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照滬鴿齒科待遇怎麼樣儲備幹部這個職位怎麼樣
慎重選擇
2. 到目前為止日照哪些企業上新三板了
山東日照一共8家
3. 贛榆區的地理環境
贛榆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8',北緯 34° 50',位於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開
發的東部交匯點。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千米;北臨山東省日照市;西靠山東省臨沂市,南至西南接江蘇省東海縣與連雲港市海州區、連雲區。境內山區、平原、沿海各佔1/3。
贛榆區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贛榆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時,年降雨量976.4毫米。
夏季屬海洋性氣候,盛行來自低緯度太平洋的偏南北風,氣候炎熱多雨;冬季帶有大陸性氣候特徵,盛行來自高緯度大陸內部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形成了全年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因東臨黃海,受海洋的影響,和同緯度內陸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溫度較低,氣溫回升緩慢,冬夏溫度變化平緩,年降水量比較豐富等特點,但分布季節差異較大,一般春秋兩季往往乾旱少雨。 贛榆有諸多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又有富有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可謂集山海風光於一體。贛榆早在秦代就建制為縣,歷史文化燦爛豐厚,山海風光秀美奇特。孔子及其高足子貢曾印屐夾谷山,夾谷山上至今仍存「孔子相魯會諸侯處」石碑;子貢曬書的端木書台,臨近全省第二大人工湖——塔山水庫;別具特色的吳山自然風景區,奇草異花處處是;秦始皇兩度蒞境,鞭石成橋登秦山島,留下的古神道直通黃海深處;千古東渡第一使秦代方士徐福從這里高掛雲帆、浮槎東去,如今的徐福祠已成為人們憑弔古人和遊玩的地方;沈括登贛榆之山東望大海,觀「天地日月之游動出沒」——吳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交匯融合,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而又不乏靈光秀氣。海州灣旅度假區被譽為「江蘇北戴河」,有江蘇省最長的優質沙灘,已建成了商業服務一條街,水上游樂區,海濱浴場、槐林休閑區、別墅區、養殖企業等,已形成了新、奇、幽、神的濱海旅遊特色。 抗日山風景區是國家級烈士陵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名錄。還有建於清朝的文峰塔、劉少奇紀念室等。目前,贛榆已打響「觀黃海風光、探秦山神路、訪徐福故里、游紅色勝地「的旅遊品牌。
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成為全省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2個省級園區的縣區。2015年,預計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4億元,農產品出口1.13億美元,較「十一五」末分別增長83%、123%。海州灣現代漁業、四季田園現代農業、青口藍灣現代漁業、夾谷山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水果產業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各具特色。流轉土地45萬畝,建成市級千畝連片基地11個,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達43.8萬畝,糧食、水產品總產量分別達57萬噸、46萬噸。新增專業合作社742家、家庭農場145家,省級龍頭企業達11家。沃田農業在「新三板」成功上市。認證「三品一標」418個。完成農民培訓11萬人,新增新型職業農民4.4萬人。基礎配套日益完善。累計投資22.2億元,完成水庫除險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土地治理等184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推廣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3.5萬畝,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贛榆港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區。贛榆北部沿海有20.3公里基岩地質海岸,水深泥少、氣候適中,建港條件十分優越。2009年編制的《連雲港港總體規劃》,將贛榆港定位為連雲港港重要組成部分和北翼的主要港區。根據規劃要求和臨港產業發展需要,我區於2010年8月19日啟動贛榆港建設,一期工程建成防波堤6350米、航道工程8公里、3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2012年底,港口開港運營,結束了贛榆有海無港的歷史,2013年實現貨物吞吐量500萬噸。2014年,贛榆港區投資35億元,建成10萬噸級航道、2平方公里配套堆場,並開通集裝箱直航干線,全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集裝箱運量達到3萬標箱,有效推動了臨港產業發展。
4. 贛榆區青口鎮李城村有多少年歷史
贛榆區
編輯
贛榆區是連雲港市三個主城區之一,位於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蘇省東北部,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的東部交匯處。全區總面積1363平方千米,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27個行政村、42個社區,人口116萬。[1]
