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洛克菲勒中心的設計過程
在接受了「洛克菲勒總部大樓」的設計任務後,比較傾向「裝飾藝術」風格的胡德,在哈里遜的影響下接受了比較簡單明快的現代主義建築形式,在他們的緊密合作之下,終於完成了具有典型「裝飾藝術」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的大型高層建築「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Center)的設計,這項設計工作從1929年開始,延續了許多年,而整個建築到1940年才完成。以巨大的體量「裝飾藝術」和現代主義相結合的風格,以及在紐約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成為具有地標意義的重要建築。而哈里遜從整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也深刻地了解了現代建築的構造和「裝飾藝術」風格的精神和風格特徵。這棟建築雖然具有最精緻的「裝飾藝術」風格立面、室內、環境藝術特徵,但是整體結構則是現代的,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立面非常簡單,如果從淵源來看,它與路易斯沙利文的芝加哥學派的風格是一脈相承的。
哈里遜成了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建築師,洛克菲勒中心這個項目直接由洛克菲勒集團的尼爾遜「洛克菲勒管理。洛克菲勒中心在開發的時候還沒有定名稱的,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公共關系總經理埃維」李(IvyLee)建議用「洛克菲勒中心」來命名這個建築群。這個建築群第一批十四棟樓做起來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里就進駐了美國和英國合作的情報機關,叫做英國安全協調局(BritishSecurityCoordination,簡稱BSC),之後有成為艾倫杜勒斯(AllenDulles)組建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直到戰後,中央情報局搬遷到佛吉尼亞州為止。 絕大部分美國人都知道洛克菲勒中心,但是具體有多少棟樓,組成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則知道的人不多,人們在這里略作一點點介紹:
洛克菲勒中心建築群面積是743,000平方米,22英畝,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廣場一號(OneRockefellerPlaza),建築面積608,000平方英尺,是原來的「時代-生活」編輯部大樓,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Dynamics)也曾經在這里設立過總部。所以這棟摩天大樓也曾經叫過「通用動力大樓」。
第二棟是洛克菲勒廣場十號(10RockefellerPlaza),288,000平方英尺,曾經是美國的「東方航空公司」(theEasternAirlinesBuilding)總部大樓,美國著名的TheTodayShow電視節目的攝制總部就在這里。
第三棟是洛克菲勒廣場三十號(30RockefellerPlaza),1986年由原名RCA更名GE,即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Building)大樓,這個建築比較大,面積2.9百萬平方英尺,曾經是美國的RCA和RCA西部唱片公司大樓。
第四棟是洛克菲勒廣場五十號(50RockefellerPlaza)是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Building)大樓,面積為481,000平方英尺,這里原來是美聯社(AssociatedPress)大樓。
第五棟是美洲大道1230號大樓(1230AvenueoftheAmericas),叫做西蒙和舒斯特大樓(Simon&;SchusterBuilding),706,000平方英尺,原來是美國橡膠公司(U.S.Rubber/Uniroyal)大樓;
第六棟是美洲大道1260號(1260AvenueoftheAmericas),是紐約頂級的音樂表演中心「無線電音樂城「(RadioCityMusicHall),去紐約基本都應該去看看的。
第七棟是美洲大道1279號(1270AvenueoftheAmericas),面積為528,000平方英尺,原來是叫RKO大樓,是美國金屬集團公司(theAmericanMetalClimax,簡稱(AMAX)大樓。
第八棟在第五大道500號,辛克萊石油公司(theSinclairOilBuilding)原總部大樓,面積是409,000平方英尺。
第九棟是第五大道610號,拉梅森財務公司(LaMaisonFrancaise)大樓,130,000平方英尺;
第十棟是第五大道620號,面積130,600平方英尺,是「大英帝國「大廈(BritishEmpireBuilding);
第十一棟在第五大道626號,叫做「義大利大廈」(Palazzod'Italia),120,000平方英尺;
第十二棟是在第五大道630號,叫做「國際大廈」(InternationalBuilding)面積1.2百萬平方英尺;
