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危機對郵政儲蓄銀行有什麼影響
相關資料:
郵政儲蓄:又一個金融航母
在外打工5年的傻根攢下6萬元辛苦錢准備回老家蓋新房、娶媳婦。為了省下600元匯兌費用,而這筆錢能買下一頭驢,他堅持帶著「還沒有一塊磚頭重」的6萬元現金上路。
這是影片《天下無賊》的故事情節。存錢去郵局,不然就自己揣著,此情節也反映了農村缺乏基礎金融服務的客觀現狀。
從這個角度上講,號稱網點「綿延城鄉金融最後一公里」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具備了巨大的網路優勢。郵儲3萬多個網點中,有三分之二分布在我國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無論支持「三農」的實際效果如何,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持股為背景、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核心的郵政金融集團目前已經初具雛型。又一龐大的「金融航母」浮出水面。
「抽水機」成「輸血機」?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2007年3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但在2005年,一心准備成為商業銀行的郵儲已經開始了小額信貸業務探索,首選農戶小額信貸業務進行試點。
此前,由於縣及縣以下農村網點為郵儲貢獻了60%的資金,而郵儲無法發放貸款,故被稱為農村資金「抽水機」。
盡管郵儲資金於2003年開始自主運用,有關部門曾多次強調郵儲資金返還農村的問題,而郵儲方面也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協議存款、購買農業發展銀行金融債等形式,努力支持「三農」。不過,這種迴流方式也存在著不足。一是難以控制農村信用社等機構的資金流向,農民貸款難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二是郵政儲蓄深入農村的優勢沒有全面發揮出來。
這也是有關部門督促郵儲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根本原因。2006年3月,銀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郵政儲蓄機構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試點管理的意見》,允許郵儲機構逐步開展僅限於「定期存單質押」的小額質押貸款試點業務。
如今,郵儲「只存不貸」早已成為歷史。不完全統計顯示,每年通過郵政儲蓄渠道返鄉的資金已超過1200億元,佔到郵政儲蓄自主運用資金的近20%。
「存在一些尚需改進的方面,比如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一些基層網點的內控管理、人員素質等問題逐步凸顯;一些地方對抓存款很有套路,但對貸款業務需求不敏感,市場開拓意識落後。」銀監會某官員對此評價稱。
郵儲銀行的隱憂
確實如此。多年來,郵儲作為郵政的一個內設職能部門,在機構、管理、體制等各方面完全依附著郵政系統。
曾有銀監會人士表示,由於儲匯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渠道難以得到靈活拓寬。與此同時,郵儲從業人員特別是基層從業人員與郵政混崗作業、頻繁換崗等問題嚴重,缺乏金融從業經驗及專業化管理。
這都成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成立之後的隱憂。
一方面,郵儲擁有一張遍布全國的巨型網路,引得不少外資銀行的羨慕。但是這數萬個網點大部分在農村地區,而且相當一部分規模較小、設施陳舊、設備落後,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大多數農村地區網點人員配置僅有三人,櫃員集郵政業務、儲蓄業務、代理業務於一身,授權制度難以落實,一人多崗等問題非常嚴重。有的網點甚至僅有兩名員工維持日常運轉。如何實現網點優勢與風險隱患之間的平衡,是一個相當棘手又不得不解決的問題。」郵儲銀行某西南省分行人士稱。
另一方面,郵儲必然面臨壞賬的風險。雖然目前不良率為零,但一旦展開信貸業務,其原有的「只存不貸無風險」的經營特色將不復存在。而郵儲銀行此前並無直接的信貸風險控制的相關經驗。
更關鍵的是,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郵儲銀行最大的憂患還是人才缺乏。但目前其基層網點普遍仍然是混崗作業。「從業人員大多學歷較低,對金融業務不熟悉,特別是缺乏信貸從業經驗,相當一部分員工和網點負責人不能有效執行有關業務的基本流程,使得開展信貸業務時面臨較大的風險。」郵儲銀行人士稱。
又一個金融航母
有郵政儲蓄銀行總行人士認為,郵儲銀行是一家優勢與劣勢非常明顯的機構。他認為,其優勢集中的零售業務上。60%的儲蓄網點和近70%的匯兌網點分布在農村地區,成為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特別是在偏遠地區,郵儲的品牌深入人心。
但他同時認為,郵儲銀行在綜合化經營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劣勢,其中包括,對企業經營和行業發展了解有限,企業客戶營銷經驗和能力不足;風險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業務開展范圍有限;產品創新和基礎服務深加工能力有限。
這位人士就此認為,作為郵儲的現實選擇,現有四個典型的差異化經營領域,分別是:挖掘有效需求,為「三農」服務;全面開展城鄉居民的零售金融服務和社區銀行服務;為中小企業成長提供金融服務;資金批發業務。
而所有人期待的最理想的結果是,郵儲銀行在綜合化經營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的特色經營。
目前,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持股為背景的,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核心的郵政金融集團目前已經初具雛型。旗下機構包括:郵儲銀行、中郵創業基金管理公司、中郵證券公司和中郵人壽保險公司。
