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保險稅制問題改革管理論文範文

保險稅制問題改革管理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2021-07-29 00:53:57

㈠ 以「中國稅制改革與企業發展為題」,寫一篇2000字左右論文,希望有能力的高手賜教,拒絕忽悠!有懸賞

難道跟我一個班的?!題目一樣一樣的~~~

㈡ 求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題目(本科),在線等,急急急!

論文題目有幫得上嗎?

1、保險業稅制改革研究

2、保險業品牌建設研究

3、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途徑及策略

4、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保險監管制度創新研究

5、區域保險市場均衡發展研究

6、保險電子商務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7、金融綜合經營趨勢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8、保險業反洗錢相關問題研究

9、保險市場運行狀況指標體系研究

10、保險資產管理的監管模式研究

11、保險業信用評級體系研究

12、責任保險與侵權法關系研究

13、保險監管的行政處罰制度研究

14、中國農業保險立法研究

15、保險監管崗位績效與標准研究

16、保險行業人才流動的問題與對策

17、我國保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18、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研究

19、健康保險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和諧社會建設與責任保險發展研究

21、保險業社會貢獻度指標體系研究

22、保險監管專業人員職業資格標准研究

23、保險服務體系建設與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研究

24、保險營銷創新與監管研究

25、保險中介市場發展研究

26、保險經紀行業發展研究

27、保險中介在保險創新中的作用研究

28、反腐倡廉建設與保險業科學發展研究

29、出口信用保險發展研究

30、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關系研究

31、保險業集團化經營模式的比較研究

32、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拓展研究

33、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研究

34、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創新研究

35、保險產品創新研究

36、保險資產境外投資研究

37、新會計准則對保險經營與監管的影響研究

38、保險公司經營績效指標體系研究

39、保險公司社會責任研究

40、保險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研究

41、巨災風險的可保性研究

42、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研究

43、保險業文化建設研究

44、保險公司合規制度研究

45、行業自保規范發展研究

46、保險公司股權激勵政策研究

47、保險公司風險處置法律研究

48、保險資金運用的國際比較與借鑒

49、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國際比較與借鑒

50、國際保險標准化工作研究

51、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國際比較研究

52、信息披露制度國際比較研究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論文,該怎麼寫,好的話給高分

1、目前個人所得稅制 (相關規定、如何計征、個稅的作用:調節收入差距,劫富濟貧)

2、目前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的問題
(1)高收入者偷稅嚴重造成納稅事實上貧富不平等,個稅只征窮人,征不到富人,達不到立法目的。
(2)起征點
(3)徵收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4)採用「分類所得稅」計征模式存在的問題
(5)其他

3、解決方法及建議

(1)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更好地調節個人收入分配。
(2) 加強對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征管,大力推行代扣代繳全員明細申報。
(3) 適應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強化稅收調節,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目前對高收入者個稅徵收的管理:相關條文及具體規定。
今後應加強的方面:強化對房地產交易和拍賣等行業的個人所得稅管理。
(4)建立健全個人所得稅管理檔案。加大社保費征管力度。

㈣ 簡述我國稅收制度3000字論文

您好!我國現行稅制結構的形成及其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適應不同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發展變化,我國的稅收制度經歷了多次重大改革,但稅制結構中流轉稅居於主導地位的特點始終沒有改變。中國稅制結構的發展演變具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建國初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在這一階段,我國稅制實行以流轉稅為主體的「多種稅、多次征」的稅制模式,當時流轉稅收入占整個稅收收入的 80%以上。在國有企業占絕對比重、利潤上繳形式為主的計劃經濟背景下,這種稅制結構雖然可以基本滿足政府的財政需要,但是卻排斥了稅收發揮調節經濟的作用。 第二階段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到1994年稅制改革以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使國有經濟「一枝獨秀」的局面逐步有所改變,為適應稅源格局的變化,我國政府於1983年和1984年分兩步進行了「利改稅」的改革,首次對國營企業開征了所得稅,並改革了原工商稅制。「利改稅」 以後,我國所得稅占工商稅收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1985年,所得稅比重達到 34.3%,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流轉稅為主體、所得稅次之、其他稅種相互配合的復合稅制體系。 第三階段是1994年稅制改革後形成的現行稅制結構。我國現行稅制是在1994年工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形成的,此次改革側重於稅制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在普遍開征增值稅的基礎上,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消費稅、營業稅彼此配合的流轉稅體系;頒布並實施了統一的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法律、法規。1994年稅制改革後,我國的稅種由32個減少到18個,稅制結構得到了簡化,並趨於合理。 目前,我國的稅制結構與多數低收入國家的稅制結構相似,均表現出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特徵。據統計,1996年,流轉稅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71%,所得稅佔18%,其中個人所得稅佔2.7%,其他稅種約佔11%。這種稅制結構格局是與我國生產力發展狀況以及經營管理水平基本適應的。但必須指出的是,1994年的稅制改革過於強化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在稅種的設計上過於突出增值稅的作用,使得該稅所佔比重過大,而對經濟具有內在穩定功能的所得稅則比重較低,尤其是個人所得稅的比重過低。這使得我國的稅制結構缺乏彈性,在經濟產生波動時,稅收收入不僅難以滿足政府的支出需要,而且限制了稅收調節經濟杠桿作用的發揮。謝謝閱讀!

