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南都公益基金會戰略管理

南都公益基金會戰略管理

發布時間:2021-08-05 11:41:32

『壹』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項目課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各種與教育改革、教育創新、教育調查相關的項目與課題。 【「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項目簡介】
由於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風險性,每一項具體措施都「牽一發動全身」,利弊互見,十分復雜。正因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通過社會參與、公開討論,凝聚改革共識。為此,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啟動高考改革研究,並通過政策倡導活動推動中國高考制度實質性的變革。
2007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發布首份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並於2009年《規劃綱要》問計於民時再次發布方案升級版;2014年,在國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醞釀的關鍵期,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結合中國教育現狀與未來需求,提出3.0版民間高考改革方案。
【「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簡介】
在各級教育中,高等教育享有力度最大的國家財政投入。作為公共部門,高等學校肩負對公眾的社會責任,理應向納稅人及至整個社會匯報其獨占的學校信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更是如此,均應保證公眾知情權,並為其監督權的行使提供便利。
然而,由於中國高校的經費來源主要仰仗於政府劃撥,不像國外(如美國等)依靠社會資金籌措的大學那樣,存在回應公眾問責、依靠信息公開來維持甚或提高社會聲譽的內動力;因而對信息公開重視程度不夠,即便在有政府明令(2010年《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要求的情況下,執行情況也良莠不齊(據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的調查,沒有一所「211」高校主動公開了學校的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決算方案;僅13.4%的「211」高校提供公民申請公開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4年起開展「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推動有利於教育公平的高校信息公開。
該項目已對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3屆「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內容完備性、信息公開化及公信力做出評價、排名。
【「農村教育研究」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長期關注農村教育。伴隨農村學齡兒童減少、大規模人口流動,以及持續十年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點並校」,農村教育出現上學遠、上學難、上學貴,流失輟學、大班額、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等問題,充分暴露了撤點並校政策實施帶來的嚴重後果。2012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關農村撤點並校的討論與調查,並於12月份舉辦了「一切為了農村學生」的高峰論壇,對撤點並校政策進行了集中反思與評價。後來,這些討論與調查集結成書《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對農村撤點並校政策的評價與反思》。
近年來,各地農村教育已經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探索實踐。這些探索啟示著農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新的時代背景下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會使得農村教育成為新農村建設和新的鄉村文明的生長點,使得中華民族的古老的鄉村文明得到繼承、滋養和更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013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討「新農村·新教育」,探索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對農村教育作整體研究與關照後,研究院發現以村小、教學點為主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是農村學校最後的20%,是關涉農村教育公平實現的關鍵。因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2012年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重點關注「農村小規模學校」,進行跟蹤性調研及政策倡導;2013年,對「後撤點並校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恢復重建的案例進行了實地調研,並於2013年11月發布了《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研究報告》,同時對美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及台灣地區建設振興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踐進行了研討。
【「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項目」項目簡介】
隨著國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國教育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長期為教育貧困所掩蓋的教育領域深層次問題的逐漸暴露,顯示教育問題正在從外部逐漸轉移為以內部問題為主,凸顯了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先進的社會發展觀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在當前背景下,教育制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強大動力,從而形成教育制度改革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從本質上應當是因地制宜,從各地的實際需要出發,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連的。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情況各異,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改革實踐和探索,往往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具有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教育制度創新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為了更好的推動地方教育制度創新向縱深方向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南都公益基金會、搜狐教育頻道共同發起「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活動,邀請國內教育界、企業界、文化界、傳媒界、著名校長、教師等社會精英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及建設普通公眾參與評價的網路平台,對各地參選案例進行評獎。多家著名媒體如《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聯袂支持宣傳推廣 。
活動原則:獨立、公益、公開、公正。活動不向任何參與方收取任何費用。
活動周期:從2008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
