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賺錢"的養老社區 保險公司為何競相湧入
「保險行業對養老社區青睞有加。」「如果想要很快實現盈利,養老產業不是一門好生意。」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與發展論壇」上,參會嘉賓表示,盡管目前大多數養老社區處於虧損階段,但仍吸引著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養老服務能夠賦能和反哺保險產品和營銷,搭建保險增量業務的新賽道。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人,已佔到總人口的18.7%。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的20年間,老年人口比例增長了8.4個百分點。
隨著社會各界對人口老齡化現象的關注,近年來「保險 養老」也成為了人身險公司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大型保險公司紛紛以重資產、輕資產模式發力養老社區,希望進一步打通養老服務與保險保障,創新保險與養老相互賦能的新商業模式。
在會議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表示,要辯證來看人口老齡化現象,追求健康長壽是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醫學進步、生活方式改變的結果。但也要看到,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區域差異大、應對任務重等特點。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到本世紀末所有國家都會進入老齡化,這是人類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王建軍說。
為了應對老齡化現象,國家在頂層設計上正在發力,發布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目前,我國養老形成了「9073」的養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從2007年開始,陸續有保險機構通過重資產、輕資產等模式加入養老社區的建設與運營。「目前,市場上已有約13家保險機構投資的近60個養老社區項目,為全國20餘省市提供的床位數量超過8萬張。」大家保險集團董事長何肖鋒表示,這發揮了商業保險的催化劑和黏合劑作用,促進了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重資產模式主要是險企使用自有資金直接參與養老地產的建設和運營中。早期進入養老產業的保險公司,大多是採取重資產模式入局,但這也考驗著保險公司的資金流動性、戰略定力和運營能力。近年來,輕資產或者輕重並舉的模式也受到保險公司的青睞。保險公司用較少的資金撬動了更大規模的養老服務供給,以更多的專業護理和運營服務來加持養老社區。此外,還有一些保險公司與股東單位協同,以純輕資產的模式布局養老社區。
清華大學教授周燕珉表示,保險企業做養老運營能夠盈利的並不多,還處於爬坡期,養老機構入住率的提升是一個慢熱的過程。
有參會嘉賓表示,由於我國險企布局養老社區仍處於初期階段,在運營模式上收入來源包括入門費、會員卡、月費和其他服務費用,通過給予滿足條件的保險客戶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優先入住的許可權和部分折扣優惠的形式,來實現和保險業務的聯動。
「當前,束縛我國養老社區發展的,還不是盈利性,而是在於資本投入的充足性和持續投入的容忍度。保險公司參與養老行業,是源於其資金屬性與養老行業有著較強的匹配度,與保險主業能夠形成更好的產業協同。『保險 養老』正成為頭部險企業務發展和資源整合的重要方向,通過養老服務賦能和反哺保險產品和保險營銷,開辟延續發展、整合營銷的新賽道。」上述參會嘉賓說。
圍繞保險機構融入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邢煒表示,保險機構要發揮保險的賬戶管理優勢、精算優勢、銷售優勢,著眼長期發展,建立一個操作規范、經營穩健、競爭有序的養老體系,營造保險行業積極參與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的氛圍。
(責任編輯:沈曄)
② 為促進商業保險參與投資設立醫療,體檢機構,養老地產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如果說你這樣的經濟基礎,當然有這個必要的。\r\n\r\n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社保的相關實質,比如社保交多少,可以領多少等切身利益,這個數據誰也不知道,因為交,和領都是活的,每年都在變化。\r\n\r\n其次,社保是保,而不包,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r\n分析一下: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每個人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r\n\r\n因此本人建議你: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③ 養老地產和保險資金結合的時候應當注意什麼問題有什麼合作方式
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認為,養老地產主要是由保險資金和房地產開發商這兩種投資商在負責開發,養老地產的前景非常看好。養老地產這個產品特徵不像住宅地產投資周期短、利潤那麼高,相對來講養老地產是一個長線投資、長期回報產品。目前,住宅地產的波動性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講,養老地產的穩定性就比較好,而且由於養老地產具有社會功能性,政府不太可能去打壓這個產業。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講,把短線、中線、長線產品配置好,優化投資組合和增強收益的穩定性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個人認為,2010年之後的幾年,養老地產都將是開發熱點。
此外您還可以參考:
《山合水易談新興養老養生地產》
《未來旅遊養老地產發展前景見好》
《銀發經濟與養老地產》
參考資料: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
④ 養老問題怎麼辦
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養老服務新思路保障發展