贛榆區圍繞建設「實力贛榆、生態贛榆、和安贛榆」三大目標,近年來,按照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搶抓江蘇沿海開發贛榆成功創建江蘇省園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衛生區城和國家級生態區,先後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2] 2015年度「全國科學發展百強區」榜單,贛榆區位列第82位,這是贛榆撤縣劃區後首次榮登全國百強區榜單,也是連雲港市唯一入選全國百強區的市轄。[3]
贛榆區擁有大面積濱海濕地、海洋灘塗、和全省最長黃金海岸線,境內土地肥沃、河道縱橫、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魚米之鄉」之稱。素有「黃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贛榆城臨海而建、逐海而生,是江蘇近海親海第一區。[1]
中文名稱
贛榆區
外文名稱
GanyuQu
別 名
干於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連雲港
下轄地區
墩尚鎮,海頭鎮,柘汪臨港產業區等15鎮區
政府駐地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青口鎮琴島路2號
電話區號
國際:(+86)518;國內:0518
郵政區碼
222100[4]
地理位置
江蘇省東北部,海州灣西岸
面 積
1363平方公里
人 口
116萬(2015年)
方 言
贛榆方言,贛榆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海洋性氣候
著名景點
抗日山國家4A級風景區,秦山島/海州灣等
機 場
連雲港白塔埠機場
火車站
連雲港站、贛榆站、石橋站(建設中)
車牌代碼
蘇G
主要領導
區委書記:曹衛東 區長:唐光普
贛榆名人
朱梓、徐福、符竹庭、王玖興等
人均生產總值
2.52萬元(2015年)[5]
地區生產總值
480億元人民幣(2015年)[5]
行政代碼
320707[4]
地區特產
贛榆煎餅、海鮮、對蝦、梭子蟹等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氣候
▪ 土壤
▪ 地質
4 自然資源
▪ 海洋資源
▪ 農業資源
▪ 旅遊資源
▪ 礦產資源
▪ 水利資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經濟概況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教育
▪ 衛生
▪ 文體
▪ 社保
8 交通運輸
▪ 鐵路
▪ 公路
▪ 港口
9 旅遊信息
10 地方特產
11 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編輯
夏以前屬九夷。
贛榆美景 (4張)
商屬人方。
西周屬莒、祝其二國。
戰國時,先後歸越、齊、楚領地。
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
漢屬贛榆、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
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區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雲台山)。
280年,西晉復贛榆縣,移治艾不城,後復移治郁洲。
公元470年,南朝劉宋置青、冀二州治於贛榆縣(郁洲)。
公元530年,梁置懷仁縣,隸於北青州。
徐福東渡
公元549年,東魏分置郡區,置義塘郡治黃郭戍,領義塘、歸義、懷仁三縣;置東海郡,治贛榆(郁洲),領贛榆、安流、廣饒、下密四區;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鎮城子村),領洛要、上鮮二區。
公元583年,隋廢武陵、義塘二郡及上鮮、洛要、義塘、歸義四區,以懷仁區隸於海州。自此,隋、唐、宋,贛榆均稱懷仁縣,隸於海州。
世宗大定七年間(1167年)復名贛榆縣,此後元、明、清直至民初無變,先後隸屬於淮安府海州、海州直隸州、江蘇省徐海道。
民國元年(1912年)廢直隸州,實行省轄縣,贛榆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東海專署,即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國民黨贛榆區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汪偽政權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
中國航海先驅:贛榆徐福
9月,日本投降,偽區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縣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中共將贛榆縣改名竹庭縣,但並不為當時官方承認。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年2月,國民政府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官方的贛榆縣政府6月14日流亡東海區新浦(今連雲港市新浦區),11月7日解體。全境悉為中共控制。
1950年10月,竹庭區復名為贛榆縣,隸於臨沂專署。
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回江蘇省,隸於徐州專署;
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劃歸連雲港市。
2014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贛榆縣整建制撤縣設區,為連雲港市贛榆區。
行政區劃
編輯
截止2013年,全區轄15個鎮:青口鎮、海頭鎮、贛馬鎮、金山鎮、厲庄鎮、塔山鎮、城頭鎮、黑林鎮、宋庄鎮、城西鎮、班庄鎮、沙河鎮、柘汪鎮、墩尚鎮、石橋鎮。2個省級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6]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贛榆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8',北緯 34° 50',位於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開