㈤ 個人所得稅改革 論文

個人所得稅改革(論文)個人所得稅改革效應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個人所得稅改革產生的作用,即減輕工薪階層的納稅負擔、加大高收入者的徵收力度、降低基尼系數。並通過經濟學原理從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消費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將使中等收入階層收益最大,而中等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從而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最大的結論。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費用扣除標准 消費理論 改革效應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深入,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收入也隨著我國經濟運行質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逐步成為各地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是,國家徵得的75%的個人所得稅卻來自中低收入者,這顯然與當初個人所得稅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馳。因此,我國醞釀多年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與2006年1月1日起實施,延續了20多年的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盡管費用扣除標準的提高會造成短期內的個稅減收,但從長期來看,個人所得稅仍是我國稅收增長潛力最大的稅種之一。再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提高,將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社會有效需求,從而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形成稅收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 而且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這體現了國家積極鼓勵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趨向。同時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納稅,加大了稅收的徵收力度。本次調整個人所得稅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的作用。

一、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 減輕了工薪階層的負擔
本次個人所得稅中工薪所得將費用扣除標准由800元提高為1600元,翻了一番,不是立足於調節收入差距,而是立足於給工薪階層減輕稅收負擔,增加消費。按有關部門的計算,我國城市居民年消費支出月為1143元,將扣除費用確定為16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證基本支出得到滿足後略有結余,這是順應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費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調整。而在此之前,工薪階層在基本生活需要未得到滿足前就需繳納所得稅,顯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發展經濟目的「是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這一宗旨的。本次個稅改革的取向在於減稅,提高費用扣除標准後,相當一部分低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將減輕,甚至根本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
據統計,2004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達1737.05億元,其中65%來自於工薪階層。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提高至1600元後,有人估算,財政可能因此減少280億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工薪階層每年可減少280億元的納稅負擔,也就意味工薪階層增加可支配收入280億元。根據稅收乘數原理,280億元的減稅可形成社會需求1120億元。據國家稅務總局預測:費用扣除標准提高後,全國個人所得稅的減收部分佔到2004年個人所得稅收入1737.05億元的16%左右。
(二)加大了高收入者的徵收力度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目前所得稅種中最能體現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稅種。在降低低收入者稅收負擔的同時,爭取最大限度地利用個人所得稅在調整收入差距擴大的作用,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在征管方面研究新措施、引進新手段,是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關鍵。
本次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提出了對富人進行重點征管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提出了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將以前的單項申報改為雙項申報,即將原來由納稅人所在單位代為扣繳個人所得稅,改為高收入者的工作單位和其本人都要向稅務機關進行申報,否則視為違法。條例規定,扣繳義務人都必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這就形成了對高收入者雙重申報、交叉稽核的監管制度,有利於強化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堵塞稅收征管漏洞。實施條例中,高收入者也有了明確的定義:「年收入超過12萬元以上的個人」。
(三)縮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數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國統一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有利於促進地區間的公平。如果對高收入地區實行高費用扣除標准,低收入地區實行低費用扣除標准,反而將加劇地區間的不平衡,這將與個稅本來的調節意義背道而馳。目前,各地實行統一的納稅標准,對收入較低的西部地區將產生很大益處,西部相當部分中低收入階層將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該地區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將會減輕,有利於鼓勵消費,促進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
個人所得稅在所有稅種里最能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對收入進行二次平衡。富人和窮人是財富分配鏈中的兩端,要縮小貧富差距,就是要從富人那裡分割一定的財富,用來補貼窮人。而在我國近十多年來個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斷加大,基尼系數達到0.45,按照國際慣例,基尼系數達到或者超過0.4,說明貧富差距過大。貧富差距凸顯與個人所得稅制度失效是因果相生的。統計數字顯示,工薪階層是目前中國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納稅群體。2004年個人所得稅收入中65%來源於工薪階層,違背了大家公認的「二八定律」。而中國的富人約占總人口的20%。占收入或消費總額的50%,但是,這20%的富人,對個人所得稅的貢獻,竟然只有10%。這充分說明,個稅不但沒有實現從富人到窮人的「調節」,相反,這種財富的二次分配還處於一種「倒流」狀態中。長期「倒流」下,只能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社會貧富差距仍將繼續加大。有人稱,中國富人的稅收負擔在世界上是最輕的。只有通過政府的稅收強制手段才是完成「調節」的最有效方式。
