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時代基金會啟動鄉村文藝復興項目

時代基金會啟動鄉村文藝復興項目

發布時間:2021-08-05 22:38:33

① 尚潔的科研項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世紀晚期近代早期威尼斯貴族政治研究」(項目編號:12YJC770046)。
主持浙江大學人文學部青年教師自主科研項目「16世紀威尼斯貴族政治研究」。
參與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西方主要國家歷史本科教學研究」。
2013年7月,受邀參加哈佛大學文藝復興研究中心研討班,赴佛羅倫薩學習研討。
2013年8-9月,獲喬治·奇尼基金會資助,赴威尼斯布蘭卡義大利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從事自主科研項目「文藝復興威尼斯兄弟會的藝術資助與貴族政治」的研究。

② 大國崛起第12集的解說詞誰有

【 序 】

1945年1月,蘇聯紅軍從德國法西斯的統治下解放了波蘭首都華沙。人們陸陸續續開始回家。老城廣場,已是一片碎石。陸續回家的人們來到這里,喂養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鴿子

戰爭就要結束,人們相信和平已經來臨。

半個月後,蘇聯的斯大林、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商議戰後事宜。一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

然而,這幅政治版圖不久便被畫上了新的標記。一年後,丘吉爾說了這樣一句名言:「一道鐵幕已在整個歐洲大陸降下。」和平鴿無法穿越這道鐵幕,世界被劃分為東方和西方。

六十年過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俄羅斯舉行了盛大的慶典。與六十年前三個大國在雅爾塔秘密安排世界秩序不同,這一次,莫斯科請來了六十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但真正唱主角的,卻是乘坐六十年前蘇聯軍用卡車前來的2600名二戰老兵。

俄羅斯總統 弗拉基米爾·普京:

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有數千萬公民失去了生命。

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各國首腦和歷經滄桑的老兵,一同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一刻,歷史離我們不再遙遠,也不再是記憶的負擔。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准備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

大 國 之 謎

1492年10月1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船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正是他們,用激情劃破了海面幽藍的平靜,滿載著貿易貨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財富的雄心鼓盪下,啟動了大國的旅程。

從此,大國、強國的興衰,將不再是封閉舞台上自我演繹的故事。相互的注視、融合和沖突,影響著所有劇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國出現了。那些擁有強大凝聚力的國家,最先把機會搶到手裡。

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錢乘旦: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國家,這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它是非常分散的。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國家形成之後,就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力量,在這樣一個統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國家就可以發展,而且很快就會變得強大。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就像你把你的雙手放在一起,就會變得更強大,這就是力量,而別的國家沒有。因為他們失去了一些手指。

當海洋註定要成為孕育大國的搖籃時,歷史首先記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

是恩里克王子以國家名義來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成為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戰略。

當懷揣著航海計劃的哥倫布同西班牙王室討價還價時,伊莎貝爾女王在談判中接受了這個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但是,她由此贏回了更加輝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近代世界歷史的大幕,就這樣從海洋上拉開了。但是,民族國家和海洋優勢,是大國崛起的決定性因素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為什麼恰恰是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成為了世界性的大國呢?人們能揭開沉澱已久的大國之謎嗎?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一定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造成了大國的崛起。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 阿列克謝·沃斯克列先斯基:

必須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很明顯,經濟脆弱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大國。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國家強大必須經濟發達,政治穩定,特別是民眾與領導者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皮埃爾·羅桑瓦隆:

一個強國僅僅物質力量強大還不夠,它還應該具有吸引力。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軍事實力,一定的內部凝聚力。

英國諾丁漢大學 教授 鄭永年:

所有的以前的國家,崛起中的大國,都是因為它內部的國家制度的健全。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直到今天,大國之謎依然是一個難解的題目,各國的學者提供的答案也是眾說紛紜。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訪的國內外專家在談論這個話題時,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在大國崛起中的作用。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

在法蘭西思想與精神的聖地先賢祠,正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他們。」這里安葬了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餘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多少年來,法蘭西共和國一直以其卓爾不群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於此。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一個國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創新吧,對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國家能崛起嗎?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縛住了,能創新嗎?創新不了。所以文化的作用在這里出現了。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我們可以說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說國民教育水平很好,這非常重要。

法蘭西科學院人文及政治學院 院士 瑪麗安娜·巴斯蒂:

一種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取決於產生這種文化的強盛經濟。

大國之謎,當然還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時,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繼荷蘭之後,英國通過推行自由貿易,建立起全球市場,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當這種模式的弊端,引發社會危機的時候,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幹預的手段。從此,「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相作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學者們還認為,英美兩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度保障。

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錢乘旦:

英國最早地確立了現代的國家制度。比如說我們現在熟悉的內閣制、君主立憲制、兩黨制、政府對議會負責等等這樣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國都是最早地確立。這樣的政治制度能夠使得這個國家長治久安,長久地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所以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院長 王緝思:

歐洲移民到了美國以後,等於是在一個新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憲法》,在《憲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體系,通過這個權力制衡,相對來說呢,就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大國之謎之所以難解,還在於各國的發展模式,從來都無法簡單地復制和模仿,而必須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對於後發國家來說,他們成為大國的謎底又在哪裡呢?

1697年,一批俄國青年來到了荷蘭贊丹鎮的一家造船廠做學徒,學徒中最出色的是一個身高兩米,自稱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師傅和工友們都推薦他為「優秀工匠」。這個人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彼得大帝的這番舉動,拉開了俄羅斯強國的序幕。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聖彼得堡,他要縮短的不僅是與歐洲的空間距離,還有國家實力的差距。

打開視野,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學習的目的是趕超。在歷史上,像俄羅斯一樣實施趕超戰略的後發國家,還有德國和日本。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

中國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華:

由國家來推動經濟建設,像德國、日本、蘇聯,還有其它一些20世紀的國家那樣,可以說是後起的工業化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因為這些國家大都是剛剛經歷了國家重建,相對於社會力量,國家的力量比較強大。

國際歷史學會 會長 於爾根·科卡:

德國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從上而下由國家發起和實現的。美國和英國卻主要是由社會來推動的,動力來自於社會。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現代化的過程,它是一個入流的過程。所以後發國家要起來,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後。那麼這個入流的過程當中,它必須要國家來主導。

成為大國的原因,或許是一個無法窮盡的話題。大國之謎,無疑是一個多解的答案。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但歷史的胸懷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慷慨,它總是讓那些在第一時間適合它的規則,並擁有那個時期的核心競爭力的國家,來充當世界的主角。

今天,當我們環視世界,不難發現:二戰結束六十年了,戰前的大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強國。

因為,在絕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完成現代化的時候,這些國家已率先走過這段歷程。

日本早稻田大學 名譽教授 依田熹家:

日本實現了現代化,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現代化不是西歐獨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俄羅斯政府國民經濟科學院 院長 弗拉迪米爾·馬烏:

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須要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必須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現代化的過程。

中國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華:

一個國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也就是實現現代化,近五百年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大國。

大 國 之 惑

大國崛起以後,將會演繹出什麼樣的故事呢?

1494年,在沒有人准確地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的時候,當時的兩個海上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就用一紙契約,像切西瓜一樣把地球一分兩半。從那以後,與大國崛起相伴隨的,總是殖民地的擴張、劃分和掠奪。

這個世界有時像黑白照片那樣對比鮮明:大自然慷慨地賜予了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豐富的資源,但那裡的人們卻過著貧困的生活。早期大國對殖民地的剝奪是驚人的。雖然,大國也給殖民地帶去了一些現代文明,但當地人卻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他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經濟資源,也失去了國家的政治尊嚴,那就是民族的獨立和平等。

大國稱霸的故事雖然豐富多彩,卻從來都缺少美好和順利的故事線索。因為它造成的麻煩總比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它固然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同時也面臨著如何保持和擴大利益的煩惱。

英國諾丁漢大學 教授 鄭永年:

怎麼維持一個大國的過程,這是相當艱苦的,那麼怎麼維持這個大國,每個時代都不太一樣。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第一強國對其他國家說:這不僅是我們的利益,也是你們的利益。不搖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維持現狀就好。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所有的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他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

