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管理 > 我國保險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控制

我國保險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控制

發布時間:2021-08-08 23:57:01

① 農村金融學開辦農業保險的難點:1保險金融難以確定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對本選題參考的說明:
1、以下選題僅提供了寫作的方向,不可以直接作為論文題目,請學生自己根據寫作重點確定論文題目。題目應該簡潔明了,直接反映出論文的主要內容。
2、本參考選題僅列出部分主要的研究主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其他的題目。
一、國際金融問題
1、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傳染與發展中國家的防禦
3、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危機的成因與風險防範
4、我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及危機管理
5、貨幣危機預警機制
6、亞洲(歐洲)區域金融合作
7、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傳導機制
8、國際金融並購及影響
9、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發展的影響
10、國際金融的協調與合作
二、宏觀金融調控問題
1、我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調整
2、我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財政政策目標的協調
3、我國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選取
4、利率應成為我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5、貨幣供應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終結
6、我國應繼續將貨幣供應量作為中間目標
7、再貼現政策的作用與宏觀金融調控
8、進一步拓展我國公開市場業務的對策
9、我國存款准備金政策的改革
10、衡量貨幣政策松緊程度的指標的選擇
三、貨幣政策比較問題
1、轉軌時期中國貨幣政策的特點
2、轉軌時期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確定
3、轉軌時期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
4、中國與美國(或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的區別
5、通貨膨脹機制與通貨緊縮的機制
6、通貨緊縮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
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徑初探
8、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
9、銀行流動性過剩及風險控制
10、開放經濟下的我國貨幣政策工具分析
四、我國的利率政策問題研究
1、利率結構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利率結構的調整與經濟結構的調整
3、儲蓄和投資的利率彈性研究
4、試論儲蓄存款的利率彈性
5、央行利率政策調整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
6、我國利率傳導機制的優化
7、提高商業銀行在利率傳導中的效果
8、現階段我國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9、我國利率政策的經濟運行效果分析
10、論通貨膨脹壓力下的利率政策選擇
五、利率市場化問題研究
1、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
2、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與利率市場化
3、金融體制改革與利率市場化
4、我國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
5、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6、我國利率市場化應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
7、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
8、利率市場化對國有商業銀行(或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
9、利率市場化後企業投融資策略的調整
10、我國利率市場化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六、政策性銀行問題研究
1、我國設置政策性銀行的理論依據
2、我國政策性銀行資金來源問題的解決
3、政策性銀行如何配合我國產業政策的實施
4、我國政策性銀行外部關系的協調
5、對我國政策性銀行有效監管的實施
6、構建政策性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思考
7、我國政策性銀行改革路徑的比較分析
8、農業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貸款問題
9、政策性銀行外部約束機制
10、政策性銀行與我國產業政策的配合
七、貨幣市場問題
1、論我國票據市場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2、貨幣市場機制分析
3、論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形成機制
4、論票據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5、證券回購市場的交易分析
6、國庫券市場的投資分析
7、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運作及其特徵
8、商業票據市場和銀行承兌票據市場的關系分析
9、論大額存單市場
10、大額可轉讓定期價值分析
八、資本市場問題
1、試論投資銀行在資本市場中的功能
2、投資銀行組織模式比較與選擇
3、證券經紀業務與證券經紀人制度
4、企業並購的風險及防範
5、國內外企業投資風險管理案例分析
6、試論二級市場的基本功能
7、二板市場的特點、功能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8、公司在二板市場上市的標准、組織實現及主承銷商保薦制度
9、開放式基金融資研究
10、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九、銀行不良資產研究
1、轉化或清收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方法
2、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及成因分析
3、資產證券化在處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時的可行性
4、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債轉股的必要性和設想
5、論債轉股的理論和政策問題
6、資產管理公司轉型問題
7、債轉股的風險與時機分析
8、建立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利弊
9、債轉股在不良資產處理中的效果分析
10、如何杜絕不良資產的再生
十、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
1、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
2、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3、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4、我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
5、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內控機制
6、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機理
7、我國的網路金融風險及防範
8、金融全球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和金融安全
9、金融監管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
10、金融監管模式選擇
十一、分業經營與全能經營
1、分業經營體制下的銀證、銀保合作
2、國際金融界混業經營的潮流
3、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研究
4、混業經營的風險分析
5、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中國金融業的選擇
6、分業經營與金融控股公司
7、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安全性分析
8、我國分業經營體制下銀證合作分析
9、我國金融混業經營監管制度的完善
10、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風險與監管對策
十二、資本市場與國企改革
1、論企業重組與債券融資
2、成功推進國有企業重組需要怎樣的資本市場
3、企業重組的市場支持機構--投資銀行的發展前景
4、國有企業債務重組的主體再造
5、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與資本市場的發展
6、推進企業重組與並購,加快國企改革
7、我國上市公司重組面臨的障礙及對策
8、企業融資方式的轉變對企業機制改革的意義
9、資本市場的制度完善與市場有效性
10、我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
十三、農村金融問題研究
1、關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和強化管理的思考
2、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制度創新
3、農村信用社風險的形成及防範措施
4、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
5、論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管、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
6、農村金融市場供求狀況分析
7、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的改革和創新
8、農村信用合作發展方向
9、農村金融成長機制與模式
10、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十四、國債問題研究
1、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分析
2、對國債發行方式的國際比較
3、論國債流通市場的組織與管理
4、以國債利率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
5、中央銀行如何運用國債進行宏觀金融調控
6、中西方國債發行定價制度比較
7、論國債市場與利率自由化
8、論國債、投資與經濟增長
9、我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
10、國債市場流動性的比較研究
十五、非銀行金融機構問題研究
1、淺析銀證合作讀商業銀行的重要意義
2、論我國保險監管模式的選擇方向
3、論對保險經紀人的監管
4、論建立保險公司的經營機制
5、論我國信託投資業的問題、改革對策與前景
6、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特點、問題及相關政策
7、加快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8、中國非銀行金融機構與貨幣市場的發展
9、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分析
10、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
十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研究
1、我國急需建立健全的銀行市場退出機制
2、西方國家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的一般特徵及其啟示
3、我國銀行市場退出機制構想
4、我國建立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的基本原則
5、問題銀行的處理
6、建立我國存款人利益保護體系
7、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市場退出機制
8、我國應該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9、我國應暫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10、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銀行業公平競爭
十七、銀行業並購問題研究
1、全球銀行業並購浪潮的原因分析
2、全球銀行業並購浪潮的影響及啟示
3、美國大通銀行的並購模式
4、銀行業白與現代科技在銀行業中的應用
5、銀行業並購的效應分析
6、銀行並購後的整合問題探析
7、銀行業並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8、我國銀行並購案例分析
9、我國銀行業的並購模式探討
10、通過並購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
十八、保險學論題
1、當代中國經濟中的保險作用研究
2、我國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保障機制
3、試論財產保險的經濟意義
4、試論人壽保險與儲蓄的關系
5、試論保險品種的開發與營銷
6、保險資金與信貸資金的關系分析
7、論再保險的經濟意義與法律意義
8、試論保險的利益原則
9、加入WTO後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
10、新農村建設與農業保險
十九、金融制度專題
1、國際金融監管體制的比較
2、農村金融制度缺失及其補償
3、存款保險制度的選擇、比較、設計
4、金融安全網與我國金融制度的穩定性
5、我國金融監管制度的選擇、調整和完善
6、匯率制度選擇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
7、利率制度市場化改革的制度條件
8、信用貨幣制度與貨幣政策
9、證券交易制度的目標取向、沖突、協調
10、金融制度創新與風險防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是什麼

