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理財騙局套路太深 遇到這幾種情況要警惕
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只有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風險偏好、投資預期才能更好的明確理財需求。
其次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特點比如投資時機、獲利方式、影響因素等。這樣才能根據個人需求及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最重要要選擇可靠的理財平台,謹防上當受騙。
推薦可以了解下農行的理財業務,農行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理財方式。並且目前已經可以通過個人網銀、掌上銀行操作理財業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管理資金。
五萬元以下的資金,推薦辦理農行儲蓄方式的理財,比如:定期存款、定活兩便、通知存款等。詳情可點擊鏈接:存款介紹。網頁鏈接
或者可以考慮下農行的貴金屬業務,比如存金通。
存金通業務指客戶通過我行借記卡開立貴金屬賬戶,按照我行實時貴金屬報價購買「傳世之寶」貴金屬投資產品,購買數量實時計入客戶貴金屬賬戶。投資黃金,也是使資產得以保值的一種方式。詳情可點擊鏈接:貴金屬業務介紹網頁鏈接
若是金額在五萬元以上,那麼又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購買農行的理財產品。一般保本保收益的理財風險較低,可看下本利豐系列。若是想要收益略高,可看下安心得利。或者最近比較受歡迎的「周四我最賺」。
或者直接簽約自動理財業務,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更多理財業務介紹可點擊鏈接:網頁鏈接
Ⅱ 投資理財陷阱什麼套路
投資理財套路有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上當被騙,為了規避風險我在投資前都會先做好調查,有沒有風險准備金,有沒有存管銀行,資金去向是怎樣,投資團隊是否優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東西(最後Q了介貸wang),廢話不多說,投資理財主要有以下幾個陷阱:
陷阱一:
一味追求高收益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保值、增值為目的;如果想通過理財迅速發財,那是很容易忽視風險,成為被套的對象的。
陷阱二:
實際收益不等於預期年化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但是會標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誤導用戶進行購買。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對外宣傳可以獲得9%的收益,而實際用戶卻無法獲得。所以,大家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了解這款產品的屬性,如果看著高息就往裡跳,時間成本可能就會很高,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陷阱三:
不注意分散風險
風險一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資,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產品中,極易變成家庭理財悲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是,風險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內老話來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
Ⅲ 央視曝光理財騙局引發網友熱議,你見過哪些理財套路
我見過的理財套路有境外詐騙網站,騙子會在國內各大網路平台投放極具誘惑力的廣告。P2P平台頻現虛假投資標。在互聯網金融借貸平台,還流行著一種借款詐騙。
Ⅳ 你都有哪些理財的套路
理財不是存錢,但是理財有存錢的功能,有儲蓄的功能。先用強制儲蓄的方法,先積累一定的資金,慢慢的你的資金量大了,你就可以選擇很多種理財方式,比一些高收益的理財方式。
Ⅳ 網路理財平台有哪些套路
假理財方式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多數的投資者在理財過程中通常都會幻想最理想化的理財方式:收益高、低風險、流動性強!這三大指標全部滿足的理財產品基本不可能,就拿高收益、高流動性的股票、基金來說,與其並存的事高風險。而高收益、低風險的P2P產品,就不能對流動性抱太大希望,比如。愛錢進,投理想等;如果想要高流動性、低風險,那麼收益高就很難保證,比如余額寶、貨幣基金等。
假起投門檻 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都利用虛擬廣告語當噱頭,以1分或1元起購,起點非常低,來吸引大家網路。如果真的只投1分或1元,那每天的收益直接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過分在意起投門檻沒有任何意義。
假P2P平台隨著銀監會對P2P平台的整改,許多P2P平台開始邁向合規之路,比如接入銀行存管、資產端調整、信息披露等等。但是也有少部分平台仍然打著P2P的名號,搞非法集資等違法斂財行為,投理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選擇安全可靠的P2P平台。
Ⅵ 銀行理財產品的套路
