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中國保險金融資產總量

中國保險金融資產總量

發布時間:2021-03-23 19:26:36

㈠ 數據調研:中國的金融資產結構

一、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概況

中國金融資產主要分為: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機構貸款、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國主要金融資產分布情況(見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由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1981-1995年累計發行國債4794.39億元,國家投資債和投資公司債共313.98億元,金融機構債1182.97億元,企業債1738.3億元,股票(A股面值)119.56億元,大額存單1796.28億元(中國證監會,1995)。這些金融工具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仍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1978年為93%,1986年為87%,1991年為84%,1995年為83%。這一比例改革開放以來雖呈下降趨勢,但90年代以來下降緩慢,說明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中國金融資產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貨幣化)的過程。80年代這一比重上升較快,進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來。

中國的儲蓄主體在改革中也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國營企業變為現在的老百姓。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改革前政府積累占總積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國內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5%,其中居民儲蓄佔1.2%,政府儲蓄佔15.4%,企業儲蓄佔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准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並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麼高(約佔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於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佔GDP的9%,債券市值佔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佔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75%,債券市值佔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後於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後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後,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㈡ 全國保險公司資產排名

1.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注冊資本282.65億元人民幣。作為《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核心成員,公司以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實力、專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贏得了社會最廣泛客戶的信賴,始終占據國內保險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被譽為中國保險業的「中流砥柱」。
2.平安人壽: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成員。從規模保費來衡量,平安人壽是目前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
3.太平洋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壽險」)成立於2001年11-9月,是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專業壽險子公司,總部設在上海,2010年公司注冊資本為76億元。
4.太平人壽: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人壽」)擁有85年品牌歷史,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專營壽險業務,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企業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5.人保壽險: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壽險),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人保)為主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壽險公司。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151.33億元,公司總資產規模超過2500億元。主要經營人壽險、健康險、意外險、人身再保險和投資業務。
6.泰康人壽: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8月22日,總部位於北京。經過18年穩健、創新發展,已成長為一家以人壽保險為核心,擁有企業年金、資產管理、養老社區和健康保險等全產業鏈的全國性大型保險公司,連續10年榮登「中國企業500強」。
7.華夏人壽: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12月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總部設在北京,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153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近4000億元人民幣,人員隊伍超22萬。近年來,華夏保險品牌建設成果斐然,華夏人創造並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榮耀時刻,榮獲業務、產品、服務、品牌、公益等一系列重大獎項和榮譽稱號。
8.新華人壽: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保險」)成立於1996年11-2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壽險企業,目前擁有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家園養老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新華卓越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9.生命人壽: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的專業壽險公司,成立於2002年3月4日,總部現位於深圳。股東由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華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資金雄厚的企業構成。公司現注冊資本117.52億元,總資產已超2000億元,是國內資本實力最強的壽險公司之一。
10.中郵人壽: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各省(區、市)郵政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國有全資壽險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北京,2009年8月4日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2009年8月18日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登記,2009年9月9日正式掛牌開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央行發布2020年金融數據,人均存款6.67萬,這數據說明了什麼

僅看這一平均值,就是說,基於薪資、基於個體戶經營、基於多樣化的收入來源,一個人的現金資產規模達到了6.67萬元。

注意,我們這里提到的是“現金資產”。在另一個問題當中,我們敘述到過“銀行破產、存款會不翼而飛”的問題;就是說許多人並不會將自己的資產、財產,全都放到存款這一項當中來。許多人,在銀行存款之外,還會買房、買車、買基金買股票買保險買金銀買債券買外匯……不一而足。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從這一數據,去推算一個人到底有多少財產。

我們知道,2020年全國完成的GDP總額突破了100萬億元。而以14億人口總量、以6.67萬元的均值,來計算所有個人的存款總額的話,大概是9.34萬億元。

居民存款規模,與GDP規模之間,當然並沒有直接關系。但廣義貨幣供給與GDP之間,就有一定規律能夠遵循。但如果說廣義貨幣供給僅佔全年GDP9.34%的話,就顯得實在有些說不過去、逾越常識。是的,如果這一比例的確顯得偏低一些的話,原因可能就在於因為居民對現金的跨網路配置、存款之外對基金股票保險等其他金融資產的配置,當然還包括企業經營盈餘所產生的存款,所導致。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通過這一比例偏低的幅度,來大致估算,居民對其他金融性資產大概配置在怎樣一個比例

