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醫療體系中保險控制醫療是指什麼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診療程序規范管理。為標准化醫療服務,美國醫學會頒布5位數的「當前診治專用碼」(CPT
CODE),涵蓋所有治療、診斷、手術過程。該代碼是判斷醫生診療是否合理和收取費用的基礎。同時,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系統,美國衛生部為醫療
服務制訂了名為相關診斷類別(DRG)的參照付費體系,用相同的費用支付所有醫院治療相似病例。[1]
(二)組織架構各自為政。醫生通常不受雇於醫院,而通過醫師團隊組織模式,醫生醫院合作組織等方式與醫院達成協議。而醫院內部的圖像診斷、病理化驗、物理治療等專業診治部門也有由醫生承包並且獨立收費的情況。各自為政造成整個醫療過程缺乏協作,是醫療費用高的原因之一。[1]
(三)政府定價影響市場。由美國衛生部管轄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所管理的聯邦醫療保障是全美醫療產業的最大
單一付費方。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公共資金在醫療上將開支11905億美元,合計佔全國醫療總支出的47.4%。無論醫療服務提供者要價多少,政府只
按照預定的費率支付醫療費,而保險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也參照政府付費體繫上下浮動。[1]
(四)保險公司控制治療程序。除了政府外,保險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醫療支出。保險公司從病人和醫生兩個方面對治療過程
進行控制,最終目的是壓縮醫療費用,獲取利潤。保險公司會給投保人制定初級診治醫生名單,由他們負責投保人的保健日程疾病治療,只有在名單所列醫生的介紹
下才能尋求專科診療,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拒付保費。某種程度上,初級診療醫生就成為保險公司錢庫的看門人。同時,保險公司將審查初級診療醫生是否將自己所能
治療的病人推給專科醫生,要求醫生遵循行醫指南,甚至為病人指定專門護士協調慢性病人的就醫療程。
醫療產業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根據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達25095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7.6%,到2018年,
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將達到43532億美元,佔GDP的20.3%。巨大的醫療支出牽涉了巨額的利益分配和社會道德問題,而政府支出又在醫療支出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作用,醫保改革法案也成為當前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再來看看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
1912年,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謀求連任的競選中提出了"建立全民醫保體系"的構想,成為該議題首次露面。[2]
1933至1945年間,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主政期間,再次提起全民醫保的話題。[2]
1945至1953年間,杜魯門執政時期曾試圖繼續前任的全民醫保改革構想。[2]
1969至1974年間,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執政,全民醫保再次被提起。隨著一些政客發現自己的既得利益會受到改革的影響,便反戈一擊,致使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2]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在主政時期對改革醫保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於1993年至1994年推出醫改一攬子計劃,並任命第一夫人希拉里為醫保改革的負責人。然而這一建立國家醫保體系的計劃很快遭到富有的健康保險公司和商業組織組成的強大利益團體反對,同時富有的醫生和醫院在各個州的立法會議上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最終使希拉里的醫改計劃胎死腹中。[2]
2008年美國大選之際,作為總統競選人的奧巴馬指出,要努力為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提供合適的健康計劃,構建真正的全民醫保。這一計劃將使政府的權利空前地擴張。[2]
從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首次提出全民醫保方案,到奧巴馬執政後力推改革,這中間經歷了漫長的60多年,可見美國
醫保改革的艱難。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的國家,而醫療花費卻是世界上最貴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每年投入的醫保資金高達2萬億美
元,卻有近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而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經常會遇到壟斷的保險業巨頭通過「霸王條款」拒付保險費用。奧巴馬的醫保改革方案核心就
是為美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險,針對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奧巴馬主張擴大醫保覆蓋范圍,把超過3000萬不享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納入醫改范疇。[3]
自2009年1月20日上任以來,奧巴馬便開始力推醫改。由於美國各利益集團意見不一,奧巴馬的醫改之旅異常艱辛。[4]