專家解析|孫智:三峽工程保險「十項服務」模式-工保網



在三峽工程保險服務中,筆者根據客戶的服務要求,以及自身服務目標和競爭的需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服務模式,探索出三峽工程「十項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既能滿足三峽工程的保險需要,又能為公司營銷創造競爭優勢。



對於較大的賠案一般採取預付賠款方式,特別是在傷人事故,一般是先全額預付賠款,再辦理賠案手續,以便客戶及時處理事故。在理賠過程中,客戶上交索賠資料拖的時間很長,這是導致理賠速度慢的重要原因,我們採取「及時催、上門辦、幫助跑」的方式,加快了辦案速度。同時,對理賠結果以《賠款理算說明書》的形式告知客戶,說明賠款計算的依據、不賠項目或不賠金額的理由,便於客戶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解釋索賠和賠款的差距。



9、客戶拜訪


經常拜訪客戶,加強溝通,密切感情,這是大客戶服務中的重要工作。三峽工程保險一年就一兩筆保險單,賠案也不是經常發生,如果只是在承保和理賠時與客戶見面,那就機會很少,感情也會疏遠。


所以,為避免「一保就不管」的現象,我們經常性地拜訪客戶。一是為高層拜訪做好基礎工作,上級總公司、省公司領導每年至少要拜訪一次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領導,就合作進行會談。我們負責聯絡、資料准備、接待等事宜。二是我們與業主有關部門、承包商、監理等層面保持聯系,這樣有利於與多方客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10、友情支持


