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基金的題目 求救
Ha ha, you of the problem too difficult answer
⑵ 生物質熱解方向:選什麼方向比較好發文章
熱解是指燃料在惰性氣氛或有限供氧的條件下發生的降解反應,生成熱解氣體、焦油和生物質碳,熱解氣體一般是CO,CO2,H2等小分子氣體.而氣化是指燃料與周圍氣氛反應生成可燃氣體,氣氛可以是空氣、富氧氣體甚至純氧、氫氣、水蒸汽等,生成的可燃氣體一般是CO,CH4,H2,C2H2等的混合物.所以熱解主要強調的是氣氛為無氧或有限供氧,而氣化主要強調的是生成氣體是可燃氣體,熱解和氣化某種情況下是一樣的,只是強調點不同,如貧氧下的燃料受熱分解反應.生物質與煤的熱解氣化反應原理是相同的,生物質與煤的成分不同,所以它們的熱解氣化的區別之一就是他們的氣化產物不同,其次,生物質的反應活性一般高於煤,因此,他們的熱解氣化的主要溫度區間也不同.
⑶ 劉乃安的科研項目
1. 森林草原火災辨識、預測與火行為:科技部973項目「火災動力學演化與防治基礎」第2子項目, 2002.04-2007.03。
2. 防火樹種熱解動力學行為的尺度效應與燃燒性表徵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6.1-2008.12。
3. 基於森林可燃物熱解動力學與熱穩定性的森林火災預防與控制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項目,2004.1-2004.12。
4. 生物質熱解過程動力學研究: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基金項目,2004.1-2005.12。
5. 變通道渦流室柴油機非穩態燃燒過程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1.01-2002.12。
6. 森林可燃物燃燒性與火燒技術實驗研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子課題,2001.1-2003.12。
7. 生物質熱解過程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基金,2001.6-2003.5。
8. 森林可燃物熱解數據平滑預處理策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基金,2004.6-2007.5。
⑷ 誰知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171283)的項目具體名稱,跪謝
我在MedSci 2012自然科學基金查詢與分析系統中輸入關鍵字「1171283」共查到四個項目,希望對你有幫助
1. 批准號:31171283;
項目名稱:新中心體蛋白CCDC120和CCDC61的功能分析;
負責人:滕俊琳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2. 批准號:81171283;
項目名稱:鐵離子代謝異常在創傷後應激障礙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負責人:黎海濤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3. 批准號:11171283;
項目名稱:雙軌道圖的連通性;
負責人:孟吉翔
依託單位:新疆大學
4. 批准號:41171283;
項目名稱:基於多源遙感數據的中國熱帶雨林地上生物量估算及其時空變化分析研究;
負責人:過志峰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⑸ 科研基金項目有哪些
中國的科研基金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重大突破的研究 高層次 國內領先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3.15前 突破性進展的研究 高層次 國內領先
3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五年規劃的第一年 攻克熱點難點問題 高層次 國內領先
4 國家863項目 五年規劃的第一年 重要技術領域 高層次 國內領先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15前 基礎和應用 不限 具備基本 不限或 18 (包括青年基金) 基礎 研究條件 (≤35歲)
7 國家跨世紀人才基金 1~3月 …… 突出成果 ≤45歲
8 衛生部科學基金 每2年一次 應用研究 不限 具備基本 優先優 4或20 (課題或項目) (4-5月) 為主 研究條件 秀青年
9 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 10片 基礎和應用基礎 高次層 較好 ≤45歲
10 衛生部優秀人才基金 1次/年 創新性研究 中級以上 …… ≤40歲
11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學基金(包括青年基金) 每2年1次(3-4月) 應用基礎和開發研究 不限
良好研究基礎 ≤35歲
