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新三板匯波材料

新三板匯波材料

發布時間:2021-07-16 22:15:29

A. 金融方面資料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此次的金融危機是系統性金融危機,次貸也只是美國這棵金融大樹上的一個分枝,它的斷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整棵大樹幾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樹的倒塌又導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加上之前垮下的貝爾斯登,曾經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已經去之有三。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及美國的貨幣政策終於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更為糟糕的是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而且極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雖然我國參加全球化的時間較短、步伐也比較謹慎,但是金融危機還是對我國的出口經濟和金融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而對整體經濟造成了影響。

就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來講,肯定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此次的金融危機表面上險象叢生,實際上有利於行業洗牌、優勝劣汰,企業發展機會多。因此,我們必須辨證地看這個影響的問題。金融危機對國內企業及市場既有不利的影響,也創造了一些新的機會。

第一,市場疲軟,發展放緩——負面影響包括哪些?

基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帶來的製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之當前全球金融形勢悲觀,包括調味品產業在內的各大產業都在削減成本應對壓力。

一、金融市場疲軟帶來的融資方面的影響。筆者個人認為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但是,沖擊不大,影響還是存在的,作為企業融資的集中陣營——銀行,在此次的危機影響下,呈現銀根緊縮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據悉,2008年6月以來廠商普遍感到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銀行不僅提高了融資標准和成本,而且融資額度也隨之降低不少。

融資困難具體地對企業造成以下2個方面的影響:1、對外的影響,對產品的市場推廣、新產品開發、企業的品牌宣傳上帶來了影響。最近,五穀道場宣布破產了,雖然很大的原因上是由於該企業本身的擴張太快而導致了資不抵債,但是,據行業相關專業人士稱,該企業只是需要1億的資金周轉就能轉敗為勝,可見,融資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性。2、對內的影響,對員工的薪資級福利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企業裁員風潮很是旺盛。幾周之前,一份列舉了22家跨國企業、40家國內大中型企業、116家國內中小型企業的「大裁員第一波」企業名單,正通過各大公司的企業郵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領中傳播。同時,一個標題為「金融危機十項注意」的帖子也在網上盛傳。雖然之後一些「榜上有名」的企業紛紛出來辟謠,網路調查也顯示文章中所列舉的事實有誇大的成分,然而目前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的確這一股裁員的風暴開始向著中國的一些企業席捲過來。總之,影響可能不大,但是,由於資金帶來的由表及裡的影響還是深深地刺痛者企業家們。

二、外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外貿業務方面的影響。金融危機將使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但同時,由於中國產品價格較低,在國外大部分是低價產品,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歐美民眾在緊衣縮食的同時,必將更加青睞來自中國的低價產品。所以,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影響將是一個逐步以及緩慢的過程。

面對這種情況,我國企業在穩定國際市場的同時,應逐步開拓國內市場,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危機對企業的不良影響。

近期國家施行了降低利率、減少稅收、實行農村土地改革以及醫療改革等政策。而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這對於開拓國內市場的企業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三、消費者的收入及心理帶來的產品銷量方面的影響。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價也隨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機還將會影響受眾心理,任何企業依靠的都是消費者,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會考慮縮減一些消費開支,並控制消費慾望,因此,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信息敏感度和關注度會下降,因而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及企業新產品的開發速度,導致了企業生產力的下降,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四、全球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帶來的影響。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企業及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在總體上造成市場需求的下降,中國廠商同樣會受到這樣趨勢的影響,未來市場的增長潛力會有所下滑。

五、企業家信心方面帶來的投資規模的影響。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企業家的信心會受到影響,因為小心花錢總是沒錯的。信心受到影響的他們是否還會增加投資?而這樣的猶豫也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這是一個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總而言之,從近期來看,2個方面的影響我們還是不容忽視的。首先,金融危機使得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投資減少,直接導致調味品行業的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速度減緩;其次,金融危機延緩了調味品生產企業的設備廠商的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而這兩個方面,是決定了我們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潛在商機帶來行業洗牌——正面影響包括哪些?

挑戰與機遇向來並存,這是不容置疑的。雖然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資本市場低迷,但國內市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從整個行業到個體商戶,調味品行業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此次危機帶來的機遇。

一、國際市場帶來的潛在商機提升相對競爭力。1、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市場的運營商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在產品升級、終端定製等等一系列建設方面,都會更多的考慮壓縮成本,保持企業穩定的策略。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國內企業在產品、服務方面相對價格更低,且技術質量又差距不大的情況,使得中國更多的企業會成為國際運營商,尤其是尚未進入的美國市場運營商的潛在合作夥伴。2、海外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樣會出現資金緊張、收入下滑等多種不利情況。而在國內社會經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恆順、王致和、李錦記等國內廠商所面臨的壓力還是相對較小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內製造廠商的相對競爭力。3、國際企業在後方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向中國市場的大舉進入,這也給國內廠商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尤其在運營商、市場競爭啟動的關鍵階段,也會給國內廠商帶來更多的機會。

二、行業並購會加劇。調味品行業將會出現分水嶺,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消失。對於那些擁有壟斷資源優勢,以及有品牌和資源的調味品大公司將會更加受到青睞,而那些只掌握少數資源及市場份額較少的中小公司,以及正在謀劃融資來維持現狀的中小公司可能面臨倒閉,如果部分表現不好的調味品公司缺乏足夠的現金流無法度過寒冬,那麼行業將遵循市場優勝劣汰的基本規則,表現好的公司並購表現不好的公司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這將會提高調味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和競爭門檻。

三、行業洗牌再度襲來。在投資需求放緩,企業增長面臨較大壓力時,企業或改變依賴資源投資擴張模式轉向利用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激發企業對產品技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行業內洗牌的效果。

四、國家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近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出台的各種扶持政策,刺激消費者的消費,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B. 人民幣升值是好是壞(經濟學高手進)

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

「人民幣升值有風險,人民幣不升值同樣有風險」,大陸主流學者「風險論」的觀點漸漸被認同,既然都有害,兩害相權取其輕.在一些有關人民幣升值利弊的研討會上,即使不贊成人民幣升值的學者也開始認同人民幣可以升值,但不是基於經濟的考量,而是因為政治的原因,升值幅度不能過大,最多在百分之三左右,即使如此,他們仍擔心影響中國的出口經濟進而影響就業.主張人民幣匯率維持現狀的大陸學者開始趨向於人民幣應該可以改變現狀.

人民幣升值有礙中國的出口業,也可能打擊就業,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統計局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人民幣升值問題將會嚴重困擾出口,如果人民幣升值3%~5%,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今年的出口增幅將下滑至10%或以下,如果升值15%甚至更多,我國今年的出口增幅有可能轉為負增長,甚至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傾向改變匯率現狀的學者一般認為人民幣升幅一次性在百分之七至十,不贊成也不該一下子飈升更多.如此來看,就算人民幣升值,影響的還僅是出口增幅.更何況,中國的出口除有匯率優勢,還有比較優勢和政策優勢.早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就說,即使人民幣升值百分之百,「我也可以告訴你們,中國的出口產品仍然有競爭力,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有優勢」.

不管怎麼說,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總會有影響,但升值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仍然有不少正面的意義.升值對出口有影響,反而對進口就有利,中國二十五年來,年進口增長達一成五,已累計進口三萬多億美元的貨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國際的貢獻將日益增長,預料未來五年中國進口額將達五萬億美元,以人民幣升值百分之十計算就節約了五千億美元的外匯.

人民幣升值有利工業企業的產品升級.實際上,中國企業的出口,有些小企業以低質低價競爭,令大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化.有港商出口的棉祙一美元一雙,但有些企業的同類產品竟然可以做到每打的價格僅零點九九美元,沖擊了出口市場,而這些低廉的棉祙又有多少利潤呢?人民幣升值,可以將一些質低利薄的小企業擠走,反而有利中國企業增加競爭力,有利企業的產品升級.低估匯率,同樣給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對製造業部門的補貼,過分依賴外需,使得工業熱騰服務業滯後了.