第十三棟在第五大道636號,叫做「國際大廈」北樓(nternationalBuildingNorth),120,000平方英尺;
這十幾棟摩天大樓組成洛克菲勒中心的核心,管理這十四棟樓的公司叫做「提什曼-斯派耶公司」(Tishman-Speyer),是紐約最大的管理公司之一。洛克菲勒中心,其實部分是日本人擁有的,日本在80年代收購了部分洛克菲勒中心,建成了「洛克菲勒集團」(RockefellerGroup)這件事情當時弄得美國人很不高興,曾經出現過一陣子反日浪潮。日本人低調處理已經是既成事實了。 戰後,洛克菲勒繼續建造了其他幾棟大樓,組成完整的洛克菲勒中心 ,這幾棟分別是:
美洲大道1271號(1271AvenueoftheAmericas)時代-生活雜志大樓(Time-LifeBuilding);
美洲大道1251號的「埃克遜石油公司大樓」ExxonBuilding;
美洲大道1221號的美國最大的出版公司麥克格羅希爾大樓(McGraw-HillBuilding);
美洲大道1211號「新聞集團大樓」(theNewsCorpBuilding);
第七大道740號勒曼兄弟集團大樓(LehmanBrothersBuilding);
因此,洛克菲勒中心的形象就清楚了:是有兩個主要的建築群組成的:一批1930年代ArtDeco風格的摩天大樓,還有一批沿著美洲大道、第五大道在戰後建造的現代主義大樓,再加上在第七大道的兄弟公司大樓。整個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築是在1989年被日本的三菱地產集團收購的,地則屬於美國的戈德曼-薩奇(GoldmanSachs)公司,到2000年,戴維「洛克菲勒的老朋友傑里」斯派爾(JerrySpeyer)作為提什曼-斯派爾地產公司的老闆,結合其他幾個公司,用18.5億美元從戈德曼-薩奇手中收購回這個中心的14棟建築。日本擁有幾棟在美洲大道、第七大道的建築;
B.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農業改良
飢饉問題一向是一切慈善和公益事業首要關注的問題。洛克菲勒基金會認為要根治飢饉關鍵在於改良農業,使糧食大幅度增產。繼醫葯衛生之後,農業改良也一直是洛氏基金會長期的重點。在基金會成立之前,「教育總會」曾在美國南方黑人較多的貧困農村進行過玉米品種改良和農業體制改良相結合的工作,取得很好效果。基金會成立後,這項工作主要在第三世界開展,其做法是資助有關國家的農業改良技術研究並創建將新成果推廣的機制和方法。基金會特別注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盡量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和已有的經驗,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十年來這個領域相對投資較小而成績較為顯著。
據說這一項目最早的啟發來自1941年會長福斯迪克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一次談話。華萊士從墨西哥訪問回來後告訴福斯迪克,如果墨西哥的玉米和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能提高10%,當地人民的生活就可以大大改善。之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董事會討論了華萊士的提法,決定派出三名專家到墨西哥考察——一名植物病理學家、一名遺傳和玉米專家、一名土壤學家,分別來自明尼蘇達、哈佛和康乃爾大學。他們在墨西哥旅行了5000英里,經過廣泛考察,提出一項被認為具有經典意義的報告。報告不但提出了科學技術方案,而且特別強調,不能單純給予資助,必須積極參與規劃和對援助的使用,包括現場指導,結合當地具體條件建立有效機制。1942年,墨西哥農業部正式邀請洛克菲勒基金會進行改良農業的合作。1943年,雙方簽訂意向書:墨西哥政府提供土地、勞力、部分實驗房屋和培訓費用,基金會負擔大部分運作的費用並在墨西哥城建立一個工作班子,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哈拉爾領導,其餘成員皆由墨政府委派。這是一項長期的合作,最高峰時有18名美國專家和100名墨西哥人同時工作。到60年代中期,20年中在這一班子中實習過的墨西哥人達700人,其中有100多人被選拔到美國學習並獲碩士學位。60年代以後即由培養 出來的墨西哥專家領導。哈拉爾博士帶領的班子堅持實地考察、示範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也採用行之有效的土辦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實驗和推廣,在玉米和小麥的土壤和品種改良方面成績斐然。墨西哥原來50%的小麥依靠進口,玉米也不能完全自給。在此項實驗的18年中,墨西哥人口增長了60%,小麥和玉米卻達到了自給,基本不需要進口。根據聯合國1963年公布的數字,墨西哥在過去10年中農業總的年增產量平均達7%,這是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大規模長期援助分不開的。這一經驗的另一可貴之處是培養了能夠適應發展中國家各種艱苦條件的專家。