發揮我們與當地社會接觸廣泛的優勢,以及我們的能力,為客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當社會少數人對三峽工程有異議時,我們在《中國保險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宣傳三峽工程風險管理的新聞報道,從保險的角度維護三峽工程的聲譽;再如由於我們與公安交警比較熟悉,經常為承包商的汽車辦理年審等有關事項;有的承包商要出差到外地去或回三峽,我們的員工就用車幫助接、送等等。


「十項服務」模式,是建立在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之上的、對服務的一種全方位行動。它為三峽工程提供了完整性、附加性、超值性和延伸性服務,對滿足三峽工程全面性和多樣性的保險需要起到積極作用。

③ 如何防範我國金融風險。。就這個題目,誰能給我寫個論文大綱!!!急急急!!!

我幫你,原創寫作,包通過。

④ 哪些屬於保險業風險

當前保險公司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傳統的風險。
二是激進經營的風險。
三是宏觀環境的影響,2016年宏觀經濟下行資本市場波動,造成了企財險、貨運險等領域的業務下滑,也加劇了行業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
四是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保險公司與銀行、證券、基金等領域的交叉性有所增多,一些互聯網理財和B2B平台利用保險問題徵信,跨市場、跨區域、跨行業傳遞風險開始顯現。

⑤ 我國目前採用的保險監管方式時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人壽保險定價方法是營業保費等價公式法。
營業保費等價公式法的基本公式是營業保費的精算現值等於未來保險給付、費用和利潤的精算現值。我國保險監管機構目前要求的定價方法就是營業保費等價公式法。在這種方法下,人壽保險費計算應考慮以下三個要素:死亡因素、利率因素和附加費因素。因此,人壽保險費是依據預定死亡率、預定利息率、預定費用率來計算的,此三項稱為計算人壽保險費的三要素。營業保費等價公式法最主要的有點是如果給定了保費的基本假設,即死亡率、利率、費用、稅收補貼和利潤附加時,只進行有限的計算就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費率。對於簡單的壽險產品,這種方法是極其有效的和可行的。營業保費等價公式法的最大確定是這些公式沒有表明每個保單年度利潤的變化,特別是當壽險合同具有比較復雜的保險金給付,要求使用變化的利率和利潤附加時,這種方法的計算是及其復雜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定價技術得到充分的提高,這種方法也逐漸很少被使用。