12 國家教委博士基金 1次/年 基礎和應用研究 高級人才 博士點
13 國家教委留學回國人員基金 隨時受理 科研 博士等 啟動科研
14 中國博士後基金 6月或12月 科研 博士後 基本工作條件
15 衛生部回國人員啟動基金 4月和l0月 科研 回國未滿1年
16 霍英東研究基金 每逢雙年12月 教學或研究 博士 獨立工作 ≤35歲
17 省科委科學基金(包括青年基金) 10月/年 基礎和應用研究 不限 較好 ≤35歲
18 省教委科研基金(包括青年基金) 3月 科研 中級以上 基本工作條件 不限或≤35歲
19 省衛生廳科研基金(包括青年基金) 2月 應用研究為主 不限 …… ≤35歲
20 省中醫葯管理局科研基金 6月 應用研究 不限
21 省青年科學基金 7月 基礎與應用基礎 博士後 基本工作條件 ≤35歲 2~4
⑹ 我國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有哪些
1.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情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據測算,我國理論生物質能資源50×108t左右,是我國目前總能耗的4倍。生物質能資源按原料的化學性質分,主要為糖類、澱粉和木質纖維素類。按原料來源分,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農業生產廢棄物,主要為作物秸稈。(2)薪柴、枝丫柴和柴草。(3)農林加工廢棄物,木屑、谷殼和果殼。(4)人畜糞便和生活有機垃圾等。(5)工業有機廢棄物、有機廢水和廢渣等。(6)能源植物,包括所有可作為能源用途的農作物、林木和水生植物資源等。其中來源最廣、儲量最大、利用前景最可觀的是農業生物質和林業生物質這兩大類。
1)農業生物質
農業生物質資源包括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如圖7.13所示。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有花生殼、玉米芯、稻殼和甘蔗渣等;農作物秸稈包括水稻秸稈、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等。據統計,我國各地區主要農業生物質的可利用總量約為5.6×108t,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是山東、河南、河北,而秸稈類農業生物質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向為24%用於飼用,15%用於還田,2.3%用於工業,剩餘的約60%用於露地燃燒或薪柴。因此,我國的農業生物質資源的應用潛力非常大。
圖7.16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主要技術
2)化學轉化
生物質的化學轉化涉及氣化、液化和熱解等三個方面。
(1)氣化:
生物質氣化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藉助氧氣或水蒸氣的作用,使高聚合的生物質發生熱解、氧化、還原等反應,最終轉化為CO,H2和低分子烴類等可燃氣體的過程。在我國,應用生物質氣化技術最廣的領域是生物質氣化發電(BGPG)。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成本約為0.2~0.3元/(kW·h),已經接近或優於常規發電,其單位投資約為3500~4000元/kW,僅為煤電的60%~70%,具備進入市場競爭的條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2)液化:
生物質液化技術是指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的過程。通過液化,可將生物質轉化成高熱值的液體產物,即將固態的大分子有機聚合物轉化成液態的小分子有機物,生物柴油就是利用生物質液化技術生產出的可再生燃料。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棕櫚等在酸性或鹼性催化劑和高溫的作用下發生酯交換反應,生產相應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過洗滌乾燥後得到生物柴油。與傳統的石化能源相比,其硫和芳烴含量低,十六烷值高,閃點高,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添加到化石柴油中。
(3)熱解:
生物質熱解是指利用熱能將生物質的大分子打斷,從而轉化為含碳原子數目較少的低分子化合物的過程,即生物質在完全缺氧條件下,經加熱或不完全燃燒後,最終轉化成高能量密度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產物的過程,而木炭就是利用生物質熱解技術生產出的重要產物。木炭產品包括白炭、黑炭、活性炭、機制炭四大類,其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是活性炭。活性炭是具有發達孔隙結構、強吸附力、比表面積巨大等一系列優點的木炭。在我國,活性炭廣泛應用於葡萄糖、味精和醫葯等產業的生產。
3)生物轉化
