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論文發表收稿日期由誰來寫,還有發稿的時候作者簡介要寫在哪裡
收稿日期由編輯部的人來確定,如果你的稿件被錄用了,收稿日期就是正式被錄用的那天。
發稿時,作者簡介寫在文章最後。
一般的格式是:
某某某,某年某月生,某某公司某某部門某某崗位(如果是學校,就寫某某學校某某教研室或系或學院),某某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某某某。
Ⅱ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的具體格式
你到《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網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網址為http://njly.paperopen.cn/),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寫 作 指 南
來稿應有創新;立論科學,主題明確,推理嚴謹;詞語准確,句子精練,使用標准簡化字;遵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及其他標准。
本刊只刊登首發稿。為保證作者的署名權和知識產權,作者和課題負責人應在《投稿聲明》上簽名。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對所發稿有版權。
稿件一經刊出,即付稿酬。學報出版後,還將向國內外文獻檢索機構報送並上網,屆時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編輯部在收稿後3個月內,確定該文是否刊用。如不擬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結構、首頁注釋、層次標題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圖、表、參考文獻,以出版版面計算):一般不超過8000漢字
(英文文稿,長度不限)。
1.2 文稿內容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英文稿不需
要)、首頁注釋、正文、(致謝、)參考文獻、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頁地腳注釋(以下格式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項目: 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職稱,研究方向。E-mail:….
通訊聯系人:姓名,職稱,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為研究生、博士後時,應當以作者中的導師為通訊聯系人;
其他情況時,在作者簡介後直接加E-mail,不寫通訊聯系人。
1.4 層次標題序號
1.4.1 層次標題左頂格。
1.4.2 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例如,
一級標題使用1, 2, 3 …;
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 …;
1.4.3 層次標題以下,還可使用 1), 2), 3), …。這時,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 a), b), c), …。這時,退2字起排。
1.4.4 引言部分不寫編號和標題。
1.5 其他序號
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全文統一
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碼。
1.6 插圖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後見圖、表。
2 文題、作者姓名、作者機構、摘要、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
2.1 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順序排列。作者之間以「,」分隔。
2.3 作者機構
作者機構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後加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在作者隸屬多個機構的情況下,機構名稱之前加編號,同時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應
編號。機構之間以「;」分隔。
2.4 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體。
摘要中的縮略語應說明後再使用。
摘要應包括4個層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
摘要不分段,獨立成篇,意義完整;信息具體:使用科學性文字和具體數據,不使用
文學性修飾詞;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復雜的公式和復雜的化學式。
2.5 關鍵詞
5.1 應有3~8個關鍵詞。
2.5.2 第一個關鍵詞與分類號對應。
2.5.3 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2.5.4 其中的符號和縮略語應先加以說明。
2.6 中圖分類號
應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查找(附錄)。
3 英文摘要
3.1 文題
3.1.1 內容與中文標題相應。
3.1.2 長度一般不超過100個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1.4 第一個詞不用冠詞。
3.2 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內容和順序均與中文相同。
3.2.2 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機構的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後,要加國名。