發的東部交匯點。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千米;北臨山東省日照市;西靠山東省臨沂市,南至西南接江蘇省東海縣與連雲港市海州區、連雲區。境內山區、平原、沿海各佔1/3。[7]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6969534;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氣候
贛榆區
贛榆區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贛榆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時,年降雨量976.4毫米。
夏季屬海洋性氣候,盛行來自低緯度太平洋的偏南北風,氣候炎熱多雨;冬季帶有大陸性氣候特徵,盛行來自高緯度大陸內部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形成了全年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因東臨黃海,受海洋的影響,和同緯度內陸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溫度較低,氣溫回升緩慢,冬夏溫度變化平緩,年降水量比較豐富等特點,但分布季節差異較大,一般春秋兩季往往乾旱少雨。
土壤
全區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鹽土4個土類、9個亞類,16個土屬、33個土種。
地質
海州灣畔
贛榆區海岸線南起臨洪口,北至荻水口,長46.6千米,總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徵以興庄河口為界,分為南北兩種類型,北部為沙質海岸,南部為粉沙淤泥質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為沖刷後退型海岸,興庄口至臨洪口是沉積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興庄口之間則是兩種類型海岸的交變段。荻水口至興庄口海岸長約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積平原為主,有風化基岩和海相沉積,地面高程2米~3.7米。
自然資源
編輯
海洋資源
贛榆區羅陽鎮養殖塘
全國漁業百強縣之一的贛榆擁有62.5公里的黃金海岸,23萬畝灘塗面積,擁有全省最長的沙灘海岸,108萬畝近海10米等深線淺海域,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灣漁場,盛產黃魚、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30多種海珍品,目前已建成了海水育苗與養殖、捕撈運輸、 漁需品加工以及水產品加工四大生產體系,貿工漁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海水養殖業由傳統的潮上帶池塘養殖向潮間帶、淺海域延伸,建成魚、蝦、蟹、貝多品種混養基地25萬畝。創無公害水產品品牌10個。水產業科技引進、試驗示範機制日趨完善,海水、淡水兩個新品種示範園已先後引進黑鯛、美國大口胭脂魚,條紋鱸、縊蟶、牡蠣、條斑紫菜、刀額新對蝦、大鯪鮃等幾十個品種,推廣了對蝦池塘綜合養殖,鹽田改造養殖青蛤等多項新技術。對蝦養殖,河蟹育苗聞名全國,其中河蟹工廠化育苗分別佔全省和全國的近5成和3成上。[8]
農業資源
贛榆山區、平原、沿海各佔三分之一,山川秀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素以「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魚米之鄉而為人稱道,屬人多地少的縣。贛榆是全國農業百強縣、商品糧基地縣和江蘇省雜果生產基地,水稻、小麥、花生、蠶桑、果品、茶葉、蔬菜、水產品、鹽等已形成規模優勢,擁有全國著名的「蘆筍之鄉」、「板栗之鄉」、「大蒜之鄉」「蔬菜之鄉」、「花卉之鄉。[8]
旅遊資源
贛榆有諸多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又有富有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可謂集山海風光於一體。贛榆早在秦代就建制為縣,歷史文化燦爛豐厚,山海風光秀美奇特。孔子及其高足子貢曾印屐夾谷山,夾谷山上至今仍存「孔子相魯會諸侯處」石碑;子貢曬書的端木書台,臨近全省第二大人工湖——塔山水庫;別具特色的吳山自然風景區,奇草異花處處是;秦始皇兩度蒞境,鞭石成橋登秦山島,留下的古神道直通黃海深處;千古東渡第一使秦代方士徐福從這里高掛雲帆、浮槎東去,如今的徐福祠已成為人們憑弔古人和遊玩的地方;沈括登贛榆之山東望大海,觀「天地日月之游動出沒」——吳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交匯融合,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而又不乏靈光秀氣。海州灣旅度假區被譽為「江蘇北戴河」,有江蘇省最長的優質沙灘,已建成了商業服務一條街,水上游樂區,海濱浴場、槐林休閑區、別墅區、養殖企業等,已形成了新、奇、幽、神的濱海旅遊特色。 抗日山風景區是國家級烈士陵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名錄。還有建於清朝的文峰塔、劉少奇紀念室等。目前,贛榆已打響「觀黃海風光、探秦山神路、訪徐福故里、游紅色勝地「的旅遊品牌。[8]
[9]
礦產資源
西北部山嶺地區,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可供開採的主要有石材、黃沙以及蛇紋石、白雲石、石英石、瓷石、陶土、優質礦泉水等30多種, 其中花崗岩50億立方米(儲量居全省首位);雪花白大理石1億多立方米,該石色澤潔白,純度高,抗壓度強,已被國家收入石材樣本庫;優質黃砂2.7億立方米;青口鹽場屬中國四大鹽場之一的淮北鹽場。[9]
水利資源