生物轉化技術是指依靠微生物發酵或者酶法水解作用,對生物質進行生物轉化,生產出乙醇、氫、甲烷等液體或氣體燃料的技術。生物轉化的生物質原料包括澱粉和木質纖維素兩大類。玉米、木薯、小麥等澱粉類糧食作物是生物轉化的主體,但是以農作物為原料轉化的產品成本較高,且易受土地和人口的因素限制,產量無法大幅度增加。因此以廉價的農作物廢料等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的生物轉化技術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然而,木質纖維素的結構和組分與澱粉類原料有很大的不同,解決高效、低成本降解木質纖維素原料的問題是木質纖維素轉化產物取代化石燃料的根本途徑。
⑺ 生物質熱解
摘 要:主要論述了生物質熱解技術的原理、熱解反應過程、熱解工藝類型及影響因素。在分析國內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生物質熱解技術主要存在的不足,對生物質熱解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生物質熱解;研究進展;發展現狀;展望
0 引 言
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可高效地利用生物質能源, 生產各種清潔能源和化工產品,從而減少人類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減輕化石能源消費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以保護本國的礦物能源資源,為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生物質熱解是指生物質在沒有氧化劑(空氣、氧氣、水蒸氣等)存在或只提供有限氧的條件下,加熱到逾500℃,通過熱化學反應將生物質大分子物質(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分解成較小分子的燃料物質(固態炭、可燃氣、生物油)的熱化學轉化技術方法。生物質熱解的燃料能源轉化率可達95.5%,最大限度的將生物質能量轉化為能源產品,物盡其用,而熱解也是燃燒和氣化必不可少的初始階段[1]。
1 熱解技術原理
1.1 熱解原理
從化學反應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 生物質在熱解過程中發生了復雜的熱化學反應,包括分子鍵斷裂、異構化和小分子聚合等反應。木材、林業廢棄物和農作物廢棄物等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熱重分析結果表明,纖維素在52℃時開始熱解,隨著溫度的升高,熱解反應速度加快,到350~370℃時,分解為低分子產物,其熱解過程為:
(C6H10O5)n→nC6H10O5
C6H10O5→H2O+2CH3-CO-CHO
CH3-CO-CHO+H2→CH3-CO-CH2OH
CH3-CO-CH2OH+H2→CH3-CHOH-CH2+H2O
半纖維素結構上帶有支鏈,是木材中最不穩定的組分,在225~325℃分解,比纖維素更易熱分解,其熱解機理與纖維素相似[2]。
從物質遷移、能量傳遞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在生物質熱解過程中,熱量首先傳遞到顆粒表面,再由表面傳到顆粒內部。熱解過程由外至內逐層進行,生物質顆粒被加熱的成分迅速裂解成木炭和揮發分。其中,揮發分由可冷凝氣體和不可冷凝氣體組成,可冷凝氣體經過快速冷凝可以得到生物油。一次裂解反應生成生物質炭、一次生物油和不可冷凝氣體。在多孔隙生物質顆粒內部的揮發分將進一步裂解,形成不可冷凝氣體和熱穩定的二次生物油。同時,當揮發分氣體離開生物顆粒時,還將穿越周圍的氣相組分,在這里進一步裂化分解,稱為二次裂解反應。生物質熱解過程最終形成生物油、不可冷凝氣體和生物質[3,4]。
1.2 熱解反應基本過程
根據熱解過程的溫度變化和生成產物的情況等, 可以分為乾燥階段、預熱解階段、固體分解階段和煅燒階段。
1.2.1 乾燥階段(溫度為120~150℃),生物質中的水分進行蒸發,物料的化學組成幾乎不變。
1.2.2 預熱解階段(溫度為150~275℃),物料的熱反應比較明顯,化學組成開始變化,生物質中的不穩定成分如半纖維素分解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質。上述兩個階段均為吸熱反應階段。
1.2.3 固體分解階段(溫度為275~475℃),熱解的主要階段,物料發生了各種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分解產物。生成的液體產物中含有醋酸、木焦油和甲醇(冷卻時析出來);氣體產物中有CO2、CO、CH4、H2等,可燃成分含量增加。這個階段要放出大量的熱。
1.2.4 煅燒階段(溫度為450~500℃),生物質依靠外部供給的熱量進行木炭的燃燒,使木炭中的揮發物質減少,固定碳含量增加,為放熱階段。實際上,上述四個階段的界限難以明確劃分,各階段的反應過程會相互交叉進[5,6]。
2 熱解工藝及影響因素
2.1 熱解工藝類型
從對生物質的加熱速率和完成反應所用時間的角度來看,生物質熱解工藝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慢速熱解,一種是快速熱解。在快速熱解中,當完成反應時間甚短(<0.5s)時,又稱為閃速熱解。根據工藝操作條件,生物質熱解工藝又可分為慢速、快速和反應性熱解三種。在慢速熱解工藝中又可以分為炭化和常規熱解[5]。
