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申請劍橋大學
通過劍橋大學主頁,這里為申請者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劍橋招生計劃和各種相關信息。劍橋所有課程分為三大類:本科課程(Undergraate Courses);研究生課程(Graate Studies),包括碩士與博士;還有一些特殊課程,比如工商管理碩士(MBA)、技能培訓、夏令營、創業培訓,還有所有教育課程都算在這里。
❷ 薛向欣的科研項目
1、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釩鈦磁鐵礦高效利用的資源/產品一體化的過程耦合與多組分優化利用」,
2007.7-2011.8
2、國家「十五攻關」 「硼鐵礦高爐分離新技術」,2002.1-2005.12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釩鈦資源冶金過程有價組元強化遷移規律及分離理論」,2011.1-
2004.12,首席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非牛頓冶金熔渣的若干物理化學問題——攀西地區含鈦高爐渣的基礎研
究」,2001.1-2004.12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頁岩的油/岩分離和脫油殘渣的生態化利用方法」,2007.1-2009.12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硼礦物的抗中子輻射性能及低成本屏蔽材料研究」,2008.1-2010.12
7、教育部重大科研項目:我國含鈦爐渣生態化利用方法及應用基礎研究,2007.1-2010.12
8、國企課題:高爐冶煉高鉻型釩鈦磁鐵礦關鍵技術研究,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2011
9、國企課題:承德釩鈦磁鐵礦適度還原-高效選分技術,河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2010
10、國企課題:含硼生鐵直接冶煉硼鋼工藝研究,遼寧鳳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009
11、 國企課題:新型含硼抗中子輻射材料及其制備技術,鳳城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10
❸ 牛頓問題
「牛頓問題」是這樣的:「有一牧場,已知養牛27頭,6天把草吃盡;養牛23頭,9天把草吃盡。如果養牛21頭,那麼幾天能把牧場上的草吃盡呢?並且牧場上的草是不斷生長的。」
這類題目的一般解法是:把一頭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麼就有:
(1)27頭牛6天所吃的牧草為:27×6=162
(這162包括牧場原有的草和6天新長的草。)
(2)23頭牛9天所吃的牧草為:23×9=207
(這207包括牧場原有的草和9天新長的草。)
(3)1天新長的草為:(207-162)÷(9-6)=15
(4)牧場上原有的草為:27×6-15×6=72
(5)每天新長的草足夠15頭牛吃,21頭牛減去15頭,剩下6頭吃原牧場的草:
72÷(21-15)=72÷6=12(天)
所以養21頭牛,12天才能把牧場上的草吃盡。
那剩下的...你就自己算咯..換個數就行了.
❹ 牛頓盤怎麼做
製作一個簡單的牛頓盤所需要的材料非常簡單:七張分別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卡紙,一把小剪刀,一根5號織衣針,一根筷子。
製作過程:
1. 先用剪刀分別在七張色卡紙上剪下大小完全一樣的圓形部分。
2. 再用織衣針分別在七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色卡紙的圓心部位穿一個洞。
3. 接著把圓形色卡紙從圓心出發到邊緣剪一條縫。
4. 最後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將七張色卡紙從切口交叉重疊起來,並把中心洞口對齊,用筷子穿過小洞,固定住。
牛頓盤製作完畢後我們就可以用它來做實驗了。
實驗的方法也很簡單:用手指捏住筷子的一端,用力旋轉它。
我發現,當這個彩色的圓盤轉得很快時,它漸漸變成了白色。看來用反向實驗的方法能夠證明牛頓的發現是正確的。
❺ 牛頓的自然科學是如何逐漸被大家接受的呢
可以從牛頓的身上看到牛頓的自然科學的發展
牛頓
人們普遍認為,牛頓是大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徵。他生前就成為科學界的主宰,幾乎被當作偶像崇拜。他作為英國皇家學會連任24年的終身會長,法國科學院至尊的外國院士,還兼任英國造幣局局長和國會議員,並前所未有地被封為貴族,獲得爵士稱號。他死後作為自然科學家又第一
個獲得國葬,長眠於威斯敏特教堂,還是歷代帝王和第一流名人的墓地。 牛頓身後的聲望有增無減。 他不僅以不朽的著作《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流傳於世,而且由於後繼大師們的發展,他的思想觀念長<BR>期統率著科學戰線上的士卒。他在物理、數學研究上的主要成果,至今仍是<BR>各國大中學生必修的功課。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學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他跟普通人一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如果說牛頓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准確時間的水鍾;還做過一種水車風車聯動裝置,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藉助水力驅動。
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斗篷向上跳躍,認准起落點,仔細量距離,看狂<BR>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年,18歲的牛頓從中學畢業後考上了劍橋大學。這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全國青年學生嚮往的最高學府。盡管牛頓在中學里是個優等生,可是劍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牛頓並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他在大學的頭兩年裡,除了學習算術、代數、三角以外,還認真學習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彌補了過去的不足。他又鑽研笛卡兒的《幾何學》,熟練地掌握了坐標法。這些數學知識,為牛頓後來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史上的奇跡
1665年,牛頓22歲,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了。在兩年的鄉居期間,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白光的組成,並且開始研究引力問題。
