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陳老師,現在的保險產品魚龍混雜,我們應該如何為自己和家庭配置保險產品來轉移壞風險呢?消費型和儲蓄型保險分別適合怎樣情況的個人呢?父母的年齡可選擇的保險產品更受限制,有哪些方法可以規避父母的健康風險呢?謝謝陳老師~
保險類的產品在中國家庭裡面,盡管這些年用的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還是用得非常的不夠的,不管是財產險還是健康險還是跟養老掛鉤的這些萬能險,這些都應該充分的去考慮。因為這些保險產品用得好的話,可以不用花太多的錢,規避掉的很多壞風險。所以大家都應該認真的去看一看你家到底在哪些方面可以把哪些壞風險通過保險產品規避掉。
對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消費型保險可能是最主要的消費型保險,包括以後比如說失業、生病或者是發生其他的意外等等,這些都是不同的保險公司的產品所要解決的那些問題,特別是對於規避老年人的健康風險和養老風險,跟前些年比商業健康險產品越來越多了,所以大家去看一下。
最後也要強調一點,在選不同的保險產品的時候,千萬要記住要看保險公司資質到底怎麼樣,實力到底是不是很強。因為保險公司它自己實力怎麼樣,決定它賣的這些保險產品能不能夠真正的兌現的。如果不能兌現,或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那麼你在買保險時就要注意到對保險公司本身是不是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還存在,如果是不存在的風險比較高的話,你就應該考慮其他的保險公司。
❷ .保險公司規避風險的策略
保險公司避免風險的方法:
1. 放棄或終止某項活動的實施。例如:不把某些物作為保險責任,不承保。
2. 改變該項活動的性質。例如:設置免賠額、起付線等。
❸ 出險次數越多,保費越高,該如何預防小刮小碰,避免高保費
對於車主來說,給愛車買車險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去年6月1日起,我省作為全國首批改革的6個試點地區之一,停止使用原先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改用新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時至今日,已經實行近一年的時間。
新條例實施後,汽車出險頻率越高,續保費用越高。此實施辦法一出,車主們坐不住了。出險越多續保費用越高,那以後小問題還敢不敢報保險?車險費改新政策到底是車主受益還是保險公司受益呢?對此,近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車主吐槽賠的還不如保費漲得多
「只出了一次險,第二年保費就漲了1000多,跟以前要出險兩次甚至3次才漲保費相比,現在的車損險還有購買的意義嗎?」周女士,今年29歲,開車時,不小心剮傷了後保險杠。4S店表示維修花費在700元左右,4S店的理賠專員建議周女士走保險流程,但是她卻猶豫要不要報險。
「我的車今年4月份保險就到期了,而我在元旦的時候與別人追尾,已經出了一次險,如果我現在再走保險流程的話,保費將會更高;但如果不報,又要自己掏腰包維修,真的好糾結。」猶豫過後,周女士最終還是自己掏腰包去做了維修。「不能再報險了,不然今年的險費系數就會上漲,比維修費要高,而且我已經報過一次險了,報兩次,保費更高,乾脆自己付吧,以後開車小心些就是了。」
其實,這樣的事例對於有車一族來說,並不少見。與周女士一樣,楊先生也說出了他最近在續保車險時的「疑惑」。楊先生說,他本人名下有一輛20餘萬元的轎車,車齡4年,每天開車上下班難免刮刮蹭蹭,但每年的出險次數一般都在2次以內,以補漆為主,「這4年每年的保費都是4000元出頭,2015年的商業車險交了4300元。」
今年5月初,楊先生的商業車險將到期,與往年一樣,他提前15天開始咨詢保費,可這一比價,卻生出了困惑。「跟去年4300元相比,今年好幾家公司給我算出來的商業車險保費都是5300多。」
楊先生說,保險公司告知他,由於他的愛車去年有一次出險,因此按照費改後執行的新商業車險規則,他的商業車險保費不能享受任何折扣,而往年由於執行的舊規則,他的商業車險通常執行了8折或8.5折的折扣,因此今年要比往年多出1000多元。
專員解答先報險再根據情況定是否理賠
車輛出意外後,車主該不該報險?一家保險公司西安分公司的保險專員李先生告訴記者,車輛發生事故之後,車主可先報保險,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按照現行的商業車險費改後政策來說,對於那些安全記錄差、容易出險的車主,現行的新規則要讓他們交更多保費了。新的車險費率政策規定:年度保險期內,車輛出險1次的保費不打折,出險2次保費上浮25%,出險3次保費上浮50%,出險4次上浮75%。如果車主次數過多,保險公司在車主下一年續保時,將拒絕承保。其實,商業車險費改的目的是體現「獎優罰劣」,因此強調出險與費率掛鉤,出險次數越多的車主,付出的保費就越高,而不怎麼出險的車主,就可享受到更優惠的費率。
總體上,多數車主是按照這種想法選擇發生事故後,是否需要報保險。其實更客觀地講,發生事故後可以先報保險,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理賠。
「車主們在出事故後報險並不等於理賠。車主們出險後,可以先報險,報了保險後但沒有理賠,不會計入理賠的次數中。」李先生說,商業險與交強險也是分開來計算的,如果交強險出險,那麼理賠次數的多少只會對交強險的優惠有影響,不影響商業險的投保與折扣。