基金會與墨西哥合作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推廣的機制,例如在 墨西哥培養的專家到哥倫比亞開展工作,在哥倫比亞培養的人才又到智利從事同樣的項目,形成一種鏈條。在資金方面,基金會給予必要的資助,但是更重要的是促使當地政府重視這項工作,使當地政府越嘗到好處,越願意多投入,同時改革其農業管理機制。繼拉美國家之後,或同時,這種合作又推向中東、南亞和非洲。當然由於國情不同,成功的程度也不同。其中比較著名的成功例子是印度的「綠色革命」。基金會在印度的工作始自1956年,先派出12名專家。1958年,資助新德里的印度農業研究院成立研究生院,並派出顧問和訪問教授。從一開始,此項工作即是基金會與印度中央和各省政府、各地新成立的農業大學以及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的合作項目,基本上沿用墨西哥的政府劃撥土地的模式。在印度全國各地不但建立農業學校而且建立了無數實驗田。60年代在大面積推廣哥倫比亞的良種玉米方面取得大幅度增產的成績。1970年原來曾為基金會派往墨西哥的農業科學家諾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因在印度進行水稻雜交成功而獲諾貝爾獎。當時有人提出應把這項獎給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集體。
洛克菲勒基金會另一項重要的成績是1959年與福特基金會協議合作在菲律賓建立世界稻米研究所,包括生產、分配和成果利用。菲律賓政府撥給土地,福特為建築出資700萬美元,洛克菲勒提供技術指導、行政管理和運作費用,每年約50萬美元。這一研究所規模巨大、設備齊全,還有200英畝水灌試驗田,於1962年正式開業。董事會有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分別來自泰國、日本、印度、菲律賓、美國和中國台灣。主持實驗的是一名印度專家,多數工作人員來自東南亞盛產稻米的國家和地區。現已收集世界70餘國6000多種稻穀進行實驗,從中選出良種,加以處理冷藏,分門別類,標明特性,供世界各國交換。以後按此模式擴大到其他國家。現在全世界共有16個國際農業中心。
1963年在基金會成立50周年的時候,確定了新的五大優先問題:征服飢饉、控制世界人口、有選擇地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某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協助文化發展以及爭取全體美國公民機會平等。除最後一項外,對象都是發展中國家。90年代,它大力資助的項目有:臨床流行病研究、農林技術研究(肯亞)、熱帶作物病理研究(奈及利亞)、水稻品種改良(菲律賓)等等,僅1993年一年對此類項目的撥款就近500萬美元。
鑒於亞洲國家人口密集,地少人多,基金會更加強調基因研究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同時維持土地的可持續耕種。目標是在2005年通過生物技術提高稻米產量20%而不降低土地質量。此項集中在亞洲的國際稻米生物技術 研究項目,從1984年開始。起初集中在稻種基因的生物工程研究方面,資助康乃爾大學制定稻米基因譜系向全世界產稻國家傳播。這是一項長期計劃,在科研取得一定成果後,把重點放在人才培養、技術轉讓和在亞洲國家創造將來獨立繼續進行這項工作的能力。迄今已經與亞洲及其他地區350名科學家進行合作,從1984年至1998年,這一項目的獎學金在各國培養了183名專家,其中許多人在本國已成為這方面的領導骨幹,繼續領導研究和國際交流。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果證明新品種的稻穀比原來預期的還可以多供給1億人口,20年內受惠人口還可以增加1.5億。最新的成就是發現有8種糧食作物與稻米有共同的染色體特徵,所以在稻米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也可以用於這些糧食作物。在中國,農業科學方面的合作也是重點之一。
在非洲,自1988年起,基金會主要在肯亞、馬拉維、烏干達和辛巴威進行這一項目,但只是根據其特點,與亞洲的目標和做法都不相同,不過推廣新技術、培養人才的做法則相同。
C. 洛克菲勒大學的專項資助
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宣布了一項專向資助項目,其目的是在2008年到2009年間,支持洛克菲勒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工作,該醫院在1910年正式開業,是美國第一所臨床門診研究醫院,該醫院在臨床門診研究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導地位,並研發了有關疾病和人類生理學的基礎知識的多門學科。
洛克菲勒大學附屬醫院正在籌備2010的百年紀念活動,活動形式非常多,有演講、座談會、展覽會,等其他活動。為了能夠更好地鼓勵人們通過活動來更深刻地反映洛克菲勒大學附屬醫院的過去100年來的歷史,洛克菲勒檔案中心攜手洛克菲勒大學附屬醫院提供了四項專向資助,用於支持洛克菲勒檔案中心的檔案資料的研究工作。
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存放了大量的洛克菲勒大學的資料,有學者個人的研究資料,如:Alfred E. Cohn, René Dubos, Thomas Rivers, Homer Swift ,以及Donald Van Slyke的研究資料,管理記錄,記錄洛克菲勒大學的圖片文件等。
