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三板為什麼在中小企業當中這么火
著名的上市輔導專家張曉麗曾在開講中盟《上市之道之新三板》總裁班時表示,新三板是『兩高六新』中小企業通向資本市場的必經之路。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擁有以下三大優勢:一是零門檻與簡短的申報流程吸引更多中小企業;二是多元化的、靈活的融資方式讓擬掛牌企業期待;三是協議、競價和做市商等三種交易方式自由轉換。對於不少正處於融資瓶頸的中小企業來說,「新三板」將是規劃公司發展的另一條出路。
② 新三板:新增股票掛牌和正常狀態有何區別
指公司股票開始在某些股票交易場所中接受交易。注意在我國,「掛牌」與「上市」各有嚴格的含義。
一般而言,掛牌指的是公司已經發行的股票在某交易場所可以交易,而上市則指的是公司需要在某交易場所中新增發行一批股票,這批新發行的股票與公司原來已發行的股票此後在該交易場所中可以交易(注意原來已發行的股票仍然有限售的規定)。
(2)專家詳解新三板三大熱點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滿足上述條件可向國務院證券管理審核部門及交易所申請上市。
③ 新三板有多火
自3月以來,短短20多天,新三板交易呈井噴態勢。每天1億到3億到10億,直至沖破了20億大關。
本會第五期投資沙龍邀請程曉明博士講新三板。預告發出,原本限額15人,沒想到,會員爭相報名,秘書處強掐在40位。
新三板熱鬧異常,有人已經下場,有人還在觀望,而圍繞新三板,投資人也有種種疑問。譬如擬上新三板企業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機構能否選擇成為做市商?新三板還能火多久?
2015年4月7日,在「天使百人會」第五期投資沙龍上,程曉明博士為我們回答了六大關鍵問題,並明確指出,新三板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
1、500萬開戶門檻不是問題
新三板500萬的開戶門檻,過去曾經是問題,但現在不是問題。為什麼?關鍵是有沒有財富效應。
為什麼過去是問題?因為當時沒有財富效應,沒有交易,沒有套利機會,很多人不願意費勁去開戶。但現在交易活躍了,有財富效應了,別說500萬,就是800萬甚至1000萬,投資者也會有辦法。
過去,越沒有交易,越沒有財富效應,投資人越不進場,形成惡性循環;而現在則是良性循環。有了財富效應,開戶的人多了,市場進一步活躍,財富效應更明顯,於是,有更多的人進場。只不過,從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理論上講,將來新三板完全放開應該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越低越好?降到50萬甚至取消門檻呢?我認為會有很多負作用。果真如此,那新三板是熱火朝天了,但對其他交易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今年,門檻不要降得太低。200萬偏低,250萬不好聽,我一直建議是300萬。
2、上新三板不是掛牌,是上市
很多人一再強調,企業到新三板是掛牌,不是上市。
一個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為什麼就不是上市公司?其實,企業上市的本質是交易。新三板也是一個交易場所,企業進場交易就是上市。
台灣人似乎也有同樣的糾結。2010年證監會已確定要推出做市商制度。當年,他們請我起草做市商交易規則。為此,我們專門到台灣去考察。
台北有兩個交易所,一個是101大樓,即台灣證券交易所;另一個是櫃買中心,相當於我們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他們介紹說,到101大樓才叫上市,到櫃買中心就叫掛牌。
我說:「假定我是美國人,咱們討論一下上市和掛牌,英文怎麼翻譯?」去101大樓上市,怎麼表達?他說:「to be listed」;那到櫃買中心掛牌怎麼翻譯?他也說:「to be listed」。
「那不一樣嘛!別庸人自擾了,上新三板就是上市。」
3、新三板不是第三大交易所,將是第一大交易所
有人認為新三板是為主板和創業板培養後備隊。大企業和好企業都去上市,只有小微企業和差一點的企業到新三板來。這個觀點我一直堅決反對。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文明確指出,新三板股轉系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交易所一字之差,也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
如果跟國際比,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如果跟國內比,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個交易所。
我曾在央視做節目,當時主持人說,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大交易所。我糾正道,你只能說是第三個交易所,但未必是第三大交易所。
我認為,新三板將是中國最大的交易所。全球最大的國家一定有一個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這就是新三板。
去年我就預測,從2015年起算,新三板市值5年超深交所;8年超上交所;10-12年將超過兩個交易所的總和。
4、做市商不是庄,是先進的交易制度
新三板的改革之一是推出了「做市商制度」,但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誤以為做市商就是做莊。
庄與做市商有什麼不同?所謂的庄就是低價位,拿一大堆的籌碼建倉,以後拉高出貨。譬如,30塊錢建倉,50塊錢出貨,賺20塊錢的價差。
但做市商是透明的,是為了活躍市場交易而產生的,是西方早已成熟的一種先進的交易制度。做市商的規則是,在任何一個價位上,都要雙向報價,而且,報價價差不能超過5%。
如果他在30塊錢低價位拿籌碼時,必須在最多不超過31.5塊賣掉。你30塊錢買,是想低位買,但問題是你還得在31.5塊賣。
如果投資人認為價格很低,他不會賣給你,他只會從你那買。結果30塊錢買單成交不了,31.5塊賣倒成交了。
反之亦然。你說你拉高到50元想出貨,但你同時必須在48塊多買入。結果,高價位能不能出不知道,但是,你48塊多錢,買了一大堆,市場無人接盤,你就不得不捂在手裡。這就是做市商跟庄的區別。
5、新三板不是「低層次」,而是「新標准」
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建議把「多層次」理解成「全方位」比較好。
很多新三板講座都用一個圖形,主板最高,中小板第二,創業板第三,新三板墊底。我對此堅決反對。
我們說,新三板是證券市場的基礎。
④ 請問:股票里的新三板是啥意思新三板的股票質地咋樣《風險大嗎有成長性嗎謝謝!