2009年3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醫療改革會議,在電視直播的講話中說,由於不斷增長的醫療開支已經威脅到美國民眾的生活質量和美國經濟的根本基礎,決心在年內啟動全面改革美國醫療保健系統計劃。[4-6]
2009年6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奧巴馬對醫生們發出警告,稱美國醫療保健體系是顆定時炸彈,敦促他們支持自己的改革,包括很多醫生持懷疑態度的公共保險計劃。[7]
2009年6月1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始正式討論醫改方案。[4]
2009年7月8日,美國政府與美國各醫院代表就醫改達成重要協議。根據協議,醫院將在未來數年放棄總額為1550億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補貼,以充抵醫改方案部分開支。同時,醫院也將能從醫療改革方案中得到一些實惠。
2009年8月14日,奧巴馬赴西部蒙大拿州向民眾解疑釋惑,卻忍不住遷怒美國媒體,指責他們對民眾抗議醫改活動給予了太多關注。[8]
2009年9月9日,奧巴馬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闡述醫改三大目標:給已有保險者提供更好保障;給沒有保險者提供可行選擇;緩解醫保給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4]
2009年9月10日,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行政樓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時再次力
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新華社供圖
促推進醫療保健體系改革,擴大醫保覆蓋范圍。[9]
2009年9月12日,成千上萬名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總統奧巴馬提出的醫療保健改革計劃以及其他一些政策,要求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致力於有效控制政府開支。這次示威者的隊伍主要由美國「茶黨」成員組成。組織成員9月早些時候從加利福尼亞州出發,在全國30多個城市舉行集會,反對政府「高支出、高稅收和干涉美國家庭和企業」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新華社供圖
(2張)
。他們最後一站來到首都華盛頓,和其他一些保守派組織一同舉行這次規模最大的反對奧巴馬醫保改革集會。[10]
2009年10月13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這是國會5個版本法案中立場較為折中的一個,基本符合奧巴馬設立的醫改原則。[4]
[12]
2009年10月29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民主黨)在華盛頓國會山召開新聞發布會,
佩洛西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社/法新社供圖
宣布推出統一版本的醫療改革議案,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設立公共保險機構的內容。[4]
2009年11月7日,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1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醫療改革法案。該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4]
2009年12月19日,美國民主黨人為醫療改革議案爭取到第60名聯邦參議員支持,即議案獲國會參議院通過所需最低票數。民主黨人希望趕在聖誕節前促成通過參議院版醫改案;不少共和黨人誓言要繼續阻撓。[13]
2009年12月24日清晨,參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
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法案首次明文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應在2014年前擁有醫療保險。由於無法得到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的一致認同,法案原來版本中
最受關注的「國營醫保」內容被刪除。此後,兩院開始就法案形成一致文本進行磋商。但終因分歧嚴重,法案統一文本進程陷入僵局。[4]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親自出馬,推出首份詳細的白宮版醫改方案。該方案以參議院版本法案為基礎,同時採納了共和黨人的部分建議,但仍未獲得共和黨議員的認同。[4]
2010年2月25日,奧巴馬主持召開兩黨醫改峰會,圍繞控制醫療成本、改革醫療保險市場、削減政府預算赤字、擴大醫保覆蓋面展開磋商,但兩黨未能達成妥協。[4]
2010年3月3日,奧巴馬公布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方案,並呼籲國會在未來數周內就醫改法案安排表決。[4]
2010年3月12日和18日,為督導眾議院醫改法案投票進程,奧巴馬兩度推遲訪問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4]
2010年3月15日,奧巴馬造訪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維爾,並發表演講,為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做最後一搏。他呼籲國會民主黨人「拿出勇氣」,盡快通過醫保法案。[14]
2010年3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局公布最終版本醫改法案的預算評估結果,
18日,眾院議長佩洛西就醫改法案會見媒體
為眾議院就法案投票創造了條件。[4]
同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公布最終版本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最終版本的醫改法案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參議院2009年12月通過的醫改法案和民主黨人旨在修正參議院法案部分內容的「預算協調」法案。[4]