這個專向資助主要針對醫學歷史學、自然科學歷史學,以及衛生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學者,但是,也歡迎其他研究領域的學者們來申請資助。
D.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人文社科
洛克菲勒基金會前期一直以醫學和農業為重點,兼及其他自然科學,對社會科學不重視。對這一現象不滿的工作人員稱基金會「被一群醫生所俘虜」,這是與弗雷德里克· 蓋茨的主導思想分不開的。不過早在1918年,在執行秘書格林的堅持下,還是出資成立了政府研究所,後來並入著名的布魯金斯學會,這是基金會資助的最早的社會科學項目。當時格林提出的項目是勞資關系研究。由於正好發生與基金會的公司有關的工潮,導致流血沖突,引起社會輿論對基金會本身的批判和懷疑,這項研究遂告流產。
基金會把人文和社會科學正式列入重點是從1936年福斯迪克任會長開始的。他本人是律師出身,擔任會長12年,對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工作方向有很大影響。在經濟大蕭條之後,二戰前夕,整個西方社會都有一種危機感。人們見證了在生產力突飛猛進中的經濟崩潰和社會危機,以及與巨大財富並存的廣大群眾的極端貧困;意識到物質財富和科學發展不但不一定造福人類,而且可以成為災禍,所以二三十年代是社會科學長足發展的時期。福斯迪克就屬於有這種強烈意識的人。他不斷強調,如果不能找出解決復雜的社會和人際關系中日益嚴重化的問題之道,在這個世界上醫學和科學將失去意義。他大聲疾呼,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超過人類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危險性。因此他主張公益事業的范圍應該擴大到關注社 會問題和人的關系問題,並在其12年的任期中竭力貫徹到基金會的工作中。 在此之前,1922年洛克菲勒為紀念亡妻勞拉,斥資7400萬美元設立的勞拉·斯貝爾曼·洛克菲勒紀念基金已經為贊助社會科學打下基礎。那是其主任拉默爾的主導思想。拉默爾是學心理學專業的,他一上任就確定以社會科學為中心任務,並以極大的熱忱進行。該基金存在僅7年,用於發展社會科學的撥款達4100萬美元,其中最重要的建樹是在1923年贊助成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至今該組織仍是美國促進社會科學各專業的發展、交流和合作最重要、最權威的機構。其資助從事社科研究的對象有布魯金斯學會、太平洋國際學會、全國經濟研究局、芝加哥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哈佛大學的專題項目以及耶魯大學人際關系研究所等,此外還有歐洲許多國家的高等院校和個人的單項研究。1928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接管勞拉紀念基金之後,關於社會科學方面的工作連同其資助模式都一並繼承下來,成立了社會科學部。這一部門首先遇到的就是 1929年的股市崩潰和繼之而來的大蕭條。30年代初,基金會撥款150萬美元用以緩解由經濟蕭條造成的苦難,並由董事會指定一個專門小組負責此款項的用途,其中包括資助布魯金斯學會、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美國城市協會等組織對當時的經濟社會現象進行研究,還資助政府全國經濟研究局500萬美元。
福斯迪克上任以後,基金會取得共識,一致決策以社會科學為新的突破口。確定的重點有三:經濟穩定、公共行政管理和國際關系。
第一項的提法是「經濟穩定」而不是一般的經濟學,這是有針對性的。其主導思想是認為過去的經濟學家提出各種假設和理論,想像力有餘而證據和歸納法的研究不足,現在有了先進的研究手段,應該提倡以經過科學驗證的事實 和知識來代替猜想。提出的研究方向有二:改進對經濟周期的統計記錄以便更加准確地找出其各種成因;探索減輕經濟不穩定所造成的危害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基金會在將近20年中為此項研究撥款數百萬美元,資助對象在繼承前述勞拉紀念基金的基礎上有更大的發展,包括國內外大學有關科系、項目和個人等,難以列舉。其中突出的有國際聯盟的金融經濟情報中心,英國牛津大學的統計學所關於經驗與量化的研究,劍橋大學的應用經濟學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政府財政的經濟後果的研究,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斯坦福大學的糧食研究所,哈佛大學關於在美國經濟結構變化過程中國家資源配置的長遠問題等等。中國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於1928年成立後不久就成為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亞洲資助的重點,因此得到較大的發展,在與實際相聯系的研究課題上作出成績。另一方面,基金會盡管強調聯系實際,但並非急功近利,例如1940年起,基金會撥款通過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開展美國經濟史的研究,以便「真正理解」美國經濟變化的原因、路徑和意義。此項捐助連續十多年,大大提高了美國經濟史的水平,使之成為一門得到承認的學科(關於經濟史的研究也是卡耐基最早開始的項目,1902年卡耐基研究所剛一成立就遴選一批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寫美國經濟史,不過後來沒有持續下去)。