⑥ 保險業當前面臨哪些風險

我國保險業的特點及面臨的特殊風險
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僅二十多年,尚處於不成熟階段,各類基礎性的制度正處於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中,因而除了面臨上述風險之外,有必要結合我國保險業的法規建設、保險機構的業務流程管理和保險公司的特殊情況分析我國保險業面臨的洗錢風險。
(一)保險業法規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各保險公司根據《反洗錢法》的要求,已經開始相應地制訂框架性的反洗錢制度,指導分支機構逐步開展反洗錢工作,但是由於保險法規是以保險業最大誠信原則和保險利益原則作為控制風險的准則,即各保險公司主要從控制經營成本和風險角度出發,圍繞保險風險標的,按照投保人、被保險人、投保標的、理賠案件等方面的不同風險,由相關部門控制業務風險。[2]而反洗錢風險的控制重點在於客戶身份識別和資金交易監測,以防止客戶身份和資金異常,這與保險公司控制業務風險有明顯不同,因此開展反洗錢內部控制存在制度缺陷。
(二)保險公司在業務流程管理上存在漏洞
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保險展業、業務承保和理賠等。由於我國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市場發展的不健全,保險公司在一些業務流程上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給洗錢分子留下不小的空間。
1.保險展業階段。保險展業就是保險公司進行市場營銷的過程,即向客戶提供保險商品和服務。保險展業的方式包括直接展業、保險代理人展業和保險經紀人展業。我國還處於經濟轉型期,且年輕的保險市場在局部和個別地方由於信用和市場規則的缺失,在展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惡性競爭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些新成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為搶占市場,克服其本身無品牌和實力的缺陷,主動採取「二高一低一擴大」(即高手續費、高返還、低費率、擴大保險責任)的手段拉攏客戶;面對這些分支機構的惡性行為,成立較久的保險公司為了保持業務規模以抑制過快的市場份額下降,以免影響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形象,同時為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保費收入必成指標,不得不非理性的被迫參與市場的惡性競爭,也採取「二高一低一擴大」的手段,甚至有的業務人員為了拉攏客戶公開聲明可以幫助客戶洗錢,這種惡性競爭的環境導致保險公司在展業方面的管理較混亂,也極大地方便了洗錢分子將其「黑錢」放置到保險系統,完成洗錢過程的處置階段。[3]
2.業務承保和理賠階段。業務承保是指保險人對投保人提出的保險申請經審核同意接受的行為。理賠是保險業務流程的最後一個階段。保險公司應該在核保、合同變更和理賠環節對投保財產價值、投保財產風險狀況等信息,以及合同關系人之間的利益方面加以專業控制,進行嚴格的客戶身份識別。但是由於我國保險市場規則的缺失,一些保險中介機構為了拿到傭金和手續費,甚至指導那些達不到資格的投保人如何提供虛假資料以順利通過審查,這與反洗錢相關規定中要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的要求相差甚遠;理賠時,保險公司為了穩定自己的市場份額,對投保人提出的無理要求有姑息的成分,為洗錢分子「甩干」進入洗錢過程的「黑錢」創造了機會。
(三)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治理結構不完善
從組織架構看,我國保險公司多數實行總、分、支公司管理模式,總分支機構之間通過授權而開展經營活動,這種組織架構本來應該會強化高層管理人員對組織的控制能力,但由於公司治理結構和體制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公司內部現代化管控手段的不到位,還沒有形成規范明晰的責、權、利的體系和機制,更沒有預警機制和現代化的手段約束基層機構負責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公司內部上下級機構以及他們的負責人之間存在嚴重的博弈。[4]從治理結構來看,2006年1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為我國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指明了方向,但由於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資本、職業經理人、監管機構,又包括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設現狀和與保險公司治理機構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等,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進程相對緩慢,部分保險公司還是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和關鍵人模式。[5]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並有效實施反洗錢內控體系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⑦ 我國保險行業的現狀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從中國目前保險市場情況分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四大保險公司已經佔有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96%。而其中,國有獨資的人保、中國人壽則幾乎佔去保險市場份額的70%。中國人壽佔去了壽險市場份額的77%,人保佔去了產險市場的78%。而機動車險市場中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佔82%。這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初步形成了競爭的格局,但這種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高度壟斷市場的局面,特別是以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按照保險業發展的規律,保費收入一般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而論,年保費收入一般都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10%左右,而我國1998年保費總收入約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費計算,僅為100元人民幣,雖然較恢復保險業務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當然,我們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人均保費2000多美元的水平還有距離。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但同時又說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居民的保險意識與投資意識還要有一個提高過程。
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從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機構的分布而論,30家中外保險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設置在北京和中國沿海城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雖然在大陸已普遍設立,但多數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這就造成了保險市場發育不均衡性。這種分布上的不均衡,對中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資公司與合資公司,雖然其數量已佔大陸保險公司總數的56.7%,但它們100%分布在沿海與發達城市,又沒有遍布的分支機構,所以其市場份額僅佔0.69%。
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粗放式經營與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簡單與供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人才是經營水平較低的顯著特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已經開發和銷售的產品壽險產品品種並不少,但產品結構雷同和保險責任不足,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呼聲。中國保險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系統保險專業教育又有保險專業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又懂得精算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級人才更是毛鳳鱗角。這都表明了當前中國保險經營水平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兩頭大中間小,即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很快,而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程序正式批準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僅9家、經紀公司3家。
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十幾年來,我國重視直接保險市場的建設,忽略了對再保險市場的培育,導致國內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分保計劃安排不當經常造成損失;同業間信任不足,再保險行為不規范,外幣保險業務過份地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對保險監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險監管機關建設和監管力度與保險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還基本上處於被動的監管狀態,監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不夠。對於關繫到保險行業穩定的償付能力、資產負債質量、再保險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監管力度不夠。至於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缺乏嚴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規。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近20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保險市場體系化。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經營業務專業化。就專業經營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國際上專業化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專業經營水平還很低,發達國家在產險與壽險領域內都有專門的公司,如專營火災險的公司、專營健康險公司、專營機動車險的公司、專營農業險的公司等等。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市場競爭有序化。近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處於一種嚴重的無序化競爭狀況,其結果既損害了保險人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搞亂了保險市場秩序,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最近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提出了加強保險監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這就是:加強保險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強化保險業自我約束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法規和完善保險機構體系與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保險監管,防範與化解經營風險。
保險產品品格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保險會更加深入人心,企業與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險意識的同時,對保險的選擇意識也不斷增強,投保需求呈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它們從自身利益和需要出發,慎重選擇。在這種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而保險產品價格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也將實行市場化。可以預見,名牌產品+合理價格+特色服務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剎手鐧。
保險制度創新化。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的保險創新盡管有所發展,但還很落後,積極開展保險創新,既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推動我國保險業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逐步放寬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准備金所形成的巨額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投資房地產、股票、各種債券,實現投資多元,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加快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接受外資保險公司資本投入的同時,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或者購買外國保險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購一些外國的保險企業。在險種開拓上,積極發展核能、衛星發射、石油開發等高科技險種,在業務經營上,通過再保險分入分出或國內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發展壯大。