對比中國這樣的「制度失效」,新加坡的個稅政策無疑可以借鑒。新加坡總理發布稅務報告稱,占人口總數20%的新加坡富人交的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數的93%,意即:個稅基本都是由富人承擔。新加坡政府另外對市民有各種補貼,其中占人口80%的市民,其補貼和交稅平衡後,都有凈入賬;只有那20%的富人是凈出賬,2003年富人的平均凈出賬是4.3萬新幣。富人承擔幾乎全部的個人所得稅義務,政府收繳上來以後通過補貼等方式實現對窮人的再分配;富人在納稅活動中付出義務,窮人從納稅活動中獲得好處——這才是一個正常有效的個稅「調節」狀態。中國公眾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寄託在個稅制度的歸位中。稅收制度對廣大中等收入群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作用原理是「限高,促中,提低」。加大對高收入者的徵收力度,對降低基尼系數有明顯的作用。 二、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效應——個人收入增加產生的效應
(一)收入變化對消費的影響
正如前面所說,國家個人所得稅的減收也就意味著工薪階層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根據西方經濟學中對國民收入的研究,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以及即期可實現的購買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消費需求的大小和強弱。宏觀經濟學中對居民消費行為的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第二階段的生命周期理論、持久收入理論和相對收入理論;第三階段的霍爾隨機遊走假說,以及由此引發的其他大量的假說。這些理論思想為我們研究我國居民的消費行為提供了借鑒和思路。
1. 消費理論
(1)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多少,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也會增加,消費是「完全可逆」的,但消費的增長低於收入增長,邊際消費傾向逐漸遞減。
(2)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說。該假說首先假定消費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進行消費;其次,消費者行為的唯一目標是實現效用最大化。這樣,理性的消費者將依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根據其預期壽命來安排收入用於消費和儲蓄的比例,即每個人都將根據他一生的全部預期收入來安排他的消費支出。消費不是取決於個人現期收入,而是取決於其一生的收入。
(3)弗里得曼的持久收入假說。弗里得曼將個人的收入分為持久性收入和暫時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穩定的、正常的收入,暫時性收入則是不穩定的、意外的收入。弗里得曼認為,決定人們消費支出的是他們持久的、長期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因為短期可支配收入會受到許多偶然因素的影響經常變動,人們消費與短期經常變動的收入沒有穩定函數關系。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人們實際上是根據他們在長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來進行消費的。
(4)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假說。杜森貝利認為,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到周圍人的消費行為的影響;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到自己目前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到自己過去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影響。
上述消費理論從不同角度論證了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尤其是穩定收入的確是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而本次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提高正是增加了工薪階層的穩定而持久的收入。
2.收入對消費影響的分析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0年我國GDP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人均超過800美元,整體上已從「八五」時期的世界低收入國家行列躍入世界中下收入國家行列。中國社科院和國家統計局都曾經做過全國社會階層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基本上認定,中國的「中間階層」人群數量大量增加,已經占總體人口的15%-18%左右。隨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消費率將不斷上升,預計從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並於2020年達到71%,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迅速增長的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傾向是購買高端、新型商品,從而推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去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正是消費升級的起跑線。目前在人均GDP逾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階層「扎堆兒」的滬、京、粵、浙等沿海發達地區,消費升級表現尤為明顯,這些地區已經率先進入小康階段。中等收入階層消費支出中,2002年與1992年相比,食品、衣著等生存型的消費傾向下降了22個百分點,而醫療保險、交通通信、娛樂文化教育、居住等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消費傾向卻顯著上升,提高了17個百分點。不動產、金融和保險類投資成為時尚,城市投資者漸次浮出水面。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群人已經開始追求經濟安全、享樂和發展,一個穩健的投資理財計劃對他們會很有吸引力。中等收入階層的儲蓄性支出正向投資性支出轉變,股票、教育、保險等成為他們消費的熱點,而且他們普遍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消費理念非常成熟。最近,某公司對中等收入群體的理財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在理財工具價值的認同方面,風險較低的保障工具如子女教育基金、保險、國債等增長幅度最大。中等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為1.1,即每增加1元收入,可帶動1.1元的消費。其後依次為:中高收入人群、最高收入人群、最低收入人群、中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成為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力量。這次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對中等收入人群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全國約有2.5億多從業人員達到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人群的成長勢必帶來消費的轉型,即生活質量越加受到關注,從追求數量型向講求質量型迅速轉變;由於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居民可支配收入將有所增加,消費開支絕對量也會增長,同時投資類消費比重也將隨之上升。這些積極變化會反過來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特別是將提升第三產業,迅速增加對第三產業的需求,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中國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的不合理狀況。
三、 結束語
工薪所得扣除標准大幅提高800元,與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明顯提高的發展趨勢相一致,體現了國富民強的發展經濟的宗旨。這次個稅改革不僅減輕了工薪階層的納稅負擔,加大了個稅對高收入者的徵收力度,縮小了收入差距,降低了基尼系數,提高了人民的購買力,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個稅這次改革產生的良好效果,對國民經濟發展必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㈥ 醫療保險改革的會計論文