慢速熱解(又稱干餾工藝、傳統熱解)工藝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一種以生成木炭為目的的炭化過程,低溫干餾的加熱溫度為500~580℃,中溫干餾溫度為660~750℃, 高溫干餾的溫度為900~1100℃。將木材放在窯內,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加熱,可以得到占原料質量30%~35%的木炭產量。
快速熱解是將磨細的生物質原料放在快速熱解裝置中,嚴格控制加熱速率(一般大致為10~200℃/s)和反應溫度(控制在500℃左右), 生物質原料在缺氧的情況下,被快速加熱到較高溫度,從而引發大分子的分解,產生了小分子氣體和可凝性揮發分以及少量焦炭產物。可凝性揮發分被快速冷卻成可流動的液體,成為生物油或焦油,其比例一般可達原料質量的40%~60%。
與慢速熱解相比,快速熱解的傳熱反應過程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強烈的熱效應直接產生熱解產物,再迅速淬冷,通常在0.5s內急冷至350℃以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液態產物(油)。
常規熱解是將生物質原料放在常規的熱解裝置中,在低於600℃的中等溫度及中等反應速率(0.1~1℃/s)條件下,經過幾個小時的熱解,得到占原料質量的20%~25%的生物質炭及10%~20%的生物油[7~9]。
2.2 熱解影響因素
總的來講,影響熱解的主要因素包括化學和物理兩大方面。化學因素包括一系列復雜的一次反應和二次反應;物理因素主要是反應過程中的傳熱、傳質以及原料的物理特性等。具體的操作條件表現為:溫度、物料特性、催化劑、滯留時間、壓力和升溫速率[10]。
2.2.1 溫度
在生物質熱解過程中,溫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它對熱解產物分布、組分、產率和熱解氣熱值都有很大的影響。生物質熱解最終產物中氣、油、炭各佔比例的多少,隨反應溫度的高低和加熱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異。一般地說,低溫、長期滯留的慢速熱解主要用於最大限度地增加炭的產量,其質量產率和能量產率分別達到30%和50%(質量分數)[11~13]。
溫度小於600℃的常規熱解時,採用中等反應速率,生物油、不可凝氣體和炭的產率基本相等;閃速熱解溫度在500~650℃范圍內,主要用來增加生物油的產量,生物油產率可達80%(質量分數);同樣的閃速熱解,若溫度高於700℃,在非常高的反應速率和極短的氣相滯留期下,主要用於生產氣體產物,其產率可達80%(質量分數)。當升溫速率極快時,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幾乎不生成炭[5]。
2.2.2 生物質材料的影響
生物質種類、分子結構、粒徑及形狀等特性對生物質熱解行為和產物組成等有著重要的影響[3]。這種影響相當復雜,與熱解溫度、壓力、升溫速率等外部特性共同作用,在不同水平和程度上影響著熱解過程。 由於木質素較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難分解,因而通常含木質素多者焦炭產量較大;而半纖維素多者,焦炭產量較小。在生物質構成中,以木質素熱解所得到的液態產物熱值為最大;氣體產物中以木聚糖熱解所得到的氣體熱值最大[5]。
生物質粒徑的大小是影響熱解速率的決定性因素。粒徑在1mm以下時,熱解過程受反應動力學速率控制,而當粒徑大於1mm時,熱解過程中還同時受到傳熱和傳質現象的控制。大顆粒物料比小顆粒傳熱能力差,顆粒內部升溫要遲緩,即大顆粒物料在低溫區的停留時間要長,從而對熱解產物的分布造成了影響。 隨著顆粒的粒徑的增大,熱解產物中固相炭的產量增大。從獲得更多生物油角度看,生物質顆粒的尺寸以小為宜,但這無疑會導致破碎和篩選有難度,實際上只要選用小於1mm的生物質顆粒就可以了。
2.2.3 催化劑的影響
有關研究人員用不同的催化劑摻入生物質熱解試驗中,不同的催化劑起到不同的效果。如:鹼金屬碳酸鹽能提高氣體、碳的產量,降低生物油的產量,而且能促進原料中氫釋放,使空氣產物中的H2/CO增大;K+能促進CO、CO2的生成,但幾乎不影響H2O的生成;NaCl能促進纖維素反應中H2O、CO、CO2的生成;加氫裂化能增加生物油的產量,並使油的分子量變小。
另外,原料反應得到的產物在反應器內停留時間、反應產出氣體的冷卻速度、原料顆粒尺寸等,對產出的炭、可燃性氣體、生物油(降溫由氣體析出)的產量比例也有一定影響[5]。
2.2.4 滯留時間
滯留時間在生物質熱解反應中有固相滯留時間和氣相滯留時間之分。固相滯留時間越短,熱解的固態產物所佔的比例就越小,總的產物量越大,熱解越完全。在給定的溫度和升溫速率的條件下,固相滯留時間越短,反應的轉化產物中的固相產物就越少,氣相產物的量就越大。氣相滯留期時間一般並不影響生物質的一次裂解反應過程,而隻影響到液態產物中的生物油發生的二次裂解反應的進程。當生物質熱解產物中的一次產物進入圍繞生物質顆粒的氣相中,生物油就會發生進一步的裂化反應,在熾熱的反應器中,氣相滯留時間越長,生物油的二次裂解發生的就越嚴重,二次裂解反應增多,放出H2、CH4、CO等,導致液態產物迅速減少,氣體產物增加。所以,為獲得最大生物油產量,應縮短氣相滯留期,使揮發產物迅速離開反應器,減少焦油二次裂解的時間[3~5]。