中國服務業的貢獻率佔GDP總額不到三成,不僅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幾乎是世界百多個國家中最低的,但相對來說也因此造就了中國第三產業發展及就業的市場空間.有學者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服務業產品的價格比製造業價格提高了,行業的利潤空間也將提高.因人民幣升值而被擠出製造業的投資可以向服務業傾斜,包括教育、醫療、通訊、運輸等多行業的第三產業將受到重視,不僅投資,勞動力市場也可以隨著投資市場的轉移而活躍.

有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一旦進入匯率升值周期,意味著整個經濟發展的結構發生轉型,製造業內勞動力發展越來越艱難,大家會更關注於創新工業對知識的需求,勞動力及投資向服務業傾斜,將涌現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促進中國的服務業的發展.不過,吸取日本當年不開放服務業導致經濟增長衰退的經驗,中國政府應該順時開放更多的第三產業領域,吸納更多的投資和勞動力.

C. 人民幣升值的利弊(原因是什麼)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並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盡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對於正在中國經濟舞台上活動著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例如: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宏生,這位中國彩電出口大戶的老總面對升值的前景憂心忡忡,他認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許提高了,但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於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中國國內製造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麼可能調節10%的升值壓力?肯定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黃宏生以創維為例,勾劃出中國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線:「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很難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廠產品跟我們的價格一樣低。比如來自墨西哥的彩電、歐洲土耳其的產品很便宜,我們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們今年在美國市場希望能提高三千萬美金銷售,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這個計劃就流產了。」
又如:與製造企業相比,那些在匯率風險最前沿的外貿企業,是變化的最強烈的感知者。對於出口型企業來說,出口的量,相對進口,要大得多。因此,黃宏生才說,人民幣升值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方寧,向記者講了一個因為歐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導致虧損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們有一筆交易,簽約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還是1:0.9,等到交貨時,漲到了1:1.1了,他們又沒有採取鎖定匯率的措施,於是賠了。「即使我們有10%、20%的中間利潤,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損失。只能自己補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將投資轉移到墨西哥或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台灣也曾經歷過中國現在的壓力,在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40漲到1:25後,一些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紛紛轉移到東莞。同樣,有專家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傳統產業又會從東莞轉移到像中亞、越南等更不發達的地區。本來,中國還有很多地區,比如西部,可以容納這些產業,但因為貨幣的調整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可能使得中國被迫提早經歷產業空洞化的過程。
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
緣越來越近。升值業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
例如: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吸納國內資金,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同時又產生了外資流入推高了本幣匯率的矛盾,觸發了經濟結構問題的暴露,或出現泡沫經濟或出現經濟滑坡,從而被迫實行本幣貶值政策,直接導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並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何為金融危機?這就好比是一戶本來很窮的人家,來了一個巨富親戚,
為他們帶來了暫時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闊而借給這家人巨資,不料這戶人家的富親戚突然消失,留給這戶人家的只有高築的債台,並因此導致了借其巨債的朋友。一時間危機四起。
可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導致: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
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國許多散戶投資者紛紛在當地開立人民幣儲蓄帳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受益。當然,這些散戶帳戶並非是真正的人民幣帳戶,因為依照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匯率體制,在海外開立人民幣帳戶是非法的。他們開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儲蓄帳戶,帳戶內的存款是美元,但基於人民幣的現貨匯率,這些帳戶將因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匯率的波動而升值或貶值。 Everbank首席執行長Frank Trotter稱,公司此舉在一些客戶中產生了很大反響。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幣匯率開始顯示失衡跡象以來,這些客戶一直在要求開立人民幣計價帳戶。Everbank於7月1日推出了此類新帳戶,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將逾650萬美元投入該類帳戶。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與各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以及物價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貨幣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說了算。
然而:鹽川正十郎的提案則更像一場政治陰謀。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如果是一個小孩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個小孩一定還幼稚到沒有學會用錢。如果是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就會引發一場風波。而這場風波就是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一項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
最近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話題。先有日本財相在七國財長會上提出要求,後有美國財長斯諾講話和印尼召開的亞歐會議的聲明,都呼籲人民幣升值,近日,美國「健全美元聯盟」又提出欲通過「301條款」促使人民幣升值,格林斯潘的講話,更是讓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可謂是官民聯合、齊心協力向人民幣匯率問題發難。這場由日本挑起、美國擔綱主演的人民幣匯率之爭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其實,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考慮,鹽川正十郎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谷,憑什麼你中國卻一枝獨秀?中國的一枝獨秀我們日本也有貢獻,你看,日本從你們那裡進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幣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夠貶值,這樣日本的出口產品才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具有廉價勞動力、高技術水平和廉價的貨幣3大優勢,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幹涉的,只有最後一點——人民幣匯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幣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幹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來達到。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日本爭奪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美歐方面的動機似乎更為明顯,就是為了通過人民幣升值消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進而打擊中國的國際影響。
人民幣匯率之爭本質上仍然是貿易問題之爭。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升值的國際壓力日大。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品牌)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否則,就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3992.html

D. 中國十大領先知名咨詢研究服務公司有哪些,發展如何

咨詢業,是對第三產業中以咨詢服務為特點的各種行業的總稱。因其特點為智力型服務,也被人們稱為「頭腦產業」,請咨詢專家咨詢被稱為「借腦」。作為一種智力密集型的知識服務性產業,咨詢的現代意義是指來自個體和組織外部的專業化技能,它以專門的知識、信息、經驗為資源,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案或決策建議。
就目前發展的具體情況來說有以下幾個突出代表:
一、零點咨詢(Horizon)

零點研究咨詢是源自中國的國際化數據智能服務機構,旗下包括創新數據開發中心、公共事務數據事業群、商業數據事業群、未來商習院。零點有數累積自零點調查創辦以來20多年一手數據收集與處理的經驗,擁有服務於國內外規模企業、初創企業與公共服務機構的多元實踐,聚焦產品互聯網化與服務互聯網化,基於多元數據匯集與挖掘,支持經濟、社會、文化與政策決策。

零點研究咨詢傳承於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市場研究與民意調查的本土領導品牌,我們與時俱進從未懈怠,不斷超越自己,與數字化時代融合,持續提升我們在專業領域與公眾中的品牌聲望。20餘年的市場研究和社會洞察,成為我們最珍貴的中數據資產,通過新技術應用,融合整個互聯網大數據、交互精數據,形成獨一無二的數據成果與策略指引。擁有眾多國際化背景的高管,作為國際專業組織的中國代表,我們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與學術論壇,始終保持國際前沿的信息和學術敏感,並根植於對中國本土市場的消費心理、價值觀及年代維度上的消費變遷研究,形成獨特的適合中國的研究體系。

零點研究咨詢擁有一支學科配置整齊、專業人員年輕、國際與國內職員兼有、高度自覺的學習型研究隊伍,現有研究人員來源於社會學、統計學、心理學、市場營銷、經濟學、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學、財務投資、計算機科學、法學等相關專業方向,95%以上的全職研究咨詢人員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50%以上的研究咨詢人員擁有4年以上的專業市場研究經驗,30%以上的研究咨詢人員具有海外學習背景,團隊同仁秉持「勤奮敬業,分享成就」的企業精神,進行持續不懈的業務探索和開拓。

二、中為咨詢(zwzyzx)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中為咨詢」)是中國領先的產業與市場研究服務供應商。公司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努力,與客戶真誠合作,在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IPO咨詢等領域構築了全面專業優勢。中為咨詢致力於為企業、投資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競爭力的調查研究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目前,中為咨詢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3萬多家企業,並向海外市場拓展。

中為咨詢是以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幫助企業、事業成功、推動社會文明的建設發展,中為咨詢的生命在市場,中為咨詢的成功就在於幫助別人出主意獲得成功;幫助別人成功的業績越多,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會信譽不斷提高,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也變大。中為咨詢特別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在咨詢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的時候,中為咨詢得益於各種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與不同企業和部門的合作和協調經營。中為咨詢注重競爭,更注重合作,注重競爭中的合作。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咨詢產品(好的計劃、方案),中為咨詢中為咨詢人不斷改進咨詢的工作方式,不僅在觀察、分析問題後,以提交建議或咨詢報告,更重要的是長期合作。中為咨詢是通過「知識產品」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中為咨詢服務工作最重要一環不是取得報告,而是實施改進方案,把實施方案作為中為咨詢服務的重要步驟。