於是,戰爭,大國之間的戰爭,似乎成為歷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新興大國直接打敗霸權國的先例。德國的興衰,就是歷史留給所有大國的一個深刻思考。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歐洲列強在幾個世紀中以各種方式阻止德意志統一,令這片歐洲中部的土地飽受分裂的屈辱。1871年,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的德國終於統一。當這個新興的大國遵循歐洲大國均勢原則的時候,它在和平的環境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但是,當它試圖為自己爭取陽光下的地盤而發動戰車後,則一敗塗地。

歷史的教訓是:一意逞雄的國家,等於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後的結果並不美好。歷史的教訓還在於: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願望相反。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西班牙試過,但是失敗了;法國試過,拿破崙試圖創立世界帝國,也失敗了。德國試過,特別是希特勒試過了,卻輸給了美國。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教授 奧古斯特·溫克勒:

或許這也是一個結論。也就是說,今天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應該再試圖建立殖民統治。

學者們喜歡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德國: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麼考問世界,要麼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1970年的一天,德國人開始考問世界了。

這是人們已經熟悉的鏡頭。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向二戰中被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謝罪。世界輿論評價說,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的雙腿,站起來的是整個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在這一跪一站之間,人們走到了真理的門檻前,開始做出新的選擇。

歷史一再證明:沒有永遠的霸權國家。大國的興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法則。歷史也同樣告訴我們:從大國崛起到持續強大,然後轉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著性子觀看的歷史長劇。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回憶錄里這樣描述自己參加雅爾塔會議時的心情:「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認清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我想,只要做這樣的改變,我們就在做出正確的調整來適應舊帝國的消失。你可以完全不對舊帝國加以贊揚。

20世紀見證了英帝國全球霸權的衰落,日不落帝國的昔日風光已經不再。但是,英國作為大國的歷史並沒有落幕,今天,人們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絕非是可有可無的演出。

五百年爭霸的歷史一去不返了,無論是曾經的帝國,還是今天渴望強大的新興力量,都必須更加理智地在21世紀尋找新的大國之路。

大 國 之 路

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來到美國拓展市場。美國一家大公司決定向他訂購10萬台小型收音機,條件是必須換上美國公司的商標出售。10萬台的訂單對於剛剛起步的商人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但盛田昭夫卻堅持使用自己的商標,放棄了這宗生意。因為他看重的不是一筆買賣,而是公司的品牌。盛田昭夫所堅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沒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盛田昭夫的堅持,索尼的命運會怎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在戰後崛起為一個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這樣的跨國公司。

如果說,六十年前的大國多以軍事力量作為崛起的杠桿,那麼,今天則是以綜合國力作為崛起的標志。

如果說,六十年前的霸權國家想要的是帝國,那麼,今天的大國所要的則是市場。

而佔領市場的秘訣就是擁有這個時代最核心的競爭力,那就是科技創新的能力。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從長遠來看,一個只能夠提供廉價產品的國家不能成為強國。只有這個國家內部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能夠自主研發新產品,也就是說,它具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只有這樣,它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約瑟夫·奈: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人認為美國要衰落了。他們看到美國鋼鐵工業和重工業的衰落,說美國要完蛋了。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美國在新興的信息技術企業中的激烈競爭。所以美國實質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處於領導地位的。

1945年9月6日,在二戰剛剛結束、日本正式投降後的第四天,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出了「21點戰後復興計劃」,明確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當今世界上維持領袖地位,除非它充分開發了它的科學技術資源。」

五個月後,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這台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的計算機,實際功能還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卻象徵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美國率先佔領了信息時代的制高點。這是美國在20世紀後期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重要原因。今天,它在科研和開發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國的總和。

使美國保持創新活力的,還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學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凡不曾培養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國家不能稱其為泱泱大國」,美國所擁有的全世界最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使它獲得了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而當今的世界,經過二戰後六十年的發展,以信息化為特徵的新時代正在全面到來。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簡而言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比一百年前更相互牽連、相互依賴的世界。

馬來西亞前總理 穆罕默德·馬哈蒂爾: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 所長 萊斯特·布朗:

在一個緊密相連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中,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差別不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約瑟夫·奈:

這包括全球氣候變化,傳染病的傳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國恐怖主義。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我們應當了解,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考慮到其他人的存在。

這樣的舞台,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

發生在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至今提起來還心有餘悸的例證。

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損害了一些發展中國家,使有的國家在一夜之間經濟倒退十年,同時也波及了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最後,連被人們視為罪魁禍首的美國索羅斯基金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很快由贏家變成了輸家,一度損失了20多億美元。

在20世紀就要結束的時候,世界舞台的規則就是這樣的奇妙。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還閃耀著另外一個智慧的選擇——這就是區域一體化的合作。這種選擇,既有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有政治、安全和戰略因素的考量。

馬來西亞前總理 穆罕默德·馬哈蒂爾:

我們發現很多國家聚在一起,建立地區組織,一旦一個地區組織建立,別的地區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必須建立自己的地區組織。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 阿列克謝·沃斯克列先斯基:

地區化與全球化一樣,應該是一個積極的進程,因為它給相對較弱的國家提供了在地區組織范圍內彌補全球化帶來的不足。

戰後歐洲的合作與發展,是一個讓人心動的選項。合作是從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中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開始的。這是兩個宿怨深厚的鄰居,在二戰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們一共打了200多場戰爭,平均5年就開戰一次。

為防止德國進攻,法國從1930年開始修建馬奇諾防線,邊境上的這座炮樓距離德國只有10公里。歷史給這兩個持續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它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教授 奧古斯特·溫克勒:

1945年之後,德法兩國都毫無疑問地認識到:兩國之間的對抗,不僅僅削弱了自己,而且還削弱了歐洲。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兩國就逐步開始和解了,70到80年代兩國關系逐步改善。

二戰後,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戴高樂,成功化解了兩個國家幾百年來的仇恨,共同開啟了歐洲歷史嶄新的一頁。

由法國和德國作為發動機帶動起來的「歐盟」組織,由於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組建了共同的議會乃至軍事力量,一個超強的地區聯合體便橫空出世了。

人們意識到,「歐盟式」的和平發展,為新興力量的大國之路提供了生動的歷史注腳。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歐盟現在試圖通過走與以往傳統的強國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名活躍分子,即把多個國家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說,世界政治將會認識到這種互相依賴的模式。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也許通過學習過去一個世紀里得出的經驗,歐洲正在共識、默許和接受的基礎上,率先創立一個超越國家的機構。我認為從長遠的方向來看,有可能世界也會這樣組織起來。

大 國 之 思

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千年。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系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做出理性的判斷:無論是崛起為大國還是維持大國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種依靠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依靠集團對抗來爭奪霸權的老路。如果沿用傳統大國的思維方式來構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實際的征服幻想來魯莽從事,都將是一種時代的錯位。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基本主題。沿著這條新路,人們開始表達新的願望,尋求新的答案:當今世界,究竟什麼樣的國家,才稱得上是大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國?

法國戴高樂基金會 主席 伊夫·蓋納:

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俄羅斯政府國民經濟科學院 院長 弗拉迪米爾·馬烏:

強國還應該是那些能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的國家。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我們只可以解釋部分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做到。最終可能是文化。

正如一位歷史學家形容的,人類歷史的前進方式,開始的時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後是站起來走。到近代的五百年,就好像是在跑。而這最後的一百年,無疑是在飛。

在這樣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里,大國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我們共存的這個世界,大國擔負著怎樣的責任?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大國,到底是什麼樣?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 所長 萊斯特·布朗:

那意味著承擔領導責任,在氣候不穩定時要穩定氣候。那意味著,處理貧困問題。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要樂於和其它國家分享其決策,通過說服而不是強迫來執行。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一個具有偉大文化傳統和智慧的文明大國的崛起,對我們全球是有好處的。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我認為一個大國必須具備兩方面,就是物質的和精神的。

美國哈佛大學 教授 約瑟夫·奈:

一個理想的世界大國應該在更廣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應該將其有吸引力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相結合。

或許,關於理想的大國,永遠不會有一個固定和統一的答案。

可以說這些是人們的願望,卻反映了當今世界的實際。

也可以說這是人們的思考,卻已越來越接近真理。正是這些思考,成為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具有關鍵意義的成就。這些成就發出的光芒,無疑將照亮新老大國未來的行程!