案例來源: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局自薦;中央級媒體推薦;聘請各地知名人士成立「地方推舉委員會」成員推薦以及知名學者專家推薦等多種方式。
評選方式:評選過程分初選和終選兩輪,採取專家投票、記者投票、和公眾網路參與投票相結合的方式。
2008年,參選的案例共53個,主要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評價、農村教育改革和民辦教育改革等七大類。詳見搜狐網「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專題頁。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簡介】
「小升初」擇校熱是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從2011年起,研究院開展這一研究,分析了近十年來「小升初」政策的演變過程、揭示了「以錢擇校、以權擇校、以優擇校」的「小升初」亂象,辨析原因並提出六管齊下的治理建議,以促進北京市實現在2015年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承諾。研究報告發布後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受到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國教育公益組織」項目簡介】
教育是人的發展與成長,學校教育是社會文化延續的主要途徑之一。現代公民社會中制度化的學校教育往往以國家為建設主體,但是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將會更好地支持各類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各級各類教育方式的建設。真正和諧的社會需要公民與各類公益組織在一定的機制架構下廣泛參與到教育事業的建設中來。
隨著教育社會組織(教育NGO)的數量在逐年增長,在某些省份教育NGO已經佔到該地區社會組織數量的7成以上。教育NGO涉足的領域也越來越豐富,如鄉村教師培訓、下鄉支教、打工子弟教育、農民工創業培訓、民間教育科研等等,均開展了各種有益、有影響、有實效的嘗試。
然而與其他領域的社會組織相比,教育NGO存在著內部組織能力薄弱、專業能力不足,各組織間缺乏溝通、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制約了教育NGO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聯合《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共同發起「中國教育社會組織發展論壇」,擬搭建教育NGO的溝通平台,並聯合教育社會組織、基金會和企業三方組建教育NGO的協作網路,使教育NGO與基金會、企業之間能夠加強溝通,資源互補,互通有無,共同成長。
自2009年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等機構每隔兩年合作發起教育公益組織年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公益組織、基金會共同探討未來我國教育公益組織的發展方向。教育公益組織年會是對教育公益組織發展狀況的系統梳理,對當前熱點教育問題與教育公益組織發展問題的共同研討,是教育公益組織實踐探索案例的交流與學習平台,是民間教育行動者之間信息激盪、交朋會友、資源對接的聚會,也是民間教育探索行動的集體發聲與展示。 【「LIFE 教育創新」項目簡介】
「LIFE 教育創新」(Learners』Innovation Forumfor Ecation)項目於2014 年2 月正式啟動,緣起於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教育的反思:什麼是好的教育?我們相信,教育關乎生命、融於生活、適於終身,教育創新源於社會中每個個體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點滴改變。
「LIFE 教育創新」通過年度峰會和月度系列活動,旨在反思教育哲學和真偽命題,促進公眾參與教育的對話與創新性的行動,以期增強中國教育的生命力和多元化。旨在發現、支持和匯聚創新型教育個人和團體,並幫助這些行動傳播、反思和成長。
在2014 年月度系列活動中,研究院將與多個實踐教育創新的組織及個人合作,針對不同專題開展系列圍繞教育創新的活動;2015 年春天的年度峰會,將匯集社會各界和中西方的教育創新力量,活動形式包括主題論壇、工作坊、辯論賽、藝術展等。
【「在家上學」研究項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家長嘗試在學校之外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或將孩子留在家裡由自己來教育,或幾位家長將孩子集中在一起,聘任教師,舉辦小學堂等。這些形式在國際上有個專業稱謂即「在家上學」,更確切的說這些形式是非學校化教育的實踐。
「在家上學」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教育潮流在我國教育實踐領域迅速展開,雖然只是小眾化的零星實踐,卻得到了媒體和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但其在中國的具體數量、教學質量和發展速度等狀況都還沒有任何專業機構做過權威的統計和調研,其在國內的合法地位也還在爭議之中,為了切實的了解「在家上學」在中國的發展現況,並對這一教育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引導其在中國健康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1年夏啟動了「在家上學」研究項目。 【「教育滿意度」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年度「教育藍皮書」中,年度中國教育滿意度調查數據尤其受到關注,廣為傳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國家重要的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引入公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指標來評價我國教育改革成效及教育事業發展狀況。
【政府咨詢與規劃】
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後,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再次發力,提出要「促進管辦評分離」。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提出,要「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轉變政府職能。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近些年來開展了一些列的政府咨詢與規劃項目,如「上海浦東新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項目」、「四川成都武侯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項目、「天津中新生態城教育發展規劃項目」、「順義區域教育發展評估項目」、「鎮江學前教育規劃項目」等。
【學校咨詢與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為政府提供咨詢與規劃的同時,在學校教育領域也開展了相應的咨詢服務,將倡導的教育理念落實在學校教學、管理等方面,如「江西美佛兒國際學校發展規劃項目」、「浙江嵊州市越劇藝術學校發展規劃項目」等。
【公益項目評估】
教育公益組織,是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的民間力量。伴隨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和社會公眾對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教育公益組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近年來,21世紀教育研究院承接系列公益項目評估,如「清華之友-凱風公益基金會獎學金評估項目」、「安利公益基金會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調研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基礎教育現狀調研」、「中國扶貧基金會兒童發展調研」、「感恩基金會流動-留守兒童素質教育項目評估」等。 【「中國教育藍皮書」項目簡介】
《中國教育藍皮書》是反映中國教育狀況的年度性報告,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持編寫。主編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寫作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教育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中青年教育學者、記者等組成。