在行政管理方面,基金會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政府提供合格的工作人員,以配合40年代羅斯福「新政」之後政府迅速擴大的需要。基金會為此捐資給一系列大學培養此類人才,特別具有開創性的是在哈佛大學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生院和在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設立在職公務員進修的計劃。從20年代到50年代的30年間此項捐助達1100萬美元,還不包括其他單項捐助。另一項特殊的工作是在芝加哥建立公共行政交流所,為政府各部門的公務人員提供跨行業的交流工作經驗、研究成果的機會,對提高公務員素質、開闊眼界和促進「團隊精神和建立某種職業道德標准」都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會在資助社會科學和人文研究時從長期著眼。基金會有關負責人意識到,這種研究不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與自然科學不同,很多問題不可能有公認的定見,要長期爭論下去,但是他們深信,對人的價值觀和人際關系的加深理解是人類進步和幸福的關鍵所在,因此不惜對這類項目撥巨款。在美國國內,基金會發起的一個重要項目是1952年開始的法律和政治哲學的研究,目的是幫助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者深入這一領域的研究,其內容從重新認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洛克、伯克等的古典政治哲學理論到質疑當代的宗教和經濟勢力以及自由、公正的觀念。有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崛起的傑出政治思想學者和著作在這一項目資助下涌現出來,在十年中出版了40部重要的著作。基金會甚至在60年代就已開始資助一 些前沿的課題如:外空的國際法、世界政治中的外空等。
文學藝術也是基金會資助的對象,早期集中在古典方面。例如普林斯頓、哈佛、耶魯、芝加哥、密歇根等一些名牌大學的藝術、考古、古代史、古典文學、藝術博物館專業,以及希臘、羅馬和埃及的考古發掘都接受過大量資助。30年代以後逐步改變這種厚古薄今的方向,資助重點改為鼓勵藝術創新和在這方面的傑出人才,以及藝術團體、學校和其他機構。三四十年代基金會對美國戲劇發展的貢獻為眾人所公認。它資助了當時在各大學蓬勃興起的戲劇專業的活動,並通過全國戲劇會議和美國作家聯盟下屬的戲劇公會資助年輕的劇作家、導演和舞台設計等人員,17年中受惠者超過百人。另有一項資助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和藝術家的計劃,其中不少後來成為名家。有些交流活動也在其中,例如1934年著名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訪美就是基金會資助的。最引人矚目的是向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捐助1500餘萬美元,將其建設成為現在美國最大的綜合性表演藝術設施之一。另外比較成功的還有:向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捐款成立電影圖書館(幾年中共捐200萬美元),與卡耐基基金會、福特基金會一道資助美國電視台教育頻道等。
二戰以後,對胡佛研究所和耶魯、加州、華盛頓、芝加哥等許多大學的圖書館建設和檔案保存工作率先進行資助。1956年瓜地馬拉蒂卡爾地方的瑪雅古城恢復工作的初期也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賓州大學博物館進行的。
198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紀念時,基金會資助錄制了7000套美國音樂選集,有選擇地送給各圖書館、音樂學校和其他非營利機構,稱之為「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在1963年成立50周年時,基金會在社會科學方面的累積支出已相當於同期對醫學和自然科學的一半。
90年代基金會設立了一項獎金資助美國獨立的電影、音像和影視藝術家,1992年這項獎金擴大到拉美國家。
E. associate director和assistant director的區別
associate director和assistant director的區別
1、associate director 的意思是副董事。
2、assistant director 的意思是副導演,助理導演, 專員。
拓展資料
associate director
1、Mr Lin is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林先生是研究所的副所長。
2、He will remain affiliated with the firm as a special associate director.
他將作為特別副經理繼續為該公司工作。
3、She was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for Carter.