根據預計,法案在生效後第一個10年內將耗資9400億美元,同時有望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380億美元。[15]
簽署/新華網供圖
(2張)
2010年3月21日,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批准了總額9400億美元、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險改革議案,全部共和黨議員和34名民主黨議
員投了反對票。隨後眾議院以220票對211票批准了一項對參議院法案進行調整的附加議案「預算協調」,預計該議案將於本周提交參議院審議,完成醫改立法
「兩步走」中的第二步。隨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就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醫療改革法案發表講話。至此,最終版本醫改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16]
這標志著奧巴馬執政以來全力推動的醫療保險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美國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鋪平了道路。[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這一法案將使3200萬原先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享受到醫療保險,從而使幾乎所有美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到2019年覆蓋面上達到95%,2010年為83%。國會預算辦公室還估計,聯邦預算赤字將因此在10年內減少1430億美元。[17]
201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美國民主黨人努力多年的全面醫改目標終將實現。
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過程,美國的醫保制度從建立,到現在新醫保法案的頒布,歷屆美國總統的努力都是功不可沒的。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要將9400億美元花在15%的窮人身上,也是相當不易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介紹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診療程序規范管理。為標准化醫療服務,美國醫學會頒布5位數的「當前診治專用碼」(CPT
CODE),涵蓋所有治療、診斷、手術過程。該代碼是判斷醫生診療是否合理和收取費用的基礎。同時,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系統,美國衛生部為醫療
服務制訂了名為相關診斷類別(DRG)的參照付費體系,用相同的費用支付所有醫院治療相似病例。[1]
(二)組織架構各自為政。醫生通常不受雇於醫院,而通過醫師團隊組織模式,醫生醫院合作組織等方式與醫院達成協議。而醫院內部的圖像診斷、病理化驗、物理治療等專業診治部門也有由醫生承包並且獨立收費的情況。各自為政造成整個醫療過程缺乏協作,是醫療費用高的原因之一。[1]
(三)政府定價影響市場。由美國衛生部管轄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所管理的聯邦醫療保障是全美醫療產業的最大
單一付費方。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公共資金在醫療上將開支11905億美元,合計佔全國醫療總支出的47.4%。無論醫療服務提供者要價多少,政府只
按照預定的費率支付醫療費,而保險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也參照政府付費體繫上下浮動。[1]
(四)保險公司控制治療程序。除了政府外,保險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醫療支出。保險公司從病人和醫生兩個方面對治療過程
進行控制,最終目的是壓縮醫療費用,獲取利潤。保險公司會給投保人制定初級診治醫生名單,由他們負責投保人的保健日程疾病治療,只有在名單所列醫生的介紹
下才能尋求專科診療,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拒付保費。某種程度上,初級診療醫生就成為保險公司錢庫的看門人。同時,保險公司將審查初級診療醫生是否將自己所能
治療的病人推給專科醫生,要求醫生遵循行醫指南,甚至為病人指定專門護士協調慢性病人的就醫療程。
醫療產業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根據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達25095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7.6%,到2018年,
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將達到43532億美元,佔GDP的20.3%。巨大的醫療支出牽涉了巨額的利益分配和社會道德問題,而政府支出又在醫療支出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作用,醫保改革法案也成為當前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再來看看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
1912年,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謀求連任的競選中提出了"建立全民醫保體系"的構想,成為該議題首次露面。[2]
1933至1945年間,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主政期間,再次提起全民醫保的話題。[2]
1945至1953年間,杜魯門執政時期曾試圖繼續前任的全民醫保改革構想。[2]