這艘龐大的「金融航母」逐漸浮出水面,再次印證了「做大做強」的普遍性心理。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2.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國內銀行有什麼影響,影響有多大
大的影響沒有,因為中國金融市場還沒有全面對外開放,所以不會受太大波及,這有點運氣。但是間接的影響還是有一些,比如,國內有些銀行也別忽悠去買了一些次級債券,據說不多,因為剛開始小規模買入不久,問題就暴露了,所以也是有點運氣。
另外,由於國家前一階段宏觀調控力度沒有掌握好,製造業備受摧殘,以及房地地產市場泡沫破裂,等等,肯定會打擊到銀行的業績。當然這些都是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總體看來,中國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把握得當的話,中國將從經濟大國,製造業大國,向金融大國邁進。所以,我們還是要對黨和國家保持充分的信心。
3. 金融危機會影響個人銀行儲蓄么
目前金融危機對銀行是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是銀行不良資產增多;二是由於降息,存款下降,銀行運作更加困難。但中國的銀行包括農村信用社和中國郵政儲蓄目前沒有看到任何倒閉的跡象,所以一般儲戶不會受到影響。
4. 金融危機對銀行的影響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佔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事實上,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就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推出了前松後緊的貸款產品。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採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美國經濟已經在高增長率、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平台上運行了5年多,有關美國房市「高燒不退」的話題更是持續數年。中國與美國房市降溫前的經濟圖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大警示在於,要警惕為應對經濟周期而制訂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某個特定市場造成的沖擊。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當前中國面臨著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如果央行為了遏制通脹壓力而採取大幅提高人民幣貸款利率的對策,那麼就應該警惕兩方面影響:第一是貸款收緊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這可能造成開發商資金斷裂;第二是還款壓力提高對抵押貸款申請者的影響,可能造成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而這兩方面的影響都最終會匯集到商業銀行系統,造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價值下降,最終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們需要認識中國和美國經濟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異性。美國是一個處於全球體系之下的有著悠久市場經濟歷史的國家,周期性很強,目前正處於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後期。
中國則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即使從改革開放算起到現在也只有30年的歷程,從1992、1993年提出市場經濟到現在更是只有15年歷史。處於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資需求大。這是區別於美國經濟接近10年一個周期的重點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國實施房改後,結束了此前多年無住房市場的局面,需求大幅飆升。雖然中國房市也存在投機因素的推動,但需求大而供給有限是促使房價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對於中國房市,政府有調控餘地。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也給中國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啟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納入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時的監測對象。因為一旦資產價格通過財富效應或者其他渠道最終影響到總需求或總供給,就會對通貨膨脹率產生影響。即使是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中央銀行,也很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的漲落作為制訂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
第二,進行宏觀調控時必須綜合考慮調控政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美聯儲連續加息時,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因此而承擔的壓力重視不夠;
第三,政府不要輕易對危機提供救援。危機是對盲目投資和盲目多元化行為的懲罰,如果政府對這種行為提供救援,將會導致道德風險的滋生。本次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聯手注資,可能會催生下一個泡沫。
5. 中國金融危機對我的銀行存款有影響嗎.
現在每個國家都在採取措施來降低經濟危機的沖擊!!