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巨大,各大保險公司紛紛布局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急速老齡化的階段,2017年底,老齡人口已經達到了2.4億,占總人口的17.3%,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近1.6億,佔11.4%。預計2015年到2035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年均增長一千萬左右,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的養老產業剛剛起步。
盡管中國老年健康服務目前仍處於初始發展階段,但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場空間正在逐漸打開。事實上,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棘手問題,而當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進入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
為了使得養老更加多樣化,近日,一大批保險公司也正在加緊步伐進軍養老產業。例如,太平人壽與寧波星健蘭亭簽署了合作協議,以輕資產的模式引入旗下第三家優質養老社區。
事實上,近一段時間持續加碼養老產業的保險公司不僅僅只有太平人壽。太平洋保險集團也將加快養老產業布局發力大個險+養老投資+養老服務的新型業務模式。
一開始,主要是民營企業典型的如泰康人壽在做養老產業,國企的步伐相對滯後,現在的形勢是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大舉加入。
該業內人士還認為,雖然保險公司進軍養老產業,從模式上來看大體是對先行者的模仿,但具體做法上各家也存在差異化。隨著老齡化的加速,中央政府的扶持鼓勵政策讓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加入並投資養老社區等養老項目,也使得整個養老產業的發展空間得到拓展。
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我國的養老產業其業態也日益豐富多彩,從養老產業細分行業來看,養老產業可以分為養老護理、養老院、日間托老、居家養老、醫療養老、專科醫院、老年公寓、養老用品、醫療用品、老年文體娛樂活動等。
從產業發展的經濟角度來看,老齡化也為整個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老年人消費潛力約為7.6萬億-9.5萬億,農村老年人消費潛力約為1.6萬億-2.0萬億,全部老年人消費潛力將達到9.2萬億-11.5萬億。佔GDP比重為10.8%-13.6%。預測到十三五期間的年均符合增速預計將達17.2%左右,持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
養老服務新思路
為應對老齡化,當前,全國各地也在探索多樣化的養老模式。例如,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工商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廣州市養老服務企業登記管理的通知》不僅對養老服務企業登記管理、經驗范圍等作出規定,還明確了養老服務企業依法享受的稅費優惠、產業扶持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事實上,廣州的做法重在為養老市場進一步放寬門檻。不過,從養老模式來看,當前,我國的養老模式為「9073」,也就是老齡人口90%為居家養老、7%為社區養老和3%為機構養老。
當前,社會化養老有著明顯的不足。為了推動社會化養老服務,我國各地政府近年來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並積累了很多值得推廣的經驗。在經濟發達的江蘇地區,南京市開始出現了抱團養老,互聯網+虛擬養老、社區嵌入式養老院等養老模式。但是,這些模式並不適合全部老人,且其運行機制還需要改良、人才缺口亟須不足。
不管是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適老輔具能更好地服務於老年人,又能降低機構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最終達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破解中國式養老困局。應對人口老齡化,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好養老保障和服務問題,特別是要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新思路:實施兩輪驅動,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善「三大體系」,追求在有效監管下的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強化「四大支撐」,夯實養老服務發展的長遠基礎及創新「五大機制」,確保養老服務發展行穩致遠。
⑤ 中國平安養老院的入圍資格
敬老院,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又稱養老院。
中國平安藉助互聯網,搭建「平安好醫生」移動醫療平台,提供家庭醫生、消費型醫療等服務。截至2017年底,平安好醫生人工智慧輔助自有醫療團隊的醫療人員888名,日均在線咨詢量37萬次。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各路資本紛紛逐鹿養老健康市場。保險資金周期長、規模大、穩定性強,與養老健康產業有天然契合點。一直以來,保險業投資養老健康產業的意願都比較強烈。
另一方面,國家連續出台各項涉及養老健康服務業的政策,更是推動險資在相關領域大手筆投入的關鍵。
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保險業支持重大工程建設有關事項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和保險業風險保障的獨特優勢,支持包括養老、醫療、健康在內的民生工程和重大工程建設。
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支持保險資金參與醫療、養老和健康產業投資,支持保險資金以投資新建、參股、並購等方式興辦養老社區,增加社會養老資源供給,促進保險業和養老產業共同發展。」