五百年前,因為海洋,人類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後,因為天空,人類進一步拓展了這個舞台的空間。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同步知曉天下事的時候,世界變小了。

世界也變大了。1961年,一個叫加加林的蘇聯人離開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飄盪行走。一個月以後,美國的阿連·小謝潑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飛行時不斷說的一句話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從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樣的遙遠清澄,偶爾飄過的雲彩,會遮住人們的視線。雲彩的上面,將會是什麼呢?是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溫床,還是未來大國競爭的疆場?

或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放棄陳舊的思維模式和全球對峙時代的種種偏見;或許,在未來的五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世界的發展仍將經受各種考驗。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③ 【真心求助,重見光明】

經歷是財富

如果你沒有大風大浪中暈船的經歷,讓你寫「暈船」,你大概只會寫「哎呀,好暈啊!」如果你有過大風大浪中暈船的經歷,讓你寫「暈船」,你就會寫出「好傢伙,暈得我差點兒把腸子吐出來!」

如果你沒有漆黑的夜裡走路的經歷,讓你寫「走黑路」,你大概只會寫「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啊!」如果你有過漆黑的夜裡走路的經歷,讓你寫「走黑路」,你就會寫出「我就好像掉進了墨汁里!」

原來,「經歷過」和「沒經歷過」是很不一樣的。


清楚地記得,小時的我是那麼淘氣,那麼貪玩。夏天即使是大雨滂沱也要在雨中光著腳丫,在大地這架大琴盤上,與雨滴一起擊奏歡樂的節拍。冬天,縱然天寒地凍,千里冰封,我也在雪地里與夥伴們擲雪球、堆雪人,鼻尖凍得通紅,嘴裡哈著熱氣,臉上溢滿快樂。那時的生活雖然有些艱活,所以我覺得我更應該快樂。與他們相比,我不用承擔生活的艱辛,卻可以享受生活的快樂,他們的微笑時時感染著我,讓我體會著生活的美好與甜蜜。

於是,微笑著,真誠地,在風雨中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

——這,是我的第一筆財富。



時間老人慢慢地老去,但他沒有忘記把我的身體拉長,沒有忘記將健康與智慧裝入我的頭腦。

我不再迷戀於夏天的風雨和冬天的冰雪,開始探尋書本里的奧秘,探雪人生的真諦,擷取奮斗的樂趣,體驗成長的滋味。可是生活的風雨真有點讓我站不住腳,傷心的時候,我真想趴下,永遠不再站起。但我又怕時間老人那嚴慈的目光。於是,我就像一棵生長在狂風暴雨中的小樹,雖左右搖擺但絕不倒下,一旦雨過天晴,我依然追求燦爛的陽光。

於是,我又得到了第二筆財富——樂觀、堅強、奮斗不息。



我的時間終究會走到盡頭,我所能帶走的也只有一堆碳、氫、氧、氮的化合物。這也是我的第N+1筆財富。

在第二次與第N+1次之間,我不知道將有什麼,但我知道坎坷與痛苦將是大部分。上帝是公正的,他分給每一個人的財富也是公平的。一位哲人這樣說道:「上帝造物用了7天,他分給人的各種財富也將是7的倍數,其中有7的1次方次次歡樂,7的7次方次痛苦,7的0次方次死亡……」面對上帝的賜與,我不會拋棄痛苦,逃避坎坷,因為那也是我的財富。有了這些坎坷與痛苦,我的人生才會真正豐富而充實!

經歷,就是財富。

碰到喜,你就痛痛快快地喜一次,體驗一下「喜」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碰到怒,你就痛痛快快地怒一次,體驗一下「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碰到哀,你就痛痛快快地哀一次,體驗一下「哀」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碰到樂,你就痛痛快快地樂一次,體驗一下「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喜怒哀樂都體驗到了,你就有了豐富的情感;有了豐富的情感,還發愁寫不出好文章來嗎?

去經歷吧,經歷的越多,你的財富就越多!

挫折也是人生的財富
幾乎每一個人都期望一帆風順。許多人都說:前進的路上,即使沒有鶯歌燕舞,沒有盛開的鮮花,那最好也沒有風雨、沒有挫折。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在這里不想展開這個話題。我想談談自己對挫折的看法。
我越來越深地感悟到: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沒有挫折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黯然失色的。
說「挫折是人生的財富」,最主要的一點是挫折會讓我們變得聰明,變得堅強,變得成熟,變得完美。當然,這首先需要我們經得住挫折。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偏偏被狗咬過的人,又被狗咬了!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來,認為關鍵在於人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同樣避免被狗咬,有人採取看見狗就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辦法,結果適得其反,助長了狗的囂張氣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難免;有人看見狗來了,只是彎了彎腰,裝出從地上拾塊磚頭的樣子,狗馬上夾著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從來沒有被狗咬過的人,照樣可以用後一種辦法對付狗。因為聰明人不但能夠從自己的挫折中明白一些道理,還善於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從這點來看,挫折不更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嗎?
誠然,我們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但我總感到人生道路的過分平坦,整個人生也就變得索然無味。於是,我又想到,我們現在許多做父母、做老師、做長輩或領導的,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闖盪闖盪,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一番事業呢?
還有高考落榜的學子,是不是也能從挫折中得到點什麼,振作起來,開始新一輪的搏擊呢?你比別人多了一番挫折,經受了一番磨難,那麼,一旦成功,你也必然比別人更多一份喜悅。經受了挫折,經受了磨難,你會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更加有出息!
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與其老是被動,不如學點主動進攻。只要我們經得住挫折,那麼,挫折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的。墊在人類社會底下,托起現代文明的,不正是人類經歷過的種種挫折嗎?
挫折,確實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啊!
友情 財富
在我眼裡,友情就是財富了。真摯的友誼能使我變得更加的爽朗。
上了初中,我的第一位好朋友就是可可了。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注冊的那一天,我和可可一起去搬班上的書,有一箱學具上需要倆人搬的,正在這時,可可笑笑對我說:「嗯,我們一起搬這學具吧?」從那一刻起,我們就是好朋友了。有人說,這樣來得快的友情是會很快地結束的。可是,我和可可之間並沒有這樣,直到現在,我還在和可可一起笑、一起鬧,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樣。一次,我們在做操之前,站在操場上互相捏臉,班主任正好走過來,說:「哪有這樣啊?傻得要命。」聽完了老師的話,我們仍在原地,不過是在傻笑。現在想起來,確實是傻得要命,但是誰又能說這是件蠢事?那是我們面對友情最真摯的一幕啊!
再接下來的第二位好友就是靈了。她沒有一點壞脾氣,總是很文靜地站在教室後面。我呢,總是拉著她的手,對她訴說著我的心裡話。好的、壞的,她總是靜靜地聽,微微地笑,她總是那麼樂觀向上。在她面前我毫無拘束,她也是。所以呀,斯文的我、暴躁的我、開心的我、憂郁的我,她總是看得那麼透徹。反正有時候,我在她面前耍性子,她也總會讓我的。
當然,我的好朋友不只這兩個。
然而,我擁有的友情是可貴的。
財富,在每個人眼裡的含義是不同的:金錢、成功、親情……
對於我來說,友情就是我所擁有的財富。

我的財富
有人認為財富就是「萬能」的金錢,有人認為財富是美麗的精神家園.山間明月,石上清流是隱士的財富.宇宙奧秘,人間萬物是智者的財富,音樂是貝多芬、莫扎特的財富,色彩卻是達•芬奇、莫奈的財富。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
什麼?你問我的財富是什麼?我的財富就是——青春。
許多人都在尋找青春。他們手上捧著「青春萬歲」,口中說著「青春永駐」,可卻從未體驗過青春的真諦。我認為「青春」更主要的是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
許多正值青春的人,來到祖國的邊疆,保衛著祖國,他們把青春獻給了祖國。
有些人,象魯迅,冰心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責盡職,他們把青春獻給了事業。
孔繁森,焦裕祿時時刻刻為人民服務,他們把青春獻給了人民。
有許多白衣天使,在SARS期間,不顧個人安危,為病人服務,他們把青春獻給了社會。
你也許會說,「青春」每個人都擁有過,但這只是暫時的財富,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面漸漸消逝。可我認為,只要理解了「青春」的真諦,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青春就會永駐。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在公園里跳著迪斯克已年過半百的老人,你不覺得他們很青春嗎?年過七旬的老人說著笑著,難道你說他們不青春嗎?
「金錢」的財富,終究會花光的,而「青春」卻不會,它會永遠留在你身上,影響著你周圍的人,帶給自己和別人快樂,這就是我的財富——「青春」。
如果你理解了「青春」的真諦,你也將擁有這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快快行動起來吧!