2.2.5 壓力
壓力的大小將影響氣相滯留期,從而影響二次裂解,最終影響熱解產物產量的分布。隨著壓力的提高,生物質的活化能減小,且減小的趨勢漸緩。在較高的壓力下,生物質的熱解速率有明顯的提高,反應也更激烈,而且揮發產物的滯留期增加,二次裂解較大;而在低的壓力下,揮發物可以迅速從顆粒表面離開,從而限制了二次裂解的發生,增加了生物油產量[14,15]。
2.2.6 升溫速率
升溫速率對熱解的影響很大。一般對熱解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升溫速率增加,物料顆粒達到熱解所需溫度的相應時間變短,有利於熱解;但同時顆粒內外的溫差變大,由於傳熱滯後效應會影響內部熱解的進行。隨著升溫速率的增大,溫度滯後就越嚴重,熱重曲線和差熱曲線的分辨力就會越低,物料失重和失重速率曲線均向高溫區移動。熱解速率和熱解特徵溫度(熱解起始溫度、熱解速率最快的溫度、熱解終止溫度)均隨升溫速率的提高呈線形增長。在一定熱解時間內,慢加熱速率會延長熱解物料在低溫區的停留時間,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脫水和炭化反應,導致炭產率增加。氣體和生物油的產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揮發物生成的一次反應和生物油的二次裂解反應的競爭結果,較快的加熱方式使得揮發分在高溫環境下的滯留時間增加,促進了二次裂解的進行,使得生物油產率下降、燃氣產率提高[16~18]。
3 熱解技術研究現狀
3.1 國內研究現狀
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亞洲及我國對生物質熱解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十幾年來,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單位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
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研究中心,目前研究方向重點為生物質熱化學轉化過程的機理及熱化學利用技術。其研究內容為:(1)高能環境下的熱解機理研究:等離子體熱解氣化、超臨界熱解等;(2)氣化新工藝研究:高溫氣化、富氧氣化、水蒸汽氣化等;(3)氣化技術系統集成及應用:新型氣化裝置、氣化發電系統等;(4)生物質氣化燃燒與直接燃燒:氣化燃燒技術、熱解燃燒技術、直接燃燒等。
浙江大學著眼於流化床技術在生物質清潔能源規模化利用上顯示出的巨大潛在優勢,在上世紀末成功開發了以流化床技術為基礎的生物質熱裂解液化反應器,並在先期成功試驗的基礎上,針對已有的生物質熱裂解液化工藝中能源利用率不高以及液體產物不分級等缺點,採用獨特的設計方案研發了生物質整合式熱裂解分級製取液體燃料裝置,得出了各運行參數對生物質熱解產物的得率及組成的影響程度,適合規模化製取代用液體燃料。目前正在開展深層技術和擴展應用的研究。
東北林業大學生物質能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轉錐式生物質閃速熱解液化裝置。經過一系列的調試、實驗和改進後,現已經探索出了一些基本的設計規則和經驗。現階段設備製造已完成,即將進入實驗階段,為今後設備改進及技術推廣打好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快速熱裂解研究上,沈陽農業大學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TO)的協助下,從荷蘭的BTG集團引入一套50 kg/h旋轉錐閃速熱解裝置並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上海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山東理工大學等單位也開展了相關實驗研究,目前正在開展深層技術和擴展應用的研究。在現在技術的支持下,用於商業運行的只有輸運床和循環流化床系統[19,20]。
河南農業大學農業部可再生能源重點開放實驗室也長期進行了生物質熱解方面的研究。「YNO4型生物質燃氣脫焦機」的誕生解決了現有生物質熱解氣化機組凈化裝置復雜、脫焦效率低且焦油難收集等問題,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避免了二次污染,系統運行可靠,維護費用低,經濟效益顯著,適用於各類生物質熱解氣化機組的配套及其商業化應用,已於2001年11月通過省科技廳技術鑒定,並已在許昌機電廠投入批量生產。
同時,該實驗室與河南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對生物質熱解產物進行了綜合利用的研究,並形成了配套設備。根據農作物秸稈資源存在著季節性、分散性的特點和運輸、儲存難的矛盾,採取了分散和集中的模式,即在農作物秸稈易收集的范圍內建造小型生物質熱解裝置,就地使用生物質燃氣, 然後將便於運輸的生物質炭、焦油、木醋液收集,建設若干集中加工廠,生產多種產品以供各種用途,較適合我國的國情。
3.2 國外研究現狀
