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路理財平台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各種理財產品也跟著層出不窮,很多人都知道理財的好處,但是卻不知道有很多人也是因為理財而傾家盪產。金融行業是個無底洞,如果你不懂這行,千萬別碰,很多上當受騙的,會被騙的血本無歸。
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去購買理財,更不要被高利息所迷惑。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的,都是5萬起步,投資周期也在好幾個月以上。而虛假的理財產品都是都是項目很多,但是沒有實質的項目說明。大家還是提高警惕,還是去銀行櫃台辦理比較好,至少咱們放心啊。像網路上那些理財產品,不懂的話就不要去碰了,不去碰就不會被騙,這是最笨的辦法了吧。
❷ 民間互助理財的相關新聞報道
《說是「民間互助理財」 實則傳銷組織騙錢 》——安徽網2013年09月14日 18:13新聞報道
安徽網訊 先交48930元,然後再發展三條下線,若發展的單條下線全部達到29人,便可「出局」並獲得800萬元返利。受此誘惑,包括多名退休幹部在內,傳銷組織人員一度發展到3000多人。
2013年09月14日下午,合肥市公安局對外宣布,經過長達半年的調查,警方成功摧毀一個盤踞在廬陽區大楊鎮一帶的新型特大傳銷團伙(該組織名為民間互助理財),抓獲涉案傳銷人員98人,45人被刑事拘留,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傳銷組織以「民間愛心理財互助」為幌子瞄準高端人群 》——鳳凰網2012年08月22日 18:14新聞報道
2012年08月18日上午,山東省煙台開發區警方下轄各派出所與特警中隊組成聯合抓捕組在經偵部門統一指揮下,一舉搗毀了藏匿在開發區某高檔住宅小區內的一個特大非法傳銷組織。經查,該組織以「民間互助理財」為名在開發區部分小區內建立了8個窩點,按照拉人頭提成分紅的模式進行非法傳銷活動,已有數百名受害群眾上當受騙。
群眾報案:
開發區某小區內有「貓膩」
2012年08月初,開發區海河派出所接到群眾報案,稱在轄區內某高檔居民小區內可能藏匿著一個非法傳銷窩點,該窩點長期進行非法傳銷活動,已經有不少群眾上當受騙。 接到報警,開發區警方高度重視,立即派出偵查人員前往該小區進行調查。經過一段時間的細致走訪與縝密摸排,民警初步掌握了這個非法組織的內部活動情況。該組織以「民間愛心理財互助」的名義吸納群眾參與,每當接觸到一名潛在會員之後,都會派車將准會員接到小區里進行秘密「授課」培訓,很多群眾由此上當受騙,掉進了「老鼠窩」里。
掌握到這些寶貴線索,開發區警方並沒有盲目採取行動,而是增派了偵查警力,更進一步的挖掘此案信息。終於,又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調查,民警發現除了此小區窩點之外,在開發區另外兩個小區還藏有此組織多個分窩點。通過調取小區及周邊監控設備,民警掌握了主要涉案人員的體貌特徵與人員信息。
據查,該傳銷團伙有很強的組織性,他們固定在早上九點聚集一起吃早餐。根據這一重要線索,警方在等待最佳抓捕時機,12年08月18日機會終於來了,「收網」行動開始了! 《新型傳銷組織拒絕六類人 偏愛退休公務員 》——中國廣播網2013年09月30日13:16新聞報道
合肥警方成功摧毀一個新型特大傳銷團伙,98名涉案傳銷人員被抓,45人被刑事拘留,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傳銷人員受審時表示,有六類人員不能作為發展下線對象。
對於加盟人員,這個傳銷組織「民間互助理財」有著不成文的規定。傳銷成員王某供述說,有六類人員不能作為發展下線對象,分別是在職公務員、在校師生、現役軍人、科研人員包括醫生、當地人還有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這是為了保護我們這種模式安全運轉下去,那六種人加入會帶來危險。」而退休公務員則成為該組織的「高端成員」,發展目的則是利用他們的聲望和地位迷惑不明真相的投資者。
該傳銷體系名為「資本孵化」,又稱「民間互助理財」,從低到高分為八個等級。一次性購買21股即交納48930元就可以成為A1級,獲得發展下線資格。
根據警方調查,該傳銷組織人員已發展到300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1億余元。成員一般都是回老家找一些親戚朋友來合肥考察投資項目,進行洗腦。在為期5~7天的洗腦過程中,重點宣講的內容是國家政策、獎金分配製度,還有傳銷和「民間互助理財」的區別。在傳銷成員口中,「民間互助理財」搖身一變成為政府支持的試點項目:「在廣東、廣西等地獲得了成功,現在到內陸城市來發展,尚在試點階段。」
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這種新型傳銷模式實質並沒有改變。」這一組織仍是傳銷行為。
❸ 請問哪裡能看到德國經濟或者股票的新聞網站
能夠影響到股票市場的新聞太多了。比如: 經濟的,政治的,科技的,甚至軍事的,等等。 這些新聞可以從許多渠道獲得。比如報紙,電視,電台,互聯網上幾大主要的網站都可以得到。