《中國教育藍皮書》致力於從民間的立場和視角來透視、研究和記錄中國教育問題,以年度各教育領域掃描為基礎,重點研讀當年教育熱點事件及其對中國教育未來的影響。該書的主體結構是:總報告、年度主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政策專題,全書穩定在25-30萬字左右。在內容上,藍皮書持續關注宏觀政策的動態與走向、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並積極倡導政策改善。
自2003年首次問世以來,《中國教育藍皮書》已連續出版5年。自2008年起,《中國教育藍皮書》已經列入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荷蘭博睿學術出版集團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英文版合作計劃,正式走向國際學界。
【21世紀教育書系簡介】
《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對農村撤點並校政策的評價與反思》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著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年
2012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於農村學校的布局調整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調查研究。11月,在北京舉行以「一切為了農村學生」為主題的「21世紀教育高峰論壇」,作為這一階段的工作成果,發布了《探索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之路——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報告,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2012年9月,國務院發文暫停這一政策。農村教育進入了所謂的「後撤點並校時代」。作為對2012年對「撤點並校」政策研究的延伸和後續,2013年研究院開展「尋找美麗鄉村學校」的調查和活動,對「後撤點並校時代」農村教育改造進行關注。
本書即在這一背景下完成。於2012年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對撤點並校的研究進一步細化、深化;同時,加大了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科學發展的研究,關注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和教育發展。
《激流勇進:地方教育制度變革的理論和實踐——中國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研究(2008—2012)》
楊東平 劉胡權 主編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年
為了促進地方政府的教育創新,自2008年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連續舉行了三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的評選活動,發現、總結、傳播和推廣地方行之有效的改革實踐,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本書對三屆創新獎的重要案例進行研討總結,同時基於地方改革的實踐,對我國教育制度變革的機制、路徑、方法、問題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的探討,不僅是對地方教育制度創新成果的展示,也為今後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理論思考。
在大致相同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之中,總有一些地方能夠不同凡響、有所作為,產生實質性的教育變革。這不僅增強了人們改革的信心,也促使我們去認識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去關注如何改變教育,或者說,教育改革是怎樣發生的?作為一種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書的案例和討論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繼續推動我國教育體制和機制的改革,開展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
《2020:中國教育改革方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編 楊東平 主編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正式頒發,面向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價值、目標和任務已經確定,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操作方案,在各地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中加以落實。為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參與《教育規劃綱要》研究制定的基礎上撰寫本書。與具體解讀《教育規劃綱要》的讀物不同,本書是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圍繞國家和地方政府關心的教育問題,結合我國地方政府教育創新的案例以及國際教育改革的經驗,提供的更加豐富的前瞻性的理論思考,以及具有建設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因而,是對理解與貫徹《教育規劃綱要》、促進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延伸性、拓展性閱讀,以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參考和服務。
本書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進行了理論梳理和實證研究,涉及中小學「擇校熱」、重點學校制度、示範性高中、「轉制」學校、「校中校」、「名校辦民校」、教育投入、教育亂收費、教育發展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性別之間的教育差異、高校招生中的不公現象、高校擴招、高校貧困生現象、「獨立學院」現象、「教育產業化」等若乾熱點問題,以及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平的評價等。
【「21世紀教育沙龍」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沙龍是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0年9月創辦,每月舉行一期。
這是不一樣的沙龍!每月,邀五湖四海友人,在春風里坐一遭,談談中國教育的憂與喜。沙龍秉承「教育,每一個人的關切」的宗旨,直面中國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關心中國教育的各界人士搭建一個自由開放的高質量交流平台。
研究院相信教育的改變源於每個人的改變。只有常識被不斷討論,謬認被不斷匡正,好的、理想的教育方式被不斷傳遞,每個人的關切才能成為每個個體的改變。
沙龍採取嘉賓主講、聽眾參與互動的模式,每期邀請教育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考者、實踐者擔任主講嘉賓,話題涉及鄉村教育、中小學課改、教育國際化、在線教育等前沿話題,回望過去放眼未來,縱深思考汲取教育變革力量。沙龍注重平等尊重、多元開放,倡導建設性、正能量、理性對話,集思廣益促進教育現狀的改變。
沙龍創辦近四年來,迄今已舉辦35期,匯集民間辦學者、教育研究者、NGO、媒體、家長、教師及企業家等各界人士,思維的碰撞產生不少睿智思考與精彩見解。