1969至1974年間,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執政,全民醫保再次被提起。隨著一些政客發現自己的既得利益會受到改革的影響,便反戈一擊,致使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2]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在主政時期對改革醫保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於1993年至1994年推出醫改一攬子計劃,並任命第一夫人希拉里為醫保改革的負責人。然而這一建立國家醫保體系的計劃很快遭到富有的健康保險公司和商業組織組成的強大利益團體反對,同時富有的醫生和醫院在各個州的立法會議上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最終使希拉里的醫改計劃胎死腹中。[2]
2008年美國大選之際,作為總統競選人的奧巴馬指出,要努力為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提供合適的健康計劃,構建真正的全民醫保。這一計劃將使政府的權利空前地擴張。[2]
從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首次提出全民醫保方案,到奧巴馬執政後力推改革,這中間經歷了漫長的60多年,可見美國
醫保改革的艱難。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的國家,而醫療花費卻是世界上最貴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每年投入的醫保資金高達2萬億美
元,卻有近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而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經常會遇到壟斷的保險業巨頭通過「霸王條款」拒付保險費用。奧巴馬的醫保改革方案核心就
是為美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險,針對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奧巴馬主張擴大醫保覆蓋范圍,把超過3000萬不享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納入醫改范疇。[3]
自2009年1月20日上任以來,奧巴馬便開始力推醫改。由於美國各利益集團意見不一,奧巴馬的醫改之旅異常艱辛。[4]
2009年3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醫療改革會議,在電視直播的講話中說,由於不斷增長的醫療開支已經威脅到美國民眾的生活質量和美國經濟的根本基礎,決心在年內啟動全面改革美國醫療保健系統計劃。[4-6]
2009年6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奧巴馬對醫生們發出警告,稱美國醫療保健體系是顆定時炸彈,敦促他們支持自己的改革,包括很多醫生持懷疑態度的公共保險計劃。[7]
2009年6月1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始正式討論醫改方案。[4]
2009年7月8日,美國政府與美國各醫院代表就醫改達成重要協議。根據協議,醫院將在未來數年放棄總額為1550億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補貼,以充抵醫改方案部分開支。同時,醫院也將能從醫療改革方案中得到一些實惠。
2009年8月14日,奧巴馬赴西部蒙大拿州向民眾解疑釋惑,卻忍不住遷怒美國媒體,指責他們對民眾抗議醫改活動給予了太多關注。[8]
2009年9月9日,奧巴馬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闡述醫改三大目標:給已有保險者提供更好保障;給沒有保險者提供可行選擇;緩解醫保給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4]
2009年9月10日,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行政樓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時再次力
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新華社供圖
促推進醫療保健體系改革,擴大醫保覆蓋范圍。[9]
2009年9月12日,成千上萬名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總統奧巴馬提出的醫療保健改革計劃以及其他一些政策,要求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致力於有效控制政府開支。這次示威者的隊伍主要由美國「茶黨」成員組成。組織成員9月早些時候從加利福尼亞州出發,在全國30多個城市舉行集會,反對政府「高支出、高稅收和干涉美國家庭和企業」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新華社供圖
(2張)
。他們最後一站來到首都華盛頓,和其他一些保守派組織一同舉行這次規模最大的反對奧巴馬醫保改革集會。[10]
2009年10月13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這是國會5個版本法案中立場較為折中的一個,基本符合奧巴馬設立的醫改原則。[4]
[12]
2009年10月29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民主黨)在華盛頓國會山召開新聞發布會,
佩洛西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社/法新社供圖
宣布推出統一版本的醫療改革議案,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設立公共保險機構的內容。[4]
2009年11月7日,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1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醫療改革法案。該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4]
2009年12月19日,美國民主黨人為醫療改革議案爭取到第60名聯邦參議員支持,即議案獲國會參議院通過所需最低票數。民主黨人希望趕在聖誕節前促成通過參議院版醫改案;不少共和黨人誓言要繼續阻撓。[13]
2009年12月24日清晨,參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
