高教投資公司,搭建多級投融資平台。組建地方高教投資公司,利用社會化低成本資金解決高校快速發展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題。高教投資公司的資金來源可以地方財政一次性撥款5-10億左右作為注冊資金,以後每年通過發行高教發展債券獲取低利率融資資金。高教投資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只要求保持收回成本,資產不沉澱,現金能收回,能自我循環、良性發展。
2.加強教育主管部門對貸款高校籌資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建立高校負債籌資規模和投資項目的審批制度。高校負債籌資規模過大而引起的財務風險,教育主管部門缺乏宏觀政策上的引導和監督。雖然高校是辦學主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對貸款規模和投資項目有自主權,但從產權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門以所有者的身份有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施監督的權力。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高校銀行貸款和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教育部和部分省市教育部門對高校貸款制定了相應制度進行規范,要求高校貸款的額度一定要掌握在可以償還的限度之內,不允許學校用校產作抵押進行貸款,未經批准擅自向銀行貸款,要追究學校及有關人員的責任。建立負債籌資及使用情況的報表制度。一方面,修訂完善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貸款及其使用、融資租賃等會計核算進行規范,全面反映高校負債籌資及使用情況,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專門的高校貸款及其使用情況的報表,要求貸款高校每月或每季度向教育主管部門上報貸款規模和投資項目的進展情況,以便教育主管部門及時對高校貸款及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以防止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 1.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逐步形成高校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首先需要明確責任,提高籌資決策的科學性。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就是將高等教育由單純的政府投資轉變為廣泛吸收社會力量多渠道投資辦學的發展模式,提高高校籌資和投資項目的科學性。因此,建議在高校建立大學理事會,對決策者權利進行有效的監督,實行民主管理。理事會的功能是監督學校的運行情況,制定有關整體建設發展規劃,審核批准經費預算和投資項目。同時要求在計劃財務處的基礎上,設置籌資委員會和投資部,明確三者的職責,強化經濟責任制,對貸款投資項目實行立項公開、論證公開和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群眾、銀行和社會有關部門的監督,使學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承擔起財務安全與風險控制的責任。另外還要建立高校多元化籌集資金機制。實踐表明,高教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是解決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因此,高校要打破傳統籌資觀念,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吸引社會閑散資金,通過社會投資、融資、教育國債等多種市場手段積聚教育資金,有條件的高校大膽探索股份制改革,創新高等教育投融資體制,挖掘高校面向社會融資和自籌資金的能力,實現多方籌集教育資金的目的。
2.優化籌資結構,降低高校舉債風險:合理控制高校負債籌資規模。高校籌資規模就是高校事業發展過程中某階段實際需要的資金與可能擁有的資金的差額。高校的辦學成本由經常性成本和建設性成本兩部分組成。合理的籌資規模就是確定貸款規模的均衡點,即學校收入扣出經常性成本後,剩餘部分大於或等於銀行利息。貸款均衡點的確定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效益性和合理額度的原則。優化籌資的時間結構。由於短期借款從風險上看要比長期借款高,而從資金成本上看,長期借款要比短期借款高,因此,要合理安排借款結構,將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相結合,權衡長短期負債的優缺點,盡可能以長期貸款為主,必要時輔以短期貸款。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各種資金來源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它是由籌資方式決定的。資本結構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辦學活力與能力和發展的潛力。反映資本結構、衡量財務風險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高校必須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與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要保持風險與成本的適當比例,高校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良好的「銀校合作」關系,尋求商業銀行貸款支持。一方面,高校加強與商業銀行的聯系,在貸款利率方面最大限度地爭取優惠政策,力求降低貸款成本。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以「聯合授信」方式合理確定貸款方向、投資量及償還期限,在確定授信額度時盡量將貸款資金控制在高校還款的范圍內,這樣既控制銀行的風險,也降低了高校的風險。同時,高校要把助學貸款作為銀校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助學貸款力度的大小作為學校選擇開戶銀行的重要條件。通過助學貸款業務的開展,解決困難學生的欠費問題,提高學費收繳率,增強資金自給能力。
4.建立高校財務預警系統,適時監控高校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就是在高校現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相關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學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務情況,及時揭示隱性問題,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預報。具體包括:定期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為高校提供現金可用度的預警信號;確定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如償債能力、運營績效、發展潛力等方面,建立長效的財務預警系統;應結合高校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應對策略。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當出現風險信號時,應採取預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風險損失的發生或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的程度。
⑵ 為什麼債券融資風險和收益不一致
債券融資風險與收益一般來說風險越高收益率越高。
但也曾出現過兩者不一致的情況,如國開行曾經出現過債券利率均高於5.68%,而收益率為5.64%的情況這種情況,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看法,短期利率的飆升與銀行同業和市場的流動性等有關,長端利率背離基本面的大幅持續上升是由於互聯網金融行業引發的虹吸效應提高了無風險利率的預期,從而引發了債券收益和成本的倒掛。
從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利率關系的角度,債券收益率是投資於債券上每年產生出的收益總額與投資本金總量之間的比率。決定債券收益率的要素主要有三個: 即利率、期限、購買價格。這三個要素之間的變動決定了債券收益率的高低。
⑶ 融資申請中的風險防範措施怎麼寫
1、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估體系和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預估風險,並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非常有必要。在決定進行債務融資時,企業應立足市場,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於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等。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2、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企業規避融資風險的對策之一。籌措長期資本,成本較大、彈性小、風險小,短期資本則與之相反。因此,企業在安排長、短期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而所謂最佳資本結構則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企業應確定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具體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