「目前保險業已經成為投資養老、健康產業的重要力量。」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紹,截至2017年末,國內共有8家保險機構在國內18個省區投資30個養老社區項目,佔地面積1150萬平方米,實際投資金額299億元,設計床位數43435個。多個養老社區項目已進入運營階段。
除了直接投資興建養老社區,不少機構還以股權基金、收購等方式涉足養老產業。
保監會將進一步研究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健康服務業的具體政策,支持保險機構根據主業發展規劃和投資規模,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養老、健康服務業投資模式;
支持保險機構加強與專業醫療機構和養老運營商合作,通過股權方式,共同發起設立養老服務企業和健康管理機構,構建以養老社區為依託的養老、醫療、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相銜接的新型服務模式,不斷探索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商業養老產業投資模式、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
(5)保險公司布局養老地產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中國平安總投資170億元、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桐鄉平安養生養老綜合服務社區落地浙江桐鄉。該項目分為南(高橋)北(烏鎮)兩個板塊,其中高橋板塊總佔地面積約2800畝,規劃建築面積約80萬平方米,該板塊毗鄰高橋高鐵站;烏鎮板塊總佔地面積約1200畝,建築面積約為60萬平方米。
中國平安旗下不動產公司負責人透露,桐鄉是其在長三角養老產業投資上的首個布點,除輻射長三角地區外,平安未來擬在環渤海、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島進行養老產業布局,形成規模及連鎖效應。
在盈利模式上,平安的選擇是「租賃+出售」,通過整合商業、旅遊、度假、醫療、培訓等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全齡化、一站式養生養老產業的綜合平台。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保險公司投資養老地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打破壽險產品種類高度集中的現狀;尋求新的投資產品;尋求具有長期穩定現金流回報的投資機會以及滿足客戶真正的保險需求。盡管險企投資養老產業的前景廣闊,不過,目前保險資金進入養老地產開發尚需跨越部分制度屏障。
按照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保險公司投資養老不動產項目,應當明確定位,核清資產邊界,不得自行開發建設投資項目;不得以分拆形式銷售養老項目產權;不得利用銷售養老項目產權獲得銷售收入;不得將保險資金挪作他用。
不過,平安桐鄉「養生養老綜合服務社區」項目資金來自於集團的自有資金,在政策上不存在障礙。同時,平安不動產公司負責人也表示,未來會考慮吸引各方資金來共同參與相關項目開發。業內人士認為,養老不動產項目對於促進地方積極轉型升級具有積極作用,隨著部分養老項目的落地,其帶動效應將逐步呈現。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保險系」養老院,難進嗎?
⑥ 補充養老保險管理辦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補充水平的確定各國政府通常制定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來激勵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同時,政府也對享受優惠政策的補充養老保險水平給予了一定的限制。為了推動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中國政府也應該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並同時限制補充養老保險的水平,以避免企業藉此逃避國家的稅收。
整個養老保障的目標是保障退休者能夠維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一般來說,養老金替代率達到80%左右即可保障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替代率為60%,因此,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應限定為20%以內。據專家測算,假定工資增長率等於投資回報率,要達到20%的替代率,所需要的繳費率為5%~8%.因此,可以將中國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補充水平確定為:繳費率上限為5%~8%,養老金替代率上限為20%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目前的基本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在80%以上。由於地區間不平衡,一部分地區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在80%以下(有的甚至接近60%),尚有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空間,補充養老保險的水平應根據當地實際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來確定(80%—實際替代率=補充養老金替代率);對於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高於80%的地區,基本上沒有發展補充養老保險的空間,這些地區首先要做的是降低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而不是發展補充養老保險。
