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科技的推動,金融和科技的有機結合將極大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與效率。國際實踐經驗表明,良好的金融環境和完善的金融體系是實現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當前正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升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探討如何發揮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路徑
(一)商業銀行實現自身的科技創新。從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已全面融入到現代商業銀行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之中,成為決定商業銀行客戶服務以及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國際上競爭能力強大的大銀行無不對信息系統建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取得領先同行的競爭優勢。
商業銀行自身的科技創新途徑體現在制定科技發展戰略、培養科技人才隊伍、搭建科技應用平台,從理念、軟體、硬體全方面貫徹科技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提升銀行的競爭力。以工商銀行為例,堅定「科技引領」的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在自主應用創新、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自助設備投放等方面年均投入專項資金近50億元;持續加大科技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建成一支規模達12000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強大的研發能力大大豐富了工商銀行的知識產權儲備,其擁有的專利數量同業佔比超過50%,是國內擁有專利數量最多、層次最高的商業銀行。目前,工商銀行的大型數據中心管理和維護著超過6億個賬戶的數據,信息系統的整體可用率始終保持在99.98%以上的水平。此外,著眼於國際化發展目標,工商銀行自主研發推出了境外統一的核心業務系統(FOVA),目前已經推廣至其大部分的境外分支機構,為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強有力的IT支撐。
(二)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商業銀行向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無需中介,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向企業或項目提供如結算、現金管理等中間業務以及存款服務等非融資性支持。二是向現金流較為穩定的創新主體貸款,個別項目的創新失敗不致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三是支持已處於擴張期或成熟期的創新項目,鑒於其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已較小,銀行信貸風險相應較小。四是對於風險較大的創新企業(項目),銀行可以通過信貸資產組合、利率上浮、財產抵押等方式有效降低、化解、覆蓋風險。
商業銀行向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投資基金、科技項目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提供金融支持。商業銀行通過支持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投資基金、科技項目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提高其支持創新公司(項目)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該方式充分利用了平台對項目創新含金量的鑒別能力,使銀行避免了對大量企業或項目的評估、審查,只需對風險投資公司等機構的管理能力、還款能力加以監督檢查,降低了銀行的貸款成本和風險。
商業銀行通過擔保機構向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對於創業投資項目或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商業銀行可通過引進擔保機構有效化解信貸風險。擔保機構既可以是政府附屬的非盈利機構,也可以是商業性機構。銀行對創投項目或新興企業發放貸款,擔保機構提供政策性擔保並收取一定比例的乾股、期權。通過擔保比例的設定、擔保機制的創新,有效規避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發生。該方式在向科技創新提供資金的同時調動了擔保機構的積極性、確保了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疏通了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金融體制不完善。在我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遲緩,究其原因是缺少一個完善的科技金融體制。對於科技金融是科技工作還是金融工作的界定不明確,組織管理、執行機構主體定位含糊,缺乏推動科技金融的統一載體。具體而言,科技與金融分離成兩個相對封閉的運作系統,各自根據本系統的規則進行條條管理、塊塊運作,並未形成合力。科技和金融各行其是,並沒有被放到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重新綜合定位。可見阻礙科技金融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力量分散,需要建立一個以專業性質的商業銀行為核心的新體制。
