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度阿里騰訊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他們為什麼不在其他國家上市
很多中國投資者經常抱怨,為什麼象騰訊、網路(BIDU)、新浪(SINA)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國、香港資本市場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幾個:
1,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只好去美國上市。
2005年8月,網路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吧,網路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網路的凈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甚至達不到現在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網路還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網易(NTES)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
2,因為A股不堪「圈錢」。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後,很多投資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資金被分流」。沒想到監管部門從善如流,真把ipo給停了。但企業還是得融資啊。所以這段時間,中石油(PTR)中移動這些比較優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錢,此後也去美國發行了adr.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中國的監管部門是最為投資者著想的監管部門,特別害怕投資者買到質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厭其煩地設置了嚴格的上市審核程序;還害怕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炒股虧錢,所以不但設置了漲跌停板這樣的「保護措施」,還經常為了二級市場的穩定「調整ipo節奏」。
這樣美好的設想,結果卻完全背離初衷。A股上市公司質量並不如人意,而成長性最好的公司,給投資者帶來最高回報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國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動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
結論可能也比較簡單: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通過上市審核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負責,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是過往財務數據這些固態指標可以鎖定的;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對二級市場的波動負責,市場的波動也不是漲跌停板或者「ipo節奏」可以遏制的。
不過,在監管部門的精心呵護下,A股確實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現在的融資功能超強,尤其是去年以來炙手可熱的創業板,市盈率搞到幾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個個笑開了花。
在這種人傻,錢多,速上市的格局下,還會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嗎?
我認為還會有。
首先還有很多公司永遠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對於真正急需融資的成長型企業來說,即使現在創業板的上市門檻,也還是高不可攀。
即使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也還有很多企業會到境外上市,原因為可能是企業的境外投資結構,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過程、感受和隱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權賣給願意買的人,本來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意,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成了中國難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當於脫一層皮。在漫長的排隊,等待審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對無數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還要承擔數額不菲的表外成本。當初想為投資者負責的制度設計,對每個上市公司進行嚴格審核,已經異化成一個制度怪獸,不知是為誰服務。而選擇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國部分審批環節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為它服務的。
A股上市因為估值高,ipo融資能力較強,但企業要再融資、制定股權激勵政策時,又面臨跟ipo差不多的審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場,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更不用擔心股民在再融資時罵你「圈錢」,這也是很多公司考慮的問題之一。對於很多公司來說,上市不僅是ipo的一錘子買賣,而是建立一個可持續使用的融資平台。
歸納起來可以這么說,上市前的審核,上市後的交易,已經使A股形成跟境外資本市場有所區別的氣場,你很難說哪個氣場好,哪個氣場壞,但企業還是會有所偏好的。
所以我認為公司去境外上市,並不會因為A股估值高而減少。也很難說,這些企業裡面,會不會出現讓A股投資者無緣的「好公司」。搜房網(SFUN)最近准備在美國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如果我們認為優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場發行市盈率高是問題的話,那這問題何解?
已經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幾天劉紀鵬、曹鳳歧幾位老師寫了一篇宏文對創業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建議A股市場不但詢價方面要市場化,在上市公司的數量方面也趟開供應,用上市公司的量來沖淡資金這個水,從而拉低估值。
對發審制度進行更加開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冊制,當然是中國資本市場遲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認為光靠這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那就太天真的,視野太窄了。
過去的所有經驗都證明,在中國,凡是開放的行業就搞得好,封閉的行業就搞不好,資本市場我認為也概莫能外。
增加上市公司的數量,改革發審制度,僅僅是很有限的開放,那什麼是徹底的開放呢?