中為咨詢始終把引進優秀的研究投資人才作為公司的核心目標之一,中為咨詢員工擁有多種專業學歷背景:統計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等數十個專業。中為咨詢現有350名員工中本科以上學歷佔90%,65%具有雙學位、碩士及博士學位。企業大多數員工曾在國內多家知名產業研究所與證券研究機構有過豐富的從業經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中為咨詢的最大財富,也是中為咨詢提供優質服務及踐行客戶價值的保證。中為咨詢業務覆蓋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輻射全球;公司90%以上的業務主要針對大中華區實施,10%服務於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中為咨詢在中國大陸32個主要城市設立調查派駐點(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貴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鄭州、沈陽等),為客戶提供專項調查研究的同時,也為研究咨詢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公司擁有在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已擁有實施項目的寶貴經驗。

三、致聯市場研究(URC)

URC重組成立於1996年。現在URC的品牌下擁有廣州市致聯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北京致聯必達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必宜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在廣州、上海、北京、深圳設有辦公室。URC管理層主要成員參與了中國最早期市場研究事業的拓荒,經歷了中國第一家本土純商業市場研究公司和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市場研究公司的創立和發展,最早涉足中國境內的零售研究領域,並首先成功開發了中國醫葯零售研究業務。

URC是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會員、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第一批涉外調查甲類研究機構、ESOMAR成員、中國大陸最早的國際神秘顧客協會(MSPA)成員之一。URC長期專注在消費品專項研究、醫葯OTC研究、各類分銷渠研究,積累了全面豐富的中國市場研究經驗。擁有一批近二十年市場研究經驗,並經過國際級市場研究企業陶冶的優秀核心人才和專家顧問。他們深刻了解中國的市場情況,又能運用國際市場研究方法和標准為客戶設計完整的研究和咨詢方案,從而為客戶提供物超所值的研究結果和最切實際的營銷建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營銷、體驗營銷時代的到來,URC與時俱進,勤於變革,以探索與創新研究方法為要務,著重致力在購物者終端表現的各類真實研究上。URC注重傳統市場研究方法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與革新,率先運用IT技術與BEE業務、渠道表現追蹤研究、購物者研究的結合,以洞識市場研究特質的強力IT技術團隊,開發適應核心業務需求的先進網上訪問系統,實現與國際同類研究技術同步及與國際客戶網上對接,為客戶提供國內最先進、最嚴謹的在線研究服務。

四、現代國際(MIMR)

廣東現代國際市場研究有限公司(MIMR)1995年創立於廣州。先後在上海、北京、成都設立MIMR的全資分公司及辦事處,擁有專業市場研究人員超過200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MIMR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專業化市場研究公司,並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市場研究的發展。2007年,公司成立深圳、南京辦事處,給予華南地區及華中地區運作支持。2008年,現代國際榮獲市場研究20年創新獎、調查工作先進獎。2009年,現代國際五套研究技術體系全面升級,其中「營銷組合開發決策支持體系」的核心理論與研究步驟,直接被客戶運用到企業的營銷活動中。同時,業務拓展從機會性拓展向有組織的主動拓展正式轉變。2012公司由分公司制改為事業部制,成立以行業劃分的三大研究事業部以及實施和管理全國項目運作事業部,往業務專業化方向發展。2013從消費者研究進入行業研究領域,在醫葯、塗料的行業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MIMR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未來:運用市場營銷要領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市場研究服務,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型專業化市場研究公司。為此,企業確立正確的觀念,MIMR將一如既往地為企業的決策系統服務,以專業的市場研究為手段,以數字解剖為工具,幫助客戶實現科學決策。MIMR擁有熟悉消費市場,對消費者的語言、心理和行為有深入了解的專業人才,能准確理解您的商業環境與市場需求。MIMR擁有長達十年以上的市場研究知識積累。通過主動地研究開發,為客戶制定適用於不同行業的產品與技術,並發展自己的專有研究技術,向客戶提供全新的視線。MIMR不僅有標准質量體系,以監控研究過程的每個階段;還有針對不同行業,甚至於不同區域的質量體系,最終達成最有效的方案實施。公司致力於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市場和消費者,准確把握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效識別和選擇目標市場,制定適當的營銷方案和市場定位,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決策風險。

五、新生代市場監測(Sinomonitor)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以下簡稱「新生代」),成立於1998年,位列中國市場研究行業TOP10,是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消費者與媒介研究機構之一。新生代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市場調查和基於數據的研究與咨詢服務,主要業務包括市場研究、媒介研究、消費與社會研究,以及營銷策略咨詢。2003年,新生代成為國際合資企業,總部設在北京,現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廣州三位一體的全國布局,研究網路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與廣大縣城和農村。新生代擁有400餘名專業技術研究人員和精通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頂級專家顧問團隊,並創建了覆蓋傳媒、廣告、公關、營銷的研究支持體系。

由新生代率先創立的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CMMS),中國新富市場與媒體研究(H3),中國無線網民網路行為與動機研究(MMMS),中國互聯網研究(IMMS)等一系列自主研究產品已成為中國消費者洞察和媒介策略制定的必備工具和權威標准。以自主研究為基石、共同發展壯大的新生代傳統媒體、新媒體研究已成為國際4A廣告公司和國內主流媒體公認的領導品牌。與此同時,新生代在煙草、快速消費品、醫葯、時尚與奢侈品、IT、汽車與消費類電子、金融等領域也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在業內擁有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新生代上海分公司是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在中國華東市場的一支重要中堅力量,致力於以汽車、服飾、移動通訊、食品/飲料和零售行業的消費者研究,為很多主流品牌提供全方位的的調研服務。新生代廣州分公司是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在中國華南市場的一支重要中堅力量。10年的發展過程中,新生代廣州分公司致力於提供個案專項研究及連續性研究服務,目前已經在快速消費品、媒體、煙草研究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並在房地產、汽車等研究領域或行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近年在行業新領域——能源領域上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新生代廣州分公司服務多家知名企業,主要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國內知名民企、本土媒體、國際及本土廣告公司,項目獲取好評同時,也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

六、慧聰研究(HCR)

慧聰研究是一家根植於中國、放眼全球,提供大數據與小數據有效結合的洞察研究公司。HCR為企業提供大小數據結合的深度洞察服務。企業的數據既有來自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中沉澱的網民瀏覽行為、消費行為、輿論文字等海量數據;也有來自於企業內部沉澱的大量用戶的購買行為和數據。企業將大量異構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分析、挖掘,通過大數據研究與經典研究相結合的深度洞察服務,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幫助企業了解他們面對的市場、客戶群體、競爭情況等,伴隨企業成長的每一步,助力企業成功決策。汽車、通信、家電、科技、金融、醫葯、媒體、零售、包裝消費品、時尚/運動、奢侈品、工業品、公共事務、煙草等,無論您來自哪個行業,HCR專屬的行業服務團隊始終陪伴著您。

HCR前身為慧聰研究院,2011年,HCR完成MBO,為推動HCR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奠定了有力基礎。2012年,公司引入多位業界重量級專家,並於同年8月與上海DNA合並;2013年,HCR宣布與國內頂級投資機構達晨創投達成融資協議,5000萬的金額也成為市場研究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2014年11月,HCR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8月12日,HCR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國內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HCR擁有24個行業1159種品類20餘萬廣告主的媒體資料庫,連續積累22年行業資料庫,1000萬中小企業資料庫,70萬的B2C消費者樣本庫,100萬移動端用戶行為追蹤panel。具有業界領先的搜索技術、數據挖掘與管理技術、報告電子化平台技術。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在上海、廣州等地設有8個分公司,擁有市場研究與傳播領域的專業技術和研究人員500多名,同時還與行業內的專家、廠商、渠道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除覆蓋全國的市場信息直接調查網路外。

七、達聞通用(DM)