「雖說新的保險政策出台了,新的保費或會因自己出險的次數越多而越高,但是車主不能總擔心來年的保費,出了事可先報險,在出險後,也可與4S店的保險專員咨詢來年的保費,算好賬後,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這樣就可減少自己的損失。」李先生說,對於新手以及新車來說,報險會比較放心一些,因為新車容易剮到或是蹭到,如果車主為了省錢,不走保險,自己去不專業的地方維修,或會有安全隱患。
幫您算賬維修不超千元最好別輕易報險
「買了保險就要用」,這樣的保險觀念現如今得改一改了。保費上漲和下降的幅度是怎麼計算的?記者了解到,商業車險費改後,目前各家公司都統一執行費改新規。費改後的車險費率調整系數由三部分構成,即無賠款優待系數(NCD系數)×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
為爭取市場份額,費改後各大保險公司均將後兩項系數下調到了0.85的最低限額。由此,NCD系數成為費率高低的關鍵。費改前,NCD系數是0.7—1.3;費改後,變為0.6—2。也就是說,費改前最多打7折,而費改後最多可以打6折。
具體怎麼確定?就和上年是否出險掛鉤了。年度保險期內,車輛出險1次的保費不打折,出險2次保費上浮25%,出險3次保費上浮50%,出險4次上浮75%,出險5次保費翻倍。如果上年不出險,打85折,2年不出險打7折,3年不出險打6折。如果車主連續三年都沒有出險,那麼他的保費就可以按0.6×0.85×0.85=0.4335打折。
假設全新20餘萬的中檔轎車的保險原價為6500元,打8.5折後為5525元。如果車主在保險期內出了一次險,雖然修車費用可能只有幾百元,但出險記錄會使該車第二年的保費費率不打折;如果出險兩次的話,保費則會上漲25%。簡單來說,從保險公司報銷的幾百元,換來的是第二年保費差距1000元左右。
李先生說,以車險保費1萬元為例,維修金額在1500元之內(即按照出險1次,損失15%折扣來算)的都建議不出險;雙車事故時,小刮蹭在1500元內的建議私了。「因為與第二年增加的保費相比,從保險公司報銷的費用不劃算。」
有的車主抱以僥幸,輕信「第二年換一家保險公司其實一樣打折」的說法。李先生介紹,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信息在車險平台上是聯網共享,只要輸入車主車輛信息,就會看到所有的保單及出險情況,因此這樣的說法根本不可信。如果上一個保險年度出的責任事故多,理賠金額大,來年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絕承保。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涉及定責案件及發生人員傷亡的情況,請務必報警並向保險公司報險,以便在案件處理中處於有利地位。
行業影響4S店失強勢地位各種活動攬客
車險費率改革啟動後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影響的不僅是每一個車主,與車主客戶群喜憂參半的情況不同,汽車4S店、大型維修機構顯得有些消沉。
西安東郊一家大型4S店工作人員透露,在理賠項目里,小刮小碰佔了最大比例,以往客戶們有了一點擦掛都會及時處理,這樣的車險使用方法在費改前對折扣影響不大,因此車主們很願意通過保險來修車。但費改後,越來越多的車主在搞懂規則後擔心明年保費增高,會減少報保險次數,相比4S店較高的維修價格,他們或許更願意到路邊維修店處理,這樣一來會影響4S店賴以生存的售後業績。
北郊某合資品牌4S店工作人員也表示,費改後的保費變化對4S店的維修業務有所影響,為了留住客戶,很多品牌4S店都採取了一些應對方案,比如給在4S店買保險的客戶送優惠券,遇到小刮小碰就拿券在4S店維修;或直接給客戶折扣,避免客戶大量流失。
與4S店此相比,一些小型汽修廠或路邊小店生意卻顯得格外好。昨日上午,記者在北郊明光路快速理賠中心附近,看到路邊很多小型汽修店,生意都格外興隆。一位店老闆告訴記者,他的店裡每天基本都能修4至5輛車,多是鈑金噴漆,小事故基本兩天時間就能修復完畢,車主可以很快將車取走,很是方便。
「一般修車費用少則300元左右,多的也就800元,小擦掛的事故車輛較多。」汽修店老闆稱,相比車險費改之前,每月收入能多出5000元左右。
給你支招買車險得更精明有些險種悠著買
既然小刮蹭報保險不劃算,會增加次年的保費支出,那現在再購買商業車險、車損險還有意義嗎?當然有!記者咨詢西安多家保險公司業內人士得知,雖然出險一次就沒有折扣,但這也不是說讓你買了保險就不用,而是要更合理地把保險用在刀刃上。保險專員王先生建議車主,需要支付高於保費的維修費用,或發生了有人員傷亡的雙車事故時,一定要堅決地使用保險來減少自身損失。
此外,按照費改後的新規,現在的車損險與費改前相比,保障范疇大大增加,不僅將冰雹、台風、熱帶風暴、暴雪、冰凌、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駕駛證失效或審驗不合格、未上牌照新車、被保險機動車所載貨物、車上人員意外撞擊所導致的損失、家庭成員人身傷亡等情形納入保險保障范圍,還全面啟動了代位求償機制,可以更全面地提供車輛及車主風險保障。
同時,新規執行後,車主們買車險也需要更精明一些。一方面,嚴格安全駕駛,減少出險次數,為來年的保費省錢;另一方面,隨著車損險保障范疇的擴大,車主們應根據自身需求減少一些特殊險種的選購,例如劃痕險、玻璃單獨破碎險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保險和風險有什麼不同