贛榆區擁有江蘇省最大的兩大人工水庫——石樑河水庫和塔山水庫,境內河道縱橫,水資源豐富。[9]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2010年,根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贛榆區949438人。[10]
民族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贛榆區共有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納西、景頗、科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鄂溫克、德昂、保安、京、獨龍、鄂倫春、赫哲、基諾等4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99.8%,少數民族人口佔0.2%。[11]
經濟概況
編輯
綜述
「十二五」期間,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和區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港口牽引、工業主導、創新驅動、城鄉統籌」四大戰略,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十二五」末,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08.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15倍、2.06倍、2.42倍。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52萬元、1.37萬元,比2010年凈增10932元、6447元,年均增長12.0%、13.5%。2012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以縣為單位在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港口實現開港運營;2015年,位居全國科學發展百強區第82位;先後創成省文明城市、省園林城市、省衛生縣城、省級生態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評估,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彰顯。[5]
第一產業
累計新增億元以上項目334個,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437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資863億元,較「十一五」增長95.4%。工業經濟擴量提質。2015年,預計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4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5億元,較「十一五」末分別增長300.2%、293.7%。開展「千企技改、百企翻番」行動,實施技改項目82個,完成規模以上技改投資140億元,佔比達54.5%。主導產業支撐強勁。石化、鋼鐵及裝備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944億元,佔比達65%。新海石化、鑌鑫鋼鐵分別實現產值230億元、220億元,位居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78位、212位。園區經濟持續發力。加快園區標准化,新建標准廠房85萬平方米,形成四大園區、4個中小企業園、7個工業集中區協同發展格局。2015年,四大園區實現規模工業產值913億元,工業入庫稅收7億元,較「十一五」末分別增長283.3%、71%,佔比分別達63%、60%。[5]
第二產業
羅陽生態園
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成為全省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2個省級園區的縣區。2015年,預計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4億元,農產品出口1.13億美元,較「十一五」末分別增長83%、123%。海州灣現代漁業、四季田園現代農業、青口藍灣現代漁業、夾谷山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水果產業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各具特色。流轉土地45萬畝,建成市級千畝連片基地11個,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達43.8萬畝,糧食、水產品總產量分別達57萬噸、46萬噸。新增專業合作社742家、家庭農場145家,省級龍頭企業達11家。沃田農業在「新三板」成功上市。認證「三品一標」418個。完成農民培訓11萬人,新增新型職業農民4.4萬人。基礎配套日益完善。累計投資22.2億元,完成水庫除險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土地治理等184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推廣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3.5萬畝,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台。[5]
第三產業
