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爾街五大投行是什麼分別有什麼歷史
華爾街五大投行是高盛、摩根、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
1、高盛: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戈德曼於1869年創立的,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2、摩根:摩根斯坦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雇員總數達5萬多人。
3、美林:美林是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響叮當的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該公司在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占據了整個34層樓。
4、雷曼兄弟:全球最具實力的股票和債券承銷和交易商之一。同時,公司還擔任全球多家跨國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財務顧問,並擁有多名業界公認的國際最佳分析師。
5、貝爾斯登:成立於1923年,總部位於紐約,是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系全球500強企業之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為全世界的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
(1)華爾街股票與女郎擴展閱讀: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
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
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
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Ⅱ 中國華爾街原始股是真的嗎
在中國想購買華爾街原始股肯定不太現實,在A股可以說現在沒有原始股賣,除非公司董事會成員才有可能有原始股,但也是分配給他們的!
Ⅲ 華爾街是什麼,為什麼很多股票大師都在那裡
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市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Ⅳ 華爾街股價前十的股票是哪些分別是做什麼業務的
股價不能直接說明問題,你應該查利潤和業績最好十家公司.
直接查福布斯排名就可以了
Ⅳ 2003年,一個神秘的華爾街股票投資商自稱來自未來世界,是真的嗎
近日,一篇關於「未來人類」的帖子在各大論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帖子宣稱美國股市出現一名奇異男子,選股必漲,贏利數千萬,在被警方抓獲後,該男子自稱來自未來世界,並且知道治療艾滋病方法。到目前為止,聯邦調查人員沒有能發現這名男子存在的任何記錄。
我大約於1997年3月份入市,迄今做股票11年了,而且還會做下去。中間因為要用錢買房的緣故,停頓過一段時間,但是看盤、復盤、分析研究是11年來從沒有間斷的。也曾看了一些股票方面的書籍,做了幾百萬字的筆記,感覺自己所下的功夫,即便不是最大的,也應該是萬里挑一,常人所不能及的。
一年前的美國股市大跳水,讓許多美國投資者輸了個傾家盪產,以淚洗面,痛不欲生,但卡爾森卻接連投資多個股票,他投資的股票總是在購買後不久就開始大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卡爾森就購買了126次股票,幾乎每股必漲,卡爾森至少贏利數千萬美元。
Ⅵ 請問美國華爾街的股票經紀人的現狀
美國不是中國,人家的投資不是靠傭金戰,而且美國都沒有散戶,都是機構投資者,美國的投資基本上是以基金,投行為主;我們的這些壞習慣都是跟台灣、香港學的,但是台灣和香港都開始轉型了,傭金戰之後變成了服務戰
Ⅶ 很多關於股票的書中都提到了華爾街,其中的理論貌似都是源於華爾街的股票大師,那麼這些理論充斥著莊家的
美國股市一樣有莊家。而且比中國的牛得多,影響范圍遍及全世界,而中國主力只能在影響個別股票;
而華爾街股票大師的理論在中國一樣有用,只不過應用范圍是一個概率,而沒有直接的邏輯性;那是因為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的具體玩法不一樣的緣故。
Ⅷ 看過《華爾街》或懂炒股的人進