比如國家的銀行降息等等……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6. 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在此次經濟危機下,由於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存在經營規模小、資本和技術力量薄弱等固有頑疾,加上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的影響,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財務管理,積極防範、化解財務風險,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當前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在此次經濟危機下,由於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存在經營規模小、資本和技術力量薄弱等固有頑疾,加上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的影響,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據中國社科院一項調研報告顯示,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40%的企業目前正在生死線上徘徊,只有20%的企業沒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內部財務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水平低下
一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財務管理觀念陳舊,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管理中一味地注重控製成本的絕對額,靠減少短期投資來提高企業利潤。二是財務管理內部人控制,財會人員任用「家族化」、「親緣化」。三是財務管理職能無法發揮,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四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違規現象嚴重。
2、籌資渠道窄,資金嚴重不足
資金不足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不利因素,資金籌集主要依靠內源融資,缺乏外源融資渠道。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現為生產規模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管理落後,經營風險大,短期行為較為普遍還貸誠信不足貸款風險大;二是制度安排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直接的資本市場融資基本上不考慮中小企業,沒有創業板市場;間接融資中沒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3、投資盲目,缺乏科學性
由於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在投資過程中追求短期目標,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致使其在投資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有些企業管理者甚至在做投資決策時,沒有做項目評估,只憑個人經驗和想像做決策,投資方向難以把握,資金浪費較大。
4、資金運營機制缺失
中小企業現金管理效率低下,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喪失增值機會;有的因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造成資金流動性差,陷人財務困境。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壞賬比例高。因為沒有嚴格的信用標准、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無科學合理的信用調查和評價力法及有效的收賬方法,造成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壞賬,資金周轉失靈。中小企業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
5、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人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全文閱讀請去http://www.fldxw.com/gllw/214.html
7. 金融危機與個人銀行存款
中國金融危機?還談不上
對你的銀行存款幾乎沒有的影響 ,就是降點利率 很少的。
美國金融風暴對全球的相關經濟的確有影響
但更多的影響是心理層面上的
實際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慘重
金融危機定義為:迫使銀行體系遭受重大損失甚至消除的金融事件。危機涵蓋了兩方面基本內容:其一,涉及金融方面,對銀行流動性、支付系統與償付能力的沉重打擊而導致的金融衰弱是金融危機的顯著特點;其二,恐慌呼嘯而來,存款人和投資人的信心急轉直下,不僅使銀行體系的形勢更加嚴峻,也加劇了實體經濟中的問題,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預防金融危機,對央行來說,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
關鍵是防患於未然,嚴格控制經濟過熱現象,尤其是股市與樓市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就是在人們頭腦極度發熱於樓市與股市中拚命廝殺之時急流勇退,不可貪念過重。
呵呵,就這些吧,個人淺見,希望對您能幫到您 存錢吧。
8. 現在國內外對於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影響的研究動態
去中國論文資料庫吧,就是CNKI。下載不不了那裡的論文的話,我推薦你去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我去那裡下過
9. 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我自己寫的:
三、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次貸危機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直接損失較小。
據統計,易受此次國際金融動盪影響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海外機構資產,僅占總資產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經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興業等7家上市銀行持有雷曼相關資產,合計持有債券以及風險敞口的數量約為7.2164億美元,數量遠低於雷曼破產初期市場的預估。而市場原本同樣關注的民生銀行、深發展和寧波銀行均已經明確表示,未持有雷曼相關債券。
2007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就已經對次貸風險保持了高度關注,建立了次貸月報監測制度。銀監會多次向各行發布風險提示,各家商業銀行都已經建立了專門機構,統一負責外幣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但是如果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蔓延,則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國內上市銀行,尤其是外幣資產較多、對外投資比重較大的上市銀行(如中國銀行等)將受到較大損失。
另外,令市場擔憂的是,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持續,作為中資銀行戰略投資者的境外金融機構,極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後,進一步拋售其持有的股份,並對國內銀行股價造成重大賣空壓力。其中,美國銀行持有的191.33億股建設銀行(601939)股份將於本月27日解禁,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209.43億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鎖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個戰略投資者瑞士銀行,也在次貸危機中虧損嚴重。
(二)外部需求趨緩對出口行業的影響較大
過去幾年我國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對我們GDP的貢獻,從幾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貸的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中長期,是間接而非直接沖擊,全球經濟進一步低迷或將使消費需求大幅減弱,中國的出口增速明顯回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額8931億美元,增長29.0%,加快9.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同比減少47億美元。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3561.5億美元,增長27%。美國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為3020.8億美元,增長15%。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歐洲和美國。而歐洲和美國是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國家,主要出口國需求的下降對我國出口行業將造成極大的沖擊。