在投資者所能獲得的信息中,新聞稿可以說是最具有真實性、最不會欺騙投資者的信息,換言之,新聞稿實際上離真實最近,最具有可信性的。但在利用新聞稿捕捉牛股過程中,投資者也須講究方式方法,重點是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是勇於買入。與通過其它途徑獲取的信息不同,新聞稿由於具有真實可信的特點,所以應視作投資決策的依據之一,根據新聞稿大膽買股票。但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新聞稿買股票的投資者卻並不多見。因為新聞稿與上市公司公告不同,它的受眾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在短時間里新聞對股價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由於新聞尤其是地方小報刊登的新聞受眾有限,相關股票的價格該怎麼走還怎麼走,殊不知,這正是投資者買入股票的絕好機會。
二是善於堅守。依據利好新聞買入處於低位的股票後,相關股票往往不會立即大漲,利好新聞也不會及時地在股價上得以充分體現。因此,在利好新聞刊登後的交易日里,在相關股票回調過程中投資者若沒有堅持當初的買入信念,未能保持足夠耐心且守住股票,就會與隨後該股的大漲失之交臂。所以,對於具有利好新聞的股票,投資者不僅要勇於買入而且要善於堅守,要拿得住股票。
三是敢於賣出。隨著指數和個股的不斷企穩,投資者買入的股票也會隨著盤整時間的增加逐漸突破盤局甚至放量大漲,整理數日後或會再起一波。此時,投資者只要不貪婪、有定力,在該股上沖過程中敢於賣出,就能將短線收益輕松收於囊中。反之,在股票急沖過程中,投資者若猶豫不決,就會錯失減倉獲利機會,收益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❹ 網路理財平台被查,投資人的錢如何要回
第一步要搜集和保存證據
一旦踩「雷」了,投資人不要過度驚慌和焦慮,首先要馬上搜集證據、保存證據。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財投資的證據,包括合同協議證據,理財資金支付證據、理財過程中的交流咨詢證據等等。此外,還有互聯網金融公司經營和業務宣傳的證據和截圖。
最關鍵的是理財支付證據,畢竟資金的流向最能證明你的投資行為,最常見的就是通過公司的APP或者第三方支付進行支付的截圖、用戶從自己賬戶中直接支付給平台指定賬戶的截圖。另外,也要保存與平台簽訂的電子合同、投資協議、網站聲明等資料,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2.盡早申請凍結問題平台資產
提現困難初期,很多投資人希望通過民事訴訟途徑來獲得相應的賠付。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表示,如果發現債務人下落不明的,投資人可到債務人原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管轄法院起訴。「但是民事訴訟立案難度較大,需繳納訴訟費用,花費不菲」。
不過,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發現P2P平台已經觸犯刑法,則面臨的是刑事責任的追究。一旦立案,由公安機關偵查布控,效率高,花費少。「但進入公訴程序後,不能再撤訴,無法把控案件進度,投資者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根據新快報記者上述案例,投資人要做好至少等個一年半載的准備。
此外,肖颯還表示投資人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對倒閉或跑路的平台相關資產進行凍結,避免案件偵查過程中發生資產被藏匿或轉移。
「受害人」法律地位難定,增加維權難度
實際上,目前就法律而言,投資人的維權依據也並非健全。肖颯透露,2014年3月25日,最高院、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將受害投資人定位於「集資參與人」而未明確給予「受害人」的法律地位,導致實際案件維權中存在一系列難度和問題。
❺ 誰有關於銀行理財的經典新聞報道
那就跟你分享一個經典的理財報道。具體大意是這樣的,畢竟我看過沒有記熟。是這樣的,一個去銀行出款的人,要存180萬。結果銀行的理財經理知道了,叫他做銀行理財產品。好,180萬做了。他出國了,結果一年後回國。他的理財賬戶只有10萬了。一開始銀行的理財經理跟他說的很好,收收益好。一看只有10萬了,客戶大怒。要行長給出解釋。結果查出來是這樣的,銀行的理財經理做私單,把客戶的錢,拿去做現貨黃金了,你看那個高風險的東西,這理財經理都敢去做,就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因為180萬的客戶,這個理財經理的提成是很高的。比較經典吧~~~~銀行也有一些理財產品,但是那些理財產品都達不到預期收益。上一次的一個報道,說銀行的90%理財產品都達不到預期。幾是因為你相信銀行的老牌子~~~~
❻ 在網上認識的人,介紹的理財平台,先投了1500,後面有投進去3萬,開始
趕緊趁早啊 還有 先偷偷報案 先不要驚動他們 這樣的話的 搞不好錢還能追的回來 以後投資注意安全 一定不要貪小便宜 現在還能追查id 先聊著
❼ 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分析作文2000字
最後一篇互聯網金融的文章了。在第一段做了互聯網金融的定義,所以僅限於討論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其他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就不扯了。至於股權融資,目前也未成氣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水平有限,而且這篇相對務虛,邏輯也有點亂,讀起來也晦澀難懂,請諒解!
