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等有券商做市商,或者被收購,低價協議轉讓,你可以找中介平台給你出售出去,但是要分不分利益!!;新三板基礎層成交量少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做創新層的項目才能實現真正的盈利,很多朋友在投資新三板時只管能不能掛牌,那就大錯特錯!!
尋找優質三板項目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否與國家的未來主流規劃相吻合,因為這決定了該公司的大的發展環境和空間
2,該公司的核心競爭產品的市場佔有額,
3;每年的凈利潤是否穩定增長且本輪融資金額是否與年凈利潤相當
4;公司總市值是否達到本輪融資的5倍以上
5;專利產品和發明專利在國內國際是否有前景。
『貳』 新三板的交易量和對股價波動對資金有影響嗎
要看是做市還是協議,如果是做市那就和主板一樣,交易量有影響,如果是協議轉讓,沒有影響,股價波動和協議轉讓的成交量無關
『叄』 新三板和主板的區別
國內的創業板屬於深交所,附屬於主板市場,可以近似看做正常的股票。國內的新三板則是完全獨立於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全國性企業股權交易場所,目前暫時只能成為掛牌企業,不能稱為上市公司,因為做市交易發展尚不成熟,股權交易仍以協議交易為主。但兩個市場都是有機會轉到主板市場的。最主要的區別還是在上市標准上。創業板需要存續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三年以上(有限責任公司轉股份有限公司的連續計算),財務方面,最近兩年凈利潤1000萬,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凈利潤500萬以上,營業收入5000萬以上,最近兩年營收增長30%以上。最近一期凈資產不低於2000萬,發行後股本不低於3000萬。新三板沒有明確的財務要求,但目前來看,券商普遍對公司的財務還是指標有一定要求,比如盈利方面的近幾年的營收增長,毛利潤;營運方面的存貨周轉,應收賬款;償債方面的負債率,流動比率等。
『肆』 新三板市場有哪些特點
(1) 包容度高:
一是,風險包容度高,實行「高投資門檻、低准入門檻」的制度;
二是,兼包並蓄,不限所有制形式、不限高科技企業;
三是,市場化的摘牌制度,虧損無需摘牌;
四是,較高的投資者門檻,確保投資者具備足夠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
五是,較低的掛牌准入門檻,不設財務門檻,包容中小企業的各類風險。
(2)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
一是,不舍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及財務情況的客觀描述不做實質性判斷;
二是,要求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供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
三是,除重大違法違規外,對過往問題只要進行規范並充分披露即可。
(3) 業務體系靈活、高效、便捷:
一是,周期短,從改制到掛牌,只需6個月左右時間;
二是,步驟少,無須輔導、無須排隊、流程簡單、速度快;
三是,機制活,小額發行豁免、儲架發行、小額快速按需融資制度;
四是,產品多,有定向增發、公司債、可轉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多種融資工具。
(4) 掛牌公司綜合成本低:
一是,掛牌費用低,大大低於上市成本,並且享有政府補貼;
二是,披露成本低,採取電子化信息披露方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三是,審計成本低,不要求披露季度報,半年報無須審計;
四是,合規成本低,無須聘請獨立董事,無須設置專職董秘
『伍』 新三板交易量小,是不是沒有前景啊
確實,今天的新三板上交易量不是非常大,那麼其實我們從新三板正式對投資者開放到現在的一組數據來分析,13年交易量30億,14年130億,15年上半年便已經達到500億,很顯然我們能看到的是新三板的交易量在飛速增長,而顯而易見新三板對比主板市場未來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方向,而對於現在市場發展前期的時候,也恰好是我們底部布局,考驗我們眼光的時候。就拿上海大好控股財富來說,很多項目都很搶手,說明了新三板現在的火爆。
『陸』 新三板交易不活躍的原因是什麼
新三板擴容以來,交易不活躍問題飽受市場詬病。筆者認為,新三板流動性差只是其擴容初期的特有現象,現在去斷定其流動性必然不足還為時過早。隨著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新三板將迎來一系列制度改進,流動性難題破解為時不遠。當前新三板交易不活躍問題,其原因有三:
第一,目前新三板轉讓交易制度只有協議轉讓方式,大大限制了其流動性。這種方式成交效率低下,交易頻率很低,不如納斯達克的做市商制度和創業板的集合競價制度。做市商制度可以進一步發現交易價格、促進交易。而集合競價機制的引入將會在開盤和收盤環節形成開盤價和收盤價,並增加協議轉讓時段系統自動匹配成交功能。新三板因處於擴容初期,新的交易制度尚未落實,使得市場的定價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交易量自然受限。
第二,當前新三板准入制度的限制。新三板擴容初期,為保持市場的平穩性,將個人投資者准入門檻提升至500萬,與機構投資者相同。這一準入門檻令大部分中小投資者望而生畏,大大減少了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投資人數量。
第三,新三板企業股權集中度過高。經統計,新三板六百多家企業平均每家股東只有22個,其中最少的甚至只有2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新三板企業上市前沒有IPO,股權分散度沒有形成;另一方面,由於很多公司都是改制以後直接掛牌,而按照《公司法》,改制以後發起人在一年之內股份不能轉讓。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掛牌之後沒有可轉讓的股份。
要正確認識新三板流動性問題,首先必須認識當前的新三板市場。該市場已經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股份轉讓系統,並正以超常的速度擴張。一方面,其掛牌企業不受3年利潤持續增長的局限;另一方面,新三板是PE、VC尋找並購、組合的最佳場所,而當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將會促使股份轉讓需求增加。
首先,隨著新三板規模的擴大,對轉讓交易制度多樣性的需求加大。在優化協議轉讓的同時,預計8月份推出做市商制度,年底將推出集合競價制度。未來市場將是三種交易制度並存,同時每手轉讓份額隨之降到1000股,這將大幅改善流動性。
其次,現在對投資人的門檻限制,實際上是為避免新三板在發展最初出現混亂而制定的高標准。隨著市場發展和投資者自判風險能力提高,新三板應盡可能讓投資主體參與投資,使中小投資者也能通過投資分享企業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紅利。屆時准入門檻的限制不必要,也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則。因而該標准一定會調整,只是會是一個從高到低,逐步調整的過程,但其最後也一定會和深滬交易所一樣,沒有投資人進入的門檻限制的。
作為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所有符合規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都可以參與新三板市場投資。可以預計未來新三板市場投資者數量將不成問題。
再次,新三板市場未來獲得IPO發行權是大勢所趨。三板發展初期是按定向募集融資,因為當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沒有盈利限制、行業限制和股東限制,若是讓這樣的企業再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風險將會很大。但在未來兩三年內,隨著三板的成熟,市場化發行制度的改革,可以預見,新三板企業的IPO必然出現。未來有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新三板掛牌企業通過綠色通道到深滬交易所升級轉板。另一種是像納斯達克一樣,在新三板內部按掛牌企業的規模與質量形成精選市場、一般市場和初級市場。
新三板規模的快速擴張將加快三板市場流動性障礙破除,因而不可按三板今天的缺乏流動性來判斷三板的明天。隨著三種交易模式的出現,加上每手從3萬元降到1千元、轉讓解禁時間的陸續到來,交易障礙開始消除,投資門檻開始降低,以及股權分散度開始形成。可以預見,不出一年,新三板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好,也將成為PE/VC尋求並購重組的最佳場所。
www.edz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