一.風險和保險的概念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故和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都具有不確定性,我們稱之為風險。
保險是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保險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起發生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傷殘和達到合同約定的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投保人在保險人發生合同規定的損失時給予補償。
探其本質,保險是一種社會化安排,是面臨風險的人們通過保險人組織起來,從而使個人風險得以轉移、分散,由保險人組織保險基金,集中承擔。當被保險人發生損失,則可以從保險基金中獲得補償。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見,保險本質是一種互助行為。
從經濟學角度看,保險是對客觀存在的未來風險進行轉移,不不決定性損失轉變為確定性成本(保費),是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可保風險與不可保風險
可保風險僅限於純風險。所謂純風險,是指只有損失可能而無獲利機會的不確定性。但並非所有的純風險都是可保風險。純風險成為可保風險必須滿足下列條件:1、損失程度較高。一旦發生,就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經濟困難。對此類風險事件,保險便成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2、損失發生的概率較小。3、損失具有確定的概率分布。4、存在大量具有風險的保險標的。從而
保證風險發生次數及損失值以較高的概率集中在一個較小的波動幅度內。5、損失的發生必須是意外的。6、損失是可以確定和測量的。即損失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都可被確定以及損失金額可以測定。7、損失不能同時發生。
三、保險與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面臨風險者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以減少風險負面影響的決策及行動過程。風險管理一條總的原則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保障。
對純風險的處理有迴避風險,預測風險、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四種方法。
1、迴避風險
迴避風險是指主動避免開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它適用於對付那些損失發生概率高且損失程度大的風險。其局限性表現在,並非所有的風險都可以迴避或應該進行迴避。
2、預防風險
預防風險是指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預防風險涉及到一個現師成本與潛在損失比較的問題。
3、自留風險
自留風險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動承擔風險。在做出理性選擇時,自留風險一般適用與對付發生概率小,且損失程度低的風險。
4、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是指通過某種安排,把自己面臨的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另一方。通過轉移風險而得到保障,是應用保障,是應用范圍最廣、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就是轉移風險的風險管理手段之一。
❺ 在選擇風險管理技術時一般採用避免風險這一方式的情況為。
在選擇風險管理技術時,一般採用避免風險這一技術方式的情況為()。
A.某特定風險所致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相當高
B.某特定風險所致損失頻率相當高和損失程度比較小
C.處理風險的成本小於其產生的效益時
D.某特定風險所致損失頻率相當低和損失程度比較小
參考答案:A
❻ 購買保險叫規避風險還是避免風險
規避風險。
購買保險是通過計劃的變更來消除風險或風險發生的條件,保護目標免受風險的影響,花少量的保險費,避免大的經濟損失。
消費者在選購保險時候要選擇以保障為主的險種,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需要。保險可以有效保障投保人面臨風險時可能遭受的損失,在進行保險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科學選擇來實現真正用途。
(6)保險避免風險頻率高擴展閱讀:
買保險注意事項:
保險條款一定要弄清楚,因為這關繫到以後的理賠,也是保險產品的核心。無論是收益、保障,還是除外責任,條款上都會詳細列出來。如果你不太理解,最好在投保時尋找專業人士來講解一番。
