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最有上漲潛力的股票板塊
建議關注迪士尼板塊,上海建工,中青旅,中國國旅,豫園商城現在都觸府待反彈收益更好,你是在跟風,運氣好是莊家加大籌碼,才獲利,不好的是套牢,我上月收益是15%
2. 中國十年後哪些資產會暴漲 房子or股票
中國十年後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隨著人民幣的貶值,中國經濟的下滑,流通性緊張等,十年後中國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在未來十年,人們將看到史上最強的世界經濟。軟實力和硬實力分別驅動世界經濟,會將一個更大的蛋糕呈現在每一個主要的經濟體面前。
本世紀之初,世界經濟總量是32萬億美元;金融危機前,是62萬億美元;到了今年年末,可能要達到82萬億。
所以,盡管有金融危機,盡管英國美國乃至歐洲都曾深陷本世紀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世界的經濟發展仍然向前發展,其主要的驅動力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發展。
然而,隨著人民幣的貶值,中國經濟的下滑,流通性緊張等,十年後中國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十年後暴跌的東西:
十年後的資產
1、房子
無論中國的房價怎麼漲,總會有一些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房地產市場馬上崩盤的聲音。普通購房者懼於這些聲音遲遲不敢下手,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花費了自己大半生的積蓄。
事實上,如果剔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十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說十年後房子便宜,是相對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現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價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後人均月收入是1萬元時,房屋均價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對而言,房屋的價格當然比現在便宜多了,因此,現在高價買的房屋放到十年後非但不保值增值,還會嚴重貶值!
對比古今中外房價,中國現在的房價處在房價最高時期,以目前的房價,一個年收入8萬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這個代價是非常高的。
房價如果繼續上漲,社會各方面都無法承受,既然無法承受,房價就失去了上漲的動力,也就是說現在的房價,相對老百姓的收入來說確實已經到頂了。
中國已經實施了十幾年的「土地財政」政策,隨著「地王」時代的結束,「賣地財政」越來越難以為繼,政府部門開始轉變思路,將逐漸從「土地財政」向「物業財政」模式轉變。
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徵收』物業稅」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這無疑會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為家庭財富的吸引力。
那些目前全國經濟發達的地區,持續吸引外來人口流入,是促使房價不斷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隨著區域經濟開發步伐的加大和產業資本向欠發達地區的轉移,經濟發達地區的總人口在十年內會出現此消彼漲的趨勢,2010年開始的「用工荒」已經是一個苗頭,預計十年內經濟發達地區的外來人口將會是負增長的趨勢,人口的負增長當然會導致房屋需求減少,進而促使房價下降。
中國已經實行30餘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是終結房屋價格上漲的最強有力的殺手,支撐房價不斷上漲的最根本的動力還是「鋼需」,可是由於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數量逐年減少。
事實上中國社會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國家,再過十年,中國社會將會更加衰老,年輕人將成為「稀缺」一代,對房屋的需求將會大幅度降低。
目前的社會中堅是60後、70後的這批人,這些人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無疑是整個社會中最強的,市場上購買別墅和豪車的基本上都是這批人,這些人中的許多人現在擁有不止一套高檔商品房,而這批人的後代恰恰都是「獨一代(獨生子女一代)」。
十年後「獨一代們」也長大成人了,這些「獨一代」從父母和祖父母那裡繼承的房屋將達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請問「獨一代」如何消耗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賣吧?可是指望同為「獨一代」的同齡人互相「接盤」無疑是天方夜譚!