一、什麼是互聯網金融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業內觀點很多,爭來爭去也很難有定論,我自己的感覺要弄明白什麼是互聯網金融,還是要先弄明白什麼是金融?
金融本義是資金融通,廣義上說,跟貨幣發行、保管、兌換、結算相關的都是金融,但是狹義的金融,一般僅指貨幣的融通,所謂貨幣融通,就是資金在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融通轉移的過程。這個轉移的過程,一般主要表現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式。直接融資,說白了就是缺錢的人直接跟有錢的人借錢,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資方式,你買了股票相當於就是借錢給了企業,然後他每年給你分紅,債券也是,你買了一個企業的債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
間接融資就是有錢的人或者企業不直接借錢給缺錢的人,而是通過中介機構進行,中介機構是誰呢?最典型就是銀行,我們大量的人把錢存到銀行,銀行統一對資金進行調度和安排,發放給缺錢的人或者企業。我們獲得了存款時候銀行給予的利息,而銀行獲得了放貸款時候,企業給予的利息,兩者差額就是銀行的盈利。
這兩類融資方式直接就是構成了狹義上的金融概念,就是信用貨幣的流轉,這個流轉是有兩個特徵的,一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二是這個分離的過程是有報酬的,一般體現為利息或者股息。
至於其他廣義上的金融的概念,還包括了商業銀行存款的吸收和付出,以及有價證券的轉讓買賣,以及資金的結算等等。狹義的金融和廣義的金融的存在,使得互聯網金融其實也存在狹義和廣義之分,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等模式。
但是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從這個理解來看,其實無論是何種方式的資金融通,直接也好,間接也好,只要用了互聯網的技術來實現了這個融通的行為,其實就是互聯網金融了。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為,都可以定義為互聯網金融。
只是,顯然,大家對互聯網金融的要求可能並不是如此定義的,謝平教授,曾經提出過區別於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第三種融資方式,即「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人對這個模式的理解。
他對這種模式的定義是,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單純從定義來看,其實,這個第三個模式,無論闡述的效率如何,支付多便捷,信息程度多高,以及是否有金融中介存在,回歸到核心點,其實還是擺脫不了企業是直接還是間接融資這個命題,按照純金融理解,其實第三種互聯網金融模式核心是努力嘗試擺脫金融中介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定義其實最終還是被歸類到直接融資方式,他並不改變資金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轉移的這個核心行為,所以這個互聯網金融模式,很難界定是第三個融資模式,而且他也沒有改變金融本身,但是,這個模式的設想里,有個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他試圖改變其實是市場參與的主體。這個模式要摒棄金融中介的存在,所以對互聯網金融的最終定義中,這個成為了核心。
在對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暢想之中,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最終可以讓金融機構離開資金融通過程中的曾經的主導型地位,因為互聯網的分享,公開、透明等等的理念讓資金在各個主體之間的遊走,會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違約率,金融中介的作用會不斷的弱化,從而使得金融機構日益淪落為從屬的服務性中介的地位。不在是金融資源調配的核心主導定位。
事實上,我對這個提法是贊同和認可的,金融中介機構在過去的幾百年歷史之中,能成為社會經濟活動中主導型的地位,其實有很多的原因,專業化分工也好,制度性保護也好,都使得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是通過這些金融中介進入到實體領域中去的,他們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中樞系統,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的改變著社會的各種經濟活動,也會日益改變金融中介機構在資金融通中的主導性地位,互聯網會讓信息不斷的透明化,讓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對稱所掌握的信息優勢,而且互聯網讓社會的各種參與主體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由於專業化分工所帶來的金融中介機構的專業化優勢,所以是有可能出現金融中介日益被摒棄的可能性的,事實上,目前涌現出來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其實核心都是沖擊著原先的金融中介的模式,都是意圖撇開金融中介,實現資金融通雙方的直接對接。
❽ 理財平台紛紛暴雷,互聯網金融行業該何去何從
理財平台紛紛爆雷,互聯網金融行業是近些年來崛起的一個行業,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應該怎麼去發展,確實應該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因為現在發展的方式各有不同,不過規則還不完善,沒有良好的規則是不能保證它長遠的進行的。
最後就是對這些互聯網金融行業所從事的公司的資質審核,因為它涉及到了金錢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了公眾的利益的問題,更應該對他們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防止那些空殼公司出現本身注冊了一個公司的名字,但實際上沒有什麼資產,最後卷了一筆錢就跑路了,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的出現,不止一次的被報道,這證明現在對於這些公司的資質審核還不足夠嚴格,還有空子可以鑽。
❾ 關於網路借貸防騙方面的新聞稿
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