寶貴的精神財富--航天精神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起

飛。它載著全國人民的寄託,向浩瀚的宇宙飛去。那一刻,讓人緊張,讓人激動。
楊利偉在太空中,認真地做著記錄。在飛船失重的情況下,訓練有素的他,憑

著勇敢和智慧,披荊斬棘,穩如泰山,還不時地和地面指揮中心聯絡著。
2003年10月16日6時13分,這個階段是整個飛行過程中最難受、最嚴峻的時候

。楊利偉不僅要承受超過自己體重近十倍的負荷,還要抵抗160分貝雜訊的沖擊。

但是,在千難萬險中的他,挺過來了!
2003年10月16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就在這一天,「神舟五號」載人飛

向 太空飛利14圈後安全的返回了!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飛天夢。楊利偉是中

華人民的驕傲,世界人民的自豪。他的英名將載入史冊!但是,要知道,在那成功

的背後,楊利偉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夜以繼日,刻苦鑽研,不辭辛苦的參加了無

數次飛行訓練,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從6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航

天第一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一飛沖天,閃耀著航天人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的光

芒。載人航天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全國一百多個行業,三千多家單位,

一萬余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了「神舟」各項目的研製、建設和試驗。在艱苦創業

的條件下,廣大航天人身居戈壁荒漠,胸懷凌雲壯志,放眼世界科技先進水平。艱

難困苦,玉汝於成,十年一劍,光耀神州。憑著昂揚奮發的精神,創造了中華民族

科技進步的奇跡。
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成就,是中國

科技發展的新的里程碑,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又一非凡壯舉,我們的航天人鑄就

了科學求實、開拓創新、艱苦創業、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載人航天精

神。這一精神,為中國航天領域攻堅克難、不斷進步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

更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千言萬語總為一句:發揚航天精神、勇攀科學高峰、振興中華民族

挫折也是人生的財富
幾乎每一個人都期望一帆風順。許多人都說:前進的路上,即使沒有鶯歌燕舞,沒有盛開的鮮花,那最好也沒有風雨、沒有挫折。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在這里不想展開這個話題。我想談談自己對挫折的看法。
我越來越深地感悟到: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沒有挫折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黯然失色的。
說「挫折是人生的財富」,最主要的一點是挫折會讓我們變得聰明,變得堅強,變得成熟,變得完美。當然,這首先需要我們經得住挫折。
俗話說:「吃一虧,長一智」。這可是絕對「老人言」,絕對有道理的哲言。比如小孩子不小心被狗咬了,很痛,哭了。對孩子來說,這是挫折。經過這次挫折,孩子知道狗是會咬人的,他必然對狗有了一份戒備。下一回,他就會想辦法避免被狗咬。這不就變得聰明一點了嗎?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偏偏被狗咬過的人,又被狗咬了!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來,認為關鍵在於人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同樣避免被狗咬,有人採取看見狗就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辦法,結果適得其反,助長了狗的囂張氣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難免;有人看見狗來了,只是彎了彎腰,裝出從地上拾塊磚頭的樣子,狗馬上夾著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從來沒有被狗咬過的人,照樣可以用後一種辦法對付狗。因為聰明人不但能夠從自己的挫折
中明白一些道理,還善於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從這點來看,挫折不更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嗎?
誠然,我們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但我總感到人生道路的過分平坦,整個人生也就變得索然無味。於是,我又想到,我們現在許多做父母、做老師、做長輩或領導的,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闖盪闖盪,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一番事業呢?
還有高考落榜的學子,是不是也能從挫折中得到點什麼,振作起來,開始新一輪的搏擊呢?你比別人多了一番挫折,經受了一番磨難,那麼,一旦成功,你也必然比別人更多一份喜悅。經受了挫折,經受了磨難,你會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更加有出息!
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與其老是被動,不如學點主動進攻。只要我們經得住挫折,那麼,挫折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的。墊在人類社會底下,托起現代文明的,不正是人類經歷過的種種挫折嗎?
挫折,確實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啊!

〔材料〕
人人都渴望擁有財富,但不同的人對財富的看法不同:有的人認為財富是金錢,有的人認為財富是智慧,有的人認為財富就等於權力……
請以「財富」為話題,按高考要求,寫一篇作文。

〔精彩構思〕
我是一個大富翁
從對財富的認識出發,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寫一篇記敘文。
我的財富是父母對我的關愛。我自幼體弱多病,父親便每天陪我去晨練,現在已經是第十人年頭了,我們從來都沒間斷過。媽媽不但是我的「營養大師」,而且是我的忠實聽眾和軍師。每當我遇到困難,媽媽總是積極給我想對策,幫我解決。我雖然還沒工作但我卻擁有無盡的財富。
貧窮帶來的財富
從貧窮也是一筆財富入手,編一則故事。
張高小的時候家很窮,因此他從小懂得努力、節儉。在鄉鄰資助他上學的過程中,他又體會到了愛心的重要性。當他大學畢業後開始創業時,他靠的是生活告訴他的真理。幾年後張高成為一名知名企業家,別人笑問他現在身價多少,他說:「我的財富有七個字:努力、節儉、有愛心,這是貧窮帶給我的財富。是金錢買不到的。」
所羅門的選擇
改編神話故事,通過所羅門王的選擇說明智慧才是真正的財富。
上帝讓所羅門從金錢、權力、智慧中選擇一樣,所羅門毫不遲疑地選擇了智慧。他憑著智慧生產、經商,使自己的財產富可敵國。同時他又樂善好施,深得民心。當老國王因病去世時,國內的百姓都推舉所羅門做希伯來人的國王。他憑著智慧使人民安居樂業,征戰四方,使得他在位的時期成了希伯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財富論壇
採用訪錄的形式,通過各行各業人士對財富的不同看法,表現出身分職業等對思想認識的影響。
政治家:人民安居樂業是我最大的財富。
受希望工程資助的大學生:財富是貧窮中的努力,是有愛心。
下崗工人:對生活的信念是我的財富。
財經專家:財富是金錢,更是致富的方法和經驗。

〔佳作引路〕
〔範文一〕
世紀財富
徐佳亮
兒時住樓房,最愛站在窗前「看風景」。可是因為人小,每次都只能搬張凳子爬上去看。每次爬凳子就想,長大了多好啊,不用搬凳子就能看見外面。
時至今日,這個願望早已不足以為人道,看到的什麼「風景」已依稀記不清,但我永遠也忘不了當初那一顛一顛樂此不疲地去搬凳子,永遠也忘不了腳跳上凳子時的開心和激動。
往往是這樣,經過比結果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電視劇《天下財富》中一個年輕人闖盪了十幾年一無所成,但憑著一句「重在過程」,他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氣去追求財富。他的行為著實讓我感動。
是啊,經歷過,追求過,便是幸福,便是人生的財富。
每個人都在追求著屬於自己的財富,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地理解財富,都能成功。時值新舊世紀之交,金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不是那麼絕對了。據一項在澳大利亞的調查顯示,人們心目中的財富排名依次是健康、高等教育、家庭、金錢。可見,位於中心地位的是「人」,注重是人去創造財富、追求財富。如果說最終的成功是誘人的,那麼創造、追求的過程則是彌足寶貴的財富。無論結果如何,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無論追求是如何艱辛甚至痛苦,它仍將成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正遭受苦難,那麼就請你感謝命運的賞賜,因為它將練就你永不倒下的身軀和意志。不要以為成功遙不可及,始終保持著積極追求的狀態,你就永遠與成功同行。
如果說成功、發財這些是可以拿來自我炫耀的,那麼奮斗、追求的經歷作為一種財富則不僅僅屬於個人,同時也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推動,對社會進步的一種奉獻。無論是名人不是普通個人的奮斗實踐,都會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地對社會歷史產生一定的作用。同時,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個人與集體努力的結果。人與社會就是這樣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人,作為社會的人,就必須要有奉獻精神。這種奉獻精神,也就體現在不斷追求奮斗的過程中。
奉獻不僅是一種美德,不是一種品質,一種境界。「長江計劃」中有多少熱血青年放棄國外的百萬收入回國來當一個「十萬元特聘教授」,為的就是回報。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國籍。為自己的國家服務,才能使他們真正抬起頭來,全身心地投入。這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也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財富。
華人巨富李嘉誠不斷投巨資於公益事業,他變為為社會、為人民服務才是他的財產應有的、也是最好的歸宿;投資奇才、個人資產名列世界前茅的巴菲特對子女們說:「想過超級富翁的生活?別指望你老爸!」他建立了巴菲特基金會,還動員朋友們把財產回贈社會。我們應該為這樣一群走在世界前列的社會精英感到驕傲,他們追求的不是金錢,而是能為社會盡一份力。他們的言行預示著21世紀的財富觀、價值觀將是全新的,更高級的。
其實何止他們,人世間這樣的故事簡直太多了。小男孩亮亮突遭車禍身亡後僅3小時,其父母就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眼角膜被取下,兩位失明患者重見光明,從此世界上又多了兩個健全的生命。這是一個多麼高尚的家庭啊!他們把奉獻的涵義闡釋得如此直接、透徹、感人肺腑。
誰能說這不是人間最寶貴的財富?
問世間財富為何物,從來就沒有過定論。或許財富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追求的過程和無私的奉獻。
〔範文二〕
腳印·財富
楊一帆
腳印是什麼?大家都應該清楚,如果說「腳印就是走路的人留下的或深或淺的痕跡」,相信沒有人反對;但是如果說腳印是一種財富,也許有人要持懷疑的態度了。
告訴你,腳印就是一種財富,千真萬確。

