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投向,私募也可以投新三板,這就是新三板私募基金。新三板上市之後,股權變成了股票,因此不是股權,屬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新三板私募可以去私募排排網了解
㈡ 新三板基金有哪些
新三板是今年以來最熱的投資話題,其風頭已超過今年表現出色的創業板。機構投資者一邊蜂擁搶奪新三板資源,一邊競相推出掛鉤新三板的金融產品。可以預見,未來參與新三板的渠道將更加多樣。
直接參與:牛散出沒
根據新三板現行交易規則,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直接參與掛牌公司的投資介入方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掛牌後在做市交易之前這一時間段內,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買掛牌公司股票,即投資者必須委託代理其買賣股票的主辦券商辦理,如需委託另一家主辦券商買股票,則須辦理股票轉託管手續。
第二種,當掛牌公司轉為做市交易後,投資者從做市商發出的連續報價中購買股票。
第三種,通過定增方式入股。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三板企業股票融資的主要方式,新三板的定增有很多制度方面的創新。包括:對於符合豁免條件的企業,進行定向發行無須審核;投資者可以與企業協商談判確定發行價格;定向發行新增的股份不設立鎖定期。
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新三板定增融資日益火熱。根據股轉系統發布的數據,今年2 月有86 家新三板公司公布增發預案,累計擬定募資19.62 億元。擬融資企業主要分布在計算機、電子製造、專業設備製造等高新技術領域。其中2 月完成的新三板定增52 次,包括46 次已掛牌公司股票定增和6 次「掛牌即定增」模式,發行融資總額13.81 億元。
在這些定增方案中,自然人頻頻上榜。以東電創新為例,公司2013 年12 月上市時推出的定增方案中,以每股2元的價格,向11 名自然人定向發行股票350 萬股;而建工華創(430020)的定增,多達21 名自然人投資者參與(機構、自然人合計最多不能超過35名)。
不過,企業可並不是有錢就收。企業選擇自然人參與定增,都是考慮對企業未來發展是否有推動作用。這些自然人投資者要麼是在行業上下游可以為企業提供產業資源,要麼是金融、資本領域的牛人。其中包括不少曾經在A股主板或創業板露過臉的牛散,例如3 月初超級牛散彭杏妮,以現金1200 萬元認購信達智能(830937)600 萬股增發股份;在2 月份,牛散姚劍定以每股4.6 元的價格認購652.17萬股御食園(430733),金額高達3000 萬元。
間接參與:借道投資產品
500 萬元的入市門檻將很多個人投資者擋在了新三板的門外,但通過各類金融產品曲線入市,門檻大為降低。
公募基金無疑是最早嗅到了新三板巨大商機的機構。2014 年4 月,寶盈基金通過子公司設立了「中鐵寶盈—中證資訊新三板系列(1 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基金成為國內基金行業首隻新三板產品,其規模為3100 萬元,成功搶得先機。目前該基金浮動盈利已達到64%。
其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招商基金、華夏基金、海富通基金、興業全球等公募基金也通過子公司或是專戶渠道在新三板布局了各自的首隻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政策並未對公募基金放開新三板投資,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的新三板產品主要是通過基金子公司設立。除此之外,專戶也成為基金公司的另一渠道,如國壽安保基金專戶的相關新三板產品也是通過這一渠道發行,目前正在募集之中。
相比而言,當前公募基金公司推出的單只新三板資管產品規模普遍不大,主要集中在3000 萬~5000 萬元左右。相比公募基金的謹慎,嗅覺靈敏的私募基金則准備大幹一場。由於新三板市場超預期的快速發展,不少私募機構已經設立了關於新三板的主題基金。例如,鼎鋒投資、理成資產均已經有多個新三板產品,募集規模都在億元以上,今年年初朱雀投資也成功發行了第一支新三板基金產品。進入3 月份以來,隨著新三板成交量的與日俱增,私募新三板產品呈現發行加速態勢。
其中,上海老牌私募鼎鋒投資在新三板資管規模已達10 億元左右,產品達到8 只,在業內排名前列,投資方向主要為TMT、大消費、大健康、高端裝備[3.35%]。
一般來說,通過基金投資新三板的門檻在100 萬元,比直接投資新三板500 萬元的入市門檻大大降低。
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券商資管業務以及信託渠道參與新三板盛宴。例如,今年2 月5 日全國信託行業首隻新三板投資集合信託計劃——「中信道域1 號」問世。這些金融產品的投資門檻也在百萬元左右。
此外,通過股權眾籌的方式,門檻還可以降得更低。2月11 日,新三板公司華人天地(830898)推出一份募資總額為2760 萬元的增發方案,除了增發對象包括著名導演張紀中外,其中部分資金採用眾籌模式募集成為一大亮點。據披露的信息,其增發對象之一為深圳市「眾投一邦投資」,這是一家採取股權眾籌方式進行投資的企業,在該定增產品中,個人投資者最低跟投金額為20 萬元。
退出路徑:方式多樣
無論通過哪種方式投資了新三板股票,退出的路徑方式很多。
首先,可以通過每天的市場交易方式退出,包括協議轉讓或在交易所通過做市商賣出股權。
其次,新三板企業的特點就是高成長性,因此很容易進入上市公司並購的視野。去年新三板市場因並購終止掛牌的已有9 家公司,分別為新冠億碳、瑞翼信息、金豪制葯、屹通信息、捷虹股份、福格森、嘉寶華、阿姆斯和鉑亞信息。另有湘財證券、易事達、激光裝備也發布了並購公告。
這些公司被上市公司並購後,股票轉換成上市公司股票,進而獲得更大的流動性,並伴有股價的上漲。其中,湘財證券被大智慧[8.84% 資金 研報]收購,今年1 月23 日大智慧復牌,截至3 月9 日,股價從停牌前的5.98 元飆漲到24.8 元,漲幅314%。
