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險」到底是什麼,互聯網+的參與蘊含怎樣的價值,未來又會給保險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互聯網+相互保險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1、價格
這是相互保險最大優勢,以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目前國內傳統商業保險的保費由銷售成本、管理成本、間接賠付成本、直接賠付成本和利潤幾大部分構成。
而互聯網化的相互保險,由於銷售、管理以及中間費用很低,再加上其不考慮利潤因素,其真實保費可看作基本逼近於直接賠付成本。據預估其保費為現有消費型商業保險價格的30%以內,甚至可以達到10%左右。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2、口碑
中國保險歷經多年發展,卻豎立起較差的口碑,如擾民、理賠難、條款復雜、高保費低保額等。造就這一現象有多種因素,但最重要一點在於任何商業保險公司,最終考核指標是盈利能力。正因此,商業保險公司,天然便具有侵佔被保險人利益的驅動力,或者說商業保險公司天生與被保險人利益之間有潛在的對立關系。
相反,相互保險,以保障為第一要素,每個成員既是貢獻者、也是受保障者。同時,藉助互聯網端優勢,使得資金、信息更加透明,方便會員參與決策與管理。這屬性註定互聯網化的相互保險組織利益與消費者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成為利益共同體,加深消費者對其的信賴度。
3、資金募集
相互保險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被公認的最大問題在於,募資能力弱。即當極端事件發生時,由於沒有資本市場力量的介入,很有可能會擊穿賠付准備金,造成理賠困難。
造成這種情況發生,主要源於兩點:
1)信息不通暢。在過去,很難短時間內將籌資等重要信息,及時通知到每位會員。
2)支付障礙。即會員很難在短時間內將資金歸結到位。
在過去制約相互保險發展的這兩點掣肘,藉助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在線支付非常成熟的今天,已經幾乎不復存在。
另外,目前相互保險公司是否可以在國內上市,也是未知數,但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上市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日本第一大壽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公司,2010年4月1日由相互制改組為股份公司,同時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擁有日本最大股東數,約137萬人。
二、中國擁有適合相互保險發展的土壤
1、信任缺失
數據顯示,在美國,1900年到1936年間,至少有15家股份制壽險公司轉為相互制。其中不乏最大的三家保險公司——大都會、保平和保德信。
推動這一浪潮的主要原因——信任危機。
美國壽險公司在推銷保單時誤導宣傳,忽視保單持有人的權益;採取割喉式的競爭模式,許諾投保人高額回報;投資紀律鬆懈,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盛行,甚至,數個大型壽險公司相繼爆出醜聞。
在此背景下,1905年紐約州成立由參議員阿姆斯特朗為首的委員會,開展對保險業調查。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如公司辦公費用浪費驚人;保單持有人利益被忽視;代理人的傭金和公司官員的薪水太高等等。
因此消費者對股份制保險公司產生排斥,更加信任非盈利性的相互型保險,從而逼迫當時股份制保險公司轉型為相互保險。這一點,與國內目前的保險市場現狀頗為相似。
2、集體文化
國人從宣傳教育到處事習慣,都擁有非常深厚的集體文化,提倡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而這種觀念正是相互保險的核心,相互保險雖然初入國內市場,但在這種文化土壤之下,消費者可以無縫對接,且產生粘性。
3、政策支持
2014年8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且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後2015年中國保監會印發《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除此之外,在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到了「互聯網金融」,並明確要求2015年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三、相互保險消費者認可嗎?