1、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2、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這樣會增強企業的短期償 債能力及獲利能力。通過存貨周轉速度分析,有利於找出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降低資金佔用水平。
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佔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3、合理安排籌資結構和期限組合方式,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佔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後的速動比率不低於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借款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
4、根據企業情況,制定負債財務和還款計劃
為了預防融資陷阱風險,企業可委託律師對投資方的具體信息進行調查,並簽訂臨時合同,首先約定好違約責任,預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進行籌資則必須面對籌資所帶來的風險,故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需要全面認識並謹慎預估潛在的風險,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範對策,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確保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⑷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中的償債風險及如何防範
現在,許多企業都越來越熱衷並購這個現代化高水平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有一系列的科學指導方法來幫助並購方快速控制目標企業。並購有利於企業合理分配資源,促進雙方企業高度精確合作,提高競爭力。然而由於並購具有信息不對稱等缺陷,必須加強對風險的預警和防範措施建設。
一、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並購後要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範預警。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包括定價風險、融資風險、支付風險和整合風險。
(一)並購定價風險企業並購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並購定價是其中一個環節,它涉及目標企業價值評估與價格談判。對於價值評估,是並購方通過對方的財務報表,作為冰山一角,來窺探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宏觀狀況。某些目標企業會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個企業的形象的信息進行隱藏和篡改,影響並購方對其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的錯誤判斷。此外,中介公司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學的評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騙並購方。關於價格談判風險,它的概念是指由於並購財務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點,並購的價格會圍繞價值曲線作上下波動,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談判技巧、經濟實力和並購動機等等。在並購雙方進行價格談判,被收購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籌碼,導致出現買家市場,要合理提高價格要求。同時,並購方由於信息貧瘠,只能任人宰割,盡量壓低價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業並購融資風險這是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一種基本類型,他出現在並購以後。並購方和目標企業的資金融合過程,是一個為了保證資金需求的過程,並可能導致資本結構的調整。企業並購也是需要巨額成本來支撐的,比如購買價格、交易成本等等,單靠企業的自有資金似乎很難解決問題,融資將是更好的選擇,要規避融資風險,就要充分了解企業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獲利並積累所得的資金,而外部融資又分為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債務融資是指企業為取得所需資金通過對外舉債方式獲得的資金,如商業銀行貸款和發行公司債券等方式,權益融資則是指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資金。企業在選取融資方式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鄭重對待。
⑸ 債券籌資與股權籌資有何區別
債券籌資,就是發行債券借錢。以後要還的,並且要付利息。股權籌資,就是不借錢,而直接讓人投錢。這錢可以不用還。但他要成為成了你的老闆。所以,股權籌資沒有財務風險,因為不用還嘛,「債主」就是老闆自己。而債券籌資有到期不能還錢的財務風險,而且還有利息負擔。但股權籌資有轉移企業控制權的風險,新老闆有可能會把你原先的老闆搞下台,並且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可能也會跟著倒台。還有諸如財務杠桿利益啊、資金成本啊都是理論道理,沒什麼好講。就比如書上說股權籌資比債券籌資的資金成本高,因為股息應該比利息高。因為長期貸款利率比短期高,股權相當於「無期限」貸款,當然應該更高!但實際在我國,你聽過有幾家上市公司喜歡發放股利啊,派股也是派股票。相當於不要利息,而且不用還!所以都喜歡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沒聽說過。除了大型國企。
⑹ 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範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主要特徵表現在:一是客觀性。即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也就是說,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迴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二是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三是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1、資產負債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分析,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財務風險很小;二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侵蝕,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必須引起警惕;三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還占據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於資不抵債,屬於高度風險,必須採取強制措施。
2、從企業收益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企業收益分析,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後的經營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後為經常收益。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這其中分三種情況:一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在市場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現著重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
(1)、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控制。
企業在實施某一方案進行決策時,既要考慮可能獲得的利益,又要兼顧風險,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運用概率分析法、風險決策法、彈性預演算法等,制定留有餘地的管理辦法,保證發生意外時企業能有效應對。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於防範風險損失的專項准備金。如產品製造業可按一定規定和標准計提壞賬准備金、商業流通企業計提商品削價准備金,用以彌補風險損失。
(2)、對財務運行過程進行事中控制。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計算、監控企業財務風險狀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控制出現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態的發展,將風險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減少經濟損失,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如研究賒銷賬款的情況,確定回收辦法,加速資金回籠。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後控制。