(二)商業銀行信息科技價值隱性化。目前多數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更多是從信貸、資金、中間業務等業務條線,對余額新增、佔比、增長率等傳統指標進行考核。信息科技雖然以各種形式為商業銀行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由於信息科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難以被直接反映到財務報表中,也就無法生成考核績效。這也反映出,企業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存在一定偏差,信息科技部門創造的經濟效益往往被業務部門所掩蓋,多數商業銀行將其歸為後台保障線,而沒有列入更能反映信息科技本質的業務推動線。事實上,信息技術不僅推動著新產品的產生,而且即便是傳統概念的新產品,其背後支撐的IT系統對產品盈利的貢獻度,在某種意義上也超過了產品定價等業務要素。
(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不可控。高新技術企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資金佔用期長,且多為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而商業銀行放貸以流動性和安全性為本、以能夠保證收回貸款為前提,為了規避風險,銀行貸款進入科技型企業的時機大多在企業處於擴張期或成熟期。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既有一般企業的原因,如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財務信息不透明、銀行信貸管理模式僵化等原因,更有一些特殊原因:一是科技項目價值難評估,難轉讓。這樣不利於商業銀行實施知識產權質押,也不利於投資機構確定企業項目的投資價值並予以轉讓。二是企業信用難判斷。高科技中小企業一般處於初創期,商業銀行無法知曉企業的資信狀況。三是技術成果難保護。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個別科研人員手中,一旦科研人員跳槽或核心技術泄密,對企業發展影響很大。
(四)中介服務存在缺位、錯位現象。破解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必須引入第三方中介,通過擔保機制或信息媒介,實現資金供給方向資金需求方的資金轉移,實現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的有效介入。但是,目前我國相關中介服務體系仍存在若干問題,一是針對科技創新的擔保體系不完備。缺乏全國性的科技創新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地方性機構實力不強,管理能力較弱,且動力機制不完善,部分擔保機構經營方向偏移。二是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和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存在人才、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三是部分中介機構出現品質不良現象,甚至行業整體缺乏公信力。如信用評估行業出現的惡性競爭、承諾級別、貶低他人等現象,擾亂了正常的評級市場環境,使市場出現誠信真空。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幾點建議
(一)繼續加強商業銀行自身的科技創新。一是加強對信息系統經濟效益評價方法的研究,通過科學、量化的體系方法,促使信息科技隱性價值顯性化,提升信息科技對商業銀行發展的自主推動力。二是加強數據應用,挖掘數據價值。充分利用數據挖掘等現代技術,服務於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和科學決策。三是加強信息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從整體提高資源效益的角度,將信息科技資源進行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定製金融產品滿足高科技企業需求。科技企業對金融產品需求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商業銀行必須根據科技企業的特點量體裁衣,加強產品創新,滿足其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一是根據科技企業缺乏有形資產的特點加強擔保方式創新。例如開展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質押以及其他權益質押等擔保方式創新,對現金流持續穩定的企業設計收入質押貸款,對有訂單的企業設計訂單質押貸款。二是根據科技企業成長期經營管理不規范的特點開展中間業務創新。例如可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信息資源、系統網路、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支付結算、財務咨詢、現金管理、理財等全方位的服務。