1666年1月,有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妹到自己房間里來。房間里黑洞洞的,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線陽光,在牆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牛頓讓他們注意看牆上的光點。他手裡拿著自製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牆上,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綵帶。這條綵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後來,牛頓又用第二個三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1666年秋天的一個下午,牛頓長時間埋頭工作以後有些疲倦,就到後院去散步。他信步走到蘋果樹下,坐在長凳上觀賞田野秋色。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引力之謎,思維翻騰起來。 突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熟了的蘋果為什麼會向下掉?地球在吸引它?對,是地球的吸引!蘋果熟了向下掉,扔到空中的石頭也要向下掉,都是因為地球在吸引它們。地面上的東西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月亮所以會繞著地球轉,也是因為地球在吸引著它。想著想著,牛頓的眼裡閃出奇異的光芒,他長時期來想了又想的問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線索。
牛頓發現了天地萬物間都存在著引力,這種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所謂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十多年以後,牛頓出色地證明了這個定律是完全正確的。
1684年 1月,在倫敦皇家學會的一個房間里,哈雷、胡克和瑞恩在討論有關作用於太陽和行星之間的引力問題。這三個科學家雖然都認識到了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是由於他們數學分析能力不足,無法證明這點。他們反復研究了幾個月,始終琢磨不透。
哈雷想到了以刻苦鑽研著稱的牛頓。1684年 8月,哈雷從倫敦來到劍橋大學向牛頓請教。當時,牛頓已經完成從開普勒定律到萬有引力的論證。
哈雷深刻認識到牛頓這份計算的重要性,懇請牛頓發表他的著作。牛頓被說服了,開始動手寫作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巨著從內容、結構到數學方法的選用方面都遇到極大的困難。
牛頓以他非同尋常的才智,犧牲休息時間,放棄娛樂活動,夜以繼日、如痴如狂地進行寫作,終於大功告成。1686年4月完成第一編,第二、三編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脫稿。全書於 1687年仲夏出版,受到學術界的贊頌,很快銷售一空。
牛頓在《原理》這部巨著里,不但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地。
❻ 牛頓的研究方法
正如他在物理學特別是力學中的貢獻一樣,不只是創立了某一種或兩種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論體系,提出了幾條方法論原理。在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集中體現了以下幾種科學方法:
實驗→理論→應用的方法
牛頓在《原理》序言中說:「哲學的全部任務看來就在於從各種運動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而後用這些方去論證其他的現象。」科學史家 I.B.Cohen正確地指出,牛頓「主要是將實際世界與其簡化數學表示反復加以比較」。牛頓是從事實驗和歸納實際材料的巨匠,也是將其理論應用於天體、 流體、引力等實際問題的能手。
分析→綜合方法
分析是從整體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觀點),綜合是從部分到整體(如積分,也包括天與地的綜合、三條運動定律的建立等)。牛頓在《原理》中說過:「在自然科學里,應該像在數學里一樣,在研究困難的事物時,總是應當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後才用綜合的方法……一般地說,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遍的原因為止,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綜合的方法則假定原因已找到,並且已經把它們定為原理,再用這些原理去解釋由它們發生的現象,並證明這些解釋的正確性」。
歸納→演繹方法
上述分析→綜合法與歸納→演繹法是相互結合的。牛頓從觀察和實驗出發,「用歸納法去從中作出普通的結論」,即得到概念和規律,然後用演繹法推演出種種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檢驗、解釋和預測,這些預言的大部分都在後來得到證實。當時牛頓表述的定律被他稱為公理,即表明由歸納法得出的普遍結論,又可用演繹法去推演出其他結論。
物理→數學方法
牛頓將物理學范疇中的概念和定律都「盡量用數學推演出」。愛因斯坦說:「牛頓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並且同經驗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滿足近代物理學家對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頓最偉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頓把他的書稱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好說明這一點。
❼ 牛頓如何做科研
牛頓小時候家境較為貧寒,小時候自己動腦經想過很多問題。後來他的舅舅覺得他很有發展的前途,然後資助他去上學。
《北京晚報》曾載有《歌德分享牛頓的「遺產」》一文。文中說:「牛頓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方面曾有過卓越的貢獻,但他卻信奉上帝,說:『沒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中還有什麼力量竟能促成這種橫向運動』,認為上帝還是『非常精通力學和幾何學的』。牛頓在科學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後,當上了國會議員,再後又當上了企業主,從此在科學上再也沒有什麼重大成就,卻在神學唯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了。」文章接著談到了歌德,說他「一反牛頓之道而行之,不信神。」
文章拿一位文學家來反對一位科學家就有點不倫不類,就有些奇怪了。更令人奇怪的是說,歌德分享了牛頓的遺產,歌德究竟分享了牛頓的什麼遺產呢?他既然反其道而行之,又怎麼說他分享了遺產呢?