她曾是卡特總統管理與預算辦公室的副主任。
4、He is the associate director for science in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他還是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的副主任。
5、The author is associate director of food security at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本文作者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糧食安全項目副主管。
assistant director
1、She is authorized to appoint an assistant director.
她得到授權,可任命一位副主任。
2、We need to talk to you, assistant director.
我們需要和你談談,局長助理先生。
3、You're lying to me again! Assistant director Skinner took him from here to the hospital.
你有再對我說謊!助理局長斯金納從這里帶他去的醫院。
4、Assistant Director,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view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策發展及檢視部助理總監。
F. 在it項目管理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項目目標,溝通是必要的手段,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管理者,應當如何
根據你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管理者,應當如何與各項目單位進行溝通",你的問題感覺不是如果溝通,而是一個項目要怎麼做。
整個項目周期都涉及到溝通,但是只靠溝通管理,對做好一個項目也是不夠的,如果只是要了解溝通,看下維基網路項目溝通管理內容就可以入門了。
鏈接如下:網頁鏈接
G. 洛克菲勒全球資本是什麼公司
美國洛克菲勒全球資本有限公司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是芝加哥世界貿易中心及芝加哥商會會員,是一家多年致力於以投資及資產管理、金融服務於一體的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投資公司,在全球管理著120多家企業,380億美元的資產。
洛克菲勒擁有精英的國際投資銀行人員、專業的金融分析師團隊和資深的行業專家顧問,每天24小時,為全球企業、機構、政府客戶提供直接投資、基金管理、上市咨詢、投資銀行、兼並咨詢、資產管理、證券投資、財務顧問、私募等全方位、多元化金融服務。
洛克菲勒與摩根斯坦利、JP摩根、花旗集團、黑石集團、梅隆銀行、高盛集團、美林集團、匯豐銀行、萊曼兄弟等全球大財團及銀行始終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洛克菲勒資金主要來源雄厚的自有資本、基金、股市、銀行、富有的個人及通過在美國發行各種不同的管理基金,商業信用證及債券等形式獲得。
隨著中國進入WTO後,國際金融投資逐漸全球化,全世界看好中國大陸市場經濟發展勢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投資熱點。美國洛克菲勒全球資本有限公司經董事局多次研究最終決定,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機構。北京代表處已通過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及相關政府機構嚴格的審批,於2007年8月20日正式成立,全權負責洛克菲勒公司在中國及亞洲項目運作的具體事宜,為中國及亞洲客戶提供直接投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證券投資、財務顧問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公司在中國及亞洲投資主要涉及能源、礦產、高科技、IT、房地產、新材料等相關領域。公司在中國及亞洲投資方式主要包括合資/合作、融資貸款、收購轉讓、財務顧問、風險基金、海外包裝上市、引進和利用國際先進技術/設備等。
重點關註:國家有關所處行業的政策、企業管理團隊的潛力及專
業化、預期現金流與收益、明確的退出渠道。
投資規模:對每家企業的投資額度通常在100萬至10000萬美元
之間,並可追加投資於業績良好的已投資企業中。洛
克菲勒能夠領導並組織其他的直接投資基金來滿足更
大規模的融資需求。
期限及方式:通常投資期為3至15年,以可轉換優先股投資於目標企業,持有少數股權。
投資類型:
A、投資與收購:通過投資擴大企業或收購促進成熟企業的進一
步增長;
B、上市前私募:以股權或類似股權的融資方式向即將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提供資金,以幫助公司進行上市前的海外重組;
C、管理層收購:幫助管理團隊收購公司或從公司原股東處收購非主營業務;
D、上市再融資:以可轉換債券或可轉換貸款的方式向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提供融資。
投資行業:
除賭博、煙草、軍工及商品零售行業之外的任何行業。
可投行業: 計算機軟硬體、晶元半導體、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化工能源、采礦、旅遊、房產、農業、製造業、電子設備
投資地區: 全國
可用投資金額總計: 1億~10億
最小投資額: 1000萬~5000萬
最大投資額: 1億以上
投資項目階段: 早期 、發展期 、成熟期 、PRE-IPO
退出方式: 股權轉讓 、IPO(上市) 、MBO(管理層回購)
項目要求: 股東結構:公司股權結構明晰,股東數量無限制;