(三)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我們習慣於把出口、投資、消費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家馬車。金融危機之後,出口行業將遭受重大打擊,對GDP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減弱。從依靠外需到拉動內需的手段就是投資和消費。我國的企業投資每年佔GDP的43%左右,已經形成了過剩的產能,這些過剩產能以前靠海外市場來消化,現在一部分有可能會轉化成銀行的壞賬。而我國居民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近年來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國家都在70%左右,因此啟動消費從而拉動內需將是下一步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
除了傳統觀念等因素,中國儲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稅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在拉動內需的各項工作中,必然會在教育、醫療、社保、中小企業等方面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對國內金融企業形成沖擊,但也帶來了很多機會。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之後,需要大量資金和金融服務,如何支持社保、醫療、教育、中小企業等等都是全新的課題。
四、國內外經濟形勢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及及對策
(一)防範金融風險,加快金融創新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教訓就是,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我國的金融創新程度較低,中小銀行更是停留在低層次創新層面。中小銀行的自主性創新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銀行的產品。通過次貸危機我們看到,金融機構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對中小銀行來說,一定要充分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創新在風險轉移的過程中可能會製造出另外的風險,做好風險控制措施。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潛在風險停滯創新,而是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創新。如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方面,針對存貨和應收賬款創新來解決他們的融資難問題,服務農村方面如「林權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風險,又能滿足需求的金融創新。目前我行開展了貿易融資、保理業務等,但總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業務規模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只有500億,只佔比2%多一點,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業等都是較為成熟風險可控而且利潤可觀的創新業務,我行應該加大這些創新產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業風險影響中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兩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閉顯然是受金融風暴和次貸沖擊,從目前得形勢看,不可避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遭受這樣的命運。
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一般集中於當地市場及某類行業,當出現行業性及區域性風險時,由於風險不能有效分散,會導致銀行出現大量壞賬以及利潤率的降低。從目前情況下,除了房地產、外貿加工行業外,紡織、電子、製造加工行業都屬於高風險行業,需要謹慎應對。
(三)中小銀行要抓住經濟轉型期中的金融機遇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然要進行調整,從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國家在支持中小企業、支持三農、刺激居民消費以及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將會加大,對中小銀行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會為中小銀行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機會,同時也會加快中小銀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從最近的貨幣政策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證金採取差別化方式,為中小企業釋放了一定的融資額度,最近的兩率齊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預期還會為銀行業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也不排除央行通過政策導向將其中一部分流動性配置到中小企業以及三農領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觀調控進入降息預期,融資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經濟下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對目前我行大力發展小微業務來講,這正是一個良好契機。
2、加大對個人尤其是高素質、高收入個人的金融服務
在下一步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銀行同樣可以利用機會加大對居民的金融服務,加大在消費信貸、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創新,盡快發展我行的個人金融業務。但是,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仍然要進行詳細的客戶細分,針對不同群體提供不同服務。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動內需,但內需總是拉而不動,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錢不花,而是實在無錢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大約為20萬億,但平均每人僅有1.5萬元,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都需要考慮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會想到未雨綢繆。因此,從利潤以及風險的角度來講,職業穩定、高收入、高素質人群將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務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改革信息,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長期利好
農村需求一直中國市場的處女地,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擴大農村需求必須發展農村經濟,而農村經濟大發展的命脈在於土地,此次十七屆三中全會就吹響了農村土地改革的號角。農村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正式開啟。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經營必將成為趨勢,未來的若干年,農村金融市場必定有巨大的潛力。這對進軍農村市場的銀行業機構來說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強與教育、醫療、社保等行政部門的合作
拉動內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還要解決消費群體的後顧之憂,政府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的資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將會加大,加強銀行在這些領域的資金和金融服務,爭取財政資金、社保資金的代理資格,同時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解決我行規模小、結算通道不暢等問題,這些將會是中小銀行新的課題。
(四)優化收入結構,積極應對銀行存貸利差的變化
最近的連續降息,預示中國目前已進入降息周期。中銀國際分析師經過計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將導致銀行業的凈息差從2.88%降至2.80%。即使法定準備金率有所下調,依然維持不變的活期存款利率仍會對利差產生威脅。由於存貸款利率重新定價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預計降息對銀行板塊2008年凈利潤的影響不大,但是預計2009年該板塊凈利潤將因降息下滑3.2%。
10. 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相關資料: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影響呈四大特點
據新華社電 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何濟海18日說,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和蔓延,明年對我國商業發展的影響將呈現四大特點。
據何濟海在此間舉辦的中國商業服務業改革開放30年高峰論壇上介紹,這四大特點分別是:
對百貨店的影響大於超市。因為超市經營的主要是需求剛性大、價格較低的生活必需品,而百貨店經營的主要是選擇性較強、價格較高的中高檔商品,從今年第三季度百貨店銷售增長率在各零售業態中由去年的首位降為第八位,已可以看出這個趨勢。
對傢具、家裝(修)、家電、汽車的影響大於日常生活用品。受股市樓市低迷影響,居民財產性收入縮水,導致需求下降。
對沿海發達地區的影響大於內陸和中西部地區。這與前者出口、投資增速放緩,且經濟增長速度慢於後者有關。
對城市市場的影響大於農村市場。這不僅緣於農村的市場化程度不及城市,也與今年農民收入繼續增長、明年政府將加大惠農補貼有關。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