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法案首次明文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應在2014年前擁有醫療保險。由於無法得到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的一致認同,法案原來版本中
最受關注的「國營醫保」內容被刪除。此後,兩院開始就法案形成一致文本進行磋商。但終因分歧嚴重,法案統一文本進程陷入僵局。[4]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親自出馬,推出首份詳細的白宮版醫改方案。該方案以參議院版本法案為基礎,同時採納了共和黨人的部分建議,但仍未獲得共和黨議員的認同。[4]
2010年2月25日,奧巴馬主持召開兩黨醫改峰會,圍繞控制醫療成本、改革醫療保險市場、削減政府預算赤字、擴大醫保覆蓋面展開磋商,但兩黨未能達成妥協。[4]
2010年3月3日,奧巴馬公布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方案,並呼籲國會在未來數周內就醫改法案安排表決。[4]
2010年3月12日和18日,為督導眾議院醫改法案投票進程,奧巴馬兩度推遲訪問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4]
2010年3月15日,奧巴馬造訪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維爾,並發表演講,為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做最後一搏。他呼籲國會民主黨人「拿出勇氣」,盡快通過醫保法案。[14]
2010年3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局公布最終版本醫改法案的預算評估結果,
18日,眾院議長佩洛西就醫改法案會見媒體
為眾議院就法案投票創造了條件。[4]
同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公布最終版本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最終版本的醫改法案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參議院2009年12月通過的醫改法案和民主黨人旨在修正參議院法案部分內容的「預算協調」法案。[4]
根據預計,法案在生效後第一個10年內將耗資9400億美元,同時有望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380億美元。[15]
簽署/新華網供圖
(2張)
2010年3月21日,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批准了總額9400億美元、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險改革議案,全部共和黨議員和34名民主黨議
員投了反對票。隨後眾議院以220票對211票批准了一項對參議院法案進行調整的附加議案「預算協調」,預計該議案將於本周提交參議院審議,完成醫改立法
「兩步走」中的第二步。隨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就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醫療改革法案發表講話。至此,最終版本醫改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16]
這標志著奧巴馬執政以來全力推動的醫療保險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美國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鋪平了道路。[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這一法案將使3200萬原先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享受到醫療保險,從而使幾乎所有美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到2019年覆蓋面上達到95%,2010年為83%。國會預算辦公室還估計,聯邦預算赤字將因此在10年內減少1430億美元。[17]
201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美國民主黨人努力多年的全面醫改目標終將實現。
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過程,美國的醫保制度從建立,到現在新醫保法案的頒布,歷屆美國總統的努力都是功不可沒的。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要將9400億美元花在15%的窮人身上,也是相當不易的。
C. 美國的商業保險有哪些內容
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和國內一般的保險制度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
首先,從保險人來看,保險人是一般的商業公司,而海外投資保險機構多是一國的行政機構,如日本是通商產業省貿易局,紐西蘭是國家保險署,瑞典是出口信貸擔保委員會,而美國在1969年以前承保機構是國際開發署,在1969年以後才由"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承保。最典型的應是多邊投資擔保機構這一具有國際人格的機構對投資者在發展中國家的政治風險予以保險,由此可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特殊性。當然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也有採用公司制,如美國的私人海外投資公司,但是在美國這個堅持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國家,私人海外投資公司並不是一個完全商業的公司,因為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是一個在「在美國國務院政策領導下的一個機構」,而德國雖然也是由國營的公司承保,但是該公司也是只負責執行投資保險業務,而是否給予承保等問題是由政府決定的。