當保險雙方在簽訂保險合同的時候,保險人在向投保人詢問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時,投保人必須如實告知的。這是投保人必須履行的義務,若是投保人故意不如實告知,又或者是是因為某些重大過失而沒有如實告知,可能會影響到保險人是否承保的決定以及保險費率的多少,所以保險人是有權解除合同的。
因此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一定不要覺得不說實話也沒關系,尤其是那些身患疾病的,務必如實告知,這樣才能避免日後的麻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保險
❼ 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保險公司的原則有哪些
為了盡可能的降低風險保險公司的原則有哪些必須承保的是一個健康體'
❽ 頻率低、危害程度高的創業風險可以避免,可以抑制嗎
行路抵威海程度高的創業風險,可以避免可以抑制嗎?這個可以的
❾ 保險公司的營銷風險
哥們 很長的。
風險大致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性進取的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風險」一詞的由來,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期,以打魚捕撈為生的漁民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禱,祈求神靈保佑自己能夠平安歸來,其中主要的祈禱內容就是讓神靈保佑自己在出海時能夠風平浪靜、滿載而歸;他們在長期的捕撈實踐中,深深的體會到「風」給他們帶來的無法預測無法確定的危險,他們認識到,在出海捕撈打魚的生活中,「風」即意味著「險」,因此有了「風險」一詞的由來。 而另一種據說經過多位學者論證的「風險」一詞的「源出說」稱,風險(RISK)一詞是舶來品,有人認為來自阿拉伯語、有人認為來源於西班牙語或拉丁語,但比較權威的說法是來源於義大利語的「RISQUE」一詞。在早期的運用中,也是被理解為客觀的危險,體現為自然現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風暴等事件。大約到了19世紀,在英文的使用中,風險一詞常常用法文拼寫,主要是用於與保險有關的事情上。 現代意義上的風險一詞,已經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險」的狹義含義,而是「遇到破壞或損失的機會或危險」,可以說,經過兩百多年的演義,風險一詞越來越被概念化,並隨著人類活動的復雜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並被賦予了從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統計學甚至文化藝術領域的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含義,且與人類的決策和行為後果聯系越來越緊密,風險一詞也成為人們生活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 無論如何定義風險一詞的由來,但其基本的核心含義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也有人進一步定義為「個人和群體在未來遇到傷害的可能性以及對這種可能性的判斷與認知」。如果採取適當的措施使破壞或損失的概率不會出現,或者說智慧的認知,理性的判斷,繼而採取及時而有效的防範措施,那麼風險可能帶來機會,由此進一步延伸的意義,不僅僅是規避了風險,可能還會帶來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時風險越大,回報越高、機會越大。 因此,如何判斷風險、選擇風險、規避風險繼而運用風險,在風險中尋求機會創造收益,意義更加深遠而重大。
風險的性質
風險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風險頻率與風險程度
投資風險
風險頻率:又稱損失頻率,是指一定數量的標的,在確定的時間內發生事故的次數。 風險程度:又稱損失程度,是指每發生一次事故導致標的的毀損狀況,即毀損價值占被毀損標的全部價值的百分比。 ◇現實生活中二者的關系是:一般是反比 風險頻率很高,但風險程度不大; 風險頻率不高,但風險程度很大。
風險成本
由於風險的存在和風險事故發生後人們所必須支出費用的增加和預期經濟利益的減少,又稱風險的代價。 包括風險損失的實際成本,風險損失的無形成本和預防和控制風險損失的成本。
風險的構成要素
(一)風險因素 它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根據性質不同,風險因素可分為實質風險因素,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三種類型: 1、物質風險因素。 2、道德風險因素。(故意) 3、心理風險因素。(過失、疏忽 無意 )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是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 就某一事件來說,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那麼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成為風險因素。 舉例:1、下冰雹路滑發生車禍,造成人員傷亡 2、冰雹直接擊傷行人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通常我們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導致的財產本身損失和人身傷害,這類損失又稱為實質損失;間接損失則是指由直接損失引起的其他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在風險管理中,通常將損失分為四類:實質損失、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