(三)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與分散機制。商業銀行有效支持科技創新,必須要有一套健全的風險控制與分散機制。一是積極推動包括知識產權評估和交易、技術先進性鑒定和專門服務於科技企業貸款的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通過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的介入,化解金融與科技產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由於商業銀行對知識產權現狀和科技水平缺乏了解造成的價值難以評估問題。二是探索和創新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包括在既定市場定位下,為不同發展階段、風險程度、地域空間的科技項目融資,通過信貸資產組合的方式實現風險分散;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科技保險、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網路聯保等分散風險的作用;開展聯合貸款以及推進科技企業貸款交易轉讓和資產證券化,及時進行風險轉移。三是實現有效的風險隔離。將科技金融業務與一般金融業務在資產負債表上分離開來,實施相對獨立的管理,保證一般業務安全。
(四)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根據科技金融的特點,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構建一個集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金融服務為一體,由政府、企業、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集中參與,覆蓋技術創新、金融創新全過程的多功能、多層次的系統性、創新性體系安排。一是探索科技貸款的多種組織形式。既可以通過在大型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門從事科技貸款的組織機構,實行單獨的內部管理模式,也可以探索大型商業銀行作為出資人發起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貸款組織。二是建立完善的中介機構信息分享機制。金融產業和科技產業對信貸中介機構的資質、信譽度等信息實現共享,實行中介機構造假一票否決制。這樣既保障了商業銀行的信貸安全,也保證了科技企業的有效資金來源,通過市場的監督機制維持中介機構健康的市場秩序。三是根據科技企業初創期、成長期財務不健全的特點,淡化財務指標在信貸決策中的比重,增加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軟指標的比重,提高員工主觀判斷在信貸決策中的權重。
(五)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協同效應。科技創新事關戰略得失,財政資金應當發揮關鍵的作用。一是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項目貸款風險補償獎勵制度,對1年期以上的新興戰略性科技項目貸款、科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以上的商業銀行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資金,激發貸款投放的積極性。二是政府直接參與認購中小企業集合信託基金,既提高了經濟主體購買信託計劃的信心,又實現了財政資金循環使用和保值增值。三是財政出資專門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四是財政對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擔保機構給予資助,對擔保機構為創新型企業獨立擔保或聯合擔保的擔保費和因擔保發生代償的凈損失按一定比例予以補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觀其科技針對金融保險領域客戶都有哪些服務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金融科技這個詞其實包含的還挺多內容的,以題主的金融壹賬通為例,這個公司有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平台等各種先進金融科技能力,也開發出了很多適用於銷售、產品服務、風險控制以及運營等眾多場景下的金融科技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銀行、保險、投資及其他金融領域,幫助中小金融機構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痛點。舉幾個例子:
1、智能認證
金融壹賬通上個月剛發布的智能保險雲服務里有個智能認證技術,就是利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技術為客戶建立起獨有的生物檔案,從而可完成對人、相關行為及屬性的快速核實,可以運用於所有實人認證的場景。這個技術大大簡化保險行業在現有模式下復雜低效的客戶身份認證流程,實現了方便快捷的「實人、實證、保單」三合一的「實人認證」。
2、智能閃賠
上面說的智能保險雲服務里還有個智能閃賠技術,利用的是圖片定損、自動定價、智能風控技術高效准確完成對車輛的查勘定損。這個技術可使車險理賠時效由行業平均的兩三天縮短至兩個小時,並顯著減少由人工操作帶來的管理風險,是目前國內車險市場上唯一投入真實運用的人工智慧定損與風控產品,平安擁有其100%自主知識產權。平安車險快速理賠應該用的就是這個。
3、智能投顧(智能財富管家)
另外,金融壹賬通還有個智能投顧產品叫智能財富管家,是基於百萬級已有風險偏好的客戶數據,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建立獨創的風險偏好識別模型,改變了傳統模式中繁雜的風險問卷流程,將大數據技術與問卷結合,精準化風險偏好識別能力,並能夠根據用戶數據變化定期調整評分結果,旨在結合長期積累的市場經驗,根據用戶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財務目標等,運用智能演算法及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量身定製財務投資模型。