早在保監會相關辦法正式出台前,國內已有相關機構先行進行了試水。比如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相互保障組織——誇客聯盟,上線第一個月,就吸引了近十萬會員加入。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像。
該機構負責人在電話中坦言,快速發展得益於會員之間的相互推薦,更有會員主動致電,給誇客聯盟提出推廣建議,並在線下義務設攤幫助推廣。另據透露,雖然誇客聯盟推出了免費加入活動,但是付費加入會員依然佔到了70%左右的比例。
對於原因,他表示,這其實反應了目前國內保險業的現狀:市場空間巨大,但缺少好的保障形式,消費者尤其是80後用戶不願買單,誇客聯盟的出現正好彌補這一空白。
同時該負責人還透露,誇客聯盟已准備向中國保監會申請相互保險牌照,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籌備當中。
據了解,根據2011年瑞士再保險發布的《亞太區和中國風險態度及保險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國被調查者未來12個月打算購買保險,但很多人遲遲沒有採取行動。
目前我國的保險深度、密度在全球來看都比較落後,發展空間巨大,如何激活這個存量市場,也許互聯網+相互保險就是一個突破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哪些保險可以在互聯網金融下轉型
總體來說,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兩個極端,一類是偏互聯網的,對於金融不太了解,或者只是粗淺了解,受到了余額寶的感召,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另一類是偏金融的,但是多數集中於風控領域,原來多是銀行審核或風控部門出身,也有一部分是原來做貸款的,有一定看項目的能力。互聯網金融目前階段不是什麼高深行業,從業門檻也不算很高,我覺得你的資歷想去也就去了,當然分職位高低,但CFA 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什麼必需的,而且大部分學的東西跟你要乾的事情也不太沾邊。互聯網金融取代不了銀行理財經理,短期不能,長期也不太容易,最好不要因為行業看起來很熱就貿然進入,還是應該像考慮任何職業變動時一樣,對行業做個詳細了解,行業里都有什麼子行業,每個子行業的發展狀況如何,領軍企業是誰,都有什麼業務,對應的部門或者具體崗位都有什麼。在了解後,才是結合你自身,選擇行業,企業,職位的時候。我不是說念書和考證不好,提高自身非常好,任何行業任何職位都有必要
3. 互聯網金融對保險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媒介的方式,一方面直接豐富了銀行業的外部金融環境,另一方面也對銀行業自身產生深遠的影響。就風險管理而言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豐富了金融工具,減少里利差,拓展了交易買方和買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加上利率市場化等其他影響,銀行在面對收益率不斷下降的壓力下,為了保證盈利不斷增長,將不得不提升風險偏好,增加小微企業、創新型業務、杠桿融資等風險較高或者新型業務創新或探索,從而使得銀行從「低收益-低風險」向「較高收益-較高風險」的業務模式轉型。相應的,
銀行風險將顯著增加,風險管理能力必須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依託於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較之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而言,顯著提升了業務信息的數據化、標准化和規范化水平,不但迫使銀行不得不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而且在事實上也使得這種提升成為可能:一種基於信息網路、大數據挖掘和分析、自動監測和處理等等信息化時代的風險管理將應運而生。換言之,以後銀行的風險管理,將更加依託於技術和數據。
簡單說下,有待以後認識提升,再補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目前保險業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存在哪些問題或不足
當下,互聯網正猛烈沖擊著金融業三駕馬車: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互聯網原本兩個互不相乾的領域在2013年突然的碰出了火花,而且從碰撞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互聯網金融將是互聯網公司主導。原因是金融行業目前仍處於同質化競爭的戰國時代,客戶分散且未形成生活路徑的依賴;相比之下互聯網行業已經形成了各自擁有億級用戶粘性、優勢領域清晰、擁有完整生態系統的三寡頭壟斷。金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互聯網卻能涵蓋整個生活。
5. 互聯網金融的保險公司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眾籌創富通寶等模式。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自然而然為適應新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保險行業 互聯網金融行業
當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已走在了全球前列,與美國相比,我國行業規模更大,在一些技術領域比如支付處置能力等也更領先。不過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監管的缺失,風險也與之伴隨。部分互聯網企業以普惠金融為名,行龐氏騙局之實,對行業的發展影響不利。在國家重壓監管下,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逐漸走上正軌,未來行業前景值得期待。
據前瞻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總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接近GDP總量的20%,互聯網金融用戶人數超過5億,為世界第一。
隨著監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行業規范發展態勢明顯。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大力發展,而同時網貸行業出現大批跑路現象,對此,國家相關機構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問題平台關停退出增多,正常運營平台在加速合規轉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保險公司 互聯網金融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以前,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主要體現為互聯網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銀行「把業務搬到網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業態。
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後,網路借貸開始在我國萌芽,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成長起來,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務領域。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銀行[微博]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了規范發展的軌道。
第三個階段從2012年開始。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是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的一年。自此,P2P網路借貸平台快速發展,眾籌融資平台開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路保險公司獲批,一些銀行、券商也以互聯網為依託,對業務模式進行重組改造,加速建設線上創新型平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解讀互聯網金融的五種業態模式: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利器,但是這個利器投入很大,盈利很小,十分苦逼。
P2P網貸:通過P2P網路融資平台,借款人直接發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小微貸款因其成本過高讓銀行敬而遠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有效的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服務方式為高效滿足龐大普通個體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
眾籌:所謂眾籌平台,是指創意人向公眾募集小額資金或其他支持,再將創意實施結果反饋給出資人的平台。網站為網友提供發起籌資創意,整理出資人信息,公開創意實施結果的平台,以與籌資人分成為主要贏利模式。
線上理財:是以渠道為特徵的互聯網理財銷售模式,這類是目前的主流,比較典型的是余額寶。
垂直搜索:互聯網金融的垂直搜索,將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通過網路化的方式進行,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通過社交網路匹配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准化,最終形成連續動態的信息序列,最終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動態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目前金融搜索平台的商業模式建立在人們成熟的在線比價行為上,但國內用戶的比價習慣還在形成之中,市場的進一步成熟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