資本市場的徹底開放,除了發審制度改革之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走出去,國內的錢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資,國內企業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個是放進來,國外的錢可以自由地進來投資,國外的企業可以自由地到A股來上市。外面的市場是大海,A股是市場是湖泊,最後的結果,應該是湖海連通,這樣才能解決堰塞湖的風險。當然,我們也要面對大海里的驚濤駭浪,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成長所必須的。甚至,這都不是最終的圖景。在資本全球化,交易電子化的大趨勢下,資本市場的國界終將消融。一個賬號,可以購買全世界所有的投資品種;一個市場ipo,全球各地投資者都可以買到。那時候,就根本無所謂在哪裡上市了。
⑵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在美國上市
作者:顏浩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1360652/answer/235069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阿里如果能夠在香港上市,那麼對阿里是有好處的。
1. 相較於美國,香港社會對於阿里的了解更多,同文同種,講的故事更容易理解,能給出比較不錯的估值(騰訊控股已經漲到天價了);
2. 得益於阿里業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在淘寶上買過東西,支付寶之類的用戶也多,香港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個巨頭的影響力(迄今為止最大的IPO哦);
3. 香港畢竟還要給老大哥面子,雙方溝通起來方便的多,而且阿里的一些軟肋香港也不會當真去戳比如仿貨支付寶風波什麼的;
以上這些原因,導致阿里非常想到香港上市,但是橫亘在阿里和港交所之間的鴻溝就是:
香港同股同權,而馬雲卻想以少量股份占據對集團的控制(注意是控制而不是影響)!這兩年來雙方的隔空喊話以及閉門磋商,都是在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香港無法接受阿里提出的合夥人制度,阿里暫無緣港交所。
那麼現在,阿里就只能去美國上市了。選擇在美國上市,也有他的利和弊。
1. 美國支持A/B股,使得創始人能夠以較少的股份控制公司,集團能夠繼續在創始人的帶領下穩健發展;在香港無法解決的事情,在美國不是難題;
2. 美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管理比較到位,如果阿里在美國上市,可以接受更高水平的考驗,對於集團的健康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3. 美國市場對於科技股比較熟悉,已有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這種巨頭存在,阿里如果貨真價實的話,也能給出很不錯的估值;
4. 當前中概股的行情還算不錯,一大波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發起IPO沖刺,此時上市行情還算不錯,能賣個好價錢。
但是對於阿里來講,去美國上市有些問題必須面對!
1. 美國允許A/B股,但不代表美國市場允許公司高層亂來,反而有更嚴苛的監管條件,阿里必須在財務透明、增長預期等方面滿足投資方要求,否則不管你是誰,華爾街會給點顏色看看(Facebook前車之鑒)
2. 淘寶上的售假問題是上了美帝黑名單的,支付寶的VIE風波老美可還牢記於心呢!渾水之類的機構可不會輕易放過阿里。打鐵還得自身硬,阿里需要在上市前搞定這一系列問題;
3. 根據十年前雅虎與阿里的約定,阿里必須在2015年12月以前以385億美金以上的估值上市,否則雅虎將有權不出售手中掌握的阿里股票,雅虎仍然是阿里的大股東,阿里通過上市贖身的計劃就將落空,這是阿里所不願看到的。
⑶ 阿里巴巴為什麼選擇在美國上市不在國內上市
阿里巴巴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如下:
(1)公司制度:
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的特點是阿里巴巴這家公司的董事,董事會的成員是由合夥人提名產生,而一般公司的董事會制度裡面的董事,他是照股權所產生的。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是因為美國雖然也是資本市場,但是對人才和資本的關系非常明了,也就格外包容。
(2)盈利水平:
企業要想在中國上市特別是A股,就必須滿足:A股主板和中小板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整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千萬元;創業板需要連續盈利,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千萬元。但是對於阿里一類的創業網公司來說,他們在早期都面臨資金匱乏的狀況,無法滿足A股上市要求。
(3)上市所需時間
公司要想在中國A股上市,就要通過IPO輔導制審核,而這個流程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會因為排隊花上好幾年,這對於企業上市是很不利的。而在美國上市就容易得多,需要花費的時間甚至可以降到4個月。
(4)創始人股權
在中國A股市場,創始人很可能就會被其他股東或者融資者合起來踢出局,對創始人是很不利的。而在美國上市,創始人在擁有股權的同時,還擁有相當大的投票權,有利於創始人管理和控制企業。
⑷ 阿里巴巴為什麼在美國上市而非國內
阿里巴巴目前估值大概1000億美元,如果在國內上市,就是大盤股,只能是上海,而不是深圳;但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是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而不是馬雲或者國內的投資機構。根據目前的政策實際控制人是外資的就不能在國內上市,這就把國內A股給排除了。轉的
⑸ 阿里巴巴為什麼在美國上市
1、在中國,管理在中國,但資金來源和注冊點在海外。中國目前禁止外國控制信息公司,外國風險投資家通常拒絕他們的公司在國內上市(事實上,由外國投資者控制的互聯網公司不能在國內上市,而且在證監會看來,可變實體是非法的)。
2、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我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高,要求上市公司持續盈利。企業結構不會那麼復雜。阿里巴巴的控股結構包括多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控制另一個子公司。
3、從企業注冊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有工商注冊,而美國有商業注冊。後者對企業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過程中,國內審批時間很長。2009年,在紐交所(NYSE)加入納斯達克(Nasdaq)之後,上市要求遠低於美國本土。
作為世界上最激進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甚至允許雙重股權結構(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易所堅持權利平等)。阿里巴巴管理層持有的股份不多,但其投票權大於普通股東。VIE結構,簡稱VIE,是指將公司的經濟利益轉移給第三方的一系列合同。通過這種結構,日本的軟銀集團和美國的雅虎公司實際上持有阿里巴巴的「多數股權」。
4、美國是一個巨大的融資市場,阿里巴巴認為它籌集到的217.6億美元在中國很難實現。
5、所涉及的稅收、審計和時間都是昂貴的。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的上市准備,包括文件和期權,都是按照海外規定設計的。如果轉移回中國,一方面是面臨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據國內會計准則重新設計。「稅收的成本,審計的成本,簡直令人震驚。這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6、A股上市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
最後,國內的上市制度並不適合阿里巴巴這樣的龐然大物的發展。或者這些互聯網公司不符合中國的上市制度。
⑹ 阿里巴巴為什麼可以在美國上市
除開風風光光的路演,在阿里巴巴上市過程當中,真正可以拿出來討論的,是阿里巴巴的市值總量估計,通俗一點說,也就是阿里巴巴的股票能值多少錢?
