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諾貝爾基金會現在有多少美元
世界聞名的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獎項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獎金。我們不禁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00年前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管理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確定基金的投資范圍,應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重的做法。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來只准存放銀行與買公債,改變為應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的理財觀。資產管理觀念改變後,就此扭轉了基金的命運。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滾動至2億多美元。(摘自6月8日《勞動報》作者夏思堯
2. 諾貝爾獎的基金大概有多少啊
今年諾貝爾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0872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1902年為14.1847萬瑞典克朗,1903年為14.1358萬瑞典克朗。直至1923年,諾貝爾獎金數額名義價值降到了歷史最低,為11.4935萬克朗。以後,諾貝爾獎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獎金金額為37.5萬瑞典克朗。
1991年,諾貝爾獎達到600萬瑞典克朗,才與諾貝爾獎自頒發以來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相當。那以後,諾貝爾獎金又連年上漲,1992年諾貝爾獎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2000年諾貝爾獎五大單項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100萬美元),遠遠超出了整個原始基金的名義價植,也大大超過了原始獎金的實際價值。2001年諾貝爾獎百年華誕時,諾貝爾獎金額達到1000萬克朗,此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上。
按照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遺願,只有諾貝爾基金會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紅利——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從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資本收益以前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被批准可以將從資產售賣中所獲得的資本收益用於諾貝爾獎金。根據這個新規則,從諾貝爾基金資產銷售中得到的收益還可以用於授獎活動及支付各種開支,「直到不再需要它們來維持長期良好的授獎能力」。此外,諾貝爾基金會還可以對投資於股市的資產份額作出決定。長期來看,這意味著諾貝爾基金會可能會將更大比例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從而帶來更大的整體收益,以及更豐厚的諾貝爾獎金。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得當,諾貝爾獎金還會漲。
[B]諾貝爾基金會是怎麼掙錢的[/B]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逝世後,在其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遺囑中的條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連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來了巨大的關注,並很快導致了對其的懷疑和批評。只有在經過幾年的談判、協商,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沖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之後,諾貝爾遺願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諾貝爾基金會的成立而出現穩定的模式。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私立機構,其職責是受託保護諾貝爾遺囑中指定的授獎機構的共同利益,並對外代表諾貝爾機構。這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通知信息活動以及與授獎有關的各種安排事宜,但是諾貝爾基金會本身卻不參與諾貝爾獎得主的遴選過程和最後的選擇。「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以一種能夠保護獎項本身及評獎過程的財政基礎的方式管理其資產」。
因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從而增加獎金的金額作為頭等重要的因素來制定。遺囑本身曾指示執行人把剩餘的財產投資到「安全的證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為董事會制定的投資規則中,「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曾根據當時的情況,被解釋為意味著金邊證券,或者以這類證券或不動產為抵押的貸款,而這類證券和不動產,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發行或存在的。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基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基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資金。
3. 諾貝爾的的簡介
諾貝爾的一生
阿爾弗里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的化學家、產業家、甘油炸葯的發明者。諾貝爾的生平大致經歷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在家中排行第三。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明家,他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37年父親破產,出走芬蘭謀生,幾年後移居俄國在彼得堡從事製造機器、鐵件和軍工設備。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
1841年至1842年間,他在斯德哥爾摩聖雅可比教會學校學習。
1843年至1850年間,在俄國首都彼得堡跟俄羅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師學習。