十年後,中國的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25%,可能會有大量老年人住進老人院(「獨一代」以一對四,無力照顧這些老人),老人們住進老人院後會產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許今天的許多老新村在十年後因人氣太少將淪為「鬼村」。
鑒於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將不會成為財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幾十年房奴的人等來的將是房屋的貶值。
2、現金
紙幣貶值是必然的,財經作家宋鴻兵舉例稱,80年代中期,保險公司向他的一個朋友賣保險,說等到2015年朋友退休後,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幣的保險金。當時5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還是很值錢的。
可現在50元算什麼呢?現在在北京,這50元還不夠到保險公司領保險金的打的費。
假如你現在有1000萬元人民幣,你以為你就可以退休嗎?如果你把這1000萬存銀行里,10年後可能只相當於現在的200萬,再過10年,可能只值40萬,再過10年,可能只有幾萬了,可見紙幣貶值的速度有多快。
2014年的100元人民幣,購買力是2004年時候的幾分之一?去麥當勞,買到的東西也許差不了多少,但買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訓班,差別就大了。2004年的時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3500到4000元;好地段差一點的小區,新房子當年是6000元一平米,現在至少要3.5萬了。
目前M2增速是13%,社會財富年增值官方數據是7%(GDP),扣除地方虛報的水分也許只有6%左右,13%-6%=7%,這大概就是中國的真實通脹率。100元錢,連續乘以10個93%,就是10年後的購買力,你算出來了嗎?相當於今天的48.4元。
這種計算的前提,是不爆發經濟危機。我們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執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M2增長為27.7%(當年GDP增長8.7%),也就是說這一年的真實通脹率大約是19%,現金的購買力理論上一年就打了個8折。
而這樣的年份,正是綠城地產宋衛平這種「賭徒」,從崩潰邊緣翻盤大賺,成為超級富豪的年份。我們的錢,就這樣聚集到了富商的手裡。
所以,持有大量現金是非常危險的。即便你存余額寶,做銀行理財產品,也低於7%的年收益,相對於7%左右的真實通脹率,你的財富還是貶值。資金量大的可以做信託,達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錢的企業破產了呢?這個風險顯然非常高。
億萬富豪如果不做投資,30年後可能要吃救濟。其實不光是人民幣和美元,紙幣從來都是貶值的。
3、阿里的股票
10年後,阿里的股票價格是3美元還是4美元?雖然今天看起來,仍然在80美元以上徘徊,高不可攀。想想它的大股東雅虎吧,阿里未來也充滿變數。
科技企業,歷來「富不過三代」。崛起於個人PC時代的微軟,到了互聯網時代還能支撐,但到了移動互聯時代,比爾·蓋茨就被無情地掃地出門了。但這仍然救不了微軟,衰落仍將繼續。
崛起於互聯網時代的騰訊,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的時候,幸運地抓到了微信。未來10年,科技領域又將發生巨大變化,阿里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們,都將進入他們面臨的「第三個技術時代」。這種挑戰,他們能應付得來嗎?
毫無疑問,肯定會有掉隊者,而這種企業的股票,將以暴跌收場。知道巴菲特為什麼不喜歡投資科技企業了吧,他是長期投資,需要有穩定的預期。李嘉誠也是如此,偶爾玩玩科技概念,只是為了迎合他的「紅顏知己」周凱旋。
14年前,阿里巴巴還只是由18個人初創的電子商務公司,而今已經成長為一家橫跨電商、金融、無線通信等多種業態的「產業生態圈」,旗下坐擁10餘家子公司,而其眼中最重要的資源--「阿里人」(員工)已經擴容到26000多人。
靈敏應變、超強執行力一般在小企業比較容易實現,但是,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超過2萬員工,而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阿里巴巴希望日益龐大的身軀能繼續保持像創業當初18人團隊時那樣敏捷,並且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創新。但誰都知道,要讓大象跳舞是件很困難的事。
阿里巴巴是中國式商業思維的結晶,而亞馬遜卻有著天生的全球化基因。阿里在未來不可避免地將與和亞馬遜展開競爭,這將繼續考驗阿里巴巴這一中國式的互聯網公司能否經得起全球市場的考驗。
二十年來,亞馬遜不僅將自己打造成了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同時還建立了完備的物流體系,這對於亞馬遜繼續在零售方面大展手腳大有裨益。同時,亞馬遜從基礎技術與硬體入手,打造的AWS與Kindle都被證明是行業顛覆者,展現出其創始人貝索斯的遠見。
阿里巴巴網路退市後,借著回購雅虎股權的契機,阿里巴巴進一步引入「國家隊」,參與普通股認購的機構中包括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兩家中國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與中信資本,以及國家開發銀行旗下負責股權投資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對於馬雲來說,左手牽著中投、國開行這樣的中國最重量級國資公司,「嫡出」身份將一舉擺脫那種令人不安的日子。2010年,馬雲也曾高調宣稱「只要國家需要,隨時把支付寶獻給國家」。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國字型大小資本的注入,不僅解決了其資金問題,也是對其未來發展的背書。但背後隱隱顯出的國有化可能性,對於平台以外的所有人來說,都絕非好事。
阿里巴巴的多平台開花、巨大渠道優勢及高利潤率,確實是吸引國家級投資的優勢。但另一方面,阿里以顛覆者、攪局者的身份,近年來在金融領域持續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同為「國家隊」的銀聯的利益,雙方摩擦不斷並已多次升級。如何處理好與這些握有政策和體量優勢的國家隊成員的關系,也是阿里目前必須考慮的。
目前,阿里依然享受國家在自主創業、電商稅收及跨境電商等領域的的一系列政策紅利,同時可以利用自己在電商領域已有的地位,在各地、各領域與政府進行談判。例如,阿里最近推出的「耕地寶」產品,就是將傳統意義上政府主導的土地流轉過程變成了互聯網產品。
但政策紅利能夠持續多久?對於阿里巴巴這樣的巨型平台來說,其自身造血盈利模式已經成熟,其所要應對的,不僅是優惠政策撤銷後的資金投入,甚至有可能需要做好反哺地方的准備。
3. 未來3~5年內中國股票會漲到4500點嗎
想啥呢?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反彈隨時都會結束的。只要不創新底,己經是很不錯的啦!