腳印是先行者留下的財富。
我們都不是每一個走路的人。我們的面前已布滿先行者的腳印。它們有的深,有的淺;有的輕快,有的深重。細細品味,閱讀這些腳印,我們走起路來可以輕鬆些,就可以少走些彎路,就可以快些到達理想的彼岸。
不是嗎?不是沿著孫中山這位革命先行者的腳印,中國革命的事業哪能風起雲涌巨浪滔天?不是沿著但丁、達·芬奇這些文藝先行者的腳印,歐洲怎麼能掀起文藝復興的浪潮沖破中世紀神學的桎梏?不是沿著法拉第這位科學的先行者的腳印,人類哪能走進電氣時代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
多留心觀察一下先行者們的腳印吧,那是不可多得的珍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車之鑒」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腳印是我們正在創造的財富。
我們每天在走路,每天都在「製造」不少腳印,又有多少人能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創造的這些財富呢?
人們往往就是如此,匆匆忙忙地往前趕,一下子不小心走進了死胡同,又匆匆忙忙地退出來,再不小心又走進一條死胡同!其實,只要我們留心看著自己的腳印,不就可以不再走進死胡同了嗎?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都是如此,靜下心來想想,我們有多少錯誤不是重復再犯的呢?「吃一塹長一智」的智者,正是一位有心的趕路人,他們有時會停下來,整理一下思緒,凝視一陣自己留下的腳印,再輕松地往前走去。
不少人嗟嘆自己的財富微薄,其實你的腳印就是一份豐厚的財富——如果你懂得利用,它或許不能保證不再犯錯誤,但它可以幫助你不再犯同一錯誤。

腳印是我們將要留給後人的財富。
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如是說。不難想像,腳印多的就是大路,腳印少的就成了小路。
人們總是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後人。其實最好的東西應該是腳印。當我們用畢生的精力,用腳印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時,我們當然可以自豪地對後人說,這路是我走出來的,你沿著它一直走下去准沒錯。但也有人用畢生的精力,卻總在一些羊腸小道上留下腳印,這些小道泥濘,甚至讓人一步三滑,卻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財富。因為你可以對後人說,我這一輩子沒干什麼,只是證明了我走的這幾條路都不行,你可千萬別往這幾條路上走。
不管你留下的腳印是在大道上不是在小路上,對後人來說都是財富。當然,留在大道上的腳印自然更為寶貴。因此,走好每一步,不僅為你自己,也為你的後代。
天空沒有鳥的翅膀,但我已飛過。這種是無形的腳印,無形的財富。
地上有我的腳印,我確實已走過。這種是有形的腳印,有形的資產。
腳印是一種財富,真的。
內涵:奮斗的歷史——腳印也是一種財富。

我 的 財 富

我欣喜,我慶幸,因為我有一筆屬於我的財富。財富者,或錢,或物,卻總不外於二者范圍:精神的和物質的。而我的財富,卻是書。

從小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孤孤單單,又內向,不欲與他人語。於是乎,長年累月,就變成了一個寡言少語的人。可歲月流逝,心中便有一種與人交流的想法,積壓心頭,欲一吐為快,卻又找不到對象。那年秋,偶然發現了落在房角的書櫃,就像久餓的孩子成天賴在那兒,便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對於幾年後的我,的確是「舊貌換新顏」,不僅從空虛無實的我變成了了解許多文學作品、吸收許多名著的我,而且性格也變得開朗爽快,愛談笑風生。這全部都得歸功於書的啟示。在那裡,我第一次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人活著,是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在於證明自身的價值,這是我心靈的一次震撼,使我懂得了處世的積極意義。在那裡,我第一次看到美麗的天空和幽靜的山谷,體味著陶潛的空靈的詩句,再一次明白人生意義。在那裡,我擁有太多的朋友,認識的與不認識的,眼前的與海角的,活著的與過逝的,無論時空多麼的相差甚遠,都會聚在一起,暢談各種事物:人生、愛情,美好、險惡,過去還有將來……我的世界變得熱鬧起來,絢麗而多彩,那裡有伊甸園,有呼嘯山莊,有西班牙鬥牛場,更有維特、白瑞德和郝絲嘉與我相伴。我為他們的故事而傷心、憂郁、興奮、贊嘆,也為自己的幸運感到安慰。

書帶給我的不是別的,正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它使我變得充滿朝氣,充滿自信,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人生。是啊,天下誰人不識君,只要真心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會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嗎?

書之妙,存於心,書的高見,將伴隨我一生的闖盪。書,就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我愛書。

④ 高二歷史題求高手在線等急!!!

D002古籍整理學
ISBN7-5614-2631-3/K·246 劉琳 吳洪澤著 定價22元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3年7月
本書對古籍整理學的理論進行了精要的闡述,第一次提出了"古籍整理學"這一概念,明確地劃分了古文獻 學內部的學科體系,詳論了古籍整理的各種方式, 並專辟《古籍整理手段之現代化》一章。全書共8章,30萬字。既可供古文獻學研 究者參考,也可作為大學古文獻學專業的教材。

D003金景芳學案(全三冊)
ISBN7-80106-317-1/K·48 陳恩林 舒大剛 康學偉 主編 定價 196元 線裝書局 2003年12月
金景芳先生(1902-2001)是當代著名古史研究專家、《周易》學家、思想史家,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 先秦史學會顧問、吉林大學古籍所教授、首批部評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金先生學開一派,壽登百祀,平生出版專著14部,發 表論文100餘篇,在中國古史分期、《周易》研究、孔子研究、井田制度、宗法制度以及上古社會其他文化研究領域,都卓有創見, 自成特色。先生執教八十餘年,桃李滿天下,弟子遍寰中,形成了史學界氣度不凡的"金氏學派"。值金先生逝世兩周年之際,吉林大 學、四川大學、吉林師范大學共同發起編纂出版足以反映其生平學術以及金門弟子事業成就的《金景芳學案》,以為紀念。
本書精選金先生代表性論著20餘篇、遴選活躍於學術界的金門弟子及其成果,每位作者皆自撰小傳,自 選作品,書前有系統介紹金老生平與學術的前言。該書集中展現了金氏學派的學術實力和學術成就。入選內容涉及中國上古與先秦史 、思想史、易學、孔學、中國制度史、文化史、軍事史、法制史以及經學、文獻學等領域,是大學文史哲專業學生、研究者以及文科 科研機構、大學圖書館有用的參考書。