(二)補充養老保險的管理形式在國外,補充養老保險的具體管理形式雖多種多樣,但比較普遍的是獨立的養老金基金會。養老金基金會由一家企業或多家企業(或一個行業、一個地區)聯合組建,基金會的管理是獨立的,與發起的企業完全分開。基金會的獨立性能夠避免發起企業對養老基金的管理運作進行干預;多個企業或一個行業、一個地區聯合組建又能夠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這兩個優點是養老金基金會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國不妨考慮建立獨立的補充養老金基金會,承擔管理補充養老保險的職責。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基金會的層次:規模較大、資金管理能力和承擔風險能力比較強的大企業、企業集團可以單獨建立補充養老金基金會,但基金會及其基金的管理都要與企業管理、企業經營性資金的管理分離開來;內部差異比較小、相互之間聯系較為緊密的行業可以考慮由行業工會發起建立統一的行業補充養老金基金會;發展比較均衡的地區可以由地方工會組織地區性補充養老金基金會;而那些規模小、承擔風險能力弱的企業可在自願的基礎上聯合起來(通過工會)建立跨企業的補充養老金基金會。多樣化的管理層次既維護了企業的自願選擇權,也便於適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經濟承受能力的企業的實際情況。目前社會保險機構管理的補充養老保險應該盡快分離出來,交給企業選擇的補充養老金基金會來管理。
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應採取委託投資的方式,由補充養老金基金會委託具有基金投資經驗的機構,如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投資公司等。政府要對受委託的投資機構進行資格認定,並制定有關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規則;補充養老金基金會則行使委託者的權利,對受委託的投資機構進行監督。
(三)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補充養老保險沒有政府財政兜底,必須自己承擔風險。因此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至關重要,既要提高投資效率,又要保證基金安全。目前,按有關政策規定,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不能進行市場化投資,只能存銀行、買國債,比較強調基金安全而不太注重效率。在國外,補充養老保險比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是吸引職工積極參加的重要因素。不講求效率,補充養老保險就沒有生命力。因此,首先應該將補充養老保險從社會保險機構中分離出來,由獨立的補充養老金基金會來管理,基金投資運營再委託給專業性的投資機構來承擔,實行市場化管理;其次,逐步放開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准予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在一定限度內進入資本市場。近幾年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很快,投資機構數量不斷增加、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市場中的投資工具也不斷增加,應該說中國已經初步具備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條件。當然,為了保證基金的安全性,政府一方面要採用先試點、後逐步推進的辦法,盡量減少養老基金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沖擊和養老基金投資本身具有的風險;另一方面,政府要根據中國金融市場的發育狀況,參照國外的先進經驗,制定適用於中國的各類金融工具的投資比例,並隨著資本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四)補充養老保險的籌資和待遇支付補充養老保險是企業為其職工建立的,企業必須繳費。不過,應該鼓勵職工參與繳費。美國的401K計劃(職業年金計劃的一種形式)規定,只有雇員繳費,僱主才須按一定比例配合繳費。這種配合機制促進了401K計劃在美國的迅速發展。在目前企業不願意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情況下,通過雇員繳費促使企業配合繳費也是推動中國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的重要手段。至於政府,在給予稅收優惠政策之外,不承擔繳費責任,也不承擔彌補補充養老保險財務赤字的責任。
目前,中國的補充養老保險全部實行基金積累制個人賬戶模式,待遇採用繳費確定型支付方式,即根據職工的工齡、貢獻大小等因素,將企業繳費分解到每個職工的個人賬戶中,養老金待遇根據個人賬戶的積累額來確定。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就企業方面來說,企業不承擔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風險,企業無需向職工承諾將來退休時有確定的養老金待遇;就職工個人來說,採用個人賬戶方式,便於職工流動時將其養老金權利隨同轉移。個人賬戶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個人賬戶完全的可轉移性使得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留住職工的作用大為降低,不利於調動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風險由職工承擔,由於金融市場的波動和投資的成敗,將會導致職工補充養老金待遇的不確定。權衡利弊,目前的這種個人賬戶模式應該堅持,個人賬戶應成為中國補充養老保險的主導模式,其缺點也要通過政策規范和加強管理來加以控制和縮小。當然,根據補充養老保險的自願性原財和多樣化特徵,也應該允許企業建立完全企業出資、待遇確定型的補充養老保險,允許一些有經濟承受能力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建立這種待遇穩定的補充養老保險。在國外,大型企業往往通過建立待遇確定的補充養老保險作為職工穩定的福利,藉此鼓勵職工長期留在企業。
(五)補充養老保險的轉移在國外,職工必須滿足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獲得完全的補充養老金權利,其補充養老保險才能隨同職工的流動全部轉移;達不到規定的工作年限,則不能轉移或只能部分轉移。限制職工補充養老金權利獲得和轉移間接地表明:補充養老保險既具有職工「延遲收入」(推遲到退休時才能支付的收入)的特性,也具有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企業福利」的特性。這種延遲收入和企業福利的雙重特性決定了職工的補充養老金權利是不完全的。不過,獲得養老金權利的工作年限要求限制了職工的流動,這又與各國保護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政策產生矛盾。部分國家已經採取措施,逐步縮短工作年限要求。如加拿大准備將工作年限由10年縮短為2年;荷蘭已將工作年限由1972年前的5年縮短為1年;美國也將工作年限由10年縮短為5年。就中國來說,目前,為了鼓勵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可規定相對較長的工作年限(如4~5年)要求,更多地體現其企業福利的特性;在將來,隨著補充養老保險較為普遍地建立,再逐步將工作年限要求降至1~2年(即職工工作滿1~2年,就可以完全轉移其補充養老金權利),更多地體現其職工延遲收入的特性。另外,在職工未達到規定的工作年限就發生流動時,應該規定職工可以部分享受補充養老金權利。
