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正確解讀,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呢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越來越優秀的投資者尤其是股票投資者,那麼財務分析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必須掌握。優秀的財務分析能力雖然不能保證我們投資一定會成功,但他可以幫我們大大提高投資的確定些和淡定應對市場波動的底氣。本次分享的內容主要整理於股神羅斌的投資周記。
羅斌簡介:青島人,男,出生於1972年左右,畢業於復旦或上海財大或同濟。畢業後在一家電子信息類的公司或科研院所工作。大學就開始投資股票,一開始,和大多數投資者一樣,捕風捉影、潮來潮去,熱衷於短線炒作。而且對於趨勢、熱點的把握和判斷,有一定的水平。大概前後做了10年左右的股票投機分子,總體回報率差強人意,還傷害了不少信任自己的粉絲,2003年突然頓悟:為什麼不能像投資實業一樣投資股票呢?隨逐漸轉型成深度價值投資者。2006年5月開始在新浪博客寫投資周記,基本上每周會記錄一次自己對證券市場的觀察和對自己關注股票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持倉和盈利情況。
從2006年開始寫博客,到2013年隨著羅斌影響力不斷擴大後不得已關停博客,將近八年時間,羅斌大概寫了66萬字左右的投資周記。還好有有心人一直在整理羅斌的投資周記,無意間被我們發現。羅斌的投資周記已被定為鵬風理財師事務所每位咨詢師必讀書籍,往後我們也會時不時精選一些周記里的內容和我們的研究心得與各位讀者分享,敬請關注。
羅斌已知的公開業績如下:
企業現金凈流量產生負數的原因,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企業經營虧損,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還有一種可能是企業雖然盈利,但是款項沒有及時收回,利潤僅僅停留在帳面上,沒有體現在資金收回上,但是為取得利潤發生的成本還是需要資金支出的,所以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
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是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即巴菲特所說的股東盈餘,體現為經營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後的余額。巴菲特的估值公式為股票價值=自由現金流/15%。人們對於自由現金流主要有以下兩個誤區。
誤區之一:自由現金流只代表企業能回報股東的能力,例如分紅的能力。
誤區之二:在擴張中的企業自由現金流自然不好。
對於第一個誤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企業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住一種賺錢能力,而不是在競爭中削弱或喪失了這么一種賺錢能力。那麼要想成長自然需要再投入。如果自由現金流充沛的話,就可以用這筆資金投入,即內涵式的增長。如果企業不能靠自己營運產生的資金投入的話,只好依靠再融資,但這勢必造成股東價值的攤薄。一般而言自由現金流好意味著低投入高收益,這是品牌,專利帶來的特許經營權的表現。如茅台就是典型的例子。
對於第二個誤區,穩定增長的企業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現在體現的是以前擴張的效益,前幾年擴張的效益如果不好,憑什麼可以預期現在的擴張能取得好效益。只能說明是一種賺錢能力的缺失,這類企業往往成長性極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是處在瘋狂擴張之中,如所謂的高成長性和反身性股票。這就涉及到成長與價值的問題,成長是為了價值的更大化,而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我們的市場比較浮燥,主力往往利用成長性來吸引人氣瘋狂炒作。如果成長的結果是更多的固定資產投入,賺的錢是為了買更多的原材料等等,就要小心了。一旦競爭力不強時多年的利潤積累就會化為烏有。
2. 一看到基金就選擇困難,要如何應對基金的選擇呢
本周,全球股市暴漲暴跌,讓投資者們度過了刺激的一周,也讓部分無法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猶豫,自己該不該走進這大起大落的股市?