其他的智能支付、智能貸款、壹賬鏈、直銷銀行雲服務平台、金融機構一賬通,可以去金融壹賬通官網找找看。
Ⅲ 人工智慧正「入侵」保險業 它能解決哪些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變革保險業。昨日(2月27日),網路集團宣布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人壽」)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藉助各自優勢,將在平台、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2016年爆發的人工智慧備受各界關注,人腦與機器人腦的較量不止於圍棋、不止於電視節目,更將被實實在在地體現到各行各業,其中也包括保險業。
《網》注意到,去年以來,國內外保險企業加快與人工智慧融合步伐,不斷提升服務客戶水平,將人工智慧真正落到實處,用科技產品提高運營服務效率。
截至當前,國內外有哪些險企正注入人工智慧「血液」?人工智慧技術能為保險業解決哪些問題?
1、中國人壽攜手網路
當前,中國人壽正在實施「智慧國壽」戰略,即用科技手段實現「價格實時發現、資源精準匹配、產品按需提供、服務隨時響應、風險提前預警」,開展金融科技布局,希望通過數字化管理水平提高運營和服務效率,為客戶提供新型智能的多樣化產品和高情感的服務體驗。而網路的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將可以為此提供技術支持。
據悉,目前雙方合作還較為「初步」,僅就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智能投顧等方面進行了多次接觸。
對於此次合作,中國人壽表示,與網路攜手是「資本與技術的強強聯合」,將增強中國人壽的金融科技創新活力。
網路方面則透露,與中國人壽未來將主要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車聯網等技術領域,以及金融平台、品牌宣傳與推廣、投融資、保險銀行及企業年金業務、培訓交流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未來,雙方還將探討共同成立泛互聯網基金等議題。
2、泰康人壽:保險智能機器人「TKer」
2016年8月18日,由泰康人壽主辦、泰康在線承辦的「泰康20周年系列活動之健康醫療+互聯網保險創新論「」在北京舉行。在此次論壇上,由泰康在線推出的國內首款保險智能機器人「TKer」首次正式對外亮相。
《網》查閱資料了解到,「TKer」機器人擁有強大的保險智能服務功能如下:
A.自助投保:用戶可以通過機器人上面的身份證識別器,識別身份證等證件信息進行直接投保;
B保單查詢:通過人臉識別功能,機器人可以對用戶進行識別,通過語音交互功能,用戶可以查詢保單;
C.業務辦理:泰康在線開發的不同功能程序,同時可以應用於機器人,並能定期更新、發布產品和服務,支持用戶通過機器人直接業務辦理;
D.人機協同:在遇到疑難問題時,「TKer」機器人還能呼叫後台人工服務實現人機協同,快速解決用戶難題。
E.視頻宣傳:「TKer」機器人可以播放宣傳視頻,向用戶宣傳企業和保險內容。
不僅如此,「TKer」機器人還具備主動迎賓、智能會話、互動保險咨詢等功能,未來還將結合健康、運動智能硬體等提供如血壓、脈搏、體溫測量等健康服務。
據泰康人壽方面透露,「TKer」機器人未來也可能將服務於泰康線下業務,代替人工完成相關業務工作。
3、平安人壽:「智能機器人」
2016年3月18日,平安人壽的智能機器人正式上線,該智能機器人能為客戶提供覆蓋投保、申請變更、交納續期保費、申請理賠等全保單周期的業務服務咨詢,並能對線上產品銷售、推廣活動等進行解答。
《網》了解到,「智能機器人」可實現「7*24小時」一站式解決客戶咨詢的問題。2016年,「智能機器人」雲服務全年累計服務人次超過160萬,替代人工服務佔比達88.94%。
4、合眾人壽:人工智慧小Ai
2016年6月,合眾人壽與阿里雲達成合作,引入阿里雲的人工智慧技術,大大縮短服務接入等待時長,優化客戶體驗。
該技術能改變客戶服務重度依賴人力的情況,由阿里雲人工智慧小Ai機器人回答大部分的用戶疑問。此外,小Ai機器人還將把電話客服語音轉化成文本,把服務質量檢測率從3%大幅提高至100%。
如今,合眾人壽客戶通過各個在線平台咨詢問題之後,小Ai機器人就開始發揮作用,它將結合背景理解問題,再找出對應的答案。同時,小Ai機器人也會自己不斷學習進化,優化自己的問答准確率,同時學習與人類的交流方式,改掉「機器人口音」。
5、太平洋保險:智能運維機器人
它是太平洋保險業務員的貼身小助手,能為業務員們解決產品保單、信息錄入、電子簽名、OCR、平板PAD、POS機、產品條款等保險或理財方面的問題。
這款智能運維機器人集智能回復、智能語音識別、相關問題推薦、互動聊天講笑話、自助查詢、及時轉人工、實時反饋問題、24小時在線等眾多功能於一身。
6、弘康人壽:引進「人臉識別技術」
2016年4月,弘康人壽在業內首次引入人臉識別技術,這被認為是險企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案例。
它通過後台將客戶身份證照片和公安部下的身份證認證中心照片進行智能比對,以此代替人工認證,安全地解決了客戶「證明你是你」的問題後,將保全服務互聯網化和智能化。
7、日本富國生命保險:人工智慧平台Watson Explorer
2017年1月13日,日本富國生命保險宣布,從2017年1月起,該險企用IBM的人工智慧平台Watson Explorer系統取代原有34名人類員工,以執行保險索賠類分析工作。
據IBM方面稱,Watson AI系統是一種認知技術,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並且可以分析和理解所有數據,這些數據包括結構化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等。
8、台灣國泰人壽:引進Pepper機器人
2016年10月,台灣國泰人壽引進Pepper迷你機器人,Pepper機器人具有較高的情商及熟練的社交技巧,會向它們的「獵物」提供公司內部相關的金融理財產品等的信息,並且不斷鼓勵其「獵物」去登陸公司的官方網站,或者去咨詢公司的銷售團隊來尋求更深入、全面的消息。
「人工智慧」能為險企解決什麼問題?
