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健康保險的費率受什麼的影響
影響健康保險費率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發生率、傷殘率和疾病(傷殘)持續時間。此外,合同中的等待期、免責期、免賠額、共付比例和給付方式、給付限額也會影響最終的費率。
『貳』 怎麼參加健康保險每年需要多少錢謝謝
你可以買中國人壽最好的康寧大病保險,在附加住院與意外門診,這樣你的保障基本就很全面了。你可打電話95519有人會幫打你!
『叄』 商業健康保險管理規定
商業健康保險好處有哪些
一、在「保基本」基礎上提升保障水平
社會基本醫療保險不是實行實報實銷,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報銷且報銷比例只維持在基本保障的水平。因此,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保基本」為商業健康險遺留了更多的保障空間,如:商業健康險可對社保中規定的個人自付比例部分與醫療費用超封頂線部分(包括門診、住院起付標准以下個人自付部分),統籌基金支付需個人按比例自付部分,門診、住院大額醫療需個人按比例自付部分等費用依據保險責任進行二次報銷。
二、「廣覆蓋」基礎上適用於流動人口
商業保險的投保是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價交換」為原則,遵循的是個人與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的風險轉嫁契約,規定的責任和義務不隨個人時空轉移、僱傭關系和戶籍歸屬而改變。在變更合同細則方面,商業健康保險較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相關進入和退出的程序,具備了更強的便攜性。
三、商業屬性有助於實現「可持續」
商業健康保險具有實現盈利的商業屬性,在發展中追求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優化。因此,在成本管理上有助於政府相關部門解決當前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財政支出較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商業健康險具有專業的精算數據分析和風險管控能力。與普通壽險相比,健康險結合專業化健康管理服務,更能夠全面地搜集健康保險的基礎數據,並按照風險因素的不同級別,制定不同的費率標准。
四、服務質量和水平具有比較優勢
在新醫改政策背景下,民眾的醫療費用可獲得部分補償,其健康保障及管理的需求更加強烈。目前,商業健康險主要的健康管理方式包括:診前的健康指導(含健康咨詢)、健康體檢服務(含健康風險評估)、就診中的家庭醫生、疾病管理(含慢性疾病管理)、便利就診服務(含診療綠色通道)、就診後的康復護理服務以及第三方管理服務。通過以上健康管理手段,對於客戶而言,可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提高生命質量。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肆』 什麼是死亡率費用啊。。。這個概念在人身與健康保險書中中出現的。。。
死亡率是在計算保險費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你只要知道這個會影響保費就可以了。
另外你需要知道的概念是保險金額,就是保額,就是發生約定的風險,保險公司理賠的金額。
保險現金價值,就是說除去運營費用、管理費用等,你所繳納的保費所能兌現的金額。
保險價值是對索要保障的保險標的的價值估算。這個一般多用於財產險。
保險面值?是指保單價值嗎?基本跟一般是用作保單借款,就是你所持有的保單它可以兌現多少現金或者貸款多少金額。基本跟現金價值類似。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買了一份保本儲蓄型的保險,每年繳費5000,共繳費10年,保障10萬的重大疾病險和10萬的壽險。
這個10萬的重疾險和10萬的壽險就是保險金額,就是保額。
比如你繳費了1年以後,想退保,這個時候保險公司會退給你現金價值,5000減去運營費用,管理費用等,退給您3000元。這個就是現金價值。
當你繳納了9年以後,你需要急用錢,你可以用這張保單去保險公司進行保單借款,這個時候你的現金價值基本跟所交保費差不多(不算分紅等其他收益),可能是4300,一般是可以貸款現金價值的80%。
『伍』 招商信諾保險的「健康管理服務」是怎麼一回事兒
建議您咨詢招商信諾客服
『陸』 保險公司 平均管理費用
保險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不為人熟悉的行業。最早的保險是起源於海上運輸。那個時候,一個英國的商人要把自己辛苦得來的一船貨物運送到遙遠的印度(或者中國)來賣,結局只有兩個:如果平安到達,就變成富人;如果中途船隻沉沒,他就得破產。如何避免這樣的冰火兩重天的人生呢?人類是聰明的,後來就發展到商人們集合到一起,把各自的貨物分成十份,平均分裝到十艘船上,分十個日期(批次)發出去。這樣,幾乎不會發生船全部沉沒的悲劇,定價的時候考慮到沉船的成本,就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但每次都等待湊齊了貨物再發船也不太方便,就有人出來號召,只要給我交5萬元,如果船沉了我就賠100萬。這個人的生意模式就是最早的保險概念,他的任務就是爭取讓足夠多的商人願意加入到這個組織,每船出5萬元,20艘船就可以募集100萬元,如果沉一艘就是剛剛好,不虧不賺。如果不沉就賺了,如果沉了兩艘,就破產了。所以,這個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讓越多的人加入這個組織,他就越安全。後來從貨物運輸發展到人身保障,每個人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資金,放到保險公司里,跟所有的客戶結成一個互助組織,出風險的人得到巨額的保障,等於得到組織的幫助,沒有出險的人等於幫助了別人。所以說保險是互助,更是自助。
保險公司的贏利,主要有三個渠道,就是管理收益、承保收益和投資收益,主要的是投資收益。保險公司賣保險的過程是融資,拿到客戶的錢以後就要去投資。在保險費的計算也包含三部分,就是管理費用、保障費用和儲蓄費用。管理費用的節余會成為保險公司的費差益,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人力成本的增加,這方面的費用幾乎不會有太多的盈餘。保障費用的節余形成保險公司的死差益,就是承保利益,這是基於大數法則(概率論),由於採用的計算基礎都是統一的生命表,也不會成為保險公司贏利的主要渠道。因為保險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具有了強大的融資能力(續期保費的收入),擁有大量的可投資資金,這就造就了保險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地位,成為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甚至號稱「第二銀行」。