風險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三者的關系為: 風險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幅度的條件,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 風險事故是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上述三者關系為: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風險因素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
危險單位(risk unit)
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標的物最大的損失范圍。是保險公司確定其能夠承擔的最高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00條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辦理再保險。
目前,學術界對風險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由於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同,或對風險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學者對風險概念有著不同的解釋,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一、風險是事件未來可能結果發生的不確定性 A. H. Mowbray (1995)稱風險為不確定性;C. A. Williams(1985)將風險定義為在給定的條件和某一特定的時期,未來結果的變動;March&Shapira認為風險是事物可能結果的不確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測度;Brnmiley認為風險是公司收入流的不確定性;Markowitz和Sharp等將證券投資的風險定義為該證券資產的各種可能收益率的變動程度,並用收益率的方差來度量證券投資的風險,通過量化風險的概念改變了投資大眾對風險的認識。由於方差計算的方便性,風險的這種定義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風險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J.S. Rosenb"(1972)將風險定義為損失的不確定性,F. G. Crane(1984)認為風險愈味著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Biokett,Charnes,Cooper&概率進行描述(王明濤,2003)。Ruefli等將風險定義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發生的機會。並用這種觀點又分為主觀學說和客觀學說兩類。主觀學說認為不確定性是主觀的、個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種觀念,是個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估計,而不能以客觀的尺度予以衡量,不確定性的范圍包括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發生狀況的不確定性以及發生結果嚴重程度的不確定性。客觀學說則是以風險客觀存在為前提,以風險事故觀察為基礎,以數學和統計學觀點加以定義,認為風險可用客觀的尺度來度量。例如,佩費爾將風險定義為風險是可測度的客觀概率的大小;F.H.奈特認為風險是可測定的不確定性。 三、風險是指可能發生損失的損害程度的大小 段開齡認為,風險可以引申定義為預期損失的不利偏差,這里的所謂不利是指對保險公司或被保險企業而言的。例如,若實際損失率大於預期損失率,則此正偏差對保險公司而言即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胡宜達等,2001)。Markowitz在別人質疑的墓礎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於期望收益率的情況,提出了下方風險(Downsiderisk)的概念,即實現的收益率低於期望收益率的風險,並用半方差(Sernivaviance)來計量下方風險(周剛等譯.1999)。 