㈣ 全國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總資產排名

中國平安,賀報速遞:
恭喜買了平安分紅型產品的朋友們。中國三大國字型大小保險公司年報今日全部發布完畢。中國平安保險,凈投資收益率以5.1%再次奪冠,成為唯一一家超過5%的險企;太平洋4.7%,人壽4.4%;償付能力平安312%、人壽235%,太平洋195%。
買保險,別只看廣告,關鍵看年報!(CCTV13公布的哦!)
中國平安,已經連續十年排名第一,收益穩健,實力雄厚!值得信賴!
全國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總資產排名出爐:
中國平安:38000億
中國人壽:18989億
中國太平洋:6815億
新華保險:4936億
四大上市保險公司利潤排名:
中國平安:267.5億
中國人壽:81億
中國太平洋:36億
新華保險:10億
中國平安,雙世界500強,即《福布斯》、《財富》。保險、銀行、投資,三大支柱,綜合金融,多元化服務,全能化發展。
實力強,品牌大。
理賠快,服務好。
買保險,就是買平安。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專業,讓生活更簡單。
誠信為先本,優質服務!
為你提供保險辦理、保單年檢、報案理賠等服務,電話:1363623986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全國各省財產險保費規模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
中國人壽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向貴朗
(根據演講記錄,未經本人審閱)
一、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
2003年,全世界GDP達到3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10萬億美元,佔了1/3,歐洲佔了20%,日本佔了10%,其餘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只佔了10%左右。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刺激了它的經濟增長,去年經濟增長達到了4%。歐洲、日本也才各自達到1.2%。
國內2003年的經濟情況:
(1)非典的影響。全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9.1%,二季度由於非典的影響,只達到了6.1%。經過中央積極的進一步的完善措施,全國上下一心,下半年經濟回升,全國的GDP達到了116994億元,經濟增長9.1%,是97年以來GDP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深圳人均超過了6000美元,上海人均達到了5000美元,國內人均達到1090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2)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5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7.1%,是8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長9.3%;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比上年增長4.3%。
(4)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0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稅收收入達到20045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
(5)2003年外資直接投資突破5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由於經濟的增長,使得恩格爾系數(消費比重)下降為城市37.1%,農村45.6%。2003年末,全國人口129270億,其中城鎮52376億,城市化比率達40.53%。
二、金融形勢
(一)銀行業
去年實現利潤1906億元(四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例下降了20.4%,不良貸款率下降了17.8%。其中工行實現利潤621億,增長了40%,農行197億,增長了56%,中行570億,建行512億,增長了33.9%。與四家國有銀行相對應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資產5093.7億元。
(二)證券業
去年底全國上市公司(A、B股)達到1287家,比上年增加了63家,股票市值達到42456.71億元,開戶數達到7025.41萬戶,增長了141.33萬戶,全國有45.5%證券公司盈利。
(三)保險業
全球的保險業2002年保費收入26000多億美元,其中非壽險佔了30%,壽險佔了70%,增長比例為4%。
中國去年保費收入3886.4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7.1%,其中財產險869.4億元,比上
年增長了11.71%,占總保費的22.41%;壽險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2.36%,占總保費的77.59%;長期險2669.49億元,增長了287.3億元;健康、意外險341.5億元,增長了69.7億元。2002年全國保險賠款84億元,增長了19%,其中淮河流域發生洪水,賠付5億元,上海地鐵四號線滲透水,賠付1.35億元,全國非典賠付500萬。
全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的情況如下表:
單位:億元
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
中國人壽1620.4625.87%53.82%
平安588.99.5%19.56%
太平洋376.7451.28%12.51%
新華171.85115.27%5.71%
泰康133105%4.42%
美國友邦33.81.12%
太平人壽32.6791.2%1.09%
其它53.5777.42%1.78%
保險業的主體,國內去年年末共有61家,其中24家財險公司,32家壽險公司,5家再
保險公司,37家外資合資公司設了67個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公司機構在中國設了192個代表處。
保險中介機構,2003年末,中國保監會已批准1037家,其中已批准開業的有705家,籌建的332家。兼業代理機構,全國11.7萬家,其中壽險代理68696家。去年代理公司實現保費48.7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2%,佔全業的2.1%。全國代理人128萬,增長了10萬,加上兼業代理人共150萬。全國通過中介代理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892.73億元,增長10%,佔全國保費總額的74.55%。
2003年全國保險業的改革深化:
(1)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由中紀委調任過來,保監委升格為正部級,設了18個機構,400人編制。吳主席在報告中強調: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
(2)各省的機構在2004年2月6日全部成立為保監局。
(3)去年保險業的開放,全國開放了15個城市,而且允許外資公司開辦除法定之外的非壽險業務。
(4)監會去年取消了86個審批項目。提高了效率,風氣相對有所好轉。
(5)對於健康險、養老險的專業保險公司,今年看得出相對有些眉目,要准備開業,比如中保、華泰、太平洋(養老)、新華(健康)等。
(6)保監會允許各家機構放寬經營范圍。
(7)外國經紀人公司、再保險公司都允許陸續進入中國。
(8)去年各家保險公司對新型產品開發很重視,全國新產品保費收入1750.2億元。
(9)原來三家國有保險公司相繼改組成功。2003年7月18日中國人保掛牌;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成立,8月28日掛牌,12月27日在香港、紐約上市,償付能力是標准值的5.6倍;2003年8月,中國再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又以投資人和主發起人的身份控股設立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三、目前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1、規模小,密度低。全國保費收入,80年2.8億(全是財險),81年5.3億,其中財險4.77億,82年人身險159萬,全國10.3億。改革開放以來,平均每年增長速度30%,盡管我們發展很快,但整體規模還是很小。美國一家公司一年就達到870多億美元。2002年,全球的保險深度8.6%,我國僅3.3%,世界排名48位;保險密度全球人均423美元,我國僅29美元,排名67位,2003年,我國人均39.54美元。
2、員素質不高,人才奇缺。高層的、內行的、全才的人員缺。現在每年的培訓費用達到550億元。