其次,從承保的內容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承保的是政治風險,而不是商業風險,而一般的保險承保的不是政治風險,也不是商業風險,而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政治風險是指與東道國的政治、社會和法律有關的、人為的非投資者所能夠控制的風險,所謂人為的,主要是指由東道國政府行為產生的風險。而自然災害是非人為因素的,意外事故雖有人為的因素,但是損失是由於第三人的個人行為,而不是來自於政府的行為,這是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區別於一般保險制度的原因。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承保的是政治風險,是由於他國政府的立法或者行政行為所導致的,使得代位權的行使和一般保險中的代位權的行使不同。依照一般的代位權原則,代位權應向造成損失的第三人主張,在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中,代位權行使的對象是他國的國家,使得一般的商業機構在索賠時面臨重重困難。
一般的商業機構如同一般的私法個體,在向國家主張權利時可通過兩條途徑:
第一,通過東道國的救濟形式,但是通過東道國的司法救濟方式,可能會遭遇政府保護主義,因為政治風險本來就是政府行為造成的,現在希望通過政府本身來否定自身的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另一方面,通常這種訴訟也是曠日持久的,費用也很高,通常私人是無力支出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的。
第二,通過資本輸入國本身的司法救濟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也同樣存在著障礙。基於國家主權原則,國家享有司法豁免權,一個法院不得受理以他國為被告的案件,即使有些國家主張限制豁免理論,可以受理以國家為被告的案件,但是基於國家行為理論,引起政治風險的國家行為如徵收、禁兌等是國家行為,具有不可審判性。
政治風險的這種特殊性,使得私人投資公司在行使代位權時面臨很大的障礙,自然而然地,只有尋求和國家力量的結合,試圖給東道國施加壓力,最好的選擇就是通過藉助國家間的雙邊協議所加於東道國的國際法上的約束力,在政治風險發生後,有特定的機構按事先約定的索賠的具體辦法,代位求償。投資者的母國政府與投資項目所在國的政府事先簽訂了國際協定,承認作為投資政治風險承保人的專門公司日後享有跨國的代位權。代位權的這種特殊性使得原來屬於一個國家內的國內私法上的合同關繫上的代位權跨越了,國界,而「公法化」了和「國際化」了,使得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中的代位權制度具有了國際法上的意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美國的保險公司對員工是什麼管理
一般是在國外從業保險的是比較高的,在美國只有大學畢業的人士才能從事保險行業,而且不像國內考一個代理人證就是可以了,管理方面還是比較正規的。
E. 進行慢性病管理的目的有哪些
H記者 張璐
本報訊 「醫生,這樣檢查一下,我的數據就都有了嗎?」幾天前,在菱湖人民醫院慢病管理中心裡,58歲的章阿姨和丈夫李先生簽約完家庭醫生服務後,來到健康數據採集工作站,通過自助設備建立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
「對!還有這個血壓計也是給您使用的,和您的個人信息相關聯,接下來您每天量血壓的時候,我們這邊的系統後台就會實時顯示測量的時間和數值,如果超出正常范圍,它就會顯示紅色,您的家庭醫生看到後會及時跟您聯系,了解變化的原因,給出相應的診療建議。」該院全科醫生馮琪琪在一邊給他們講解。
「這下方便了!不用跑來醫院量血壓,還要掛號問醫生。現在醫生自己看到了聯系我們,就好像有個管家一樣。」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高血壓的毛病有兩年了,以前都是感覺不舒服了來醫院檢查一下,費時費力,不能隨時檢測,還總要提心吊膽的。
「目前,我們給患者配備了在家使用的血糖儀和血壓計,每個人都有專屬的智能設備,所有檢測數據實時共享,以便家庭醫生團隊對簽約患者的情況了如指掌,實現患者『最多跑一次』服務。」菱湖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慢病管理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治癒疾病,而是預防慢性病的長期危害,防治嚴重的並發症,延緩疾病進程,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數據顯示,在每年約1030萬各種因素導致的死亡中,慢性病所佔比例超過80%,慢性病防治已成為我國所面臨的重要且急迫的問題。
因此,今年該院成立了專門的慢病管理中心,通過健康大數據平台和穿戴式設備直接採集患者數據,進行遠程監控,實現24小時「雲管家」服務。同時,他們還在進一步完善智慧化管理,利用由全科醫生、專科醫生、高年資護士、公衛醫生、健康管理師組成的家庭醫生專科團隊,根據雲管家提供的大數據,精準判斷,及時調整診療方案,確保慢病患者的病情穩定,成為他們的健康守門人。
來源:湖州晚報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F. 慢性病的管理內容是什麼
慢性病管理制度 1、設專(兼)職人員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轄區慢性病防治網路,制定工作計劃。 2、對轄區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定期篩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況,建立信息檔案庫。 3、對人群重點慢性病分類監測、登記、建檔、定期抽樣調查,了解慢性病發生發展趨勢。 4、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健康咨詢及危險因素干預活動,舉辦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材料。 5、對本轄區已確診的三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控制管理。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實行規范管理,跟蹤隨訪,詳細記錄。 6、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和責任,以保證對慢性病患者的連續性服務。 7、村醫醫生及衛生院坐診醫生發現上述各類慢性病時,及時上報公衛組,如有漏報、謊報等一經查實,必當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