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最主要的風險轉移手段,隨著保險經營技術的不斷創新,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特別是保險業能夠利用再保險技術,將集中起來的風險分散到更廣的區域,乃至全球保險市場,從而為更大規模的保險標的提供保障,即便在發生重大風險損失時,也有能力及時提供經濟補償。 保險可以憑借長期經營和化解風險的經驗,依靠廣泛的分支機構,全面收集分析各種風險信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在風險苗頭出現時及時識別出風險領域和環節,為社會提供風險警示。在風險發生後,保險根據自身職責,能夠迅速參與風險處置和風險救助,為有效控制風險後果提供支持。 保險能夠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轉移風險,降低政府在風險管理中的負擔,通過大型跨國保險企業的機構網路,實現跨區域、跨國別的風險跟蹤與處置,有效提高全球化趨勢下社會風險管理效率。
㈡ 保險在我物流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可以保障你的貨物損失,可以保障你的員工安全,可以保障你的財務損失,可以保障你的財產損失,更可以保障老闆的財產安全。
一個企業的資產越大,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在風險的面前損失也就越多,希望有機會幫你分解!
㈢ 保險業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中取得哪些成效
業內專家稱,在一系列監管「組合拳」下,保險業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重點領域和問題公司的一些突出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存量風險逐步消化,增量風險得到嚴格控制。目前,保險業各項主要指標運行平穩,風險抵禦能力穩步提升。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1%,顯著高於達標線。
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保險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保費方面,保險產品需求依然廣闊,健康、養老等險種未來空間很大。利潤方面,主要受益於准備金折現率上行帶來的利潤釋放,同時剩餘邊際攤銷的加速都可以保障2018年上市險企利潤的增長。未來保險股的價值會隨著內含價值的增長獲得穩步的提升。投資端,2017年以來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均保持在13%左右,如果2018年投資比例維持13%,並考慮部分資金投入港股市場,預計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約2900億元。
㈣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這個專業學什麼應用哪方面知識多一點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是以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金融學為基礎的應用與交叉性學科,是現代金融、保險、投資業的科學基礎。它培養的是社會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保險業、投資業的管理和風險測評)的專業人員。具備精算專業知識的人員已成為我國人壽保險公司開業必備的前提和基礎,是各公司搶奪人才、儲備人才的熱點。目前國內主要有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設有此專業方向。中國人民大學統計系於1992年設立了這一專業方向,並相繼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國人民大學還先後接受授權設立了北美精算學會考試中心、美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考試中心(北京考點),成為國內培養風險管理、精算學和保險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精算學專業方向設立於1992年,是我國最早開展精算教育和研究的院校之一,2004年在應用經濟學下設立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博士點和碩士點。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在統計理論和模型應用方面的強大背景,本專業在精算模型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和精算軟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時也培養了一批精算研究和實務方面的人才。
研究方向有:
l 養老金與社會保障精算:包括養老保險精算模型和應用;社會保險精算和監控系統;養老基金資產負債管理; 職業年金精算管理控制系統。
l 保險精算:包括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中的生存分析;生命表和人口分析;人壽保險公司國際會計准則;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精算控制循環在保險公司管理中的應用等。
l 非壽險精算:包括風險分析、損失模型、汽車保險的定價系統等。
二、 培養目標
博士學位授予點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寬廣的精算和統計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和專門的研究方向,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能力,能夠探索和研究新的風險管理以及精算模型,開拓風險管理的應用領域。具有創新能力,治學嚴謹。
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培養目標為:掌握必要的精算和統計知識,能夠為實際問題建立精算和風險管理模型,並用合適的軟體和工具實施模型的測算和結果分析,畢業生應成為精算模型和應用方面的高級人才。