D004中古泥鴻
ISBN7-80659-005-6/Z·422 劉琳著 定價42元 巴蜀書社 1999年5月
劉琳,四川大學教授,歷史文獻學學科帶頭人。這是本書著者的一部歷史論文選集。它包含的時代從漢 代到宋代,大體上是中國的中古時期。書中所收的24篇論文從各方面試圖追索千年之間雪泥鴻爪似的歷史陳跡,因此題為《中古泥鴻 》。
所選的論文都是著者多年研究的結晶,涉及道教史、民族史、社會史、文化史的研究,論證精深,考據 嚴密,資料豐贍,其中有很多發前人所未及的創見。其中《論東晉南北朝道教的變革與發展》一文系統論證、全面總結了從東漢到南 北朝道教發展的歷程及其規律,是道教史研究的力作,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整節引以為據。《夜郎族屬試探》根據有力的證 據,認定古夜郎國的統治部族為僚族;《僚人入蜀考》則系統考述東晉時期"僚人入蜀"這一歷史事件的方方面面。《離堆辨》證明了 漢朝人最先記載的"離堆"並非今都江堰的離堆,而是樂山的大佛岩。《成都城池變遷史考述》一文論述了2000多年間成都城垣和兩江( 今府南河)的變遷。《明清幾種〈十六國春秋〉之研究》對明清出現的幾種《十六國春秋》作了深入研究與全面評價。《北朝藝文志簡 編》、《隋代藝文志簡編》收集北朝、隋朝即今所知的全部著作編為簡目,填補了歷代藝文志的兩塊空白。《唐宋之際北人遷蜀與四 川文化的發展》系統考述了唐末五代北人遷蜀這一歷史過程及其對四川文化的推動等,都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
本書寄港、澳、台郵寄包裝費20元;寄國外郵寄包裝費46元。

D005新舊五代史地名族名索引
ISBN7-80543-610-X/K·71 郭聲波 王蓉貴編 定價48元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0年1月
二十四史是廣大文史工作者常用書籍,其中,歐陽修所著《新五代史》和薛居正等所著《舊五代史》都 沒有像樣的《地理志》,前者雖有《職方考》,後者雖有《郡縣志》,然均甚簡略,不能反映五代十國70多年間紛繁復雜的地理變化 ,這對於五代史地研究者來說,無疑為一大遺憾。本索引的編制,即將新、舊《五代史》兩書正文中所有地名、族名按四角號碼編排( 附筆劃檢字表),並對原書地名、族名錯誤有簡要辨正。既可為史地研究者全面、詳細了解五代十國地理面貌提供資料,也可為兩《五 代史》的使用者提供檢索地名、族名的方便。本索引適用於中華書局校點本及其他版本,是兩《五代史》擁有者必備的工具書。全書 40餘萬字。

D006中國歷史與地理論考
ISBN7-80659-336-5/K·30 阮明道著 定價28元 2002年1月
這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與明清史的論集,收有16篇文章,如《烏萇國北有村民辨》、《清代長 江流域洪災研究》、《張獻忠中箭地點考》、《關於清代行人司的思考》、《清代前期官商研究》等。其中《張獻忠中箭地點考》一 文,還專門附有在西充鳳凰山之園台山實地測量中箭斜距的地圖,頗具新意。書末附作者自撰與教學科研相關的近體詩詞二十餘首。 全書大32開,約15萬字。

D007二十世紀考古大發現(缺貨)
ISBN7-5614-1889-2/K·208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 定價1280元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0年3月
本書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對20世紀我國考古重要發現的一次總結,選取了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100 項,予以介紹,圖文並茂、裝幀精美。

D008甲骨文獻集成(缺貨)
定價56000元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甲骨文獻集成》是繼《甲骨文合集》之後的又一有關甲骨文研究的大型類書。它收集了100年來甲骨文 研究的珍稀版本,散見於海內外報刊文集中的論文資料。以全面、系統和權威為特點,所收文獻達數千種之多。全書9000萬字,40 大帙,8開本硬精裝。

D009管仲評傳
張力著 定價18元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
本書對管仲生平事業,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評述,對理解孔學思想,特別是後期儒家對管子思想的吸 收與融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全書21萬字,大32開。

D010絕句詩史
ISBN7-80659-007-2/I·1 周嘯天著 定價98元 巴蜀書社1999年11月

⑤ 急!十萬火急!!!

奧運網路
http://www.olympic.cn/olympic/index.html
內容包含如下(摘引一小部分)

奧運會要接納新項目有何條件?
比賽項目分為運動大項、分項和小項。《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只有奧林匹克運動項目才能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並且還規定:運動大項、運動分項要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必須有公認的國際基礎,至少在75個國家和4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個國家和3大洲女子中廣泛開展的運動項目才可以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運動小項要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也要求必須有公認的國際基礎,至少在50個國家和3大洲男子以及至少在35個國家和3大洲的女子中開展的,而且至少兩次被世界錦標賽或洲錦標賽列入比賽項目的小項,才可以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

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如何確定的?
按照《奧林匹克憲章》,只有國際奧委會擁有奧運會主辦城市確定權。其具體方法按照《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在奧運會舉辦前7年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由全體委員秘密投票表決。
為保證奧運會籌備工作時間充足,欲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須在奧運會舉辦前8年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書面申請;由國際奧委會和有關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對其進行考核並確定申辦城市。正式投票確定舉辦城市是在奧運會舉辦前7年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由全體委員秘密投票決定。在投票中,某個申辦城市獲得半數以上選票即被確定為主辦城市;在幾個城市爭辦的情況下,採取多輪投票的方法,每一輪投票淘汰票數最少的城市。如果兩個城市票數同樣少,則增加一次專門為這兩個城市的投票,從中淘汰一個。
1999年在「鹽湖城丑聞」發生後,國際奧委會對申辦程序進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
一、增加是否接受申辦的步驟,從而一開始就將缺乏舉辦奧運會基本條件的城市淘汰掉。
二、不允許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考察申辦城市,也不允許申辦城市代表拜訪國際奧委會委員。

國際奧委會對參賽選手有何規定?
《奧林匹克憲章》第五章明確規定,運動員必須具備參加奧運會的資格才能報名參賽。
一個運動員要想參加奧運會,首先必須符合下列基本要求:運動員所屬的國家奧委會必須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必須遵守國際奧委會章程,遵守經國際奧委會批準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規則。除此之外,一些運動項目還有一些限制,如國際足聯對參賽運動員年齡有專門規定,參加奧運會的每個隊中只能有5名球員年齡在23歲以上;又如國籍規定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必須是選派他參賽國家奧委會所在國的國民等等。
《奧林匹克憲章》曾經還對選手的業余身份有嚴格的規定,後經20世紀80年代改革,這一限制被取消。只要是屬於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某一體育組織的會員,全世界優秀運動員都可以參加奧運會。

奧運會吉祥物是何時出現的?
奧運會吉祥物最早出現在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舉行的第10屆冬季奧運會上。
該屆冬季奧運會吉祥物是一隻身穿法國國旗三種顏色衣服的溜冰熊,它那纖細而堅實的身體頂著一個藝術誇張的大腦袋,打扮得像一名「雪士」(Schuss,原意為高速滑雪),象徵著運動員堅強的意志品質。
夏季奧運會最早採用吉祥物是在1972年第20屆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那隻被稱為「瓦爾迪」(Waldi)的小獵狗活躍了整個比賽的氣氛。此後,各屆奧運會承辦國紛紛效仿,選擇本國深受大家喜愛的珍稀動物經藝術加工,作為本屆奧運會吉祥物。以此來表達主辦國祝願奧運會圓滿成功、祝福運動員取得最佳成績的良好願望。

奧林匹克的標志是什麼?
1914年6月,顧拜旦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20周年,親自設計了白底五環標志旗。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五環標志被《奧林匹克憲章》確定為奧林匹克標志。
奧林匹克標志為由左到右相套接的五個奧林匹克環組成,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藍、黃、黑、綠、紅五種顏色。最初採用這5種顏色是代表當時國家奧委會成員國國旗的顏色。隨著奧林匹克運動不斷發展,五色環被賦予了更深含義。如今,它不僅代表著五大洲全世界運動員在奧林匹克旗幟下的團結和友誼,而且強調所有運動員應以公正、坦誠的運動精神在比賽場上相見。