服務業增加值實現翻番。2015年,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0億元,是2010年的2.2倍。建成運營奧邦億豐商城、贛榆老街、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和專業市場。建成臨港綜合物流園400畝堆場、銀河物流園12萬平方米高標准倉儲庫房,啟動中旭物流園建設,現代物流企業達195家。建成藍灣科技孵化中心和電商物流產業園,入駐電商36家。打造「三好優品」等一批農村電商平台,海頭鎮海後村創成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贛榆特色農產品網路銷售量位居全國第14位。新增金融機構3家。中興農貸等2家企業成功掛牌上市。實施蘇海集團債券發行等融資項目26個,融資達114.7億元。秦山島旅遊開發初見成效,海州灣海洋樂園建成運營,大夾谷山景區功能日臻完善。厲庄櫻桃節、贛馬黃金梨採摘節等鄉村旅遊節慶名聲打響。創成國家3A級景區4個、四星級鄉村旅遊點3個。旅遊總收入達15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23.2%。[5]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贛榆區是是蘇北唯一一個擁有4所四星級高中的縣級單位,贛榆中專通過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驗收。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被評為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縣。省優質幼兒園達50所,中考綜合評估位居全市前列,高考連續15年位居全市首位,贛中被授予「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各類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不斷深化教育改革,2011年在全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2013年被確認為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縣級示範區。[6]
衛生
2011年,贛榆區400家村衛生室通過省標准化驗收,一體化管理率達100%。醫療衛生人才「雙百」工程被國家醫改辦列為典型。計劃生育率94.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37‰以內,為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14]
文體
2011年,贛榆區文化館通過國家一級館驗收,舉辦「贛榆風情」文化廣場等活動95場,黑陶、木船製作工藝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快速推進。承辦全國拔河錦標賽系列賽等省級以上賽事11場。蟬聯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縣,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運動先進縣。[14]
社保
贛榆區
2011年,贛榆區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投資1168萬元,建成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6.7%。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35.47萬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98%以上。新農合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參合率98.6%。農村、城鎮居民月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210元、245元,共發放保障金5971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3400元、2600元,集中供養率達76%以上。發放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尊老金668萬元。為3257名殘疾人發放重殘救助金。建設保障性住房1783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98萬元。
望採納
5. 權力主導中國城市格局65年 哪些城市最失落
1、天津
說天津失落,估計很多人不服氣,天津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北京、上海,GDP總量馬上就要超過廣州、深圳。把天津這個GDP明星城市列入失落之城,有兩大原因:
第一,天津能匯聚的資金總量一直非常有限,2014年也只有2.48萬億,不到北京的四分之一,原來一直被成都壓著,後來又被重慶超越。新三板被北京搶走之後,天津的北方金融中心之夢,已經無從做起。遠離市區的於家堡CBD,現在仍然人氣寥落。
第二,天津在創新能力、創新環境上也乏善可陳,不僅無法跟北京、深圳相比,也無法跟上海、杭州相比。現在支撐GDP的,仍然是傳統大項目。
2014年資金總量被重慶超越,被杭州逼近,顯示出天津在發展後勁上的捉襟見肘。
天津原來只是運河邊上的一個小鎮,興起於金元時期。1404年,明成祖朱棣賜名升格,建立天津衛。這里早期居民來自安徽,因此天津話跟安徽話頗有淵源。
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為了控制清廷,重點經營天津,在這里設立了9國租界,天津因此成為租界最多的中國城市。
晚晴時期,天津是北洋重鎮,很多新事物比如新式海軍、陸軍、警察制度、電報、電話、鐵路、現代郵政、西式大學等,都從天津引入中國,天津還一度是力壓上海的傳媒中心。
退位的皇帝、下野的總統總理,暫時風頭的軍閥、土匪,以及各色文人,都聚集在天津租界里。1927年首都南遷後,天津的地位更加突出,成為北方第一大城市。
1949年的時候,天津是中國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相當於南京(第四)和青島(第五)的總和。但是1949年後,北京重新成為首都,天津的光芒逐漸暗淡。1958年到1967年,天津一度還失去過直轄市的地位,成為河北省會。
由於戰備原因,在1978年之前,天津很少獲得重大建設項目,經濟總量不斷下滑。直到最近幾年,天津才開始復興,但遠遠沒有恢復當年的影響力。
2、西安
1998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華,專程來到西安,站在西安古鍾樓上,他說:「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了解這個民族從哪兒來」。如今,古城西安面臨的更重要的難題是——該到哪裡去?