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數為100~150實詞。
3.4.2 其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的內容相應。
3.4.3 其中縮略語應加以說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 第一句話不應與文題重復;
2) 盡量使用簡單句;
3) 盡量使動詞靠近主語;
4) 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
5) 以重要的事實開頭,而不以輔助從句開頭;
6) 在有動作主體的情況下,使用主動語態,不使用被動語態。
3.5 關鍵詞
3.5.1 關鍵詞的內容、數量和順序,均與中文關鍵詞相應。
3.5.2 除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5.3 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3.5.4 縮略語應先寫全稱再寫簡稱。
4 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
4.1 嚴格執行國家標准,正確使用量的名稱、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
4.2 文中所用量符號,應在首次出現時加以定義。同一個量的符號,應全文統一。
4.3 量符號、一般函數及其變數等,一般用單個斜體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可帶有角
標或帶有括弧中的說明。
4.4 量的數值與量的單位之間, 留一空格。如「10毫米」應為「10 mm」。
5 字元的正體和斜體
5.1 斜體
1) 量的符號、
2) 從量的符號轉化的角標、
3) 一般函數符號、
4) 生物學屬及以下學名。
5.2 黑斜體
1) 矢量(向量) 的符號、
2) 矩陣的符號、
3) 張量的符號。
5.2 正體
SI詞頭和量單位、
從文字轉化的角標、
阿拉伯數字、
敘述性文字、
化學元素符號、
縮略語、
儀器的規格型號、
某些常數的符號(僅限於自然對數的底 e、圓周率 π、復數的虛部 i 或 j )、
數學運算符(如: 矩陣轉置號T、微分號d、偏微分號? 、連加號∑、對數號(lg、
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數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數
6.1 數值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2 合理地選取數值的有效位數。
6.3 數值中從小數點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3.141 592 6」。
6.4 合理地使用SI詞頭或10的冪,使數值范圍在0.1~999之間。
7 插圖
7.1 插圖的數量:一般不超過6幅。
7.2 插圖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7.3 插圖的精度:約600 dpi。
7.4 圖注的字體、字型大小
字體:漢字用黑體;英文和數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型大小:統一用小5號。
7.5 圖線要求:主、輔線分明。
輪廓線、框線、曲線用粗線(0.8 p,或0.3 mm);
尺寸線、指引線、坐標軸用細線(0.4 p,或0.15 mm)。
7.6 函數圖要求
標目中,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 MPa」;
標線數目:3~7個;
標線方向:刻度朝向圖內;
標值圓整:宜為2、5的整倍數。
7.7 照片、灰度圖:清晰。
7.8 地圖、顯微圖: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縮小。
8 表格
8.1 表格的寬度:一般限30漢字(或48字元)。
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線表」。
8.3 三線表的表頭應放在第一行。
8.4 表題小5號黑體(中英文),要求與圖題相同。
8.5 三線表的表頭中,應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 MPa」。
9 參考文獻
9.1 參考文獻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研究型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於15條。
9.1.2 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對其編碼,並在正文中指明其標引處。
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後」。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縮寫,不加縮寫點。
9.1.4 作者不超過 3 人的姓名都寫,超過 3 人的,余者寫「,等」或「, et al」。
9.1.5 中文的參考文獻附加英文譯文,並加註「(in Chinese)」。
9.2 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標點照寫)
文獻類別 著 錄 格 式
專著M、
譯著M、
文集C、 責任者. 專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原作者. 譯著名 [M]. 譯者,譯.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責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期刊析出 作者. 文題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題 [C]// 編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學位論文 作者. 文題 [D]. 所在城市: 保存單位, 發布年份.
專利文獻 申請者. 專利名: 國名, 專利號 [P]. 發布日期.
技術標准 技術標准代號. 技術標准名稱 [S]. 地名: 責任單位, 發布年份.
科技報告 作者. 文題, 報告代碼及編號 [R]. 地名: 責任單位, 發布年份.
報紙析出 作者. 文題 [N]. 報紙名, 出版日期 (版次).