附:歷屆沙龍主題及主講人 主題 主講人 1、國學教育在台灣 龔鵬程(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 2、學校的困境與教育現代化 康 健(北京大學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長) 3、父母皆禍害: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王占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平衡式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4、回望民國基礎教育 王 麗(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 5、上海 PISA 測試告訴我們什麼? 占盛麗(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6、從義務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 胡平平(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監測中心副主任) 7、「教育國際化」及對中國現代化作用 郭玉貴(北京師范大學「985」特聘教授) 8、新課程:我們到底走了有多遠 劉 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8、中小學課改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溫儒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10、生源危機與大學生就業 王伯慶(麥可思HR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11、電視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 李 濤(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導演) 12、鄉村教育,路在何方 ? 梁 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中國在梁庄》作者) 13、生長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模式 王曉峰(北京日日新學堂負責人) 14、中學校長看美國基礎教育 郝顯軍(石景山教委副主任、北京九中校長) 15、八十年代的中學生 任曙林(攝影集《八十年代中學生》作者) 16、一個90後對中國教育批評和反思 鍾道然(中國人民大學三年級學生,著書《我不原諒》)(因故取消) 17、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18、媒介素養教育 卜 衛: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19、家長委員會與教育的明天 李繼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游學與青少年成長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21、《蒙特梭利教育紀實》看片研討會
李新萍:教育電視製片人
伏爾特·加高莫:法國人,聯合國MMUN亞洲區總裁 22、過去的小學——北師大附屬小學百年祭 李 楯: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3、尋找師魂—紀錄片《老師》放映會 樊 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秘書長 24、留學低齡化背後的冷思考 王輝耀: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25、還原留守兒童的真實世界 蔚 然:文化及「三農」問題學者、《糧民》著者
趙俊超: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主任 26、教育,回到自然中去! 張巳瑛:北京愛·自然教育咨詢中心負責人 27、學習的革命,真來了?——中國在線教育機遇與挑戰 劉 安:北師大TEDxBNU策展人、OpentoLearn創始人
陳廣濤:多貝網CEO
徐明軍:中國開放大學校長辦公室
尚俊傑:北大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主任
彭 天:友成基金會「創業咖啡」項目負責人 28、怎樣讓一支鉛筆愛上寫作?——寫作與童年的二重變奏 山姆·史沃普:美國知名兒童作家
漆永祥: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語文閱卷領導小組副組長
陳長泉:密雲縣十里堡中心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遠 慕:80後創意寫作實踐者 29、誰能定義我們的青春?——教育與多元視野的重塑 趙 晗:香港突破機構項目官員
康 夏:「參差計劃」發起人
張內咸:《待業青年》導演
曾郭偲:前網路游戲頻道小編 30、「他們」如何渡過最難就業季?——中國高等教育的供求與轉型 王嘉賓:普通院校畢業生
王伯慶:麥可思總裁
胡瑞文: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
蔣國華: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刁 文:百年職校校長 31、博物館里的童年 張 鵬:10年義務講解員
羅 曦:史家小學語文教師
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 32、「熱衷」失敗,造就最聰明的腦袋——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 高佑思:以色列在華留學生
高哲銘:英菲尼迪投資集團總裁、曾是以色列空軍F-16戰機和特技飛行隊的飛行員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董冰卉:定居以色列10年的中國媽媽 33、誰能教我們做好父母?——「新世代」的家庭教育困局 三川玲:著名童書出版人
瘦 駝:果殼網主筆、科學松鼠會會員、科普作家
楊 傑:家庭教育專家,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 34、英語教育改什麼?——That is a question! 龔亞夫:英語教育專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李俊和:北京四中外語教研組組長、北京市骨幹教師 35、在「美國」發現教育——藍帶小學和哈佛大學的故事 向蓓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王 可:麥可思副總裁
李建文: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執行校長 36、先生曾經這樣上學——資中筠和她的校園 資中筠:著名學者、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美國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原所長。 37、學習有意思——互聯網時代的自我教育 李銓:原核工業九部科研人員,退休後嘗鮮互聯網
黎敏:谷歌中國開發者社區組織者,知乎問答達人
韋曉亮:極智批改網、智課網聯合創始人 【「開放日」項目簡介】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參與到教育改變的進程中來,研究院從2014年3月起每月舉辦一期「開放日」(Open Day),面向公眾公開研究成果、項目狀況,為每個致力於改變中國教育的機構和個人提供集結平台,合力共建。
【「教育信息雙周刊」項目簡介】
自2008年5月起出版《教育信息雙周刊》,期從媒體公開發布的信息中,整理編輯中國教育信息雙周電子通 訊,旨在幫助關心教育、工作繁忙的各界人士,了解中國教育的 主要動態、標志事件、重要觀點、關鍵數據,以便在全局視野中 更好地思察、改進相關工作。
【「新民教育講壇」項目簡介】
「新民教育講壇」是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公益性教育講壇。「講壇」從「大教育」的視野,廣邀重量級的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各界精英,即「教育界外部人士」,發表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新思維,建言獻策,營造社會共同參與中國教育改革的交流平台。講壇在每月最後一周的周末舉行。從 2008 年初,「講壇」已經進行了 多期。
正如講壇的首期嘉賓、著名經濟學家湯敏先生表示,「教育這么重大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有發言權。教育不能被教育學家們、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所壟斷。因為教育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太重要了。……人們常說旁觀者清,旁觀者也不一定就清,但是旁觀者往往有與當局者不同的角度。從這一點角度出發,我們才斗膽、才覺得有責任來經常對教育發表一些觀點。」
新民教育講壇向社會各界公眾免費開放。通過這樣的活動,喚醒公眾對自身教育權利的認知,促成他們對教育行業各方面事務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教育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媒體的廣泛參與,也將讓「講壇」的成果廣泛擴散,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講壇」與公眾有效互動的目標。 鑒於目前國內尚沒有相對成熟的教育問題公共討論平台,21世紀教育研究院以「民間智庫,公共平台」為定位,發起建設教育思想網。網站聚焦、深入挖掘中國教育問題,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改革方案,推動中國教育轉型變革。