⑧ 我國在養老醫療失業保險領域的改革進程中主要面臨哪些困難,目前實行的三大保險制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點 一、「九五」情況回顧我國正處於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

在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以下所說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涉及城鎮,一般不包括農村地區)的基本特徵是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對職工的醫療、養老以及貧困救濟負全部責任;企業在職工安全保障方面的支出全部計入經營成本。目前的改革方向,主要是將終身僱傭改造為可以自由流動的勞動合同制以及通過市場競爭就業,將由企業承擔的醫療、養老等安全保障轉移到社會統籌管理的安全保障體系中,將企業全額負擔本企業職工全部安全保障費用改變為企業和個人共同向社會保障繳納社會保障基金,由社會統籌體系負責對職工個人的保障金發放。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只能以「低水乎、廣覆蓋」為基本原則。從1998年以來,這個「低水平」的基本含義是確保城鎮家庭的基本生活來源。

1999年,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是確保「下崗」職工生活費足額按時發放。政府財政仍是實現這一保障目標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中央財政直接投入255億元,比1998年增加了近100億元。到1999年末,全年共有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190多萬,其中實現再就業的有450多萬,到年底還有下崗職工約650萬。到1999年末,93%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其中90%領到了基本生活費。全國有9433萬職工和2900多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9900多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有2100萬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大病醫療費用統籌和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用統籌,部分地區已進行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工作在1999年基本實現,全年共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800多億元,按時足額發放率達到98%以上。全年還補發前期國有企業拖欠的養老金120多億元,其中地方籌資53億元,中央財政支持76億元。

1999年7月,我國政府出台了提高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到10月1日,全國600萬下崗職工、80多萬失業人員和2700多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得到相應調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月人均增加86元,失業保險金月人均增加44元,企業離休人員月人均增加145元,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60元。

1999年,除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外,我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仍保持在3.1%左右。按照完善市場就業機制的要求,全國啟動了100個城市勞動力市場建設試點,有45個城市初步實現市內勞動力市場計算機聯網。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積極落實「三年千萬」的再就業培訓計劃,為390萬下崗職工提供了職業指導和培訓。創業培訓也在全國30個城市開始試點,並取得一定成效。

1999年,國務院發布了《失業保險條例》,為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據。截至1999年底,全國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已達9900多萬,比上一年增加了1900多萬,是歷年來覆蓋范圍最大的,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10多億元,基金的承受能力明顯增強,年底每月有超過100萬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金,比年初增加40%。

在醫療保險制度方面,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分別制定了有關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葯店、用葯管理、診療項目、服務設施標准和結算辦法等6個配套文件,基本建立起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醫療保險制度。全國有24個省份出台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總體規劃,315個地級以上統籌地區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占總數的90%。

在社會福利事業方面,1999年末我國全國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108萬張,收養8l萬人。城鎮建立起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8萬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572個。全國667個城市、1682個縣已全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525.7萬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1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20億元,接收社會捐贈6億元。

二、「十五」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點

1.「下崗」職工歸入一般社會失業人口,失業保險基金可能出現收支赤字

在1997年國有企業富裕人員大量涌現的時候,我國採取了一個體制轉軌過程中的過渡性政策,即為「下崗」職工組建「再就業服務中心」。國有企業富裕人員離開勞動崗位後可以有三年的期限去重新接受勞動技能訓練、尋找新的就業崗位。在這三年中這部分失去工作的職工可以不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企業和政府仍要為他們發放生活費。在此期間,「下崗」職工人數未被統計在社會失業人口之內,他們的生活費也不由社會失業保險基金承擔。

但從2000年起,按照最初的政策期限,已領取生活費三年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崗」職工將開始需要與原有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他們的生活保障將由社會失業保險基金負責。2000年將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下崗」職工人數將達500萬人。這個數字已經接近1999年末時我國的社會登記失業人口(670萬人)。