1850年至1852年,諾貝爾先後到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北美學習,年僅16歲的他已精通英語、德語、法語、瑞士語、瑞典語和俄語,為他今後的創造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59年回到瑞典後,諾貝爾獲得關於氣量計、水表和氣壓計的專利,鼓舞了他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發火件(雷管)的發明專利權。這項發明人們稱之為「諾貝爾引燃器」。
1864年諾貝爾和他的父親在斯德哥爾摩郊區建立一個硝化甘油實驗室。同年9月3日實驗室發生爆炸,死5人,包括他的弟弟,諾貝爾因不在場而倖免。
1865年,諾貝爾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爾摩建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危險性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廠。1867年諾貝爾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製成穩定的黃色炸葯(dynamite炸葯),同年在瑞典和英國取得專利,1869年在美國取得專利。
1875年製成由火棉與硝化甘油混合形成的具有彈性的爆膠。這種炸葯既有硝化甘油那樣大的爆炸力,又具有黃色炸葯那樣的安全性。
1887年諾貝爾又用等量火棉和化甘油加入10%樟腦製成巴里斯特炸葯,又稱硝化甘油無煙火葯。
1888年又發明了用來製造軍用炮彈、手雷和彈葯的無煙炸葯,亦稱諾貝爾爆破炸葯。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聖雷莫因腦溢血與世長辭,終年63歲。
諾貝爾不僅在炸葯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生理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諾貝爾的一生中,僅在英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就有355項之多。
諾貝爾不僅是個偉大發明家,還是一個有卓越組織才能的產業家,他所經營的炸葯工業,遍布歐美各國,還用炸葯專利款購置了大面積的油田,使其迅速地成為一個百萬富翁。然而,他對金錢和財物並不貪得無厭,對旁人,他慷慨施捨,對發展科學,他大力援助,他自己卻生活儉朴,一生在艱苦中度過,他甚至從來沒有請人畫過肖像,目前僅存的一幅肖像是他死後才畫的。他死後,根據他生前的願望,墓室修建得非常簡朴,他曾說過:「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紀念碑等榮譽,更值得我關心」。 諾貝爾對功利和榮譽十分淡漠,非常謙虛。他曾在一封信中對於他所獲得的獎章的原因敘述道:他得獎章不是由於發明炸葯的原故。比如,瑞典政府授予他極星勛章,是因為他的烹調本領;他得到法國勛章,是因他與一位部長過往甚密;他得到巴西勛章,是因為偶而認識了一位要人;他得到皮立華勛章,是因為授勛人想摹仿一出名劇中授勛時的情形……。就是這樣一位「一生無重要事跡」而只是保持指甲干凈整潔的人,不僅為人類創造了大量物質文明財富,還為人類留下了艱苦創業,不慕功利、虛名的崇高精神。
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簽署了他死後遺留下來的所有可變賣財產的遺囑:將全部財產作為設立諾貝爾獎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獎給對人類文化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根據當時估計,他的遺產約有三千三百萬克朗(瑞典幣,約摺合920萬美元)。
諾貝爾獎金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獎五項。
物理學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生理學和醫學獎由瑞典卡羅琳醫學研究院負責頒發,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負責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當時挪威與瑞典同存於一個王國)負責頒發。1968年瑞典銀行決定增設經濟學獎,這項獎金由瑞典銀行提供。
諾貝爾在遺囑中強調指出「在評選得獎人時必須不分國籍、不分膚色、不問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視同仁,唯一標准視其實際成就。」 諾貝爾逝世後,有關機構籌建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1901年1月1日開始管理基金,同年舉行了第一次頒獎儀式。有關機構還對諾貝爾獎金做了進一步的規定:每個各項獎金可由兩個獲獎青年均分享(最多不超過三人);如果當年無人得獎,則該獎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項獎金在五年內至少應頒發一次,實際上,從1901年開始授獎以來,都是每年頒發一次,只有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1942年),因戰爭關系,才停頓了幾年。由於按規定,每年要從基金利息中抽出10%加入基金,另加上一部分沒有發出的獎金也並入基金,因此基金的數目越來越大。在同一年裡,各項獎金的數額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獎金數額有所變動,其幅度主要取決於市場行情,因為這些獎金是靠基金資本的年收入來支付的。
諾貝爾獎金每年於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以隆重的儀式在斯德哥爾摩寬敞的音樂廳里頒發,和平獎於同一天在奧斯陸挪威國會所召集的會議儀式上頒發。諾貝爾獎,現在已經成為學術界個人最高榮譽,也是威信最高的國際性大獎。
4. 諾貝爾獎基金會窮竭嗎
諾貝爾基金會,是根據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遺囑的規定建立起來的。他的這項遺囑於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在他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日去世前大約一年的時間,於巴黎簽署的。管理這個基金會和獎金頒發機構的章程,是由瑞典國王於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在議會頒布的。因此,這個基金會的出現,是在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死後大約三年半的事情。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後,收到了稅收的困擾。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瑞典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60、70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獎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獎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諾貝爾基金的數額也是如此。