對於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要建立風險檔案,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同類風險的再次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損失,應及時消化處理,若長期掛賬,勢必給企業今後的發展留下隱患。要盤活存量資產,加快閑置設備的處理,將收回的資金償還債務。
2、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採取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控制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後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於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幾方面:由於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或籌集了高於平利息水平的資金,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負債經營規模。
(2)、投資風險控制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後,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上,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並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於企業的資金利潤率水平。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於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
財務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應收賬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然使產生利潤,但並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於應收賬款管理應在以下幾方面強化:一是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三是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四是建立銷售責任制。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後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於相當水平,就可能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監測。
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預警。設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採用及時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全面分析企業內部經營、外部環境等各種資料,以財務指標數據形式將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預先告知經營者,同時尋找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明確告知企業經營者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組成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張疏而不漏的安全網。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包括兩個層次,即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和部門財務預警機制。總體財務預警機制的主要功能是讓企業經營者掌握企業的總體財務狀況,預先了解企業財務危機的徵兆。部門財務預警機制,即以企業主要經營部門分別確定檢查要點,設立相應的預警線,如對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營銷部門的銷售費用、管理部門的管理費用等設定警戒值,偵查企業財務運營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進。部門財務預警機制不僅能幫助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尋求財務問題產生的源頭,而且有利於不同部門之間溝通協調,解決問題,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建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首先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來完成。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當企業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度減少時,則表明企業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企業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相反,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小於凈利潤時,則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由於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大幅度上升,將使企業經營能力下降,同時也易形成潛在損失。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及存貨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財務風險的警源。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是由於舉債等導致的,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範財務風險。
從資產獲利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
從償債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
從經濟效率分析,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
從發展潛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3)、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是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保證
企業資產對負債能力的影響,從短期看,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尤其是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直接影響企業可用現金流量的多少,決定企業負債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強企業資產管理,防止不良資產產生,提高資產的變現能力是防範財務風險重要的管理手段;從長期看,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業往往是其負債能力高、財務風險相對低的有效保證和標志,一個健康企業的償債資金一般來源於其盈利,而非負債資金。因此,企業應通過合理配置資產,加速資產周轉等措施,促進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時,較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往往享有較高的信譽和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也使得企業有較強的融資能力,相應使企業有較強的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
4、加強資金管理
(1)、合理調動使用資金。防範財務風險,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貨幣資金的合理調度。根據企業自身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生產特點,妥善安排貨幣資金收支活動,使企業能保證日常的生產經營需要,並且在還款和分紅付息期到來時,及時籌措和調度資金,以避免出現無力支付的情況。
(2)、細化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在賒銷商品之前應該確立信用政策,同時,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追蹤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於確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實。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額管理制度。信用額度是指企業給予某客戶賒購商品的最高額度,是根據客戶的經濟實力和企業願意承擔風險的大小決定的,這有利於降低企業風險水平;第二,做好賬齡分析。這樣有助於明確目前的收賬重點和程序,從而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第三,加強對壞賬的管理。嚴格審批壞賬損失,防止各種弊端的發生,積極參與客戶破產善後事宜,盡量減少損失,仍然要關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壞賬核銷的應收賬款。
5、實施債務重組