很顯然,馬雲也不知道這個數字的精確值。因為在本周上市的最後一刻,由於投資者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阿里巴巴向交易所提出更改招股說明書的要求,這家國內互聯網領域的大型公司的定價區間從原來的每股60-66美元,提升到了66-68美元。
阿里巴巴的值多少錢?這個問題的背後,直接關繫到國內電商市場的總量估值。
這是因為阿里巴巴這次上市的核心資產其實是淘寶及其衍生物天貓商城,到現在為止,這兩家公司佔有了國內網購交易80%以上的市場,是一家徹底的高份額領導型公司。
這個市場地位與淘寶的起點有關。在一定意義上,淘寶的歷史就是國內電商的歷史。2004年淘寶成立的時候,網路購物還只是一種可能性,國內與淘寶一同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大概只有當當等少數垂直網站。就當時而言,只有馬雲和阿里巴巴才敢於嘗試用「大市場模式」去搭建一個隨便賣家賣什麼的交易平台——對於一般的民間資本來說,這個平台的建設和管理成本顯然都太大了。
互聯網作為一種購物方式在國內顯山露水是在2008年,這一年網購交易總額突破千億,在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佔比當中突破1%。而淘寶的「大市場模式」在所有網購平台當中佔有絕對優勢——大市場模式可以容納海量賣家。而初期的淘寶買家們都很興奮,這個平台上會出現很多他們想都想不到的產品品種,價錢也非常便宜。
這就是「大市場模式」的優勢。早期淘寶出現時有很多賣家把這里當作了創業平台,而產品的多樣性和價格戰是這些規模很小的賣家可以在淘寶崛起的根本。到現在為止,淘寶的產品多樣性仍然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不管是什麼稀奇古怪的商品,只要顧客想到了,並且去淘寶搜索,保證已經有人在上面賣,而且常常已經是賣了很久了。
在隨後幾年,網購作為一種交易方式在國內的增速都是非常驚人的,差不多每年以50%以上的速率在增加。到2013年,網購交易總額突破了15000億,在國內商品零售總額當中佔比已經到了6.5%。
阿里巴巴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上市的。
超過5%的市場總值有什麼意義?變化在於網購在相當一部分人群當中,已經從早期的先鋒和時髦事兒,正在逐步變成一件平常事。我們已經可以把網路購物看成一個非常正常的交易方式放入流通業進行考察,而這就與阿里巴巴的估值高度相關了。
在國內20-30萬億的商品零售總額當中,網購能佔多少比例?馬雲和王健林的「億元賭約」其實就在賭這件事兒。作為個人,我是堅決站在王健林的這一邊的。因為總體來看,互聯網購物,優勢在於它便捷、而且渠道總成本下降。不過無論如何,它是替代不了零售業人與人交易當中的樂趣的。因此在我看來,無論它如何改進,網購其實只是流通業的一個補充手段,市場佔比不可能超過20%,也就是說,就我的判斷而言,網購在國內市場的上限,交易總額大概不會超過5萬億,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尚有三倍左右的增長空間。
而對於阿里巴巴的投資者來說,更不利的消息,在於淘寶一直到很晚才開始變革早期的「大市場模式」。
「大市場模式」雖然給了淘寶以早期快速增長的優勢,足以使它成為這個市場里絕對優勢的領導者。不過只要經常網購的消費者,都會對淘寶一段時間內的假貨盛行和不專業的服務非常惱火。
很不幸,這是淘寶「大市場模式」的另外一面,小規模賣家要拼價格戰,拼到最後一定拼出假貨來,而同時,小規模賣家因為要盈利,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服務的品質也一定會下降。而網購一旦成為常態,顧客對於產品的真偽、品質和服務的要求,則一定會提升。這是「大市場模式」下的小賣家根本無法滿足的。
其實這種競爭過程,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歷史當中已經看到過了。遺憾的是,馬雲一直到2010年才推出淘寶商城,2012年才意識到再用淘寶來命名B2C網購交易會有問題,進而把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
這使得阿里巴巴系旗下的網路交易到現在還是給顧客留下「不可靠」的印象。來自於京東商城、當當等一系列的網購平台,都由此獲得了自己的發展機會。
與「大市場模式」相對立的網路交易方式,是「B2C」交易方式以及像凡客這樣的垂直網購平台。這三種網路交易方式分別對應著實體性質的小商品市場、百貨店和專賣店,回顧一下改革開放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在流通這一環節當中,未來並不屬於與小商品市場對應的「大市場模式」,而恰恰是屬於大型的百貨店,和更為專業的專賣店。
而越過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這一個比例,也恰恰說明網購常態化之後,大一統的「網上大市場」淘寶,將會迎來一個市場佔有率持續下降的時代,這個時候,正是一個精明的商業公司將其股份上市的時候。
