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風險證券化具有如下的特別作用:
1.保險風險證券化利用資本市場為超額風險暴露融資,可以極大地增加保險業的承保能力。
保險風險證券化在資本市場進行的證券化產品的交易,相當於搭建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連接的橋梁,為保險公司提供了一條非常有效的融資渠道,為保險公司在任何時候都擁有充足的損失准備金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保險索賠創造了條件。
與傳統再保險不同的是,保險風險證券化是利用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資金來為其所承保巨災風險提供保障的。由資本市場的容量與保險市場容量比可以發現,由資本市場資金作為支撐的保險風險證券化的保障能力是傳統再保險所遠不能及的。正是由於這種巨大的保障能力,使保險風險證券化可能為傳統再保險市場難以保障的一些特殊風險提供保障。因為在傳統的再保險市場,除了自然巨災風險暴露已經累積得非常高,超出了傳統再保險市場的保障能力以外,還有許多風險甚至還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如金融風險(利率或匯率風險)、政治風險等,在引人證券化後,完全有可能通過證券化的方法轉移這些風險,或為它們提供合適的保險保障。
2.保險風險證券化通過擴大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籌資成本。
保險風險證券化使保險公司能直接得到來自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資金,擴大了保險公司資金的來源渠道。另外由於實行了風險隔離,特殊目的再保險機構發行的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的風險與保險公司自身信用風險徹底隔離,不受保險公司自身信用的影響,所以發行人所發行的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可以獲得更高等級的信用評級,並因此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融資成本。
另外,與傳統再保險比較,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標准性、透明性也能降低保險公司轉移承保風險的成本。
3.保險風險證券化可以改善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優化其財務狀況,提高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和盈利水平。
保險公司有時由於其風險暴露過高或自留風險過高,嚴重地影響其保險監管的指標,導致其償付能力水平過低,影響到其承保能力和經營活動。
保險風險證券化可以通過將保險公司的高層風險暴露轉移出來,減輕保險公司過高的風險暴露的負擔,改善保險公司的保險監管指標,提高其償付能力水平,緩解其為高層風險暴露補充巨額資本金的迫切需求。
同時,由於將高層風險暴露轉移出去了,所以保險風險證券化可以將大量的為滿足監管要求而提取的准備金釋放出來,並將它們投放到邊際產出更多的項目中,從而可以開展更多的承保業務,以增加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4.保險風險證券化可以提高保險公司自身的信用等級。
由於近年來的巨災損失經驗和一些模型公司的有關巨災風險的模型模擬結果表明,保險公司潛在的巨災損失有增大的趨勢,並且其損失幅度已經足以讓現有的許多保險公司在一夜之間變得償付能力不足,所以評級機構比以前更加關注保險公司是如何管理巨災風險的。例如:A.M.Best在評估保險公司的資本充足性時,將保險公司來自颶風和地震的可能最大損失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指標。標准普爾的保險評級也建立了模型,用來評估單個保險公司承受巨災損失的能力。如果一家保險公司沒有進行證券化,那麼評級機構在對其進行評估時,有關巨災的可能最大損失就有可能會對公司的財務帶來沖擊,而沒有進行證券化的公司對巨災損失的單獨承受能力也一定是非常有限的,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該保險公司得到比較低的級別,並因此遭受業務損失。而開展保險風險證券化的保險公司,則順應了評級公司對風險評估的新標准,因此將有助於保險公司得到更好的信用級別,從而為其業務經營和其他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
5.保險風險證券化能以一個固定的價格為巨災風險提供多年期的保障。
長期的證券化產品一方面減少了像傳統再保險那樣的價格周期波動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分攤和不需要每年重新建立再保險合約而降低了管理費用。一些如承保費用等的固定成本,也可以被分攤到多個年份上去。另外,保險風險證券化還能同時為不同地區不同巨災事故提供保障:如2002年瑞士再保險公司發起的Pioneer巨災債券,同時為北美颶風、歐洲風暴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美國中心和日本地震提供保障。這種長時期、多事故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多樣化的組合。因此,這種產品本身就能產生多樣化的好處,相應地能降低總的成本和風險水平。
6.保險風險證券化能減少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
保險風險證券化在產品發行前所需披露的信息根據觸發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對於越來越多地被使用的非賠償型觸發條件,保險公司所需披露的信息已經變得非常少了。另外,與傳統再保險合約比起來,對發生的索賠所需提供的證明材料也被最小化了。這種對信息要求的降低將直接降低轉移風險所需的成本。
7.保險風險證券化能減少信用風險。
保險公司在通過再保險轉移風險時,再保險公司的信用風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在保險公司需要得到再保險人提供保障的同時,也是再保險公司財務最緊張的時候。所以保險公司在選擇再保險轉移風險時,往往通過同時向多家再保險公司分保或只向信用等級很高、財務能力很強的再保險公司分保。這也是信用等級不高(如低於AA級)的再保險公司所佔市場份額不高的原因。