標題含有 會計 的論文

1.我國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5日][0]

【中文摘要】 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同屬規范經濟行為的專業領域,稅收制度服務於國家,國家通過稅收的形式籌集資金,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彌補市場失靈,服務於公共利益,目標是提高社會福利;會計制度則服務於社會公眾,其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位的,包括所有者、經營者、雇員及其他外部使用者。由於兩者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導致兩者存在諸多差異,而這些差異必然會增迦納稅人遵從稅收制度和會計制度的成本,加大稅務人員、財會人員、理解和執行具體政策規定的難度。而且由於兩者同屬於經濟法的范疇,具有相對同一的前提條件, [詳情……]

2.國庫集中支付下中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5日][0]

【中文摘要】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國外普遍採用的一種有效的政府財政資金管理制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要求政府大力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財政制度。因此,中國公共財政制度改革應以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文獻研究表明,當前國內在預算會計改革領域還沒有結合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 [詳情……]

3.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經濟學透視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0日][0]

摘 要 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闡釋了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兩種不同觀點,並對它們進行了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我國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以期能夠起到參考作用。 [詳情……]

4.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探析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簡介: 本文認為現階段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應包含以下內容:(1)環境問題給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帶來的變化;(2)環境問題給企業支出與收益帶來的變化;(3)環境問題引起的企業現金流量變化;(4)企業的環境績效情況;(5)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會計政策與會計制度等。 [詳情……]

5.森林生態價值會計主體、會計假設與會計要素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簡介: 本文認為,森林生態價值會計的核算主體包括盈利性森林生態建設單位和非盈利性森林生態保護單位;核算假設包括森林生態資源有價、森林生態資源是所有權資源、外部效益內在化假設等;會計要素與傳統會計一樣包括森林生態資產等六個要素,但其內容與傳統會計有著質的區別。最後就森林生態會計報表與傳統會計報表的關系給予說明。 [詳情……]

6.談非貨幣性交易中補價的會計處理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3]

摘 要:非貨幣性交易會計准則是我國較早發布的具體准則之一,規范了我國的非貨幣性交易,其會計處理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補價的處理在非貨幣性交易中至關重要。 [詳情……]

7.試行醫院管理會計的構想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下,全國醫療體制、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深入開展,醫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增強生存與競爭意識,滿足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是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而試行醫院管理會計能在這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詳情……]

8.淺議高校人力資源會計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摘 要: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人力資源已成為事業成敗的核心因素。人力資源會計作為會計學科的一個嶄新分支,正是鑒別和計量人力資源數據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其在我國的推行實踐具有現實意義。高校是人力資源聚集的地方,建立高校人力資源會計有利於人力資源的管理。 [詳情……]

9.論會計准則的規則導向與原則導向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長期以來,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盡管出現各種各樣的爭論,但規則導向和原則導向之爭,只是安然事件之後出現的,並隨著「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以下簡稱SOX法案)的出台而引起實務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2006年2月,我國一次性發布了39項會計准則,這些准則的發布和隨後的執行過程,同樣也會遇到規則導向和原則導向的問題。因此,本文擬對這一問題加以討論,所不同的是,本文從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其中的角色來看這場爭論,並期望能對我們更全面地認識這一問題提供一個補充。 [詳情……]