華爾街我都開始背台詞了,裡面的蓋高演講很精彩。裡面的主人公通過內幕消息買賣證券都算違法,美國的法律很嚴,只要你買了股票,股票大漲後被查出來有內幕交易,那麼所有買這支股票在內幕交易期間所獲得的收益都要被清空。在說說你給的情況,職工代表所得的情報,這點有點難判斷,貫穿整個影片最終才演出蓋高收購了藍星,所以這樣的情報也算違法,因為他們確實在利用內幕消息交易。跟蹤他人所得情報,這點有點牽強,理由:1·如果沒被發現,那麼誰也說不清楚他到底有沒有跟蹤。2·如果被發現了,人家可以以侵犯隱私或人身自由的來控告他,但這都不會被視為內幕消息。第三點就非常嚴重的違法了,律師要保持獨立性,公正性,不僅他的律師朋友違法,主人公也違法,這算是行賄。還有例如他給朋友說了之後用朋友賬戶去炒股,這條罪狀記不清楚叫什麼名字了,反正是違法的,大致意思是證券從業人員不能利用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的賬戶去炒股。前段時間山西就有個被這樣給抓住了。
Ⅸ 華爾街風雲人物
傑西·利弗莫爾(JesseLivermore)——特立獨行的曠世奇才,他那些革命性的操作策略,至今仍得以運用。利弗莫爾曾經賺取巨額財富,又多次賠得一文不名,最終陷入麻煩不斷的個人問題和嚴重的抑鬱症之中
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Baruch)——聰明而老到的金融家,他依靠成功的操作成為巨富,而金融交易同樣功成名就,後來又在美國最高權
傑拉爾德·勒伯(GeraldMLoeb)——金融作家、證券經紀人以及短線高手。他嚴守交易規則,視市場為「戰場」,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賺得數百萬美元。
尼古拉斯·達瓦斯(NicolasDarvas)——這位「圈外人」,幾乎是無意中在股市首獲成功,從而便開始追求成功的股票交易。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但他從未動搖過,最終收獲回報。他不僅賺得數百萬美元,而且還成為《時代》(Time)雜志的專題人物。
威廉·歐奈爾(WilliamJO Neil)——他實事求是,孜孜不倦,從未停止過詳盡的研究與分析,操作時嚴遵守則,從而在股票交易中發家致富。後來,他又利用在股市中賺得的利潤,創辦了投資研究資訊公司,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服務,頗為成功。
利弗莫爾和巴魯克在20世紀初名聲大振。他們形成了新的守則,創下了新的先例,因而取得了驚人的成功,賺取了巨額的財富。盡管利弗莫爾一路上曾多次失利,也曾有過艱辛,但他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市天才,既獲得了巨大財富,也取得了偉大的個人成就。他與商界最成功的人士交往,多年來被許多人視為最優秀的股市高手。
伯納德·巴魯克在股市的成功,為他在商界帶來了好運。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既是金融家,又盡享政壇成功,曾經協助起草《巴黎和平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擔任威爾遜總統的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
傑拉爾德·勒伯同樣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盡管他走的是一條鬧中取靜的道路。在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不僅在股票交易「戰場」成功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和金融作家。他還不得不與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一爭高下。1935年,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書被擺上書架,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勒伯的《投資存亡戰》(BattleforInvestmentSurvival)面市。兩種迥然不同的投資風格各不相讓,格雷厄姆倡導的是買入並持有的長期策略,而勒伯則宣稱,自己的短線交易風格,最適於在股市獲得成功和實現高額利潤。
尼古拉斯·達瓦斯藉以成功的「達瓦斯方法」,曾經一度引起了整個美國的關注。當時,《時代》雜志專題報道了他的故事,而他親筆撰寫的《我如何從股市賺了200萬》(HowIMade$2000000intheStockMarket)一書,在1960年出版時便成為全美暢銷書。達瓦斯的經歷向所有雄心勃勃的入市者證明,即使沒有直接參與證券業,只要付出應有的努力,任何人都能從股市中獲得金錢回報。 尼古拉斯·達瓦斯根據其傳奇經歷所寫的自傳《我如何從股市賺了200萬》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威廉·歐奈爾演繹了現代成功的偉大故事。他通過股票交易積累財富,然後將戰利品用於創辦成功的企業,支持投資領域。他創立的企業威廉·歐奈爾公司(WilliamO Neil&Co)主要為投資機構服務,而《投資者商業日報》(Investor sBusinessDaily)則服務於散戶投資者。今天,它們被看做可靠的研究和投資信息的來源。歐奈爾的「CANSLIM」方法,則成為許多散戶投資者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