4. 中國未來的股市
現在就是熊市,牛市要大小非解禁期過後才有希望了.而95%的股都是震盪走低創新低的走勢.個股建議逢反彈逢高減倉,降低倉位,迴避風險.因為導致熊市的原因不解決新低只是時間問題,
熊市不言底.超跌反彈時,逢高減倉或者出貨,減少損失.
短時間內大盤有繼續破位的風險,建議持幣迴避風險.
肯定會繼續下跌,在熊市中超跌反彈結束後還會繼續創新底的.
從8月12日開始的這個震盪箱體持續了18個交易日了,雖然中間經過過一次靠謠言帶來的大漲不過,謠言就是謠言,隨著謠言的破滅大盤繼續震盪走低,中間的紅盤游資的抄底力度越來越弱,而大盤繼續被均線壓制下去震盪走低無法突破,最終還是選擇了跳空破位,把這個震盪箱體打破了創了新低,如果大盤無法放1100億以上的巨量突破並回補這個跳空缺口,那大盤的下降通道將打開,這個缺口就將成為新的頂部壓力區域,後市還會繼續探底創新底的.而之前大盤在720日線曾經兩次形成支撐作用不過8月8日還是大跌破位把下降通道打開,而大盤運行到960日線附近時曾經失守過,後來因為游資借謠言托高過大盤大漲178點.但是謠言就是謠言沒有出來,960日線再次破位失守後下行,現在下方1440日線、1800日線和2160日線已經纏合在一起了,形成了自3300以來的最強的支撐區域(短期的最後的支撐區域2034~2150點),但是如果連這個區域都失守無法站穩,那大盤下方的下個支撐區域將下降到1400~1500點附近了。短線繼續有所謂的利好在市面上謠傳,機構放出來配合出貨的概率很大,不要對政府出政策抱太大希望.投資是理性的活動不要有太多的感性因素在裡面. 而近期市面上公布的8月機構凈減倉近200多億。而根據最近政監會相關會議精神透露出市場期盼的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這兩個救市政策還在探討階段,要進入籌劃正軌樂觀估計2009年初的事.而政監會主席再次表示市場的問題應該由市場解決不要出了什麼事就盼政策救市,那不符合政府要求股市變得市場化的要求,而大小非是很巨大的問題,要經過國務院的省核,而不是政監會說禁止就禁止得了的,政監會沒有這個許可權. 請跟隨政府的政策來投資,而不要對政府善意的風險警告視而不見.
現在市面上的利好謠言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7、政監會組織基金經理開會,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就是救市(但是有與會經理表示,會上更本沒有談到救市,主要是關於基金發行的部分議題)
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小反彈,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部分機構報告表示現在大盤估值低估,已經進入合理投資區域鼓勵散戶買入,這又是個對散戶下的套,大盤大跌過後只是從超高估變為了高估而已,離新興市場12倍市盈率標准還是高估了5倍,和俄羅斯的8倍比高估了9倍,而市凈率雖然已經達到4倍,但是離上次熊市的大底時的1.71倍還有70%以上的差距,所以低估純粹是機構掩護出貨吸引場外資金入場接籌碼的托詞而已,請理性對待。既然機構這么看好「低估」的股市為什麼在鼓勵散戶買的同時自己堅決賣呢?各位股友靜下心來想想吧,請善待自己的資金,得來不容易,不要輕易就送給機構了。順勢而為吧.沒人喜歡熊市,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而8月後是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下跌的概率大於上漲.最新的資金統計顯示,7月到現在為止,股評鼓吹的機構大建倉再次成為笑談,雖然7月的減倉規模較大幅度減緩,但是基金和保險等機構仍然凈減倉近300億.8月又減了200多億。而這波反彈的主力軍成了游資,不過游資的特點眾所周知是快進快出,既然是游資狙擊的行情,在傳統大資金還在繼續拉高減倉的情況下,後市如果仍然沒有較為實行性的利好出現,全靠利好謠言帶來的這波反彈,有可能成為機構最後一次較好的減倉機會,奧運畢竟只是個題材,不對大盤的資金面帶來任何的實質性改善,所以見光死行情按照預計出現了,機構是不會放過這次拉高減倉的機會.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5. 現在買入什麼股票,十年後會大漲
如今的經濟大環境下,及未來十年經濟發展趨勢,以下這些東西可能在未來出現增值或貶值。
十年後暴跌的東西:
1、現金
2014 年的100元人民幣,購買力是2004年時候的幾分之一?去麥當勞,買到的東西也許差不了多少,但買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訓班,差別就大了。 2004年的時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3500到4000元;好地段差一點的小區,新房子當年是6000元一平米,現在至少要3.5萬了。 目前按中國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就是10年後的購買力,你算出來了嗎?100元相當於今天的48.4元。
這種計算的前提,是不 爆發經濟危機。我們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執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而這樣的年份,正是綠城地產宋衛平這種「賭徒」,從崩潰邊緣翻盤大賺,成 為超級富豪的年份。我們的錢,就這樣聚集到了富商的手裡。所以,持有大量現金是非常危險的。即便你存余額寶,做銀行理財產品,也低於7%的年收益,相對於 7%左右的真實通脹率,你的財富還是貶值。資金量大的可以做信託,達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錢的企業破產了呢?這個風險顯然非常高。
2、房子
中 國房價再怎麼漲,總會有一些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房地產市場馬上崩盤的聲音。普通購房者懼於這些聲音遲遲不敢下手,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花費了自己大 半生的積蓄。事實上,如果剔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十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房子。說十年後房子便宜,是相對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現在人均月收入是 3000元、房屋均價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後人均月收入是1萬元時,房屋均價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對而言,房屋的價格當然比現在便宜多了,因此,現在高價買的房屋放到十年後非但不保值增值,還會嚴重貶值!