10.會計信息系統標准化問題思考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引言 應對加入WTO所帶來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國會計業也加大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但是,在財政部陸續發布的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會計標准中,我們很少見到與會計信息系統有關的標准,這與會計軟體和企業管理軟體在我國的大量應用,與企業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不相適應。我們必須對會計信息系統標准化問題加以重視,將其盡快提到工作日程上來,否則將會影響我國的信息化進程。 [詳情……]

11.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分析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摘要:會計信息必須滿足客觀性、及時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客觀性也即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揭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並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詳情……]

12.淺論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摘要: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相對獨立的一個分支學科。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由成本會計的目標、假設、對象、原則等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加強其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詳情……]

13.上市公司並購的會計方法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1]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兼並和收購(簡稱「並購」)越來越成為公司增強自身實力、實現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公司並購時有兩種處理方法:權益聯營法和購買法。文章將就兩種會計方法的區別試分析之。 [詳情……]

14.新經濟形勢下我國會計業的改革與發展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摘要:隨著國際投資、融資的迅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應該重新審視我國的傳統會計,尤其是加入WTO後,會計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其發展將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約,如何進行創新以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本文從會計行業內部執業規范以及行業外部的整體環境上來尋找與國際會計行業的差距,並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詳情……]

15.淺析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摘要:我國加入WTO後,隨著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在會計計量方面將受到很大的沖擊,歷史的看,一種經濟理論有歷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現之後,它無法解釋,而存在不足,那麼,一種自然的選擇就是取長補短,兼容並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會計系統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以及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可適時的選擇相應的計量模式,所以,多種計量模式並存會是一種趨勢。 [詳情……]

16.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關系探析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都是在吸收相關學科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起來的。二者既有一些相同點,也有很不同點。本文就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相同點、不同點作一簡要的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之上,說明二者相互吸收有助於促進各自的發展,進而對財務管理的學科屬性作一探討。 [詳情……]

17.管理會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摘要]: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在我國實踐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經濟環境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在於管理會計的理論結構、研究范圍、實踐應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實。如何解決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脫鉤的問題,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詳情……]

18.網路時代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摘 要:文章分析了網路會計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帶來的挑戰,提出了應對網路環境企業內部控制應採取的措施。 [詳情……]

19.新環境下如何發揮成本會計職能成本會計論文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成本會計上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或正在取代手工記賬,而且在企業建立內部網(Internet)情況下,實時報告成為可能。二是成本會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傳統上對成本控制並不關注的行業如醫院、計算機生產廠商、航空公司等都對成本控制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實際上,不論是銀行、快餐連鎖店、專業組織還是政府機關,成本控制已變得不可或缺。 [詳情……]

20.試論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19日][0]

內部控制關繫到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關繫到會計系統對企業經濟活動反映的正確性和可*性。企業為實現既定的管理目標,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企業有序、健康地發展。企業在建立了電算化會計系統後,企業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使用了計算機,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加快了,.................... [詳情……]

其他更多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請登陸
www.86qb.com, 我們的畢業論文涵蓋計算機、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葯學、天文學等學科門類。