『貳』 哪些旅遊組織屬於NGO(非政府組織)

全球著名非政府組織列表—NGO列表
NPP新公益夥伴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SEE)
保護國際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GVB)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MWPCCB)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BECon)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市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
北京震旦紀公益信息技術中心
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
道德茶葉合作聯盟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
福特基金會
富平學校
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
公平勞工協會(FLA)
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計劃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中國大陸區分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國際商業領袖論壇(IBLF)
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
救助兒童會
勞工教育及服務網路
綠色和平
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美國家庭健康國際(FHI)
美國商會(中國)
南都公益基金會
寧夏扶貧與環境改造中心
歐洲企業社會責任協會(CSR Europe)
帕斯組織
沛豐中國
氣候組織
牽手上海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
全球環境研究所
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GBC)
仁人家園國際組織
日本商會
瑞麗市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商務社會責任協會(BSR)
上海美國商會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ICO)
世界宣明會
世界資源研究所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碳信息披露項目
維泰國際機構
未來500強(中國)
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樂施會
亞洲基金會
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ASrIA)
亞洲專訊資料研究中心(AMRC)
雲南省互滿愛人與人組織合作項目辦公室
中法可持續發展中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CDPF)
中國村絡工程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RSCA)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CSPGP)
中國國際礦業企業工作組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CANGO)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中國歐盟商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企研)
中國企業公民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全球契約辦公室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CYDF)
中國生產力學會生產力布局與地區經濟發展專業委員會(CPDC)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投資性公司工作委員會(ECFIC)
中國消費者協會(CCA)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COSHA)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華全國總工會(ACFTU)

『叄』 「同一天出生的你」公益募捐活動遭質疑,你如何看待中國的公益組織

在「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頁面中,用戶輸入生日日期後會看到一個和自己相同出生年月的貧困學生,並可以選擇為其捐贈一元錢。該活動在朋友圈中引發熱傳,不少網友曬出自己參加的活動照片。