文章似乎在告訴人,牛頓雖然在科研上有重大成就,但後期因為參加社會活動,又更專務宗教生活,以致阻礙了他的科學上的進展。
碰巧在該文的同一版面還有一篇短文:《名科學者的黃金時代》,其中說,「美國學者萊曼,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對數千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年齡作了考察,發現科學與文學家的黃金時代是26—36歲之間。」牛頓也可能在此法規之內,而且他的發明是多項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他發明了兩項數學定理、微分法、積分法、萬有引力定律、運動三定律等;使人類的知識眼界為之改觀,你對他還有什麼苛求嗎?
這樣的一位科學家始終虔信上帝,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不是在證明宗教與科學並行不悖,而且相得益彰嗎?任何人,包括該文作者在內,都知道牛頓是一位極其虔誠的基督信徒。在英人W.C.丹皮爾著的《科學史》中,對牛頓的宗教信仰做了一些簡短的評述:「他是一位哲學家,也有深摯的宗教信仰;但是他覺得這些問題是從人類知識的頂點才能看到的境界,而不是人類知識的基礎;它們是科學的終點,而不是科學的開始。」
書中引牛頓的話說:「這最美麗的太陽、行星、慧星的系統,只能從一位智慧的與無所不能的神的計劃與控制中產生出來……神是永久存在,而且無所不在的,由於永久存在及無所不在,他就成為時與空。」牛頓在他的《光學》一書中還告許我們,「自然哲學的主要任務,是從現象出發,而不臆造假說,從結果推到原因,一直推到最初的第一因,這一因肯定不是機械的。……從現象中不是可以看出有一位神嗎?他無實體,卻生活著,有智慧而無所不在。他在無限空間中,正像在他的感覺中一樣,看到萬物的底蘊,洞察萬物。而且由於萬物與他混合無間,還能從整體上領會萬物。」(Opticks,query28)牛頓研究科學的結果不但沒有使他放棄信仰,反而像該文作者所說,他在宗教神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牛頓不但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他還是一位精深的哲學家,正像他說的:自然哲學的任務是在推求最後原因。
至於文學家的歌德,雖然對自然科學也發生過興趣,但他並沒有在牛頓的數學、力學和光學上的基礎發揚而光大之。他對宗教的信心是遜牛頓一籌的,他對新教的某些教理確有不滿,但對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卻非常服膺。在他著的《假構與真實》書中,熱誠地談到教友生活於聖事和基督的整個生活里。他對天主教的告解聖事備極稱揚。他很悲痛地說,在他的青年時代,在良心上有過許多宗教方面的疑慮,卻沒有得到告解的援助,實在可惜!(見該書第三部第七卷)他把斯賓諾莎的「愛上帝的人不會努力讓上帝回愛他」這句話當作克已自製的一例。(見羅素著的《西方哲學史》)他在死前不久對友人愛克曼說:「人類的心智文化,如何發展,科學如何進步,永遠也不會高出從福音書里發射出來的道德光芒。」(見吳經熊《愛的科學》中所引)歌德屢次提到上帝和不朽的靈魂,如他在《與愛克曼談話錄》里曾說:「每一個非凡的人都被要求完成一個特殊的使命,一旦完成了這個使命,他就無需以同樣形式存在於世上了,上帝對他另有安排。」又論靈魂說:「人應該信仰不朽,人擁有這種信仰的權利,這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人或許還會信仰宗教的許諾……就我而言,自己靈魂的永存可以通過對自身能動性的理解來證明。假如我至死奮斗不休,自然肯定會在現在這種存在形式,不再能承受我的靈魂的情形下,給我以新的存在形式。」這能說歌德不信神嗎?
❽ 一個普通人要怎樣成為牛頓和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
其實他們根本不是天才,只是一群執著專注某事的普通人而已就像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