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銀行如何構建快速的風險預警機制,強化風險預警預控
1.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數據分析方法,建立信貸風險預警信息系統。通過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支持,對有關市場風險信息進行收集和存儲,根據客戶的信用歷史資料和實況,利用一定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數據分析方法,建立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客戶信息系統及信貸風險監控信息系統,設立個人信用評估體系,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客戶信用等級等,從中綜合統計得到不同等級的信用分數,銀行可以根據客戶的信用分數,分析客戶按時還款的可能性和風險系數,決定是否予以授信以及授信的額度和利率。提高信貸風險管理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建立完善信貸風險防範的指標系統
(1)利用企業在這些指標上的統計資料,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企業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通過對企業的監測,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發出預警。這個指標體系通常包括如下方面:
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又稱營運資金比率,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試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資產負債比率,是指負債總額與全部資產凈值之比。
②企業盈利能力指標。資產收益率,又稱投資收益率。 它是用來衡量企業有效利用所有資產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資產收益率=稅後凈利潤/(資產總額-無形資產)
銷售利潤率,是指企業稅後利潤與銷售收入之比。
③企業營運能力指標。存貨周轉率,是指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之比。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應收賬款周轉率,又稱為收賬比率,是指賒銷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之比。
(2)對信貸各項指標綜合分析,確定信貸風險權重和等級。及時有效識別預警信號,對信貸各項預警指標的分析和識別預警信號是構建信貸風險系統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一般使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對信貸風險分類並對其單項指標加權平均後進行計分,可通過計算目標層綜合風險指數來反映客戶信貸風險總體情況及預警狀態, 計算公式為
根據預警模型風險指數可將客戶信貸風險等級及預警狀態設置為5級。客戶信貸風險指數、風險等級和預警狀態對照如表2 所示。
表中不但可以得出客戶信貸風險總體風險及預警狀態, 還可以根據准則風險指標風險指數確定其各自風險及預警狀態。
因此,商業銀行要集中全行對預警指標體系、計算機技術、財務管理、風險分析等方面有專長的人才,以他們豐富的經驗,運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對信貸風險進行歸納分析,及時發現預警信號。通過早期預警信號的識別,有助於發現和預測貸款的現有問題和發展趨勢,來確定貸款的按期足額償還的可能程度。例如:2007年金龍股份公司向工商銀行提出巨額貸款以購買原料的申請,在2008年初,工商銀行通過調查了解,發現該公司財務狀況不良,資金利用率不科學,於是及時停止貸款項目的實行,後來金龍集團因經營管理問題造成倒閉,工商銀行及時採取措施由此避免了巨大損失。可見,銀行管理者要時刻關注和把握,客觀冷靜地判斷和分析早期預警信號,以有效防範信貸風險。
3.從實際出發,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系統
風險的評估是指對信貸過程出現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其目的是為了明確對風險的管理,能針對風險的存在採取有效的信貸控制管理措施,防範或減低風險。對銀行信貸風險的評估方法可以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定性的分析可以利用一些國際或國內慣用的銀行風險的指標體系對其進行評估。例如《巴塞爾協議》明確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以資本對風險加權總資產之比來衡量,該比率不低於8%等。定量化分析的模式運用比較廣泛,如投資組合風險分析、收益的分析模式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運用等。利用定量分析可以提供科學准確的數據分析。
在對信貸風險的評估過程中,除了銀行信貸專家外,還應該聘請企業經營管理專家、財務專家,證券公司理財專家等銀行內外部的人員對貸款風險進行綜合評估,並定期對貸款企業進行檢查,幫助客戶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建議,使貸款風險得到有效抑制,防患於未然。
4.建立快速預警糾偏機制並健全預警決策系統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提前發現並及時處置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監管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在及時處置方面,很多時候受資金、政策及其他方面的制約而無法採取有效措施,使已相當嚴重的問題久拖難決。近年來,中銀信託公司、廣東國投公司,南方證券公司等一些金融機構相繼關閉或破產就雄辯地證明這一點。建立和完善以資本充足率為主線的快速預警糾偏機制,應根據信貸充足率的高低,把信貸劃分為幾種情況,監管部門據此採取不同的預防性監管措施,從而實現對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例如:根據信貸客戶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劃分為:良好信貸,一般信貸,微危險信貸,中等危險信貸,嚴重威脅信貸五個等級。對處於不同信貸情況採取不同的監管措施。當信貸綜合評級處於微危險信貸時,必須在60天確定對其處理方案,輸入預警警報系統。
總之,通過構建風險預警體系,就可以對商業銀行有關指標、經營管理活動及綜合風險趨勢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分析發現風險隱患,有效防範信貸風險,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業務效率,保證國民經濟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2. 如何建立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預警體系
您好,以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衡量市場風險的風險價值為例,來說明如何對證券投資基金進行風險預警。其過程是通過數據檢驗確定風險問題的存在性;在眾多風險指標中選擇了VaR方法;根據監管職責設置了合理的置信度參數;根據風險監管要求選定計算一種風險價值方法——歷史模擬法;如果計算結果能夠通過事後檢驗,則開始監控風險價值VaR;根據風險防範要求預先設定的臨界值水平;一旦風險價值VaR超過了臨界值,系統就發出風險預警。這樣,基於風險價值VaR就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風險預警體系。