但這項活動也引發網友質疑,同一個受助的貧困學生,卻出現了不同的生日日期,而且名字也有所改變。甚至,還有一個兒童的生日日期為並不存在的「2009年2月29日」。

日前,「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活動已關閉捐款通道。

相關的調查以及是來自於社會輿論的質疑,還在繼續。

這個慈善活動由分貝籌組織,而分貝籌又屬於零分貝平台,在網路上能夠搜索到,但是信息量很少。

以「零分貝公益組織」為關鍵詞,搜索到的大部分詞條,反而是:

(零分貝為人所質疑的同一照片兩種信息)


如今的零分貝已經陷入了泥淖,在公益組織的公信力慢慢地有回暖趨勢的當下,零分貝這次可謂是再一次傷害了民眾的感情。

從被人曝出同一張照片配了兩個身份信息,到南都基金發布聲明表示未曾與零分貝有過合作,石錘零分貝自稱與南都基金合作的說法:

南都公益基金會從未與零分貝有過任何合作,也並未授權該機構使用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該機構擅自使用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對我會聲譽造成了損害。我會譴責這樣的侵權行為,並已經與零分貝發起人王立先生本人嚴正交涉。目前零分貝已在其官網「合作機構」一欄撤下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以避免對我會及公眾繼續造成誤解。

不論零分貝的這次公益活動最終如何處置善款,都難以挽回民眾對慈善組織、公益組織信任感的降低。

我們的公益組織,為什麼總是出事?這樣下去,我們以後還敢捐款嗎?


中國慈善事業遭遇信任危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應該是「郭美美事件」,「郭美美事件」之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80%左右的網民表示今後不會再捐款給紅十字會。

13年宋慶齡基金會所建造的巨型宋慶齡雕像耗資上億也引起爭議,而且最終雕像建了一半被拆除。

隨著「郭美美紅十字會事件」、「天價餐費」、中華慈善總會「尚德門」事件、宋基會事件等,2011年成為了公益慈善的問責年,涉及眾多巨頭公益慈善組織,產生巨大影響。而2011年整年的社會捐贈總額下降了18.1%,涉事的中國紅十字會的捐贈收入直接從30.12億元跳水到5.58億元。

雖然有波折,但不代表中國慈善事業因噎廢食,哪怕慈善機構公益組織在公信力上常有缺失的情況。

特別是2016年9月1日《慈善法》頒布之後,中國的慈善事業迎來了一次新的生機。

『肆』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全球最大的學生會!NGO!它是干什麼的

全球著名非政府組織列表—NGO列表 NPP新公益夥伴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SEE) 保護國際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GVB)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MWPCCB)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BECon)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市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 北京震旦紀公益信息技術中心 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 道德茶葉合作聯盟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 福特基金會 富平學校 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 公平勞工協會(FLA) 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計劃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中國大陸區分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國際商業領袖論壇(IBLF) 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 救助兒童會 勞工教育及服務網路 綠色和平 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美國家庭健康國際(FHI) 美國商會(中國) 南都公益基金會 寧夏扶貧與環境改造中心 歐洲企業社會責任協會(CSR Europe) 帕斯組織 沛豐中國 氣候組織 牽手上海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 全球環境研究所 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GBC) 仁人家園國際組織 日本商會 瑞麗市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商務社會責任協會(BSR) 上海美國商會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ICO) 世界宣明會 世界資源研究所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碳信息披露項目 維泰國際機構 未來500強(中國) 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樂施會 亞洲基金會 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ASrIA) 亞洲專訊資料研究中心(AMRC) 雲南省互滿愛人與人組織合作項目辦公室 中法可持續發展中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CDPF) 中國村絡工程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RSCA)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CSPGP) 中國國際礦業企業工作組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CANGO)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中國歐盟商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企研) 中國企業公民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全球契約辦公室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CYDF) 中國生產力學會生產力布局與地區經濟發展專業委員會(CPDC)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投資性公司工作委員會(ECFIC) 中國消費者協會(CCA)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COSHA)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華全國總工會(ACFTU)