舉例證明保險公司必須具備強大的投資能力,才能承擔起提供保險保障的職責。如果一個人年交保險費3000元,選擇交20年,購買10萬壽險保障。我們來看一下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區間。如果第一年客戶身故,保險公司就得賠付10萬元,等於虧損了9.7萬元=10萬元-0.3萬元。如果這個客戶健康長壽,20年保險費全部交清,合計交費6萬元,從此以後,如果客戶出險死亡,保險公司依然要賠付10萬元,保險公司等於虧損了4萬元=10萬元-6萬元。所以保險公司的虧損區間是介於4萬-9.7萬之間(我們不考慮其他相關費用和成本)。我們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贏利模式,就是長期佔用客戶的資金去投資賺錢,超過4萬才有利潤,還用考慮客戶出險的早晚,還要賺更多才會有利潤,才能支付員工的工資。保險公司不會賺錢,就無法提供保險保障。因為從壽險的角度看,收取了保險費之後,保額的額度是保險公司必須給付的額度,而保額一般都超過保費,差額部分必須靠投資贏利來彌補。
基於利益的一致性,保險公司最的願望就是它的客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這樣,保險公司運用資金的時間就夠長,贏利空間才夠大。
保險是一個經常被誤解的偉大行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因為購買證券或銀行產品而導致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劇——因為,他們只願「錦上添花」;危難之間又「落井下石」。
在保險存在的幾百年的歷史中,我們從未聽過有人因為購買保險而導致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劇——因為,我們總是「雪中送炭」;最差也是「錦上添花」。
從慈善事業的角度看保險的價值——保險比慈善多一個功能,即在「兼濟天下(互助)」的同時,又能「獨善其身(自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健康保險近幾年保費收入
一、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及不足之處
(一)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
建國以來,我國在著力發展城鎮社會保障體繫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已基本完善,但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尤其在醫療衛生方面,國民所負擔的壓力依然很大。例如,在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測算數據中,全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的百分比只有5%左右,而個人衛生支出佔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
國民的衛生支出負擔之重顯而易見。由於我國政府在衛生事業中將城鎮醫療衛生事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而我國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在近幾年剛剛起步,所以將全國衛生總費用及衛生費用構成比例視為近似的城鎮衛生總費用及衛生費用構成比例是可行的。
(二)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缺陷
1.在醫療保險制度中引入積累制的個人賬戶,不符合醫療保險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其一,醫療保險所依據的基本原則是社會共濟,個人賬戶的設立顯然降低了醫療保險的互濟功能。其二,個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是隨機性的,不可能先積累後消費;引入積累制並不符合醫療需求規律。從國際經驗看,除新加坡外,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醫療保險(保障)制度中引入個人賬戶。況且,新加坡的個人賬戶功能與我國制度設計中的功能也相去甚遠。新加坡個人賬戶中積累的資金主要用於住院治療中的個人自給部分;而在我國,卻要求個人賬戶支付平時的門診費用,實質上是要求個人自己來解決基本醫療服務問題。這種「大病統籌,小病自費」的制度設計,違背了「預防為主」的醫學規律。
2.現行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目標人群只包括就業人員及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將絕大部分少年兒童、相當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無法就業的人員排除在外。[1]這樣的制度設計會導致如下結果:一是上述人群的醫療需求難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個人及家庭面臨的醫療風險難以化解,從而帶來經濟、社會方面的消極後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醫療保障而另一部分人沒有醫療保障的情況下,無法避免體制外人員以各種方式侵蝕體制內醫療資源的問題。
3.現行醫療保險制度設計及相關配套措施沒有解決對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約束問題,以至醫療服務費用仍無法控制。[2]在這種情況下,維持資金平衡就成為醫療保險自身的難題。在實際操作中,主要做法就是強調參保者享受的待遇與繳費緊密掛鉤,不能繳費甚至不能及時繳費就無法享受相關保障待遇。長此以往,醫療保險事實上就演變成自願參加的,且只有具備繳費能力才能參加的「富人俱樂部」。在無法控制服務提供者行為的情況下,有關制度轉而將控制重點改為患者,通過起付線、封頂線、多種形式的個人付費規定,實施對患者的全面經濟限制,以至於能夠進入該體系的參保者也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
4.現行醫療保險設定的統籌層次過低,以至於無法在較大范圍內實現風險共擔。在參加醫療保險的不同類型人群中,也存在保障標准上的差異,影響到制度的公平性。