信用風險的存在無疑增加了保險公司通過再保險轉移風險的成本,並將影響風險轉移的效率。保險風險證券化則可以通過對產品結構的設計來最小化信用風險。比如賠償型巨災債券,通過破產隔離和真實銷售等證券化技術的應用,徹底地消除了信用風險。其他的證券化產品,也可以根據需要,通過科學、巧妙的產品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最小化信用風險。
8.保險風險證券化能減少未來合約產生爭議的可能性並加速索賠的進程。
根據觸發條件的不同,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對損失結算的反映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因為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都有非常清楚的觸發條件,因此其對損失的判斷和反應都是非常明確的,從而(比傳統再保險)可以極大地降低對合約產生爭議的情況。觸發條件和損失發展期嚴格限定了結算的期限,特別是對於非賠償型觸發條件,尤其是自然參數觸發條件,幾乎可以做到實時結算(即在損失發生時即刻結算)。而這對傳統再保險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9.保險風險證券化能增加再保險市場的競爭並降低再保險市場的成本。
保險風險證券化作為再保險的一種補充和替代方法,對傳統再保險可以構成一種競爭的選擇。在再保險價格上升時期,證券化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導致市場對再保險的需求降低,可以部分平抑再保險價格的過大波動。在再保險價格下降的時期,證券化產品的價格優勢就不明顯,導致證券化的需求降低。
由於競爭的存在,競爭的壓力將不斷促使競爭雙方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和結構,降低產品發行成本,提高產品保障范圍和產品對沖風險的效率。有利於再保險價格更趨於合理,並促使再保險價格的長期穩定和市場的繁榮。
② 金融問題
2005年6月中旬外匯市場行情為:即期匯率USD/JPY=116.40/50,3個月遠期匯率為17/15。以美國進口商從日本進口價值10億元的貨物,在3個月後支付。為了避免日元兌美元升值所帶來的外匯風險,進口商從事了遠期外匯交易進行套期保值。此例中:
(1)若美國進口商不採取避免匯率變動奉獻的保值措施,現在支付10億元需要多少美元?
(2)設3個月後USD/JPY=115.00/10,則到2005年9月中旬時支付10億元需要多少美元?比現在支付日元預計多支出多少美元?
(3)美國進口商如何利用遠期外匯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答:即期匯率USD/JPY=116.40/50,3個月遠期匯率為17/15,三個月遠期匯率USD/JPY=(116.40-0.17)/(116.50-0.15)=116.23/35
(1)現在支付10億日元,需要的美元數:1000000000/116.40=8591065.29美元
(2)設3個月後USD/JPY=115.00/10,則到2005年9月中旬時支付10億日元需要美元:1000000000/115=8695652.17美元
比現在支付日元預計多支出:8695652.17-8591065.29=104586.88美元
(3)美國進口商遠期買入遠期日元10億(遠期價為116.23),這樣,到期支付時,需要的美元數=1000000000/116.23=8603630.73美元,與假設的3個月後USD/JPY=115.00/10相比(即不做套期保值),少付8695652.17-=8603630.73=92021.44美元
③ 奧運風險證券化!!!
能實現證券化的資產主要有幾個條件:
④ 防範貸款證券化風險主要有哪些手段
一、信用風險的規避對策
信用風險又稱為違約風險,是指由於總體經濟形式的變化或借款發生變故使得貸款組合中的某些貸款產生違約,從而使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行人在證券到期時無法還本付息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最主要的風險,對信用風險的控製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創新的成敗。在實踐中,對信用風險可採取如下具體的規避對策。
1、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在發達國家,個人信用制度已普通建立,信用成為個人最有價值的財產,任何一次信用的犧牲都可能導致其在許多問題上受到法律的懲戒和經濟的制裁。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已具備了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初步條件。對此,首先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登記制度。應在全國實行統一的消費者信用代碼,貸款銀行通過信用登記公司可以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歷史,通過債務占收入的比例、可支配收入等指標了解借款人的支付能力,做到嚴格的信用審核。其次,發放貸款的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貸款的信用評價模型。將影響借款人信用水平的因素按重要性給定權重,將其放入信用評級評價模型中,用以分析借款人違約的概率和信用總分,用以決定是否批准貸款申請及給予多少貸款。
2、建立完善的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制度
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是由保險機構在收取一定保險費用後,在借款人因各種原因無法還貸時,由保險機構一次付給被保險人保險事故發生時按貸款合同應歸還的貸款本息。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可以有效增加住房抵押貸款的平衡性,使金融機構能夠在增加貸款數量、保證貸款質量方面得到有效保障,也必然會推動抵押一級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在國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具有健全的保險機構。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在抵押貸款保除機構建立上的經驗,建立起適合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制度。