一千多年前長安城的面積是今日西安老城區的八倍。也是世界第一個人口達百萬的都市。作為中國13個朝代的都城所在,它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四大文明古都。
當你漫步今日之西安時,這種昔日的景象已盪然無存了。來過西安的外國人頂多對三樣東西留有印象,兵馬俑、大雁塔、明城牆。除此之外,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富庶輝煌的都市只給人留下一片空白。
西安政府向媒體宣布,西安將啟動「皇城復興」計劃,准備加大對文物古跡、歷史街區和傳統民居的保護力度——用50年時間,把城市空間發展結構分為中心發展區、順城旅遊服務區、城市功能發展區和入城區,還原西安歷史古都風貌,重振盛唐雄風。
然而現在西安不僅GDP總量在中國40名開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後起的烏魯木齊超過,同時在西部地區西安也與重慶、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個被歷史惠澤的千年帝都,在城市和居民的命運變遷中,慢慢咀嚼自身的失落和尷尬。
3、哈爾濱
哈爾濱雖然興起於20世紀初,但發展十分迅速,在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了中國的超級都會城市。哈爾濱全城遍布俄式建築,號稱「東方莫斯科」,當時的哈爾濱洋氣十足,其時髦程度可與上海、天津並肩。建國後哈爾濱也成為了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1897年,俄國人根據《俄清密約》開始修建東清鐵路。第二年,選中了位於松花江與其支流阿什河之間的三角地帶建城,就是今天的哈爾濱。
到1905年,已經有來自美國、德國、波蘭、日本及法國在內33個國家的16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有16個國家建立了領事館,一個東北亞的國際經濟、金融、運輸中心已經初現雛形。
1913年的調查顯示,這里有53個民族,講45種語言。蘇聯建立後,大量流亡的俄國貴族、士兵、妓女匯聚在這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哈爾濱,中國人沒有超過居民的半數。
從建城到二戰結束,哈爾濱的市政管理權只有六七年控制在中國人手中。其他時間,先是俄國人管理,後是日本人管理。1946年,國民政府在這里設立直轄市,但僅僅維持了3年。1949年的時候,哈爾濱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12位。此前,它還一度是東北亞的國際經濟中心。
如今,哈爾濱只能在內地城市中名列25位左右。而東北中心城市的接力棒,由哈爾濱傳給長春,如今仍然牢牢地拿在沈陽手中。在過去100年間,東北地區的中心不斷南移,原因很簡單:當年繁榮的陸路口岸,現在冷清下來,內陸由國際交通中心變成了死角:俄羅斯、朝鮮都衰落了,封閉了。
今天很多人在談論中國十大城市時根本都不會想起哈爾濱。
4、長春
長春曾經是偽滿洲國的「國都」,建國後一度被劃為中央直轄市。長春的興起,跟俄國人在東北修鐵路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正式以「市」代「縣」,是「九一八事變」後的日治時期。建市僅僅2個半月,就「升格」為偽滿洲國的「首都」,更名「新京」。
由於社會相對穩定,到1944年的時候,長春人口就超過了南京等大都市,也超過日本東京。應該說,日據時期是長春歷史上「地位最高」的時期,超過了沈陽、哈爾濱、大連。
中央政府將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落戶長春,長春與瀋陽、鞍山、大慶共同成為了共和國的驕子。改革開放前長春一路都是春風得意,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長春的汽車工業大幅度滑坡,後起的上海(大眾)、天津(豐田)、廣州(本田)等城市利用外資紛紛將長春超越,長春這個中國的「汽車城」現在已是空有虛名了。
1945年,東北光復後,國民政府將東北分成9個省,設立了三個直轄市:沈陽、哈爾濱和大連,唯獨沒有長春。1949至1954年,國家曾經設立多個直轄市,其中甚至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仍然沒有長春。
而1948年的圍城之役,其慘烈程度空前,對城市破壞比較大。可以說,1945年之後長春從東北老大變成老四,就成為必然。為什麼?就是因為做過偽滿的「新京」。
5、南京
南京山河形勝、氣象不凡,歷來號稱有「王氣」。歷代帝王,如果不在南京建都,則肯定會用警惕的目光打量南京,至於因猜忌而毀城,也不止一次地發生過。南京城裡古怪的地名如「覆舟山」和「燕雀湖」,以及「金陵」、「秣陵」的別號,都跟這種猜忌有關。所以,南京在冷兵器時代,基本上是一個被帝王詛咒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南方統一北方」後,都將首度設在了這里。1927年到1949年,南京是中國的首都。如果沒有日本侵華,弄不好到1949年的時候,南京可以超過天津,成為第二大城市。事實上,即便經歷了戰火的摧殘,1949年南京經濟總量仍然位居第四,人口位居第六。