達聞通用市場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專業化市場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著稱。總部設在廣州,在武漢、深圳設有分公司,珠海設有辦事處。成立於1998年,是一傢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專業化市場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著稱。在建立適合實際市場需求的研究技術模型以及高效的實地執行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創樹,擅長提供可解決營銷問題的實操型研究方案和研究結果報告。多年的經營,已成功建立了以廣州為總部核心的全國性調查研究網路。調查的范圍涉及中國的60多個城市和農村。達聞通用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省份地區都建立了完善的調查網路。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漢、湛江、珠海均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而且在石家莊、天津、西安杭州、無錫、寧波、福州、廈門、南昌、哈爾濱、山東、鄭州、海口都有固定的合作聯盟公司,形成了穩定的網路隊伍。

達聞通用連接消費者與企業的互動橋梁,健康生活和生產力高效發展的推動力。公司使命:全力研究發展市場研究分析技術,宣傳和推動市場研究在企業中的有效應用,讓中國以及全世界的企業通過市場研究充分享受到可持續發展的成長歷程,讓人們充分享受到符合利益的產品所帶來的健康生活的樂趣。公司定位:達聞通用是行動策略導向型公司,善於將市場研究結果與客戶的營銷策略發展有效結合起來,提供真正具有實效的研究分析。換句話說,企業是應用導向市場研究公司。公司注重研究技術,不斷創新,擁有自己獨立開發的研究模型,而且在市場策略分析方面尤為擅長。

八、明鏡市場研究(CMMR)

明鏡咨詢成立於1997年,旗下包括廣州明鏡、北京明鏡、成都明鏡、上海明鏡、深圳明鏡五家獨立注冊的公司。約100名優秀員工組成明鏡的團隊,平均行業經驗超過8年;員工伴隨公司的成長而成長,基於「心如明鏡」的企業文化氛圍,員工隊伍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平均工作年限超過6年。明鏡咨詢集數據收集、市場研究、管理咨詢於一體,一直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科學理性的經營管理解決方案。迄今,明鏡已經在移動通信、醫葯、交通、家電、日用品、食品、房地產、金融、汽車等行業為100多家企業提供過1000多個研究咨詢項目服務。

明鏡參照行業標准建立了標准化的服務流程,並根據客戶需求和營銷潮流對相關服務標准不斷進行動態更新和完善。明鏡不斷推動研究咨詢技術創新,在常用的數十項研究技術和模型中,有相當數量是自己首創的。每進入一個行業,明鏡都發揮了行業專家的巨大影響力,伴隨客戶的成長而成長;基於「行業專家」的客戶服務品質,客戶群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明鏡的核心客戶數量不多,但是都和明鏡保持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超過1000個項目、10萬個顧問工作日、100萬次現場觀察體驗、300萬個消費者訪問,不斷豐富了明鏡的資料庫;幾乎每一年,明鏡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一個個成功的實戰案例;明鏡有大量項目成果獲獎,受到企業和社會的好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九、新華信(SINOTRUST)

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營銷解決方案和信用解決方案提供商,1992年在北京成立。企業收集、分析和管理關於市場、消費者和商業機構的信息,通過信息、服務和技術的整合,提供市場研究、商業信息、咨詢和資料庫營銷服務,協助您做出更好的營銷決策和信貸決策並發展盈利的客戶關系。企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擁有600名員工,為各行業的機構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包括汽車、金融、保險、零售、電信、IT、製造業、消費品和貿易。在華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使用企業的不同產品和服務。

新華信是中國領先的商業信息咨詢服務提供商。企業提供企業信用報告、企業資料庫產品、行業報告、信用管理咨詢、信用風險管理軟體,以及相關數據管理技術與營銷活動管理服務,為您的信貸管理、營銷拓展、行業分析以及競爭監測等提供充分的信息、決策和技術支持。新華信是中國資料庫營銷領域的先驅。企業提供客戶數據整合和清理、客戶信息分析、潛在客戶數據、資料庫技術服務以及直復營銷服務,協助您構建完整和單一視角客戶信息,做出更好的營銷和推廣決策,發展盈利的客戶關系。新華信是中國領先的市場研究咨詢服務提供商。企業提供關於市場環境和消費者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和分析,協助您在市場進入、市場細分、產品定位、價格策略、營銷推廣、渠道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商業決策。

十、賽立信研究(SMR)

賽立信總部位於廣州,旗下包括賽立信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賽立信商業徵信有限公司、賽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上海賽立信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賽立信市場調查有限公司、賽立信資訊(香港)有限公司,以及設於深圳、武漢、成都、西安、廈門等城市的現場執行機構。賽立信是全國市場研究行業協會理事及發起單位之一,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廣播受眾研究會理事,國家統計局核定的甲類涉外市場調查機構。賽立信以歐洲市場研究協會《社會研究與市場研究國際准則》(ESOMAR規則)為運作規范,致力提供國際水準的服務。賽立信擁有中國大陸最早涉足市場研究和信用管理行業的專業人士,熟悉中國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是中國大陸少數幾個能夠同時提供市場研究服務和商業信用調查服務的專業機構。多年來,賽立信以專業的研究技術、完善的調研網路和高效率的服務系統,竭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調研服務,成為許多跨國公司和國內著名企業緊密的夥伴。

賽立信具有豐富的中國市場研究經驗,致力於提供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專業服務,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項目設計、項目管理、研究分析和營銷解決方案。多年來,賽立信在快速消費品、家電、汽車、醫葯、通訊、IT、房地產以及商業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數據和豐富的研究經驗,培育了一批專家型的研究人員,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專業研究技術與研究模型,幫助客戶更加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賽立信集團共有員工超過300人,廣州總部有正式員工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擁有幾個具備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博士和信息管理、統計學或廣告學士學位以及工作經驗豐富的核心研究顧問團隊。此外,還聘請了許多相關領域的專家以及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博士、教授擔任研究顧問。研究人員全部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及4年以上市場研究經驗,專業方向涉及經濟學、統計學、市場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領域,大多具有其他行業如市場營銷、政府部門、統計、銀行投資、媒介等的工作經歷。

E. 關於股票的問題

2006年5月,全球股市是一片亂局,美國股市在跌,英國股市在跌,德國股市在跌,法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巴西的股市也都在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股市經過四五年的低迷之後,卻走出低谷,迎來了春天,一路高歌,交出了一份被稱為飄紅五月的答案。

有評論者認為,這是繼第一次1991年至1993年間、第二次1996年初到1997年5月間、第三次1999年2001年牛市之後的第四次牛市的開始。這些人多是股評家和證券公司的老闆,但他們的聲音目前是股市上的主流判斷。不過對於形成這種判斷的依據他們卻無法達成一致,有人認為顯是政府托市的後果,有人認為應該是不明資金湧入股市所致,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制度溢出效應,國家兩年多來在制度上的努力總算開始有所回報,還有人認為是以上的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

另一些人則認為,不應該過於樂觀。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就指出,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之難,在於如何打破公司圈錢--官員尋租--中介炒作--股民投機--政府救市的原有博弈格局,以及在多次博弈中形成的游戲規則,特別是各式各樣的潛規則,若不能及時地將政策重心從指數點位真正轉移到全面的制度建設上來,若不能將投資決策的基礎從人氣、資金轉移到公司的基本面上來,市場規律的再次懲罰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本刊邀請到了著名經濟學家、金融證券領域的權威學者曹鳳岐先生,著名法學家、經濟法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史際春先生以及著名法學家、公司法領域的權威學者趙旭東先生為我們解開股市上漲的秘密。
曹鳳岐:我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不是政策市。

趙旭東:投資者的心理感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史際春:股市盤子不能適應市場情況正常地擴容所致。

這次不是政策市

《法人》:進入五月,尤其是五月中旬以後,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就是股市。經歷了四年多的熊市之後,股市在五月一路飄紅,有人大喊:牛市來了,更多的人紛紛摩拳擦掌,准備投入到股市大幹一番。請問,您認為中國股市飄紅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還是政策市,您認同這種說法么?