9.3主要專業的主要中圖分類號
附錄:主要專業的主要中圖分類號
� 專業 中圖分類號 專業 中圖分類號 專業 中圖分類號
林業基礎科學 S71 森林動物學 S718.6 森林昆蟲學 S718.7
森林數學(統計、數模、林價演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學 S718.8 造林計劃 S721
森林土壤學 S714 林木育種 S722 苗圃學 S723
森林水文學 S715 造林技術 S725 森林經理學 S757
森林生物學 S718 森林經營學 S750 測樹學 S758
樹木學 S718.4 森林保護學 S76 病蟲害及防治 S763
森林生態學 S718.5 木材學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薦TS6
建築科學與技術 TU 1 木材化學加工 TQ351 林副產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觀賞園藝 S68 植物遺傳學 Q943
機械工程 TH 1 分子遺傳學 Q75 基因工程 Q78
汽車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學 Q945 植物病理學 S432.1
電子工程 TN 造紙工業 TS7 木材加工工業、傢具製造 TS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TP 3 自動化 TP 1 電機工程 TM
環境科學與工程 X 化學工程 TQ 經濟管理 F 2
Ⅲ 論文中資料轉引應該怎麼辦
標個"轉引自"
或者就說是自己引用的
對引文出處的注釋,同引一書或一文的,要與首先出現的那個列在一起,按文中出現的順序,依次排列序號,注釋的頁碼亦應與序碼一一對應。
對期刊引文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年、卷、期、頁碼。多作者之間用頓號。作者與文章題目之間用冒號。文章題目用書名號。文章題目與[J]之間不另加標點符號。[J]後用逗號。刊名用書名號,後加逗號。年、卷、期、頁碼如連接行文,其間可不加標點,需加者用逗號,最後用句號。多個引文頁碼連排者,其間用頓號。同一引文為兩個頁碼的,兩頁碼間用「~」號。
對報紙引文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題目、[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其標點符號使用方法同期刊引文。
對專著引文的注釋內容依次為:編著者、書名、[M]、出版單位、出版年、版次、頁碼。其標點符號使用方法同期刊引文。
對論文集引文的注釋格式基本同上,標識碼改為[C]。
對引自學位論文的引文的注釋,格式基本同上,標識碼用[D]。
對引自實驗報告的引文的注釋,格式基本同上,標識碼用[R]。
9.參考文獻。接置注釋項下,左頂格寫「參考文獻」四字,後加冒號,然後再左頂格,依次列出所參考的文獻,用不帶圈的阿拉伯數字標序,序碼後用下圓點。具體內容及格式基本參照注釋項有關類型處理。
10.英文介紹。置文章最後,內容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五部分。其中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氏字母全用大寫,名字第一字母用大寫,其餘小寫,兩個字的名字中間用連字元「—」連接。作者單位後加英文國名。英文摘要前用「Abstract:」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用「Key words:」作為標識。
文章如系非學術論文,可免英文介紹。
11.收稿日期。置首頁地腳處,作者只需寫上此四字,後加冒號,具體日期由編輯填寫。
12.基金項目。排首頁「收稿日期」下。凡基金項目課題務須在此註明。用「基金項目」四字加冒號為標識,冒號後寫明具體項目及編號。
13.作者簡介。介紹主要作者,排「基金項目」下,以「作者簡介」四字加冒號為標識,冒號後依次寫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
14.字體要求。手寫稿請用方格稿紙,楷書謄清,列印稿字體不得小於原4號字,且行距不宜過小,以便閱改。
二、有關約定項目
1.在不改動文章基本觀點的前提下,本刊有權對來稿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修改。
2.因人力、財力所限,來稿一般不能退還,敬希諒解。對擬刊用的稿件,發給作者用稿通知書,對不擬刊用的稿件,不再通知作者。所以稿件自寄出後,4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書者,可對稿件另行處理。4個月內請勿一稿多投。
3.來稿一經刊發,本刊即酌致薄酬。
Ⅳ 學術論文的基金項目和研究成果格式怎麼標注
在文章標題後的空白處點「插入」下面的「引用」,再選「腳注和章節附註」,在「位置」選「腳注」,在「格式」下選「編號格式」,如果不需要數字標記,則選擇「自定義」,在後面的「符號」中選擇相應的符號,或者選空白(一般學術論文里選擇符號里的第一個空白符號即可)。然後點「插入」。現在,游標自動出現在頁面底端的腳注處,你就可以編輯了。然後
項目名稱:XXXXXXX。
項目編號:XXXXXXX。
一般還要加上
作者:XXX(1992-),XXX專業,主要從事XXX研究。Email:XXX.
有的還要加上
通訊作者:XXX(出生年份),主要從事XXXXXXXXXX研究。Email:XXX.