三、 研究機構
風險管理與精算中心
四、 導師介紹
王曉軍,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美精算學會精算師考試中心北京考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保險精算、養老金、社會保障精算。主要著作有《社會保障精算原理》、《中國養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評價》、《保險精算學》、《壽險精算學》。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多項科研課題,獲多項科研優秀成果獎。
彭非,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瑞士聯邦統計局兼職研究員、中國人口學會理事、北京統計學會理事。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壽險精算、生存分析、人口分析。指導博士生方向為保險精算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數據分析方法。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的學術著作有:《Approche spatio-temporelle de la mortalite:cas de la Chine dans les annnes 1980》,《生存分析》,等。
孟生旺,教授,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曾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各種科研獎勵4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和譯著6部。代表作有《保險定價:經驗估費系統研究》,《實用非壽險精算學》,"Accounting for indivi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等。
五、 培養方式
學習方式以課堂學習、討論和上機實習為主,並與課題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相結合。學生修滿規定學分並考核合格後,進入學位論文階段,學生通過論文答辯後,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准,授予學位。
六、 對外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與國際著名的精算組織、設有保險精算專業的國際著名大學、外國保險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北美精算學會(Society of Actuaries, SOA)精算師考試中心北京考點設在統計學院。與澳大利亞安保集團合作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與精算中心。此外,與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商學院、波士頓大學精算專業、康涅狄格大學精算專業、澳大利亞精算學會、澳大利亞麥克里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和交流關系。
七、 畢業生就業情況
統計學院從1992年開始招收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每年招生8名左右,每年有3名左右的博士生以風險管理和精算學為博士論文方向。畢業生主要就業於保險公司、銀行、政府部門和高校相關專業。2004年設立風險管理與精算學專業博士點、碩士點。2006年年和2007年相繼有畢業生。
八、 主要專業課程
高等統計學、保險精算學、保險風險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抽樣技術與方法、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統計模型、養老金精算模型、數據分析與SAS、壽險精算實務、非壽險精算實務、團體保險實務、Excel VBA應用
㈤ 保險公司等一般用什麼風險管理軟體
風險管理軟體?為什麼要用這個?
哦大概明白了,風險的評價看職業的,每個職業都有對應的職業代碼~~~風險系數4或者4以上的要加費,有的乾脆拒保
㈥ 利用大數據分析將保險業風險防控做到極致
利用大數據分析將保險業風險防控做到極致
互聯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日漸普及之後,大數據的搜集變得更為方便和可行,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關注,甚至大數據本身也成了一個專門產業。保險作為基於大數法則運營發展的商業行為,對大數據的利用有著天然的傾向性。筆者圍繞風險防控這一經營實務,圍繞核保、核賠這兩大關鍵節點,探討大數據分析在風險防控中的應用,分析優勢性,指出限制性,並基於行業現狀對大數據分析的發展提出建議。
保險業面臨風險控制新挑戰
雖然風險防控是保險業發展過程中永恆的課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風險點層出不窮,惡意欺詐手段不斷翻新,保險業風險防控受到的更為嚴峻的沖擊。具體表現為:
1.行業競爭倒逼核保和理賠速度的提升,可能帶來核保、核賠質量下降的負面影響。從純理論角度和最理想化的角度來講,核保和核賠這兩個環節是可以為保險公司屏蔽所有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但付出的代價是用大量的人力對每個投保和理賠申請都進行大量的細致調查。這在保險公司實際運營中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為提升客戶體驗,保險公司的投保條件愈發寬松,核保核賠速度快,甚至免核保、免體檢、快速賠付已經成為保險公司吸引客戶的「標配」所在。各家公司千方百計提高服務速度,核保核賠部門往往要承受客戶和銷售部門的雙重壓力。在此情況下,雖然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有了較大增長,但是承受的風險沖擊將明顯增大。公司管理層對業績增長的期待,或多或少沖淡了本該固若金湯的風控意識。