經營歷史:具有一定銷售業績和利潤,特殊公司及行業除外;
公司性質:民營、三資及國有參股企業(政府允許部分股權與外
商進行合資、合作的);
行業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營業務突出,所在行業是允許
外商進入的行業;
資產規模:資產1000 萬人民幣以上,特殊公司資產額可不限;
銷售收入:年收入在 2000 萬元人民幣以上;
凈 利 潤:年凈利潤在 300 萬元人民幣以上;
年增長率:年銷售收入、年銷售利潤、年增長率在 15% 以上;
發展預期:預期可以達到指標的,且產品前景預測良好的;
公司優勢:具有資源、技術、市場、行業、人才及管理優勢的公司;
H. 赫伯特·A·西蒙的大事年表
●1916年6月15日○西蒙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米爾沃爾,父親是一名在德國出生的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鋼琴演奏家。
●1933年○進入芝加哥大學政治系學習。。在上大學時,西蒙就對密爾沃基市游樂處的組織管理工作進行過調查研究,這項研究激發起了西蒙對行政管理人員如何進行決策這一問題的興趣,這個課題從此成為他一生事業中的焦點。
●1936年○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取得政治學學土學位。之後,他應聘到國際城市管理者協會ICMA(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rs』Association)工作,很快成為用數學方法衡量城市公用事業的效率的專家。在那裡,他第一次用上了計算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實踐經驗對他後來的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1937年○聖誕節在威斯康辛州米爾沃爾,與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秘書多蘿西婭·派伊結婚。
●1939年○轉至伯克利加州大學,負責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對地方政府的工作和活動進行研究。這期間,他完成了博士論文,內容是關於組織機構如何決策的研究。這一論文成為其代表作《管理行為》的雛形。
●1942年○在完成洛克菲勒基金項目以後,西蒙轉至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政治科學系,在那裡工作了7年,其間還擔任過該系的系主任。
●1943年○經其母校芝加哥大學進行評審與答辯後,被授予政治學博士學位。
●1949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經濟管理研究生院任教。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在這里做出的。
●1956年夏天○數十名來自數學、心理學、神經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等各種領域的學者聚集在位於美國新罕布希爾州漢諾威市的達特茅斯學院,,討論如何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並根據麥卡錫的建議,正式把這一學科領域命名為「人工智慧」。西蒙和紐厄爾參加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而且他們帶到會議上去的「邏輯理論家」是當時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慧軟體,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與關注。因此,西蒙、紐厄爾以及達特茅斯會議的發起人麥卡錫和明斯基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人,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1957年○西蒙與別人合作開發了IPL語言(1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在AI的歷史上,這是最早的一種AI程序設計語言,其基本元素是符號,並首次引進表處理方法。
●1958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1960年○西蒙與紐厄爾和肖又一次成功地合作開發了「通用問題求解系統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是根據人在解題中的共同思維規律編制而成的,可以解11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從而使啟發式程序有了更普遍的意義。
●1966年○西蒙、紐厄爾和貝洛爾(Baylor)合作,開發了最早的下棋程序之一MATER。
●1968年○被任命為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1969年○美國心理學會由於西蒙在心理學上的貢獻而授予他「傑出科學貢獻獎」(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ward)。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蒙提出「決策模式理論」這一核心概念,為當前受到極大重視的決策支持系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0年○在研究自然語言理解的過程中,西蒙發展與完善了語義網路的概念和方法,作為知識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種通用手段,並取得很大成功。
●1972年7月○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代表團成員之一第一次到中國訪問。之後又9次來華訪問。