本站論文格式示例如下

畢業設計材料清單

一、論文正文 ……………………………………..8

二、指導教師評語(正文)………………………50

三、文獻綜述…………………………..…………..51

四、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文獻綜述)………....61

五、外文翻譯…………..…………..………………62

六、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外文翻譯)……….. .79

七、論文評閱人評語.…………..………………….80

八、答辯委員會評語.…………..………………….82

九、相關材料 (任務書、開題報告、指導卡、

指導教師評分表、答辯記錄、答辯小組評分表)………. 83

專業,正規,效率,請 博景源論文網 (
www.86qb.com) 幫助您

㈦ 論文:消費稅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怎麼寫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的要求,表明新的一輪稅制改革就要開始。新的一輪稅制改革是在原有基礎上對稅制的進一步完善,是對稅制改革的深化,將對企業投資產生深刻的、長期的影響。 現行稅制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我國的稅收制度,包括工商稅制、農業稅和關稅三大部分。現行稅制的主要內容是有關工商稅制的問題,現行工商稅收制度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來的。 (一)1994年是我國稅收工作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我國稅制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對工商稅收制度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結構性改革。這次改革在許多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無論是從涉及的范圍還是從變革的深刻性上來說,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全面改革流轉稅制是這次稅制改革的關鍵所在。為使我國流轉稅制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參照國際上流轉稅制改革的一般做法,這次流轉稅改革改變了按產品分設稅目,並按不同稅目制定差別稅率的傳統做法,確立了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普遍徵收增值稅,在此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一道消費稅;對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保留徵收營業稅的模式。新的流轉稅制統一適用於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徵收的工商統一稅。原來徵收產品稅的農、林、牧、水產品,改為徵收農業特產稅和屠宰稅。 稅制改革實現了所得稅的統一,對內資企業實現了徵收統一的企業所得稅,合並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為統一的對內外人員普遍適用的個人所得稅。對特別目的稅和地方稅做了較大調整。例如,開征了土地增值稅,擴大了資源稅徵收范圍,取消了獎金稅、集市交易稅等若干個稅種,並將屠宰稅、筵席稅的管理權下放到省級地方政府,准備新設遺產稅和證券交易稅。 1994年的工商稅制改革對我國的稅制結構做了較大的調整,使工商稅制由改革前的32個稅種簡化為18個稅種。稅制改革使工商稅收制度朝著科學、簡化、適用、高效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為建立中國特色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稅制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1994年稅制改革是中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泛、內容最深刻的一次稅制改革,如此之大的舉動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改革的方案是在十幾年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借鑒外國稅制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的,推行近10年來從總體上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國內外普遍評價很高。其成功之點主要有四:第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同時沒有引起社會、經濟的震盪。第二,規范了稅收分配關系,促進了稅收收入的持續大幅度增長,同時總體上沒有增迦納稅人的負擔第三,將主要稅權和大部分稅收收入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於國家加強對於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第四,稅制趨於規范、簡化、公平,基本符合國際慣例,稅收的職能作用得以加強。 經過1994年稅制改革和幾年來的逐步完善,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稅收制度,對於保證財政收入,加強宏觀調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現行稅制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1994年稅制改革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於受客觀條件的局限,還不夠徹底,不夠完善,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遺留問題,特別是對企業投資的不利影響比較突出。 1.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購進固定資產不許抵扣所含稅金,存在的問題較多:第一,不利於鼓勵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也不利於擴大投資需求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第二,由於不能徹底消除產品所含稅金,不利於我國產品的出口;第三,生產型增值稅的稅負較高,不利於企業擴大再生產。 2.企業所得稅名義稅負重,實際稅負輕,不利於企業投資選擇。我國對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內資企業適用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適用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為33%,但是,一方面企業稅前扣除不充分,另一方面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大量存在,企業實際稅負25%左右。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也是33%,但是,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影響了企業投資選擇。 3.內外稅制不統一的問題。1994年稅制改革以後,內外資企業適用的仍然是兩套稅制。例如,外資企業不征城建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內外資企業適用不同的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和房產稅。不利於稅制的統一、規范和企業公平競爭。 4.宏觀稅負偏輕、微觀負擔偏重的問題。1993年宏觀稅負為11.9%,1994年和1995年分別下降為10.8%和10.2%。1996年上升到10.4%,1999年繼續提高到12.57%,2002年達到16.83%,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國的宏觀稅負比較輕。但企業普遍反映各級政府收費較多,企業負擔較重,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必須扭轉。 5.1994年的稅制改革重點解決經濟過熱問題,是一個緊縮的稅制,例如,徵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都是限制投資的措施,導致社會投資連年下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94年為30.4%,1995年至1999年分別為17.5%、14.8%、8.8%、13.9%和5.1%。已經不適應現在通貨緊縮的新情況。 