馬雲的這種精明,其實在阿里巴巴歷史上是有所表現的。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在港上市,很多興高采烈投資於此的投資者發現,阿里巴巴上市的B2B業務自開盤之後就沒有幾天價格高過發行價的。
其實在內行看來,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之所以紅極一時,本身是因為中國實行出口戰略的緣故。由於國內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有產品出口的需求,而又找不到國外客戶,所以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作為一個交易平台才會極受歡迎。
而到了2007年,很多人都已經觀察到,中國產品到此時已經席捲全球,造成西方很多國家初級勞動力就業困難。此時,西方各國政府已經紛紛採取措施對中國產品樹立壁壘,出口戰略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的B2B業務是一個信息平台,它提供的是企業與國外客戶認識的機會。從1999年創業,到2007年上市時分,西方有需求的大客戶,其實已經在八年時間內被國內的中小企業顧客切分完畢了。
而這個時候,當然也是馬雲把這個業務套現的時候。
⑺ 阿里為什麼選擇在美國上市
因為港交所不允許阿里巴巴上市,阿里巴巴只得赴美上市,由此其成本會提高1.5倍到2倍左右。之所以不允許阿里巴巴上市是因為港交所對以小控大不豁免,阿里巴巴是合夥人制度,日本軟銀36.4%雅虎24.6%,馬雲團隊10.74%,其中馬雲7%左右。其餘合夥人28.36%。為了避免股東干擾,公司管理團隊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運營制度上受大股東影響,這不符合港交所規定的管理公司應該由股權多的制訂制度。再者,阿里巴巴可以在IPO回購雅虎24%的股份,前提是2015年前上市。了解美股具體信息,可在尊嘉金融里查詢。
⑻ 馬雲為什麼跑到美國上市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務在中國,管理層在中國,但是資金來源與注冊點都是境外。中國目前禁止外資控制信息企業,外資風投一般都會拒絕被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事實上,被外資實際控制的互聯網企業不可能在國內上市,可變實體在中國證監會看來是非法的)。
2、從監管的角度看,中國對於上市企業的要求比較高,要求企業連續盈利。企業結構不會那麼復雜。阿里巴巴的控股結構牽扯很多子公司,相互控股。
3、從企業注冊的角度,中國目前是工商登記,而美國是商事登記,後者對於企業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環節,國內審批時間非常長。而2009年紐交所向納斯達克看齊之後,上市要求比國內低得多。作為全球最激進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甚至允許雙重股權(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港交所堅持同股同權)阿里巴巴管理層股份不是很多,但是表決權卻比一般股東還要大。主要是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VIE結構,所謂VIE,是指通過一系列合同,將一個公司的經濟效益傳遞給第三方。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雅虎公司正是通過這種結構持有阿里巴巴實行有效的「多數所有權」。)
4、美國是巨大的融資市場,阿里巴巴認為其融資額217.6億美元,在中國很難實現。
5、牽扯到的稅務、審計和時間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為上市所做的准備,包括文件、期權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規則設計。如果轉回境內,一是面臨大量稅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內的會計准則重新設計。「稅務、審計的成本都是非常驚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6、登陸A股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
阿里巴巴這類龐然大物,最終還是國內的上市制度不適合他們的發展。或者說這類互聯網企業不適合中國的上市制度。
⑼ 阿里為什麼到美國上市
中國上市要求企業盈利狀況非常好,但阿里巴巴正在擴張期,所以從凈利潤角度來講,並不佔優勢。但是未來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美國上市要求中,對凈利潤和現金流數據沒有絕對要求的,所以能夠上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股市現在是牛市,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資者,能夠募集到更多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