奧運會開幕式有哪些規定內容?
從首屆奧運會伊始,奧運會開幕式歷來都是奧運會的重頭戲。在開幕式上既要反映出以和平、團結、友誼為宗旨的奧林匹克精神,也要展現出東道國的民族文化、地方風俗和組織工作的水平,同時還要表達對世界各國來賓的歡迎。
奧運會開幕式內容包括基本儀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團體操及大型體育文藝表演,其基本儀式包括以下固定程序: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宣布開幕式開始,國際奧委會主席和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在運動場入口迎接東道國國家元首,並引導他到專席就座;各代表團按主辦國語言的字母順序列隊入場(但希臘和東道國代表團例外,按慣例希臘代表團最先入場,東道國最後);然後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講話;國際奧委會主席講話;東道國國家元首宣布奧運會開幕,奏《奧林匹克聖歌》,同時奧林匹克旗以水平展開形式進入運動會場並從賽場的旗桿上升起;奧林匹克火炬接力跑進入運動場,最後一名接力運動員沿跑道繞場一周後點燃奧林匹克聖火,放飛鴿子;各代表團旗手繞主席台形成半圓形,主辦國的一名運動員登上講台,他左手執奧林匹克旗的一角,舉右手宣誓;緊接著主辦國的一名裁判員登上講台,以同樣的方式宣誓;演奏或演唱主辦國國歌。上述固定程序結束後,由東道國進行大型體育文藝表演。一般而言開幕式的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型體育文藝表演的效果。

……………………………………………………

⑥ 跪求一完整的歷史大事年表

200萬年前,人類進入打制石器的舊石器時代。
100萬年前,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技術。
2萬年前,人類發明弓箭。
1萬年前,人類進入定居農業社會。
前7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陶窯及模製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製造、冶金術、酒醋製造、顏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蘇打製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六十進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發明十進制,整數和分數計演算法,三角形和圓面積計演算法,正方角錐體和錐台體積計演算法;發明防腐劑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倫人能解兩個變數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國用蠶絲織絲絹。
前1200年,中國殷商青銅(銅錫合金)冶鑄技術已達成熟階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時代。
前770年,中國已會鑄鐵。
前722年,中國開始用干支記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記載了磁石。
前7世紀,巴比倫人發現日月食循環的沙羅周期。
前611年,中國有彗星的最早記錄,即後來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紀,希臘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發現琥珀摩擦生電,發現磁石吸鐵現象。
前6世紀,希臘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發現了無理數,提出了地球球形說,研究了音律。
前6世紀,印度人計算出2的平方根為1.4142156。
前594年,希臘梭倫改革,確立民主政治,制定憲法,工商業興起。
前551年,孔子誕生。
前5世紀,希臘的德謨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論,認為萬物是由大小和質量不同、運動不息的原子組成。
前5世紀,中國的《周禮》中記載了用金屬凹面鏡從太陽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戰國時代。
前462年,希臘巴門尼德、芝諾等埃利亞學派指出在運動和變化中的各種矛盾,提出了飛矢不動等有關時間、空間和數的芝諾悖論。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發現小孔成像。
前4世紀,希臘亞里士多德對數學、動物學等進行綜合研究,在《天論》一書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說。認識到聲音是由空氣運動產生的。發表《動物自然史》等書,記載有500多種動物,第一次把生物學置於廣泛觀察的基礎之上。
前4世紀,希臘的菲洛勞斯提出中心火說,是日心說的萌芽。
前4世紀,中國的莊子(前369-286年)中記載了鑽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 「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的觀點。
前35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甘德、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紀,希臘歐幾里德發表 《幾何原本》13卷。
前3世紀,希臘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發現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發明阿基米德螺旋。韓非記載司南。
前285年,埃及國王托勒密2世即位,獎勵保護學術。
前258年,希臘埃拉西斯特拉托最早從事比較解剖學和病理解剖學。
前250年,中國戰國末年《韓非子》一書中有用「司南」識別南北的記載。
前245年,希臘的克達席布斯在埃及亞歷山大發明壓力泵、氣槍等。
前230年,希臘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測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221-前206,秦朝。
前221年,中國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其體制沿用到20世紀。
前206-公元220年,漢朝。
前2世紀,劉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記載用冰作透鏡,用反射鏡作潛望鏡。
前2世紀,中國西漢用絲麻纖維紙。
1世紀,希臘希龍(Hero,62-150)發明蒸汽旋轉器和熱空氣推動的轉動機,這是蒸汽渦輪機和熱氣渦輪機的萌芽。發明虹吸管。
1世紀,羅馬普利尼的網路全書《博物學》問世。
1世紀,中國的《漢書》記載尖端放電。
100年,希臘尼寇馬寫《算術引論》一書,此後算術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105年,中國東漢時蔡倫造紙。
132年,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2世紀,希臘托勒密運用圓錐、圓筒等方法繪制地球,建立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體系。發現大氣折射。已知道中國。
220-581年,三國兩晉南北朝。
3世紀初,中國漢末華佗發明麻醉劑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
3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的劉徽提出割圓術,得圓周率為3.1416 。
5世紀,中國南北朝時南朝的祖沖之(429-500)算出圓周率的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6世紀,中國北魏時賈思勰寫《齊民要術》,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618-907,唐朝唐太宗。
7世紀,中國唐朝已採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國南宮說等人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西方,阿拉伯煉金術獲得發展,制出了硫酸、硝酸、王水等,為向化學過渡准備了條件。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火葯。
9世紀,阿拉伯花剌子模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使西歐人熟悉了十進位制,他也是代數學的奠基人,阿拉伯阿爾·拉茲寫成《醫學集成》,被後人認為是醫療化學的先驅。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了火葯,這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重大發現。
10世紀,阿拉伯伊本·西拿寫成《醫學經典》,對以後6個世紀影響很深。
10世紀,中國宋代發明了膽礬溶液浸銅法生產銅,這是水法冶金術的開始。
960-1279年,宋朝。
11世紀,中國宋代沈括寫成《夢溪筆談》一書。