『伍』 那位知道北京朝陽新公民學校再那 多謝了

一、新公民學校是南都公益基金會發起的,以公益捐助方式舉辦的,為進城農民工子女服務的,民辦、非營利性學校。
二、新公民學校的基本理念
使命:辦公益學校,讓農民工子女人人有學上,上好學。
培養目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公民。
核心價值: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
戰略定位:創建非營利、平民性、民辦公助、高質量的教育品牌。
三、新公民學校的運行機制
南都公益基金會對每所學校的資助額度為150-200萬元,用於學校的基建、基本設備購置和最初1-3年的運行費用補貼。
學校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的運行費用由校董會負責向社會和政府籌集。
對於新公民學校而言,南都公益基金會的資助是一筆公益種子基金,其可持續發展要依靠學校自身努力和政府、社會支持。
四、新公民學校項目實行招標申請制。
任何有志於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可以通過南都公益基金會網站(www.naradafoundation.org)提交項目申請文件,參加競標。(詳見《新公民學校項目管理規則(試行)》)
五、新公民學校項目審查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1、當地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需求有多大,是否能保證學校擁有足夠的生源;
2、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如何,包括辦學許可證的頒發、經費的補貼及其他扶持政策;
3、學校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如何保證穩定的辦學經費來源、較高的教學水平。
六、新公民學校的發展計劃
2007年7月,新公民學校項目開始招標,目前已在北京建成2所,計劃5-10年在全國捐建100所。
七、新公民學校的實施機構
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注冊名稱:北京市朝陽區蒲公英培訓中心),負責新公民學校的招標、籌建、管理、培訓、宣傳及社會資源的動員和協調。

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
電話:8498 8686(傳真),8498 3998
地址:100101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匯園公寓J座1408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

『陸』 徐永光的個人履歷

1986年任團中央組織部部長;1989年3月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並創建希望工程;2005年任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中華慈善大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2007年5月任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2011年任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潛心中國NGO事業20年,在非營利組織管理和研究領域有重要建樹,主編《中國第三部門研究叢書》,著有《叩問天人之際—徐永光說希望工程》。南都公益基金會以「支持民間公益」為宗旨,關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問題,其實施的旨在改善農民工子女成長環境的新公民計劃,被譽為徐永光的第二個希望工程。

『柒』 創立私募基金和公益基金的意義是什麼

美國基金會中心給「基金會」定義是:「非政府的、非營利的自由資金,並自設董事會管理工作規劃的組織,其創辦的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會、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動以服務於公共福利,主要途徑是通過對其他非營利機構的贊助。」
資料顯示,美國基金會中,獨立的私人基金會約佔85%,公司基金會約佔5%,兩項在數量和總資產上佔90%以上,它們均屬於我國意義上的「非公募基金會」一類;而面向公眾籌款的社區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的總數和資產加起來還不及10%,私人基金會占據著絕對領導地位。
美國基金會的影響決不止於美國,而是遍及全世界。

美國的私募基金會不僅在國內大唱主角,並且將影響擴大到全世界。圖為2005年2月柯林頓基金會與中國衛生部簽訂捐贈協議。

2007年7月10日,從太平洋彼岸美國傳來喜訊,美國的黃汝斌基金會今年決定再捐資256萬元支持廣東省鶴山市龍口鎮基礎教育工作。
據悉,黃汝斌基金會是遵照祖籍龍口鎮那白村的美籍僑胞黃汝斌先生生前遺囑成立的。黃汝斌先生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後來回廣州市中山中學讀中學。1949年到美國謀生創業,經幾十年拼搏,事業有成。黃先生立下遺囑:一旦乘鶴仙去,便變賣旗下所有物業成立黃汝斌基金會,專門捐助祖國教育等公益事業。
事實上,早在改革開放以來,美國基金會已經悄然進入我國的各方面生活,特別是教育學術界,就某個項目向基金會申請資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除了華僑成立的私人基金會外,還有大型公司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都已同中國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項目合作。
日前,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已批准蓋茨基金會和柯林頓基金會在華設立代表處。
基金會的特殊獨立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美國所所長資中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美國,基金會不僅獨立於政府,還獨立於捐贈者。這種獨立有三個含義:
第一,基金會對於捐贈人在經濟上是完全獨立的,基金會的資產不會因為出資人的經濟狀況有所改變,不過以出資人企業的股票為主要本金的基金會會受該公司股票價值升降的影響。
第二,一旦捐贈人把錢捐贈給私人獨立基金會後,就再沒有對這筆錢的支配權,即使他是基金會的董事,可以在董事會上有發言權。第一代捐贈者在實際上發言權較大,有時還自任會長,但是原則上他不是決策者。
第三,受到該基金會資助的團體和個人沒有「感恩」的觀念。比如說,如果某人的研究得到福特基金會的資助,有了研究成果,他不會因此感激福特家族,更不會在購買汽車時優先考慮福特公司的車。他如果對自己的機遇心存感激的話,以後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回報社會。
對此,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永光提出,美國的私人基金會的資助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直接資助項目;另一種是公益創投,以培育民間組織為目的;第三種是建立思想庫,用於投資研究倡導。
事實上,美國的私募基金會可謂是全世界所有私募基金會的先驅,從私募基金會創立至今百餘年,美國的私募基金會在不斷開拓新領域、自我完善的同時,更是將創新奉為基金會發展的不二法則。
在2006年,當股神沃倫