1997年,我國繳納失業保險基金的單位60.3萬個,參加失業保險的總人數為7961萬人,占同期城鎮從業人員17705萬人的45%。1997年底,失業保險基金共節餘97億元。由於「下崗」職工將很快歸入一般失業保險范圍,從1999年1月起,失業保險繳費標准從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提高到3%。1998年我國的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總額為5l億元,其中,發放失業救濟金20億元,醫療補助金0.7億元,喪葬費76萬元,撫恤金300萬元,轉業訓練費6.6億元,其他19.7億元,管理費4億元。共有158萬人領取了失業救濟,人均失業救濟水平為1291元。1999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達到9900萬人,比1998年增加1900萬人。同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為125.2億元,比1998年增加56.8億元。當年基金支出91.6億元。其中失業保險金支出32.7億元,用於醫療補助、喪葬補助和撫恤金等支出的部分為1.42億元,當年基金節餘33.62億元,累積節餘159.85億元。

根據物價和工資水平推算,2000年人均救濟水平可能會達到1400元。如果2000年由「下崗」職工轉換而來,新增500萬人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那麼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將至少要增加70億元。從1999年失業保險基金的收支情況看,在2000年,我國的社會失業保險基金可能將開始出現較大收支赤字。

2.養老保險基金現收現付制度可能難以長期維持

1999年,我國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1965.12億元,支出1924.85億元,當年節余 40.26億元。全國累積節餘733億元。但各地區出現嚴重不平衡。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沿海7個省累積節餘454.76億元,佔全國節余總量的62%。與此同時,有16個省出現了收不抵支的情況。以1999年的支付水平計算,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累積節余只夠支付養老金5.06個月,比1998年減少了1.72個月。1999年我國全國養老金收繳率為93.25%,比1998年提高了3.01個百分點。1999年全國月人均離退休費為494元。當年實繳養老保險費與繳費工資之比為21.56%。

我國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1997年才開始實施的。按照這個制度,職工的養老金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個人帳戶養老金,籌資按職工本人工資的11%繳費,其中企業負擔3%,個人繳納8%,長期積累,退休後,每月按總積累額/120計發;另一部分基礎養老金,相當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20%,籌資仍沿用現收現付模式,由企業按工資總額的5%繳納。目前與這個制度相應的最大問題是,在新制度實施前已退休的人員和新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的個人帳戶養老金中沒有先期的繳費積累。這部分人的養老金只能依靠養老保險基金的現收現付。而這部分人在新制度實施前領取的工資中已經作了養老金的扣除,這部分扣除在原有國有經濟的體制下被用作了投資。這就是我國體制轉軌過程中支付與企業對養老保險基金的隱性負債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採取了長期加大企業統籌費率的辦法,期望逐步消化隱性債務。這個改革方案面臨的挑戰是,目前的企業既要為新制度下的在職職工積累養老金,又要為原有制度下欠繳的個人帳戶提供基金,形成了嚴重的雙重負擔,據預測,如果企業完全承擔這種雙重負擔,我國企業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率從2000年到2030年將持續高達35%左右。這顯然是企業無力負擔的。

從目前學者討論的情況看,我國應對這一挑戰的主要思路集中於三個選擇。(1)出售部分國有資產,用國有資產的變現收入補充個人養老金帳戶。(2)發行20年至30年期的超長期國債,用財政的發債收入補充個人養老金帳戶。(3)通過開征利息稅等新稅種,並指定新稅種收入用於補充養老金收入不足。事實上這三個選擇可能需要同時採用才能應對可能的養老保險金支付危機。

3.企業經營狀況不良導致保費不能足額收繳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由於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普遍不良,養老保險基金一直不能足額收繳。一些處於虧損狀態的企業無力繳納或以各種方式拒繳。1998年有些地區的收繳率(實際收繳額占應收繳數額的比例)甚至降至50—60%。不少地區已出現養老金收不抵支,進而導致越來越多的養老金拖欠問題。有關統計結果顯示,至1998年3月底,全國共拖欠離退休人員養老金46.79億元,涉及離退休人員283萬餘人;欠繳養老保險費100萬元以上的企業近5000家,欠繳金額170億元;欠繳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近200家,占同期欠繳的48%。截止到1998年底,全國共欠養老保險費359億元。這種狀況在1999年仍未得到有效扭轉。從2000年的情況看,由於市場狀況有所改善,這種欠繳情況估計會有所好轉。但總體上看,養老保險費不能足額收繳的難題仍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存在。