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到城鎮醫療保險制度自身的可持續性和實際效果,繼續推行下去的難度很大。正是由於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存在上述缺陷,所以更需要在保險市場上充分發展商業醫療保險,讓商業醫療保險成為老百姓醫療保障水平的有力支柱。
二、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現狀
宏觀環境的不成熟和國家保險法律、保險制度、政策的不完善,公民缺乏保險意識,以及目前的險種還不能滿足多層次醫療保障需求,且大多數以附加險存在等,這些都是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是其發展的潛力所在。
商業醫療保險比社會醫療保險早二百多年的歷史,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管理機制、靈活多樣的經營手段。它自負盈虧,追求效益的利益刺激,有規范經營的內在約束和嚴格的審批制度和監管辦法,能滿足多種、特別是較高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具備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醫療保險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較之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方式,它更成熟、更高級。[3]在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中也提出:「超出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用商業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可見,基本醫療保險為商業醫療保險留下了發展的空間。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商業醫療保險的需求越來越大。據調查,健康保險是人們意向購買的主要人身保險產品之一。據2006年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的總保費收入為5641.44億元,其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為376.90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6.68%;在對全國30個省份和6個大城市的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統計中來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北京43.57億元、廣東32.87億元、江蘇32.03億元、上海31.09億元、山東21.41億元,這說明在北京、上海等地,社會對商業醫療保險特別是健康保險的需求十分大,這些數據也顯示出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發展潛力之大、需求之旺。
(二)商業醫療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很快,但相對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來說,還存在不少問題,制約了其發展。
1.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目前,社會醫療保險享受許多優惠政策,得到了優先發展,其業務擴張將擠壓商業醫療保險的空間。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憑借行政權利強制推行補充醫療保險,這種做法破壞了市場經濟規則,挫傷了商業保險投資者和經營者的信心。
2.醫療費用賠付的不可控性。一是由於現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單一,缺乏有效的競爭,同時,在醫療機構經營效益的利益驅動和缺乏有效監督情況下,助長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加重了疾病患者和保險公司的負擔。二是保險公司對醫療費用無法進行監控,因此,無法保證醫療服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結果是醫療欺詐和道德風險在所難免。三是投保人的風險逆選擇面較大,帶病投保、隱瞞或誇大病情、擴大醫療診治范圍等現象屢見不鮮,保險公司已不堪重負。[4]
3.缺乏高素質和復合型人才。由於商業醫療保險的業務涉及醫學專業和保險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專業技術性要求很高。因此,要保持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穩健發展,必須建立一支既懂保險和法律,又有一定臨床經驗的管理隊伍,而保險公司非常缺乏此類人才。
因此,保險業要積極配合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提高商業醫療保險的專業化經營水平,必須大力解決上述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與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
三、完善商業醫療保險的對策及建議
(一)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相結合
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相結合的辦法是由我國的國情、國力決定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財政困難、企業效率不高,所以為了使醫療保險既能發揮保障生活和安定社會的作用,又能適應不同經濟條件下的具體需要,宜實行多種保障模式。而醫療保障改革的進行對於醫療保險充分發揮其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是一種極大的推動力量,這在提高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險產品與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等方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來,我國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中醫療保險的情況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通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與進行,我國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逐年擴大,參保人數逐年增加,每年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05年的參保人數較之2000年的參保人數增加9451萬人,這為我國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表22000—2005年度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的統計數據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0-2005年)。