3.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構建思路
財務危機有潛伏、發作、惡化三個階段,在各個階段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對策,這一系列的對策就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基本框架。
財務危機的潛伏時期,上市公司處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之中,公司的市場狀況、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關聯企業的供貨和資金償付能力、競爭對手的價格政策變動、金融市場的波動、利率和外匯市場的變化、銀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變等等,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籌資能力、資金調度能力和償債能力等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及時准確的識別財務危機,就需要有一個專門組織對企業內外的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和有效傳遞,為預警分析機制提供信息數據基礎,這就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信息處理機制。
財務危機的發作時期,在證監部門的財務監督下,上市公司為保證經濟效益的實現,就必須對收集的內外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選擇能夠明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特徵的指標體系,不僅要有財務指標,而且要引入非財務指標,如行業、企業規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然後用收集的數據和選定的指標,通過現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經網路方法)構建預警分析模型,以准確判斷財務危機是否已經產生,將此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企業管理者,便於其迅速採取對策。指標分析和模型分析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預警分析機制。
財務危機的惡化時期,財務危機已經存在,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為了化解危機,公司管理層就要立即啟動財務危機處理小組,迅速分析財務危機產生的原因,及時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復公司正常經營。由於財務危機有突發性,要求公司管理層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任何一項管理活動都離不開管理者,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個專門組織為預警管理服務。構建了以財務危機發展階段為基礎的預警-報警-排警的財務危機預警過程機理,還需要有實施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組織機制,它包含了組織體系和組織過程。組織體系就是構建一個專門為危機預警管理服務的組織;組織過程則是在危機預警系統實施中的預警-報警-排警邏輯過程。
此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以專門組織為保證,依次執行預警-報警-排警三項活動,與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將組織機制、信息處理機制、預警分析機制、危機管理機制並列的不足,使預警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為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實施提供了新思路。
4. 為應對債券違約兌付風險,企業應如何從資本結構角度做出提前安排
1、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估體系和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預估風險,並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非常有必要。在決定進行債務融資時,企業應立足市場,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於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等。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2、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企業規避融資風險的對策之一。籌措長期資本,成本較大、彈性小、風險小,短期資本則與之相反。因此,企業在安排長、短期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而所謂最佳資本結構則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企業應確定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具體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 1、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2、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這樣會增強企業的短期償 債能力及獲利能力。通過存貨周轉速度分析,有利於找出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降低資金佔用水平。 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佔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3、合理安排籌資結構和期限組合方式,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佔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後的速動比率不低於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借款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 4、根據企業情況,制定負債財務和還款計劃為了預防融資陷阱風險,企業可委託律師對投資方的具體信息進行調查,並簽訂臨時合同,首先約定好違約責任,預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企業進行籌資則必須面對籌資所帶來的風險,故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需要全面認識並謹慎預估潛在的風險,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範對策,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確保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5. 