《網》記者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可為眾多的險企們解決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A.保險的專業性問題
記者個人認為,當前,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買保險的專家。人工智慧不能完全替代人,它解決不了情感交流的問題,但是它可以解決專業性的問題,通過對機器人進行數據的錄入和訓練,可以幫助人們學習變成保險專家。
B.為用戶定製個性化方案
保險是金融產品中最復雜的產品之一,每一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對應的保險需求不一樣。在傳統情況下,一般是由代理人為客戶提供方案,但人工智慧也可能給出非常符合用戶需求的方案,從而降低對代理人的要求。
C.完善行業基礎設施
整個互聯網保險現在面臨很大瓶頸,因為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是存在比較大的缺陷,但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決這類問題的,人工智慧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在智能客服、核保理賠、反欺詐等相對標准化的業務上,人工智慧都可以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從而提高保險行業的效率。
Ⅳ 中國平安秉持中金融 科技和什麼兩大發展模式
中國平安秉持中國金融科技和中國電信兩大發展模式。
Ⅳ 金融科技對保險業影響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對保險業的影響應該來說還是非常大的,首先人們本來就薄弱的保險意識,現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讓原本潛在的想買保險的人打了退堂鼓,而且保險公司的萬能險也都降到了5%以下了,所以現在對保險來說既是低谷也是非常不錯的機會!
Ⅵ 哪一個財務報表數據可以代表保險公司金融科技創新能力
財務報表數據可以代表公司金融科技創新能力。這基本上數據是不可以代表的。很多數據不是造假的。
Ⅶ 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金融行業還會有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為明顯的是及金融科技勢力的崛起,其中金融「跨界者」、科技「原生派」漲相當大的比重。
在科技的趨勢下,政哥哥金融生態正在發生改變。
諸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已全面覆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其未來規劃也將以科技為核心,堅持綜合金融市場場景發展,二者顯然已成為當前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不二選擇。
與美國金融科技更偏工具屬性的發展路線不同,我國的金融科技其實更偏向創造新的金融性產品,畢竟當前我國的金融科技創新領先世界的領域之一在於對惠普金融的促進,良好的數據基礎為金融的個性獲客與產品供給提供了基礎。
Ⅷ 金融機構如何識別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潛在風險
金融科技發展應用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風險
互聯網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使金融科技這種輕資產重服務的網路模式慢慢滲透到金融模型、業務類型中,逐漸對傳統金融業務產生了鯰魚效應和示範效應,並推動金融機構產生變革。然而,網路虛擬環境信息不對稱、交易過程透明度低、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使傳統金融機構在原有聲譽風險、系統性風險等宏觀風險的同時,容易引發道德風險、技術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微觀風險。
金融科技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結合的產物,金融機構在發展金融科技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時,面臨諸多的問題,總結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的動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金融科技政策的模糊、法律的缺失、監管的滯後,容易引發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如e租寶、大大集團等風險的頻發;其二,互聯網虛擬環境下的信息不對稱、交易不透明、身份不確定,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其三,金融科技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可篡改性、受攻擊性,容易引發技術風險;其四,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的交叉性、綜合性、替代性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分類和風險識別
金融科技究其本質,它還是金融,其活動沒有脫離資金融通、信用創造、風險管理的范疇,沒有違背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客觀規律,也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和負外部性的特徵。不僅如此,現代網路空間的多維開放性和多向互動性,使得金融科技風險的波及面、擴散速度、外溢效應等影響都遠超出傳統金融。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科技業務主要風險類別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P2P業務,容易引發信用風險。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布局金融科技業務,由於我國信用環境不健全、信用錄入數據不完整,容易引發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為P2P平台提供資金託管服務,基於平台自身制定項目審核和資金管理,一旦平台出現信用問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容易引發對傳統金融機構資金託管的責任追究,導致信用風險爆發。
(二)是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支付、眾籌和互聯網理財等合作,容易引發法律風險。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投資網上貨幣市場基金,逐步拓展到定期理財、保險理財、指數基金等,支付機構會利用資金存管賬戶形成資金池,從而導致備付金數量劇增,支付機構違規操作挪用備付金引發客戶兌付困難,從而引發法律風險;與違規經營企業合作導致的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違法問題發生,容易引發法律風險。