目前我國抵押貸款保險還不是很成熟、完善。抵押貸款保險機構主要為商業保險公司,缺少合適的保險體制和政府管理機構的扶持。況且已有的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品種單一,保險費率偏高,付款方式不夠靈活,且實施的城市很少。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實際需要。對此,政府應該給予扶持並出台一些優惠政策。
3、採用信用增級的方式
通過信用增級可以提高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信用級別,保證按時、足額地支付投資者的利息和本金,它是防範信用風險的有效手段。主要的信用增級形式有內部信用增級和外部信用增級。內部信用增級的形式包括發行優先/次級債券,進行超額擔保、設立超額利差帳戶;外部信用增級形式包括政府信用擔保和商業用擔保。
二、提前償付風險的規避對策
提前償付風險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特有的一個風險,這一風險的產生來源於住房抵押貸款的提前償還性。住房抵押貸款的借款人在抵押貸款到期前,提前償還抵押貸款本息,使得貸款組合的現金流入與抵押貸款債券的現金流出不匹配,由此引發的風險就是提前償付風險。
如果住房抵押貸款的市場利率低於原先訂立的抵押貸款的合同利率、貸款的齡期較短、居民的信貸消費觀念較淡薄、社會宏觀經濟形式較好、居民預期收入增加,都可能引發提前償付行為。在我國,居民通過獲得新的抵押貸款而償還原抵押貸款目前還不具有可行性,而且居民對利率的反映也不是很敏感,再融資傾向暫時還不會明顯地影響提前償付行為。
1、增加再籌資成本
對由於市場利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再融資傾向,可以採用增加提前還款的違約費用成本而使借款人的再融資成本增加,變得無利可圖或獲利很少。當然,這種違約條件應事先在貸款合同裡面寫清楚。
2、設計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產品組合來防範風險
由於不同投資者對提前償付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可以發行多個層次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而各個層次的債券獲得的本金和利息受提前償付的影響不同。例如抵押擔保證券將本息支付為幾檔,任何一檔的投資者在其本金得到償付之前都可定期獲得利息,而本金的支付則逐檔依次進行。各檔證券的償付期限是不同的:期限越短,風險越小,收益也越小;期限越長,風險越大,潛在收益也就越大。
三、利率風險的規避
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引起證券價格變動,再由證券價格變動影響證券收益的確定性。一般情況下,利率與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價格呈反向變化。因此,利率風險既會影響商業銀行轉讓住房抵押貸款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投資者持有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屬於可調整利率,就使得借款人承受了全部的利率風險,也就會限制購房者申請貸款的積極性。因此,既然借款傾向於選擇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貸款,商業銀行就可以向他們發放利率稍高一些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貸款,將利率風險由銀行自身承受。接下來,商業銀行又可以通過將住房抵押貸款現金打包出售給證券化經營公司,由其進行證券化而將利率風險轉移出去。而證券化經營公司在發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債券時,可以考慮產品設計創新,諸如發行按序支付抵押擔保證券,按浮動利率支付的抵押擔保證券等等,而將利率風險分散給具有不同利率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四、稅收風險的規避
稅收待遇直接決定著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融資成本和投資收益以及可行性。過重的稅收負擔會使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失去相對其他融資方式的成本優勢。例如在營業稅方面,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往往涉及上億甚至幾十億的交易額,如按現行的8%的營業稅率徵收營業稅的話,將是一筆極大的數額,這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轉讓住房抵押貸款的積極性。而且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融資成本一旦遠遠高於其他融資方式,必定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這都不利於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的建設。而在國外,政府都會給予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參與機構不同程度上的稅收優惠。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為了防範稅收風險,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與發展,投資者的日漸成熟,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會越來越高。證券化經營公司應充分利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結構設計,優化貸款組合來轉移或降低風險。同時,政府還應建立健全住房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對構成障礙的法律制度進行修改,並制訂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方面的專門法律或行政法規來對從業機構的組織形式、證券化資產的組合、收益、分配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規范。
⑤ 求巨災風險證券化探討的論文
對巨災風險管理策略的探討——保險風險證券化