對這類試圖規避風險,又想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除了股市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嗎?小巴認為,基金投資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基金投資入門與實戰技巧》,作者羅斌具有十多年的股市操盤和基金投資經驗。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基金的挑選與買賣、基金定投、各類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基金的風險防範等內容,涵蓋到了基金投資的各個方面,是一本非常適合小白的基金入門書籍。
01
了解擁有投資者身份的自己
股神巴菲特曾說:「不熟不做」,指的是在投資過程中,了解是一個必要的環節。這種了解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是投資者對自身的了解,其二則是對基金的了解。
作者認為,基民在構建基金組合時,應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是與投資目標匹配原則,投資者應充分考量自身的投資需求,利用不同基金來平衡組合的整體風險和收益。
第二是風格配置原則,組合中的基金風格應盡量差異化,防止行業整體衰退時引發的市場暴跌。
第三是分散風險原則,意思是基民不要把希望完全寄託於一隻或一類基金上。市場的炒作熱點在輪動,每類基金都有虧損和獲利的機會,投資者應將目光投入到基金組合的整體收益上。
一般來說,好的基金組合應該包括核心組合與非核心組合模塊。核心組合中應包含3-4隻業績穩定的基金,主要用來維持組合的穩定性。非核心組合中可以買進一些行業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或某類股票基金等,來拓展組合的多元性,以期實現額外創收。
3. 經濟犯罪的原因趨勢或者是論文續論之類
經濟犯罪的發展趨勢
黨的十五大以來,對經濟犯罪的打擊懲治力度不斷加大,因經濟犯罪被判處死刑的已有多人,特別是近年來打擊經濟犯罪連出重拳,成效顯著。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犯罪的勢頭還沒有得到遏制,其發展趨勢是:
一發展案區域進一步擴大
當前的經濟犯罪案件不僅是那些有權、有錢、有物的黨政機關、行政執法機關、金融、建築行業、經濟效益較好的工商企業,而且在過去被人們稱之為「清水衙門」的教育、民政系統也有案件發生,甚至一些已停產關閉待破產的企業也發生私自變賣企業設備、零部件,增加債務的案件。有的犯罪分子還將黑手伸進移民資金、救災資金、養老福利資金、下崗職工補助資金。
二作案金額進一步增大
當前經濟犯罪作案金額進一步增大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現象,在過去80年代和90年代初,某些腐敗分子、貪污受賄的金額僅幾千元,幾萬元,很少有集體貪污現象,可進入90年代中期,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腐敗分子貪污的金額也水漲船高,少則幾萬幾十萬元,多者幾百萬幾千萬元,甚至有上億元案件發生。
國家宗教局,副局長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副省長胡長清先後90次受索取錢物544萬元,廣東省食品集團總經理貪污公款人民幣419萬元,港幣580萬元,美金2萬元,海南省東方市原市委書記受賄達1400多萬元,廣西貴港市原副市長李乘龍收受賄1600多萬元,中國信託投資公司原副董事長香港嘉華銀行原董事長金德勤貪污公款達3000多萬元。原全國人大常委原副委員長,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副書記、主席成克傑。貪污受賄4109萬元,廣東佛山石灣區財政局預算科原科長羅斌貪污公款1.6億元,深圳寶安區原信用社主任鄧寶駒貪污公款2億元,福州特大貪污走私案,涉案金額500億人民幣。
三犯罪主體職位進一步提高
改革開放初期各處查辦的腐敗案件多發生在基層腐敗分子職務也不高,進入90年代以後,黨內高層幹部腐敗現象日趨嚴重,已由於縣處級向地廳級省部級方向發展。這些高層腐敗分子長期身居要職,多年以從政生涯,包括讓部下、同學、親戚在內龐大的關系網,加上犯罪者手握政權,地方的司法,紀檢機關根本無法撼動他們。從近年來查辦的許多高級幹部違法亂紀貪污腐敗情況看,每件都由中央紀檢機關出面調查。國內頭號大貪污官成克傑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再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吸人民血4000萬。 例如:1993年年底,成克傑利用當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和人民政府主席的職務便利。與情婦貪污受賄臟款,存放境外,婚後使用。
1994年初至1995年6月,成克傑利用職權,擅自將銀興公司直接劃歸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管理,並要求自治區計委為銀興公司為該工程立項:指示南寧市政府大幅度壓低工程土地價格:要求中國建設銀行廣西行為銀興公司工程貸款事成後,銀興公司按預約支付給成,李賄賂款人民幣2021萬余元。
1996年上半年至1997年底,成克傑利用職權,將該工程交由銀興公司和自治區民委共同建設開發;將該工程項目法人由原定的自治區民委改為銀興公司;要求中國工商銀行廣西分行為銀興公司法人貸款人民幣3000萬元,違反國家規定指令自治區房改為辦公室,將房改基金人民幣2500萬元借銀興公司,為銀興公司向國家計委申請工程項目補助款人民幣1300萬元。事成後,銀興公司按約支付給成、李賄賂款人民幣900萬元、港幣804萬元。
1994年7月至1997年底,成克傑和李平在接受銀興公司委託過程中,還先後收受了該公司負責人周坤送給的人民幣2萬元、港幣2萬元、美元2萬元以及黃金鑽、金磚、黃金工藝品、手錶等貴重物品,合計人民幣55萬元。
1994年7月至10月,成即利用職權,先後要求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分行和中國銀行廣西分行為其發放貸款,共計人民幣1600百萬元,從中收受賄賂款人民幣60萬元。
1997年7月,成即利用職權,指示有關部門直接工程招標工作更改中標結果,安排該工程局承接有關工程,從中收受賄賂款人民幣180萬元。