Ⅳ 論文的格式應該事怎樣的字體
正規的論文格式應該是這樣的:
1、篇名
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用較小字型大小另行起排。篇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元、代號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
2.1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於篇名下方,譯文的署名,應著者在前,譯者在後,著者前用方括弧標明國籍。各種補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標注於正文末尾。
2.2 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採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字,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姓氏與名均不縮寫。 示例:
ZHANG Ying(張 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
2.3 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以逗號分隔,加圓括弧置於作者署名下方。
2.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註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註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示例:
熊易群1,賈改蓮2,鍾小鋒1,劉建君1
(1.陝西師范大學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2;2.陝西省教育學院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1)
3、摘要
論文應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以楷體字排在作者署名與關鍵詞之間。英文摘要的內容一般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為標識。
4、關鍵詞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每篇可選3-8個,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示例:
關鍵詞:《左傳》;語言藝術;修辭;交際語言
5、分類號
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對每篇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一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分類號排在關鍵詞之後,其前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示例:
中圖分類號:A81;D05
6、文獻標識碼
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每篇文章均應標識相應的文獻標識碼:A 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B 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C 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D 動態性信息;E 文件、資料。中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作為標識。示例:
文獻標識碼:A
7、文章編號
凡具有文獻標識碼的文章均可標識一個數字化的文章編號;其中A、B、C三類文章必須編號。文章編號由每一學報的國際標准刊號、出版年、期次號及文章篇首頁頁碼和頁數等5段共20位數字組成,其結構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標識為「文章編號:」。示例:
文章編號:1672-0059(2003)01-0001-03
8、收稿日期
8.1 收稿日期是指編輯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時可加註修改稿收到日期。
8.2 收稿日期採用阿拉伯數字全數字式日期表示法標注,以「收稿日期:」作為標識,排文末,並用10字距正線與正文分開。
收稿日期:2003-08-18
9、基金項目
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註明基金項目名稱,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基金項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後。示例: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96BJL001)
10、作者簡介
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於收稿日期(或基金項目)之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標識後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示例:
作者簡介:烏蘭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內蒙古達拉特旗人,內蒙古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博士。
11、正文
11.1 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5級。大段落的標題居中排列,可不加序號。層次序號可採用一、(一)、1、(1)、1);不用①,以與注釋號區別。文中應做到不背題,一行不佔頁,一字不佔行。
11.2 用字應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漢語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舊體字、異體字和繁體字。簡化字應執行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1992年7月7日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為准。
11.3 標點符號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標點作為標識的用法另據後文規定),除前引號、前括弧、破折號、省略號外,其餘都應緊接文字後面,不能排在行首。夾注及表格內的文句末尾不用句號。著作、文章、文件、刊物、報紙等均用書名號。用數字簡稱的會議或事件,只在數字上加引號;用地名簡稱的,不加引號。外文的標點符號應遵循外文的習慣用法。
11.4 數字使用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均採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星期幾一律用漢字。非公歷紀年用漢字,並加圓括弧註明公元紀年。多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數字採用3位分節法,即節與節之間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以「萬」、「億」作單位。數字作為語素構成定型的詞、片語、慣用詞、縮略語,應使用漢字。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所表示的概數均使用漢字數字。
11.5 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圖中文字與符號一律植字。插圖應標明圖序和圖題,序號和圖題之間空1字;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圖者於圖題處標明「圖1」;圖題一般居中排於圖的下方。圖一般隨文編排,圖較多時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適當位置。插圖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圖旁應串文。圖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插頁圖版可另編頁碼,並在圖版上方標識文章篇名和所在頁碼。
11.6 表格應結構簡潔,具有自明性。盡可能採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序號和表題居中排於表格上方,兩者之間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表者,於表題處標明「表1」。表內數據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個位數、小數點位置應上下對齊。相鄰行格內的數字或文字相同時,應重復填寫。表一般隨文編排,先見文字後見表。表格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表旁應串文。表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需跨頁時,一般排為雙面跨單面;需轉頁時,應在續表上方居中註明「續表×」,表頭重復排出。
11.7 文稿中的計量單位應嚴格執行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的規定。
11.8 文稿中的數學公式應簡明、准確地表達各個量之間的關系,一般另行編排,主輔線須區分清楚。在不引起誤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夾在文句中間。數學公式的編排,應遵循量、符號的書寫規則。
11.9 每篇文章應盡可能排在連續頁碼上。確需轉頁時應在當頁最末一行標點停頓處註明「下轉第×頁」;在接轉部分之前註明「上接第×頁」,字體與正文區別,加圓括弧。轉頁應盡可能少,並不可逆轉。
11.10 分期連載的長文,應在每期篇名之後加註連載序號,文末加註「待續」,最末一期加註「續完」。
12、致謝
致謝是作者對認為需要感謝的組織或個人表示謝意的文字,排於注釋及參考文獻之前,字體應與正文有所區別。
Ⅵ 跪求latex怎麼編輯首頁的通訊作者,作者簡介,基金項目等的寫法!