史際春:股市漲跌無非就是進入股市的資金多寡的問題,大量資金突然湧入,而股市盤子不能適應市場情況正常擴容,就導致了這種情況。

曹鳳岐:自2001年6月份開始,雖然中間小有反復,但是我國股市的大趨勢一直是在下跌中,從此便進入了四五年的漫漫熊市。於是便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中國的宏觀經濟面很好,這幾年GDP的增長一直穩穩地在9%左右,外匯儲備也是快速增加,與此相對,股市情形卻是不妙,股市本身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人們對股市也失去了信心。現在股市走勢看好,只不過是調控股市使之與宏觀經濟發展盡可能保持一定的協同度的結果。這也應該算是股市作為經濟發展晴雨表的一種正常回歸吧。以前股市與宏觀經濟發展脫離開來,是不正常的。

剛才說的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這么多年來,中國股市一直處於制度創新和規范建設的過程中,例如去年推出了股權分置改革,現在參加股改的A股上市企業已經佔到了70%。我23日參加了我國上市公司100強的發布會,發現有兩個特點:一是前21家都是國企控股,資產佔了所有上市公司總資產的一半,二是其中七八十家都是經過了股改。這首先說明在股市中,大盤股的典範作用不可忽視,其次說明股改是給投資者帶來信心的保證。

股改是由一個政策問題,但這種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干涉股市,不是短期政策,而是通過股改確立上市企業再融資的制度、確立新的股票發行規則、建立三板市場、擴大QF額度,屬於一種創新,屬於制度建設的范疇。

因此,我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不是政策市。

我向來反對政策市。

我認為,中國股市的產生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著主導作用。但由於中國股市缺乏成熟市場經濟下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使得政府支持新興股市發展的意向轉變為國家信用在股市上過度傾斜,這就給市場參與主體帶來一種額外的政策租金。由於股市的參與主體是理性的,其必然從自身利益出發尋求與分享租金。於是在股市機制不完全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為此會同莊家合謀,而投資者則由於尋租收益遠遠大於正常的投資收益也常常選擇投機。於是,市場集體行為非理性導致了市場過度投機行為,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盛行。 這樣的結果最後只能是:市場風險轉嫁給國家,轉化為系統性風險;政府的體制性風險鑲嵌於市場之中,並由市場自身消化。這就是政策市帶來的惡果。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要合理定位政府在股市發展中的角色。政府在充分發揮其在制度創新方面能動性的同時,還應嚴格界定政府行為的邊界,防止政府對市場功能的過度替代。這次股市如果一定要和政策扯上關系的話,我覺得也是政府重視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政策發揮了作用。

需要補充的是,這次股價上揚和人民幣匯率堅挺、大量資金進入中國以及國內房地產政策手緊也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關聯到底有多大,目前尚缺乏統計數據的支持。

趙旭東:我基本同意曹老師的判斷。法律、政策等制度性規范的出台和完善為股市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好的基礎條件。雖然很難說,這次股市飄紅是由於制度性的變化直接導致,但是,應該是股民重新樹立對股市的信心的重要來源。我想強調的是,這種制度性作用由於各部門對國九條落實配套措施還沒達到目標,國家資源調配還需要逐步到位,受到一定限制,將來的作用會更大,更明顯。

我說不太清楚,但是我想投資者的心理感受也的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像曹老師說的那樣,投資者的信心是左右股市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股市的投資者達成共識,對中國的股市充滿了信心,或者認為股市有一天遲早會變好,形成利好判斷,再加上媒體、輿論的推動作用,一個利空的消息也許會變成利好。而如果反之,則一個利好的消息也會變成利空。

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次股市飄紅是由於偶然性的因素誘導,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如果因此便判斷中國股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則沒有實際的證據,即使目前公司治理結構、中小股東權益保護有一定改進,但是制度層面的問題還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這可能會影響對中國股市未來走勢的判斷。

《法人》:呈現良態的股市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趙旭東:股市應該是經濟的晴雨表,應該既具有融資、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但是現在似乎都做不是很好。希望將來能夠起到這種應該的作用。

史際春: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走美國式的企業融資道路,歐、日以銀行主導的模式更符合中國國情,也更值得中國借鑒。因此,任股市折騰吧,讓他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中走向成熟吧,希望它不要對經濟有什麼(好的或壞的)影響,就讓它作為社會、法治發展的某種晴雨表,僅此而已吧。

曹鳳岐: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有一定的聯系。在股市跌入低潮之後,對一般人而言,最基本的投資方式就剩下了房地產,同時很多在股市撈了一筆的聰明人也轉手把錢投在了房地產上面,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是和股市低迷有關系的。現如今股市好了,國家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又呈收緊趨勢,一部分資金可能會從房地產行業撤出,另有一些閑散游資也會更傾向於考慮股市而不會再是房地產。

曹鳳岐:如果一切如願的話,2007年、2008年的股市會非常好,值得期待。

趙旭東:中國的股市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越來越趨於穩定,越來越趨於健康發展。

史際春:中國股市仍將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前行,直到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

中國股市值得期待

《法人》:除了股市漲勢的原因,人們也很關心中國股市的走向,不知道您怎樣看待?

曹鳳岐:在今年1月7號的中國第十屆資本市場論壇上,我講了三句話:第一句是中國股市的春天就要來了,第二句是中國股市的牛市特徵開始顯現,第三句是不要指望今年的指望股指漲得很高。為什麼這么講呢?這是因為2006年,股市還處於新舊交替時期,面臨著四項重要任務:把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到底,重塑市場信心,搞好國有控股企業的股改;認真貫徹執行新《公司法》和《證券法》,繼續進行市場制度和市場交易品種創新;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從上市公司內部形成保護投資者的機制;逐步實現全流通。我們要認識到,股改還沒有最後完成,投資者的信心還沒有恢復,市場還面臨新股發行和再融資壓力。非流通股變為流通股逐漸釋放出來,對價自然除權也會使有些G股走低,影響大盤。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股改不能解決公司治理的所有問題,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的法人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問題是我們始終面臨的挑戰和難題。因此今年屬於打基礎的一年。如果一切如願的話,2007年、2008年的股市會非常好,值得期待。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政策市,並非一個正常的市場。它仍將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前行,直到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包括整個市場本身的成熟、政府基於市場機制的市場調控的嫻熟、法治的確立,等等。

趙旭東:在法律制度的層面,我的判斷是中國已經建立起基本的證券市場主體制度、市場行為制度、證券監管制度,整個市場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框架體系。現在,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證券公司或是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的組織形式、行為規范均有了相應贏得法律予以規定;股市上的股票交易行為、發行行為均有了明確的規則,對內部交易、市場操縱行為、信息披露的限制也非常嚴格;至於監管,有經驗,也有教訓,尺度、程度、力度都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現在在平衡政府規制和市場調節中也算是找到了合適的定位。在前面我已經提到過,制度建設對股市的促進作用是長期性、根本性的、建設性的,所以,我認為中國的股市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越來越趨於穩定,越來越趨於健康發展。

《法人》:曹老師,您對股市的發展前景保持著樂觀判斷,但是5月24日的時候,股價卻應聲而降,這又是什麼原因?

曹鳳岐:5月24日,股市大跌,主要與發行新股有關系。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狀況,與缺乏資金沒有關系,而是在於股民對股市還是缺乏信心或者說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新發行的股份是幾支優質股,這種應聲下跌的局面應該會馬上有所改善。但是我並不希望看到股市暴漲的局面,暴漲之後肯定有暴跌,大漲大跌都是不健康不正常股市的表現。

我覺得在認識和評價我國股市的功能時,有兩個誤區應該打破:一是把市場融資規模作為主要的衡量標志,認為融資規模越大,市場功能越強。應該說,這種認識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上述邏輯關系隱含著一個基本前提,即所有的融資活動都是具有充分效率的。由於我國股市情況特殊,因而融資規模只對股市的規模和廣度具有表徵意義,而不能說明資本使用效率這種更深層次的東西。有時結論恰恰相反--當市場所融資金使用處於低效率或無效率狀態時,融資規模大不僅不是成績而是過失。二是把股價指數增幅視作一個衡量標志,認為股價指數增幅越大,市場的作用和成績越大。從道理上講,股價指數與作為指數計算依據的采樣股票的數量、價格等因素有關,並不直接反映上市公司手中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股價指數增幅較大,有時恰恰是股市泡沫大和投機過度的反映。

我希望看到股價能夠平穩上升。

曹鳳岐:中國股市想健康發展,股民的信心是一個最大的公約數。

史際春:主要不是什麼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而是社會本身的問題。

股民信心是股市最大的公約數

《法人》:網上有評論,說此次股市轉暖,屬於制度溢價,自從國九條頒布以來,政府出台或修改的法律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曹老師也一直在主張要依靠制度來規范和振興中國的股市,史老師和趙老師都是研究法律的,法律和制度的關系也非常密切,或者本身就是一種制度。請問中國的證券市場目前仍然存在哪些制度的結構性問題?