1994年初至1998年初,利用職權,某仁先升北海市公安局局長,推薦並批准同意本一洪擔任自治區政府駐京辦事處副主任,成克傑單獨賄賂合計人民幣28.8萬元(美元300元)。
綜上所述,成克傑利用其職務便利,單獨或與李平其同收賄賂款物合計人民幣4109萬元。
可謂平步青雲任途得意的事跡史,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2000年7月30日以受賄罪判處成克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資產。
經濟犯罪分子的職位已由普通國家工作人員進一步向職位較品稅高的領導幹部發展,1997年全國紀檢、檢察機關查處涉及省部級幹部僅3人,1999年查處涉及省部級幹部就達17名之多,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就有一半多的黨政領導班子出了經濟犯罪分子,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情況。
四作案手段多樣化,高科技犯罪發展迅猛
近幾年來,經濟犯罪作案手段呈現多樣化,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高資產、泄露商業秘密和技術情報發展。由賬面做手腳向假公濟私,利用所謂合法手段謀取非法利益發展,有的甚至打著企業改制、合資等旗號,在出售國有中、小企業的過程中半賣半送,侵佔國有資產。高科技犯罪頻頻出現,銀行系統的計算機作案,採取改變計算機指令,改變磁碟分配;編造假會計憑證,製造假賬,證券領域違法操作,製造虛假信息,以及信用證詐騙,偽造增值稅發票,偽造「人民幣」等有些利用職務搞詐騙等。
(五)職務經濟犯罪以及非職務人員與經濟領域工作人員相勾結的共同犯罪呈上升趨勢。
犯罪分子利用從事政府的公務或在經濟領域工作的職務之便實施經濟犯罪,其犯罪手段具有相當隱蔽性,社會危害也較其他犯罪更為嚴重。目前這類犯罪首先是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利條件進行經濟犯罪的案件數量最為突出,而高層領導幹部的經濟犯罪事實最為驚人;其次是經濟犯罪主體規模從高齡化和低齡化到各個年齡層次都有增長趨勢;再次是經濟犯罪案件盤根錯節,群體性經濟犯罪越來越嚴重。
(六)單位犯罪已成為當前經濟犯罪的顯著特徵。
單位經濟犯罪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比較多的是走私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妨害國家稅收管理以及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等等;犯罪的主體既有法人也有非法人單位;犯罪金額較高。經濟犯罪危害後果嚴重,查處十分困難。近年來,隨著經濟犯罪案件的逐年增多,大案、要案也在逐年上升,涉案金額越來越大。經濟犯罪涉案范圍的加大、犯罪主體身份的復雜化、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隱蔽性等特點,導致司法機關對經濟犯罪的查處阻礙重重,十分艱難。經濟犯罪分子肆無忌憚的侵吞社會財富的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正常、有序的進行,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一大社會公害。
二、 經濟犯罪產生的原因
從歷史的角度看,經濟犯罪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犯罪形式。但是,不同歷史階段,經濟犯罪產生的原因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剛剛開始進行市場經濟建設的中國,經濟犯罪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經濟體制設計存在缺陷,短期內結構性經濟問題難以避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一方面,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尚未完全被打破;另一方面,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尚在發育之中,制度變遷過程中,兩種體制之間的碰撞與矛盾,轉型中特有的經濟成份的復雜性,帶來了利益關系的復雜性,並在客觀上為經濟犯罪提供了土壤……
23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過程曲折起伏。80年代初的「reforming out of the established system or incrmmental reform」體制外先行或增量改革戰略,國有經濟以外的多種經濟成分的活力被激發出來,並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90年代的中國中央又先後明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並宣布,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還明確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定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而我國實行的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多元化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即輔之以按資分配利潤、按股分紅,並承認風險收入和其他非勞動收入的合法性。但我們對於市場經濟既缺乏實際的經驗又缺乏理論的深入研究。於是政策的短視帶來的負面效應問題就突出出來。比如:
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單純的擴權讓利,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發揮了企業經營的積極性,但產權關系模糊,政企職能沒有同時分開也為企業領導進行化公為私的經濟犯罪提供了理由和方便。