第三,通過轉板退出。今年「兩會」期間,關於轉板機制,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多層次市場間轉板機制是個較復雜的問題,今年將進行調研和試點,不會全面推開。目前考慮先從新三板跟創業板之間的轉板機制進行試點,制定該轉板方案是今年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他還提到,目前證監會正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進行調研,區域性市場的情況也很復雜,各地的情況不一樣。當下區域性市場的發展方案仍在制定當中,爭取今年內形成區域性市場規范發展的意見。
目前,在天津、上海等地都有一些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場所(天津股權交易所、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理論上這些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企業,在完成摘牌手續後也可以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現在新三板市場的熱度都是出於對政策的良好預期,而新三板掛牌公司成熟度不夠、企業規模小、信息披露不完善等先天性缺陷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熱點公司水漲船高,不少基金的投資成本也在提高。去年機構去拿未掛牌企業的股票還能以10 倍市盈率的價格拿到,但很快就漲到20 倍、30倍,現在好的公司必須給出40~50 倍的價格,投資風險正在逐步增加。
㈢ 新三板保薦券商為什麼要和基金合作
我是做新三板上市的,這是新三板的法律規定,中小企業想掛牌新三板必須有券商推薦,然後又基金公司承銷,對大於200的社會公眾銷售。
㈣ 新三板上市的券商做市是怎麼回事
做市商制度和我們A股報價驅動制度不一樣,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實行做市商制度,如美國、英國,所謂券商做市,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A公司在新三板上市,B券商為其做市,即購買A公司的股票,以後股票的買賣都要通過B券商來進行,交易者想買A公司股票要向B商買,同樣賣出也是賣給B券商。
㈤ 私募基金為什麼不能在新三板上市
登陸新三板,是私募基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即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可以看到,新三板的制度和門檻是實實在在的注冊制市場,所以作為國內不是特別知名的一家公司,我們抓住了市場的機遇,同時也解決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私募基金行業有PE、VC,也有證券類、債券類等分類,大家覺得私募基金擅長做什麼?是幫投資人賺錢。既然我們可以幫客戶賺錢,幫客戶設計管理上市和資本運作,為什麼沒有想到把自己賺錢的能力證券化?2013年6月1日基金法修改之後,私募基金行業正式納入法律監管,成為合法的行業,新興的行業,而現在證券化方興未艾,所以我們想到去新三板。
為什麼要登陸新三板?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在新三板和私募行業當中,已經有將近10家掛牌,但主要是以PE機構為主,真正偏證券類的目前只有一家,其他的如九鼎是以PE為主,華潤資本也傾向於資本化,還有最近上市的公司,都是VC、PE為主的機構,我們現在期待著更多的同行業掛牌新三板,登陸資本市場,從而使值得信任也值得投資的公司變得更多。
㈥ 新三板上市的企業是否屬於上市公司
不算。
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在法律意義上不屬於上市公司。新三板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制度,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買賣證券。
非上市公司,是指股票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限責任公司。新三板上市的企業不公開發行,也不公開銷售。
雖然新三板上市的企業也是股份制企業,但它們只在交易中心進行大規模交易,交易中心只是一個股份轉讓代理系統。
新三板交易場所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除名稱中不含證券交易所字樣外,其他條件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要求。
(6)新三板上市的證券基金公司嗎擴展閱讀:
新三板與上市的區別: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
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是一個中國概念,在國外並沒有對應的概念,也沒有形成一套多層次資本市場理論。
這是因為西方發達資本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的多層次性是自發形成的,而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則是建構而來的。
因此,「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概念實際上是一個服務於強制性制度變遷的理論供給,「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則鮮明地體現了制度創新的「建構理性主義」精神,在這個意義上,它是一個非常中國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