(二)開發低保費高保障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即高免賠大額商業醫療保險產品
為彌補社會醫療保險不負擔支付限額以上的大額醫療費用,一些城市醫保部門委託保險公司建立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基金,由保險公司承擔支付限額以上的費用,比如重慶市參保職工每月只需繳8元,單位繳平均工資的1%,即一名職工平均每年只需100元左右保費,就可保大約3萬元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而且無支付上限。因此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上開發高免賠大額商業醫療保險這一險種是有經驗可借鑒的,也是完全可行的。[5]
對大量已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被保險人而言,高免賠大額商業醫療保險這一險種特別適合他們。一方面他們可以不用為再重復投保一般商業醫療保險而帶來經濟上的不合算,另一方面這一險種恰好彌補了社會醫療保險不負擔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空擋,使參加醫保的人的大病和大額醫療費用也有所保障。這也是充分發揮商業醫療保險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中作用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三)將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的重要補充
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同屬社會保障體系的范疇,但由於它們性質不同,因而決定了它們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盡相同。社會醫療保險是基礎,商業醫療保險是重要補充,兩者優勢互補、缺一不可。
我國由於開展社會醫療保險時間短,資金積累有限,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多,特別是一些大病和特殊疾病的醫療費用遠遠超過了基本醫療最高支付限額,使個人背上沉重的負擔,而商業醫療保險能承擔個人大部分的醫療費用。目前,醫療費用的高速增長已經給社會、單位和個人帶來沉重的壓力。1982年到1996年的14年間,我國醫療費用支出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24%,1997年,全國職工醫療總費用高達773.7億元,每個家庭的實際平均醫療保健支出718.3元,而且還不包括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支出,因此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廣大居民需要通過商業醫療保險來化解潛在的醫療費用風險。
對部分經濟收入穩定、享受社會醫療保障的群體來說,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僅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保障程度有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商業醫療保險則能適應高層次、特殊的醫療需求。另外,由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用工制度的改革,社會上還存在大量的缺乏醫療保障的人群,像私營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學生和農民都不在保障范圍內,這些群體尤其渴望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遵循「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主要提供基本醫療保險,這為商業醫療保險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滿足當前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需要和多層次醫療保障的需求,促進醫療保險市場和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發展,面對潛在的巨大的商業醫療保險市場,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方向應是:一是基本醫療保險沒有覆蓋的項目和費用,如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之外的葯品、診療和服務費用;二是基本醫療保險沒有覆蓋的人群,如城鎮失業人員、沒有醫療保障的老人和兒童,以及沒有被醫療保健制度覆蓋的農民。
目前我國商業醫療保險蘊涵著巨大的商機,我國保險業如果適時加強醫療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將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與完善起到推動作用,並最終能夠和個人賬戶、公共基金一起形成我國新的醫療保障體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健康管理為什麼能夠為保險人群降低費用
保險產品都不是完全一樣的,保費也不會向超市購物一樣可以打折。降低保費應該是選的產品不一樣,這也只是相對而言的。買保險時多看多問,把產品了解清楚,不為噓頭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