如今的南京,GDP在省內位居第三,被蘇州和無錫超過。吸附的資金總量約1.84萬億,低於蘇州。當年的首都,現在成為省內的二流城市。
6、青島
青島也跟一個外國皇帝密切相關。1899年10月,在搶占膠州灣兩年後,德皇威廉二世命名並下令建設「青島市」,從此開始了德國人15年的統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日和德國為敵對方。日本以幫助中國為名,佔領了青島,一直賴到1922年,到1938年再次卷土重來,統治到1945年。
1929年,青島成為民國第6個直轄市。也正是在那前後,後來統治中國的「兩個圖書管理員」之一的女館員,在青島大學圖書館工作,她的領導叫梁實秋,她最崇拜的教授叫聞一多;至於她當時的同居男友及其顯赫的家族,你可以網路一下。
1949年的時候,青島是民國12個直轄市之一,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第5。在三十年代,更是僅次於上海、天津的第三大都市。
如今,雖然青島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但經濟總量已經退至13位。更要命的是,今天的青島,已經沒有了民國式的浪漫和雋永。
7、武漢
武漢自清末洋務運動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工商業城市之一。武漢的地理位置極佳,如果我們認同京廣線和長江,可以作為中國坐標系的X軸和Y軸,那麼武漢就是坐標原點。
事實上,自古以來,武漢一帶就有九省通衢的美名。
在歷史上,武漢也曾短暫成為都城,比如1927年。
由於武昌首義,民國初年武漢地位甚高,在黎元洪的推動下,武漢郊區的黃陂話,差點就成為中國的普通話。
建國後武漢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其經濟水平長期位居中國前10。
可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的經濟節節敗退,它沒有像天津那樣衰而不退。
武漢現在雖然還是中國前二十大城市,但GDP總量已經落在10名開外,人均收入水平在大城市裡是相當低的。
8、保定
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開始成為省會城市,1724年「直隸巡撫」升格為「直隸總督」。1870年以後,直隸總督一般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辦公的時間越來越多,保定的地位有所下降。
進入民國,河北省會就顯得飄忽不定,一會兒天津,一會兒北京,一會兒保定。建國後,河北省會仍然遷來遷去,居無定所。保定當過兩次省會,加起來不到12年。
直到1968年,鐵路樞紐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會,天津恢復為直轄市,保定才徹底退居二線,成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市。
從直隸總督府所在地,到省會,再到普通地級市,保定一路坐滑梯。不過,苦日子快到頭了。如今「政治副中心」的傳說如火如荼,不管靠不靠譜,最終保定肯定可以分到一些來自北京的「干貨」。只是,到底是市區還是北面的下屬市縣最受益,還不一定。
9、大連
提起民國時代的城市,有「上青天」一說。在很多人印象中,上海、天津、青島是當時前三名的城市。這在30年代初是正確的,南京當上首都後迅速崛起,超越了青島。
但1937年的大屠殺摧毀了南京的繁榮,大連因為遠離戰亂日見繁盛。1949年的時候,大連是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的城市。
不過,2008年到2013年中國最頂級的42城市的在校小學生人數的增減情況中,大連是人口流失最為嚴重的,5年裡減少了接近17%。
大連衰落的背後,是整個東北的衰落。事實上,東北四大城市裡只有沈陽有緩慢的人口增長,其他三個城市人口都在流失。2013年,大連的資金總量在全國排的17位,但2014年被無錫超過,淪為18位。比較5個計劃單列市的資金增長,大連也是增長最為緩慢。
從上述來看,大連吸附的資金總量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不到北京的八分之一。這個城市的北方香港之夢,看來仍然非常遙遠。
10、海口
海南省曾經被國家政府欽定為經濟特區,海口作為海南的省會,理所當然有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經濟特權。上世紀80年代,大批畢業的大學生南下闖海南,海口繁盛一時,其城市建設速度曾一度與深圳並駕齊驅。
然而20世紀末,海南的經濟泡沫蒸發,海口蕭條了下來,留下了那一棟棟爛尾樓。在省內海口的名聲也被三亞超過。
11、汕頭