通用的 article 類型只是提供了一個 \thanks 命令,你可以在通訊作者的名字後面加上 \thanks{...} 其中的 ... 就是聲明這是通訊作者,或者這個作者對某個基金的感謝等等。
現在很多刊物會專門製作自己的模板供投稿者使用,這裡面不排除有專門的指令用於申明通訊作者、要感謝的基金等等。這就要閱讀這些模板附帶的說明了。
Ⅶ 文章轉引怎麼注釋
關於引文來源的評注,連同第一本書或文章,應列在第一個出現欄中,序列號應按文字出現的順序排列。注釋的頁碼也應與序列碼一一對應。
專著、論文集、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例如:劉國鈞,陳紹業.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引用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論文中有明確的注釋,或者直接在文中說明作者。參考別人的觀點,無論是否敘述了原文,都要以注釋形式標注出作者和其具體出自哪本書或者刊物,詳細到出版社、出版日期、頁碼。
如果是轉引,引用的觀點和資料來自別人書中的引文,建議最好查到這條引文的最初出處,核對引文,標注它的最初出處。抄襲最明顯的就是刻意隱瞞原文出處,在行文上或者內容上照搬原作者。
Ⅷ 論文發表日期是收稿日期還是見刊日期
論文發表時間多是說見刊時間。
發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發表論文作用
1、評職稱(晉升職稱):研究生 畢業需要;教師 、醫護人員 、科研院所的人員、企業員工 等 晉升高一級的職稱時,發表期刊論文是作為一項必須的參考指標。
2、申報基金、課題 :教育、科技、衛生系統 每年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它各種基金項目、各種研究課題時,發表論文 是作為 基金或課題 完成的一種研究成果的結論性展示。
3、世界性基礎領域的研究,比如在醫學、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 等領域開展的基礎性研究,公開發表論文是對最新科技科學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種展示和報道。以推動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等。
Ⅸ 論文的格式應該事怎樣的字體大神們幫幫忙
正規的論文格式應該是這樣的: 1、篇名 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用較小字型大小另行起排。篇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元、代號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 2.1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於篇名下方,譯文的署名,應著者在前,譯者在後,著者前用方括弧標明國籍。各種補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標注於正文末尾。 2.2 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採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字,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姓氏與名均不縮寫。 示例: ZHANG Ying(張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 2.3 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以逗號分隔,加圓括弧置於作者署名下方。 2.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註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註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示例: 熊易群1,賈改蓮2,鍾小鋒1,劉建君1 (1.陝西師范大學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2;2.陝西省教育學院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1) 3、摘要 論文應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以楷體字排在作者署名與關鍵詞之間。英文摘要的內容一般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為標識。 4、關鍵詞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每篇可選3-8個,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示例: 關鍵詞:《左傳》;語言藝術;修辭;交際語言 5、分類號 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對每篇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一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分類號排在關鍵詞之後,其前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示例: 中圖分類號:A81;D05 6、文獻標識碼 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每篇文章均應標識相應的文獻標識碼:A 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B 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C 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D 動態性信息;E 文件、資料。中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作為標識。示例: 文獻標識碼:A 7、文章編號 凡具有文獻標識碼的文章均可標識一個數字化的文章編號;其中A、B、C三類文章必須編號。