史際春:存在的主要不是什麼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而是社會本身的問題,如社會信用水平低、社會成員普遍缺乏角色和信託意識、企業治理的幼稚、政府管理的簡單粗暴、法官只認法條不懂法治精神等。

曹鳳岐:我想通過談一下國企海外上市和國內上市的比較問題來回答你的提問。

我前一陣子主張,大型、特大型企業到國外去上市,有條件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也可以先到海外去上市,從而借鑒海外的經驗,吸收外資,到海外去壯大自己。有人說,國企海外上市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引進戰略投資者就是賤買國有資產,而且會使中國股市邊緣化。事實是否如此?

不見得。像建行、中行等國有銀行上市,主要來自於中國加入WTO的壓力,是和其公司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要求聯系在一起的,當時既面臨著剝離資產的重壓,還要迅速的建立股份制公司。這種情況下,籌資就成為亟需的事情。但是當時中國股市容量不夠,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不到海外上市怎麼辦?至於很多人說定價太低,這是由市場決定的,我們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差,透明度又差,不良資產數目也不算少,國外成熟的投資者當然不願意給比較高的價格。實際上,據我所知,建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談判非常辛苦。雖然定價不高,但是海外戰略投資者依然要求簽訂保護條款,規定如果將來審計證明建行2004年凈資產存在泡沫,中央匯金公司將對美國銀行給予額外股權補償,有效期為5年。

也有人說那就不要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了,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得了。可是,首先國內成熟的、合格的戰略投資者還不多,再就是國內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的不是大型國有企業就是國有控股公司,對改變股權結構、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到底會起什麼樣的作用呢?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這個窩條件還不夠好,我們完全可以到海外去借窩,到別人的窩里去孵蛋,等小雞孵出來了,甚至等小雞長大了,再回到國內這個窩也不遲,這叫借窩孵蛋。事實也證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於改變銀行股權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促進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是有很大好處的。而且,懂股市的人都知道,不是外國人賺了我們的錢,而是我們和戰略投資者一起賺了外國人的錢,上市以後,建行、中行的資產不是增值了么?

另外,我從來沒有一概而論,說國企只能到海外上市。企業今後應根據自身條件和要求選擇引進國外或國內戰略投資者,並以此為依據選擇在境內或境外上市。企業海外上市,有人稱之為倒逼機制,認為可以逼迫國內資本市場要盡快成長、成熟,企業也是先到海外練練筋骨,建立好的治理結構還可以回歸。我是贊同這種觀點的。不過在海外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我們要使外資為我所用,牢牢抓住控股權,學會與狼共舞。

現在國內資本市場環境逐漸轉好,不但允許並購,不動用現金,通過權利劃撥就可以實現股權置換;而且允許外資的介入、券商融資,各種政策比較寬松,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在國內上市了。

可是不管怎麼樣,良好的投資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譬如法人治理結構、成熟的投資基金,等等,只有先把市場做好,把公司做好,才能重塑投資者信心,才能重塑企業對國內股市的信心。我們已經在證券市場監管方式、監管措施和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方面做出了成績。但是,我們應該在尋求股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更多的制度建設方面的探索。

我們需要進一步淡化股市的融資功能,強化其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進一步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和中介,進一步確保資本市場的各項制度以及相關的經濟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建立保障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信用體系。監管部門必須真正地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把預防和懲處市場操縱或欺詐行為作為主要目標,把確保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性、市場信息的有效性作為監管重點,才能真正實現股市的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原則。

我非常贊同趙老師剛才的判斷,中國股市想健康發展,股民的信心是一個最大的公約數,我們所有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為了樹立、維護和增強股民對中國股市的信心。

趙旭東:目前的有些制度大部分都是共性的東西,也就是那些各國共同適用的制度。但到底是不是適用中國,還不知道,中國股市特有的問題可能在某一階段還會出現缺乏制度、規則調整的現象。因此,中國股市所具有的個性的東西還需要不斷總結。我們不能滿足於一些共有性的規定,而是要注意到中國股市問題的階段性和特殊性,實現相關制度、規則機動應變性,以使中國股市在不同的階段出現的不同問題在不同的層面得到圓滿的解決。

曹鳳岐:比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更有戰略意義的是國九條。

趙旭東:最重要的問題當屬法律的實施問題。

史際春:法≠法條,法治水平不可能因為若干法條的變化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的提升。

法律實施是最大的問題

《法人》:如果修改後的《證券法》《公司法》屬於此次股市發力促因的假設成立,它們的主要的貢獻表現在什麼地方?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

曹鳳岐:修改後的《公司法》、《證券法》不僅在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進一步規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市場作為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對注冊資本、股票回購也有了較為寬松規定,同時還保證了中小股東的知情權,對券商也不是一味地限制,而是允許他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融資融券。

我在此想強調的是,我們國家近幾年對股市進行制度上的調控,不是始於股權分置改革,而是始於國九條的出台。國九條明確指出了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的方向,指出要堅定不移的發展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的修改乃至新《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都是在制度設置層面對國九條的落實。

比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更有戰略意義的是國九條。

史際春:沒有貢獻。因為法≠法條,法治水平不可能因為若干法條的變化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的提升。

趙旭東:修改後的公司法在鼓勵投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外部監督制約機制、提高公司運作效率、健全股東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嚴格上市公司及其有關人員的責權利、健全公司融資制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面作出或者增加了新的規定,例如,高管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害的要賠償 ,股東的訴訟權、調查權、特殊情況下申請解除公司權和退出權,股東濫用權利逃避債務要承擔連帶責任,上市公司可以設立獨立董事,規范關聯交易行為,強化公司的清算責任和社會責任,等等。

修改後的證券法則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防範和化解證券公司風險、加強對中小企業投資者權益進行保護、完善證券發行制度、完善證券交易和證券登記結算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做出和增加了新的規定,例如,建立保薦人制度,確立公司披露信息制度,拓寬合法資金入市渠道,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等等。

曹老師剛才也提及了,2002年的《證券法》出於金融危機和穩定證券市場秩序的考慮,當時的表徵傾向於打壓股市。修改後的《證券法》在信用交易、國企炒股、銀行業入股、混業經營、期貨交易等方面均有了相對寬松的規定,留出了一些彈性空間。

應該說,目前我國有關證券市場法律制度方面的規定,在基本方面,國外有的,我們都有,基本上沒有真空。如果一定要說現在法律制度還有沒有什麼提高的空間,我認為下一步《公司法》在怎樣防止公司發生內部人控制、實現董事會和監事會職能的充分實現方面還有餘地。

《法人》:除此之外,我國在證券市場法律制度的層面還有哪些地方亟待改善?

趙旭東:目前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建設中最重要的問題當屬法律的實施問題。不僅僅是《證券法》《公司法》執行和落實面臨的問題,而是包含絕大多數領域法律執行和落實共同面臨的問題。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進步很快,社會的各個方面基本上都實現了有法可依,不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的就要差得多。有人說,很多已經頒布的法律能夠得到30%、50%程度的執行就很不錯了。《證券法》和《公司法》當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相比較而言,《證券法》比《公司法》更難執行。《公司法》任意性規范多,大部分涉及公司的自治性問題,實施起來還相對容易。可《證券法》包含了大量的強制性規范,實施難度顯然就大多了。

《證券法》《公司法》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在證券市場監管上面臨的難題。目標是有的,規范是有的,規則是有的,而且規范和規則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堅實,但是如何持久和真正的落實需要一種長久的努力。所以,證監會外,還包括其他機關、當事人,也包括司法機關,都要一起攜手,眾志成城,把有關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定加以認真落實,從而期待很好地維護股市的作用。

曹鳳岐:中國股市並沒有和世界股市形成聯動。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與世界股市從未有過直接的關聯。

世界與中國:冷暖各不同

《法人》:世界股價大跌已經引起了國內金屬板塊股票價格的下挫,您認為世界股市和中國的股市是怎樣的關系?