怎樣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大量實例說明, 企業陷入經營危機前是有徵兆的,如果將經營方式採用數據化,即通過對企業內外部經營情況資料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財務數據指標,企業經營者就可以根據財務數據指標,預先得知企業將面臨的潛在風險,這也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首先將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同企業預定的目標、計劃和標准進行對比,對企業營運狀況做出預測,找出偏差,進行核算、考核、從而找出發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問題。當出現可能危害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提醒經營者提前做好准備或採取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或將風險危害降到最低。 其次對於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運用企業財務診斷技術對企業的風險程度做出判斷,尋找造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使經營者能夠掌握風險控制的主動權。 第三找出病根,對症下葯,糾正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偏差或過失,將企業恢復到正常的經營軌道上,一旦發生財務危機,要阻止財務繼續危機下去。 第四通過記錄財務風險發生的原因、處理經過、解除危機的各項措施,以及處理後的反饋意見等,都作為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經驗和教訓轉化為企業管理活動的規范,以免重犯相同或者類似的錯誤,進而加強了企業的免疫功能。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於經營穩定的企業,由於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於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准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2、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 3、結合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 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 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採用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後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採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於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
6. 信用債違約風險該怎麼防範
1.在宏觀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和貸款不良率上升是合理的。
雖然銀行可以通過貸款展期、監管部門可以通過鼓勵直接融資,防範企業資金鏈斷裂,阻止信用風險的發生,但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狀態不佳的企業很難獲得銀行和資本市場的信賴。行政性的再融資只能延後風險,無法消除風險。容忍違約率的上升和適度的信用風險有助於推動金融市場市場化發展,有助於形成風險自擔的健康文化。溫和的信用風險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沖擊有限,需要防範的是突然的、不可控的信用風險爆發。明確央企、國企的債務償還責任,避免惡意逃廢債。中國信用市場以政府信用、央企、國企的信用為基石,央企、國企應盡力起到穩定信用市場的作用。長期來看,政府對於非關鍵性行業國企的信用背書需要逐步退出,但短期內一些央企、大國企的違約,特別是惡意的逃廢債行為會加劇市場恐慌,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
2.妥善處置地方政府債務,不能輕易打開地方債務違約的潘多拉魔盒。
政府項目、地方債務依然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地方債務的累積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停止。在地方債務置換順利推進的同時,必須承認包括城投債在內的多種地方債務形式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中國的融資市場多數圍繞政府信用展開,今年尤其如此,一旦政府相關債務出現超預期的違約,將動搖整個信用債市場的基礎、擾亂融資市場。
3.加強信息披露和合規性監管。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發債企業的信息披露工作仍然差強人意,很多承銷商對於資金的監管也流於形式。在債券發行類注冊制的大趨勢下,監管層的工作重點不是去判斷發債企業的信用資質,而是保證發債企業和承銷商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規與及時、詳盡
7. 如何建立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任何行業面對布滿各種不確定性的宏觀政治、經濟氣候和微觀經營環境,隨時都存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銀行更以其非凡的經營對象、廣泛的社會聯系和強大深遠的影響力成為風險聚散的焦點。因此我們把銀行所面臨的損失和獲益的機會稱之為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指金融市場主體從事貨幣、資金、信用交易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金融風險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假如不加以防範和化解,就會釀成金融危機。不同的金融機構所面臨的風險形式是不相同的,對其分析方法、認定和控制也不相同。二、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主要設想所謂金融風險預警主要是對金融運行過程中的可能性進行分析、預,為金融安全運行提供對策和建議。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主要是指各種反映轄內金融風險警情、警兆、警源及變動趨勢的形式,指標體系和猜測方法等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它以經濟金融統計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是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和金融風險防範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科學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必須要設置可行的預警指標,而這些指標既能夠體現適應性、穩定性、一致性的特點,又能明顯反映出預警對象的內容,並且能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對指標值作出相應的調整,指標內容包括:金融性技術指標和社會性指標;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的預警區間的預警指標。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的選擇一般是以巴塞爾協議和我國資產負債比例治理的要求設置。指標體系分為7大類,共15個指標。7大類是:經濟風險類、信用風險類、流動性風險類、資本風險類、經營風險類、金融犯罪風險類。