(六)稅收優惠政策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是激勵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重要手段。有些國家的自願性補充養老保險之所以達到較高的覆蓋水平(如英國、美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目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中國補充養老保險繳費只能來自企業的自有資金和獎勵福利基金,不能享受稅收優惠。不過,在少數地區,地方政府則作出了相對靈活的規定。如福建省規定,補充養老保險費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5%的部分可以列入成本;江蘇、湖北、廣東等地也作出了將部分補充養老保險繳費稅前列支的規定。因此,中央政府應該盡快作出全國性規定:最高允許5%~8%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繳費享受免稅優惠政策,各地根據現有的基本養老金水平來確定具體的補充養老保險的免稅費率;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收益同樣享受免稅待遇。至於發放的補充養老金,則應計入交納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基數。
(七)補充養老保險的監控為了促進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健康發展,需要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進行有力的監控。中國可參照英國的做法,在制定有關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成立國家補充養老保險監督委員會(成員由企業代表、工會代表、有關專家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代表等共同組成,辦公室可設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具體承擔政府對補充養老保險的監督職能。國家補充養老保險監督委員會的職責確定為: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方案進行認定;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管理機構進行資格認定;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進行監控;對各地有關補充養老保險的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接受有關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投訴,並對違反有關法規和政策的事件進行調查、糾正和處罰。在政府的監督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應成立由企業管理者和職工聯合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對所參加的補充養老金基金會進行直接監督,維護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保護自身利益。
⑦ 為何要積極布局養老社區
據報道,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失能化形勢日漸嚴峻。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經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其中有約4000萬老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
在政策暖風之下,保險機構加速發展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疾病防治、院前急救、心理疏導、康復治療、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多家保險機構將「大健康」列為重點戰略,加速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產業建設。
事實上,險企在養老社區布局方面,除了有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合眾人壽等為代表的重資產自建機構型養老社區模式,還有以太保、新華等為代表的「輕資產」養老公寓模式,通過租賃、合作等方式提供養老服務。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相關機構共投資29個養老社區項目,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海南等東部沿海的18個省區,佔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計劃投資金額678.2億元,床位數超過4萬個。
希望養老社區可以建成更多!
⑧ 國外保險公司進入養老產業的案例
你好,我給您說一下世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吧,如下:
1、投保資助型:
代表國家:德國,美國,日本。
特徵:企業和個人投保,國家資助。覆蓋范圍是工薪勞動者。養老保險體系多層次。法制性與強制性。
2、全民福利型:
代表國家:英國瑞典等北歐國家
特徵:覆蓋全體社會成員。基本養老社會保險多層次。國家稅收和企業繳費。累進稅制與高稅收。
3、強制儲蓄型:
代表國家:新加坡、智利
特徵:建立個人賬戶,進行完全積累。強調個人責任,互助共濟性差。與資本市場有機結合。
現階段,國外的保險公司並沒有大規模進軍國內。因為對於中國加入WYO做出的承諾,我國國內保險業受保護發展10年,之後,開放國外市場。估計明年就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