4.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社保體系面臨提高繳費率的壓力

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統計結果顯示,從1991年至1996年,全國參加養老統籌的在職職工數年均增長4.3%,而領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員數年均增長9.0%;參加養老統籌的在職職工的負擔系數由1991年的0.21提高到1996年的0.26.從今後情況看,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劇。為支付中老年職工養老需要的繳費率也會進一步提高。這很可能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企業的繳費率越來越高,也就有更多的企業無力繳納或拒繳,為維持支出壓力,則需進一步提高繳費率,直至最後出現收繳和支付危機。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1.26億人,占總人口的10%以上,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8億人,占人口總數的比重將達18%,到2050年將達到4億人以上。

5.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與保值增值仍未找到完善的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一個長期性問題是保險基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資方式。從發展過程看,我國的社會工資水平上升較快,從而養老保險金的支付額也將不斷提高。如果再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個人帳

戶積累部分的基金迫切需要有安全、穩定、且收益率較高的投資方式以實現保值和增值。在1999年以前,我國的保險基金幾乎只能用於銀行儲蓄或投資於國債。由於從1996年以來,我國一年期儲蓄存款的利息率水平已經從10.98%降低到2.25%的歷史低點,國債利息也發生了相應降低。儲蓄或投資國債的收益已經微乎其微。在 2000年,保險基金被允許進入證券投資市場,但為規避風險,只能投資於市場中的「證券投資基金」,不能直接地進行股票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基金缺乏獲取投資收益的渠道,實際上面臨很大的未來支付風險。近來,我國很多學者以及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人員都在呼籲,我國應允許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市,以鼓勵發展投資型保險產品,而非間接通過購買證券投資基金進入。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保險基金,其中包括政府控制的社會保險基金和商業保險基金都有可能被允許進入股票投資領域。

三、主要政策展望

2000年3月,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六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一是要堅持和完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條保障線」制度,企業再就業中心要向下崗職工按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並代他們繳納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金。二是企業和社會籌集不足的部分,財政要予以保證。對確有困難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中央財政將繼續給予支持。三是各地方務必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保證專款專用。四是要依法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和提高保險費征繳率。在城鎮強制推行以養老、失業、醫療為重點的社會保險。五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要適當調整支出結構,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比例。六是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逐步使下崗職工由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轉向享受失業保險,走向勞動力市場就業。

從目前看,2000年及以後一段時間內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目標與具體措施將集中於以下若干方面。

1.實現養老金社會發放

我國前期在養老保障方面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是基本養老保險金由行業統籌全部移交地方管理。在80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將由企業負責發放的養老金改革為由企業所在的行業統籌。但這種行業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難以實現更大范圍的風險共擔。而且,同一地區同類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有高有低,也影響到人們的社會公平預期。從1998年9月起,基本養老保險由行業統籌移交給了地方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即實行統一的地方統籌。原來實行行業統籌的鐵道、交通、電力、水利、郵電、民航、石油、中建、有色9個行業和銀行的養老保險基金統一實行了地方管理。在地方統籌的基礎上,1999年,我國開始推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改革。即將原來通過企業發放的養老金改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直接通過省銀行、郵局等發放到離退休人員手中。這樣做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還可以使離、退休人員不受企業的一些行為或經濟效益的影響,通過養老金的社會發放來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資料,1999年末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已達到80%以上的地區有6個:上海市100%,福建省91.4%,山東省89%,陝西省84%,雲南省83.6%,重慶市80.8%。在2000年中,退休人員與企業事業單位相脫離、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以及退休人員由社區管理服務的工作將在全國普遍推開。

2.強化養老金征管

2000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將增加200萬人;總數將達3100多萬人,養老金全年支出預計達2000多億元。要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需要採取進一步的切實有力措施強化養老基金征繳和開辟新的籌資渠道。對過去屢次發生拖欠的地區、企業應當實施重點監控。因歷史原因拖欠的基本養老金,有關責任機構和企業應盡快補發。在強化養老基金征繳方面,對生產經營正常、能夠正常發放工資的欠費企業,要逐戶追繳欠費;對有資金能力而拒不補繳的單位,應當堅決依靠法律手段征繳。要爭取在2000年末使全年的養老基金收繳率達到 90%以上。