11世紀,阿拉伯愛薩(西方人稱為阿維森納)寫成《醫典》。
1041年,中國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400年,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
1054年,中國《宋史》記載了一次超新星爆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超新星爆發的文字記載。該超新星的殘骸形成了現在所見的蟹狀星雲。
1200年,歐洲人開始使用眼鏡。
1202年,義大利斐波那契發表《計算之書》把印度-阿拉伯計數法介紹到西方。
1231年,中國宋朝人發明「震天雷」,充有火葯,可用投擲器射出,是火炮的雛形。
1259年,中國南宋抗擊金兵時,使用一種用竹筒射出子彈的火器,是火槍的雛形。
13世紀中前葉,中國火葯傳入阿拉伯。
1279-1368年,元朝。
1284年,義大利人發明眼鏡。
14世紀中前葉,中國開始應用珠算盤。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國在南京建立觀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設備完善的天文台。
14世紀-16世紀,文藝復興先驅義大利的但丁發表《神曲》。文藝復興的開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達芬奇設計了風力計、濕度計、降落傘、紡紗機、踏動車床等草圖。
1517年,德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理論。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1582年,西歐許多國家實行格里歷,即現行公歷的前身。
158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性原理。
1589年,荷蘭的史特芬發現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1590年,義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體等一系列科學實驗。
1590年,荷蘭的詹森發明復式顯微鏡。
159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空氣溫度計。
1596年,中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出版,書中記有葯物1892種,是重要的科學典籍。
1600年,義大利的布魯諾因擁護哥白尼地動說並宣傳宇宙無限,在羅馬被教會燒死。
1605年,英國的培根(1561-1626)著《學術的進展》,提倡以實驗為基礎的歸納法。
1607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嘗試測量光速。
1609-1619年,德國的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用其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測光速,未獲成功。
1620年,荷蘭的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0年,葡萄牙的德列貝爾發明潛水船。
1628年,英國的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1632年,義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對性原理。
1637年,中國明朝的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工農業生產技術。
1638年,法國的笛卡爾提出 「以太」。
1644-1911,清朝。
1648年,捷克的馬爾西發現光的色散。
1654年,德國的蓋里克發明真空泵,表演馬德堡半球實驗。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現彈性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用三棱鏡分光。
1676年,丹麥的羅默利用木衛食測光速。
1677年,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
1687年,英國的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和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
1699年,法國的阿蒙頓發現摩擦定律。
1701年,英國的貝努利創建變分法。
1728年,英國的布拉德雷利用光行差測光速。
1745年,德國的克萊斯特發明萊頓瓶。
1750年,英國的米切爾設計測靜電力扭秤,並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50年,美國的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美國的富蘭克林作風箏引天電實驗。
1775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起電盤。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
1780年,義大利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
1781年,英國的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5年,法國的庫侖用實驗證明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9年, 法國大革命。
1792年,義大利的伏打研究伽法尼現象,認為是兩種金屬接觸所致。
1798年,英國的卡文迪許用扭秤測定萬有引力常數。
1800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伏打電堆。英國的赫謝爾從太陽光譜的輻射熱效應發現紅外線。
1801年,英國的楊用干涉法測出光波波長。
1802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造出了蒸汽機車。
1808年,法國的馬呂斯發現光的偏振現象。
1808年,英國的道爾頓發表提出化學原子論。
1820年,丹麥的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法國的安培發現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1821年,愛沙尼亞的塞貝克發現溫差電效應。
1826年,德國的歐姆確立歐姆定律。
1827年,英國的布朗發現液體中的微粒作無規則運動。
1830年,義大利的諾比利發明溫差電堆。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4年,法國的珀耳帖發現電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應。
1835年,美國的亨利發現自感。
1840年,鴉片戰爭。
1845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磁場使光的偏振面旋轉。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9年,法國的斐索用轉動齒輪法測光速。
1849年,英國的開爾文提出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
1850年,英國的赫姆霍芝提出了能量守恆定律。
1850年,中國太平軍起義。
1851年,法國的富科證明地球自轉。
1852年,英國的焦耳和湯姆生發現氣體膨脹致冷效應。
1858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在放電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59年,德國的基爾霍夫開創光譜分析法。
1859年,英國的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開創了生物進化論。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
1869年,俄國的門捷列耶夫發表元素周期表。
1875年,英國的克爾發現電光效應。
1875年,巴黎會議簽訂米制公約。
1876年,美國的貝爾發明電話。
1879年,英國的麥克斯韋出版《電磁通論》,集電磁理論之大成。
1879年,美國的霍爾發現電流通過金屬,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橫向電動勢。
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電燈。
1880年,法國的居里兄弟發現晶體的壓電效應。
1881年,美國的邁克爾遜發明靈敏度極高的干涉儀。
1883年,奧地利的馬赫的《力學科學》出版,批判了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的概念以及力和質量的概念。
1885年,德國的本茨發明了汽油內燃汽車。
1887年,德國的赫茲發現電磁波,發現光電效應。
1887年,美國的邁克爾遜和莫雷試圖由地球在「以太」中運動而引起的光的干涉效應,證實「以太漂移」的存在,但得到否定結果。
1889年,法國的拉瓦錫發表《化學綱要》,開創了化學新紀元。
1889年,英國的菲茨傑拉德提出了收縮假說,以解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由於發表其論文的英國《科學》雜志不久停刊,所以直到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才為世人所知。
1890年,匈牙利的厄缶作實驗證明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
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德國的倫琴發現x射線。
1896年,法國的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1896年,荷蘭的塞曼發現磁場使光譜線分裂。
1897年,英國的湯姆生從陰極射線證實電子的存在。
1899年,俄國的列別捷夫用實驗證實光壓的存在。
1899年,德國的盧梅爾和魯本斯做空腔輻射實驗,精確測得輻射能量分布曲線,為普朗克1900年的量子假說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德國的考夫曼從鐳輻射測β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從而發現電子質量隨速度變化。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03年,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採用多級火箭實現航天飛行的理論。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
1904年,荷蘭的洛倫茲提出時空坐標變換方程組。法國的彭加勒提出電動力學相對性原理,並認為光是一切物體運動的極限速度。
1905年,瑞士的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
1905年,俄國「波將金」號戰艦起義。
1905至1906年,法國的彭加勒闡明了電磁場方程對洛倫茲變換的不變性,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理論。
1907年,德國的明可夫斯基提出狹義相對論的空間-時間四維表示形式。
1908年,德國的普朗克提出動量統一定義,肯定了質能關系的普遍成立。
1908年,法國的佩蘭(J.B.Perrin)用實驗證實布朗運動方程,求得阿佛加德羅常數。
1911年,辛亥革命。
1911年,荷蘭的翁納斯發現低溫下金屬的超導現象。首次將氦液化。
1911年,英國的威爾遜發明雲室。
1911年,奧地利的海斯發現宇宙射線。
1913年,丹麥的玻爾提出定態躍遷原子模型。
1913年,德國的斯塔克發現原子光譜在電場作用下的分裂。
1913年,英國的布拉格父子用晶體的x光衍射測定晶格常數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
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1919年,英國的愛丁頓等人在巴西和幾內亞灣觀測日全食,證實引力使光線彎曲的預言。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蘇聯的弗里德曼得到引力場方程的非定態解,據此提出宇宙膨脹假說。
1925年,美國的亞當斯發現天狼星光譜線的引力紅移,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1929年,美國的哈勃(E. Hubble, 1889-1953)發現星系的紅移與離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宇宙膨脹。
1931年,美國的勞倫斯建成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1932年,英國的考克拉夫特和愛爾蘭瓦爾頓發明高電壓倍增器,用以加速質子。
1932年,美國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正電子。
1932年,英國的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4年,俄國的契侖柯夫發現液體在β射線照射下發光。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
1938年,德國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而發現了鈾的裂變。
1939年,奧地利的邁特納、弗立施提出鈾裂變的解釋,並預言每次核裂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1939年,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斯奈德預言黑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第一次實現電視直播。
1940年,敦刻爾刻大撤退。
1941年,美籍義大利人羅西和美國的霍耳由介子蛻變實驗證實時間的相對論效應。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
1942年,美國的阿倫間接證明中微子的存在。
1942年,美國在費米等人領導下,根據鈾核裂變釋放中子及能量的性質,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熱中子鏈式反應堆。
1942年,美日中途島海戰。
1945年,美國在奧本海默領導下製成原子彈。
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ENIAC在美問世。
1946年,美國的伽莫夫(G.Gamow)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1948年,美國的肖克利、巴丁與布拉頓發明晶體三極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美國的格拉塞發明氣泡室。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8年,德國的穆斯堡爾實現了γ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
1960年,美國的梅曼製成紅寶石激光器。
1961年,美國的格拉肖、溫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薩拉姆提出電弱統一理論。
1963年,發現類星體(Quasar),體積不大,能量極大,亮度劇變。宇宙中大約有106個。
1964年,美國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檢測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時,發現在波長7.35cm處有3.5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964年,中國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68年,英國的休伊什發現脈沖星。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
1970年,中國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美國Intel公司製成微處理器,開始計算機第二次革命。
1971年,美國的凱汀和海弗爾攜帶原子鍾環繞地球飛行80小時,證明了時間的相對性。
1973年,英國的霍金發現量子效應會使黑洞輻射粒子,並使黑洞蒸發。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美國的泰勒觀測短周期雙星證實引力波,這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驗證。
1981年,美國的太空梭第一次升空。
1982年,中國潛艇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1990年,美國的哈勃望遠鏡(口徑2.4m,重12.5噸)被送上太空。
1990年,中國北京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
1991年蘇聯解體
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001年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
2003年 以美軍為首的聯軍攻佔伊拉克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29屆奧運會
2009年 「甲流」威脅世界人民健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⑦ 【重見光明,真心求助】

我很同情你孩子!

⑧ 誰有人美版五年級下冊第2課<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一課的課件!!急用,謝謝

在野獸主義之後,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1911)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系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這個題材曾在《生活的歡樂》一畫的遠景中出現過。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豐富多採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鋼琴課》(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蒂斯畫了大量人物畫。這些繪畫要麼有強烈的造型感,要麼以線條表現為主,十分優美動人,表現了馬蒂斯藝術的洗煉與純粹。晚年,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為書籍作插圖,或進行室內裝飾,運用這一獨特形式,取得了優美的裝飾效果。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1941年以來疾病的考驗加諸戰爭本身,都提高了其領悟能力。40年代後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了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採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為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塗好色,然後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見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

⑨ 蒙娜麗莎之約時代背景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2012年7月17日,義大利考古學家日前聲稱找到了疑似修女麗莎 蓋拉爾迪尼的遺骨。對《蒙娜麗莎》原型的身份,各界眾說紛紜,不過麗莎 蓋拉爾迪尼即為「蒙娜麗莎」的說法得到普遍認同。英媒稱,通過對這具遺骨的還原,或許能幫助人們揭開「蒙娜麗莎微笑之謎」。2012年9月25日,「蒙娜麗莎基金會」的專家表示將於9月最後一周內宣布,達·芬奇在《蒙娜麗莎》之前還創作了一幅年輕版《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另外,《蒙娜麗莎》也有同名電影,同名歌曲以及同名劇本。

閱讀全文

與時代基金會啟動鄉村文藝復興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