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到了20世紀30年代,諾貝爾獎金已只相當於1901年的三分之一。以後,諾貝爾基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直至1991年才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按1901年價值計,約為3100萬克朗)。那年以後,諾貝爾獎金一直在100萬美元左右。諾貝爾基金已增長到40億瑞典克朗。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的資金。1985年4月20日,日本科學技術基金在舉行首屆頒獎儀式後,為瑞典諾貝爾基金會設立一項特別獎,獎金為4500萬日元,以「認可諾貝爾基金會自1901年以來在促進科學與國際理解上所起的作用」。1985年11月10日,京都的INAM0RI基金會將首屆「京都獎」頒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以「按照諾貝爾獎的精神推動科學、技術和藝術發展」。另外,瑞士的巴爾贊(BALZAN)基金會,也將其設立的首屆大獎,約100萬瑞士克朗獎給諾貝爾基金會,恭賀諾獎成功運作60年。
因此,從理論上說,諾貝爾獎基金會的基金不會枯竭。
5. 諾貝爾留下的諾貝爾獎金,為何可以被管理者拿去投資
諾貝爾留下的諾貝爾獎金,可以被管理者拿去投資,是因為他要讓更多的人們來造福社會。
6. 「 諾貝爾獎金」創設的時間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逝世後,在其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遺囑中的條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連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來了巨大的關注,並很快導致了對其的懷疑和批評。只有在經過幾年的談判、協商,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沖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之後,諾貝爾遺願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諾貝爾基金會的成立而出現穩定的模式。
今年諾貝爾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0872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1902年為14.1847萬瑞典克朗,1903年為14.1358萬瑞典克朗。直至1923年,諾貝爾獎金數額名義價值降到了歷史最低,為11.4935萬克朗。以後,諾貝爾獎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獎金金額為37.5萬瑞典克朗。
1991年,諾貝爾獎達到600萬瑞典克朗,才與諾貝爾獎自頒發以來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相當。那以後,諾貝爾獎金又連年上漲,1992年諾貝爾獎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2000年諾貝爾獎五大單項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100萬美元),遠遠超出了整個原始基金的名義價植,也大大超過了原始獎金的實際價值。2001年諾貝爾獎百年華誕時,諾貝爾獎金額達到1000萬克朗,此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上。
按照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遺願,只有諾貝爾基金會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紅利——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從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資本收益以前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被批准可以將從資產售賣中所獲得的資本收益用於諾貝爾獎金。根據這個新規則,從諾貝爾基金資產銷售中得到的收益還可以用於授獎活動及支付各種開支,「直到不再需要它們來維持長期良好的授獎能力」。此外,諾貝爾基金會還可以對投資於股市的資產份額作出決定。長期來看,這意味著諾貝爾基金會可能會將更大比例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從而帶來更大的整體收益,以及更豐厚的諾貝爾獎金。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得當,諾貝爾獎金還會漲。
[B]諾貝爾基金會是怎麼掙錢的[/B]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逝世後,在其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遺囑中的條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連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來了巨大的關注,並很快導致了對其的懷疑和批評。只有在經過幾年的談判、協商,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沖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之後,諾貝爾遺願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諾貝爾基金會的成立而出現穩定的模式。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私立機構,其職責是受託保護諾貝爾遺囑中指定的授獎機構的共同利益,並對外代表諾貝爾機構。這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通知信息活動以及與授獎有關的各種安排事宜,但是諾貝爾基金會本身卻不參與諾貝爾獎得主的遴選過程和最後的選擇。「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以一種能夠保護獎項本身及評獎過程的財政基礎的方式管理其資產」。
因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從而增加獎金的金額作為頭等重要的因素來制定。遺囑本身曾指示執行人把剩餘的財產投資到「安全的證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為董事會制定的投資規則中,「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曾根據當時的情況,被解釋為意味著金邊證券,或者以這類證券或不動產為抵押的貸款,而這類證券和不動產,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發行或存在的。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基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基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