生物質熱解技術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20世紀90年開始蓬勃發展,隨著試驗規模大小的反應裝置逐步完善,示範性和商業化運行的熱解裝置也被不斷地開發和建造。歐洲一些著名的實驗室和研究所開發出了許多重要的熱解技術,20世紀90年代歐共體JOULE計劃中生物質生產能源項目內很多課題的啟動就顯示了歐盟對於生物質熱解技術的重視程度。
但較有影響力的成果多在北美涌現,如加拿大的Castle Capital有限公司將BBC公司開發的10Kg/h~25Kg/h的橡膠熱燒蝕反應器放大後,建造了1500Kg/h~2000 kg/h規模的固體廢物熱燒蝕裂解反應器,之後,英國Aston大學、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法國的Nancy大學及荷蘭的Twente大學也相繼開發了這種裝置。
荷蘭Twente大學反應器工程組及生物質技術(BTG)集團研製開發了旋轉錐熱裂解反應器,由於工藝先進、設備體積小、結構緊湊,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Hamberg木材化學研究所對混合式反應器鼓泡床技術進行了改進和發展,成功地採用靜電撲捉和冷凝器聯用的方式,非常有效地分離了氣體中的可凝性煙霧。ENSYN基於循環流化床的原理在義大利開發和建造了閃速熱解裝置(RTP),還有一些小型的實驗裝置也相繼在各研究所安裝調試。
傳統的熱解技術不適合濕生物質的熱轉化。針對這個問題,歐洲很多國家己開始研究新的熱解技術,這就是Hydro Thermal Upgrading(HTU)。將濕木片或生物質溶於水中,在一個高壓容器中,經過15min(200℃,300bar)軟化,成為糊狀,然後進入另一反應器(330℃,200bar)液化5~15min。經脫羧作用,移去氧,產生30%CO2、50%生物油,僅含10%~15%的氧。荷蘭Shell公司證明:通過催化,可獲得高質量的汽油和粗汽油。這項技術可產生優質油(氧含量比裂解油低),且生物質不需乾燥,直接使用[21,22]。
4 前景與展望
面對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環境污染的加劇,尋找一種潔凈的新能源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現在全世界都把目光凝聚在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上。生物質能利用前景十分廣闊,但真正實際應用還取決於生物質的各種轉化利用技術能否有所突破。
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研究的方向和重點也在拓寬,以前側重熱解反應器類型及反應參數,以尋求產物最大化,而現在整體利用生物質資源的聯合工藝以及優化系統整體效率被認為是最大化熱解經濟效益、具有相當大潛力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提高產物品質,開發新的應用領域,也是當前研究的迫切要求。
我國生物質熱解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主要是因為研究以單項技術為主,缺乏系統性,與歐美等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特別是在高效反應器研發、工藝參數優化、液化產物精製以及生物燃油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同時,熱解技術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生物油成本通常比礦物油高,生物油同傳統液體燃料不相容,需要專用的燃料處理設備;生物油是高含氧量碳氫化合物,在物理、化學性質上存在不穩定因素,長時間貯存會發生相分離、沉澱等現象,並具有腐蝕性;由於物理、化學性質的不穩定,生物油不能直接用於現有的動力設備,必須經過改性和精製後才可使用;不同生物油品質相差很大,生物油的使用和銷售缺少統一標准,影響其廣泛應用。以上問題也是阻礙生物質高效、規模化利用的瓶頸所在[6]。
針對以上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今後的研究應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液化產物收率,尋求高效精製技術,提高生物油品質,降低運行成本,實現產物的綜合利用和工業化生產等方面。同時加強生物質液化反應機理的研究,特別是原料種類及原料中各種成分對熱化學反應過程及產物的影響。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將現有設備放大,降低生物油生產成本,逐漸向大規模生產過渡,完善生物油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測定方法,制定統一的規范和標准,開發生物油精製與品位提升新工藝,開發出用於熱化學催化反應過程中的低污染高效催化劑,使其能夠參與化石燃料市場的競爭[23]。?
參考文獻
[1] 楊海平,陳漢平,王賢華等.生物質熱解研究的進展[J].煤氣與熱力,2006,26(5):18.
[2]? 李傳統.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16~117.