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具體內容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現行稅制不適應經濟形勢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新的一輪稅制改革已經水到渠成,勢在必行。 深化稅制改革的目標是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並重,其他稅種輔助配合的稅制結構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能適應經濟波動並進行有效調節、體現國家產業政策、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滿足國家財政經常性預算正常需求的稅制體系。 這次對稅制的調整、改革、完善,是在現行稅制基礎上進行的,是1994年稅制改革的鞏固、深化、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的總的指導思想是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穩步推進稅收改革。 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根據以上思路,具體稅制改革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改革出口退稅制度。自2004年1月1日開始調整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有些產品維持原出口退稅率不變,有些產品調高出口退稅率,有些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率。平均出口退稅率由現在15%降至12%。 2.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清理現行各類稅收優惠政策。非公有制企業在稅收上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督促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 3.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將設備投資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實施。 4.完善消費稅,適當擴大稅基。調整征稅項目,對屬於一般消費品的項目取消徵收消費稅,對一些高消費項目或行為徵收消費稅。 5.改進個人所得稅,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整頓和規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健全個人收入監測辦法,強化個人所得稅征管。 6.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建稅,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 7.在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要按照合理分權的原則,從有利於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出發,對稅收管理許可權作適當調整。 8.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稅費改革是減輕農民負擔和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各項政策,取消農業特產稅,加快推進縣鄉機構和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等綜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稅制統一。 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深遠影響 稅制改革不僅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而且是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運用,是對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再調整。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影響雖然短期內不會明顯顯現出來,但是從長期發展觀察,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積極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 1.調整出口退稅加強宏觀調控。調整出口退稅標志我國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過去我國實施整體出口退稅率的提高或降低,不能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次根據產品出口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有增有減的出口退稅率調整,盡可能減少出口退稅率調低的不利影響,有利於企業增加有選擇地投資,擴大出口規模 2.增值稅轉型促進企業對機器設備的投資。增值稅實行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對企業投資機器設備可以抵扣購進機器設備所含的增值稅,相當於給予企業17%的補貼,可以調動企業增加機器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也有利於企業進一步擴大再生產。雖然,這項稅制改革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實施,但是,試點的時間不會很長,改革的速度會比較快,廣大企業會很快就享受到稅制改革的益處,投資積極性將得到鼓勵。 3.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促進公平稅負。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建稅。清理現行各類稅收優惠政策,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公平稅收待遇有利於激發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促進企業的追加投資。 4.降低總體稅負促進企業投資。我國已經暫時停止徵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進一步的深化稅制改革將使企業的消耗得到充分補償,例如,內資企業可以按實列支工資費用等,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企業稅負。增值稅轉型也可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因此,總體上看,這次稅制改革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而且會降低企業的總體負擔,增加企業的贏利水平。企業贏利水平的提高,將會提高投資能力,增加擴大再生產的投資。 5.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培育城鄉統一市場。我國二元經濟的存在,制約了農村的發展。廣大農村市場的不成熟,降低了社會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也制約了工業生產的發展。要想保持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較快增長,培育農村市場必不可免。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市場成長,有利於工業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因此,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培育城鄉統一市場,為企業投資創造了新的機遇,也為企業投資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企業將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改革開放20年經濟成就舉世矚目,離不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離不開各項改革深入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展望新世紀,我國是世界各國公認最有希望的國家,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將對促進投資發揮積極作用,企業的投資環境將越來越好,企業迎來了又一個新的繁榮發展時期