『捌』 康曉光的人物生平

1993~2005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05年轉入中國人民大學,現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並於2007年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
2000年至2002年間,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研究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進行訪問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與社會關系」、「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和「政治文化」。在「國家與社會關系」方面,主要研究社會結構變遷、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模式、非政府組織發展。在「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方面,主要研究90年代中期以後的政治結構、政治穩定機制、政治發展模式。在「政治文化」方面,主要研究儒家文化與政治發展的關系。
康曉光教授目前已出版專著十餘部,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個人專著為:《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世界科技出版社·新加坡);《NGOs扶貧行為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浙江人民出版社)等。
主要論文發表在《戰略與管理》、《二十一世紀》、《社會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上,包括「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系研究」;「未來3~5年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分析」;「90年代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研究」;「文化民族主義論綱」;「中國特殊論」;「論合作主義國家」;「仁政」等。
受到福特基金會、亞洲基金會、香港樂施會、UNDP、亞洲開發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等多家機構資助。為中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政策咨詢,擁有強大的政策影響力。
除學術研究之外,他還積極為非營利組織實踐領域的工作提供指導和咨詢。目前擔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扶貧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等多家公益機構的理事,還擔任「中國消除貧困獎」評選委員會主席。
199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及證書。

『玖』 李連傑稱壹基金或中斷,壹基金現在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嚴重危機原因何在

李連傑最初設想是在紅十字會下設立基金會,但是中國的慈善法不是很完善,根據中國的法律,只能在紅十字會下設立一個專項」。
壹基金人員不直接接觸到募集資金。也就是,按規定,壹基金只能負責籌錢,並不負責管錢。以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捐款過程為例,壹基金管委會對捐款的用途有決策權,但仍要通過紅十字會的渠道使用資金。
由於沒有獨立法人身份,紅十字會下設的合作專項基金計劃不能有自己的機構和員工。
壹基金的尷尬身份是中國的制度造成的,壹基金就像一個沒有身份證的孩子,希望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更加專業化、透明化發展的人已經開始質疑壹基金的身份、法律結構。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即指出,沒有公募資格的非公募基金會,卻在行使公募之實。壹基金是利用紅十字會的公募權力尋租,這說明中國慈善基金會的混亂。

『拾』 非政府組織有哪些

非政府組織有:

1.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地球之友於1983年成立為慈善團體,是本地主要的環保團體之一。旨在透過推動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政策、營商方式和生活形態,以保護香港及鄰近地區的環境為目標。

香港地球之友的董事局成員,職工和會員均以提高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其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關注和善用各類資源為己任。香港地球之友現有超過一萬兩千名個人會員及五十一個企業會員。

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簡稱中國殘聯,是經國務院批准和國家法律確認的將殘疾人自身代表組織,由中國各類殘疾人代表和殘疾人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殘疾人事業團體。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是在中國盲人聾人協會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於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據2018年5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官網顯示,中國殘聯機關內設11個部廳室,下設16個直屬單位、12個所屬社團,5個專門協會。

3.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指導下的。

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全國性的專業、行業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全國青聯團體會員,聯合國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CCIVS)聯席會員組織。

4.中國消費者協會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截至2016年,全國縣以上消費者協會已達3000多個,其中省,自治區,直轄市31個。在農村鄉鎮,城市街道設立的消協分會,在村委會,居委會,行業管理部門,高等院校,廠礦企業中設立的監督站,聯絡站等各類基層網路組織達15.6萬個,義務監督員,維權志願者10萬余名。

5.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成員。

中國紅十字會1904年成立。建會以後從事救助難民、救護傷兵和賑濟災民活動,為減輕遭受戰亂和自然災害侵襲的民眾的痛苦工作,並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根據2018年6月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紅十字會設有7個專門委員會、35個分會。

閱讀全文

與南都公益基金會戰略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