四、風險是指損失的大小和發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2002)在總結各種風險描述的基礎上,把風險定義為: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由於各種結果發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行為主體遭受損失的大小以及這種損失發生可能性的大小,風險是一個二位概念,風險以損失發生的大小與損失發生的概率兩個指標進行衡量。王明濤(2003)在總結各種風險描述的基礎上,把風險定義為:所謂風險是指在決策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決策方案在一定時間內出現不利結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損失的程度。它包括損失的概率、可能損失的數量以及損失的易變性三方面內容,其中可能損失的程度處於最重要的位置。 五、風險是由風險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風險因素、風險事件和風險結果是風險的基本構成要素,風險因素是風險形成的必要條件,是風險產生和存在的前提。風險事件是外界環境變數發生預料未及的變動從而導致風險結果的事件,它是風險存在的充分條件,在整個風險中占據核心地位。風險事件是連接風險因素與風險結果的橋梁.是風險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媒介。根據風險的形成機理,郭曉亭、蒲勇健(2002)等將風險定義為:風險是在一定時間內,以相應的風險因素為必要條件.以相應的風險事件為充分條件,有關行為主體承受相應的風險結果的可能性。葉青、易丹輝(2000)認為,風險的內涵在於它是在一定時間內,有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結果遞進聯系而呈現的可能性。 六、利用對波動的標准統計測方法定義風險 1993年發表的30國集團的《衍生證券的實踐與原則》報告中,對已知的頭寸或組合的市場風險定義為:經過某一時間間隔,具有一定工信區間的最大可能損失,並將這種方法命名為Value at Risk,簡稱VaR法.並竭力推薦各國銀行使用這種方法;1996年國際清算銀行在《巴塞爾協議修正案》中也已允許各國銀行使用自己內部的風險估值模型去設立對付市場風險的資本金;1997年P. Jorion在研究金融風險時,利用「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給定一定的時間區間和置信度水平,預期最大損失(或最壞情況下的損失)」的測度方法來定義和度量金融風險,也將這種方法簡稱為VaR法(P. Jorion, 1997)。 七、利用不確定性的隨機性特徵來定義風險 風險的不確定性包括棋糊性與隨機性兩類。模糊性的不確定性,主要取決於風險本身所固有的模糊屬性,要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來刻畫與研究;而隨機性的不確定性,主要是由於風險外部的多因性(即各種隨機因素的影響)造成的必然反映,要採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來刻畫與研究。 根據不確定性的隨機性特徵,為了衡量某一風險單位的相對風險程度,胡宜達、沈厚才等提出了風險度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客觀條件下、特定的時間內,實際損失與預測損失之間的均方誤差與預測損失的數學期望之比。它表示風險損失的相對變異程度(即不可預測程度)的一個無量綱(或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解決的辦法:
1、積極探索信息。獲取有關事件的信息越多,知覺風險就越小。因此當事人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諸如報刊、雜志、電視及廣告等宣傳媒介以及其他信息傳播方式獲取相關信息,減少風險! 2、深思熟慮和認真比較。 3、考慮其信譽或信賴程度! 1、客觀性 2、偶然性 3、損害性 4、不確定性 5、相對性(或可變性)
❿ 如何用保險規避風險
保險就是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同事又兼顧保障的功能。
保險的意義,今日作明日的准備,父母做兒女的准備,兒女幼小時作兒女長大時的准備,如此而已。
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
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現代人——胡適
不要等用到時才想到保險,那時再保險已經來不及了。保險是轉移風險的方式,是人類經濟生命的延伸。有人會說用股票、儲蓄、基金也可以呀,我不否認這些,我甚至在這些方面也有投資。保險可能沒有這些理財產品的高回報,但是保險也具有他們所不具有的功能。想想日益惡劣的環境、跌宕起伏的股市、高昂的醫葯費、學費,退休以後的日子,現在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多麼不易啊!我們怎麼才能做到「有我在撐起一個家,即使我不在了家人也依然能得到 照顧」?保險就是滅火器、備用車胎、降落傘,關鍵時刻顯身手,是家庭利益和財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