3、中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待深化。中國人壽的賠付能力雖達到6.6倍,但在保險行業我們一定要誠信。民潤保險代理公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司風:起點高、管理嚴、司風好、講誠信,不能搞浮躁情緒,坑蒙拐騙。
4、誠信建設相對滯後。前幾年,由於缺乏誠信,中國的經濟損失達5585億元。汕頭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領導不得不在全市強抓誠信建設,盡量盡快的挽回損失。我們要以情待人、以信接物、以利接義、以人為本。吳定富主席提出了四個一:打好一個基礎(信息共享),創建一個好的機制(罰戒機制),四位一體(企業自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
5、當前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低下,技術水平不高。
6、目前產品比較單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全國儲蓄11.6萬億元,其中45%與家庭的養老、健康、子女教育有關。這幾方面恰又與保險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市場上人們自己願意買的、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很少。所以保險公司有待進一步開發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7、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依法合規經營。
四、保險事業的展望
1、目前是保險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把保險業做大做強。
(1)自然災害的損失。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農業直接損失達14億。在美國,因自然災害引起的賠付與損失的比例是1:5,中國是1:100。
(2)人為的重大事故發生頻繁。空難、煤礦事故、煙花爆竹、天然氣等事件時有發生。
(3)疾病、疫病的發生。
2、人口老齡化。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佔16%,65歲以上的佔7%,養老需求是現在的10倍。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日本人均4—5份保單,而我國人均還不到1份。保險密度和深度有大的發展空間。
4、企業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場存在的潛力需求1萬億,未來5年4.57萬億,未來10年8萬億。
5、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民眾的通訊、旅遊、保健、運動等方面的意識增強,相應的也增強了保險意識。
向貴朗簡介:
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擁有豐富、長期的保險業經營管理經驗,並長期從事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公開發表百餘篇專業論文,其中十餘篇對中國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2019年中國保險總收入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30年的中國保險業
28年前從零開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保險業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在補償災害損失、維護社會安定、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整個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其表現主要有三:一是保險機構增長迅速。1980年,中國只有1家保險公司,1998年為28家;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保險機構110家,是十年前的4倍。此外,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從2000年的幾家,到2007年底的2331家,幾年間增長近500倍。二是保費收入增長迅速。1980年全國保費收入為4.6億元,2007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為7035.8億元,28年間,年均增長達31.2%。三是保險資產增長迅速。從1980年恢復國內業務到2007年,保險業積累第一個1萬億資產用了24年,積累第二個1萬億資產用了3年,第三個1萬億僅有1年時間。截至2007年,中國的保險業資產總額達到2.9萬億元,是五年前的5倍。1978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同一時期保險機構總資產卻增長了7000多倍,年均增長37.5%,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保險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令全球業界震驚。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

㈦ 中國金融體系現狀

(一)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高,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金融體系仍然由銀行主導,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全社會的融資風險仍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具有新興加轉軌的基本階段性特徵,證券業業務結構雷同且業務種類單一,資本擴張和市場融資能力有限;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較低,保險產品不豐富保障功能發揮不夠。

(二) 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完善

從組織體系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銀行業對民營資本的市場開放仍有空間。從服務領域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強化,截至2009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不到位。同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金融體系對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中國銀監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

(三)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於機構的增減和人員變動,對金融制度和組織結構創新不夠重視。銀行業戰略規劃比較薄弱、競爭同質化考核機制和經營模式不科學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較為突出,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比較傳統,創新能力較弱。一些保險公司內控和基礎管理較為薄弱,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市場競爭行為仍不規范。

(四) 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仍然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巨量信貸增長存在風險隱患,貸款集中度風險日趨突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有所加劇。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補充壓力,證券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需要加強。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和監管、會計等制度因素不利於防止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存在縫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閱讀全文

與中國保險金融資產總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