[3] 馬承榮,肖 波,楊家寬. 生物質熱解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技術,2005,5:10~12.
[4] 陳,羅永浩,陸方. 生物質熱解機理研究進展[J].工業加熱,2006,35(5):4~7.
[5] 袁振宏,吳創之,馬隆龍等.生物質能利用原理與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89~293.
[6] 翟秀靜,劉奎仁,韓 慶.新能源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66~271.
[7] 蔣恩臣,何光設.生物質熱分解技術比較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6,4:58~62.
[8] 陳 軍,陶占良.能源化學[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206~207.
[9] 蘇亞欣,毛玉如,趙敬德.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90~94.
[10] 潘麗娜. 生物質快速熱裂解工藝及其影響因素[J].應用能源技術,2004,2:7~8.
[11] Bridgwater A V, Peacocke G V C. Fast pyrolysis processes for biomass[J]. Sustainable and R enewable Energy Reviews. 2000, 4(1): 1~73.
[12] 劉漢橋,蔡九菊,包向軍.廢棄生物質熱解的兩種反應模型對比研究[J]. 材料與冶金學報,2003,2(2):153~156.
[13] 李水清,李愛民,嚴建華等.生物質廢棄物在回轉窯內熱解研究I.熱解條件對熱解產物分布的影響[J]. 太陽能學報,2000,21(4):333~340.
[14] 崔亞兵,陳曉平,顧利鋒.常壓及加壓條件下生物質熱解特性的熱重研究[J]. 鍋爐技術,2004,35(4):12~14.
[15] E Cetin,R Gupta.B Moghtaderi.Effect of pyrolysis pressure and heating rate on radiata pine char structure and apparent gasification reactivity[J].Fuel,2005,(84):1 328~1 334.
[16] 賴艷華, 呂明新,馬春元等.程序升溫下秸稈類生物質燃料熱解規律[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1,7(3):245~246
[17] 宋春財,胡浩權.秸稈及其主要組分的催化熱解及動力學研究[J].煤炭轉2003,26(3):91-94
[18] 李志合,易維明,柏雪源等. 閃速熱解揮發實驗中玉米秸顆粒滯留時間的確定[J]. 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8(1):10~13.
[19] 曹有為,王述洋. 國內生物質熱解技術的研究進展探究[J].林業勞動安全,2005,18(2):24~26
[20] 苗真勇,厲偉,顧永琴. 生物質快速熱解技術研究進展[J]. 節能與環保,2005,(2):13~15.
[21] Bridgewaster A V,Peacocke G V.Fast Pyrolysis Processes for Biomass.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0,(4):1~73.
[22] Bridgewaster A V,Cottam M L.Opportunities for Biomass Pyrolysis Liquids Proction and Upgrading.Energy and Fuels,1992,6(2):113~120.
[23] Bridgwater A V. Towards The Bio-refinery-Fast Pyrolysis of Biomass[J]. Renewable Energy World. 2001, (1): 66~83.9
⑻ 中國的國家級科學基金項目有哪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麾下的項目都屬於國家級。
此外教育部和和科技部也認定一些項目為國家級。
省級的由省級部門負責。
按照資助類別可分為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專項項目、聯合資助基金項目以及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等。通過亞類說明、附註說明還可將一些資助類別進一步細化。所有這些資助類別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共同構成當前的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
所以你所說的863計劃、793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都屬於自然科學基金的管理。
20世紀80年代初,為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首肯。隨後,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基金堅持支持基礎研究,逐漸形成和發展了由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二十多年來,自然科學基金在推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發現、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
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成立於2002年,863計劃是中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著重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力爭在有優勢和戰略必爭的高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出名的有
國家級科研項目
序號 項 目 名 稱 負責人 項目批准號 備 注
1 鼓泡塔內兩相湍流的實驗與理論研究 王樹立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2 RPHPLC的灰色數模建立及其應用研究 孫兆林 29505036 國家自然基金
3 地震勘探中彈性波方程正反演的有限元多重網格方法的研究 楊 光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4 用TDPAC技術表徵鉬基鎢基催化劑的表面活性相 孫桂大 29673011 國家自然基金