巨災風險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已經威脅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經營方式難以有效地應付日益嚴重的巨災風險,因此,通過風險證券化等風險融資方式聯結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可在資本市場上尋求投資者以分散(再)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險。
具體可以打開下面的鏈接參考一下,這篇我覺得比較不錯。
⑥ 求保險學論述題
一、請結合我國實際談談保險基金的運用。
答: 我國保險基金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運用規模和方向受到限制,資金運用渠道偏於狹窄;
(2)保險基金運用結構不合理,基金運用回報率過低,存在較大的支付風險;(3)保險基金籌集的計劃經濟色彩濃厚,投資環境不成熟,資產負債不匹配;(4)保險基金運用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常發生矛盾,片面追求一面;(5)不公平競爭問題;
(6)專業投資管理人才匱乏;
對策:
(1)進一步放寬保險基金運用的渠道
(2)為保險基金的運用建立多種運營模式
(3)區別對待壽險和非壽險資金
(4)對保險基金實行分類管理
(5)保險公司應加強管理,建立對保險基金運用的風險控制體系
(6)完善保險基金投資法律體系,提高監管水平
二、試說明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區別與聯系。
答: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從功能上看,兩者都是社會風險化解機制。社會保險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主體,商業保險可以作為對社會保險的補充,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社會保險的產生晚於商業保險,它所使用的術語和計算、預測方法很多與商業保險有關。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首先,性質不同。社會保險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屬於政府行為;商業保險則是一種商業行為,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完全是一種自願的契約關系。其次,目的不同。社會保險不以營利為目的,其出發點是為了確保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商業保險的根本目的則是獲取利潤,只是在此前提下給投保者以經濟補償。第三,資金來源不同。社會保險由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三者分擔;商業保險完全由投保人負擔。第四,政府承擔的責任不同。社會保險是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政府對社會保險承擔最終的兜底責任;商業保險則受市場競爭機制制約,政府主要依法對商業保險進行監管,保護投保人的利益。
⑦ 保險風險證券化屬於哪一種風險應對手段
不是化解風險,是轉移風險或分散風險。就像股票的定增來的錢來償還債務一樣
⑧ 風險管理策略的工具有哪些
風險管理策略工具共有七種: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和風險控制。
1.風險承擔
風險承擔亦稱風險保留、風險自留。風險承擔是指企業對所面臨的風險採取接受的態度,從而承擔風險帶來的後果。
對未能辨識出的風險,企業只能採用風險承擔。
對於辨識出的風險,企業也可能由於以下幾種原因採用風險承擔:(1)缺乏能力進行主動管理,對這部分風險只能承擔;(2)沒有其他備選方案;(3)從成本效益考慮,這一方案是最適宜的方案。
對於企業的重大風險,即影響到企業目標實現的風險,企業一般不應採用風險承擔。
2.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指企業迴避、停止或退出蘊含某一風險的商業活動或商業環境,避免成為風險的所有人。例如:
(1)退出某一市場以避免激烈競爭;
(2)拒絕與信用不好的交易對手進行交易;
(3)外包某項對工人健康安全風險較高的工作;
(4)停止生產可能有潛在客戶安全隱患的產品;
(5)禁止各業務單位在金融市場進行投機;
(6)不準員工訪問某些網站或下載某些內容。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企業通過合同將風險轉移到第三方,企業對轉移後的風險不再擁有所有權。轉移風險不會降低其可能的嚴重程度,只是從一方移除後轉移到另一方。例如:
(1)保險:保險合同規定保險公司為預定的損失支付補償,作為交換,在合同開始時,投保人要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
(2)非保險型的風險轉移:將風險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損失負擔轉移給非保險機構。 例如,服務保證書等。
(3)風險證券化:通過證券化保險風險構造的保險連接型證券(ILS)。這種債券的利息支付和本金償還取決於某個風險事件的發生或嚴重程度。
4.風險轉換
風險轉換是指企業通過戰略調整等手段將企業面臨的風險轉換成另一個風險。風險轉換的手段包括戰略調整和衍生產品等。
風險轉換一般不會直接降低企業總的風險,其簡單形式就是在減少某一風險的同時,增加另一風險。例如,通過放鬆交易客戶信用標准,增加了應收賬款,但擴大了銷售。
企業可以通過風險轉換在兩個或多個風險之間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風險轉換可以在低成本或者無成本的情況下達到目的。
5.風險對沖
風險對沖是指採取各種手段,引入多個風險因素或承擔多個風險,使得這些風險能夠互相對沖,也就是使這些風險的影響互相抵消。
常見的例子有資產組合使用、多種外幣結算的使用和戰略上的多種經營等。
在金融資產管理中,對沖也包括使用衍生產品,如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
在企業的風險中,有些風險具有自然對沖的性質,應當加以利用。例如,不同行業的經濟周期風險對沖。
風險對沖必須涉及風險組合,而不是對單一風險;對於單一風險,只能進行風險規避、風險控制。
6.風險補償
風險補償是指企業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補償。風險補償表現在企業主動承擔風險,並採取措施以補償可能的損失。
風險補償的形式有財務補償、人力補償、物資補償等。財務補償是損失融資,包括企業自身的風險准備金或應急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