很多都轉到創業板和中小板了。
關注即可,現在散戶不能參與的,只有原股東和機構允許參與。我以前開有戶,現在不能用了。
⑤ 「新三板」為什麼這么火
自3月以來,短短20多天,新三板交易呈井噴態勢。每天1億到3億到10億,直至沖破了20億大關。 本會第五期投資沙龍邀請程曉明博士講新三板。預告發出,原本限額15人,沒想到,會員爭相報名,秘書處強掐在40位。 新三板熱鬧異常,有人已經下場,有人還在觀望,而圍繞新三板,投資人也有種種疑問。譬如擬上新三板企業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機構能否選擇成為做市商?新三板還能火多久? 2015年4月7日,在「天使百人會」第五期投資沙龍上,程曉明博士為我們回答了六大關鍵問題,並明確指出,新三板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 1、500萬開戶門檻不是問題 新三板500萬的開戶門檻,過去曾經是問題,但現在不是問題。為什麼?關鍵是有沒有財富效應。 為什麼過去是問題?因為當時沒有財富效應,沒有交易,沒有套利機會,很多人不願意費勁去開戶。但現在交易活躍了,有財富效應了,別說500萬,就是800萬甚至1000萬,投資者也會有辦法。 過去,越沒有交易,越沒有財富效應,投資人越不進場,形成惡性循環;而現在則是良性循環。有了財富效應,開戶的人多了,市場進一步活躍,財富效應更明顯,於是,有更多的人進場。只不過,從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理論上講,將來新三板完全放開應該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越低越好?降到50萬甚至取消門檻呢?我認為會有很多負作用。果真如此,那新三板是熱火朝天了,但對其他交易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今年,門檻不要降得太低。200萬偏低,250萬不好聽,我一直建議是300萬。 2、上新三板不是掛牌,是上市 很多人一再強調,企業到新三板是掛牌,不是上市。 一個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為什麼就不是上市公司?其實,企業上市的本質是交易。新三板也是一個交易場所,企業進場交易就是上市。 台灣人似乎也有同樣的糾結。2010年證監會已確定要推出做市商制度。當年,他們請我起草做市商交易規則。為此,我們專門到台灣去考察。 台北有兩個交易所,一個是101大樓,即台灣證券交易所;另一個是櫃買中心,相當於我們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他們介紹說,到101大樓才叫上市,到櫃買中心就叫掛牌。 我說:「假定我是美國人,咱們討論一下上市和掛牌,英文怎麼翻譯?」去101大樓上市,怎麼表達?他說:「to be listed」;那到櫃買中心掛牌怎麼翻譯?他也說:「to be listed」。 「那不一樣嘛!別庸人自擾了,上新三板就是上市。」 3、新三板不是第三大交易所,將是第一大交易所 有人認為新三板是為主板和創業板培養後備隊。大企業和好企業都去上市,只有小微企業和差一點的企業到新三板來。這個觀點我一直堅決反對。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文明確指出,新三板股轉系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交易所一字之差,也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 如果跟國際比,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如果跟國內比,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個交易所。 我曾在央視做節目,當時主持人說,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大交易所。我糾正道,你只能說是第三個交易所,但未必是第三大交易所。 我認為,新三板將是中國最大的交易所。全球最大的國家一定有一個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這就是新三板。 去年我就預測,從2015年起算,新三板市值5年超深交所;8年超上交所;10-12年將超過兩個交易所的總和。 4、做市商不是庄,是先進的交易制度 新三板的改革之一是推出了「做市商制度」,但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誤以為做市商就是做莊。 庄與做市商有什麼不同?所謂的庄就是低價位,拿一大堆的籌碼建倉,以後拉高出貨。譬如,30塊錢建倉,50塊錢出貨,賺20塊錢的價差。 但做市商是透明的,是為了活躍市場交易而產生的,是西方早已成熟的一種先進的交易制度。做市商的規則是,在任何一個價位上,都要雙向報價,而且,報價價差不能超過5%。 如果他在30塊錢低價位拿籌碼時,必須在最多不超過31.5塊賣掉。你30塊錢買,是想低位買,但問題是你還得在31.5塊賣。 如果投資人認為價格很低,他不會賣給你,他只會從你那買。結果30塊錢買單成交不了,31.5塊賣倒成交了。 反之亦然。你說你拉高到50元想出貨,但你同時必須在48塊多買入。結果,高價位能不能出不知道,但是,你48塊多錢,買了一大堆,市場無人接盤,你就不得不捂在手裡。這就是做市商跟庄的區別。 5、新三板不是「低層次」,而是「新標准」 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建議把「多層次」理解成「全方位」比較好。 很多新三板講座都用一個圖形,主板最高,中小板第二,創業板第三,新三板墊底。我對此堅決反對。 我們說,新三板是證券市場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