文章編號由每一學報的國際標准刊號、出版年、期次號及文章篇首頁頁碼和頁數等5段共20位數字組成,其結構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標識為「文章編號:」。示例: 文章編號:1672-0059(2003)01-0001-03 8、收稿日期 8.1 收稿日期是指編輯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時可加註修改稿收到日期。 8.2 收稿日期採用阿拉伯數字全數字式日期表示法標注,以「收稿日期:」作為標識,排文末,並用10字距正線與正文分開。 收稿日期:2003-08-18 9、基金項目 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註明基金項目名稱,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基金項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後。示例: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96BJL001) 10、作者簡介 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於收稿日期(或基金項目)之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標識後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示例: 作者簡介:烏蘭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內蒙古達拉特旗人,內蒙古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博士。 11、正文 11.1 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5級。大段落的標題居中排列,可不加序號。層次序號可採用一、(一)、1、(1)、1);不用①,以與注釋號區別。文中應做到不背題,一行不佔頁,一字不佔行。 11.2 用字應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漢語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舊體字、異體字和繁體字。簡化字應執行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1992年7月7日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為准。 11.3 標點符號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標點作為標識的用法另據後文規定),除前引號、前括弧、破折號、省略號外,其餘都應緊接文字後面,不能排在行首。夾注及表格內的文句末尾不用句號。著作、文章、文件、刊物、報紙等均用書名號。用數字簡稱的會議或事件,只在數字上加引號;用地名簡稱的,不加引號。外文的標點符號應遵循外文的習慣用法。 11.4 數字使用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均採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星期幾一律用漢字。非公歷紀年用漢字,並加圓括弧註明公元紀年。多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數字採用3位分節法,即節與節之間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以「萬」、「億」作單位。數字作為語素構成定型的詞、片語、慣用詞、縮略語,應使用漢字。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所表示的概數均使用漢字數字。 11.5 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圖中文字與符號一律植字。插圖應標明圖序和圖題,序號和圖題之間空1字;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圖者於圖題處標明「圖1」;圖題一般居中排於圖的下方。圖一般隨文編排,圖較多時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適當位置。插圖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圖旁應串文。圖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插頁圖版可另編頁碼,並在圖版上方標識文章篇名和所在頁碼。 11.6 表格應結構簡潔,具有自明性。盡可能採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序號和表題居中排於表格上方,兩者之間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表者,於表題處標明「表1」。表內數據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個位數、小數點位置應上下對齊。相鄰行格內的數字或文字相同時,應重復填寫。表一般隨文編排,先見文字後見表。表格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表旁應串文。表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需跨頁時,一般排為雙面跨單面;需轉頁時,應在續表上方居中註明「續表×」,表頭重復排出。 11.7 文稿中的計量單位應嚴格執行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的規定。 11.8 文稿中的數學公式應簡明、准確地表達各個量之間的關系,一般另行編排,主輔線須區分清楚。在不引起誤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夾在文句中間。數學公式的編排,應遵循量、符號的書寫規則。 11.9 每篇文章應盡可能排在連續頁碼上。確需轉頁時應在當頁最末一行標點停頓處註明「下轉第×頁」;在接轉部分之前註明「上接第×頁」,字體與正文區別,加圓括弧。轉頁應盡可能少,並不可逆轉。 11.10 分期連載的長文,應在每期篇名之後加註連載序號,文末加註「待續」,最末一期加註「續完」。 12、致謝 致謝是作者對認為需要感謝的組織或個人表示謝意的文字,排於注釋及參考文獻之前,字體應與正文有所區別。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