曹鳳岐:中國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大,我們的石油價格就已經與世界同步了。但是,由於外匯還沒有實現自由兌換,匯率也沒有實現自由浮動,國內公民也不能夠到國外股市投資,所以,中國股市並沒有和世界股市形成聯動。不過,隨著境外資金進入國內股市,大量投資機構和僅僅組織進駐中國,中國股市受世界股市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與世界股市從未有過直接的關聯,過去沒有,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有(如果資本項下的外匯可自由兌換,中國股市與世界股市就直接關聯了,幸虧這不是事實,否則中國股市、中國經濟、中國社會和國家將面臨血光之災,這是另一個話題,恕不能展開來談)。所謂世界股價,不過是指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由於金屬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大漲,資金流入商品市場,所以股市就跌了(與銀行利率大漲資金就一定會流入銀行而導致股市下跌一樣)。

曹鳳岐: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也許更重要的層面在於防患於未然。

史際春:問題不在於市場設計,而在社會本身,包括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

保護中小投資者是世界級難題

《法人》:現行的證券市場設計中,您認為是否足以保證中小股民的利益?有沒有改進性建議或者意見?

史際春:總的來說,問題不在於市場設計,正像我在前面講的那樣,問題的根子在社會本身,包括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須知,社會的進步和法治的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社會成員的沖突、博弈中真正形成本土內生的法(而不是紙面的或舶來的法條或制度)。這個過程,50年、100年都不算長吧。

曹鳳岐:雖然現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都著力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可是,我認為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也許更重要的層面在於防患於未然。

首先,《公司法》《證券法》和證監會的一些規定只能是一些抽象性的、一般性的規定,不可能規定的特別具體,像強制分紅就不現實,有沒有內部回報只能靠公司的自覺。

其次,在一些個民事賠償案件中,舉證責任歸屬現在是很大的問題。誰來認定公司操縱股價或者散布虛假信息了? 即使法院判決公司敗訴,公司說沒錢怎麼辦?代理訴訟和中小股東賠償基金會解決一些問題,但是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望。

再次,中小投資者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是任何國家任何市場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因為中小投資者在市場信息獲取的能力和資金實力方面都不佔優。曾經有一個老太太問我,您認為如何才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投資風險。我說把您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多選幾支股票。她馬上說,我沒那麼多錢,就一個雞蛋呀。那我無奈地說,您還是別在股市上呆了,把錢存到銀行里最保險。

所以,我認為,對中小投資者最大的保護是迫使上市企業盡可能詳細、盡可能真實的披露相關信息,減少中小投資者由於信息不對稱所背負的風險。

F. 一文讀懂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很美很激烈

上周,啟德教育終止港股上市轉戰A股的事情在圈內盛傳,傳統留學機構進行資本運作總是一波三折。同樣,在留學行業內,近年出現的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的發展也引人注意。

今年2月,上海留成網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即「柳橙網」)獲批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留學行業中第一家獨立登陸公開資本市場的企業。同月,大連拓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芥末網」)也申請掛牌新三板。

傳統留學中介大多依靠消費者(學生或家長)前端收費,以及院校返佣。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之後,互聯網模式降低了對學生的收費,大部分營收來自院校返佣,重塑成本結構是否也帶來別的問題?未來它們的商業模式又將如何發展?鯨媒體帶大家來看看幾個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是如何打拚的。

1 新三板上的較量:柳橙網 VS 芥末網

成立於2011年5月的柳橙網於2013年7月開始正式營業,而芥末網成立於2010年7月。從商業模式看,兩者都號稱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為用戶提供出國留學一攬子解決方案。柳橙網「通過自有的留學平台——柳橙網(www.51liucheng.com)和子品牌——柳橙留學商城(mall.51liucheng.com),從出國留學申請切入,整合國內留學專家、海外各院校及其代理機構等資源,為出國留學人員提供留學在線申請、簽證及全程套餐等服務。」

芥末留學則「藉助自有網站芥末網(www.jiemo.net)、芥末雲申請系統、聚留學APP等服務系統,通過自有顧問、技術團隊,為國內學生提供日本、英國、澳洲等國家的海外院校留學申請、簽證辦理、租房中介等留學相關服務。」

向C端收取的申請服務費佔比逐年下降

柳橙網——

據柳橙網招股書披露,其營業收入來自兩方面:海外傭金收入和訂單收入。其中,海外傭金收入的佔比從不足1/4上升為超過2/3,而訂單收入卻下降至近1/3。


(數據來源:芥末網公開轉讓說明書)

報告期內前兩年毛利率較平穩,2015年1-9月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留學服務行業的季節性特徵所致。每年10月份是學生入學的高峰期,公司的海外院校傭金和學生留學服務費收入的確認均以學生成功入學為准,因此2015年1-9月業務收入顯示相對較低。同時,公司由於輕資產運營的特徵,營業成本主要為人員薪酬和費用,與公司人員規模和隊伍相關,並不存在季節性變化。因此,2015年前9月毛利率有所下降。

未來規劃:柳橙網拓展平台服務費用,芥末網發力留學後市場

柳橙網——


柳橙網招股書在盈利模式這一塊表示:

「公司的現階段及未來可預期的收入模式主要包括訂單及傭金收入、平台使用費收入、平台信息支持服務收入、產品推廣收入、競價排名收入。」

其中,訂單及傭金收入(包括來源於用戶訂單購買收入和學生入學返佣)是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和上述的收入構成表一致。而為什麼會有其他幾個收入?招股書中也給出了答案:

「平台使用費(收入)——服務供應商入駐平台,需要柳橙網評估上線。目前平台使用費用對服務供應商是免費的,隨著平台注冊用戶增加、平台品牌和知名度得以提升,未來服務供應商進入商城需要繳納平台使用費;

平台信息支持服務費用(收入)——隨著柳橙網平台完善,信息支持、軟體服務等功能不斷提供給服務供應商,柳橙網根據發展時機確認進行平台信息支持服務費用的收取;

產品推廣(收入)——柳橙網吸引了眾多在線教育客戶,客戶通過頁面產品瀏覽,將獲取最新主推的產品內容,並進行訂單購買行為。柳橙網定期主推優質產品服務商,服務商將有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優質教育產品,柳橙網獲得頁面產品推廣收入,推廣方式不限於頁面,包括微博、微信的在線推廣方式;

競價排名(收入)——目前競價排名免費,也是隨著柳橙網用戶和知名度不斷增大,產品頁面展示位置主次等,未來柳橙網將收取競價排名費。」

芥末網——


與柳橙網不同的是,芥末網已經開始發力留學後市場了,這從前面其收入構成表中也能體現——近年推出了短期游學服務,依靠其他留學相關服務獲得的收入遞增。「公司目前已經逐步為取得海外留學簽證的用戶提供住宿、寬頻辦理、升學輔導、就職輔導等相關境外服務。未來將通過入股、收購和兼並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布局和建設整個產業的生態鏈條,完成從留學前到留學中到留學後全留學生命周期的產業生態鏈條。」

由此可見,柳橙網和芥末網這兩個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對未來走的發展路徑不太一樣。行業里其他家又是怎麼玩的?