汕頭是由於英國在鴉片戰爭後強迫清政府開埠而興起的。汕頭雖然歷史並不長,但也輝煌一時。
現在香港、東南亞的大富豪很多都是祖籍汕頭。改革開放後汕頭也受到中央特殊照顧,成為了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
然而20多年過去了,汕頭卻始終沒有成為經濟亮點,其經濟水平連省內的東莞、佛山都比不上。汕頭空有那麼多海外富商,自己卻漸漸「泯然眾人矣」。
12、洛陽
洛陽曾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繁榮都會之一,然而現在的洛陽已經光芒盡褪。建國初期曾有人大代表提議將河南的省會放在洛陽,這樣可以使這個古都得以重新煥發。
但那時的鄭州已經是中原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鄭州強大的鐵路樞紐優勢使洛陽敗下陣來。今天的洛陽成為了重工業城市,雖然GDP水平在中部不算低,但城市污染極其嚴重,在中國人心中也只剩一個「洛陽牡丹甲天下」的模糊概念了。
13、徐州
徐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雖說徐州的戰亂不斷,但徐州人用自己的堅強讓這座城市千年不倒,歷朝歷代徐州都聲名遠揚。
可是今天的徐州卻陷入了歷史上最尷尬的境地,徐州經濟發展緩慢,其經濟幾乎完全靠污染嚴重的大工業支撐。
不僅如此,徐州人均收入水平在江蘇是很低的,徐州的名聲在中國也一落千丈,並得到「江蘇棄兒」的尷尬稱號。也許根本就不應該把徐州劃入江蘇省,因為徐州的文化與江南完全不同。
14、連雲港
連雲港是亞歐大陸橋的最東端,也是中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然而20多年來,連雲港的港務運輸業始終發展緩慢,這樣也導致了連雲港城市建設的停滯不前、經濟發展遲緩。
連雲港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最低的,以至於被山東日照市超越,並與之爭奪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地位。
15、佛山
根據佛山官方公布的統計公報,2014年底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已經是資金總量全口徑統計)11275.63億元,比年初下降1.0%(2013年底是11387億元)。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06.94億元,比年初增長3.7%;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4634.00億元,比年初下降5.6%。
2014年,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是12.2%。由於中心城市資金基數大,一般來說,「資金總量」的增長可能會達不到M2的增長,但像佛山這樣出現資金凈流失的也非常罕見。這可能跟佛山產業結構有關,企業財富的流失,是造成佛山財富流失的主因。
16、寧波
寧波在2015年被鄭州超越,變成了資金第16城。我曾經分析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的格局,在2000年之前,沿海地區的率先開放,造就了一批明星城市,比如深圳、東莞、佛山、溫州、寧波、青島、大連、蘇州、無錫等等。當時的增長模式,是「製造業+出口」,發揮主要作用的是市場機制。
最近15年來,中國增長模式切換到了「城鎮化+房地產+貨幣超發+地方債」模式。
由於土地資源控制在政府手中,貨幣發行控制在政府手中,所以這15年的增長,是政府主導的增長,也是「有形之手」戰勝「無形之手」的15年。反映在城市上,就是「有權力的城市」壓倒「權力有限的城市」。
換句話說,行政級別高的城市開始崛起,原來市場化的地級市明星,紛紛減退了光芒。東莞、佛山、溫州早就黯淡了,因為他們連計劃單列市都不是。現在輪到寧波、大連、青島了。
17、廣州
2000年的時候,廣州的資金總量大概是深圳的兩倍,相當於天津、重慶、成都的總和。那時廣州無論GDP還是吸附的資金,都相當於北京、上海的60%到80%,遠遠拋離其他城市。北上廣,就是那時叫響的。
拐點發生在2013年年底,最後一個季度,深圳的資金總量超過了廣州。2014年,這種差距繼續拉大。這一年,北京的「資金總量」增長了9%,上海為6.7%;深圳增長了8.9%,廣州只增長了4.9%。
在四大城市裡資金最少,增速有隻有人家的一半,廣州在一線城市競爭的長跑中,越來越力不從心。
人口增長也驗證了這一點。在2008年到2013年的5年裡,廣東作為中國最大的人口增長中心,其核心區已經不是「廣州+佛山」,而是另外一個組團:「深圳+東莞+惠州」。
這5年裡,小學生人數深圳增長了24.6%,東莞增長了24.7%,廣州減少了0.5%,佛山只增長了3.8%。
錢和人,都不再圍繞著廣州轉,而是圍繞深圳轉,這就是如今珠三角的競爭態勢。
6. 日照做原始股的
如果你的男朋友的前女友回來找他了怎麼辦,而你的男朋友居然還很心動想要跟她前女友在一起!