3.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

2000年的另一項重點工作是要在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上取得新的突破,力爭實現城鎮養老保險全覆蓋。其中,要特別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工作力度。估計這些企業中的參保人數將增加1200萬人。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為扶持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2000年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發布規定,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存入銀行個人帳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在稅賦優惠的基礎上,2000年我國在加強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方面的政策措施還可能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增加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1999年l—10月份,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391.7%,2000年財政支出中的社會保障支出將繼續進一步地成倍增長,主要是增加對失業人員、離退休人員和其他需要救濟居民的支出。(2)強化社會保障資金的徵收,重點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和養老、醫療、失業保障金不到位的問題,努力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3)通過減持國有股股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或發行長期國債的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採取非常措施彌補由於歷史上國家對職工的「隱性負債」而形成的資金缺口。此外,從目前看,至少對一些下崗、事業人口集中的老工業基地、西部經濟落後地區,中央財政補貼仍是必須的。各地也已普遍將最低生活保障金列入當地財政預算,支持省內欠發達市、縣以及省屬企業職工的最低生活保障。

5.建立現代化的管理系統

為確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民政部已開發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軟體」,正在全國推廣應用。目前,我國地級以上的城市已初步建立起計算機管理網路。估計在今後一到兩年的時間內,計算機管理網路將擴展到全國所有的縣、市、區,最終形成全國性的現代網路規范管理。

6.繼續因地制宜地推進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只有將現有的8億農民劃歸社會保障網,我國的社會保障才能成為一項完全意義上的基本社會制度。目前民政部已經承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將列入民政部2000年的重要工作日程。其總的思路是因地制宜,穩定推進,不搞「一刀切」。已經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方,在管理和操作上可借鑒城市的管理經驗,使之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尚未建立這一制度的地方,要繼續做好調查研究和摸底測算工作,為今後工作的開展做好准備。

7.加快醫療保障體系的改革步伐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體系發展相對滯後於失業及養老保險。1999年我國全國確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的只有28個省(市)。到1999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594萬人,比1998年增加83萬人。同時,有23個省開展了大病醫療費用和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用社會統籌,參保人數為147l萬人,比1998年增加383萬人。今後一段時期內需要進一步強化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發展。但總體看,醫療保險的發展落後於失業與養老保險發展的現象將可能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存在。

⑨ 我國商業保險的現狀

保險業作為金融業三架馬車之一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收入快速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人們及國家的重視。不過保險業發展歷程中的種種經驗卻沒有完全被人們所認知。隨著我國社會體制的進步,保險業的發展也體現出了類似的發展步伐。縱觀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深刻體會出國內在不同國情及保險行業發展狀況下對於保險的接受程度。
一、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
首先是建國之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這段時期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階段,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當時社會體制的影響。建國初期曾經成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以滿足當時人們對於保險的需求,在隨後一段時間里由於我國的社會體制的變化,人們對於各種風險的控制的手段由個人自主轉向國家統籌。作為滿足個人風險保障的商業保險公司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保險業在我國處於停頓狀態。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民世紀未,這段時期是我國保險行業規模快速擴大的階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形態。個人風險控制的主體由國家轉移向了個人或家庭自己解決,同時,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們開始有了一定的保險需求;另外,人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對於保險的需求也有了一定滿足的能力;於是國內保險業又開始出現。1992年,第一定外資保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標志著國內保險業市場化進程的開始。隨後幾年裡一批國有保險公司迅速的發展起來,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幾家保險公司在其保險業務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企業規模獲得了較大的提升。
第三階段是本世紀初至今,這段時期是我國保險業真正的成長階段。上個階段的保險業市場規模雖然快速擴大,但做大不等於做強,在經歷了初期的不正當競爭之後,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開始進入了一個規范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整個保險業保費收快速提升,企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我國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大國。
二、國內保險業發展的啟示
1、市場需求的滿足是保險業存在基礎
保險業作為滿足人們風險控制需求的重要手段,其發展的過程與人們對風險控制的需求相應一致。改革開放以前,人們風險控制的主體是國家,個人不用考慮私人風險的影響,保險業作為個人風險保障的提供者在我國就沒有發展的空間。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深入,私人風險控制的主體慢慢由國家轉移到了個人自理,保險業就會成為人們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
2、收入水平是影響保險業發展重要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對保險業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國內保險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保險業作為人們對未知風險控制的一種手段,人們對其的需求量直接受人的收入水平的影響。雖然從保險的原理中我們認為它是一種生活必須品,但只有當人滿足了目前的生活問題之後才會去更多考慮以後可能存在的風險,只有在收入繼續提高之後才會有更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3、規范化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在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開始經歷了一段不光彩的發展,保險業內不正當競爭問題嚴重。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嚴重低下,直接決定了他們業務過程的職業道德水平不夠。一時間保險欺騙論成為人們普遍的想法。近年來隨著規范化進程的深入以及國外先進保險公司的進入,我國保險公司進行了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

閱讀全文

與我國保險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控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