如果你想買銀行理財,首先得搞清楚你買的是不是銀行理財。我想題主要買的應該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非銀行代銷的。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數不勝數,基本上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沒什麼風險,但代銷的可不一定。代銷的產品有信託,保險,基金等等多種,一定要問清楚。一定要向理財經理表明你只想買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代銷的一律不考慮。這是其一。
其二,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被假冒的理財經理騙到銀行大廳里買所謂銀行理財,其實跟銀行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最後損失了找銀行,銀行必然不會承認的,現在銀行也很注意這一點了,營業廳里看到可疑認識,員工會報警,所以現在這種情況少一些,但還是要提防。
其三,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也有很多種,有隨時可以購買和贖回的開放式理財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相應的,也有類似定期存款的封閉式理財,只能到期取出。一般來說,封閉式的收益會稍微高一點。另一方面,你去買理財的時候,理財經理會說這款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動收益或者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這幾種理財收益一般來說逐漸增加。但在理財經理銷售的時候,他們一般會向你推薦收益高的,也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你也可以放心買,因為雖然說明書上寫的是非保本,但幾乎都最終按宣傳的收益給你。這就是剛性兌付。雖然業內人士一再建議取消剛性兌付,但現在銀行競爭這么激烈,銀行又特別注重社會影響,所以剛兌目前來看還會持續。
目前來看購買銀行理財還是最穩健的選擇,基本上等於定期存款,而且收益高一些。
Ⅶ 理財APP詐騙頻發,哪些「套路」可以識破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0日電(張芷菡)近兩年來,理財APP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並在市場中迅速鋪開。如今,大多數人在購買理財產品往往選擇足不出戶,使用手機理財APP直接下單。在4月20日中新經緯舉辦的「財經V熱評」活動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新經緯研究院簽約專家黃震對此表示,以前的金融機構和用戶之間缺乏粘性,APP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讓用戶隨時隨地的了解金融機構的新產品、新情況等,激勵效益非常明顯,提高了客戶的忠誠度。但他同時認為,當前,理財APP也存在一些風險。
活動現場中新經緯張芷菡攝
「理財APP數量眾多,是否納入監管及是否擁有相應牌照是應首先了解的。」黃震詳細談到,用戶可以選擇理財APP范圍很廣,其中,傳統金融機構利用開發理財APP維系客戶,這部分機構持有正規牌照並有提供金融服務經驗,相比之下更值得信賴;而新型准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比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APP提供金融服務主要是為開拓客戶;此外,部分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平台、電商平台等都在開發理財APP,對於此類平台,要注意其是否有代銷理財產品的資格。
使用理財APP購買理財產品雖然便利,也並非絕對安全。近期,理財APP之一錢寶網就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大量吸收資金,最終無法償還投資者本金達300億而被調查。對理財類APP的加強監管顯得更加迫切。黃震認為,如今APP涉及各類金融交易業務,對其監管也呈現跨業、綜合、協調的趨勢,要從對工具類的監管過渡到業務監管上,APP中的業務是否得到相關批準是未來要關注的。
對投資者而言,在魚龍混雜的理財APP進行甄別,保障投資的安全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詐騙也有「套路」可以識破。
他表示,投資者一要警惕高收益且保本保息的承諾。高出市場普遍收益率水平的「理財產品」往往是高風險的;二要警惕高調宣傳。所謂明星代言的理財產品未必就一定值得相信;三是不要貪圖小便宜。以送紅包、送禮物等方式吸引投資者購買產品也可能是「套路」之一。「金融產品要以它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及合理的收益吸引客戶。在無法辨別金融產品真實性時,可以藉助專業平台,分辨騙局。」
《財經V熱評》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系列財經沙龍活動。每期活動結合當周熱門財經話題,邀請中新經緯研究院知名專家,與主持人一起對話題內容進行分析點評,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互動交流。活動於每周五上午10:00在北京外研書店二層舉行,並由中新經緯客戶端等直播平台同步進行網路直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Ⅷ 銀行理財有哪些套路
銀行理財分很多類型。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配置活期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理財產品,基金定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