十年後,中國的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25%,可能會有大量老年人住進老人院(「獨一代」以一對四,無力照顧這些老人),老人們住進老人院後會產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許今天的許多老新村在十年後因人氣太少將淪為「鬼村」。
鑒於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將不會成為財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幾十年房奴的人等來的將是房屋的貶值。
3、傳統媒體
網路媒體進入傳播領域對傳統媒體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沖擊波。報紙、雜志在這種洗牌的年代、顛覆的年代,能活下來的肯定是少數。所以,如果你投資傳媒股,需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凡是機制陳舊的,即便講了「新故事」,最終也將是浮雲。
但新媒體會崛起,只不過,這種崛起遇上了鼓勵創業的好時代,所以最終會是這樣的: 傳統時政類報紙被包養,其核心內容成為禁地;私人背景的新媒體難以介入時政領域,但空間更大的,媒體的服務、娛樂甚至游戲功能,將被私有化,被做大做強。 一批新富豪會在這個領域誕生。其實對於九零後來說,時政內容恰恰是他們最不關心的,也是最沒有市場價值的。而澎湃新聞,搞的就是這類風險最大、最沒有價值 的東西。
4、地產股
雖 然大城市中心區房價會持續跑贏通脹,但開發商的好日子結束了。未來10年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是殘酷的擠壓「過剩產能」時代。過去10年眼睛長到頭頂上的 從業人員,將開始體會到傳統媒體所經歷的痛苦,絕大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會死亡,7成左右的從業人員需要轉行,大量的高管、中層將從「錦衣玉食」的層面, 「淪落在風塵」。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大鱷爭食的時代,中小房企的生存境遇愈發艱難。隨著行業集聚程度的進一步深入,相對於規模越做越 大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處境可謂「凄涼」,對外,在拿地、銷售等方面要面臨大房企的激烈競爭,對內,融資、轉型等都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大 型房企的市場份額卻在不斷增加,50強房企的銷售額門檻已經高達140億元。對諸多中小房企而言,繼續尋求規模擴張極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夾縫中謀求生 存空間,已經成為這些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命題。
6. 哪只股票未來會大漲
你可以在漲幅榜看一下,如果今天漲停的話,一般次日都會繼續升的
7. 目前股市中哪些股票最有上漲的趨勢
.06年我國的宏觀政策以及股票上漲的動因分析:2006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一再收緊,但是股票市場卻一路上揚。股市一改政策市的面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在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四大收緊性貨幣政策: 1.在4月27日,央行宣布,從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當時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 2.在 5月17日,央行發行了1000億元定向票據; 3.在6月16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連續三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每次提升0.5%,由原來的7.5%提高到9%。與以往股市對緊縮性政策的反映不同,股市並沒有因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而走低,而是每次在收緊性貨幣政策推出後,股市都是低開高走,呈現出明顯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 4.在8月18日,央行宣布,從19日起,我國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2.52%,貸款利率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長期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利率上調幅度. 我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建立16年,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里,股市均是順政策周期運行。從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我國宏觀政策全面放鬆,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態。此後,由於經濟過熱,管理層提出了「治理整頓三年」的方針,宏觀政策全面收緊,股市也連續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宏觀政策不斷的放鬆,股市在放鬆政策的推動下,走出了一波高於一波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因為如此,我國股市呈現出明顯的政策市特徵。但是2006年我國股市出現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06年大盤突破1500點後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給空方任何還手的機會.從當時的技術圖形看大盤已經突破了下行通道,進入了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面: 1、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的目的是調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而不是調控股市。在2006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出現不斷攀升的局面。