在債務人陷入財務困難時,債務人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拖延,等到債權人通過法律強制執行甚至宣告破產;二是債務重組,通過債務重組的收益減輕負擔,獲取生存發展的空間。而債權人同樣有兩種選擇:一是強制執行債權直至債務人宣告破產;二是接受或提出債務重組。而債權人願意與債務人進行資產重組不外乎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企業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按既定條件全額償還所欠債務,但是債務人可能有能力按較低的條件來還債。對於債權人而言,即使從債務人方面所收到的資產的價值比應收回的債權的價值小有時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二是緩解債務人暫時財務困難並不意味著沒有改善財務狀況的希望,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採取立即的求償措施有可能對債務人造成較大的沖擊,致使債務人原本是暫時的財務困難滑向永久財務困難的境地。一旦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債權人只能按比例享有個別追償價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價值只佔原有債務價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債權人與債務人具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債權人採取的立即求償措施損害的不僅是債務人,也包括債權人本身。所以,當企業發生嚴重虧損,陷入債務困境並處於破產清算邊界時,企業應盡力與債權人協商,實施對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債務重組計劃,包括豁免部分債務、降低債息率等等。
比如,我國對國有企業實施的「債轉股」計劃,即將國有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債券轉化為企業的股權,就是一種典型的債務重組方式。通過債轉股,債權人將原有的債務轉化為企業自有資金的組成部分,增強企業的自身資本實力。在股份制企業的改造重組中,利用發行可轉換債券進行籌資還債,在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後,使其投資者成為企業的股東。債務重組的實施可以減少企業的債務籌資風險,為企業減壓,增強活力,而且對於債權人而言,債務重組可能會使債權人的權益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債權人的破產風險,因此只要債務重組的損失不超過企業直接破產造成的權益損失,債務重組的實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6、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
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範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而決策機制是指決策權力的形成、規范和規定,它包括企業的決策機構、決策內容和決策機制等。公司制企業決策機制具體內容包括: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作為所有者,在財務上享有對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以及公司合並、分立等重大事項投票權,享有公司剩餘索取權。董事會作為公司最高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利,對公司經營方針和投資方案決定權;對公司的年度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彌補虧損方案、公司增減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權;有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方案的擬定權;對公司財務經理人員的任免權等。公司董事會與財務經理人員是委託與代理的關系,公司財務經理人員受聘於董事會,在許可權范圍內財務經理有權對日常財務經營活動,包括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擬定公司具體財務制度等進行決策,其他人不得隨意干預,同時董事會對財務經理人員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和監督。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範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加強資產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⑺ 如何規避與管理籌資風險
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規避籌資風險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1)對於現金性籌資風險,應注重資產佔用與資金來源間的合理的期限搭配,搞好現金流量安排。為避免企業因債務籌資而產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償債風險並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理論上認為,如果借款期限與借款周期能與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則企業總能利用借款來滿足其資金需要。因此,安排與資產運營期相適應的債務、合理規劃現金流量,是減少債務風險、提高利潤率的一項重要管理策略。它要求在籌資政策上,盡量利用長期性負債和股本來滿足固定資產與恆定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利用短期借款滿足臨時波動性流動資產的需要,以避免籌資政策上的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
(2)對於收支性籌資風險,應做好:優化資本結構,從總體上減少收支風險;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扭虧增盈,提高效益,以降低收支風險;實施債務重整,降低收支性籌資風險。
⑻ 企業融資有哪些風險,如何防範
1、信用風險。項目融資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指項目有關參與方不能履行協定責任和義務而出現的風險。像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一樣,項目發起人也非常關心各參與方的可靠性、專業能力和信用。
2、完工風險。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後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准而帶來的風險。項目的完工風險存在於項目建設階段和試生產階段,它是項目融資的主要核心風險之一。完工風險對項目公司而言意味著利息支出的增加、貸款償還期限的延長和市場機會的錯過。
3、生產風險。生產風險是指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勞動力狀況等風險因素的總稱。它是項目融資的另一個主要核心風險。生產風險主要表現在:技術風險、資源風險、能源和原材料供應風險、經營管理風險。
4、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競爭風險和需求風險,這三種風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5、金融風險。項目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融資中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兩個方面。項目發起人與貸款人必須對自身難以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認真分析和預測,如匯率波動、利率上漲、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等,這些因素會引發項目的金融風險。
6、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風險,如借款人所在國現存政治體制的崩潰,對項目產品實行禁運、聯合抵制、終止債務的償還等;另一類是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穩定性風險,如稅收制度的變更,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調整,外匯管理法規的變化等。在任何國際融資中,借款人和貸款人都承擔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涉及到項目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
7、環境保護風險。環境保護風險是指由於滿足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的新資產投入或迫使項目停產等風險。隨著公眾愈來愈關注工業化進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許多國家頒布了日益嚴厲的法令來控制輻射、廢棄物、有害物質的運輸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污染者承擔環境債務」的原則已被廣泛接受。因此,也應該重視項目融資期內有可能出現的任何環境保護方面的風險。
防範風險的手段:
1、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和分析模式。
2、合理確定資金需求量,控制資金投放時間。
3、認真選擇融資模式,努力降低資金成本。
4、健全企業融資風險防範機制。
5、建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⑼ 與普通股籌資相比,債券籌資的資金成本低,籌資風險高。( )
正確答案:
A:對
答案解析:
利用債券籌資有還本付息的義務,而普通股籌資沒有還本付息的義務,所以債券籌資的籌資風險高。但債券利息在稅前支付,可以抵稅,且債券發行費用較低,所以債券籌資的資金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