㈧ 關於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一、前言
保險投資在保險公司的經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現狀並不盡如人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其根本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利潤已不能單純依靠收取的保險費與一定概率下的保險賠付差額,而是越來越倚重於保險投資的有效運營。因為保險與給付之差,其利潤率是一定的,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而保險投資的運營,其預期的利潤率卻是無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各種投資運營才能使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增長,使保險公司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見有效的資本運營是現代保險業的支柱,是保險經營發展的生命線。
二、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和現狀
(一)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企業的資金按規定只能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無任何保險投資可言。經過20年的停辦以後,我國保險業隨著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並積極發展國外保險業務。
1984年11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於加快發展我國保險事業的報告》中指出:「總、分公司收入的保險費扣除賠款、賠償准備金、費用開支和納稅金後,餘下的可以自己運用」。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又從法規的角度明確了保險企業可以自主運用保險資金。這不僅是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強我國保險業活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對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保險企業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發展階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取得投資權後,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總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嘗試性地開展投資(包括貸款)業務,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繼開展保險投資業務。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實行嚴格管理,一是對資金運用規模實行計劃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對人保下達2億元投資額度。二是對資金運用的方式與方向作了嚴格規定。1986年人保的資金運用被限定為投資地方自籌的固定資產項目。1987年批准試辦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和購買金融債券。這一階段的經營效益不大理想,資產運用率和投資收益水平都比較低。以1986年為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匯總的資產運用率只有9.23%,投資收益率僅為0.83%。
2、調整整頓階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於面臨治理整頓的經濟環境和緊縮信貸規模的局面,加之保險業本身經營效益不佳,我國保險投資業務於1988年底進入調整整頓階段。其內容和措施有:總結前幾年資金運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執行信貸計劃,嚴肅利率政策,把資金轉投到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堅持「十不貸」和注意「重點傾斜」並採取了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工作除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對原有投資貸款項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資金運用的范圍被限定為流動資金貸款、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購買金融債券和銀行同業拆借。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5年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整頓,加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保險投資業務於1991年開始進行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保險投資在保險界得到了普遍認同和重視。兩家新成立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先後加入了保險資金運用的行列。保險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達109.46億元。保險投資的范圍有所拓寬,證券投資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投資收益得到提高。
4、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
隨著1995年《保險法》的出台和實施,各保險公司遵照《保險法》調整業務,以符合《保險法》的要求。《保險法》的實施,為我國保險投資業務的規范與健康發展奠定的基礎。
(二)我國保險公司保險投資現狀
1、決策機制薄弱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決策機制,人保財險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專門的保險投資公司。決策的盲目性、被動性、隨意性十分突出,在僅能投資債券的時期,這類決策機制不會體現任何危機,對於資產規模迅速壯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更是掩蓋了其決策的弊端:決策機制落後,決策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在保險公司進入基金市場後會充分暴露出來。
2、保險投資渠道狹窄
1998年以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實行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西方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法定渠道則較廣泛。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
3、保險資金利用率低
保險資金的利用率,在國外基本上達到90%,而在我國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用於銀行存款。據統計,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40%—60%局限於現金和銀行存款,保險資金基本上無「運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還不到20%。為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保險公司將大量資金存於銀行,由銀行進行專業的資金運用,而保險公司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的存款利息,銀行存款的利息已經遠遠不能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了,保險公司必須開拓出投資新領域來保證其資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
保險投資涉及到存款、國債、證券等多個領域,因此保險投資人才必須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遠見,對各行業發展有底數,才能有膽略,有靈活性,善於捕獲商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我國保險公司由於歷史原因,現有員工基本上由軍轉幹部、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調入和正規大學畢業生三部分組成,且前兩部分約占公司員工的70%,年齡大都在40周歲以上。這樣的人力資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即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造力。保險公司要想從保險投資中獲益,就必須引進相應人才,同時注重公司內部年輕人才的培養。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5、保險公司管理水平落後,影響保險投資收益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體制落後,投資缺乏科學決策,許多公司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由此出現了許多領導項目貸款、人情貸款等。這些項目貸款很多無法收回投資本息,甚至成為呆賬、壞賬。管理水平的落後,影響了投資收益。
中國的保險公司要生存,保險事業要發展,客觀上要求保險資金實現有效運用,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馬上就完全放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還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建立我國保險投資體制的構想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體制
所謂保險投資體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徵,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和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後,在承保業務上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英鎊,盈虧相抵後,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
由於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
第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三)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是關繫到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加之其它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太小;保險公司無法控制入市資金的風險;在目前封閉式基金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被動的分紅,其變現很難實現;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過窄;保險資金中短期性行為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加快資金入市步伐,使我國保險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
1、保險資金入市
(1)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運用得當,還可有效解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利差損」問題。在《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僅每年的利差損就有3至6個百分點,這為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在銀行存款的利率為2.25%,國債的買賣收益最多不過6%-7%,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因資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平均收益達12%。因此,保險資金入市,從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決「利差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2)保險資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如果允許保險資金按嚴格的比例進入證券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閑置的壓力。因為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是進行股權的交易,在證券市場機製作用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公司必然將資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中去,這樣客觀上就使保險資產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3)從長期來看,保險資金入市對於啟動保險消費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險資金入市無疑使國家找到一種對資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從而使部分社會資金與證券市場之間形成紐帶。在這個紐帶的連接過程中,不但可以改變整個社
資金的結構,還可以使經濟發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國家、企業、個人以及保險公司更好的發展。
(4)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WTO,保險業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保險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務質量來爭取保單,擴大客戶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費收入如何獲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關鍵問題。在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較我國暢通的多,除了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外,還可涉足證券市場甚至房地產業。所以,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後的經濟基礎。
(5)保險資金入市可有效緩解證券市場中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助於穩定證券市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必將會改善證券市場的資金結構,它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
2、保險資金進入短期拆借市場。
盡管保險公司都有較高的信譽,但上前還不能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而須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可以為保險公司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供方便。
3、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
目前保險資金只可購買鐵路債券、電力債券和三峽債券,應擴大到其他的企業債券。盡管企業債券質地有好有壞,或者說存在風險,但應相信保險公司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4、進行資產委託管理。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資產委託就是保險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資金委託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它的最大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親,同時由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也可確保較高回報。
(四)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准備,採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於目前保險公司幹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採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後備幹部和後備人才的儲備。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圍繞加快效率的長遠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以及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後備幹部隊伍,構建既有長期培養對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崗的人才儲備庫《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論保險公司保險投資 (1)》來源於免費範文網

閱讀全文

與保險稅制問題改革管理論文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