在分配製度改革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是讓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由於配套改革的相對滯後,導致實際上與分配製度改革配套的調節分配製度缺位,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而各種原因帶來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急劇加大,導致人們心理失恆,攀比心強,急功近利的非規范經濟行為盛行,並引發各種傳統的經濟犯罪形式興旺。
在就業制度改革過程中,眾所周知,由於20多年來中國一直面臨嚴重的就業人口持續增長,而結構性失業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於是城市失業率居高不下,農村則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階層性的貧富懸殊和社會失業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一些人為了生存從事經濟犯罪活動。搶劫銀行巨額現金的張軍犯罪團伙,其成員就多是一些貧困的青年農民。
在金融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由於資本市場的各個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許多法規的具體執行辦法缺少,導致在市場准入制度上存在人為壁壘,而信息披露的監督和事後檢查,違規、違法行為的量化標准 ,市場兼並的效率准則和金融機構內控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漏洞,導致近年來各種形式的金融犯罪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如去年的股票市場中猖狂的內部交易、虛假陳述、惡炒個股,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所謂「基金黑幕」問題,就是全社會關注的經濟犯罪典型。
(二)法制建設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為規范市場經濟行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相繼制定並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但是,應當看到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舊的經濟運行機制仍在起作用,而新的市場機制遠沒有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還遠沒有完成,許多法律制度還有待於不斷的完善。這就在客觀上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中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所積淀的種種弊端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來。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習慣於凌駕於法律之上,直接干預和插手經濟事務,以個人的好惡決定行政機關政策或決策的制定;而政府行政管理機關權力過於集中,又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制衡機制。特別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不究等問題的普遍存在,更是助長了經濟犯罪的發展事態。在新舊體制交替並存時期,自然導致某些素質不高的國家公職人員濫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作為尋租的工具,各種腐敗現象和職務犯罪層出不窮。各種權利尋租手段公開盛行,嚴重破壞了社會公德心和政府形象。如最近查辦的交通部多起副部級幹部經濟犯罪便是明證。
(三)對市場經濟的失靈效應認識不足在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理想化地認為市場經濟自然就是公平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就是規范經濟,就是損益經濟。因此,強調減少計劃指導,尊重市場機制的多,對市場存在的失靈或局限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從宏觀的角度看,我們沒有認識到市場本身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市場在分配問題上有界限。市場本身並不能保證公平分配,因為它不能阻止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所產生的純租金。例如股票市場的暴漲或通脹使一些人一夜暴富,再比如技術領先導致的壟斷條件下產生的純租金。
市場的社會化界限。企業和個人關心的往往是短期的經濟發展,因此對長期的社會效益興趣不大。並常常會為短期利益破壞社會長期利益。如國內嚴重的違反生態原則的環境污染案件。
市場的倫理界限。市場經濟沒有倫理的自發機制。社會倫理要求取消某些市場,而市場經濟會引發各種違法道德的市場的興旺,如近年來國內發現的地下精子市場、卵子市場等。
市場自發的消極和破壞因素。市場會自發地產生如壟斷的傾向、無效益競爭、投機、舞弊、操縱等經濟犯罪。市場經濟的效益最大化預設客觀上引導了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巨大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盛行。
市場經濟中物質和金錢的巨大誘惑,使有些人經不住為滿足私慾挺而走險,以身試法,大肆進行經濟犯罪。有些人缺乏真正的競爭能力,為在市場經濟中站住腳跟,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並不惜採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其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在現階段,由於缺乏對市場經濟失靈的足夠認識,導致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對由市場失靈引起的經濟犯罪的敏感性不強,對一般的經濟犯罪的處罰阻力較大,威懾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