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6.6%;3月份為29.8%;4月份為29.6%;5月份為30.3%;6月份為3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不斷攀升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過熱。與此同時我國的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也不斷擴大,僅前三個月,銀行就投放了1.26萬億元的貸款,超過了央行全年信貸額度2.5萬億元的一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的不斷膨脹,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因此連續推出了收緊性的宏觀調控政策。而股票市場並沒有被列入宏觀調控的目標。 2.2006年我國經濟呈現出高增長,經濟周期處於連續上升階段。2006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實現了10.2%,二季度猛增至11.3%,三季度實現了10.7%,預計2006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可達到10.5%以上。我國2006年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經濟高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行情。 3.由於美圓的貶值趨勢和人民幣升值趨勢,導致了中國股市成為國外游資的避險品種,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注意外資的進入是為了保值,不一定直接對股市構成利好,有些是間接對股市構成利好. 4.現在中國的銀行利率橫比世界其它國家,縱比中國利率歷史都不算過高,將來的物價上漲還有很大的空間.從而會使很多公司企業的帳面業績有所提升. 5.未來幾年中國還有很多拉動中國內需的大事發生,如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和亞運會,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很多機遇. 6.隨著新股恢復發行,給股市帶來很多活力,導致大盤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從而有利於做多. 7.隨著股票指數期貨的推出,和現在某些股票的認購和認沽權證的發行,對大盤都有化解風險的能力,所以做多主力不用害怕出不了貨,所以直接導致他們積極做多.8.管理層為了支持股權分置改革,在股市連續推出了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稅以及在股改的過程中高比列送股。在宏觀調控政策收緊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資政策不斷放鬆,吸引了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入場,推動了股市行情持續不斷的上漲。 9.隨著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結束,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斷的完善,會出現越來越多質地優良的成長性公司.參考資料: http://blog.ys138.com/blog_articleshow.asp?Blog_Article_Id=34
8. 哪些股票未來十年能漲一百倍
這個沒有人知道未來什麼股十年能漲100倍
股市屬於風險投資,現在看是很好的上市公司,未來說不定也會退市
這個沒人說的好,再者10年漲100倍,也不怎麼現實。
9. 如果預期2020年中國股市會大漲,作為投資者2019年年末可以購買哪些金融資產進
人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換句話說,股票價格的變化不僅跟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且可以預測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表明,股票價格波動先於經濟波動。股價往往會在經濟觸底之前反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普遍看法。
我們通常把股票市場稱為虛擬經濟,把實體經濟稱為實體經濟。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形影不離。
由於資源約束、人們預期和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運行並不總是均衡的。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經濟處於不平衡狀態。因此,股票市場也有波動上下的特點。
(9)未來中國大漲的股票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變化因素:
就股票市場而言,一般來說,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因素可以分為個體因素和一般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行業地位、收入、股息、資產價值、效益變化變化,資本增加,這個動作,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供應和需求,股東結構變化、主體(如基金公司、經紀公司、股票、QFⅡ等)的股份,在未來三年內業績預測,p/e比率,合並和收購等。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個別因素而言,上市公司的季度報告、半年報告和年報可以用來判斷該股票是否值得投資和預期盈利。
對投資者缺乏一般財務知識,有一些數據需要理解,它們是: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和流通股本收益率前三年和預測未來三年的紅利和資本增加多年來,大股東的情況,等等。這些都是選擇股票時要考慮的因素。
對於影響股價變動的一般因素,除了對股價變動的影響外,主要可以用來判斷市場走向。此外,市場對場外交易的一般因素的反應更為積極和敏感,因為場外交易的任何因素對市場來說要麼是積極的,要麼是消極的。
這意味著股票價格的漲跌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之外,市場的空頭或多頭判斷來自於影響整個市場的多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