5 在介觀孔道分子篩內合成納米結構功能高分子的研究 張 東 29676004 國家自然基金
6 沸石基質中稀土離子熒光光譜特徵 孫家躍 29671006 國家自然基金
7 微波芳構化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孫兆林 29676008 國家自然基金
8 膠體顆粒的相互作用能及憎液膠體的穩定性 王好平 29673012 國家自然基金
9 環境友好石化催化與反應(7-1)磷鋁體系超微固體酸催化劑的研究 孫桂大 29792070 國家自然基金
10 油品加氫脫芳烴新型發泡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 李保山 59871014 國家自然基金
11 沸石催化反應頻率響應的研究 孫兆林 29911130785 國家自然基金
12 輕烴芳構化機理的研究 孫兆林 20076008 國家自然基金
13 介孔SnO2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儲氫性能 胡傳順 50042008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14 輕烴微波芳構化的應用基礎研究 孫兆林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5 重油及渣油在超臨界溶劑中催化裂化工藝研究與開發 亓玉台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6 油田地理信息系統支撐平台研究與開發 溫 濤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7 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改革與發展宏觀戰略研究 亓玉台 教高司函[2001]219號 教育部
18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亓玉台 1282A03051 教育部
19 流程工業復雜裝置的控制 李 平 2001AA41311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20 超薄納米孔碳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劉炳泗 教外司留[2002]247號 教育部
21 化工間歇聚合反應過程的辨識與控制 李 平 教外司留[2002]247號 教育部
22 擴展的朗格繆爾法及其應用 羅根祥 20273028 國家自然基金
23 金屬氧化物自組織膜層制備及其性能 胡傳順 50202014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24 含硫油品儲罐中硫化亞鐵自然氧化傾向性的研究 趙杉林 2071024 國家自然基金
25 微孔材料中混合烴吸附和擴散的研究 孫兆林 20343006 國家自然基金
26 納米級硫酸鈣晶須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 張洪林 2003AA33X13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聯合申請)
27 選擇性吸附脫硫技術在清潔燃料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孫兆林 20476042 國家自然基金
28 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以及薪酬激勵研究 翟慶國 教外司留[2004]527號 教育部
29 中國本土化企業與高校管理案例庫組建工程研究 關明坤 國家軟科學2003DGQ2B171 (子課題)
30 納米級ITO粉體及高密度ITO靶材中試 張洪林 2004AA303542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聯合申請)
31 納米級硫酸鈣晶須及膠粘劑系列產品開發 張洪林 2005AA00151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引導項目
32 分子篩孔道中能壘對吸附分子擴散性能的影響 宋麗娟 20546003 國家自然基金
33 新型功能化離子液體的合成及其在清潔氧化中的應用 桂建舟 20706027 國家自然基金
34 水對硫鐵化物的生成及自燃性影響機理的研究 趙杉林 20771052 國家自然基金
35 清潔燃料選擇性吸附脫硫過程中硫化物吸附行為的研究 宋麗娟 20776064 國家自然基金
36 圓柱平端壓頭觸壓邊界開裂理論與不銹鋼TiN鍍層材料斷裂韌性測試新方法的研究 謝禹鈞 50771052 國家自然基金
37 X80鋼及其焊縫在我國典型土壤環境中的應力腐蝕開裂行為與機理研究 吳 明 50771053 國家自然基金
38 面向提高用能效率的延遲焦化過程優化控制系統 李 平 2007AA4Z0162 國家863計劃
39 清潔燃料選擇性吸附脫硫機理的研究 宋麗娟 2007CB216403 國家973計劃
40 MTO-Schiff 化合物合成及在烯烴環氧化中催化應用研究 臧樹良 20811130392 國際合作項目
41 定向生長納米孿晶對銅薄膜熱穩定性影響的研究 陳吉 50801036 國家自然基金
42 石化工業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 張洪林 2008ZX07208-003-001-02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43 採用原位接枝法在碳納米管表面修飾聚二烯烴鏈段 雷良才 教外司留
[2008]890號 教育部
44 環狀脂肪族聚酯的合成 李海英 教外司留
[2008]890號 教育部
45 納米多晶相金屬氧化物表面晶相控制及其在催化反應中的應用研究 張靜 20903054 國家自然基金
46 生物相容性環狀聚乳酸及其功能化共聚物的合成 李海英 20974042 國家自然基金
47 吸附劑表面酸性對燃料油選擇性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 宋麗娟 20976077 國家自然基金
48 三螺桿擠出機組合螺桿流體復雜混合特性研究 朱向哲 50903042 國家自然基金
49 梯度鍍層結構微/納平面壓痕開裂理論與應用研究 謝禹鈞 50971068 國家自然基金
50 稀散元素杯芳烴新型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臧樹良 209031 教育部
詳細列表見
http://wenku..com/linkurl=_
⑼ 科研基金項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