2 其他兩家:51offer去年開始拓展海外租房業務,順順做留學顧問O2O平台

51offer——


上海匯紫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旗下的51offer是一款幫助留學生一鍵式免費申請英國、美國和澳洲等海外大學的平台。除擁有中英網、中美網等,51offer還有提供留學資訊的媒體網站、論壇及粉絲群。

目前51offer從整個留學產業鏈入手,建立起了留學信息集合平台、免費留學申請平台、文書商城、簽證住宿、學校公寓等留學服務,51offer COO徐蒙蒙日前向鯨媒體表示,「以後還會有海外市場就業等項目推出」。

去年5月下旬,51offer推出留學社交APP「Better」,Better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國家名或學校名字加入群組,找到同去一所大學的同學。此外,Better還有語言考試准備、二手交易甚至各個興趣細分的頻道,希望通過社交的方式,解決學生在留學前後遇到的各種問題。

去年7月,媒體報道稱,51offer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完成了Pre-A、A輪和B輪三輪共計5000萬美元的融資。其中,在2013年9月獲得涌金集團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投資,2014年4月獲得美國矽谷第一的風險投資基金NEA的千萬美元級A輪投資,2015年2月獲得史帶集團主投NEA跟投的B輪投資。

據徐蒙蒙透露,文書商城的收費只是傳統留學中介向學生收取費用的5%-10%。而在獲得融資之後,「51offer將文書這部分以補貼的形式免費提供給學生,只要學生最終獲得了任意一所學校的offer並最終入學,51offer將給學生返回所有文書的費用。」

此外,2015年51offer開始拓展留學公寓業務,與英澳最大的公寓公司合作,覆蓋英澳所有大學周邊、擁有6萬多個房間,51offer會圍繞自己留學業務所覆蓋的國家,逐步拓展學生公寓業務。

在進軍留學後端市場的房租租賃細分領域後,徐蒙蒙也表示,51offer還將對前端的語言培訓、後端的留學金融等相關業務和產品做更多探索。

順順留學——


順順留學前身是留學在線問答平台Appliter.com。2014年7月,創始人張都在杭州成立了Appliter,並獲得IDG資本天使投資。2015年4月,公司新網站shunshunliuxue.com正式上線。

2015年6月初,曾任啟德留學副總裁的張揚加入順順留學,擔任CEO;張都任CTO。

同年6月中旬,好未來宣布投資順順留學1800萬美元,除提供直接資金外,還包括以下三方面:將好未來旗下留學網(www.liuxue.com)並給順順留學;將留學牌照並給順順留學;向順順留學開放好未來所有的線下教學資源。張楊曾對媒體表示:「順順留學30%的生源來自好未來,在這個行業,有生源就有了門檻。順順的真正價值在把控為高凈值人群服務的入口。」

順順留學是一個留學顧問O2O平台,用C2B2C的模式連接顧問和學生:家長和學生可在線上挑選顧問,雙方在線下的體驗中心初次會面咨詢。之後的材料製作、網申、簽證辦理、行前輔導等工作可協商線上和線下結合完成。在平台上,咨詢費用全歸留學顧問團隊,順順不從中抽成。

據張楊介紹,公司最重要的創新是引入分級合夥制、改變利益分配規則。在傳統留學中介機構,顧問們只能從每單交易抽成2-6%,而順順不強迫顧問接單、不從服務費中抽成,同時將管理權交給用戶和市場,以節省管理成本。

同時,順順留學把留學中介的整套服務流程分成咨詢簽約、選校定校、文書製作、職業測評、網路申請、面試輔導、簽證等17個環節,417個動作,通過自行研發的CRP系統能夠追蹤顧問與客戶的每一次交互記錄。客戶還可以在每個環節進行評價,打分低於4分時中央客服將干預。價格方面,張楊聲稱,順順做到了比所有的中介的價格都低20%。

據了解,在順順留學的官網上也有一個問答社區,回答問題的不是像Appliter上那樣的學長學姐,而是入駐順順的顧問老師。

此外,順順還上線了留學周邊產品,包括「夏季課程、順順旅行、順順機票」三類產品,資料顯示,去年9月旅遊產品營收已經突破百萬,未來公司還將進入更多的業務領域。

而對於盈利模式,去年張楊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三年內不考慮盈利,「傳統模式從第一天起就要想我怎麼掙錢,但是互聯網從第一天起想的是我怎麼樣培養客戶習慣,所以至少三年內我們不考慮掙錢。」

3 互聯網+留學模式對傳統留學機構的沖擊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發現,順順留學的模式和另外三家(柳橙網、芥末網、51offer)不太一樣,後三者基本上把所有的業務都線上化了,從流量到轉化到服務等,幾乎是純線上的方式;而順順留學有線下的體驗中心,實際是打著線上平台的旗號做線下的事情,它依然靠著大量傳統留學行業的顧問在做留學中介的事,從線上導的資源較少。

最近順順留學出現了顧問辱罵學生的事,傳統留學機構啟德也出現了退費難、維權難事件,兩種形式下的企業在服務方面還有待提高,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之後,新型機構對傳統留學中介(金吉列、澳際、啟德、新通、前途出國等)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在政策、價格上沖擊傳統留學機構

以前信息不透明時,留學中介是「吃兩頭的」,一方面收取學生上萬元申請費用,另一方面直接和海外院校簽協議收取傭金(也有些學校在中國有招生代理)。而上述幾家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更多的是靠海外院校的返佣。

業內人士B先生告訴鯨媒體,英國、澳洲等國對研究生教育或對留學生有一定的政策影響,「去這些國家留學有一種機制:中國留學中介機構推薦的學生有招生的返點。所以一些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對申請英、澳的學生可以不收取申請費,改從校方掙錢,一所合作院校的返佣甚至可達上萬元。但如果學生想申請美國學校,基本上前100的學校很少有返佣的模式。」

即使如此,留學機構為了營收必然要拓展業務,就連做日本申請起家的芥末網也逐步開展做美國的業務,「基礎申請部分實行免費,因為可以用英澳掙來的錢來補貼美國的業務,只要不虧錢就行。而一些高端的服務會收費,也有較大的收費空間。」

在傳統留學中介中,申請美國學校的平均費用至少是2-3萬。據了解,四五年前,新東方的精英計劃(語言培訓+留學申請)費用可高達20萬;B先生表示,一些定位偏高端路線的機構,對一個學生收費最多可達到80-100萬。「這類似於對賭,保錄取,比如一定給你申請上哈佛、耶魯、劍橋等。」如此看來,若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的高端收費只收傳統留學中介的二分之一,對消費者而言降低了不少。

銷售費用高企,行業競爭激烈

大部分傳統留學中介機構都依靠網路SEM投放來獲取流量和資源。據B先生透露,留學行業的SEM在教育行業里是最貴的,「高峰時期一個點擊可能接近100元,平均一個有效的咨詢(從點擊到篩出來有留學需求的客戶)成本約400-500元,也有可能花了四五千的SEM才能有一個成交。」對比留學前端的語言培訓市場,平均一個點擊約5、6元,較高的可能達到20、30元。

對於如此高昂的營銷成本,「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不太會通過網路來投放廣告,因為跟他們根本飆不起」。從柳橙網和芥末網的招股書中我們也發現,二者主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推廣:線上依靠各類與留學或教育相關的論壇、高校BBS等在線交流平台、QQ群聊、微信群交流互動;線下則通過參加線下教育、留學相關活動,主動拜訪有學生資源的個人工作室、培訓學校、教育咨詢服務公司等個人或機構等方式,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用戶體驗形成口碑宣傳效應二次引流等方式獲取直客。

目前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都側重向留學前端、後端服務發展,比如語言培訓、海外租房、金融等,基本上都在向全產業鏈發展。「而在教育行業中,留學是一個特別重服務的領域,不同的顧問做申請的差異非常大,所以留學互聯網化發展的較慢,也許後端服務的事情更適合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做。」B先生感慨。一些專門做後端服務的公司(如做留學生租房平台的「異鄉好居」、「Nestpick」等)去年也紛紛拿到了融資。

雖然目前沒有實現盈利,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後,各項服務被細分,服務過程更加透明,退費糾紛也許能得到一定管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的留學中介機構依然會存在,其中一些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機構(如新通國際、太傻留學)還有幾百上千萬的盈利,目前啟德的估值也超過60億人民幣,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在這個領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擁擠,競爭也將更激烈。–END

閱讀全文

與新三板匯波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