2.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客觀上增加了風險控制的難度。如今,網路銷售、移動互聯網銷售日益被保險公司所重視。各種保險銷售網站,成為了保險公司新的保費增長點。甚至客戶通過手機微信等軟體終端,就可以輕松完成投保或理賠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材料真實性驗證難度較大,信息不對稱性更為突出,機會型欺詐風險增加。異地出險的增加,也對理賠後續工作提出較高要求,容易出現保險服務流程銜接的空白。在傳統保險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與客戶面對面地溝通,其實也是一種了解客戶的過程。但是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讓這個過程消失。核保部門失去了一道天然屏障。這些都是增加了風險控制的難度。
大數據分析在保險業風險防控中的實際意義
雖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思維下的風險防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筆者認為,任何新技術的進步都是雙刃劍。而且解鈴還須系鈴人,互聯網技術帶來的「麻煩」也必將由互聯網技術本身來開出葯方。這個葯方就是大數據分析。
IBM公司曾用5個特徵來描述大數據,既大量、高速、多樣、低價值密度、真實性。這些特徵其實也表明了大數據對風險防控的意義。
1.大數據時代下,核保環節通過大數據分析有條件對客戶進行系統性風險掃描。具體來講,在傳統核保過程中,客戶告知什麼,保險公司就審核什麼。核保人員要從有限的告知信息中,發現風險點的蛛絲馬跡。這個過程中的風控主要依靠客戶的誠信水平和核保人員的工作經驗。而且大量的投保告知,也挑戰了客戶的耐心。面對大量的提問,客戶很有可能引起反感,不認真填寫告知內容或乾脆放棄購買保險產品。但在大數據條件下,保險公司有條件從資料庫中獲取客戶的大量相關信息。比如通過了解客戶的就醫記錄,可以准確推斷客戶的健康狀況;通過查詢客戶在各家保險公司的既往投保記錄,可以分析投保人有無重復投保、短期內大額投保等高風險行為,等等。這些都將打破既往核保的管理思路,使得核保過程更加精確化。同時客戶需要進行的投保告知大大減少,只要授權保險公司查詢相關信息,即可快速得到核保結果。
2.大數據時代下,核賠環節通過大數據分析更可能發現理賠欺詐的線索,堵住風險漏洞。傳統的核賠過程中,主要靠核賠人員的經驗甄別風險,靠調查人員有意識的排查堵住理賠欺詐的發生。這種情況下,人為製造保險事故、虛報並不真實存在的保險事故、誇大保險事故損失金額,都成為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在大數據條件下,保險公司不同地區的既往理賠數據,甚至不同保險公司之間的理賠數據有可能匯聚成一個超級資料庫。任何理賠申請,都可以先經過資料庫的檢驗。
3.大數據分析輔助風險控制的理論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為進一步應用打下了基礎。近年來,大數據的開發應用不僅得到了實務界的關注,也吸引了理論界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欺詐分析技術,就是綜合了大數據模型、統計技術和人工智慧在反保險欺詐領域的一項應用。目前這項技術已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模型,建立了相應的演算法體系,具體包括有監督演算法和無監督演算法。筆者認為,這些理論研究雖然對保險實務從業者來講有一些晦澀,但是今後的大數據分析甚至人工智慧在保險業的應用,就是建立在這些理論研究基礎之上的。
基於大數據技術提升保險業風險控制
結合大數據技術本身的發展要求,以及當前保險公司實際運營情況。筆者在這部分將提出大數據時代提升保險業風險控制的具體工作建議。
1.以資料庫建設為基礎,在內部數據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爭取建立全行業共享的大數據平台。在這里所討論的所有大數據分析的優勢,都建立在保險公司能夠收集到海量有價值數據的基礎之上。這種數據資源的整理,首先是公司內部資源的整理。特別是對於混業經營的大型金融集團來說,內部已有的數據資源整合就已經是非常偉大的成就。要讓各家公司共享信息,註定是艱難的,這需要行業協會、監管部門的推動,需要各家公司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展望保險業的發展。
2.保險公司要千方百計提升IT技術水平,儲備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力量。大數據分析對資料庫技術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公司網路系統和數據計算能力面臨考驗。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要想進一步開發大數據資源,就必須有專門的統計分析人才。技術儲備,不是過往運營數據分析等簡單的數據開發,而是一整套科學的體系。保險公司有必要提前進行技術儲備。
3.大數據分析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數據安全和客戶信息的保密管理。大數據和互聯網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保險公司挖掘好這座寶藏,能夠在風險防控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時也擔負著維護數據安全的重任。海量的個人信息數據存儲在保險公司,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單個的數據泄露就可能引起客戶的訴訟。批量的數據泄露,可能給公司帶來的就是滅頂之災。從法務角度來講,保險公司在引用客戶信息之前,要取得客戶授權,規避法律風險。同時要盡可能依靠大數據分析,通過簡單的客戶信息就推斷出某類業務的風險。
總之,風險控制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重要一環。在大數據時代,保險業必然要利用新技術手段,將風險防控工作做到極致,為公司和行業的發展創造價值。
㈦ 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其基本作用是
損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排除。正確答案只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