15個預警指標分別是:1、真實GDP增長率下降。2、企業資產負債偏高。3、不良貸款率超過15%。4、流動性資產與各項流動性負債的比例小於25%。5、存貸款比例超過75%。6、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貸款與一年期以上存款比例超過120%。7、存款預備金率小於6%。8、資本充足率低於8%。9、總成本與總負債的比例超過7%。10、應收未收利息與利息收入總額的比例超過15%。11、拆入資金余額與各項存款余額之比超過4%。12、拆出資金余額之比超過8%。13、各項資金損失率超過10%。14、金融犯罪發案率上升。15、賬外經營額與金融資產的比例上升。除以上15個指標外,在實際工作中,還應將儲蓄網點的日存款下降率作為識別支付風險的重要指標。以上16個預警指標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銀行經營狀況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經濟環境狀況,對衡量銀行經營風險和風險監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心銀行非現場監管的重要內容。因此,基層中心銀行必須依照以上預警指標,科學設計有關險情預警表,建立內容詳實、完備的預警資料庫,在日常非現場監管的基礎上,加強對金融機構風險的猜測和監督,中心銀行通過對銀行風險分類、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估價後,對金融風險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數,對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建立金融風險分析方法及識別機制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是衡量和監測金融風險的基礎,對金融預警指標的分析和識別是構建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對金融預警指標的分析一般藉助以下方法。1、金融風險的分析方法。風險分析是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採取科學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基層中心銀行有效預防、控制和對金融機構進行非現場監管的重要手段。在現實操作中,一般採取以下幾種分析方法。、財務表分析法。在商業銀行的經營治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風險識別工具就是本銀行的財務表,對銀行自身的財務表進行分析是風險治理者實行財務風險分析的重要內容,運用以下幾項表分析方法,通過評估商業銀行過去的經營績效,衡量目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並猜測未來發展趨勢,著重找出可能影響銀行未來經營的風險因素。 A、比較分析法。用本期表與前幾期本銀行表或同期其它可比銀行的財務表,就各個科目絕對數字、絕對數字的增減變動、百分比增減變動、比率增減變動等各方面作具體的比較。B、趨勢分析法。選擇某一年為基期,計算以後每一期中各科目對基期對應科目的趨勢百分比,主要目的是探索銀行過去、現在、未來業務開展、風險承擔、盈利能力的發展趨勢,非凡注重影響這些趨勢發展的各種不確定因素。C、共同比分析法。分析個別科目占總資產、總負債或者毛利的百分比,判定是否有異常現象,並尋找原因。D、比率分析法。計算財務表中某些科目的數值比率,如流動性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負債比率、資金流量比率、平均收款時間、利潤率等,識別影響銀行營運資金、資金運用效率,獲利能力的因素。E、特定分析。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考察資金流動的充足性,與通暢性,分析銀行經營成本,銀行業務量和銀行利潤的關系,尋找變動原因。、風險環境分析法。除財務表分析法之外,另外一種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就是從商業銀行經營治理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出發,識別有關的不確定因素。值得注重的是,無論採用財務表分析法還是採用風險環境分析法,風險治理者不僅要判定存在哪些風險因素,而且要根據各風險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篩選,從而排除干擾,有重點地治理風險。關於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要靠風險估價來具體分析確定和比較。2、金融風險的識別。在諸多風險因素中,有些一目瞭然,有些卻直到已造成損失以後才輕易被治理者熟悉,所以,風險識別需要治理者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經營業務的充分熟悉和了解,豐富的實踐經驗,完備快捷的信息處理和深刻敏銳的預見力。風險識別就是在商業銀行四周紛繁復雜的宏、微觀風險環境和內部經營環境中發現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意外損失或者額外收益的風險因素。風險識別是風險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沒有識別出來的風險因素根本談不上有效的治理。可見,風險識別至關重要。對於地方性金融機構來說,支付風險、資產風險、治理風險、道德風險、政策性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其它風險是各類風險識別的重要內容。支付風險識別。支付風險是金融風險狀況的綜合表現,是其它種類風險長期聚集的結果。資產風險的識別。資產風險基本權數是識別和認定銀行各類資產風險含量的基本標准,是衡量銀行經營風險的主要依據。為了科學地劃定資產風險程度,通常把銀行資產劃分為表內資產項目和表外資產及或有資產兩大類。
8. 求一篇關於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外文文獻!!!兩萬字元!最好有中文翻譯!!!求大神!!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庫:
----------------------------------------------------------
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❷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❸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❹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❺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❼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❽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❾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9. 風險預警系統的介紹
風險預警系統是根據所研究對象的特點,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監控風險因素的變動趨勢,並評價各種風險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向決策層發出預警信號並提前採取預控對策的系統。因此,要構建預警系統必須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並對指標類別加以分析處理;其次,依據預警模型,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判;最後,依據評判結果設置預警區間,並採取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