●1975年○他和艾倫·紐厄爾因為在人工智慧、人類心裡識別和列表處理等方面進行的基礎研究,榮獲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
●1976年○西蒙和紐厄爾給「物理符號系統」 下了定義,提出了「物理符號系統假說」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成為人工智慧中影響最大的符號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而這一學說則鼓勵著人們對人工智慧進行偉大的探索。這也是兩人在人工智慧中做出的最基本的貢獻。
●1976—1983年間○西蒙與蘭利(Pat W.Langley)和布拉茨霍夫(Gary L.Bradshaw)合作,設計了有6個版本的BACON系統發現程序,重新發現了一系列著名的物理、化學定律,證明了西蒙曾多次強調的論點即科學發現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問題求解,因此也可以用計算機程序實現。
●1978年○由於西蒙對「經濟組織內的決策過程進行的開創性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0年○中國天津大學聘任西蒙為該校名譽教授,並派出一些學者在西蒙指導下進行短期記憶方面的研究。
●1985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授予西蒙教授名譽研究員稱號。
●1986年○因其在行為科學上的出色貢獻而榮獲美國全國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5年○在國際人工智慧會議上被授予終身榮譽獎。
決策理論 在西蒙以前,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命題是完全理性與最優化原則。西蒙的決策理論,糾正了此前理性選擇設計的完美性偏差,從而拉近了理性選擇預設條件與現實生活理性局限之間的距離。瑞典皇家科學院也認為:西蒙對組織內決策的觀察和研究,看起來似乎比不上古典利潤最大化理論那麼優美,但是卻提供了對某些管理領域的理解和預測更可行的方法。也就是說,西蒙不是追求理論的更加漂亮,而是追求理論的更加適用。
然而,西蒙只是作為一位管理學者看待決策的有限理性,沒有過多考慮政治因素在決策尤其是公共決策中的重要程度。或者說,西蒙沒有對決策進行「公」與「私」的區分,他追求的是決策的通用模式而不是特殊模式。因而,西蒙對非理性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非理性不同於有限理性,但卻是影響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公共決策或政治決策中,非理性的作用更加明顯。公共行政學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德布魯姆進一步指出,政策制定不是取得可用理性標准來判斷的解決方案,而是達成某種和解、調停和協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漸進決策理論。這樣,決策理論的研究,就有可能把非理性因素納入視野。或許,政治學、文化學甚至哲學等領域中的非理性研究,尤其是尼采和叔本華式的意志論,有可能對西蒙式的理性模式形成新的挑戰。
I. 洛克菲勒基金是怎樣運用信託原理運作的
典型的家族信託。
目前,國內家族信託設立的資金門檻通常是3000萬元至5000萬元人民幣。期限通常為十年至幾十年,比如外貿信託的家族信託期限是30年至50年;中信信託的家族信託期限為十年以上,北京銀行與北京信託推出的家業恆昌系列家族信託期限為5年至40年,其中第一期期限為20年。但考慮國內家族信託業務尚處於市場培育階段,且委託資產以貨幣型為主,為了搶占市場資源,從業機構當前推出的家族信託業務呈現資金門檻普惠化、信託期限短期化的特點。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低門檻、規模化的標准化產品。中融信託推出「標准化」家族信託產品起點為1000萬元,期限為十年,具有門檻更低、期限更短的特點。長安信託與盈科律師事務所聯合推出「迷你」家族信託產品,主打低門檻、半定製化特徵,門檻設定為300萬元。半定製化指的是七成內容確定,三成內容可選。低門檻的標准化及半標准化產品的定位是作為定製化產品的起點,作為培育市場的基礎,吸引更廣泛的投資者。其二是以小撬大的保險金信託。信誠人壽與中信信託合作推出的「信誠『托富未來』終身壽險」以800萬的保費,撬動上千萬的保險金。
浦發銀行:
客戶營銷:①分行篩選、營銷有設立境內家族信託需求的私人銀行客戶。②分行搜集整理客戶基本需求信息後填寫《境內家族信託客戶需求簡表》,機構郵件報送總行。
項目可行性判斷:①總、分行確定項目工作小組成員。②分行與信託公司、客戶三方簽署《境內財富傳承財產信託保密協議》,總分行相關人員簽字。③分行開展內部盡調,並簽署《意向客戶初審表》,密封交付總行。分行可由客戶簽署《客戶基礎信息確認表》,作為盡調基礎材料之一。④總行私行部審核分行初審表,並依據信託公司客戶盡職調查結論及可行性判斷,確定項目可行性。⑤分行根據總行指示,與客戶及信託公司三方簽署《境內財富傳承財產信託合作意向書》。
擬定信託方案:總行牽頭與信託公司對接,由信託公司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設計個性化家族信託方案;分行協助總行協調客戶與信託公司就信託方案的溝通,最終方案由客戶與信託公司確定。
合同起草簽署:信託公司起草信託合同等,客戶與其協商確定並簽署;總行與信託公司、客戶三方簽署財務顧問合同等。
信託財產交付:客戶向信託公司交付信託財產,信託成立。
信託財產支付管理:信託存續期間,信託公司向受益人有計劃地支付生活費、醫療費、教育費、養老費等.
客戶維護與管理:信託存續期間,分行配合信託公司進行客戶維護和管理。
信託財產投資管理:信託公司作為投資管理人,將信託財產閑置資金以其名義投資管理;我行接受信託公司委託提供財務顧問建議等.
信息披露監督:信託公司定期向客戶提供管理報告;客戶可委託監察人監督信託公司
信託清算終止:信託終止,信託公司完成清算,剩餘信託財產向受益人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