(三)是金融機構搭建金融科技綜合經營平台,容易引發操作風險。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布局金融科技綜合服務平台,將金融投資、融資服務、證券交易、基金購買等金融業務植入網上平台,通過打通銀政保業務界限,提高綜合化經營水平,增強客戶粘性。金融科技平台的便捷性促使平台更新信息並便於用戶操作,然而,一方面由於網上開戶容易缺乏充分的投資者教育,容易引發投資者操作不當,另一方面,由於業務交叉容易引起內部控制和操作程序的設計不當,由此造成投資者資金損失或身份信息泄露,進而引發操作風險。
(四)是金融機構與P2P、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銀行合作,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一方面,P2P、互聯網理財違規採用拆標形式對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息、集中兌付等,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賬戶活躍度較高並投身到金融科技領域,存在著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因素,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擠兌,從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五)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容易引發信息技術風險。移動通信技術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決於網路平台的IT技術、風險識別技術、抵禦黑客和病毒攻擊技術。近年來,偽基站、偽造銀行服務信息、信息「拖庫」「撞庫」事件頻發,如果防備不當,極易發生信息技術風險。
(六)是金融機構涉及寶寶類貨幣基金業務,存在監管套利風險。一方面導致產品功能跨界。另一方面可能從監管標准不一中套利。例如,互聯網「寶寶」類產品投資與銀行協議存款資金不屬於一般性存款、不需要繳納存款准備金,被一些人士認為是一種監管套利行為。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應對機制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著手金融科技行業跨界互聯網理財和跨界金融業務規范的制定,傳統金融風險應對機制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的金融創新。一方面,互聯網業務在確立負面清單、行為監管和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等方面通過創新科技監管防範風險;另一方面,加強對資產、資金端、投資者的分類保護強化風險控制能力勢在必行。此外,根據《商業銀行並表管理與監管指引》,無論是銀行集團各附屬機構之間、附屬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交叉產品和合作業務的協同,或是其所屬機構的公司治理、資本和財務等,都必須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全面持續的並表管控。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或者與相關企業合作時,為防範風險跨業傳染,同樣必須將金融科技的風險類別融入現行風險管理體系中,構建一體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才能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並表後總體風險狀況。
(一)合理把控金融科技內控風險,首先,應建立完備的金融機構防範金融科技風險內控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操作管理以及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有效防範操作風險;其次,加強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風險防範意識,增強員工的道德教育和行為管控,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有效防範道德風險;第三,加強賬戶和資金流轉監測,嚴格身份識別、交易審核、大額對賬等;第四,建立金融機構子公司風險承擔、風險轉移的差異化經營策略,有效防範和化解聲譽風險;最後,建立風險預警應急措施,對涉嫌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到早預警、早處理、早報告,一旦發現採取清收措施,並快速啟動司法保護程序,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二)加強金融科技信息科技風險防範,首先,提升金融科技核心技術水平,運行安全防範體系,如維護操作系統安全、防火牆技術、虛擬專用網路技術、入侵檢測技術、金融信息和數據安全防範技術等,防範系統故障、黑客攻擊、病毒植入等技術風險;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徵集和應用系統,配合監管機構實現信息共享,運用信息科技技術實現現場與非現場檢查,有效防範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的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最後,運用先進的、大數據挖掘、區塊鏈等技術,建立信用評估體系和風險預警模型,有效防範防止信息泄露等產生的法律風險。
(三)構建金融科技風險量化監測指標體系,首先,運用量化指標,分析金融科技運行、強化金融科技風險管理和宏觀決策,金融機構可在資產品質端另列金融科技板塊,定期提供金融科技產品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資本等量化指標風險監測。其次,可依託現行風控指標模型選擇指標,例如經由橫跨銀行?證券與保險採用的流動性覆蓋率(LCR)與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防範兌付流動性風險,利用資產組合的五級分類監測防範信用風險,或者通過關鍵風險敞口提列資本來防範操作風險。最後,從綜合統計的視角構建風險數據採集的基本框架,通過匯集金融科技子平台相關信息構建指標體系,形成一套與現行風險管理制度融合統一的監測框架,作為傳統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補充。
(四)避免金融科技風險傳染發生,首先,金融科技在大量客戶的相互遷徙和交叉等日趨復雜化下,應制定單一用戶畫像?個別交易對象或關聯企業所屬集團?特定商品風險頭寸?特定信息服務提供商等風險集中型態的限額,抵禦交易過於集中而產生交叉傳染的風險。其次,對於金融機構所屬的不同網貸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關聯人或同一關聯企業的信息系統,運用平台間借款金額閥值的動態風險調整機制,有效防範跨平台借貸行為可能產生的違約或者惡意詐欺風險。最後,建立金融科技板塊重大突發信用事件通報機制,及早防範危機發生時的交叉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